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论文

时间:2024-05-20 15:54:00 护理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护理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护理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护理论文

护理论文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H社区是典型的单位型社区,社区住户8827户,在册居民23000人,其中空巢老人244人,孤寡老人2人,44名90以上的老人。社区居住大多为大学在校的教职工及家属,是一座单位大院式的管理社区。

  1.2方法 选择H社区186例空巢老人随机分为两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行心理护理,通过建立良好的关系,在语言上关心和安慰老人,给予老人精神支持。对两组的血压控制情况、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进行对比。

  1.2.1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方法上对老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好解决对策后进行针对性的老人心理护理。

  1.2.2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情绪变化作为心理状态评定的指标:①护理前后的血压情况记录;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老人护理前及术后3d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评。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前后血压情况比较 护理前后平均血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 d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亲情缺失 在调查中有老人们对因为子女不在身边表现出来的'失落感,在问到老人的精神生活感受时,孤独寂寞感是空巢老人最普遍的心理状态,这种情绪会导致老人性格抑郁、行为能力降低、记忆力和判断力衰退,甚至会诱发老年痴呆等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缺少亲情和精神慰藉使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自然大打折扣。

  2.4身体功能衰退 在调查中老人们患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疾病很平常,且多为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病等。这些慢性疾病造成老人独自完成日常生活活动都比较困难。

  2.5心理支撑不足 空巢老人当前的生活状态凄冷,专家指出,由于“空巢老人”得到的关怀少,身边无子女依靠,缺乏精神安慰和精神寄托,易犯孤独、抑郁、恐病、情感饥饿等,这些精神疾患为表现特征的“空巢综合症”。老年带来的孤寂、丧偶带来的悲痛等等都会导致老年人情绪低落。

  2.6养老机构不符合自身需求 空巢老人若是依靠社会的力量,但当前这些空巢老人生活照料体系体制不健全,相应的社会帮扶机制不成熟,尚未完全建立。

  3 结论

  3.1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在發展和建设过程中政府应该对其进行资金的有力支持,和社区在开展活动中多次遇到资金紧缺的情况,社区工作人员会通过拉赞助的形式来保证服务的有效进行,政府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的保障机制,让社工能够安稳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服务,这样才能让社会工作的发展有所改善。

  3.2加强群众对社工的认可度 广泛宣传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倡导公职人员、大中专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通过媒体报导来广泛宣传社会工作的事迹,加大力度宣讲社会工作相关政策法规。让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深入人心。

  3.3强化社工专业知识体系的人员配备 发展为老服务要充分抓好志愿者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须“完善招募制度,加强自我管理;健全培训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持久发展。”H社区以高效为依托,社区的志愿者服务几乎都是由在校大学生来担任的,他们有着较高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样保证了能不间断的为空巢老人输送志愿者。定期研讨社区社会服务需求,开展经常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社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通过一些措施,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社工对空巢老人的关爱和心理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巢老人的生存质量,改善了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积极良好的心理护理,可有效疏导空巢老人负面心理状态。

  4 建议

  4.1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作为老人要摆正心态,平和对待。子女不在身边,年轻人在社会上工作、生活压力都比较大,难免会忽视对父母的照顾,回家探望父母次数少了,做父母的也要理解,因此老人应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对子女的情感依赖。通过这种逆向思维,平衡老人的心理,只有老人怨气少了,明理是非,就能摆正心态,心平气和地应对“空巢期”。

  4.2开展社区娱乐活动,培养老人兴趣,广交朋友,积极参与文体和社交活动。组织社区空巢老人一起参加晨练、跳舞、打门球、郊游等,以比赛形式组织这些老人,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围棋,唱歌,老年舞蹈等等,只要有事情做,老人们才不会觉得空虚无聊,也不会寂寞。

  4.3子女要定期看望老人,加强与老人的交流,从根本上医治他们内心的创伤。做子女的多回家与老人团聚,使老人得到心理上的慰藉。让老人感到儿女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子女应敬老养老。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则是“小有所依,老有所靠”,所以子女应在可能的条件下,担负起赡养父母的义务。

  参考文献:

  [1]黄丽娟.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措施[J].当代护士:专科版旬刊,20xx(3):133-134.

  [2]樊英伟,王文琴.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现代医生,20xx,48(21):106-107.

  [3]孙景贤.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及社区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 20xx(22):20xx-2032.

  [4]张俊芳,我国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现状[J].天津护理,20xx,21(3):280-281.

  [5]华长虹.高校社区空巢老人的负性心理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 20xx,11(32):3061-3062.

护理论文2

  1加强对课程体系内容的优化,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

  教学课程的目的在于把一些抽象的宏观的内容和微观实际联系在一起。现代护理的教育改革重点在于对护理的教育体系进行重组。为了能够实现护理新体系的优化,专家组进行了好多次反复研讨,然后又结合我国国情和外国发展的经验,反复论证,并探索出了有利的发展体系。

  1.1重构护理的教学体系,实现护理的全面教育思想

  由于医学和护理模式进行转变,这给与护理一种全新的内涵,而且由于科技越来越发达,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得医院对护士的工作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同时还要遵守伦理与法律的道德。总而言之,护士是集高科技和高情感于一体的职业。这就要求护士得具有良好的心态和修养,而且具备专业生物科学知识、人文知识和社会的科学知识。只有同时具备这些素质,才能真正理解人的情感,认识人和关心人。近几年来,由于多护士的要求较高,我们就在不断的探索适合护理的新体系。在护理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又增开了新的课程。比如:社会医学、护理管理、人际沟通、医学心理等。使得传统的以医学为主的教学体系转变为实现人文的新课程体系。

  1.2对学科进行组群,优化教学体系

  在对高校的护理学进行课程改革时,他们主要突出学科的综合性、现代性和基础性特点。把文科和理科相互融合,互相渗透,这是大学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近几年来,医学发展迅速,医护模式又处于转型期,这对于学科的分类也越来越细,因此需要对学科增加新的课程,这样就导致出现越来越多的学科出现,学生的学业负担大大加深,因此对于知识的消化能力就会减弱,更不要说课外探索了。而且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新增学科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不大,这导致知识混乱,课程零碎,这不利于新课程体系的真正形成,与改革初衷背道而驰。因此,要对学科进行组群方式优化。学科之间组建群课程,这样就要学科壁垒,使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最终实现学科体系的整体优化。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很好的解决以前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出现的门数太多、课程过于膨胀导致学生的学业负担沉重的现象。对护理的专业课程进行组建学科群,这样可以使得医、护和文之间的'渗透,这样能够满足新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满足新时代培养全面人才的课程体系要求。

