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03 12:20:22 化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15篇【合集】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化学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15篇【合集】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1

  摘 要:有效设问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本文从当前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并结合教学,论述了有效设问的涵义、功能、策略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有效设问 化学课堂 问题情境 敢于质疑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在课堂教学中,设问是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但在传统的课堂上,提问只是教师的行为。所以,新课程改革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此,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一、有效设问的策略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影响问题解决的两大因素是:问题情境和学生个体的心理因素。问题情境因素主要是情境刺激呈现的方式;学生个体因素主要指个体有关的知识背景、智力水平、认知特点和兴趣等。我认为应针对这两大因素,进行有效设问。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中学生是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而不是要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也就是说,教师要创设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在学生努力范围内的情景,旨在使学生达到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困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化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机,启发、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化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2.利用化学史创设问题情境。

  英国近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弗·培根说过,“学习历史可以使人明智”。美国哈佛大学的校长、化学家科南特曾呼吁:“我们要教给年轻人的,与其说是科学结论不如说是科学方法,更不如说是科学史”。化学的历史是一部化学研究方法或化学智慧的历史,具备科学思维方法教育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化学史的教育,不仅可以学到作为认知活动结果的知识结论,而且可以学到反映在认识活动过程中的研究方法,从而学到运用知识和发展知识的方法。

  3.设计“阶梯式”题组,创设问题情境。

  针对难点把相关知识点统一集中,设计成环环相扣、层层深化的“阶梯式”问题组。这种设计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通过有效问题组的设置,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但有助于引导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化。

  4.提供“两难情景”,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激烈冲突,从而激化意识中的矛盾,唤醒学习知觉,激发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5.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源于生活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趣生疑,由疑点燃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思考,进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产生问题,并探求答案。

  二、传授问的技巧,让学生善于问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问题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质疑,而且要把质疑的方法交给学生,帮助学生达到“会问”“善问”的境界。

  1.因果法。对平时所看到的实验或生活现象,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2.比较法。对于容易混淆的`化学概念、规律、反应式等加以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便发现问题。

  3.逆向法。从相反的方向提出疑问,以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

  4.联想法。对于密切联系的知识点,将它们环环相扣连在一起思考,以便发现问题、揭示规律。

  总而言之,问题是教与学的心脏,是学习思维的动力和方向。教师要把握好尺度,运用有效设问激活化学课堂教学,使有效设问成为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认知的桥梁,构建学生主体参与的、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创新的学习方式,最终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9。

  [2]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xx,3。

  [3]刘知新化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9。

  [4]邵瑞珍皮连生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8。

  [5]袁来德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xx,5。

  [6][美]亨利.M.莱斯特化学的历史背景.上海:商务印书馆,20xx,8。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2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不断促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无比重要的帮助作用,最直接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本文将重点围绕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目标来进行探讨,在认清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重要性的同时,来对如何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供有效的思路和建议,以此来不断地促进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教学的理解和认识,这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水平有着无比重要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能力;素质;实践

  具备有效的实验能力是促进高中生化学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能力、素质、思维、实践等多重能力提升,为他们后续的发展和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很多化学课堂上忽视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他们缺乏起码的化学实践精神,这对于他们综合能力提升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只有将化学实验教学融汇到化学课堂教学中去,给予实验教学充分的地位,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效果。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目标

  1.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化学知识、规范自己的化学实验操作,从而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动手能力,这对于学生综合化学能力提升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实践,允许学生动手操作是学生发展、化学教学的必然需要,这在根本上保证了学生化学综合素质提升。

  2.以实验促进化学内容掌握

  实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督促学生对于化学内容有更好掌握,提升他们的化学素质。通过化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对于相关的基本概念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同时,通过观察化学实验中的各种现象、对于化学本质有清晰认识,从而来提升个人的化学综合技能,让所学知识与生活现实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关联。这对于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有无比重要意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化学素质。

  3.强化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积极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对于化学学科有更加深入地了解,能够提升个人的探究精神和自我思考能力,掌握化学基本的学习方法,强化个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善于养成科学的自然态度,提升学生的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以此来更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如何有效促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1.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意识和兴趣

  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意识和兴趣,是有效促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进行化学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学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化学实验来提升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从而走进精彩纷呈的化学世界,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乐趣,比如化学课堂实验中二锅头变成葡萄酒,葡萄酒又变成白兰地的实验,大大地提升了学生对于化学变化的认识,从而为他们日后化学学习提供有效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唤起学生的内在化学学习自觉性,这对于不断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

  2.构建平等师生关系,推进实验教学

  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推进实验教学。在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应该构建师生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必须要来从根本上扭转传统落后的师生关系,实现亦师亦友、和谐互助的实验学习环境,启发学生的心智和思维能力,这对于他们综合素质提升有无比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并敢于将自己的意见和疑惑更好地表现出来,从而全面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3.通过实验来延伸学生思维

  高中化学实验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有关制取实验、有关性质实验、有关生活实验、有关概念定律阐明实验、有关定量计算实验等,由于化学实验的类型不同,所有的实验原理、装置、操作都不同,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实现实验分类教学,不断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提拔,促进他们创新能力提升。作为老师,应该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对于实验设计、操作、思路方法等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化学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化学素质提升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

  4.学校应该增加对于实验室投入

  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环节和核心所在,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环节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就必须要增加对于实验室的投入,保证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完整性,为师生化学实验教学提供有效的条件和环境。同时,还要构建开放性的化学实验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自主化学实验,从而来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这对于不断提升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5.将实验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化学实验与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必须要将实验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从而实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布置家庭实验、自主实验等作业,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转化能力,以此来不断提升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第一,教师要学会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结合平时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来设置化学实验,给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有效实现化学形式选择,这对于不断提升学生化学实践能力有无比重要意义。第二,强调化学实验的多样性和有效性,保证其形式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以鼓励为例,允许学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意识和能力,从而不断拓展他们的化学素质,为他们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语

  高中化学实验对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同时也是不断开启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所在。不断地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从学生化学实验兴趣、化学实验思维、师生关系、实验室投入、实验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足够的重视,这对于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素质和技能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符合了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女兢.“启发—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xx.

  [2]黄梅兰.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xx.

  [3]习书秀.高中化学实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xx.

  [4]杨宏伟,侯千金.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v.25;No.16308:150-153.

  [5]张英波.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xx.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3

  1做好高中化学课堂实验演示

  化学实验是需要学生集中精力,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动脑、动手,才能学好化学,而实验本身也具有生动、形象、真实的特点。在课堂上,首先教师要做好实验演示,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谓实验演示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实验演示,以展现物质的性质,并要求同学们认真的观察[2]。做好实验演示,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实验演示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意一下几点:

  1.1注重演示方法

  一个成功的实验演示才能真正达到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在选择演示的实验时,要注重演示的方法,满足突出重点,符合直观、安全、可靠、简单的要求,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首先在上课之前,做好备课,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内容、操作方法、过程、结果等;其次要设计好整个实验的演示过程,并对于突发情况做好准备工作。

  1.2引导学生思考

  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也能积极的思考问题,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结合教材对实验的步骤、方法、原因进行解释和说明,还要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到课堂实验的研究对象上。在实验结束之后,还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的目的、过程、内容进行分析,对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思路进行思考,从中找到启迪。

  例如:进行“氨的性质”的实验演示时,首先明确实验的内容和目的,即氨的喷泉实验和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之间的反应。在进行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和实验过程当中进行以下问题的思考,一是为什么氨会形成喷泉,说明氨有什么性质?CO2等也能形成喷泉吗?二是氨溶解于水仅是溶解过程吗?为什么喷泉呈现出红色?那么CO2是否能喷出白色的喷泉?三是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为什么会发生现象?通过这个实验,浓氨水和浓盐酸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质?那么,浓氨水和浓硫酸之间会发生这种现象吗?通过提出以上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观察的同时结合教材积极地思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该堂实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

  2做好高中化学学生的分组实验

  所谓分组实验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独立完成的实验[3]。分组操作实验可以促使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加强动手能力,获得现象、数据、实验结论。待学生分组实验完成之后教师要做出评价,对操作错误的学生进行纠正,避免下次再犯;同时还要表扬并鼓励操作规范的学生。

