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论文

时间:2023-03-01 05:47:08 护理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护理学论文3000字范文(精选7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护理学论文30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护理学论文3000字范文(精选7篇)

  护理学论文 篇1

  摘要:本文论述了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探讨了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应具备的素质。认为护理人员只有热爱护理事业,有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身业务水平高,心理素质强,有较强的护患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及协作精神,能展现良好形象,做到内秀外美,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重要性、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医疗卫生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等护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护士队伍的素质是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的关键,也是保证病人安全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新的形势下,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完善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不仅要求护士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同时对护士的自身涵养、语言、仪表、服务意识以及协作精神都有一定的要求。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包括生活护理在内的所有事情都与护士有关,都是护士的责任,护士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要,护士的工作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打针发药”,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上,对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医疗界越来越需要素质高、能力强的实用型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日趋复杂化,工作的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大。提高护士素质,提供优质服务,对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增强护士责任感,改善护患关系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解决病患需要为主体。加强医护、护患之间的沟通,建立新的健康的护理体系,提高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改善护患关系,为各方面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最终实现护患双赢。

  2、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院发展

  护士承担着全面照顾病人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完成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素质,无论是从自身涵养、业务水平、语言仪表或是服务意识等等各个方面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就护理人员本身而言,对工作规范和操作技能要进行强化学习,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医院方面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考核制度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表现突出者进行表彰,从而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医院还可以增加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宣传,以此来提高医院知名度。

  3、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在改善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同时,也在社会医疗卫生事业中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更好的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响应了国家对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号召,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二、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应具备的素质

  护士是否具有优良的素质对病人身体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护士的个人素质十分必要。这样,才能在护理过程中,更加注意病人的需要,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1、热爱护理事业,有正确的价值观念

  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把高尚的护理道德观念作为执着追求的目标并加以认真的实践。作为护士本身,就应该热爱护理事业,正确的认识工作的价值及意义。以追求病人的健康为己任,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目标,以病人的利益为重,病人利益高于一切。要不断的强化护理意识,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及修养。

  2、自身业务水平高

  护士操作的技能直接反应护理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人员需掌握的知识从护理专业拓展到多个领域。作为护士本身,应利用一切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了解新知识、新技能、掌握新的业务、不断地总结临床经验,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的配合医生工作,出色的完成护理任务。

  3、自身心理素质强

  护士在业务水平良好的基础上,必须具备高度的职责感、耐心以及同情心,要学会和患者互换位置,有些问题应该多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这是处理好护患关系的第一步。同时,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病人的生命安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紧急情况,面对病患,护士需要在短时间内有条不紊的进行处理,在减轻患者病痛的同时,还需要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所以护理人员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保持最佳状态。

  4、能展现良好形象,做到内秀外美

  护士职业本身就要求衣着规范得体,注意个人卫生等,只有自己符合职业标准,才会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保障。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的完美形象不仅体现在护理操作中,而是贯穿于整个护理的过程中。护士端庄的仪表、庄重的.神态,再加之过硬的业务能力可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和信赖感。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将自己消极情绪带给患者,要时时保持乐观向上、饱满的精神,来塑造“白衣天使”的完美形象。

  5、护患沟通能力良好

  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无论是面对病人还是医生,沟通能力都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善于运用和掌握语言沟通的技巧,在交流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的工具,护士礼貌的语言以及优雅的谈吐是护患沟通的桥梁。有效地护患沟通对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及护理工作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在护患交流的过程中。良好的护患交流可以增进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使患者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要学会尊重患者,无论是语言还是肢体动作,都要时刻注意患者的感受,这样不仅能使患者心情愉悦,同时也可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有利于减少患者对病痛紧张、消极的情绪,为护患的和谐相处提供有利条件。可见,优质的语言沟通对患者来说也很重要。

  6、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及协作精神

  护理人员要有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主动自觉地为患者服务。要真正的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以礼待人、贴心服务,以此来抚慰病患的心灵。与此同时,一位优秀的护理人员还要懂得团体协作的重要性。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的,要学会和同事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充分的保障优质护理工作。

  南丁格尔曾说过:“护士其实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白衣天使,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道德观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成为一名21世纪合格的新型护理人才,为社会的发展、祖国的繁荣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丽,方媛,肖岷等.临床护士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9.4(24)89.

  护理学论文 篇2

  摘要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社区片医开展产后家庭访视工作,使产妇在自己熟悉的家中,享受到社区片医的健康指导,调整产妇产后的心理应激状态,提高了照顾婴儿能力,改善了产后不良生活方式。结果 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使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得到明显控制。结论通过在产后访视中加强了对产妇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护理,来提高产妇的认知应对能力,使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得到明显控制,使其处于最佳心身状态,轻松、安全地度过产褥期。

  关键词:社区片医;产后家庭访视;产后抑郁;护理干预

  前言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妇女的一个自然、正常的生理过程。然而由于认识不足,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容易出现一些复杂的心理变化,以焦虑、抑郁最为常见。产后抑郁是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以产妇郁闷、食欲不振、爱哭、失眠或嗜睡,注意力难以集中、疲倦、失去生存欲望、有自杀或残害婴儿的倾向为特征。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也会对婴幼儿的情感、智力发育和行为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提高产妇产后妇幼卫生保健质量,我中心通过社区片医开展产后家庭访视工作,解决了产妇产后的心理应激状态,提高了育儿行为能力,改善了产后不良生活方式。建立了家庭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的新型医患关系。现总结如下:

  1 、访视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访视对象是归属我院13个小区内初产妇,出院后经电话预约在第一周和第二周两次免费家庭产后防视,2008一o9~2010一o9访视社区产妇总计156例,年龄22~31岁,正常产98例、剖宫产58例。

  1.2 方法:访视组成员由产科医生、社区片医组成。按妇幼卫生保健要求,采用观察、检测、检查、询问、健康指导等方法,观察产妇心理、情绪状态;检测产妇血压、体温、产妇子宫恢复大小、会阴切口愈合情况、恶露量,奶汁多少、睡眠及饮食状况。新生儿体格检查:观察生理性黄疸发生

  情况,检查脐带脱落和愈合情况,有否发生臀红、痱子;询问新生儿喂养方式、大小便次数。

  2、产妇产褥期心理问题

  2.1部分产妇由于缺乏妊娠知识,产后对母乳喂养认识不足。尤其是初产妇容易出现一些复杂的心理变化,易惹怒,情绪不稳、敏感,心理脆弱,长期存在着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以焦虑、抑郁最为常见。产褥期初始阶段因卧床时间相对长,自我照顾程度受限和照顾新生儿心理准备不够。虽有家属帮助产妇整理家务、照顾新生儿、但产妇感觉还是处理不好孩子问题。

  2.2新生儿情况 生理性黄疸26例,脐带脱落有渗出13例,新生儿臀红15例,新生儿痱子、头部湿疹11例。部分产妇见到婴儿的正常生理改变(新生儿黄疸、溢奶)也可引起情绪焦虑,泌乳量减少,使产妇心绪不宁。

  3、产后社区护理干预

  3.1 产妇心理护理干预:我中心通过建立一支具有丰富产科及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社区片医队伍。在保证产褥期家庭访视的同时,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在访视过程中我们鼓励母亲提问,以便于能及时了解最需要、最想要得到的支持。通过实践了解到在产妇的心理顾虑中占首位的是对新生儿护理的知识缺乏希望能从专业医护人员处获得可靠信息。因此我中心社区片医就以多样的面对面的教育活动。指导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传播与婴儿健康成长有关的知识。其次是针对产妇本人的情绪问题时,我们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想法,调动产妇情绪,阻断负向思维,学会新的应对技巧。通过运用恰当的形体语言,可使病人消除顾虑、减少紧张情绪,增加信任感[1]我们采用了让产妇经常听音乐来进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因为音乐是一种与语言及其它声音既相似有又不同的特殊信息,对人体各系统均可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实践证明,音乐的快慢、强弱、升降能很快地对抑郁症状起调节作用[2]。通过运用这个方法后,我们感受到产妇在精神面貌及对刺激的应对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

  3.2 产后家庭护理干预:

  3.2.1 家庭及社会的支持我中心地处城郊结合部,产妇受教育程度高低不一,许多产妇家庭存在封建陋习,如:重男轻女、产妇在月子里不能洗澡、洗头等等。社区片医要耐心反复地加以说明和解释孕产妇提出的问题,正确地疏导病人内心压抑。鼓励孕产妇消除紧张与焦虑的'心情,树立信心,鼓起勇气。让家人积极为产妇提供安全和安静的修养环境,多给予关心、体贴、情感支持。避免产妇生理应激导致血压、体温升高及焦虑。

  3.2.2 加强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为防止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我们不仅要加强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为产妇及其家庭提供相应的指导,而且要对存在抑郁症高危因素的孕产妇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使其能够提高处理生活难题的自信心,从而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同时对家属进行教育和指导,争取其家人的理解与配合,改善夫妻、婆媳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实践证明,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有显著作用[3]。

  3.2.3 卫生健康指导:产妇出汗多要经常更换内衣,产后一周可用温度适宜热水淋浴或擦浴。保证会阴清洁,会阴有伤口时,每日用1:5000高猛酸钾温水擦洗2次。注意观察恶露颜色变化,预防产褥期感染。

  3.2.4 产后康复运动指导:产后3d以卧床休息为主,可做床上活动,定时做子宫按摩促进回缩。产妇可根据体力恢复情况有选择做产褥期体操,可帮助产妇恢复腹肌、盆底肌张力,促进恶露排出,预防子宫后倾,膀胱及直肠膨出、子宫脱垂症。产后15d可做轻体力家务劳动,不能蹲位活动,防止子宫脱垂。提醒产妇产后42d去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妇科检查,了解盆腔内生殖器恢复情况。

  3.3 产妇育儿知识健康指导对孕产妇因势利导地进行生理、心理及社会全方位的整体护理,使产妇及其亲属充分了解育儿相关知识,与社区片医人员充分配合,相互支持,相互鼓励,消除和解决心理问题。