  2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进行高质量教学

  现在,由于医学和护理学的迅速发展,医学的知识也是越来越复杂。而且护理又新开设了人文社会的学科,这更加剧了教学与知识之间的矛盾。为了能使得此矛盾得到解决,关键在于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能够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教学内容得到纠正,更加深刻的使得护理教学的宗旨和理念得到体现,使得教学内容始终与专业目标一致。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盲目和随意性的出现,使得护理的教学效益整体提高。对护理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3加强对教师高素质的建设

  据有关报道,美国的所有护理教师的学历都是硕士以上的,他们在护理工作中充当着多种角色。而我国的护理教师的素质普遍偏低。他们的对护理的整体专业素质积极缺乏。因此,护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都是翻版医疗专业内容。由于现在护理已经成为一门热门专业,而我国的护理师资力量相当薄弱,因此,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几乎是和困难的。因此,要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建设,使得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我们需要进行长期的进修和短期的培训结合起来,积极对人才进行引进,同时进行在职时期加强训练结合起来,这样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护理论文3

  一、护理礼仪与护理文化

  (一)护理礼仪的概念

  护理礼仪是一种职业礼仪,它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它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的礼貌性,护理行为的贴心职业性,对待护理病人的心态。护理人员的护理礼仪好与坏,不仅仅体现个人素质的好坏,而且与其自身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密切相关。护理礼仪是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职业水平的一种表现,是其是否热爱据理工作的一种表现,在护理工作中表现出好的生理素质。护理礼仪课程的学习是护理专业的学生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据理专业学生职业自信心的有效补充。通过护理礼仪的学习,可以让据理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到其工作的神圣性,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让其更加充满信心的准备加入护理行业。

  (二)护理文化的概念

  护理文化是医院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文化是护理工作人员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其服务宗旨的体现,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服务内涵。它是一个医院经营理念的体现,也是一个医院服务文化的体现。它是一种文化,它是指医院针对护理业务的开展,对全体护理人员提出的要求,倡导全体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践行的服务宗旨,指导护理人员的行为准则,它是全体护理人员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护理文化受医院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是医院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有利于推动医院全面文化建设。护理工作人员除了要坚守自身的职业道德,还在在护理的过程中体现医院的服务理念,将医院的护理理念融入到护理礼仪之中,并从护理人员的具体行为体现出来。

  (三)护理礼仪与护理文化之间的关系

  1。护理礼仪是护理文化的载体

  护理礼仪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职业护理习惯,它是有形的,能够被病人感知的实实在在的行为态度。但是,护理文化是医院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下,会对护理人员的思想产生影响,而护理人员的思想则可以指导人的行为。通过护理人员的礼仪让病人感受到医院的关怀,感受医院经营理念的传达。因此,护理礼仪是护理文化的载体。

  2。护理文化是护理礼仪的理论基础

  护理礼仪是护理文化的体现,它属于职业素养中的一种。而护理文化是医院针对护理工作而提出来的工作理念。虽然,护理工作的核心理念是细致入微的照顾病人,但是对于不同的医院经营方针指引下,其护理工作的侧重也会有所区别。而区别产生的原因就是护理文化的不同,医院护理理念的不同。理念控制思想,思想指导行为。因此,护理文化是护理礼仪的思想指导。

  3。护理文化与护理礼仪相互促进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长期以来,被誉为“白衣天使”的职业其本质内涵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静止是相对,而运动则是绝对的。护理文化与护理礼仪是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在悄然的发生着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易被人察觉,却真实的存在。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护理文化推动护理礼仪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护理礼仪又会反过来推进护理文化的'充实。二者在护理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会相互作用,不断演变,形成适合于时代需要的护理文化与护理礼仪。

  二、护理礼仪教学与医院护理文化融合的措施

  (一)让学生在学习护理礼仪的同时,了解护理文化

  护理文化是护理礼仪思想的土壤,学生要想学会护理礼仪,将自己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较高的礼仪水平,首先就要了解护理文化。了解护理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职业,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让学生增加职业自豪感。了解护理文化可以让学生摆脱对待护理工作的世俗的看法,树立起正确的护理工作价值观。护理文化是护理礼仪基础,没有文化何来礼仪规范,没有文化的评判,礼仪也就无处谈起。了解护理文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护理礼仪时更积极、更主动。礼仪从外表看,是一个人内心世界、情趣的反应。整洁的仪表、得体大方的举止是护理人员的外在表现形式,而透过护理人员的这些行为表象,其实他们所得当的礼仪举止下是展现来现的是一种护理文化。学生在学习护理礼仪的同时,深刻理解本院的医院护理文化,使之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从而使学生能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强调用礼仪规范护理行为,用文化指导护理行为

  护理人员在每一位住院患者接触到的第一位医护工作者,他们代表着医院的形象,更代表着整个医护工作队伍的形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还是院方对医护工作者进行培训与考核,一直强调的是他们的护理行为,要求其护理行为要得体,要有熟练的护理技术,扎实的护理基本工,形成其工作需要的一套护理礼仪。护理礼仪成为了规范护理人员行为的标准、尺度。但是,要想让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体现出执着的敬业精神,除了完成工作任务之外,其工作质量也无可挑剔,让护理工作在简单的、重复的、枯燥的护理行为下,展现出对护理的热爱与热情,这就需要从思想上进行教育。换句话说,护理礼仪用以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而要让护理人员达到更高一个层次的工作境界,就要让护理文化来指导他们的护理行为。让护理人员展现患者的每一个微笑不是职业的,而是发自内心的。

  (三)重视学生礼仪规范知识的考核,更要重视学生护理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对学生进行护理礼仪知识讲授时,要向学生讲解每一个礼仪深层次的道德观念。每一个护理礼仪的背后,都有一个道德理论作为支撑。教师在进行礼仪规范知识讲授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护理价值观。学生的护理价值观,是护理学生内心的护理文化的集结,是一个学生护理职业心态的表现。只有具有良好的、端正的价值观,才能让护理文化扎根发芽,才能在外面表现出礼仪上的标准化与职业化。学生护理价值观的培养是高于礼仪规范培养的更高层次,但却由礼仪教养的过程中实现,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尺度,需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三、结语

  护理礼仪与护理文化是相互促进的一对共同体。护理礼仪深植于医院文化当中,因此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没有医院护理文化的护理礼仪就像无水之源,无木之本。让学生在加强护理礼仪的学习过程中,更要加强护理文化的了解。护理文化是护理礼仪成长的土壤,是护理礼仪成长的基石。护理学生要学习护理礼仪的过程中,对公共护理文化了解的过程中,同时,要建立起自己心中的护理文化。自己心中的护理文化可以形成护理价值观,自己心中的护理文化是培养自己热爱本职工作的基础。教师在讲授护理礼仪知识的过程中,对护理文化的渗透应是明显的、积极的、有目的性的。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护理文化的存在,感受到护理文化的气息。将自己根据于强烈的文化氛围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不断的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护理论文4

