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糖尿病患者个性化护理的论文
第一篇: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深入探讨个性化综合饮食干预作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分组的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结果: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饮食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上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并提升满意度,方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由于目前还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或药物,所以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终身治疗[1],因而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改变生活习惯,对于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结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就将以我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对比的方式,探讨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精神障碍或语言障碍患者;根据电脑随机分组的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25),包括男性1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0.4±3.3)岁,平均病程(4.7±0.4)年;对照组(n=25),包括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1.1±4.5)岁,平均病程(5.0±0.6)年。一般资料统计显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备进行分组研究的要求。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饮食干预,包括: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制订饮食计划,患者的饮食要严格遵循清淡、易消化、低糖、低脂的原则[2];此外,告知患者尽量使用低钠高纤维饮食,高钠饮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血容量,进而诱发高血压,增加患者的心脏负担,提升各类危险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是摄入,比如大米、白面、豆类和谷类等,该部分食物虽然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但由于会转化为糖,因此必须予以限制;远离烟酒,烟酒的使用不仅会影响降糖药物的效果,还有可能诱发低血糖。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方法为: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立即对其健康状况和饮食习惯等信息进行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健康档案[3];参照患者的实际庆康实施个体化饮食控制和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通过口头宣教、发放健康手册等方法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科学饮食的意义以及其他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以提升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依从性;另一方面,教会患者正确的称重方法,并依照患者的饮食习惯,帮助其创建具体的饮食计划;再者,根据患者的健康档案,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了解患者的近期饮食状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向患者宣传糖尿病的知识及饮食行为指导。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另比较两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19.0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X2来检验,采取Q检验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差别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观察组(n=25)空腹血糖(6.1±1.3)mmol/L,对照组(n=25)空腹血糖(7.3±1.7)mmol/L,组间比较有差异(t=2.8036,P=0.0073)。观察组(n=25)餐后2h血糖(6.5±1.5)mmol/L,对照组(n=25)餐后2h血糖(8.3±2.0)mmol/L,组间比较有差异(t=3.6000,P=0.0008)。观察组(n=25)糖化血红蛋白(6.1±0.9)mmol/L,对照组(n=25)糖化血红蛋白(7.2±1.2)mmol/L,组间比较有差异(t=3.6667,P=0.0006)。
2.2两组患者饮食依从性和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n=25)饮食依从率92.00%(23/25),对照组(n=25)饮食依从率80.00%(20/25),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x2=5.9801,P=0.0144)。观察组(n=25)对于护理服务满意20例、较满意4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96.00%;对照组(n=25)对于护理服务满意17例、较满意4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84.00%;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x2=8.0000,P=0.0046)。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由于缺乏专业的病理知识,因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饮食对于血糖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相比于常规饮食护理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更具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给予追踪和观察,对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日常饮食予以指导和宣教,最大程度的保证了饮食的科学性。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饮食依从性和满意度上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也提示了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值得借鉴。参考文献[1]王小芳.路径式综合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1(6):149-150.[2]李玉霞,汤利萍.个性化饮食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学,2016,7(11):188-190.[3]韦惠娟.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15):241-243.