  3.3.1 脐部护理:每天给新生儿洗澡时注意保持脐部干燥,更换脐部敷料时,观察脐部有无渗液,如有渗出物,用75% 酒精棉签清洁脐部,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换尿布时,尿布应放在脐下方,防止尿、便污染脐部。新生儿臀红、尿布疹护理。

  3.3.2 新生儿生理黄疸护理:一般不影响吃奶和消化无需处理。喂奶间隔时间多喂葡萄糖水。重症者及时就医治疗。

  3.3.3 皮肤护理 每次喂奶前、后都要更换尿布,换尿布时首先用温水洗净臀部,选择质地柔软、吸水性强、透气好尿布,然后将臀部、会阴撒上爽身粉,如发现新生儿大、小便次数增多或消化不良,应及时更换尿布。新生儿痱子、湿疹护理:加强新生儿皮肤卫生护理,勤洗澡,夏季每日洗2-3次、去汗渍、洗后擦干、涂爽身粉,保持皮肤干燥、凉爽。避免室温过高、保证通风换气,空气新鲜。新生儿衣服要宽大放开新生儿手脚,穿连衣裤,衣布要散热、透气和吸水性较好。

  3.3.4向产妇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支持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指导产妇

  要充分休息,保持精神愉快,加强营养,多喝肉汤、鱼汤等,保证足够蛋白质和维生素饮食。对于奶量不足采取混合喂养方法。喂乳后要将新生儿竖抱,轻拍其背部,驱出胃内气体,防止溢奶。

  4、 讨论

  我中心所处社区进行社区家庭访视产妇156人,共发现2例轻度抑郁症患者,无一例中度抑郁症患者。访视结果临床实践证明,正确的心理干预可为母子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我中心社区片医通过在产后访视中加强了对产妇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护理,来提高产妇的认知应对能力,以及提醒家庭成员和社会对她们支持、关心等一系列的社区干预方法。使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得到明显控制。

  综上所述,虽然产后抑郁对产妇及家庭都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但是只要通过及时的社区护理干预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影响是能避免的。社区片医通过156例孕产妇因势利导地进行生理、心理及社会全方位的整体护理,使产妇及其亲属充分了解产褥期知识,多方面信息指导和帮助产妇,使她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其心理素质,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促进母乳喂养,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母婴健康平安,让孕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得到良好的社会评价。

  护理学论文 篇3

  摘要: 护理学是一门集理论性、技术性为一体的临床应用学科,基础护理学是培养医护人员的基础学科,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步提升,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此,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实践也要进行不断改革和完善,要使学生全面掌握到常用的基本护理技术操作,提升学生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本文主要通过几个方面提出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实践主要方法。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 教学实践

  引言: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实践是将护理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是各大教育层次的护士生们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基础护理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根据学生实情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科学施教,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护士生的技能素质水平,从而为临床服务打好坚实的基础,培养符合21世纪要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本文主要通过如下六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

  基础护理学是护士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是培养护士生护理技术的重要学科,现阶段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时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对此,在进行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实践时,要打好基础护理学的理论基础,着重发展学生的护理操作能力为教学目标,并提高学生在基础护理学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基础护理学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要精心安排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过程和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将基础护理学的理论内容由浅入深,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将枯燥的问题生动化,如象压疮的预防护理、吸痰法、导尿术等课程都是基础护理学中较为复杂、抽象的课题,教师可以穿插图片、影像等方式,将较难懂的课程变得直观易懂,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二、调整好教学节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是基础护理学教学实践的主场地,教师是否能够驾驭好课堂气氛之间影响着学生对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投入情况,影响着整个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意识。要面带微笑为学生授课,同时要求学生在练习操作时要将模拟人看作真的病人,要有人文关怀。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药采用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语气切入主题和要害,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难点,提出给药、注射、无菌等操作原则要用分析归纳法来记忆,创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基础护理学的教学互动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提问、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在讲授对妇产科的护理方法时,教师可先设定好命题,如面对剖宫产的患者,整体护理所需要的步骤有哪些?通过问题的提出,调动学生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会对信息获取、判断、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最终达到在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我教育的能力。

  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方法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式的方法,教师在讲授基础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后,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实际操作,进行操作者、病人、评判者的角色互换,在练习中不断交流感受和想法,纠正错误、点评不足,当操作练习中遇到经过讨论仍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将问题归纳汇总后,向指导老师请教。

  四、加强基础护理学的实践操作训练

  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要兼顾好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训练的教学搭配,要增设基础护理学的实验室,完善模拟病房体系,根据基础护理学知识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验课的时数,以培养学生掌握到更多的护理技巧,增强学生的护理实践操作能力。

  如教师可以根据基础护理学将实践操作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正确引导学生,可以从简单的如臀大肌注射法就从药物抽吸法、臀大肌定位方法、病人体位的安置、进针手法等基础步骤做起,进行反复强化的训练,加强对护理技巧的掌握和总结,然后再进行强化训练,从人体模型或者病人进行综合型的实际操作。在实践技术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整好学生对护理方面的恐惧心理,提高学生对护理工作中的紧急应对问题的能力。

  五、完善护理技能的考核制度

  护理技能的考核制度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通过考试考核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一定的督促作用,同时还可以考核学生动手操作的护理技巧,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基础护理知识能够融合到实践操作中。