  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于泌尿科患者的病情影响,并研究护理对于泌尿科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xx年1月~6月的泌尿科患者70例进行分析,对于这些泌尿科患者在进行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总结护理对于这些泌尿科患者的影响,并且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通过对于这些泌尿科患者的诊断和进行对应的护理,所有的患者的病情都有明显的好转,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病发症。通过对于护理干预的调查报告显示,51例患者对于护理效果极为满意,15例患者表示对护理效果较为满意,3例患者认为护理效果一般,2例患者认为护理效果不理想。结论 对于泌尿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显著的作用和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泌尿科;护理干预;影响

  泌尿科疾病与其他的疾病有所不同,其临床特点与其他的疾病也有显著的差异,要想做好泌尿科患者护理工作,必须加强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交流,提升患者和患者家属对于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除了日常工作中的护理工作以外,还要针对于每位患者的特殊病情制定出一套适合患者特殊的护理方案,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使患者的身体得到良好的恢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患者70例,其中男44例,女26例,年龄22~60,平均年龄43岁,在所有的病例中有泌尿系结石25例,泌尿系统感染18例,前列腺炎5例,泌尿系统感染22例。对于以上的泌尿科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并进行结果统计。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指的是对于泌尿科患者在进行相应的治疗时的病情发展状况进行定期观察、记录,对于患者的各种体征进行定时的检查并且做相应的记录。对于入院治疗的泌尿疾病患者,要注意记录患者是否存在排尿困难、尿流中断以及排尿等待等现象,记录下疼痛的时间以及疼痛发生的位置,疼痛发生的频率,并且要把记录单交给患者的主治医师。对于患者出现尿失禁的情况,护理人员要记录下尿失禁的持续时间以及发生频率。当泌尿疾病患者出现血尿时,护理人员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和记录,记录患者血尿的颜色、是否有血块存在以及患者是否全程都是血尿。

  需要说明,常规护理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并且观察患者24h的尿量变化。对于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对于患者的导尿管以及造瘘管进行观察,并且给以详细的记录,保证患者的导尿管自己造瘘管十分通畅,因此,在进行常规护理时要十分谨慎细心。

  1.2.2多尿期护理 当患者进入多尿期的时候,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尿量以及患者的血压情况,量出为入。护理人员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对尿道管的滴数进行记录,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对补液管的滴数进行详细的记录,使两者达到平衡,使患者能够及时的排出体内的毒素。在发生较大的变化时,护理人员要根据相关指标进行补液,此时护理人员要控制补液的量防止患者出现肺水肿以及心衰的临床症状。护理人员在患者的多尿期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尿常规、电解质以及尿比重等相关的指标。每天定期监测患者电解质的相关指标,以便在出现异常时进行及时的调整或者进行补充。如果患者在多尿期时,患者的尿量没有达到峰值,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对于患者的血压以及尿量进行相关检查。如果患者的血压低且尿量少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多巴胺静脉滴注,以便维持患者保持正常的血压,通过改善患者的血压来使患者的尿量增加,达到正常的尿量水平。

  1.2.3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是对于进行手术后的泌尿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谋求更好的治疗效果。术后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护理人员要定期对于泌尿患者的尿道进行消毒棉球擦洗,保持尿道的清洁,防止出现术后感染的状况,护理人员还要保持医疗器械的安全畅通性,包括保证患者使用的各种医疗导管的安全性,牢固性,避免导管因为各种因素出现掉落、弯曲的现象,确保导管的引流畅通性。护理人员要定期更换导管,一般的更换周期为2w,在更换导管时要保证导管清洁,无污染。在进行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要按照规定记录患者的尿量、尿液的颜色等,做到密切观察,如若出现尿液混浊、出血、结晶的现象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

  1.2.4腹膜护理 通常情况下,患者在进行手术以后需要以排气的方式排出肠道内的积气和预防出现腹胀,在护理的过程中,许多患者出现了持续的腹胀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形,护理人员通过帮助患者进行下地活动来改善腹胀的情况。此时要对患者进行肛管排气或者肠胃减压手段来缓解患者持续腹胀的情况,在进行相关的排气之后,定时给予患者喂食半流食,并且注意常规补液,在此过程要严密监视患者的病情发展,时刻做好病情记录。

  1.2.5出院健康指导 在泌尿科患者出院时,要积极对于患者进行有关方面的健康指导,虽然患者经过医生的治疗病情大大好转或者已经康复,但是仍然不排除由于饮食或者其他行为不当引起患者疾病反弹或者旧病复发。所以,在患者出院之前,护理人员要对于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并且告知患者注意观察尿液颜色,患者要按期回医院进行复诊,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到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

  2 结果

  通过对于所选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所选患者的病情都有明显的好转,所有比例都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通过对于护理干预的调查报告显示,51例患者对于护理效果极为满意,15例患者表示对护理效果较为满意,3例患者认为护理效果一般,2例患者认为护理效果不理想。

  3 小结

  随着人们对于医疗效果的要求逐步升高,人们由于饮食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泌尿疾病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加。泌尿科室是医院的主要科室之一,住院人数较多。通过护理干预对于泌尿科患者康复的影响调查,我们不难发现,护理干预能够对于泌尿科患者的治疗以及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缩短治疗时间,并且能够明显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几率[1-3]。

  参考文献:

  [1]彭林辉,霍枫,詹世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防治体会[J].腹部外科,20xx,(06):1003-5591

  [2]壬颖,李秀云,汪晖"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的运作与成效护理研究[J].护理学报,20xx,(12):39-41.

  [3]罗玉红,刘沛珍,柯志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体会[J].护理学报,20xx,(08):58-61.

  何俊华.试点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xx,(05):124-125.

