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及精神护理

时间:2024-09-26 02:45:43 护理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及精神护理

  从中医角度讲人体的气机调畅,气血和平,正气旺盛,就可以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说:

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及精神护理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吴师机《理渝骄文与国人祈外治之疑义》说:“七情之病也,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我国古代医家常用弹琴、观剧、看书,听曲等调节精神情志活动的方法,以治疗疾病。现代医学采用音乐疗法、体育疗法来治疗某些疾病都是此意,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病房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开展多种有益的活动来充实患者的生活,以转移他们对疾病的注意力。

  稳定情绪,疏导有方:人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病情的轻重也各有不同,单纯靠调精养神,移情别志,有时难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必要时要用疏导的方法,即针对患者不同的情况了解情志与疾病的关系,使他们深知保持开朗、乐观、豁达的情绪对健康恢复的意义。

  孙思邈在《千金言·养生篇》中说“莫忧思,莫大怒,莫大惧??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捐捐怀分忿恨,皆捐寿命,若不能犯者,则得长生也。”情绪波动太大,往往促使疾病恶化,造成不良后果,不利于身心健康。另外,因病致残的老年人,往往抑郁寡欢,悲观厌世,甚至企图自尽。医护人员要配合好家庭做好精神安慰和思想疏导工作,使老人思想稳定,树立战胜病残的信心和决心。医护人员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老年患者,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使老年患者得到温暖。

  和蔼可亲,注意疗心:老年人患病以后处于忧愁、猜疑、恐惧、焦虑、痛苦失望、悲观厌世、孤寂的精神状态之中,这些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有害因素,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转归和身体健康。许浚《东医宝鉴》说:“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舍本逐末,不穷其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不亦愚乎?”他大力提倡“疗人之心”的精神疗法。《素问·汤液醪论》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主张治病要调动老年患者的积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发挥内因在治疗中的作用。凡能导致患者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的言语,均应避免,医护人员的言是精神护理的重要手段。语言既治病又可致病,甚至影响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和蔼可亲,热情耐心,以细致周到的态度经常出现在他们身边,尊重他们,同情他们,与患者多交谈,使患者觉得医护人员之间没有距离,以赢得患者的信任。

  《灵枢·师传篇》说:“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说明祖国医学早已在医护实践中,掌握患者的思想规律,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并做到态度热情,举止文雅,亲切和蔼,语气平稳,音调高低适宜,速度适中,吐词清楚,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掌握广泛的科学知识,而且了解患者的心理,才能把工作做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机体逐渐衰老,功能逐渐减退,出现耳聋、眼花、腰弯、背驼、语言行动缓慢,因而影响老年人的情绪和心理变化,使心理活动和躯体疾病交叉在一起,相互关联,这是心身医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也是心身疾病防治和护理的理论基础。

  ①美好的语言是心理医疗、护理的主要途径:一个人患病后常有机体功能改变和心理活动的变化,性格急躁,情感脆弱,对医生、护士的语言特别敏感,自控能力下降。如果用刺激性语言,患者可出现情绪变化,导致疾病变化;心理负担加重患者会产生对疾病错误的估计,急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疾病发展情况,对疾病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心情烦闷,易激动,影响机体的康复。此时医护人员用恰当的语言,多与患者交谈,用安慰的语言讲:“您的病已经好转了,是您的年龄大了,身体自身功能减退,机体功能恢复较慢,用药后,需要逐渐好转,您的病是能够恢复的”等等。用美好的语言,疏导患者,患者的心情舒畅,这样才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好转。

  语言活动是一种心理现象,医务工作者运用语言作为医患之间的交际工具:语言可直接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文化修养、业务能力。特别是在观察患者的过程中,语言活动对患者所产生的心理效应是不容忽视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仅对自己的语言本身负责,更要对语言所产生的效应负责,医生在患者的心目中往往享有很高的地位,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患者有许多事情要向医生和护士询问,如果回答得体,患者会从中得到安慰和启示,如果回答不得体,会给患者造成心理创伤和疾病的发展。因此说,医生和护士的语言是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的主要途径。

  ②心理医疗和心理护理的关键在于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方法很多,要因人而异,灵活多样;有些愿意交谈,神志清醒的患者,可通过直接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可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和生理现象了解那些不愿意讲话患者的心理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患者家属、朋友了解情况,也可以了解到患者的心理活动;还可以通过召开患者座谈会等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活动。

  通过几年的实际工作,体会到患者的共同心理活动特点主要是:自尊心强,猜疑心加重,依赖性、波动性强,出现感觉异常,情绪易激动和愤怒、焦虑和恐惧等。老年患者的心理活动有其共同特点,但也因人而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和住院时间长短而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患者,也可能因年龄、性别、职业、经济条件、文化素质等情况不同,心理活动也不一样。通过患者的表现,通过谈心,察言观色了解病情,分析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需要,满足其合理部分,对不合理部分则给予正确引导,通过医生、护士的语言、态度、行动给予解释、疏导、劝慰、开导,对绝望者给予信心和力量。

【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及精神护理】相关文章:

浅谈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护理及家庭支持护理03-27

浅谈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03-05

社区门诊老年输液患者心理护理的应用07-15

老年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03-16

浅谈老年性脑血管病的精神护理12-11

老年截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02-28

老年患者睡眠管理的循证护理研究03-12

老年患者残余尿量的测定及护理干预03-15

浅谈关于晚期肝癌患者疼痛的护理12-01

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护理特点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