  如基础护理学的考核的内容不要仅仅是单一的操作考核,要丰富考核的内容,从日常教学中的课堂学习中学生的表现成绩和考勤情况都可以纳入护理技能考核的内容中,同时对于学生在教学中体现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也可以作为考核标准,还有对学生综合业务素质的考核等等,在不同层面上增强学生对基础护理学的全面认知,调动学生学习基础护理学知识,掌握基础护理学技巧提供有利的督促作用。

  六、将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融合在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实践中

  医护生不仅仅要具备完善的职业技术、丰富的医疗护理的知识储备,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所谓的职业素质就是医护人员的医德和职业操守,医护人员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所面对的患者各种各样,医护生必须要保持一视同仁的工作态度,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准则,才能更好的达到护理的最佳效果。

  例如对于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实践就应该加强对医护生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医护生对工作的奉献精神、舍己为人精神方面的教育,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护理中要保持工作严谨、认真、仔细的态度,使学生能够真正从一个医护生完成护士角色的转变。

  结语:通过以上对基础护理学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分析,可见要想加强对护士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对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的尝试,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在有限的练习时间内培养护生高水平的护理技能,能够在未来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具备较强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护士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技能,利用课件教学、开放实验室等举措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秀平;柳秋实;解霜雁;护理综合性实验与培养学生临床护理综合能力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2).期12-13

  [2]廖文玲;护理技巧“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0.(24).11-12

  [3]王芳;朱佩国;“三段式”实践教学在高级助产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0.(11).44-45

  护理学论文 篇4

  摘要:目的:总结骨折病人的护理。方法:通过对住院病人骨折的老年人在心理、饮食、护理观察、预防并发症、功能锻炼等等方面的护理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掌握骨折病人的护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掌握骨折病人的护理内容,及时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骨折病人;护理

  由于车祸或外伤,特别是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关节病、肌肉萎缩、生理功能发生各种衰退,反应迟钝等原因,极易发生各种类型骨折,特别是老年人又因各项机能的减退,骨折愈合缓慢,给病人及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为了减少或防止骨折并发症的发生,使骨折患者早日愈合,除了及时合理的治疗外,护理工作也很重要,特别是功能锻炼,极为重要。

  1 、心理护理

  创伤、住院与手术易造成患者恐惧、多疑、担忧等精神症状。如生活上不能自理,需长期卧床需要他人照顾,担心拖累家庭及子子易出现情绪低落,易产生抑郁。

  对治疗和护理缺乏正确的理解和配合:如手术后不敢活动,担心切口裂开、出血、关节脱位、疼痛等。护士在做每一项操作时应细致而耐心解释,不可了管制。关心并尊重病人,经常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多问候,注重细节,帮助解决一些问题,消除病人的疑虑,让病人感觉亲切温暖,调适好心理状态,稳定病人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2 、饮食护理

  2.1 骨折早期:

  伤后1周内,饮食以清淡为主,配以蔬菜、豆类、蛋类、水果、瘦肉等,给病人补充一些粗纤维食物,如白菜、芹菜、燕麦等,食物应软质易消化,忌食酸辣、油腻食物,不宜过早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母鸡汤等,否则会导致肿胀消退减慢,影响骨痂生长,延迟骨折愈合。

  2.2 骨折中期:

  伤后2至3周,应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优质蛋白来源主要是鱼虾、瘦肉、蛋类、奶类和豆制品等,充足的蛋白质可增加钙的吸收和储存,对防止和延缓骨质疏松有利,同时也要补充维生素A、D,以促进钙质的吸收和骨折的愈合,指导病人吃一些虾皮、海带、动物内脏,以供给机体矿物质,有利于骨折的恢复。

  2.3 骨折后期:

  伤后3至5周,饮食上可解除禁忌,可给予骨头汤、母鸡汤等,也可配以辛辣调味品,以增进食欲,刺激胃液分泌,有利于病人营养及能量的补充,满足骨折生长期的重要。对于特殊病人,如合并糖尿病、肝肾疾患、有特殊宗教信仰及特殊饮食习惯的病人,饮食上应注意搭配合理,既要满足机体营养的.需要,又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 易发并发症的护理

  3.1 预防压疮的护理:

  骨折病人不能活动,皮肤抵抗力低,易在受压部压如骶骨尾部、肩胛部,足部出现压疮,应经常按摩受压部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对于牵引病人应教会用健肢做支撑抬起臀部,受压部位势以软枕,股骨骨折病人如无特殊情况术后第一天即可向健侧翻身,下腿屈曲,上腿伸直,两腿间垫以软枕,骨盆骨折病人应利用牵引床抬起上半身,按摩骶骨尾部。脊柱病人在翻身时,肢体应在同一轴线上,避免扭曲、旋转,以免引起继发性损伤,护士应经常检查受压处皮肤情况,保持病人皮肤清洁。

  3.2 预防呼吸道感染:

  老年人一般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疾患,骨折后卧床时间长,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易导致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应指导病人做深呼吸,定时翻身叩背,做有效咳嗽,将呼吸道内分泌物咳出,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3 预防泌尿系感染:

  由于卧床、不习惯床上排尿,易发生尿潴留,加之膀胱功能减退的老年病人,排尿后残余尿增多而导致泌尿系感染,护理过程中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ml,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对于留置导尿人病人每天应做好尿道口的护理。

  3.4 预防深静脉血栓:

  由于长期卧床,活动量少,易发生静脉血栓,应指导病人做足的背伸、跖屈及踝关节的运动。骨折固定或手术后,做肌肉的等长收缩,配合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如出现肢体远端向近心端发展的凹陷性水肿并伴浅静脉充盈,皮肤青紫及潮红,多为静脉淤滞所在,做好交接班记录,必要时以同一平面周径,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 、功能锻炼

  4.1 上肢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早期做握拳及时和腕关节屈伸练习。外展型限制肩外展活动,内收型限制肩内收活动。肱骨干骨折病人固定2周内,练习指、掌、腕关节活动,禁止做上臂旋转活动,固定2-3周后,练习肩肘关节活动,伸屈肩肘关节。尺桡骨干双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功能锻炼。初期可练习上臂和前臂肌肉舒缩活动,用力握拳,充分屈伸手指动作,2周后开始练习肩、时、腕关节活动,禁忌做前臂旋活动。4周后练习前臂旋转及手推墙动作,7-9周后,X线显示骨折愈合,即可拆除外固定,充分练习腕关节活动。

  4.2 下肘骨折: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疼痛消失后,即可在床上做下肢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活动,髋关节及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2天后可扶病人床上坐起;5-7天后,可做轮椅下床活动,3-4周后可扶双拐下地,患肢不负重行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髋置换术病人应鼓励早期床上功能锻炼。在床上练习股四头肌及臀肌的收缩运动,足的背伸、跖屈运动,2周左右可扶拐下地行走,患肢不负重;6周后可弃拐行走。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应指导有计划地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足趾的屈伸运动,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运动。去掉牵引及外固定后,教会病人用双拐,患肢不负重下地行走,保护病人谨防跌倒。

  4.3 脊柱骨折:

  为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应进行肌肉的按摩,方法是用双手鱼际轻轻按摩受压部位,反复滑动。禁忌脊柱前屈、旋转活动,指导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做下肢关节的内收,外展运动,踝关节的背伸、跖屈和旋转活动,练习手指的伸、屈、握拳、捏、握等动作。

  5、 出院指导

  由于骨折愈合需较长时间,而有些老年病人由于骨折质疏松,恢复缓慢,有很多康复治疗都在家中完成,应注意病人出院指导,教会病人锻炼方法,复查时间,根据X线摄片检查骨折愈合情况,决定肢体负重,对于手术病人,应告诉骨折临床愈合后何时取内固定物。另外,还要指导用药、饮食及皮肤护理情况。指导注意事项,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吕琼香.浅谈老年人骨折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5(16)

  [2] 张美琴.常见骨折的康复要点.康复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 杨晓霞.下肢骨折的护理.实用骨科护理学.科学出版社,2006

  护理学论文 篇5

  【摘要】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结构,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 对患者给予照顾和帮助, ,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而作为内科的一个分支的内科护理,在医院对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中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性质与效果 ,手段,辩证施护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整体观念理论、辨证施护以预防为主,注重养生康复,运用独特的中医护理技能并汲取了代护理学的长处而形成的一门实用性学科。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弥补了现代中西医学及护理学的不足。随着社区医疗的开展和中医走向世界,中医护理学愈发显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中医护理的性质及医学中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中医护理的核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例如采用针灸、点穴、穴位注射、脐疗、按摩、中药热敷等多种技术操作解除尿潴留;中医更注重预防、保健、调养、康复,历来强调疾病三分治、七分养,主要包含调理和护理两个方面。调是指指导人们调摄、养慎、避忌,如适寒温、适劳逸、调七情、节房事、饮食宜忌、病后调养等,护理是指对病人的照料、服侍,观察病情,协助医生治疗等。采用耳穴压豆法、推拿按摩、梅花针、中药离子透入及气功等多种方法调整人体内外环境,治疗失眠症;通过针、炙、耳穴压豆、拔罐、外敷中药等处理疼痛、便秘、褥疮、肌注后硬结等。中医护理人员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适应证、使用范围不断扩展、不断挖掘、整理、完善、创新。如用自制益胃散穴位外敷治疗胃脘痛;用艾条熏蒸爱婴病房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对乙肝病毒的抗原性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中医护理是通过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实践中来实现的,也是检验中医护理理论的途径。但是醉着临床实践,还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因此我们传统统中医护理操作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护理操作中先进的、实用的内容来满足需求,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相结合,使中医护理规范化、科学化已成为中医护理发展的趋势。

  2 、各种情形下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

  2.1 特需内科的护理:随着社会发展和大环境的变化,对部分特殊需求的患者在进入特需病房时进行的护理。这些患者很多在各事业单位担任职务、有一定经济能力、在总体上,、较强的经济支付能力,较高的文化层次。在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前提下,进行多元化服务护理。目前特需病房建设尚处初创阶段,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去探索对特需病房及其护理特色的研究,是加强特需病房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方面。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