护理论文5

  摘 要:

  研讨提高护理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方法:通过对本校近几年来对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关于选题,指导手段,答辨评价体系的总结,探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结果: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度,合理的选题,优化指导模式能较大程度提高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

  关键词 毕业论文 本科护生 选题 论文答辩

  1 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就是完成毕业论文的基础

  本科新生进入学校后就应让学生明确毕业论文就是本科生在大学学习阶段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就是授予学位的必要条件,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用往届因毕业论文不合格而未拿到学位的例子,打消学生侥幸过关的心理,端正态度。同时指导教师在指导环节也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待这项教学任务,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我校护理学本科学生有一年的实习期,在学生进入实习前的一学期成立本科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组织毕业论文写作讲座,确定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名单。召开开题报告会,再次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及完成每一环节的时间安排。

  2 合理的选题就是完成毕业论文的关键

  选题就是毕业论文的起点,合理的选题更就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专业特色,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选题应大小适宜,题目新颖。

  从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取选题的灵感。虽然毕业论文一般在最后一年进行,但就是学生在校专业课的学习中就应有所准备。专业课教师在授课时,应提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一些前沿知识及在护理学领域中对一些问题的不同观点,而这些知识、观点、问题都可能引起某些学生的高度关注,甚至成为他以后毕业论文的选题。

  从大学生创新实验中进行总结归纳得到选题。我校每年进行的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就是我校开展以实验为主要手段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科技创新实验活动,为我校“质量工程”建设中一项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其实施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生积极申请参与项目过程中,可以找到适合学生自己的毕业论文的选题。

  从临床实习中发现问题上,提出论点。护理专业实习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践的过渡时期,就是培养合格的护理人员必经的途径,我校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有一年完整的系统的综合医院的实习时间。学生在不同科室的实习中所接触到的新观念、新技术及发现的一些新问题等,学生可以把自已最感兴趣的方面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

  从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分出一些子项目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这就是一个较好的方式,最好就是参与科研项目的同学,但能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本科层次学生毕竟有限。

  查阅文献,从中获取选题方向。阅读大量中英文综述、论文,先粗读,从中选取对论文选题及写作有参考价值的文章;再进行精读,从中提取有意义的'内容。有疑惑或困难时要向指导教师多请教;同学之间要多联系、探讨,获得同学的协助、支持。

  3 优化指导模式就是完成毕业论文的重要手段

  建立毕业论文辅导的QQ群,便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学生书写毕业论文主要就是在实习期间,与指导教师当面交流的机会较少,建立毕业论文的专用QQ群,可以及时将学校对毕业论文的通知和要求传到群共享中,并能与学生及时沟通,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同学也可以将论文书写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群里进行讨论。 标准化毕业论文格式,我们学校就是一所综合性的院校,作为医学及护理学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故此学院在大学论文格式的基础上作了一些修订,制定出更加适合护理学科的论文格式,让学生严格按照格式书写。

  重视统计软件的学习及辅导,从最近几年护理学生在论文选题上看,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调查报告,这必然会涉及较多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故此应加强护理学生在校期间对统计学及统计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

  建立毕业论文数据库及优秀毕业论文展区,学生可以对历届优秀毕业论文进行学习、借鉴,推陈出新。

  严格限定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才能保证论文的质量,一般学校都将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计为教学工作量,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更多的工作量会导致辅导的学生过多。人的精力就是有限的,辅导学生过多必然导致论文质量的下降。故此学校应根据教师的职称,平时的教学工作量及其指导的往届学生论文的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地安排其指导学生人数。

  评阅老师严格把关,将学院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进行分组,同组指导教师之间可以对其指导的论文进行交叉审阅,相互提出参考意见。并让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同时担当该组的评阅教师,对开题报告及论文进行评阅把关,以保证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

  重视英文摘要的书写,毕业论文都要求学生书写相应的英文摘要,有些英文底子较差的学生在英文摘要的书写时常用些翻译软件,造成英文摘要错误极多。指导教师要对此严格把关,不合格者不允许参与论文答辩,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平时加强对英文的学习。

  重视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严控质量关。毕业论文答辩分组进行,指导教师与其指导的学生应分配在不同的答辩组,完善答辩评分标准。学生毕业论文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一就是指导教师评分,二就是评阅教师评分,三就是答辩成绩,三个成绩分别占不同的比例,最后计算出总评成绩。对不合格论文进行整改,整改后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合格者缓授或不授予学位。对优秀论文获得的学生及指导教师进行相应表彰,并推荐一些优秀论文发表,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总之,学校、教师及学生对毕业论文高度重视,严格把握本科护生对论文的选题,并应用科学的指导方法,规范答辩模式,合理评价标准,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才能保证本科护生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提高护生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振斌,张建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情况调查与思考[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

  [2] 杨雷,齐静.医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xx(22):8-9.

  [3] 丁艳芳,齐涛.谈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xx(1):12-14.

  [4] 钟卫东.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的指导,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J].高等教育,20xx.

护理论文6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对提高门诊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医生、护士的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患者、医生、护士满意度调查表及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表,调查门诊手术室患者、医生、护士对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对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通过调查、分析,确定护理质量和医师、患者、护士满意度的关键点,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对影响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不断加以改进,并与之前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后,器械准备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仪器设备完好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消毒隔离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等评价结果与实施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的满意度由76.7%上升到96.7%、患者满意度由80.0%上升到95.0%,护士的满意度由73.3%上升到96.7%,患者、医师、护士的满意度与实施前明显得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可以提高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医师、护士的满意度。

  〔关键词〕六西格玛管理;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

  六西格玛管理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改进工作流程的新方法,在追求卓越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充分满足顾客需求,以便提高自身业绩,而对服务和工作流程的质量、效率等方面,采取的一种新的综合持续的系统改进方法[1]。门诊手术室是医院直接面向社会、面向患者的窗口,其工作质量不仅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疗效果。还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社会形象及社会的和谐。由于门诊手术种类多、患者流动量大、流动快、患者在医院时间短,对医务人员常缺乏信任感,从医性差,健康宣教、预期风险评估多有不足等特点。如不进行合理管理,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导致手术效率低,手术时间长,交叉感染发生率高,医患关系紧张,患者满意度低的情况发生[2]。我院门诊手术室20xx年7月将六西格玛管理引入护理质量管理中,取得满意效果。

  1方法

  1.1分组

  20xx年6月选择我院常规管理的门诊手术患者有效满意度问卷500例、参与门诊手术的医生、护士的有效满意度问卷各30例,科室质检组评价的手术器械准备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仪器设备完好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消毒灭菌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的结果作为对照组。20xx年7月成立六西格玛管理小组,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进行管理,20xx年1月再次按同样方法进行满意度调查及质量考评,进行实施前后比较。