第二篇:个性化护理对改善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改善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的效果。方法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自我照顾活动量表(SDSCA)的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及出院后6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SDS得分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P<0.001),但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及出院后6个月的SDSCA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SDSCA得分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P<0.001),观察组患者SDSCA得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控制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改善其抑郁症状。
【关键词】2型糖尿病;抑郁症;个性化护理;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
2型糖尿病常伴发抑郁情绪,其发病率为33.3%~51.0%[1]。抑郁情绪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利,抑郁症状越重,血糖控制越差[2]。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药物、运动、饮食控制的依从性均差,导致其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较高。个性化护理是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文化程度、情感、家庭及社会关系等因素而制订的满足患者个性化健康需求和精神诉求的一种护理,将常规护理工作与个性化护理相结合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及良好地控制血糖[5]。本研究对30例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3]。(2)抑郁状态评定按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4]评分,SDS标准分≥50为有抑郁症状。(3)意识清楚,能配合治疗者。(4)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5)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研究项目者。(6)近期无负性生活事件(过去半年里未经历配偶去世、离婚、分居、亲密家人去世、解雇、退休、家人健康的转变、经济状况改变等状况)。排除标准:(1)1型、特殊类型糖尿病患者;(2)重度抑郁患者(SDS≥70分);(3)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4)合并其他严重的躯体疾病者;(5)有精神病史或老年性痴呆症者。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23例,女7例,年龄36~88(58.2±12.4)岁;文化程度:小学、初中8例,高中或中专15例,大专及以上7例;轻度抑郁8例,中度抑郁22例,SDS评分(66.4±6.7)分。对照组男24例,女6例,年龄41~67(55.2±12.6)岁;文化程度:小学、初中10例,高中或中专12例,大专及以上8例;轻度抑郁9例,中度抑郁21例,SDS评分(66.1±6.9)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抑郁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运动、心理、药物、预防并发症指导及出院指导等;嘱患者出院后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自我管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案(个性化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患者自我管理的教育+出院后随访)。具体如下。
1.2.1个性化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由指定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以及自我护理情况的评估,制订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小组教育和一对一教育。
(1)小组健康教育:进行“看图对话”教育。使用购自礼来公司的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包含4张彩图,主题分别是“与糖尿病同行”、“什么是糖尿病”、“健康饮食和运动”、“与胰岛素同在”[5]。每例患者均参加4次不同主题的糖尿病“看图对话”教育。每次教育由1名辅导员(糖尿病专科护士)辅导5~8例患者,辅导员在辅导过程中,积极调动患者积极性,主动参与探究和学习,引导患者针对该次教育主题开展对话,让患者自己找问题,轮流发言。通过教育,使其正确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日常生活自我护理技能,建立有益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看图对话”教育实施时间为每周一、三、五15∶00~15∶45,每次教育时间为45min。
(2)一对一教育:患者入院后第2天由糖尿病专科护士根据患者入院评估资料制订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①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理想体重、劳动强度计算患者每天所需热量;分配餐次及每餐营养素的搭配;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保证总热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食物种类;少食多餐,两餐之间进食一定量的水果等;食盐量4~6g/d;戒烟限酒,多饮水,饮水量1500~1700ml/d。②运动指导:据患者个人情况、血糖水平、并发症程度制订个体化运动量及时间。③用药指导:医生根据患者的胰岛功能制订不同的降糖方案,护士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指导,口服药告知具体剂量、服用次数及时间;对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给予胰岛素注射方法培训,告知其注射部位、方法、部位轮换方法、胰岛素保存方法;低血糖表现及处理方法。④血糖监测:血糖监测因人而异,视患者病情、年龄、降糖方案制订血糖监测方案。宣教时间可根据患者情况灵活安排,每次30min。
1.2.2心理干预:糖尿病患者患病后最关心的问题是糖尿病能否治愈,最担心的问题是其并发症,各种压力使患者常出现抑郁情绪,因此应给予心理干预:
(1)心理支持疗法: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详细讲解病区的设施,介绍医护人员情况,以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介绍糖尿病相关知识,纠正患者对该病的错误认识,阐明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以解除其精神、心理压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病人诉说,并认真解释、回答其提出的问题,恰当说明病情,以减轻病人压力。
(2)个体化心理疏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心理疏导,向患者说明“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的道理,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具体为:
①放松情绪:利用全身肌肉放松法进行放松,闭眼,深呼吸,想象出一幅宁静、安全的景色或画面。
②转移:利用唱歌、跳舞、看电视或做其他有趣的事转移情绪。
③宣泄:心情不好时,找家人或朋友聊聊、说说,或写出来等等。
④逃避与控制:想办法脱离生气或使自己不愉快的环境。
⑤音乐疗法:选自己最喜欢的音乐,闭眼,随音乐想象最美丽的景色。
(3)家庭、社会的支持:建议患者家属参加健康教育,让家属了解糖尿病知识、测血糖和胰岛素注射技能、足部护理方法等,使家属能理解患者承受疾病所带来的身心痛苦,在生活方面能主动给予照顾,治疗上能督促用药和协助胰岛素注射,让患者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及亲人的理解和关心。
1.2.3患者自我照顾技能教育:
(1)指导患者健康饮食方法、食物分量换算方法、最佳进餐时间。
(2)嘱患者坚持适当运动。
(3)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糖方法,并作记录。
(4)按时、坚持服药。
(5)教其调整饮食、运动以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6)教会患者自我解决问题的方法,高血糖或低血糖时能对食物、运动、药物作小范围(剂量)的调整,以良好控制血糖。
(7)教其学会控制情绪、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心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8)嘱其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9)为患者制订复诊计划,指导患者定期到医院复诊。
1.2.4出院后个性化随访方案:
(1)应用广西糖尿病信息管理系统对患者进行随访管理,将每次随访时间、指导内容、监测结果等资料输入系统管理。
(2)随访时间:患者出院后的前3月内每月随访2次,以后每月1次,共9次。
(3)随访内容:患者在家服药、饮食、运动、自我监测血糖及足部情况;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精神心理状态、睡眠及服药情况;对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精神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等。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时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应用SDS量表评价患者的抑郁状态;采用中文版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自我照顾活动表(SummaryofDiabetesSelf-CareActivities,SDSCA)[6]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SDS量表由心理评定科医师评定。SDS包括20个条目,根据最近一周的情况判定,采用4级评分制,其中10个为正向陈述、反向评分,10个为反向陈述、正向评分,所有评分相加乘以1.25总数取整,即得标准分。判定标准:按抑郁程度进行分级,抑郁界值为50,分值越高示抑郁程度越重。总分<50分为无抑郁,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SDSCA内容包括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药物、吸烟6个维度。除吸烟维度包含1个条目外,每个维度包括2个条目,共11个条目,用于测量患者7d内进行的具体行为。每个条目0~7分8级记分,总分0~77分。为了方便直观理解,总分经过标准化处理,分为0~10级,得分越高,说明自我管理水平越高。量表各维度重测信度在0.763~1.0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重复测量资料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组别=14.332、17.145、11.265,均P<0.001),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F时间=27.168、31.154、22.353,均P<0.001),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F交互=28.224、30.626、24.817,P均<0.001),
2.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SDS得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SDS得分低于对照组(F组别=26.114,P组别<0.001),两组患者SDS得分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F时间=52.187,P时间<0.001),观察组患者SDS得分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F交互=53.262,P交互<0.001),2.3两组患者不同时间SDSCA得分的比较观察组患者SDSCA得分高于对照组(F组别=30.174,P组别<0.001),两组患者SDSCA得分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F时间=58.332,P时间<0.001),观察组患者SDSCA得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F交互=56.393,P交互<0.001),
3讨论
3.1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控制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血糖水平
健康教育被公认为糖尿病治疗成败的关键,通过健康教育能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的相关危害,增强预防意识,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健康教育方式呈多元化,很多学者都在探寻一种效果最好的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延续性健康教育模式是近年热门的话题,其重点在于将专业护理服务延伸到患者的家庭,让患者出院后得到持续、全程、专业的护理指导,以满足患者的需求。蒋菊芳等[7]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开展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结果提示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但该方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疾病、文化程度、情感、家庭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其健康需求也呈现个性化。本研究从患者入院至出院居家电话随访6个月,均基于患者个性化需求,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护理过程中注重挖掘和处理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尊重患者的个性化健康情感需求,增强其追求健康的意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个性化护理有利于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血糖的控制。主要原因分析:患者出院后,观察组继续通过随访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按时服药,并根据指导要求采取正确的生活方式,如戒酒戒烟,多运动、控制饮食等,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患者逐渐掌握血糖的控制方法,按时、按剂量服药,坚持良好的遵医嘱行为,使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逐步下降至正常范围。而对照组出院后未开展随访干预,患者出院后失去专业指导,居家治疗期间遇到的问题无法及时到解决,在治疗过程中不按时服药,或未采取正确的生活方式,导致血糖控制效果不佳。