  2.1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主要包括对实验的内容、方法和仪器等进行预习,同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在分组实验中,学生往往会对实验的仪器和原理感到陌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印象,也避免了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手忙脚乱、呆板的操作。

  2.2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实践

  化学实验就是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因此其特点也就是要凸显个人活动,强调学生学生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在实验教学中,应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操作,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边讲边实验,增加探索性实验等,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

  2.3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课前进行预习,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探索,在实验完成之后,也应让学习对实验进行总结,要求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所需的仪器以及原理进行思考和分析,

  鼓励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大胆的质疑,抓住现象的本质,找出与之相关联的问题,结合实验和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探讨,以达到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实验目的。

  3强化高中化学学生课外的有效性试验

  3.1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高中学生的好奇心、贪玩心较重,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的课外化学实验能更好的融合知识。例如运用CO2与NaOH做喷泉实验、让学生自制粉笔炸弹、在水中生火等化学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强化实验的实用性

  让学生学以致能够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更加巩固,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外实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生活性,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是有用的。例如自制灭火装置、酿造米酒、清洗水垢、测量土壤和大气的成分、了解废旧金属材料的回收和利用、自制净水装置等等。

  3.3实验的巩固作用

  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为学生设计部分具有巩固化学知识作用的课外实验活动。例如水与过氧化钠和CO2之间发生的反应既能放热还能生成O2,在设计上可以使用脱脂棉花将过氧化氢包裹住,接着使用玻璃管吹气。可以根据化学教材的内容对实验的仪器和装置进行改造,例如运用电解的方法来制取Fe(OH)2、采用套管的方法来比较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稳定性、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的验证等。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的一条生命线,提升实验的有效性教学,仍然还需要教师们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的思考、探索、反思、总结。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4

  一、课前参与性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授课教师可根据教材知识的内容,引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融入到与知识相关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观察思考,试着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对现象进行初步分析,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现象的内涵,使学生处于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的最佳状态,在问题情境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引入铁、铜、铝等,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从触觉和实验中观察金属变化。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生锈现象和播放经过快进处理的生锈现象的科学视频资料,指导学生探讨生锈后转化成的化合物及其性质,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至教学活动中来。

  二、开展多元化教学,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

  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授课教师可以不断地创设变化的、能激起新异感的学习环境,实现多元化的教学。例如,在探讨“反应产生电的影响因素”时,教师引导学生合理猜想、展开讨论并进行实验。通过问题或任务的设计,使学生意识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理猜想和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让学生能学到知识。在新授课之余,适当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创造性实验比赛活动,激发他们在相互竞争中参与学习与合作的欲望。课堂的教学也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直观、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技术手段引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自主实践探究

  合作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中很重要,不仅体现教学双边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还能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通过课堂小组的讨论交流思想和方法,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这种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一定会显示不同的效果。例如,《铁与铁的化合物》的教授,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家用厨具会生锈?生锈发生的是什么化学反应?如何防锈和除锈呢?学生通过分组参与讨论,合理猜想,并利用实验桌准备的实验原料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验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结论,教师分别进行点评,最终引出相关化学原理。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思考的机会,对于学生经过思考能回答的问题,应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解决办法和途径,敦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紧跟教师思路不断思考。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方案的讨论和探究中,以对此有真切的体验和认识。

  四、课内外深度链接,让学生合理安排实践

  化学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的学习,化学史和化学前沿的发展与应用都对学生学习化学有很大的帮助。对于高中生,授课教师可以搜集课外相关化学发展史的知识,引出典型事例感化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实验技能训练,安排课后实验课题。如:检测性实验需要较长时间,要鼓励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实践操作;探索性实验较难成功,应允许失败并指导重做;反应实验现象不明显时,要引导他们细致观察,采用改善实验条件等方式。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逐渐理解化学知识的.奇妙,逐步让学生从更深层的方面理解化学现象的内涵,也能通过自主合理安排时间丰富业余生活。

  五、培养师生和谐度,让学生充分发展个性

  良好的个性是在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师生关系的发展对学生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影响很大,往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态度的展现。教学内容偏向抽象,学生实践操作时间不充足,教学内容重复多或难度高等,使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能力存在质疑。授课教师应该重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材施教,及时地将困惑解决。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学科主题讨论会,探讨适合学情和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案,更好的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例如,在讲授《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节时,通过门捷列夫等人物关于发现元素的故事引入课堂,能够缓解紧张的课堂氛围,同时对于不同物质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并通过谈话活动互动探讨元素的性质、寻找异同点等,活跃课堂气氛,这样能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结语

  参与型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逐步实现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的良性互促发展。在课堂中引入参与式教学,使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也与接受式学习的形成互补。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5

  一、素质教育形式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探究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采用生产生活中一些典型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即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出并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案例教学法有如下优点: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表达交流.在分析个案的同时可能会综合应用到多个化学及与其相关学科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只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评价,而不会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直面困难、有所担当,真正地去思考,应用所学知识再创造,并修正已有知识的误区.在分析案例过程中,不同学生的长处能够做到互补,有助于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②更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交流过程中,不同学生可以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同时每个学生都可以有了努力的参照.能够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动力,形成积极进取,刻苦钻研的优良学风.同时,学生在拿到案例后,必须要先对案例进行分析,必然要有知识的准备,对已有知识进行筛选、优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方案进行考究.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2)问题导学法.

  问题导学法的核心是“问题”,即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其基本形态就是教师“导”,学生“学”.教师设计导学提纲来让学生初步认识教材、接触学习内容;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系统的训练,理解知识结构,掌握基本知识;通过随堂练习、交流、反思将新知应用于实践.一堂问题导学课实际上是“导”、“学”、“练”三位一体:导———提出问题,梳理出基本的解决思路;学———通过解决问题掌握新知,并初步形成知识体系;练———检测学习成果、表达、交流、升华.“导”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此处的“导”的功能有领导、引导、诱导、指导、辅导等几个方面.“导”是为“学”服务的,脱离了“学”,“导”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是如果没有教师“导”的作用,“学”将处于杂乱无序的状态,一堂导学课也就无法系统的形成.导学课提问的切入点要有思维价值.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仅停留在简单的是非选择上,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因此,精心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3)“立体化”教学模式.

  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紧密联系的,高中化学必须同时落实这三项教学目标.传授知识同时发展技能、体验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重视实践能力同时培养科学态度与创新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三者应该是相互渗透的.任何一堂课、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能是单纯完成某一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化学教材是一个智能开放的系统,系统内部存在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各知识点、认知目标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系统外部,一方面与其他学科如物理、生物、数学等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另一方面,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必然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联系密切:不少化学知识在生活中能够得到验证,同时,化学知识又能够反过来指导生活实践.因此,化学教学不能使孤立的完成知识传授,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个个点连成线、织成网,进而拓展成有层次的立体的三维结构.