  1.2实施六西格玛管理

  1.2.1定义阶段即确立目标:改善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医师、护士满意度。护理质量内容包含对手术器械准备、手术物品准备,仪器设备保管使用、急救物品准备、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护理技术操作、健康宣教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影响手术患者、手术医生、护士满意度的因素,内容包含服务态度、手术环境、健康教育、服务流程、行为规范等。应用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DMAIC)五步法,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护理工作流程,成立护士长为组长的六西格玛护理管理团队,明确项目的关键点是护理质量和医师、患者、护士满意率。1.2.2测量阶段(1)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文献检索、院内外科专家咨询,经过讨论修改设计的患者、医师、护士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每月底派专人进行医师、护士满意度调查,专人对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满意度调查。(2)结合省卫计委、医院对门诊手术室管理要求及管理规范,以人为中心,从物、手术环境、操作规程入手,经过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专家讨论设计制定的门诊手术室各项质量评价标准表,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六西格玛管理小组,每月底进行质量评价,内容包括:手术器械准备合格率、仪器设备完好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消毒灭菌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等。1.2.3分析护士长为组长定期召开质量研讨会,发挥头脑风暴,群策群力,根据结合测量阶段中质量评价结果及医师、患者、护士各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影响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因素,分析原因,根据本院、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共同拟定改进计划,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提出应对意见。存在的问题:护士对患者术中护理不到位、术后健康宣教流于形式;患者门诊就医流程多,等候时间长;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的执行力度不够;护士工作成效与绩效上体现不明显,影响工作积极性,影响工作质量等。1.2.4改进阶段(1)重视患者的需求和心理期望。实行巡回护士负责制,注重人文关怀,强化术前、术中、术后患者语言沟通、心理评估、服务需求,注重患者感受,因患者的心理活动贯穿与整个手术过程中,也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3]。术前认真评估,尽量降低手术风险。门诊手术室多为局麻手术,无专业麻醉医师监护,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等监测均由巡回护士担任,而患者大多在清醒状态下手术,许多患者除具有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外,还会出现依赖心理增强的现象,表现为行为的退化、情绪的幼稚,出现“童心复萌”的行为,会像孩子寻求安慰一样,要求护理人员握住他们的手[4]。因此,巡回护士始终注重患者心理需求,站在患者身边,加强观察,保护其隐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肢体语言、细微反应,多与患者交谈,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当患者感觉疼痛不适时安抚患者、并告知手术医生,告知患者手术进程,以缓解紧张、恐惧心理,平静地接受手术,让患者始终有一种安全感。手术完后认真包扎、协助穿衣,安全护送到休息室,向患者及家属仔细交待注意事项,换药、折线时间及功能锻炼,交待饮食、休息等相关健康指导,互留电话号码,供患者随时咨询,供医务人员电话随访,将健康教育贯穿整个过程,体现一个持续关心服务的过程,增加患者安全感,提高患者从医行为,既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同时增强护士工作的责任心,营造和谐服务氛围,保证手术安全。(2)注重信息化管理。医院实行信息系统管理,患者实行电话、网上预约挂号,实行药、手术、病理检查等统一刷卡缴费等,减少患者反复排队等候时间。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中,是医院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5]。在患者较多或患者手术时间与医生时间发生冲突时,一切与患者为中心,必要时先手术,后缴费,不仅为患者节省时间,方便就医,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患满意度。(3)规范服务流程。完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人人必须遵守,做到有章可循,奖惩分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将工作目标分解到每个岗,每个人,每个时段,如手术仪器的管理,抢救药品物品的保证,手术物品消毒灭菌、手术标本的接送、术后回访等分专人、专班负责,并将标准量化、细化、透明化,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由六西格玛管理小组实行督导。(4)实行岗位管理层级培训。加强护士业务知识技能、沟通交流、人文素养等培训,定期参加医院、护理部、片区及科室每月组织的业务学习、技能培训,尤其对年轻护士实行一对一的传、帮、带,护士长每月组织考核,促进护士综合素养提高,不断提升护理服务内涵。研究显示,组织成员综合素养的提升是工作成效得以实现的基础因素,增强主动服务性,提高质量及效率,提升满意度[6]。(5)实行绩效考核。考核内容为规章制度,医德医风,行为规范,工作质量,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科研教学,劳动纪律,医生、患者满意度,工作责任感,团队合作,创新能力、个人工作量等,评价结果与护士当月绩效、年度评优、晋升等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激发护士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1.2.5控制六西格玛管理小组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督导,认真落实各项改进措施,每月底对患者、医师、护士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监测,患者实行门诊或电话回访,门口设立意见箱等监测;每月底按护理质量各标准评价表进行监测,而对效果不明显的环节,则需重新调整干预措施,寻找突破点,并不断持续有效改进。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后,各项护理质量评价结果明显上升;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得到提高,行为规范、业务水平有很大改进,提高了手术效率,保证了手术安全。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χ2检验,在护理质量评价对比中,合格率、完好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满意度对比中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后,器械准备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仪器设备完好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消毒隔离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等评价结果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实施前后手术科室和患者满意度比较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后,医生的满意度由76.7%上升到96.7%、患者满意度80%上升到95%,护士的满意度由73.3%上升到96.7%,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应用六西格码管理模式,可以提高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

  六西格码管理是收集顾客数据,制定顾客反馈战略,是以数据为基础,以顾客为中心,提高组织核心过程的运行质量。其将质量管理的动因从传统的改进内部流程转变为顾客价值为中心,并且始于顾客,终于顾客。应用六西格码管理,寻找患者、手术医师、护士在手术中对手术器械使用要求、手术物品准备、仪器设备功能状态、急救物品使用完好状态、手术室环境、清洁卫生状况、消毒隔离规范执行、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手术室环境、健康宣教的内涵等方面的服务需求与现有差距为关键点,作为质量管理目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完善、优化,合理满足。六西格玛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器械准备、无菌物品、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护理技术操作等合格率以及仪器设备及急救物品完好率均明显上升(P<0.05),这与“以患者为中心”,坚持质量持续改进的护理理念不谋而合[7]。同时也是门诊手术医师、护士对服务需求的满足,是人性化管理的具体体现,Fontaine等[8]认为人性化管理可以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意识有利于优质服务质量的达成。

  3.2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医师、患者、护士的满意度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不断改进和广大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相应的门诊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也应随之改进。因而寻找现有指标体系与服务对象满意率之间的差距,应用六西格玛标准将这一差距量化,找出影响门诊手术室患者、医师、护士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不断给予改进,如:加强心理护理、注重患者的心理感受,健康宣教实行巡回护士负责制;优化就医流程,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等,真正服务于患者。在满足患者心理期望及服务需求的同时,也尊重手术医生、护士的心理需求。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前后比较,医师、患者、护士的满意度明显上升(P<0.05)。六西格玛认为,工作的目的是满足顾客的需要[9],这种以用户满意为目标,以关注客户需求为特征,将其融入医院管理,有很大的价值[10]。总之,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提高门诊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工作效率,促进医师、护士、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医师、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门诊手术室的环境、服务氛围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患者、医师、护士满意度均得到明显提升,这种面向顾客需求测量过程缺陷的企业理念思想,与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办院理念不谋而合[11]。

  [参考文献]

  [1]李芳桂,庞斌,丘玮,等.六西格玛管理法在缩短门诊西药房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上的运用[J].北方药学,20xx,2(3):167.

  [2]陈梅.人本管理思想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xx,13(1):35.