3.2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改善抑郁症状合并抑郁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运动、饮食的依从性均差,进而影响血糖控制[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SD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主要原因分析:通过个性化护理干预,使患者对糖尿病伴抑郁症有较为全面、正确的认识,强化患者的健康意识,使患者认识到自己是治疗、护理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参与疾病的管理和治疗,最终改善其抑郁症状。
3.3个性化护理有利提高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
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是护理人员评定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需求和评估患者病情好转情况的重要工具。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的评价,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病情变化,并适当调整护理计划,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SDSCA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个性化护理有助于利提高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主要原因分析:通过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患者对糖尿病认识得到了明显提高,认识到治疗的益处和必要性及糖尿病的危害,获得了强烈的维护健康的动机,掌握了一些日常自我护理的技巧,自觉将糖尿病知识运用与日常生活当中,主动进行自我管理。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和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改善抑郁症状,对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干预和观察时间仅为6个月,远期效果尚未明确。2型糖尿病需终身治疗,建议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延长干预和观察时间,以更准的评价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谢坤.合肥市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现状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4.
[2]任翠萍.李芳.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17-19.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22(3):26-89.
[4]李美娟,徐娟,刘永忠,等.Zung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应用与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0):1512-1513.
[5]胡鹏,黄丽红.糖尿病同伴教育者参与“看图对话”教育形式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6):74-76.
[6]陈钰仪,彭妙官.中文版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60-62.
[7]蒋菊芳,张紫娟,许玉芳,等.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4):493-496.
[8]申娟茹,李俊玲.认知行为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和血糖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6):864-866.
[9]刘丽红,丁静,阎爽,等.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4):1336-1338.
第三篇:个性化康复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康复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4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2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个性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三酰甘油以及尿蛋白含量分别为(131.8±8.8)mmHg、(79.7±5.8)mmHg、(10.9±2.5)mmol/L、(13.4±3.7)mmol/L、(1.8±1.1)g/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7.9±10.3)mmHg、(90.8±9.1)mmHg、(14.7±1.7)mmol/L、(18.7±5.3)mmol/L、(2.4±0.8)g/d。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1.22±4.53)、(48.57±5.4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31±5.94)、(56.29±5.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个性化康复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效果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个性化康复护理;糖尿病肾病;预后效果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糖尿病患者综合征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及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2]。该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血压、血糖以及尿蛋白含量增加等[3]。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任由病情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肾衰竭情况。在对该病患者行护理措施时,对血糖、血压以及尿蛋白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常规的临床护理手段效果并不理想。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个性化康复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并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寻找最佳护理方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从204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2例。男57例,女35例,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57.5±7.5)岁。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57.3±7.4)岁。对照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49~77岁,平均年龄(57.6±7.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病患给予临床常规的糖尿病肾病护理。观察组则给予个性化康复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①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因疾病痛苦多表现为情绪低落、紧张,会进一步影响病情,干扰恢复进程。因此,护理人员需热情积极与病患交流,增进护患关系及其对医护人员信任度。为其讲解有关疾病、医院及主治医师信息,为其树立抵抗疾病信心。并鼓励其时刻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对待治疗,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此外,还可适当为病患提供娱乐活动或学习机会。