  二、结语

  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接受能力的差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适时、适当、适量的完成教学目标.高中化学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同的层次、水平的学生面对着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最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能有所发展、有所收获,享受学习的过程.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6

  引言

  高中化學教学中引入问题引导法,课堂上教师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不同思维与方法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凭借已掌握的化学知识与认知水平,通过积极探索掌握新的化学知识。同时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本文主要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引导法的应用。

  1.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主要表现为知识渐序性与开放性等特点。分析高中化学教材可以发现,教材编排存在明显的渐序性特点。与以前高中化学教材相比,新的教学知识点内容衔接更加紧密,已初步形成知识体系。此外,改革后的教材内容更加注重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学生更加容易学习与掌握知识点;其次,高中化学课堂教育还表现明显的开放性,教学中涉及化学实验,因此其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存在一定的开放性。

  (1)教学方式不合理。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方式陈旧,植入式教学方法造成很多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其次化学学科具备一定特点,部分教师不能适当安排实验课程,有时天天实验课,让学生产生疲劳感;最后一些教师不能创新教学思路,教学方式过于刻板,课堂氛围严肃,影响教学效果;(2)教师整合能力不足。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增加复习课堂,有效整合化学知识。但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整合化学知识时,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不能进将课堂化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内容,直接与教师水平与理念影响;最后还和学生日常学习相关,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步骤与学生情况脱离。

  2.高中化学课堂问题引导法应用

  有效的课堂问题可以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启发学生思维,深化知识理解程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但目前高中化学课堂引用问题引导法时效果不理想,主要存在三点问题:

  2.1预设提问问题

  实际教学中公开课必不可少,但部分教师为提高公开课的观赏性,提前设置好问题,并将答案告诉学生,课堂上按照教师制定的预案开展教学,依据问题得出想要的答案。这种煞费苦心的精心安排,让师生都感觉到无味,失去教学的原本意义,在这种课堂模式下,教师提问毫无意义,学生也学不到所需知识。

  2.2提问形式单一

  教学主要面对全体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这意味着教师不能按照统一标准教学。教学提问时,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好不同层次的问题,争取所有学生都有参与提问的机会。目前课堂提问缺乏有效性与针对性,并不能激发学生思维,部分问题过于呆板、机械,造成学生在课堂上成为被动“应声虫”,回答“是”或“不是”。事实上,高中化学课堂提问存在机械无效的问题,影响提问效果。

  2.3问题难度较大

  化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一些来自生活的规律或俗语,但学生并不能深入理解这些,也不明白为什么去遵循这些规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时,重点解读化学专业术语,不然学生无法理解其中含义,造成学生畏惧学习化学,最终失去兴趣。比如这样一个提问案例:

  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中,教师进行提问。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二氧化碳,同学们思考下二氧化碳是什么,其作用有什么?

  学生:集体沉默,一脸茫然。

  教师:这里老师举个例子,人们呼吸时吸进去以氧气为主体的气体,呼出去的主要是二氧化碳,同学们想想其作用?

  学生:继续沉默。

  (CO2本身无色无味,学生初次接触根本无法理解)

  教师直接提出“什么是CO2”,这个问题过于专业,学生不能理解,紧接着的“CO2作用”让学生如坠云里雾中。现实中学生忙于学习,很难有精力去观察身边事物,也就谈不上回答问题。

  3.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引导法应用优化分析

  3.1问题提出

  从某种程度来讲,帮助学生突出问题比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应用“问题解决法”的首要前提是提出具有价值和研究意义的问题,利用这些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动力,作为一个起点,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开放、新颖、关联并具有挑战性的原则,设计难度适中且有助于学生突破认知的问题,帮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层层递进,形成一个关联式的知识链,且有助于学生在理解新知识的前提下开展积极有趣的探究活动。

  比如;在学习Cu+_H2SO4(浓)=CuSO4+_H2O+_SO2↑反应时,可以从以下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①浓硫酸是一种什么物质?②浓硫酸反接时会产生什么物质?③浓硫酸溶液中的哪一种物质与铜发生反应?④硫酸铜是一种什么物质,可以再浓硫酸中稳定存在吗?④在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中,硫酸起到了哪些作用,可以用其他物质代替吗?借用这些问题作为导向,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实验反应的条件、步骤和结果,避免学生盲目性思考。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醋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释试验现象和结果,补全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以此得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3.2问题分析

  只有明确问题性质才能有目的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将问题与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高中化学知识点抽象且概括,教师只有将问题具体化,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才能达成教学目标。

  化学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注意设置悬念,即提出问题后,先不给出答案,而是为学生留下一个悬念,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目的主要是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帮助他们培养探索欲。为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在新课导入前准备一段憨豆先生洗衣服的视频,并思考洗衣服失败的原因。激起学生上课兴趣,通过举例引出分类法。大量举例让学生意识到分类的重要性。

  师:大家平时洗衣服时怎么分类的?

  生:颜色深浅;布料性质;内衣外衣……

  师:为什么分类结果不一样?

  生:分类标准有差别。

  这时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垃圾回收、超市货架等。总结日常生活中分类极大地方便生活。这点在化学学习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中化学知识点零散、琐碎且复杂,存在大量记忆知识点,这就造成大多数学生学习难度较大,难以实现预期学习目标,打击学生学习热情与信息,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可以合理解剖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反复理解与记忆,分散记忆各分段知识点,提高化学学习效果。

  比如在讲解元素化合物种类时,将铝作为切入点,详细分解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分割单质铝与铝化合物,针对性设计内容,分别讲解性质、制法及作用,借助分段式学习方法,强化学生记忆。学习时学生可以反复观察教师设计的微课视频,加深理解、增加知识记忆程度,这种学习方式不会让学生产生厌恶感,降低学习动力,不断丰富知识积累程度。

  3.3问题解决

  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学生依托自身知识结构、学习经历及思维方式。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当问题可能出现歧义的基础上,从现有知识结构中寻找相应联结,解决问题实现知识巩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但学生之间又存在客观差异性,要保证每个问题的题问都保持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度,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教师的问题主动进行思考。教师在提问时要因材施教,问题设计上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将一个的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例如,再讲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如直接问学生为什么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他们一定会很糊涂说不清,但如果按照教材中所讲,设置对地实验,先观察醋酸能否使石蕊变红,再观察干燥的CO2能否使石蕊变红,水能否使石蕊变红,最后将试纸在石蕊试液中浸泡一下,再加水喷湿,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观察是否变红。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旁边提醒学生思考:哪一类物质才可以使石蕊变红?CO2可以直接使石蕊变红吗?为什么CO2和水接触后才可以使石蕊变红?他和水之间又发生化学反映吗?这样将一个大问题分解分解成几个不同难度的小问题,学生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答的同时,有为大部分学生留下思考和提示的空间,增加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只是提出一些简单的观察问题,让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找到自身价值,更加专心听课,随着教师实验操作深化问题,教师通过引导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回答问题,深入理解知识。课堂上化学老师利用简单的表面现象深入到内部构造,消除同学们的畏难情绪,逐步地掌握知识。

  4.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与思维模式,发挥学生主体性,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教师引导学生创新性思考,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不断进行创新性思考。希望通过本文论述,为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朱瑞瑾.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问题反思研究[J].化学教学,20xx(20):11.

  [2] 刘传水.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J].中学化学,20xx(20):67.

  [3] 郁德贤.如何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J].化学教学,20xx(20):23.

  [4] 赵海鹏.论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才智,20xx(11):45-47.

  [5] 彭传胜.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xx(10):112.

  [6] 刘文斌.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培养[J].科技展望,20xx(18):92.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7

  高中化学教学是一种以实验为主的基础课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一、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

  1. 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在新课标中,对化学教学更加重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人脑的可开发性是非常强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相信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塑造,同时也能使学生得到发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这样能够实现教学目的.

  2. 建立自由的学习氛围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学要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习氛围方面要更加自由和宽松. 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使学生在化学知识方面得到完善,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1.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理论,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应用新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重视的情况,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还是沿用以前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很多的情况下,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想法根本就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培养.

  2.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不完善高中化学是一门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实验的科目.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些学校,为了应付考试,通常在高中化学课程安排和实验设施方面也出现了应付的情况,这样就使很多情况下,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根本就没有充分开展实验教学. 有些学校出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经验非常少的情况,有的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就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创新能力无法进行培养的情况.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建议高中化学教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同时也会给学生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进行调整,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实现新课改的目的.