  [3]李海燕.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J].护理园地,20xx,6(6):220.

  [4]张宝丽.洁净手术部护理工作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314-322.

  [5]苏韶生,尚文刚,程敏婷.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开设医院信息系统课程研究[J].医学信息杂志,20xx,32(10):90.

  [6]丁福.新加坡护理管理经验及其启示[J].护理学杂志,20xx,25(9):83-85.

  [7]王栩,陈艳清,肖灼珍.六西格玛法改善肝胆外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xx,23(3):60.

  [8]FontaineDK,BriggsLP,SmithBP.Desininghumanisticcriticalcsreenvironments[J].CritCareNuesQ,20xx,24(3):21-34.

  [9]钟元河,周艳霞.六西格码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xx,13(5):110-112.

  [10]赵路云,陈媛,周志伟,等.六西格玛的发展及其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xx,24(6):11-12.

  [11]许栋,丁宁,王国斌,等.六西格玛法在优化病理流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xx,34(12):25.

护理论文7

  摘要目的:观察医院口腔科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持续改进效果。方法:将我院口腔科所有复用医疗器械列入本次研究,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作持续清洗质量改进。改进环节主要包含清洗人员培训、规范清洗操作和加强质量控制三方面,实行每日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器械清洁状况,并与20xx年1月至6月抽查结果对比,以目测和带光源放大镜法评估各时间段内复用器械清洗效果。结果:抽查结果显示20xx下半年污渍、水垢和锈斑发生率分别为3.09%、1.06%、1.70%,显著低于上半年4.88%、2.28%、4.01%(P<0.05)。结论:对口腔科复用医疗器械操作人员、过程和质量监管的持续改进,可有效提升清洗质量,对医源性感染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口腔科;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持续改进

  世界卫生组织曾在医用器械清洁消毒原则中推荐指出,在消毒灭菌之前必须经过清洗干燥的程序[1]。清洗是指除去医疗器械上的血液、组织、蛋白质等污染物的过程[2]。随着现代医疗器械的复杂与精细程度日益增加,清洗过程难度逐渐加大,也对清洗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口腔科所含医疗设备众多、价格昂贵,且大多为复用器械,清洗不当会影响随后的消毒灭菌质量,进而造成交叉感染[3]。而口腔科医疗器械的特殊性在于检查过程中不仅会沾上患者的唾液、血液等体液,还极易沾染口腔内的各种细菌,对清洗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高清洗质量,提升器械清洗质量水平,我院于20xx年下半年对口腔科复用医疗器械进行一系列管理措施、方法的改进,检测清洗质量并与上半年对比,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将我院口腔科所有复用医疗器械列入本次研究,包括弯盘、拔牙钳、持针钳、止血钳、线剪、骨挫,水门汀充填器,根管充填器械等,于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做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改进。其中全效多酶清洗液产自德国,全自动清洗消毒机产自德国瑞典。

  1.2方法

  主要从清洗人员、操作过程和监管力度三个方面进行质量改进,具体措施如下:1.2.1清洗人员培训清洗过程需由专职护士完成,上岗前进行统一培训。首先需学习国家相关清洗消毒标准,认识医疗器械清洗过程的重要性;其次加强口腔科常用医疗器械的辨认与了解,熟知器械名称、构造与用途,并告知器械的重点污染物与清洗部位,有针对性的提高专业知识;最后根据厂家提供的器械知识对其进行拆卸、分类、规范清洗流程的培训,并及时对培训者作现代清洗技术、标准和理念的宣传更新。

  1.2.2规范清洗操作清洗过程通常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两种方式。清洗流程为:预清洗、浸泡、酶洗、漂洗。简单器械可直接按程序手工清洗或机械清洗,复杂器械需首先拆卸至最小器件,器械关节关节打开至90°,使用软化水冲洗掉肉眼可见污染物,置于1∶200多酶稀释液中浸泡5~10min,水温保持30~40℃,以专用清洁刷于酶洗液中刷洗,然后放入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机清洗。

  1.2.3加强质量控制清洗组内设置组长,并在科室中设置质检员岗位。组长负责每日清洗质量的监督,对清洗情况做日常记录与反馈,对清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督促组员改正。质检员对口腔科器械清洗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评估清洗质量并与组长讨论做进一步技术改进。

  1.3评估指标

  口腔科内所有复用器械中随机抽取进行清洗质量评估。采用目测法和带光源放大镜观察法,观察器械表面及关节、轴节处有污渍、水垢、锈斑的发生情况,计算各自所占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数据包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014年口腔科复用器械清洗效果20xx下半年抽查检测中污渍、水垢和锈斑发生率均显著低于20xx上半年(P<0.05)。

  3讨论

  医疗器械使用后的清洗是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清洗是否彻底与灭菌质量密切相关,尤其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必须经过彻底的清洗,才可以达到最佳的消毒灭菌效果。残留在器械上的任何污染物都会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妨碍灭菌因子与污染物的直接接触,降低杀菌剂的活性[4],因此清洗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过程的成败。国家卫生部于20xx年颁布了《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技术的行业标准》以控制医院清洗消毒质量[5],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口腔是人体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最多的部位[6],诊疗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转移至医疗器械上,口腔复用器械若清洗不彻底便会大大增加患者医源性感染的风险,严重者甚至可导致乙肝、艾滋病的传播。而口腔医疗器械通常构造精细、形态复杂,增加了清洗的难度,若一次清洗不到位,污染物长时间附着于器械上,再次清洗难度更大,还可能腐蚀器械表面,减少使用寿命,因此需实施严格管理,提高清洗质量。目前口腔复用器械清洗主要问题为人员不专业、清洗过程不规范,导致质量管理和提升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我院口腔科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本研究于20xx年下半年开始采取以培训专业清洗人员、规范清洗操作和加强质量监管为主的`措施,尝试改进清洗质量,并通过抽查了解整体效果与清洗合格率。在众多检测医疗器械清洁程度的方法中,目测和带光源放大镜观察法为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其简单、快速、便捷的特点使实际应用十分广泛,以目测配合带光源放大镜检测,可更仔细地观察关节、齿牙等目测法检测困难处,使抽查结果更加可靠,因此本研究中采用该检测方法作为判断手段。研究结果显示,与上半年的抽查结果相比,下半年的污渍、水垢和锈斑发生率有了明显降低,表明经专业培训和过程的规范,口腔科诊疗器械清洗不彻底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清洗质量明显提升。此前有研究表明[7],在清洗之前加入多酶液浸泡的环节,可有效提升清洗效果,也从侧面证实了本文结果。总之,在日常工作中从人员专业化、过程规范化和质量控制日常化三方面对口腔科医疗器械的清洗做持续改进,可显著提升清洗合格率,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率,实现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有效提升,为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改善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可萍,崔志丹,白雪玲,等.标准操作程序在腹腔镜器械清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xx,31(11):1259-1260.

