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理论文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摘要】 目的 总结14例(18个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 手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充分准备,介绍人工颈椎间盘的知识,指导患者呼吸系统功能锻炼,唤醒试验练习,颈托的佩戴方法;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 14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术期,未发生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 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尤其是加强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间盘假体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者可致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高位截瘫,对生活和工作均造成很大影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作为治疗颈椎病的新技术,在维持病变节段椎间盘活动度的同时,可避免邻近节段的非正常应力,治疗效果良好。我院2003年5月至2005年10月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4例,早期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4例(18个节段),男11例、女3例,年龄35~55(4.1±8.7)岁。11例慢性起病,病史1~10(5.3±9.6)年。3例因外伤导致急性颈椎间盘脱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不完全截瘫伴大小便功能障碍3例。
1.2 手术方法简介在全麻下取仰卧位,C臂X线机透视定位使颈椎目标间隙处于一条直线上,以病变为中心,经颈前入路显露椎体前方。常规切除椎间盘组织,注意勿损伤上下终板。用中心定位器、角度测量器等辅助定位,用适宜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入并在假体前方置引流管一根接负压瓶并分层缝合[1]。
1.3 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Odom评级11例优,3例良。置换节段前屈、后伸活动范围(ROM)3.5°~8.0°,左右侧屈活动范围2.3°~4.5°、2.6°~4.2°。复查时X线摄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未发生假体偏移或下沉。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是一项新手术,患者患病时间长,对该手术效果和成功率持怀疑态度,担心手术失败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我们耐心与患者交谈,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麻醉方式,手术的必要性、方法、优点及术后康复程序、注意事项;介绍成功病例,创造舒适的环境,取得家人的配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 术前准备
2.1.2.1 一般准备:①术前备皮,操作时防止损伤皮肤。②常规配血800 ml。③完善各项检查。④术前常规禁食、禁饮,练习床上大小便。⑤为预防感染,术前晚给予有效抗生素。
2.1.2.2 呼吸功能锻炼:术前3 d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训练。①缩唇呼吸。指导患者在嘴唇半闭(缩唇)时呼气,类似于吹口哨的口型。该方法包括小量吸气,长时间缩唇呼气。呼吸按节律进行,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尽量将气体呼出。同时呼吸次数较平时减慢(8~10次/min)。训练15~20 min/次,3~4次/d[2]。②咳嗽训练。鼓励患者积极咳嗽、咳痰,咳嗽时按住胸部,嘱其深吸气,用爆发力使肺深部痰液咳出,3次/d。
2.1.2.3 唤醒试验练习:术前训练患者听命令动脚趾,以便术中及术后能正确理解医务人员的命令动脚趾,以及时发现脊髓有无损伤,减少神经系统的并发症。
2.1.2.4 颈托的佩戴方法:术前讲解使用颈托的目的,并演示正确使用方法,便于术后正确使用。佩戴时患者先取侧卧位,操作者用双手牵拉头部,将颈托后半部置于颈项后面;再取平卧位,将颈托前半部置于颈部,使颈托前后边缘重迭,用固定带系紧。取下时患者先取平卧位,按与佩戴程序相反的顺序取下。术前3 d开始训练,3次/d,30 min/次。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患者术毕即戴颈托,搬动患者时,必须有专人双手扶持患者头颈部并轻轻牵引,另外3人站于患者右侧,保持颈、胸、腰椎体在同一轴线上,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常规使用心电监护,每30分钟记录1次。术后第1天开始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给予雾化吸入,2次/d,防止喉头水肿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每30~60分钟挤压引流管1次,确保引流通畅。正常50~200 ml/d,色淡红,若引流量>200 ml/d,色鲜红,应及时处理。本组2例术后当天引流量多,血压偏低,及时予以输血后病情稳定,未发生并发症。术后24~48 h引流量≤30 ml即可拔管,本组患者均于24~48 h拔出引流管。术后3~5 d X线摄片了解人工颈椎间盘的位置。
2.2.2 体位护理平卧6 h后开始翻身,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次,操作时必须有专人双手扶持患者头颈部并轻轻牵引,进行轴型滚动式翻身,保持颈、胸、腰椎体在同一轴线上。先将患者双膝屈曲,一手置其肩背部,另一手置于臀部,翻向一侧,背部垫枕。更换体位时,可从左45°、平卧、右45°,逐渐过渡到60°。嘱患者不可强行自主翻身,以避免颈椎用力不当或扭曲致人工颈椎间盘滑脱。卧床患者骨突处予以保护,骶尾部垫水波纹垫,预防压疮的发生。本组患者均无异常。
2.2.3 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