  1. 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化学教学中学生缺少比较完善的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好奇心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例如,在讲“沉淀溶解平衡”时,学生总是反映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化学教师就不能再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来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师可以利用碘化铅沉淀出现浅黄色,单一的课堂变得“有色彩”,学生在知识的记忆中就会留下痕迹,还可以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这一实验利用碘化银是否可行,通过让学生思考、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问题,并对教师的讲解提出疑问,等等.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往往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培养创新能力需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或者是对知识进行大胆地质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关注实验过程,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验证,帮助学生了解整个化学实验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化学教学是一门十分注重实验教学的学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化学实验教学.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完善化学实验条件,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学生自己亲自验证实验原理,加深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效果.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化学实验教学的相关原理,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总之,高中化学是高中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课程.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8

  摘要:在高中理科的学习中,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而化学实验作为帮助学生更加直观且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有效手段,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自主学习,将动手和动脑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引言

  化学,是高中理科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教学质量的好坏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很大的影响。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实验又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化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直观且深入的学习化学知识,同时能够将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并锻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而学校如何保证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适应日新月异的环境就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和经验,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学生自己的兴趣所在。而在新型的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学模式中,还应该保证学生拥有自己建立知识体系的能力。这样,以任务驱动为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也就应运而生。在之前的教学研究中,任务驱动型教学也有一定的实践,主要被应用在英语教学和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中,而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则是新的尝试。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简介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采用的是老师讲和学生听的模式。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学习,而没有主动去问为什么和怎么做。长此以往,不仅学习的效果会大大折扣,学生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学生也将会逐渐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不仅会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有不利影响,也会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不利。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由构建理论演变发展而来的。从具体上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将学生所将要学到的知识融汇于问题当中,以问题问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任务的构建,使得学生围绕着知识点,进行自主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锻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最初是被应用于英语教学和计算机相关科目中的,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在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则属于新的尝试。

  二、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教师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思路讲,学生则被动的接受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维持,同时也会压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而在任务驱动型教学中,学生将会转变自身的角色,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主人公,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学习的任务。教师也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了学生的引导者。在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完成中,学生们能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深入了解所学知识,并能够有很高的自豪感,因而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而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有自己经过深入的思考,才能够发现问题,并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学生在有机化学部分的学习中,在学习醛类知识时,他们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知识了解到醛类物质的各种性质,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家庭装修带来的甲醛污染,那么有哪些措施能够针对甲醛的性质来解决这一关乎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呢?学生们还可以联想到在市场上有一些除甲醛的产品,那么哪些是有效的呢?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们可以经过查阅资料进行学习,最终解决这些问题。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还锻炼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在其未来的发展当中,不仅仅需要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为需要的是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任务驱动型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在学生进行任务驱动型学习的过程中,从任务的选择和制定到任务的进行过程再到最终的完成,每一个环节都有着很大的灵活度和自由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喜好进行发挥。在任务进行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能够保证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动手能力都存在着差异。有些学生只能保证听懂老师所讲的知识,有些学生只能完成老师硬性布置的任务,但是有一些学生则不仅能够做到以上两点,还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完成更高层次的任务。考虑到同学们的差异性,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这样能够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最大程度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五)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任务驱动型教学过程中,活动主体往往不是个人,而是将同学们进行分组,进行小组学习。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共同的目标,达成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会进行不断的磨合,有可能成员之间意见会发生分歧,这就需要同学们具有团队精神,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学会思考与接纳。在任务驱动型教学的任务完成后,同学们都会拥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三、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在高中理科的学习中,化学学科十分重要。化学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不仅繁杂抽象,而且较为琐碎,学生理解起来有不小的难度。而在目前的化学教学中,大多学校课堂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的授课方式。在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占了一定得比重。教师通过化学实验,能够直观的传达化学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化学实验的教学要么是教师演示,要么按照教材或讲义的安排进行实验。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更会给学生留下照本宣科的不良影响,长此以往会扼杀同学们的创新能力。那么任务驱动型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就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再好的教学方法都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特点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那么如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灵活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则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

  (一)学习任务的提出

  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了解化学,对化学产生兴趣。化学实验的进行以学生需要学到的知识为基础,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亲自动手进行试验,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学习的任务在提出时,要紧紧围绕学生需要学到的知识,在学习任务提出之前,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这是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基础。教师应该从课本知识出发,帮助学生在紧扣主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发挥,提出相关的学习任务。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其中一点就是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因材施教。而教师在任务的布置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到这点。对化学学习基础较好以及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要给他们更高的自由度,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学习,完成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则应该注意给他们布置一些难度较小且趣味性更强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学习成绩,并掌握学习的方法。

  (二)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学习的引导者。而在任务驱动型教学中,教师要完成观念的转变,认清自己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所处的位置已经不再是主导,而更多的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把任务布置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给他们更大的自由度,让他们在以所学知识为主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主学习,不仅学习知识,更要学习到学习的方法。

  (三)学习任务的分析过程

  当学生经过思考和老师的帮助,提出学习任务后,就要由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在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实验的最终结论往往是固定的,但是验证这一结论的实验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食盐是否加碘这一实验中,学生既可以将自己的日常生活与化学学习联系起来,还可以向家里的长辈请教生活中是否有相关的“小妙招”来验证食盐是否加碘,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或者根据自己所学知识来设计实验。相类似的学习任务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更能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而同学们之间也可以就不同的实验设想进行交流与探讨,选出最佳方案。而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可以向老师求助,但是这时老师不能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和点播,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解决问题。

  (四)学习任务的执行

  当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了。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要保证实验始终在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同时教师首先要向同学们讲解进行试验的有关注意事项,保证实验安全进行。然后教师要对实验仪器进行讲解,让同学们尽快熟悉实验仪器的用途和特性,尽快开始试验。教师还要检查学生的实验方案是否存在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在学生完成试验后,引导学生得出相关结论,并和预先准备好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寻找答案,完成学习的任务。

  四、总结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它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主动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另外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对于老师来说,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因材施教”,让基础好的学生能够达到更高水平,也能够激发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教师在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时,要转变现有的思维方式,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保证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参考文献:

  [1]张义建,郝瑞锋,赵铭燕,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与化学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5):108-111.

  [2]海自祥.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xx(4):158-159.

  [3]林欢.高中化学实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科学中国人,20xx(26):213.

  [4]董自红.高中化学实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xx(12):33.

  [5]邓艾梅.基于“任务驱动”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以“原电池”的教学设计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2):168-171.

  作者:吴君磊 单位:台州一中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9

  摘要:翻转课堂顾名思义,指的是将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主导权进行翻转颠倒,学生对课堂有着一定的掌控权。化学中的实验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而这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学校的教师应该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灵活地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发展高中的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笔者在这篇文章中讲述的内容就是有关高中化学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和发展策略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翻转课堂模式;应用发展;策略研究

  现如今,化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化学教师也在不断地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国内的学校通过借鉴先进国家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发展了本国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文化交流也越来越深入,近几年来,许多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与先进的教学设备已经引入国内课堂上,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帮助。除此之外,在国内教学者不断的研究下,符合中国教育国情的教学方式也相继出现,翻转课堂就是其中之一。

  一、组织教师学习,普及翻转课堂优越性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引入国内课堂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获得国内教师普遍接受也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教师往往倾向于坚持以师为本的教学原则,课堂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安排等完全由教师规定,教师对整个课堂拥有绝对的掌控权。而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恰恰与之相反,翻转课堂提倡的教学原则是以生为本,课堂上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起到辅助作用。因此,想要在国内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第一步任务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普及翻转课堂的优越性。学校领导应该重视教师思想的转变,组织化学教师进行学习,让教师深刻了解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学校可以利用学生晚自习的时间,聚集教师进行学习。学校可以请其他学校的教师或者校领导到本校进行演讲或者是参加讨论会,与本校进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学校之间相互分享对翻转课堂教学法的看法与实施策略的意见,可以统一方案进行教学,这样本校在遇见困难时可以有求助的对象。教师本身也要采取措施,自主学习,提高对翻转课堂运行的熟练度。教师必须掌握良好的专业基础,在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缜密的教学计划。

  二、调整课堂结构,重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习高中的化学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课堂结构的安排时,应该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也写入计划之中,在课堂上预留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段。课堂结构的安排应该针对教学内容的进展而不断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选择在课堂开始的前三十分钟内,进行讲解书本上的知识点,教授学生一些理论的知识,并且在讲解的同时也要和学生进行互动,比如以提问和抢答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参与,活跃课堂氛围,打破凝重的教学气息,最后十分钟可以用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以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进行。在自主学习的设置上,除了留下思考题让小组成员进行探讨以外,也可以采用复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方式进行自习。每个小组的组长进行提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可以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检测人员,进行提问默写。如果本节的实验过程中,运用到的化学反应式偏多,组长可以优先提问默写化学方程式,防止十分钟时间内无法全面地完成复习检测的任务。例如:(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叄叄叄矗危幔+4OH-+O2↑;(2)碳酸氢盐溶液与强酸溶液混合:HCO-3+H叄叄叄CO2↑+H2O;(3)碳酸氢盐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HCO-3+CH3COOH叄叄叄茫希病+H2O+CH3COO-;(4)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反应:Ca+2+2OH-+2HCO-3+Mg叄叄叄玻Mg(OH)2↓+CaCO3↓等。通过默写的方式进行复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巩固效率,而且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是起到监督的作用,复习的组织者是每个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选定模范生,形成良性竞争