  (1)因为区域的差异性,应该使患者适应新环境, 病房应有较好的适合病人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尽快进入患者的角色,有利于管理和恢复;

  (2)多元化护理中的沟通:语言沟通和文化沟通。因此,对于内科护理的护士需要努力满足病人和家属随时会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健康指导。

  (3)特需病房的护士应该能够养成灵活应变的好习惯,特别是加强理论和技术的学习,熟练基本功,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无痛注射、导尿、灌肠等操作应轻捷、利落。

  2.2 心内科患者安全风险与护理:心内科患者是指那些身患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病人。例如跌倒、猝死、出血等,具体的护理手段及方法: 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各自采取的护理对策:对于跌倒患者:遵守三个“半分钟”的原则,即坐起半分钟、平卧半分钟、下肢垂下坐床边半分钟。在此过程中,要加强防止行走时、洗澡时跌倒,而且还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在病人的病床前插各类标识,如“防跌倒”等标记。加强心理上的安抚,对于患者的家属应该避免和预防脑出血及高血压。

  3、辩证施护:

  根据护理基本法则,再按照“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制定出理、法、护一致的具体措施和方案。 “辨证论治”是中医精神实质,“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基本特点有:

  (1)整体观念 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同病异护 相同症状由于引起疾病原因(机体自身、地区、季节)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护理同样以“实则攻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气滞者理气、血瘀者活血”确定护理措施。

  (3)异病同护 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同一护理方法。

  (4)中医护理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和症状不同 相同的病机或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

  灵活多样和丰富多彩的治疗手段是中医护理的特色除药物、针灸疗法外,还有推拿、拔罐、敷贴、刮痧、熏洗等中医护理技法,以及贴药法、敷药法、坐药法、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离子导入法、超声雾化法、穴位注射疗法等给药方法,适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具有使用器具简单、操作方便、见效快的特点。这些方法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且都是西医护理技能所不能代替的。在中医护理教育过程中应在不断吸取现代护理学理论精华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学整体观念,发扬辨证施护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心内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对策 安徽省医学协会信息中心

  [2] 论中医护理学的性质及地位

  [3] 浅谈中医内科护理

  护理学论文 篇6

  摘要:本文从护理学课程整合的涵义、整合模式、评价方法、整合效果进行综述,指出课程整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期望对护理学课程整合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护理教育;课程整合;含义;整合模式;评价方法;整合效果

  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健康的重视,人口结构的快速转变,社会对护理工作各方各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医学知识的更新,使得护理学科的知识体系也日益丰富。护理教育中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由此使得关于护理教育课程整合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课程整合的内涵和意义

  1.内涵。课程整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课程整合不仅是一种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还是一种课程设计的理论及与其相关的学校教育理念。其中包括经验的整合、知识的整合、社会的整合和课程的整合四个层面。狭义的课程整合是指一种特定的课程设计方法。国内多同意课程整合的狭义定义。其中有代表性的定义为:“课程整合是指将原来自成体系的各门课程或各教学环节中有关的教学内容,通过新的组合方式进行整理与合并,使相关课程能够形成内容冗余度低、结构性好、整体协调的新型课程环节,以发挥其综合优势。”

  2.意义。课程整合的目的在于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整合是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从知识和技能方面对人才进行培养,同时采用模块化、项目式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优化组合,避免相同专业知识的课程内容交叉重叠,集中体现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二、课程整合的模式分类

  护理学课程整合模式如下:

  1.网状模式。此种模式是最典型的、最简易的课程整合模式,是最具现实意义和教学意义的模式。一般情况下,选择此种课程模式的教师们会组成教学小组。赵昕从工作过程出发,基于行动体系重构课程;林杰等提出以实训教学为突破点,构建职业导向的护理专业三维实训课程体系;程梅等自2009年开始实施以系统为基础的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从而替代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跨科模式。此种模式是以跨学科的方式,通过发现重叠的技能、概念和态度来整合主要学科领域。如朱丹等将《医学统计学》和《护理研究》两门课程进行了整合,建立综合性护理科研课程,指引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深化和理解这一课题的研究知识,增强综合技能,提高学生护理科研能力和知识,提高教学质量。高薇等将传统的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护理临床专业课程,按生命周期模式整合为临床护理概论、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与老年护理。赵海平等将护理科研相关课程《卫生统计学》、《文献检索》和《护理科研》有机整合成《护理科研方法》,重新制定教学大纲,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

  三、整合评价方法

  评价标准可以由多个行家共同制订,也可以由专业教师通过研究制订,还可以由师生组成联合小组制订,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评价方法不仅要体现评价的职业需求,更要表现出学科特点,运用教师自评、学生自评、师学互评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标准采用理论考核、实践考核、问卷调查来评价课程整合效果。

  四、整合效果

  1.课程整合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是护理专业发展的需求,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要,提高了学生科研综合能力。

  2.整合后课程节约了课时,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按生命周期模式整合,通过对课程整合,减少了课程之间内容上的重复,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