2.2.3.1 脊髓神经根受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稍有不慎即有可能损伤脊髓或神经根,术后也可能因水肿、血肿压迫脊髓而发生神经系统症状。术后72 h内定期监测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及括约肌功能,并与术前比较。让患者活动脚趾及进行触摸,检查患者双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是否存在;有无恢复活动的足趾感觉运动功能出现减退或消失迹象,以及局部切口触压痛明显等。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处理。本组均无脊髓神经根受损的发生。
2.2.3.2 人工颈椎间盘滑脱:人工颈椎间盘滑脱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早向患者说明预防滑脱的重要性,使之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并告知患者具体注意事项,以加强防范意识。给予正确的体位护理,术后3~5 d病情稳定者行X线摄片,正常者可按术前佩戴方法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在床上佩戴颈托并协助坐起,5~7 d下床扶行活动。颈托对术后的颈椎可起到制动作用,短期内可增加颈椎的稳定性,缩短卧床时间。本组9例患者于术后5 d佩戴颈托扶行下地活动,2例于术后7 d佩戴颈托扶行下地活动,3例术前不完全截瘫患者于术后1月即在轮椅上活动。单个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患者颈托佩戴时间为10~15 d,多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者则为15~28 d。本组无1例人工颈椎间盘滑脱。
2.2.3.3 椎间隙感染: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患者一旦发生椎间隙感染,不仅手术失败,同时也对患者生理、心理、经济上造成极大的损伤,故应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并注意观察全身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保持伤口敷料的干燥,动态观察切口局部状况(包括红、肿、热、痛等)。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发生。本组均未发生椎间隙感染。
2.2.3.4 颈前血肿及喉上、喉返神经损伤: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有无呼吸困难,了解患者的发音和吞咽情况,鼓励患者发音,判断有无声音嘶哑或音调降低、误咽呛咳 [3],及早发现异常并通知医生处理。本组1例出现喉上神经牵拉症状,表现为一过性声调降低,3 d后逐渐恢复。
2.2.3.5 脑脊液漏: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低颅压症状,如头晕、头痛、血压偏低、恶心呕吐等。观察伤口敷料渗液的颜色,负压引流液颜色的变化,当早期引流的液体带有血性,而以后却变为透明清亮的液体时,考虑有脑脊液漏发生的可能,立即取头低脚高位,同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均未发生脑脊液漏。
2.2.4 康复指导
2.2.4.1 早期活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最明显的优势在于治疗颈椎病的同时保存了颈椎的活动性,保证近期疗效良好,有效解决了传统颈椎前路融合固定术后颈部活动受限、远期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的并发症等问题[4]。术后早期指导患者床上适当活动肢体,做深呼吸,减少卧床并发症,为下床活动创造条件。①膝、踝关节训练。膝、踝关节屈伸,在每一位置维持5~10 s,重复20次(组),2~3组/d。②直腿抬高运动(主动为主,被动为辅)。平卧位,下肢伸直离开床面,抬高40°~45°,保持10 s逐渐增加到20 s,重复40次(组),3~4组/d。术后第1天即可开始以上锻炼。
2.2.4.2 加强障碍肢体功能锻炼:颈椎病脊髓受压损伤后,可造成上肢或下肢运动功能损害,因此,应加强恢复性训练。①拇指对指、握拳后用力伸指练习。3次 /d,10~20 min/次。②肩、肘、腕关节练习。各关节屈伸、旋转运动,3次/d,10~20 min/次。③项背肌及颈部运动范围练习。4次/d,5~10 min/次。活动范围及强度应循序渐进。④步行练习。术后5~7 d可戴颈托下床活动,必须有人在患者旁协助,活动量以不疲劳为度。
2.3 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勿做颈部过度屈伸及左右过度扭曲的动作,保持正确的姿势,伏案时间每1小时左右活动颈部1次;继续加强功能锻炼,进一步进行较精细的活动练习,如写字、使用键盘、织毛线等;睡眠时枕头高低适宜,位置恰当,颈部防止受凉;半年内不提重物、禁止剧烈活动或从事重体力劳动,行多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患者术后3~6个月注意乘车安全,防止颈椎骤然过屈过伸;定时门诊复查,术后第1、3、6个月门诊复查,出现不适随时就医。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局部及全身感染,预防感冒。
【参考文献】
[1] 杨述华,邱贵星.关节置换外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00904.
[2] 田勋燕.术前呼吸训练改善肺减容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14):3031.
[3]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0.
[4]ANDERSON P A, ROULEAU J P.Intervertebral disc arthroplasty[J].Spine,2004,29(23):27792786.
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参考:
【骨科护理论文】相关文章:
骨科护理学论文03-03
临床骨科护理干预分析论文11-14
骨科手足护理论文范文11-13
骨科护理实践教学分析论文11-15
应对骨科护理安全隐患论文11-26
骨科无缝隙护理管理的优秀论文12-04
骨科创伤护理与安全护理措施11-18
当代护理在骨科的优势透析03-06
防范骨科护理中差错的方法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