  在学习的过程中,压力也是很重要的存在,中国有句俗语叫做“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虽然高中教学坚持劳逸结合的教学原则,但是适当地给学生增加学习压力与劳逸结合的理念并不矛盾。适当的学习压力可以为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带来前进的动力。教师可以通过成立合作学习小组,或者是鼓励每位学生选定学习上的竞争对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提高化学课堂的学习氛围。关于对手的选择,教师进行适当的推荐和调整,因为翻转课堂要求的是学生进行主导,对于那些竞争对手间实力相差过于悬殊的学生进行劝导,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竞争对手。两人之间最好成绩悬殊不大,这样追赶者会有前进的动力,能够看到胜利的曙光,而对于被追赶者来说,会形成一定的学习压力,鞭策自己不断前进不断进步,不让竞争对手超越自己。关于竞争对手的确立要随时进行调整,每个学期都进行一次微调。调整过于频繁,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稳定因素,但是疏忽竞争对手的调整就会失去竞争的意义,达不到相互鞭策的效果。

  四、结束语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高中化学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翻转课堂模式提倡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为高中化学教学带来了发展的动力。然而这种教学模式的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教师与学校领导应该重视这种教学方式的作用,采取相应措施推进翻转课堂模式的开展。学校通过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加深教师对这种教学方式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教师本身也需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进行化学的教学,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刘晓华.翻转课堂的客观要素———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WestSylvan初中翻转课堂观察总结[J].考试周刊,2017,(17):13-14.

  [2]董梅.初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4,(9):31.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10

  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在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教学的实验探究较少、创新意识较差,以及教学评价不够多元化等,难以保证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质效。高中化学教师要积极研究与正视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进行化学教学的改进、创新,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高质量有效培养,使学生在高中教育阶段收获终身受益的关键能力。

  1、高中化学教学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可行性

  1.1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

  教育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根基,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学生在接受各个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有着明确的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教育指导,以此保证学生接受系统性教育,实现全面发展。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注重于课程知识的传授,相对忽视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注重在教学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承担起社会责任,具备终身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和素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中教学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明确高中学生未来的学习方向,全面提高化学教与学的成效。

  1.2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可行性

  高中化学是高中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根据高中教育立德树人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围绕高中教育目标与教学大纲开展教学活动。从高中化学课程本身来看,其具备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可行性,一是高中化学对微观世界进行了清晰的解释,透过客观存在事物的表象,看客观事物的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微粒。学生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形成对客观事物正确的认知,深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对于物质感观的构建非常有利;二是化学属于实践学科,教学涉及大量的实验操作,能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且通过观察和操作化学实验,促进学生进行科学探索,总结归纳化学反应过程,理解反应原理,以及进行化学公式的推导等,潜移默化中完成核心素养的培养;三是化学具备良好的研究价值,化学为自然科学学科,从物质基本微粒出发,进行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促使学生真正了解世界,进而能以科学的视角看待现实中存在的事物。

  2、高中化学教学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

  2.1实验探究开展较少

  实验探究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完成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但是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教师与学生受到高考的压力,教与学都侧重于化学知识,相对忽视了化学实验探究,再加上化学实验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教师会严格限制学生对化学试剂的使用行为,或者是教师进行实验操作的演示,学生从旁观察与协助,最终导致学生实验探究不足,实践操作能力难以得到良好的培养。

  2.2创新意识较差

  化学教学中涉及大量的化学元素,将这些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反应,具有教学创新的必要条件。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创新意识不足,课堂以重难点知识讲解为主,有时会进行化学实验演示,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较低,并且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与理解,主要依靠的是死记硬背,大量做化学习题,机械运用化学公式,学习同样缺乏创新意识,未能形成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了核心素养的提升。

  2.3教学评价不够多元化

  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学生关键能力、基本素质的培养,而通过教学综合评价,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估,确定教学的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成效。从目前的高中化学的教学评价来看,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仍然占据主要的位置,评价不够多元化,卷面成绩检测的主要是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未能对学生其他关键能力进行评判,像针对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能力表现进行评价,包括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创新等多个方面,导致教学评价不够客观、准确、全面。核心素养需要通过多元化、多方面的教学评价,才可获取科学的`评价结果,以为后续高中化学教学的调整、改进、创新提供依据。

  3、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大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对策

  3.1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实践探究能力

  3.1.1明确实验活动过程实验教学活动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化学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教师需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以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彻底改变以演示为主的实验教学方式,积极组织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进行实践动手操作。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验证化学反应原理,让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近距离地观察记录,动手实操实验过程,以及进行验证、评估、总结,然后通过思考摸索,进行实验设计的讨论,以便于进行后续的调整与优化,改进实验设计中的不足,圆满完成整个实验探究过程,实现对科学精神、实验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3.1.2拓展实验探究范围化学实验探究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完成课本实验操作内容的基础上,可结合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需要,进行实验探究的扩展。比如,在SO2物理性质实验活动中,教师首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使用针筒吸入SO2与蒸馏水,封堵好针筒,摇晃均匀,要求学生观察变化,然后将混合均匀的溶液滴至pH试纸上,获取混合溶液的pH。演示结束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记录SO2与蒸馏水混合后,颜色、性质、体积等物理性质发生的改变。完成以上环节后,教师安排拓展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SO2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学生通过讨论设计实验,并按照设计完成实验操作,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观察记录,总结、讨论、推理出SO2的化学性质。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负责指导与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操作,获取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学生由浅入深、循循渐进,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SO2从物理性质至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从实验内容设计至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最后获取到实验结果,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以及自由讨论,进一步促进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提升。

  3.2加强教学整合,培养科学创新思维

  3.2.1教学整合方法基于高中化学自然科学的学科本质,在发展化学核心素养工作中,需注重高中化学基础性、探究性、综合性知识内容的整合,将零散、分散的概念、公式、原理、方法等进行系统性的整理,构建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而不是任由学生进行零散的学习,自己进行知识的消化和整合,教师需确立科学创新的思维,进行化学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整合的眼光、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观念,对高中化学知识的难点、重点进行提取精炼,并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考试与课堂进行关联,构建出满足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化学教学机制。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教师还可在实际的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猜想、勇于质疑,进行教与学的全面创新,以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3.2.2引导科学创新思维以SO2化学性质教学为例,其与次氯酸具有使物质褪色的化学性质,教师在教学中可从这一特点入手,指导学生进行两者物质褪色原理的辩证分析与比较。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将SO2、Cl2、水进行混合后,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生成什么物质?SO2的漂白能力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后,得出SO2+Cl2+2H2O=2HCl+H2SO4,教师接着引入硫酸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硫酸的化学性质,有无酸的通性等,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胆矾和浓硫酸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观察操作,总结归纳出硫酸的吸水性。教师还可以生活实例为引导,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硫酸性质的探究,像硫酸在空气中长时间存放,质量不会降低还会增加,以及在以往的实验操作中,气体干燥环节也会使用到硫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思维、实验设计创新的引导,使学生运用自己的化学知识、生活常识,甚至是其他学科知识去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3.3创设情境,强化化学概念

  化学概念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是最为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不但要记忆,更要理解化学概念。但是化学概念较为抽象,仅靠学生死记硬背无法完成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和消化。所以,教师可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生动、直观地进行概念的展示,比如,根据化学概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对概念相关的知识进行细致的讲解,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加快学生的理解与消化,在头脑中形成良好的化学概念,以为后续的化学知识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打好基础。以氧化概念为例,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从SO2使物质褪色入手,提出生活中纸张放置较长的时间后为什么会发黄的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回答,然后再提出氧化概念,形象生动的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现象和原因。

