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赏识理念在儿科心理护理中的应用论文
第1篇:做好家长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工作的重要性
人的需要可分为五层:生活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爱和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在儿童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为满足这些需要,实施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儿科护理的对象是不同年龄的儿童患者。由于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差,很难达到预定的效果。甚至可能出现相反的效果,因此,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工作,利用家长与患儿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来影响患儿,可使护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护理干预方式
1.1产生原因
在优生优育观念的影响下,当前社会家庭中以独生子女为主,在孩子父母,尤其是老人眼里,孩子是宝贝、掌上明珠,因而对其过分溺爱、迁就,使其性格孤僻,脾气暴躁,逆反心理强,不愿与人交谈,一旦身体健康出现异常时,就会格外紧张、焦虑、哭闹,此时,家长往往对医务人员的治疗、护理操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之处于被动状态,家长的不满意将直接影响患儿的情绪和病情。因此,护理工作要体现人性化服务的理念,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程优质服务,以满足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的需求。要当好直接护理者,患儿及家长的教育者,康复和预防的指导者,将心理护理对象转化为患儿家长,针对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
1.2紧张与焦虑护理
患儿入院后,家长对疾病缺乏认识和了解,对环境有陌生感,易引起紧张和焦虑,表现为急躁、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的答案和治疗效果。对此,医护人员因做好入院宣教及有关规定,讲解有关疾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热情接待每一个患者,创造温馨的就医环境。保持空气新鲜,病室整洁,温湿度适宜;建立便民袋,回访记录,单人间备好抢救设备及药品,做好消毒隔离。向患儿及其家属介绍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说明探视时间、陪住率、食堂就餐表,帮助家长尽快熟悉环境,消除因患儿疾病所引起的焦虑。用通俗易懂的医学术语,向家长反复说明病情、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疾病所采用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在饮食方面,说明患儿所需的饮食,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从营养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病情制定合理的食谱。多摄入高蛋白、高营养食物,禁食油炸、冷酸食品,使家长掌握患儿饮食的护理方法,增强其护理孩子的信心。
2恐惧与缺乏安全感的护理
患儿家长对疾病过于敏感,对预后产生恐惧感,尤其是危重患儿的家长,常表现为惊恐、不安、悲观,避免说关于生命的问题甚至字眼,思想过于忧虑,对疾病痊愈缺少信心。护士要向他们耐心解释病情及治疗效果,各种预后情况,使家长放心,并对患儿治疗护理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危重患儿,尤其是愈后差的患儿,要用婉转、轻柔的语言去安慰他们的家长,与他们交谈,使他们以平静的心理去面对现实。对死亡的患儿,要做好尸体料理,帮助家长做好善后处理。患儿治疗护理期间,动作要轻,技术娴熟,用语言和肢体动作与患儿沟通,使其分散注意力;用赞扬的话语和眼神、手势鼓励他们,减轻其痛苦,缓解其恐惧和孤独心理。有研究表明,单纯性语言交流能达到沟通目的的7%,结合语气、语调的沟通效率的达38%,而语言和眼神沟通的有效率达55%。这就说明与患儿沟通时,应避免用生冷、简单的语言,用语言艺术结合肢体语言来增强沟通效果,目光、微笑、适时的安抚对患儿是一种鼓励,更可使护理工作达到满意的质量和效率。
3家长的怀疑和不信任
3.1家长缺乏卫生知识,对疾病不了解,对治疗和护理方案怀疑,表现为拒绝配合治疗,使用自己所谓的办法或将书籍、网络宣传与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不采纳医生的治疗方案,对治疗和护理有抵触情绪。
3.2对医务人员的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产生不信任感,表现出对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的不信任,要求更换年资高的主管医生和护士。
3.3对医疗设施和治疗环境的局限引起的对治疗能力和条件的怀疑,对护士资历的怀疑表现为挑剔病室环境,要求换房间和转院,静点时找老护士扎针。
3.4为解除患儿家属的怀疑和不信任,护士要仪表端庄,不画浓妆,步履轻盈,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动作轻),以微笑服务面对每一个患者;苦练基本功,熟练准确地完成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医疗环境,布局合理,抢救设备和设施齐全;病区布置要人性化、艺术化,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墙壁张贴卡通漫画、山水画;静脉输液的患儿,扎针前鼓励他们,可在其小手或前额贴小卡通图片,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消除其恐惧心理,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减少患儿的痛苦。疗区配备开水房、哺乳间、休息间、休息椅、会客房、高级静点间、移动性儿童输液车,每个病房要有专门护士负责,按患者的不同病情制定整体护理计划。主动与患儿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观察治疗和护理的疗效,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家长的信任,使家长放心、安心。
4小结
通过研究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问题,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消除家长对医护工作的疑问,打消其顾虑,提高家长的主动性,从而以健康的心理去照顾患儿,使患儿易于与护士沟通交流,接受护士的护理,促进了护理程序的良好循环,既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也对患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起一定的帮助作用。
第2篇:赏识理念引用到儿科心理临床护理中的效果
赏识艺术是对他人行为予以重视、赞赏,更是对其行为的一种鼓励和肯定。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能,受到他人的赞赏能激发人的潜在能动性和活力。2009年我科积极将赏识理念引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积极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共120例,年龄4?6岁,其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呼吸系统疾病95例,消化系统疾病25例。
1.2方法
针对患者的年龄点,全科护士集体接受赏识艺术培训。通过岗位培训,使全体护士对赏识艺术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和效果有明确的认识,并能理解、认同和正确应用赏识护理的方式、方法,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2结果
本组患儿120例,118例患儿配合操作,2例患儿较前情绪稳定,其中56例患儿在输液时积极主动配合护士操作,并起到表率作用。把赏识理念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消除了患者负面情绪,增强了治疗疾病的信心,医患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整体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治疗环境明显得到改善,患儿配合率和陪护满意率达到98%以上。
3讨论
赏识艺术应用于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因为学龄前期患者主要的心理发展问题是:主动对内疚,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对他们的好奇和探究要给予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有助于他们主动性的发展。同时,针对不同的个体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表扬的方式要易于儿童理解和接受,并在工作中挖掘患儿与众不同的细小优点,让患儿觉得自己时刻被关注、被肯定,孩予在这样的激励下才会越做越好。
其次,赏识孩子态度要真诚,时机需适当,不能以点带面,应该让患儿明确感受到表扬的具体原因,以免患儿理解错误导致其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最后,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严格标准,不能一概而论,模棱两可。对于相对优秀的孩了所制定的标准稍高于患儿的能力,以激励孩子不断努力;对于能力相对差一些的孩子,制定的标准稍低一些,有助于增强孩子自信心。
【赏识理念在儿科心理护理中的应用论文】相关文章:
心理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体会07-26
儿科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论文10-24
以人为本护理概念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08-16
儿科心理护理论文08-28
赏识激励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6-25
幼儿教育中赏识教育的应用论文06-27
幼儿教育中赏识教育的应用的论文07-24
人文护理对儿科的应用论文07-21
小学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应用探析论文08-20
循环护理在护理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