  3.与护士执业考试接轨。护士执业考试不仅是衡量院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指挥棒。护士执业考试强调护士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其综合能力进行考察。而原有的课程则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因此忽略了对综合能力的培养。现今对原有课程进行整合,是根据护士执业考试的特点,强调了对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

  4.学生的团结协作、自主学习、创新思维、人际交往及应变能力大大提高,使学生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于一身;学生能很快适应临床;提高了自学能力;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

  课程整合的研究深层次上的理解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而且在一步步地完善和深入。课程整合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如没有相应配套教材等。赵海平等认为存在的不足是开课时间过早,教学目标过高;考核方式不足,教学经费开支的扩大和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不足,传统的分学科教学的模式不利于教师对知识的整合和运用。因此,面对在课程整合实施中会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应不断探索、总结,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张龙禄,祁义霞,冯小君,等.高职护理教育核心能力课程整合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8):33-135.

  [2]甫全.整合课程与课程整合论[J].课程?教材?教法,1996,(10):6-11.

  [3]欧用生.从“课程统整”的概念评九年一贯课程[A].台湾九年一贯教育课程总纲纲要及其评价[C].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4-59.

  [4]Beane,J.A.curriculum Integration and The Disciplines of Knowledge[J].Phi Delta kappan,1995,76(8):616,622.

  [5]熊梅.综合课程的内涵特点及其生成模式[J].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6).

  [6]乔敏,路振富,孙宝志,等.学习哈佛经验建立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体系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34(4):44-46.

  [7]陈季强,夏强,富丽琴,等.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6年总结[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8(11).

  [8]赵昕.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版),2007,48(7):45-47.

  [9]林杰,刘瑾,周冰.职业导向的护理专业三维实训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91(7):103-104.

  [10]程梅,郝玉玲,王兴华,等.以系统为基础的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1,26(17):71-73.

  [11]朱丹,张璐姣,马芳,等.《护理研究》课程整合改革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224-1226.

  [12]高薇,孙静,刘洪.高职高专临床护理专业课程整合利弊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9,24(23):46-47.

  [13]赵海平,郝素彬.护理科研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04,19(30):15-18.

  [14]王晓冰,李伊为,杨少雄,等.中医护理专业课程的整合与优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68-69.

  [15]田芬霞,曹迎凤,陈巧力,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改革[J].护理学杂志,2010,25(5):63-65.

  [16]高薇,侍杏华.高职高专临床护理课程师资队伍模式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8,5(6):2.

  作者简介:陈雪霞(1974-),山西运城人,女,讲师,2010级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生。

  护理学论文 篇7

  摘要:目的讨论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对232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进行宣教。结果患者都能较好地配合血液透析全过程。结论通过健康教育,使血液透析顺利完成,增强了患者和家属的健康知识,提高了护士的素质,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血液透析;健康教育

  引言

  血液透析是一种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它利用弥散与对流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或毒物,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随着对尿毒症病理生理的深入认识与透析装置的不断改进,挽救了不少急性肾衰患者,延长了慢性肾衰患者的生命。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慢性肾衰患者可存活30年以上,接近正常人的寿命。当前,我国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多,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本院自2002年7月以来,对232例患者采用透析治疗并进行健康教育,使其顺利接受和配合治疗。现将几年来的健康教育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2002年7月至2005年6月的血液透析患者,共232例,透析次数为1789次。采用动-静脉内瘘、颈内静脉插管或临时血管通路,最少透析1次,最多透析315次。本组232例中,药物中毒导致急性肾衰的13例,梗阻性肾衰17例,高血压肾衰2例,糖尿病肾衰3例,多囊肾1例,其余196例为慢性肾衰。其中男144例,女88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少17岁;坚持每周透析1~2次的有20例。13例急性肾衰治愈11例,死亡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可正常上班。

  2、健康教育的实施步骤

  全面收集评估患者情况,包括疾病过程,患者的不适症状,心理反应,对疾病了解程度,文化程度,家庭经济和社会支持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健康教育计划。

  3、健康教育方法

  3.1面对面交谈。由医生和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肾脏疾病的表现及透析的原理、方法、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及家属对透析有所了解。

  3.2现身说法式教育。让透析时间长的患者现身说法打消初次透析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增强治病信心。

  3.3书面形式教育。向患者发放一些肾脏疾病及透析的宣传资料,如小册子、书籍,并给予讲解,在宣传窗栏张贴相关知识进行宣传。

  3.4问答式教育。在透析过程中,多与患者交谈,了解病情的发展及他们的思想状况,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

  4、健康教育的内容

  4.1透析前护理。

  (1)心理护理:按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根据性格、年龄、精神状态及对治疗所持的态度,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护士主动和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焦虑、恐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安慰。详细介绍有关情况,如:透析性质,透析后锻炼的必要性等。带患者到透析室参观,同时安排做过透析的患者谈体会,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饮食、体重增长、出入量、尿素氮、肌酐、电解质及有无出血倾向等等。

  (3)说明透析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穿刺失败、低血压、肝素化出血、继发感染等,术前签署《血液透析知情同意书》。

  (4)患者透析前准备。保护一侧上肢的静脉,避免静脉注射,为保证建立一个良好的血管通路作准备。透前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4.2透析过程中的护理。