  [2]刘晓红,唐文慧,张春玲,等.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xx,27(9):38-39.

  [3]殷秀娟,肖丽妹,沈玉琴,等.口腔器械不同清洗方法的质量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xx,26(2):125-126.

  [4]李桃.医疗器械两种清洗消毒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xx,28(14):59-61.

  [5]曹军平,马毅,李霞,等.综合医院消毒供应科卫生安全隐患及监管对策[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xx,07(6):582-583.

  [6]周桂琴,谢少清,徐瑞芸,等.不同检测方法在潜在管腔类器械清洗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xx,29(35):4435-4436.

  [7]王平,杨淑霞,薛淑英,等.手术室重复使用器械清洗质量的改进措施及效果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xx,33(12):92-93.

护理论文8

  老年高血压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需要注意的要点。

  方法:选取我院20xx年5月-20xx年5月间收治168例高血压老年患者,对其进行血压观察护理、用药指导、心理护理以及生活指导等措施,控制其血压。

  结果:结果显示168例高血压老年患者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之后,有153例收缩压将至150mmHg以下,仅15例患者由于年龄过高、器官损伤严重收缩压为将至150mmHg。

  结论:高血压老年患者在合理的用药和生活指导下,定期进行血压观察和护理,同时辅以适当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国卫生部曾与20xx年组织了一次27万人的健康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占49%,这意味着我国平均2位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高血压作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老年疾病之一,它是导致老年人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缺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病以及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严重地影响着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着老年的生命安全。对此笔者选取我院20x年5月-20xx年5月间收治168例高血压老年患者,对其实施血压观察护理、用药指导、心理护理以及生活指导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基本资料。选取我院2xx年5月-20xx年5月间收治168例高血压老年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94例,年龄范围为64-82岁,平均年龄为67.6±11.7岁。其中脑出血患者3例,肾功能不全患者5例,心理衰竭患者27例,冠心病患者34例,合并脑梗塞患者39例。

  护理方法。患者入院之后要定时为患者检测血压,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和生活护理,具体如下。

  血压观察及护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大特点是血压波动范围较大,且主要是单纯的收缩压升高。对于这类血压波动范围较大的患者,尤其是在其治疗期间,每天应该多次测量血压,掌握患者每日的血压变化情况。护理人员特别需要留意患者夜间的血压,以防患者夜间的血压降到太低,可以根据患者24h血压动态情况了解患者昼夜血压变化及其谷峰规律。此外由于老年患者自身调节血压的功能偏低,血压容易随着不同体位而改变,可能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在患者入院时测量患者坐位、立位、卧位等不同姿势及体位的血压,排除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

  用药指导。根据不同患者的自身特点,指导患者选择联用或单用降压药。在选择药物时,必须尖刺个性化的原则,最初服用小剂量,然后根据患者的年龄、需要以及降压反应等逐步加量,尽可能是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一般都会存在脑、肾、心等器官的动脉硬化性病变,加上循环调节能力减弱以及体液减少,在服用降压药时易出现降压过度的不良发硬,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要做到温和、徐缓、适度。在用药后在观察药物的效果和反应时,数周之后在逐渐加量,大约2-3月之后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在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时必须掌握以下三个原则:①用药种类要少,老年人记忆力下降,药物种类偏多,老年人容易出现漏服等现象;②选择适合老年患者服用的降压药物;③严格指导患者按照医师嘱咐服药,保持血压在相对安全的范围。

  心理护理。按照目前的.医学水平,高血压还没法完全根治,且高血压服药效果慢,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以存在恐惧、紧张、焦虑以及抑郁等心理。这就需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关心患者的日常起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耐心听取患者倾述,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多听音乐,采取放松疗法,效果显著。同时积极参加一些老年机体活动,如绘画、下棋等,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和情绪,也有助于降低血压。

  生活指导。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患者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习惯,合理安排每日的活动,注重劳逸结合,不可过度疲劳和紧张,时刻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这些都能有效维持血压。此外吸烟喝酒,会使体循环的动脉压增高,血管壁的脆度增加,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必须做到戒烟忌酒。最后要注意低盐饮食,每日的摄盐量不能超过3-5g,患者的家属必须积极配合,尽量不要使用一些含盐量较高的腌制食品,鼓励患者食用植物油替代动物油。

  2 结果

  我院收治的168例高血压老年患者,经过我院的护理,其中148(88.1%)例患者的收缩压降到150mmHg以下,仅20(11.9%)例患者由于年龄过高,且多个器官有明显的损伤,收缩压未降至150mmHg以下。

  3 结论

  经过我院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大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因此针对高血压老年患者自身的不同特点以及发病机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计划,并严格实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护理论文9

  [摘要] 目的:总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体会,预防复发与健康教育,在住院期间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社会功能方面的护理、特殊护理,使病情逐渐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预后要预防复发,做好卫生知识的教育,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措施重点是:保证患者安全、健康教育、预防疾病的复发。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护理 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和多样,不仅不同的患者症状不一样,就是同一患者每次患病及同次患病的不同时期也表现不同。但如能掌握“万变不离其宗”的要领,就可以把病区别开来。该病主要表现为思维障碍,并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障碍及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病程多迁延,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多次发病后病情加重恶化,所以预防复发尤为重要。对恢复期患者及家属做好卫生知识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

  1、临床表现:

  1.1思维障碍:通过与患者的语言和文字反映出来。表现为:护士与患者交谈“费力”。

  1.2情感障碍:对亲朋好友同事不关心;对周围任何事物缺乏应有的情感反应,患者谈到自己家人的遭遇时面带笑容,流着眼泪唱欢快的歌曲。

  1.3意志与行为障碍:患者活动减少,不注重个人卫生,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无故伤害自己的身体。

  1.4幻觉、兴奋、伤人毁物。

  2、护理

  2.1合理安置患者:妄想症状活跃、情绪不稳定患者应该和木僵、痴呆等行为迟缓的患者分开安置,将易激惹、兴奋的患者分开。有自杀、自伤、外跑等行为的患者应安置在重症病房,有专人看护。冲动暴力行为患者给予保护性约束,约束时向患者说明,并注意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保证患者的生理需要,定时巡视观察。

  2.2日常生活护理:对害怕食物中毒的患者可集体进餐;行为紊乱不知进食的患者应单独进食。对生活懒散、木僵等生活不能或不完全自理的患者,应做好生活料理或督促其自理。

  2.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正确运用沟通技巧,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取得患者的信任,深入了解病情,顺利完成观察和护理工作。

