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护理论文
门诊注射室医院感染管理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 门诊注射室;医院感染;管理;护理
医院感染是目前全球性医院人群健康,特别是住院患者群体康复的重要问题。而门诊是医院的前沿阵地,门诊工作管理不善造成的交叉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隐患之一,因此预防和控制门诊注射室感染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几年来,我院在做好门诊护理工作的同时,也加强了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我院的'做法和体会报道如下。
1 合理的环境布局
门诊注射室要求宽敞明亮,墙面、地面、天花板便于清洁、消毒。室内空气清新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min,空气消毒按10m2面积安装30W紫外线灯管一支行空气消毒,每日2次,每次60min,治疗室用臭氧消毒机每日照射1次,每次2h,操作台面、地面每日用1∶80的84消毒液擦拭。
2 规范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
规范医疗行为就是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诊疗操作常规和无菌操作技术。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的不正确和非规范行为均可埋下医院的隐患,亦可成为医院感染的魁首。为规范医疗行为,科室加强了医务人员的业务学习,进行“三基”训练,统一标准,集中考核,使医护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各项技术操作正规化、标准化。近年来,无一例因不规范医疗行为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3 加强对一次性无菌注射用品的管理
一次性无菌用品由医院统一从正规厂家购入,由院感染科抽样合格后,由消毒供应室根据需要发放登记。有过期、不合格、不配套、被污染、破裂和字迹模糊者均不可使用。注射器、输液器等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按要求毁形,放在污物间固定的回收袋内,针头等锐器放在锐器盒内。医用垃圾、生活垃圾按规定分类分开袋装,放在污物间固定的地方,由院感染科指定专人送往指定地点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操作前均应认真洗手、戴好口罩,环境整洁,科室操作台面清洁干燥,控制人员走动,减少空气悬浮颗粒。检查床、操作台每日用1∶80的84消毒液擦拭。室内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专柜存放,标记清楚,不过期、不失效,定人、定时检查,并按消毒日期先后进行使用。抽出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液体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h不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酶超过24h不使用。酒精、碘酒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h。
5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全员意识
定期组织科内人员学习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全员教育,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知识小讲座,有计划、有侧重内容的教育,特别是对新上岗、进修、实习人员采取岗前培训,考试合格方可进入门诊注射室。在普及医院感染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在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从忽视变为自觉遵守,既加强了自身的防护,也保护了患者的利益。
6 加强门诊卫生员培训
门诊卫生员负责门诊环境卫生和一些消毒灭菌工作,但他们大都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在操作上不能完全符合要求,极易引起自身感染及交叉感染,因而也是医院感染发生的一大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加强了门诊卫生员的培训,讲授有关医学知识和消毒隔离技术,工作中严格管理,检查和督促他们严格执行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力求避免因卫生员而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
7 加强健康教育
近年来,我院加强了门诊医院感染的科普宣传工作。根据不同疾病在不同季节流行的特点,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刊登宣传材料,宣传预防保健、消毒隔离等科普知识。导诊护士利用候诊和诊疗过程,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知识的讲解,通过宣传教育,使来院就诊的患者能了解常见病的预防保健和传染病的简易消毒隔离方法,也提高了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有效地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总之,门诊注射室是临时患者了解医院、认知医院的重要场所。作为窗口科室,我科通过对环境、医疗行为、无菌技术、消毒隔离、医用物品、废物处理和院感知识培训等多方面管理,使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可见在预防医院感染中,如果我们对可能发生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严格管理,持之以恒,医院感染率是可以降低的。
【门诊护理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