  (1)心理护理。治疗护士和医生热情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环境,特别是初次透析者,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谈,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穿刺时会出现疼痛不适,护士应通过交谈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放松紧张情绪。对有人格解体者,要使患者一分为二地认识人工肾,以免引起过度依赖透析机,以至于精神脆弱,不能接受合理治疗[1]。

  (2)护士要熟练掌握透析机的操作常规及穿刺技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保护血管。血管通路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平时要保护血管,造瘘侧肢体不注射,不量血压。穿刺首选绳梯法,不要盲目进针,要仔细摸清血管走向再穿刺,以减少患者痛苦,保证一针见血。

  (4)透析开始时血流量要慢,从50~100ml/min开始,逐渐增加血流量。血流量稳定以后,设置好各种报警阈值。各种透析管路连接要紧密,严防空气进入。

  (5)提高超滤技术,充分清除体内过多的液体,在透析结束时达到真正的干体重。每次透析增加超滤0.5~1.0kg,观察血压波动,若无血容量不足的征象,干体重应修改。

  (6)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防止发生意外。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如患者出现发热、出汗、乏力、呕吐等及时与医生联系,立即处理。

  (7)注意观察机器运转情况,如发生报警,先关报警声,以免造成患者紧张,再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4.3透析后护理。

  4.3.1心理护理:护士应主动告诉患者透析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头痛、头晕、呕吐等。使患者有心理准备。出现时应及时对症处理。对产生绝望、轻生念头的患者,护士应与亲属联系,取得配合。经常和患者谈心,了解其思想动态,打消各种消极心理。本组有1例患者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医药费而自杀。

  4.3.2血管护理:透析结束时穿刺处局部用消毒纱布块压迫止血,力量要适宜,压迫时间为15~20min,再用弹力绷带包扎。并嘱患者抬高上肢,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注意观察针眼是否渗血,以防血肿及炎症。如穿刺点周围出现轻度肿胀,24h内用冰敷或50%硫酸镁湿敷肿胀部位,24h后可用热敷,促进淤血消散,减轻患者疼痛。本组有5例患者初次透析时动脉穿刺部位轻度肿胀,第1天给予50%硫酸镁湿敷,第2天开始用热敷,每天早晚两次,每次30min,4~7天后淤血全部消散。

  4.3.3颈静脉置管的护理:向患者讲解留置导管的重要性,每次透析后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同时更换敷料。告知患者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防止感染。本组病例无1例感染。

  4.3.4饮食指导:血透患者营养问题极为重要,营养状态直接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活质量的改善。1年以上的血透患者中,几乎都有程度不同的营养不良[2]。因而,要加强患者的饮食指导,合理调配饮食。

  4.3.4.1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蛋白质的摄入量为1.2~1.4g/(kg99d),5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3],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等。不宜用干豆类及豆制品,硬果类。

  4.3.4.2限制钠的摄入。小便正常时,不必限制钠盐摄入,小便减少时,要限制钠盐的摄入,一般每日不超过5g,无尿患者应控制在1~2g[3]。

  4.3.4.3限制钾、磷的摄入。一般每日摄入量钾<1300mmg/d,磷<800~900mmg/d[4],慎用含钾、磷高的.食物,含钾高的食物有香蕉、桔子、海带、蘑菇等。

  4.3.4.4控制水分的摄入。饮水量为前一日尿量加500ml,饮水量包括固体和吃药所进入的水分量。

  4.3.4.5长期补充B族维生素。透析时水溶性维生素严重丢失,必须补充B族维生素。

  4.4维持性血透患者生活指导。

  ①维持性血透患者,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应接受规律性透析,益处在于使机体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液体摄入与依赖外源排水的良好秩序(因为机体依赖于时间的惯性信息十分重要)。不要依赖感觉的好坏,擅自决定提前或滞后透析。

  ②生活规律,情绪稳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③积极预防感冒,平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心情愉快,心胸开阔。注意保暖,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不要受凉。

  ④每日测体重,可以了解液体量的变动,尽可能说服患者将透析间期的增重控制在干体重的3%以下。

  ⑤教会患者自己量血压,同时测卧位、坐位和立位血压,可以防止直立性低血压。高血压患者遵医嘱服降压药,不可随意变动或中断。

  ⑥发现胸闷、憋气、咳嗽、咳血痰、夜间睡眠不能平卧须立即进行血透。

  5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了护士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护士素质。通过对血透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全面掌握相关疾病知识,自觉进行饮食、饮水量控制,调整好情绪,以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使透析顺利完成,并最终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玉珍.健康教育路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9):9-11.

  [2]许红梅,黄莉莉,朱晓星.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1):2713-2714.

  [3]秦洁,李旭,常文军.血液透析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认知及需求[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12):27-29+76.

【护理学论文】相关文章:

护理学的论文06-08

关于护理学的论文11-26

老年护理学论文11-27

儿科护理学论文03-10

骨科护理学论文03-03

脑卒中护理学论文03-03

心理护理学论文11-26

护理学毕业论文05-23

社区护理学相关的论文03-12

护理学的论文14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