②血糖控制:实时监测患者血糖含量,给予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等手段进行控制,制定好工作计划表,根据患者个人病情程度的不同适当调整药量。
③血压控制:给予患者口服利尿剂以及钙离子及抗剂等药物,尽量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在130mmHg以下,每日最少监测血压2次以上,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可使用动态血压监测;同时仔细记录患者情况,着重注意降压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及时反馈给上级医师。
④饮食护理:肾内科病患应在护理人员的专业指导下进食,尽量选择易消化、蛋白含量少、高碳水化合物等食物来降低肾脏的负担,少食多餐。为病患建立良好饮食习惯,勿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过热或者过冷食物,禁暴饮暴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忌烟酒、咖啡等。
⑤健康教育:举办集中授课、专题讲座以及小组交流等多形式的活动,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同时通过给患者家属发放手册、光盘等方式,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帮助患者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三酰甘油以及尿蛋白含量,还有焦虑抑郁情况。其中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两组进行评分,比较两组间及两组内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变化[4]。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实施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三酰甘油以及尿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两组护理前后SAS、SDS水平对比:
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对比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讨论
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肾功能明显障碍,血压、血糖及尿蛋白等指标含量增加,由此可导致患者血管遭受一定程度的损伤[5]。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实行的康复治疗过程中,护理措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个性化康复护理是一种严格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所计划制定以及执行的综合的全面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着一定的促进效果,临床上已经开始广泛应用。本文结果发现: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三酰甘油以及尿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个性化康复护理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压、血糖以及尿蛋白等指标水平。此外,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个性化康复护理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焦虑、抑郁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究其原因,本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6]:
①主动与病患进行交流沟通,能实时了解患者真实想法及需求,在倾听病患的同时进行回应,对病患的疑惑给予正确分析,从而能够增进护患之间关系,有效使得患者信任医护人员,进一步保证了患者配合护理及治疗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对病患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可纠正病患内心错误观念,引导其正视疾病与治疗。护理人员像对待亲人一样关心病患,理解其痛苦,可消除病患内心恐惧与不安。家属给予病患支持及鼓励,为其做思想工作,给予充分照顾,可使病患感受温暖,为病患康复治疗提供有利因素。同时,适当为病患提供娱乐活动或学习机会,病患通过接触有益身心健康活动,调节心态,更加积极乐观。病患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疾病认知水平,增加其自信心,有效抑制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患的负面情绪影响,促进康复。
②通过用药指导,可促进病患合理用药,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其对治疗依从性。在用药后根据病患反应医师做出相应护理干预,若出现短暂性消化不好,可采用轻柔腹部或轻微运动来消除病症等。并配合清淡食物,这样有利于自身消化功能的恢复。
③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患肠胃功能均较差,特别需要在饮食方面加以注意。通过合理调整饮食习惯,加用刺激小、清淡、易消化食物,可减轻病患肠胃负担,利于其康复及治疗。综上所述,个性化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血压、血糖以及尿蛋白含量等指标水平,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谢倩,颜秀娟,孙艳,等.糖尿病肾病患者个体化综合护理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3):359-362.
[2]王会接,徐燕.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11):1164-1166.
[3]卢湘,白姣姣,王峥,等.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5):344-347.
[4]柴剑丽,吴春燕,王文娟,等.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170-174.
[5]徐雪梅.胰岛素泵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浙江医学,2015,37(4):348-349.
[6]黄正桃.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行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5,10(6):906-910.