  3.4完善教学评价,助力核心素养提升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使学生学会做事做人,培养学生受益终身的关键能力。因此,为了实现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在完成化学教学后,教师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开展客观、公正、准确的教学评价。一是卷面成绩占总体评价的50%,检测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二是实验探究占30%,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三是课堂参与度与任务完成度各占10%,形成对学生的督促和激励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以教师考评为主,学生互评、小组之间评价为辅,综合多种评价因素,获取最为理想的教学评价结果,助力于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应用与推广。

  4、结语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大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深挖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元素,将核心素养培养渗透至教学各个环节,实现高中化学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目标。教师需要在化学教学中,统筹规划好教学内容,合理适度控制教学难度,优化课程结构,大力推陈出新,并制定多元化、科学性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科学探索精神等核心素养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11

  近年来,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堂改革中,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已放在改革目标的突出位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儿童、青少年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是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也指出,“高中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拓思路……”。因此,高中化学教学改革过程中,要联系生活、社会以及学生的经历,努力做到课程生活化、实用化和社会化,充实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一、当前高中化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高中化学课程进一步深化改革,化学生活化教学问题也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可,主要表示在公开课上出现大量的化学教学生活化的优秀教案,但从笔者对广东地区多所学校日常课堂调研发现,在化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层面上还是比较薄弱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建立化学知识结构而忽视与生活联系。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学生化学知识结构的基础,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而忽视将知识点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致使不少学生只会背诵,没法把知识灵活去运用到生活中去。

  第二,容易忽视解决化学问题的`生活情景。受到高考的影响,多数老师会把一些高考知识点进行分析,把各种类型的习题归纳起来。从而组题、练题,搞题海战术,偏离了教学应当让学生从理解化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两大出发点去分析问题,遇到化学问题只会套题型,把化学和生活分离。

  第三,只重学生对实验原理及其现象的记忆,缺乏实验体验。注重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受化学,联系生活解决与化学相关的一些相对简单的化学应用问题几乎成为了当前化学学科改革的识。但实际中,一些老师在实验课上为节省时间,只有老师演示实验,或者直接讲述实验,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很难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与动手能力,更没法谈关于实验能力的迁移了。

  二、中学化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基本方法和实施途径

  (一)高中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方法

  l.采取情境生活化教学法

  【教学情境】

  在氯气这一节课教学时,笔者设计这样的一个生活实践教学情境:选择20xx年《甘肃氯气泄露事件纪实》视频给同学们播放,然后让同学们思考并回答几个问题:

  问题一:道路的树苗为什么会出现枯黄了?

  问题二:从事故车辆上掉进来的槽罐滚进水塘出现泄漏,为什么工作人员把生石灰倒进水糖?

  问题三:录像中,消防人员把高压水枪对着空中喷洒,用意何在?

  问题四:如果你是事故现象中毒的谭先生,你觉得应该如何自救?

  同学们在如此的情境感染下,未知欲进一步增强,他们开始纷纷议论、猜测等等,探究的课堂氛围逐渐形成。知识建构理论思想认为,学习应当是学习者通过新的经验与原生活经验相结合,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丰富和改造自己过去的经验,生成新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实施情境生活化教学,就要经常收入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化学教学材料,有善于创设与学生相关的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设计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试用内容生活化教学法

  【教学案例】

  笔者在给学生上《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课程时,先让学生回想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钢铁腐蚀的现象,设问思考,分析原因,引出电化学腐蚀的概念,然后以钢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作详细讲解内容,找出区别,并引出生活例子,如“炒菜后的铁锅有水放置一夜后常会见到锈迹斑斑,为什么?属于哪种腐蚀?”渗透理论内容于生活更能加深印象。学完电化学腐蚀的内容之后,很容易就可以提出设问“如何对金属进行防护?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有哪些?”让同学们思考讨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理论应用于实践,更能学有所获。

  由以上教学案例可看出,老师上课时应当把生活直接还原到课堂上,把教学活动内容于生活,真正做到让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而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把知识转化成能力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习最终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施途径

  笔者通过近几年公开课的听课总结以及自身教学实践,并且对多个经典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实践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通常有三种有效途径,归纳如下:

  第一,理解化学概念与生活联系起来,善于用生活经验去理解化学概念。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去解决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把化学概念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强化对化学概念的认知。

  第二,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对新课导入的影响。在通常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从化学学科角度设计好问题,在课堂导入时才发现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对问题比较生疏,理解起来很费劲。

  第三,创设适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宽松实验课堂环境,还应积极开发和利用生活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科技制作,配合课堂教学。

  三、结论

  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我们在课堂上实施生活化课堂教学,关键在于要从学生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从科学角度去理解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化学问题,从而转化成新的知识,提高学生兴趣。因此,从笔者教学实践和生活化课堂教学实施途径来看,实施化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是可行的。随着化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探讨的不断深入,未来高中化学教学一定会上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l]宋光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若干问题初探[J].发展,20xx年8期

  [2]王韵超.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xx年24期

  [3]张英杰.基于化学基本观念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xx

  [4]赵进忠.浅谈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J].成才之路,20xx年11期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12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陈旧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已然无法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也显然不能再适应新课改的步伐。科学且有效的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反馈,提升他们的化学素养。对于老师而言,优质化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也能够不断改善教学水平,提升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对于整个化学教学来说,课堂评价促进、调节、诊断以及激励了教学行为。本文就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新课改要求我们课堂教学活动必须要同教学评价结合起来,必须要重视课堂评价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且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指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弥补,还能帮助化学老师进行专业自测,提升化学技能和知识储备量。可以说,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指向标,积极课堂评价能够促进、调节、诊断以及激励教学行为。

  1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1.1激励学生进步,提升化学学习兴趣:好的评价会使人更好地进步,在学习中更是如此。化学课程是一门非常受高中生欢迎的学科。但是很多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意思,学不会相关的知识。他们在化学课堂上不是认真听老师讲课,而是去走思或者开小差。课堂评价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能够让学生查漏补缺,还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提起学生探索化学的好奇心。

  1.2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提升教师教学效率:良好的评价能够提升化学老师的教学效率。老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着紧密地联系,课堂评价就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反馈的学习情况,老师就会对学生有一个更好地了解,然后去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对于老师的评价反馈,老师也能明确自身教学的优缺点,为今后的`有效教学提供了现实依据。学习效率的提升自然会带动教师教学的提升。

  1.3改善传统优劣生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平时,几乎所有人都以分数为中心,评价学生好坏的方式也是成绩,经常忽视对他们的学习策略、态度以及其他各个因素的评价。积极的有效的评价有益于学生的健康发展。采取正确的评价方式和方法,能够对教学程序有效监督,能对教学起到积极导向作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评价可以体现教学信息,让学生找到适宜学习方式,促进老师改进教学。

  2课堂教学评价实施建议

  2.1深层次转变教学评价理念,采取引导性评价:高中化学老师要有引导性地去对学生进行评价。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习惯会用一些“很好”“好”等一些平淡的词语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课堂就好像是一个形式一样,显得特别严肃。有的老师对学生的结果不做任何反应,有的学生一节课下来会被老师表扬好多次,而有的学生老师连问都不问。这都不可以体现出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老师要深层次转变教学评价理念,采取引导性的话语去来吸引学生,去评价学生。这样的效果要比老师只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好很多。同时学生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有一个更深入地研究,化学相关知识也能掌握地更多。

  2.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评价内容: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存在明显的不足与片面,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能力轻习惯的现象。这些弊端限制了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每个老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片面的评价使学生不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同时也难以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在优势。例如在高中化学教堂教学中,要以实验探究能力、实践水平、化学知识储备量、灵活运用能力、举一反三能力等多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优缺点,正确利用评价来为学生指明方向。