第四篇:糖尿病肾病个性化康复护理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肾病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性化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经康复护理后,观察组胆固醇、血压、血糖等指标水平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个性化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个性化康复护理;护理效果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综合征,属于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临床症状根据病情程度表现明显差异,早期症状主要为尿蛋白及血压血糖水平上升,晚期可发展为肾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控制血压、血糖及尿蛋白水平等措施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治疗与护理,但临床效果并不显著。本次研究中,我院选择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对其中部分患者采用个性化康复护理,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71.25±0.29)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83±0.24)年。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72.21±0.34)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92±0.27)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科普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生活习惯,做好心理引导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性化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①血糖及血压控制: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严格检测血糖水平,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服用降糖药物;针对血糖水平波动较大者,应全天候检测血糖水平,并做好临床记录,用药情况依患者身体体征作相应调整;患者每天至少测量血压2次,同时服用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做好患者用药后临床表现记录,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依据。
②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程长、治疗复杂,患者往往出现焦虑、躁动等不良心理情绪,影响患者康复进程。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变化,积极与患者沟通,讲解该病病情及治疗方案,消除患者疑虑、恐惧等心理;同时积极争取患者家属的合作,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患者家属一起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
③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讲解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如可举办专题讲座、面对面示教、发放有关检测血压血糖及相关护理措施的书籍、光盘等。
④饮食护理: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及病情科学制定饮食方案。饮食多搭配蔬菜、粗纤维食物,控制摄入总热量低于10%、摄入脂肪总量低于30%为宜。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主要包括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定量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②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统计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D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定量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经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由于糖尿病代谢异常出现肾小球硬化、尿蛋白含量升高的并发症,患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高血压、水肿等,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对患者身体健康危害极大,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控制疾病进程、促进患者康复是目前临床主要解决的问题,常规护理已难以满足现实需要。近年来,个性化康复护理模式因其显著的临床效果已被医护人员普遍认可,其护理模式不仅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要,更将护理水平提高至人文关怀的高度,值得临床推广[2]。通过建立系统的血糖、血压水平检测,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通过患者心理引导,积极与患者沟通,并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促使患者更加积极主动配合护理、治疗;通过科普疾病知识,提高患者对该病的认知,并且患者通过学习,可以掌握糖尿病肾病的自我护理方法,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护理,促进患者康复;根据患者病情及饮食习惯,科学制定饮食搭配,合理摄入各种营养成分,提高患者身体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笔者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性化康复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定量、24h尿微量白蛋白量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机体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1]李阳溪,赵芳.糖尿病低血糖致精神症状发作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884-885.[2]周秀华,孟迎春,翟春香等.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04):50-52.
第五篇: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个性化护理
糖尿病致足部感染是糖尿病晚期血管闭塞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死亡,由于糖尿病患者往往病程较长,感染后治疗效果差,疗程长,患者往往对治疗充满恐惧、焦虑。封闭负压引流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虽然是一项成熟的、效果明显的技术,但患者仍充满不信任,对效果没有信心,如何尽快解除患者的焦虑,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促进血糖控制,保证VSD治疗顺利开展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个性化护理模式是责任制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尊重患者的意愿和情感,通过交流、调查、参考病程等方式,了解患者的个性化信息,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手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患者康复,建立健康行为[1]。VSD是应用于糖尿病创面时的一种新技术,原理是变开放创面为闭合创面,能透气,全方位持续引流清除液化组织和各种毒性分解物,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愈合[2]。本研究对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56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实施VSD的同时给予个性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住院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56例,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28~73岁,平均(42.1±15.5)岁,病程1.5~14.0年。均排除精神系统、神经系统和肝肾慢性病史。将患者分成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疾病种类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包括监测餐前30min和餐后2h血糖,伤口护理,换药护理,健康教育等。试验组除了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外,给予个性化的VSD专科护理,并按照个性化护理程序给予有针对性地护理措施。个性化护理程序包括:评估患者身心状况,入院后1周内和出院前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3]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出院前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士服务态度、护士医学知识掌握情况、护士患沟通能力、护患沟通效果、健康教育效果、手术室环境满意度等项目(满分100分),评价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
1.3个性化护理
1.3.1心理干预每位患者入院后指定责任护士,由责任护士负责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个性化护理。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环境,与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性交谈,倾听他们的担忧和顾忌,找出患者存在或潜在的影响治疗的心理问题,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特点、文化程度差异及职业背景和社会经历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每位患者采取心理干预和疏导,缓解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使患者对医护人员及治疗效果有足够的信任和信心,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采用SAS和SD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改变,显示心理护理效果,指导护理实践。
1.3.2饮食指导指导患者饮食控制方法,详细讲解食物换算法,尤其是普及水果的实用方法,告知可进食的水果种类,正确的食用时间及进食量。同时也要指导患者及家属出院后的家庭饮食注意事项。责任护士在每日查房的时候,都要检查患者的饮食情况,及时纠正饮食的误区。
1.3.3健康教育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迁延不愈,如控制不良甚至导致截肢,造成患者过度忧虑和担心,因此有必要对患者进行相关医学知识的介绍。这方面也主要由责任护士来负责,可采取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手段。如对接受能力较强的患者,分发一些印制好的、图文并茂的健康宣教小册子,让患者及家属学习,患者遇有不理解处护士主动热情准确回答患者和家属的询问;病房内鼓励一些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的患者现身说法,引导同病室患者积极沟通;定期组织小范围健康知识讲座,由护士或医生担任主讲人,普及相关健康知识解答患者疑问;应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建立微信群,让患者自愿加入,互相交流心得和情感交流。在更广泛的交流中,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更多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尽快摆脱心理阴影,在彼此鼓励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4VSD相关知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VSD治疗糖尿病足的优势及取得的良好效果。简单介绍VSD治疗过程。告知患者VSD治疗属于微创,可能会存在由于持续负压带来的不适或疼痛,患者一般都能耐受。告知患者在VSD治疗期间,多进食含蛋白成分多的食物,如鸡蛋、瘦肉、奶等。告知患者床上活动时的注意事项,尤其是患肢勿剧烈运动,防止脱落。保持VSD引流管的通畅和引流的负压状态,责任护士经常查房,观察VSD敷料能否见到管型,若敷料隆起,立即通知医生,检查装置是否有漏气、敷料粘贴不严等现象。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SAS、SDS评分显示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入院1周内均处于轻度焦虑和抑郁状态,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试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血糖、创面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两组术后血糖、创面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足感染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发展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因感染、坏疽而致截肢,甚至导致死亡。对于糖尿病足感染的患者,由于伤口不易愈合,病情不易控制,容易引起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甚至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休养和恢复[4]。护理在慢性病的治疗和恢复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何通过护理来降低患者的各种不利于疾病恢复的负性心理,是摆在每一位护理者面前的难题。进入21世纪,我国的护理事业正进入了与国际接轨的“快车道”,现代护理阶段是“以健康为中心”的整体化护理模式[5],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化护理在整体护理理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患者年龄、文化背景、情绪情感、家庭关系、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从多维度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针对不同个体的“特异性”,制定具有针对性强的个性化护理措施,能很快消除患者焦虑恐惧情绪,增强患者依从性,促进术后康复[6],并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7]。伴随在骨科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应用中,笔者逐渐摸索完善了一整套针对每位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流程,积累了大量经验。患者经过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后,患者消除了对疾病的恐惧,增强了对VSD治疗的信心,能够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血糖控制,自我病情的监管,且医嘱遵从性提高,从而使SAS、SDS评分基本接近正常,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护理满意度增加,提高了治疗效果,与国内一些研究结果一致[8-9]。VSD最初由德国外科医师ULM大学的Fleischman博士等首先提出,用来治疗四肢软组织创面的愈合。作用机制是通过负压将渗出液、液化组织和各种毒性分解物及时引出,改变创面生化环境和系统反应,重建适合肉芽生成的创面微环境,促使肉芽生成[10]。1996年Kovacs报道了其治疗慢性溃疡性创面并取得明显效果,至此VSD逐渐在各种慢性难愈合性创面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VSD应用于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其优点主要有:生物半透膜所形成的封闭创口伴持续负压引流,一方面可避免细菌入侵,有效避免了创口的二重感染,同时减少毒素及细菌扩散;VSD术后患者体位不受限制,可在床上适当活动,能减少体位受限所引起的并发症,增强患者的自理能力,减少护士和家属的护理活动;操作简单易行,封闭期间不用换药,减少医护人员劳动量,降低治疗护理费用。本研究显示应用VSD的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与国内一些研究文献结果一致[11]。本研究显示,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结合VSD后,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依从性,增强患者血糖控制主动性,减少创面愈合时间,增加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信任,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所以,对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结合VSD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王丽军,王朝娟,宋润珞,等.个性化护理对放化疗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135-137.