  2.3加大对化学老师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培训:评价如何实施,如何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是每一个化学老师需要深思的问题。化学老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去进行课堂评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口语与眼神相结合,给学生肯定的眼神,告诉学生“你是最棒的”,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被冷落的人,让学生在亲历中感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促使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去探求新知的奥秘;可以通过口语与手势相结合,通过手臂及拍掌的动态姿势来表达信息的方式,用手头语结合口头语,可以让自己的想法表现的更加明确;也可以通过口头语与其他语相配合等方式去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者情感等一些方式来表达,用这样的方式去给那些不同学习层次水平的学生鼓励或者表扬,这样学生的心里就会对自己产生很大的自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课堂中来。

  2.4教学评价要紧密联系生活:教学评价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化学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也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课堂评价也要与实际生活进行关联,让学生感到化学是很有实际用处的。这样学生才能好好地,踏下心来学习化学。

  2.5创建课堂教学评价的文化氛围:高中化学课堂中要创建课堂教学评价的文化氛围,要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互评连接起来,尽可能地展现积极评价的良好作用。学生自己评价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水平有个大致的了解,能够让能力稍微欠缺的学生变得更加努力。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相对来说是最公正的,它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真正的不足。学生互评能够让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还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这都对化学课堂的有效性的实现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3结束语

  老师评价是新课改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老师要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评价的合理性,科学性,多样性,将评价的积极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姚静.激励性评价的艺术性[J].学知报.2010.

  [2]陈曦.小学英语域内课堂教学阶段性评价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13

  论文摘要: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然而研究有效教学不能只是从一个方面出发,这样视角不免狭窄,我想如果从其反面先来研究无效教学,会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更有帮助。本文主要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从教学目标设置和教学方法的使用两方面,反思高中化学无效性教学,从而摒弃无效的环节,“净化”我们的课堂,让课堂变得实在而有效。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无效性教学

  有效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和迫切要求。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当前课改的热点话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的无效教学行为。所谓无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钩,从而导致效率极低甚至是零的教学。因此,冷静反思化学课堂教学现状,追问造成课堂教学无效性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总结这些无效教学行为,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进而做到从无效到有效。以下本人将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两方面作探讨。

  一、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造成化学教学的无效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有效的教学必须首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知识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即“到位但不越位”,避免造成无效教学。

  (1)对现行教材解读不准,将教学目标定位过高,造成化学教学的无效

  在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课程意识,要站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系统的高度去审视必修课程模块。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标准,特别是对于现行教材解读不准,容易将教学目标定位过高,造成化学教学的无效。特别是在必修模块的教学目标设计中出现定位过高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概念及理论知识同以往相比,较大的变化在于知识的深、广度不同。由于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大部分课程内容必然设计为螺旋式上升的两个阶段。同样,必修课程中物质性质知识的要求水平与传统的课程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化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的时,要准确把握知识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刻意拔高教学目标,造成“淡化双基教学”的无效现象。同时切忌套用旧观念、旧习惯、旧模式进行“一步到位”式教学。否则教学过程中将会不经意间给学生施加了太多的紧张和压力,同时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没能得到有效的深化。

  (2)脱离《教学要求》及《考试说明》,盲目设置教学目标,造成化学教学的无效

  有人以为,从教参上抄下的教学目标就是自己的教学目标了,那只能算是通用目标。最重要的目标是你针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以及对学生原有水平的了解定下的目标。20xx年陕西省将开始实行新课程下的首届高考,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参考《20xx年全国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尤其是课改地区的“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以《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作为教学目标设置的重要依据。研究《教学要求》,特别是研究《考试说明》成为时下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考试说明》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准确把握新课的教学目标和高三化学教学的复习目标,并以此提高新课教学和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反之,脱离《教学要求》及《考试说明》,盲目设置教学目标,将降低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在对比《考试说明》和教材内容时,我们发现教材中有不少是《考试说明》中不要求的,如果我们老师仍然按照自己的一套方案来教学的话,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造成了“零教学”。因此,高三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要求》及《考试说明》中不要求的内容,应大胆的舍弃,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二、教学方法使用不当,造成教学的无效

  高中新课程已经在全国各地启动好多年了。在这期间广大化学教师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同时参与到各种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等带有示范性的课堂中。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手段太多,各有各的有效性。但也发现很大一部分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完整性和所谓的“完美”,滥用教学方法,致使化学课堂教学事倍功半,产生了化学课堂教学低效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盲目的“探究”行为,降低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实验探究”成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中最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但形式的“新颖”真能带给学生新的收益?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以及实践能力是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已经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因材施教,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是在化学实验探究中,如果只是盲目的进行“实验探究”,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实验探究”容易造成“模仿式”的实验操作。虽然整个课堂热热闹闹的,但学生根本都没弄清楚自己做的实验目的,以及实验探究所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这样整个课堂下来,学生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不仅没有得以实现,同时打击了学生的探究信心与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使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时,还应该考虑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可行性。

  比如,在我校高一化学公开课中,两位老师各开了一堂平行课——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硫和氮的氧化物》中“SO的化学性质”。其中一位老师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化合价、酸性氧化物知识,预测出SO可能有氧化性和还原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等化学性质,然后给学生提供制取SO气体的实验装置图及适当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该老师的设计意图是非常好的——通过实验探究,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而且该教师也意识到该班学生的基础薄弱,在探究前能给学生一定的引导,降低了探究活动的梯度。可是在整个探究过程却发现,由于SO的制取及其性质的探究比较繁琐,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手忙脚乱,而且由于SO气体有毒,不一会儿整个班级充满了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不少学生被吓到了,实验探究无法进行下去。而另外一名老师则采用多媒体及实验演示法,实验现象明显,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反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SO的性质的掌握反而更佳。

  总之,如果学生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那么探究设计的问题要简单,内容要少,开放程度要小,要降低探究活动的梯度,并在实施过程中给予细致指导。甚至对一些实验应该改“探究”为“演示”,这样反而能使一些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2)多媒体化的课堂教学手段,喧宾夺主。

  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速度快,图文声并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由于其确实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被越来越多的化学教师所采用。但是,是不是多媒体网络就可以完全替代常规教学成为课堂中心?教学手段现代化了就等于教学效果现代化吗?不少化学教师对多媒体这一课程资源的利用存在着误区。比如在高三复习课上,不少的老师把旧的教学方式——知识点要点、解题过程等毫无变化地设计在课件上,而且没有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就将幻灯片一晃而过。这种直接将知识“灌”给学生的做法,既没有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也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如果课堂上长时间、大容量、过多过滥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甚至是课件的展示盖过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引导,而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学生也来不及对知识内容做出深入细致的思考的话,那么,如此喧宾夺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难于实现。因此,形式新颖的课件设计虽能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但教师还应尽量避免舍简求繁,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课件,课堂上过分强调形式和过分依赖课件,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学根本目标的达成,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性。

  (3)淡化“教授——注入”教学方法,制约着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但并不意味着化学课堂教学中“教授——注入”教学模式就再不符合时代潮流,再不适应时代要求了。而今在各种公开课中却可以看到“教授—注入”教学模式正在被化学教师们所淡化。其实新课程并不排斥必要的“讲授——注入”,而是对讲授——注入的要求提高了,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教学生成过程等相关学科基本要求后,深挖教材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选择关键性问题、重点问题,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授注入。

  实践教学活动表明,“教授—注入”教学模式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是课堂教学模式中其他教学模式不能替代的,传统的往往是最优秀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也是课堂教学的“最大主角”。特别是使用了新版本的新课程教材后,高中化学实际教学已呈现出新教材的知识点在连贯性、系统性方面很薄弱。尤其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建构知识结构、理清知识脉络、弄明重点和难点,使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教授—注入”教学是不可替代的。

  总之,要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好课程的教学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学情清楚,目标明确,过程简约,方法适宜,顺学而导,是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课堂教学有无效益,也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主动并及时去分析教学中的无效行为,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真正做到从无效教学到有效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14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高中教学应该在以往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让学生不只是学习理论知识,还应该对所学知识有充分的理解,使理论联系实际,在高中化学学习时,由于其知识点较为繁多,并且与初中化学相比难度也较大,因此应该注重对化学学科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论文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高中教学应该在以往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让学生不只是学习理论知识,还应该对所学知识有充分的理解,使理论联系实际,在高中化学学习时,由于其知识点较为繁多,并且与初中化学相比难度也较大,因此应该注重对化学学科的思维培养,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合理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培养学生从不同层面理解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建立起学科思维,有助于更好的学习。