[2]喻自峰,方志辉.封闭式负压引流在糖尿病足治疗中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3):309-310.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2-127.
[4]冯丹,杨汀.合并焦虑抑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4,9(12):1856-1858.
[5]胡萍.个性化护理在普外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443-3444.
[6]苏琳,王岚.综合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焦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477-1478.
[7]陈显玲,余瑞乐,陈连瑞.个性化护理在围术期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1):3708-3709.
[8]杨洁,马方方,郝冰,等.个性化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6):137-139.
[9]李秋红.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29-30.
[10]OrgillDP,ManderSEK,SumpioBE,etal.Themecha-nismsofactionofvacuumassistedclosuer:moertolearn[J].Surgery,2009,146(1):40-51.
[11]陈伟莲,徐少宏,曾贤梁.封闭式负压持续引流术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7):75-76.
第六篇: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足患者护理期间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可行性。方法将13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观察组(n=65,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和对照组(n=65,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变化情况,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足部症状发生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足部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足部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足;个性化护理;护理干预
糖尿病足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糖尿病并发症,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1]。有报道指出,优质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和改善糖尿病足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基于此,本文选择了糖尿病足患者13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并予以分组护理,以便为糖尿病足患者选择最为合理的护理方案,现将详情叙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共计130例,均为我院内分泌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其中瘢痕73例男性患者和57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区间为425岁至73岁,年龄均值为(56.36±5.62)岁;病程区间为2年至13年,平均病程为(5.27±1.53)年。根据入院顺序将本次实验研究的13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SPSS21.0计算后可做进一步研究,P>0.05。
1.2方法
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
①心理护理。患者往往因对糖尿病足认知的不足,疾病症状的加重而产生负性情绪,丧失信心,甚至放弃治疗。对此,护理人员需要耐心的与患者沟通,引导患者倾诉内心的担忧和顾虑,掌握患者心理状况的变化情况,予以患者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正视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组织通俗易通的非技术性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糖尿病足的成因、危害、治疗方法及护理手段,帮助患者养成每天检查双脚、保证足部清洁的习惯。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
③伤口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积极的对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的细小伤口进行处理,对受伤处予以常规消毒后使用无菌纱布覆盖。适时观察患者足部症状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同时,鼓励患者坚持适度的运动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建立侧支循环,缓解患者的足部压力。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2]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估和统计。同时对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足部麻木、灼痛和皮肤皲裂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和对比。
1.4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结束后,将研究期间形成的全部数据录入至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当中予以计算。
2结果
2.1两组糖尿病足患者不同时间心理状况对比
65例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糖尿病足患者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的改善程度较比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更为理想,见表1,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糖尿病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比
观察组65例糖尿病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后,对糖尿病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65例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判定标准,P<0.05,
2.3组间患者足部症状发生率对比
据统计,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服务后,组间足部麻木、灼痛和皮肤皲裂的发生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会对患者的下肢血管迹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引发微血管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紊乱[3],从而增加了足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糖尿病足其实属于一种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4]。本次实验研究中,我们共选择了糖尿病足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予以个性化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所得结果显示: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6.92%,足部麻木发生率为50.77%,足部灼痛发生率为56.92%,足部皮肤皲裂发生率为41.53%,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为86.15%,足部麻木发生率为83.08%,足部灼痛发生率为78.46%,足部皮肤皲裂发生率为61.54%,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另外,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组间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以上数据,足以证明,糖尿病足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服务可以帮助患者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糖尿病足相关知识,稳定患者的消极情绪,减轻和改善糖尿病足的临床症状,更加符合临床治疗及糖尿病足患者的生理需求,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海英.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预防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20-21.
[2]仇海敏,乔根芳.糖尿病足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4):84-86,94.
[3]李亚娟.不同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护理效果比较[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z1):216-217.
[4]文素英,黄桂桃,叶瑞香,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3):82-83.
【有关糖尿病患者个性化护理的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