  1.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科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不同于初中化学,主要体现在知识点多,知识面广,难度加大等方面,另外,高中化学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只依靠课堂上记笔记、课后背诵笔记的传统方式,必须要建立起学科思维,使知识点更好的被理解,将散乱的知识点串联成线,形成系统,更加要注意理论应用于实践。换个角度来说,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帮助他们充分理解课堂理论知识的重要保证。同时化学又是一门内容广泛的科目,所以学科思维的培养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完知识点后学生通过做练习题理解这么简单,学科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可以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当遇到新的知识点时学生可以想到学过的知识,这样一来既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又做到了将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使知识形成体系。学科思维的形成可以将知识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不仅是记得理论,更加有助于掌握学习的技巧。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科思维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高中化学学科思维

  2.1发散思维

  学科思维的建立是分部分进行的,其中发散思维就是化学学科思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散思维既学生在学习一个知识点时大脑中在思维时会呈现出一种扩散状态,其主要特点就是思维呈现多维发散状,实现一题多解。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相对立,收敛思维是指解决一个问题的办法有很多种,而运用收敛思维的模式在多种方法中选择一个解决的方向进行,选择方法之后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选择最适合的方法。由以上分析可知,发散思维体现了学科思维在建立时的广度,收敛思维体现了学科思维建立时的深度。如今的开放性课堂就是针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言的,在课堂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对于问题独特的看法,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使发散思维被充分调动,近年来应试题目中的方案设计类题目就是发散思维的重要体现。

  2.2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指通过某一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现象而想象到另一事物,通过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对新事物更好的理解,从而熟知新事物的特点以及一些本质。由于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联系思维的建立需要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拥有跳跃性的思维,由新知识可以回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所以联想思维必须要受到一定的逻辑制约,不能够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在建立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时必须要有所根据,切记将两个不相干的事物或者知识联系到一起。

  3.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科思维培养的.方法

  3.1建立起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

  无论学习哪一门学科首先都必须拥有信心,只有具备信心才会在遇到困难时不气馁,通过努力解决困难,逐渐进步,取得优秀的成绩。所以高中化学在学习时想要建立起学科思维首先要有学习的信心,这样当遇到困难时才会有继续下去的勇气。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信心时应该先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愉快中学习,而不是谈到化学便认为很难失去了学习的勇气。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好一门科目首先应该对它感兴趣,这一点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格外注意,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课时使用诙谐的语言,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此外,教师在进行复杂知识点讲解时应该尽量将其简单化,最好是通过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科思维的培养应该重视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3.2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一件事物的好坏或者是一个系统运行的好坏主要是通过反馈环节评价的,现实生活中人们也越来越注意反馈的作用。化学教学也应该重视反馈的作用,教师在讲完课之后,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与学生加强交流,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认真思考他们提出的建议,针对学生提出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按照学生的喜好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另外,化学课堂中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发挥的应该是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科思维,具备在新旧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尤其是新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逐层深入,切记不能够跨越性太大,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理解,甚至还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影响,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适得其反。在课堂内容方面,教师还应该适当的进行知识点的引申,授课时适当增加课堂之外的内容,开展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还可以通过一些课堂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4.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高中化学学习时建立起学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作为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应该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科思维,引导他们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发散思维与联想思维是高中化学学科思维培养的重要内容,前者可以扩大学习的宽度后者可以将新旧知识点联系起来,使学习的过程更加系统。首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其次还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通过不断反馈与改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15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理念中重要强调的一个部分,即是转换传统教学模式中,以老师为中心的做法,从而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的阶段中,就要求老师能够经过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因此,老师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教学内容进,与三维目标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达到提高学生们的各方面的能力.那么,怎样去实现三维目标,现在是我们众多老师需要实际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在高中阶段中,化学是一门实验为主的科目,同时其也是众多科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课标的影响下,对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有了更多的改变,当前主要以强调知识和技能以及过程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为主.在高中阶段中,怎样去将三维目标得以实现,是我们每个教学中需要探讨的话题,为此,文章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阐述,以供同仁参考.

  一、三维目标的得以实现依靠于知识目标

  在高中阶段中,知识目标是能够促进全部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所在,它的主要功能时候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服从并且服务于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程教学中知识目标是教学的基本目标所在,只有将教学的知识目标进行有效落实,才能确保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以及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明确的了解到学生应该掌握哪方面的知识点,要明白学生只有具备稳固的基础知识,才能将知识体系构建,在能够学习阶段中得到良好运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知识目标包含的内容较多,如;相关的概念、原理、现象结论等等.老师只有清晰地了解知识点的主要内容以及分清、理解、应用这些层次的教学,才能够将知识目标得以落实.例如,在进行概念教学阶段中,老师不单单要将化学的概念以及内涵进行阐述清晰,同时还需要让学生理解其中表明的意思,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概念.对学生而言,掌握核心概念是学习阶段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只有将核心概念掌握,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将相关的知识与概念进行掌握,同时能够将这些概念用于判断与分析问题,这是属于理解层次中基本的教学.

  二、能力目标是作为实现三维目标的主要基础

  需要将知识获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三维目标中的过程、方法,其主要指的是学生独自获取知识的一个过程,并非老师教授的过程.在教学阶段中,老师需要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让将学生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进行转变,要让学生成为一个主动探索知识的行动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知识作为载体,需要将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理念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基础.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自己会选择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学习的辅助少不了“教”,而“学”则是学生的主体,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行培养,需要把重点工作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思路选择的方面.此外,还要让学生能够在辨析中判断方法的好坏,将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将其的发展创新的精神提升.总之,需要对学生的学生方法进行指导,做到授人以渔.同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老师是提知识目标的形式,让学能够在各种渠道中将知识进行获取,能够真确地对知识进行消化、分析,从而将真确的结论得出,能够在过程、方法、优劣辨析中,将相关的经验提取,以此提升学习能力.在化学教学的阶段中,要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一般实验设备的使用方式;可以熟练借助多媒体将化学信息进行收集,同时还学会如何去鉴别、选择、分析、共享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的基础上提升学生们的探究能力.

  三、三维目标实现的依据少不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态度

  三维目标的实现是少不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这两者目标的体现虽然不能像知识和技能与过程方法那样明显,但是,情感是人们对于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反映,是三维目标的灵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重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要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态度,从而使其能够有真确的人生价值观.另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到诱导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将学生完成任务的动机激发,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使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乐学.主观体验其主要的合成是有情感、态度以及价值三个方面结合而成,假如这三个方面的建立点不是在主体意识上形成的话,那么它们形成的教育观是没有效果的,同样是不能够给学生创造有利条件的.因此,改如何去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教育点?对此,就需要老师应该创造机会去让学生从老师自身方面去体会,从知识的正面角度去认知.情感、价值观、这些因素不仅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而且还是促进教学的力量.新课提倡对于学科的'学习兴趣,需要从学与教的情感体验中获取,与此同时,在学习知识的阶段中,要随着人格的成长而不断的完善,从而形成与正邪、优劣、善恶、利弊的价值取向.例如:在讲解《硫酸》知识点的过程中,进行Cu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但和浓硫酸发生反应过程中,浓硫酸和金属表现出的不同的性质,这样的现象能够在一定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在Cu和浓硫酸产生反应的阶段中,要引导学生去对实验装置的设计进行讨论,其中涉及SO2有毒尾气处理的环保教育,这些教育都是具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总之,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情况中,想要在一定的基础上把三维教学目标得以实现,那么就需要考虑众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情况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另外,我们老师的思想以及教学方式都需要顺应时代的需求,要不断地进行升级改进,要在节奏上赶上新课改标准要求,要着实将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把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课堂中得以全面实现.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03-05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11-02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07-02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发表12-11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15篇11-03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06-29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15篇)11-03

高中化学论文11-21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STSE教育论文11-16

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论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