  2.4鼓励患者参加集体活动,合理安排娱乐活动:如打扑克、下象棋等。做放松疗法,转移其注意力,缓解其恶劣情绪。

  2.5心理护理:根据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情况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入院阶段加强与病人的心理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使病人体会到医院的温暖,安心住院,为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治疗阶段,掌控病情动态变化规律。要了解病人内心体验,帮助病人分析病态的思维方式,鼓励病人参加集体活动,积极配合治疗。康复阶段:指导病人制定近期、远期的康复目标,让其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在生理、心理各方面都处于接受治疗和管理的最佳状态,达到维护健康、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的目标。

  2.6药物治疗护理:口服药物:为防止病人藏药、服药后检查病人口腔,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注射用药:应按医嘱准确执行,与不合作患者要耐心解释,尽量争取得到病人的配合,对无自知力、不能配合治疗、护理的重症病人在解释劝说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强制性治疗方法,保住病人的有效治疗。

  3、健康教育

  3.1教会患者和家属有关分裂症的知识,使其认识到疾病复发的危害,认识到药物维持治疗、心理治疗对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性。

  3.2告知患者及家属所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在医生指导下服药,不可擅自增药、减药、停药,使患者及家属能识别药物副作用的表现,并能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

  3.3教会患者及家属识别疾病复发的早期症状,如睡眠障碍、情绪不稳、生活懒散,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快的心情,出院后加强自身的锻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注意人际关系的调节,并教给病人预防复发的保健措施,同时将防病知识教给病人,使病人主动与医生配合,调动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积极主动性。可以将出院后预计发生的多种问题给病人指出,使之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帮助他们找出容易诱发疾病的因素,提高他们对精神疾病的抗病能力,消除他们担心病情复发的恐惧心理,教会患者怎样去对待和处理好人际关系,以及自我保护能力,达到防复发,保持健康之目的,克服自卑心理,尽早回归社会。

  3.5精神分裂症与遗传因素有关。应告诫家属,已婚的病人在精神症状未缓解前,不宜生育子女,如双方均患过精神分裂症,则建议避免生育。

  4、家庭、社会、单位的支持

  4.1据调查,在第一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75%可以临床痊愈,约20%可保持终生健康。精神分裂症病人出院前,对所患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但心理活动仍很复杂,即喜又忧。喜的是即将与家人团聚,走向社会,忧则表现为多种担心,担心社会偏见,认为得过精神病是不光彩的,甚至是可耻的。病人往往怕社会对自己的歧视而难以见人,特别是病重时曾攻击过领导、同事、邻居等,更觉无法弥补。更重要的是病人往往会考虑脑子是否坏了,今后能否恢复正常的智力、工作和学习。继而是婚姻问题,未婚者怕找不到对象,已婚者怕离婚。加上经济问题、会不会复发问题等。指导他们要正确对待自己,鼓起勇气,树立信心,成为有益于社会或减少社会负担的人,重新走向生活。逐步适应环境,直至能够控制环境,成为环境的主人。

  4.2对于能够回单位上班的精神病病人,要一视同仁、不可另眼看待、不可歧视,希望家庭和社会、单位给精神病病人多一些关心、多一份关爱,使他们不至于感到自卑,保持乐观心情,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参考文献

  [1]黎艳鲜,对住院精神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xxxx4年03期。

  [2]张丽、于慧丽、陈景清、李功迎,家庭教育前后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支持和自理行为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xxxx4年07月

  [3]薛志林、陆小平,浅谈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xxxx6.1(6):361

  [4]楮会英、卞长胜、李玉,心理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退缩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xxxx6年01期

  [5]王桃,对首次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健康指导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xxxx6年03期。

  [6]李双卫,综和模式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xxxx6年15期。

护理论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xx年7月实施人性化护理,实施前后3个月内门诊诊治的各100例眼科患者为研究对象,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18~77岁,平均(43.5±9.2)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3例,高中42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35例;观察组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18~76岁,平均(43.2±9.1)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1例,高中41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入组标准

  (1)所有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眼科疾病;

  (2)排除有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不愿或不能配合完成护理、研究患者。

  1.3方法

  根据患者挂号号码采用计算机随机抽签方法选取20xx年7月实施人性化护理前后3个月内各100例患者,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采用HAMA量表评定患者焦虑情绪,采用抑郁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抑郁状态。评价实施前后护士工作责任心、主动服务意识、与患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护理质量。

  1.4观察指标

  (1)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效率、就诊满意度、护理满意度等10项内容,总分100分,根据患者得分规定,非常满意:得分≥85分,满意:得分60~85分,不满意:得分≤60分。

  (2)焦虑情绪:采用HAMA量表进行评定,HAMD量表:0~8分表示无焦虑,9~19分为轻度焦虑,20~34分为中度焦虑,34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3)抑郁状态:抑郁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SDS量表包括20个评价项目,将20个评价项目得分相加为粗分,将所得粗分×1.25为标准分值,正常<35分,轻度为35~49分,中度为50~69分,重度>70分。

  (4)护理质量:通过科室主任、医生、患者共同对每项护理内容进行评分,总分100分。(5)统计实施前后3个月内医疗纠纷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组别n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n(%)]观察组对照组1001008173171421398(98.00)87(87.00)x2P8.72070.0031

  2.2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和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焦虑情绪、抑郁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实施前后医患纠纷比较

  实施后3个月内医患纠纷发生15起明显少于实施前3个月内发生32起,实施前护理引发医患纠纷占65.63%明显高于实施后护理引发医患纠纷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以疾病为中心”医学模式转化为“以患者为中心”,眼科门诊患者中有着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接诊患者时不仅需要精湛技术,还应在护理服务上让患者满意,以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有助于疾病的`诊治和预后。人性化护理根据就医环境、患者心理、患者疾病进行全方位人性化护理,对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有重要帮助,具体实施如下:

  (1)营造温馨就诊环境:眼科门诊患者较多,环境嘈杂。在走廊上增设患者就诊排队休息座椅,增设免费饮水机,宣传眼科疾病及保健知识,增设花卉、植物等。增加门诊护士,帮助就诊患者指导就诊程序。保持就诊区域环境干净、整洁,温度适宜。

  (2)就诊护理干预:患者到眼科就诊应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存在眼部疾病,沟通过程要态度热情、语言的得体大方,主动表示关心和支持患者话语。介绍就诊流程和科室环境,消除患者陌生感,积极回答患者及家属存在问题,消除患者存在不良心理。指导患者应就诊的眼科医生,引导患者快速就诊。

  (3)护理操作规范干预:患者在进行视力测量、散瞳等操作时,向患者详细讲解操作过程及存在相应症状,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用通俗语言向患者描述疾病及操作过程,让患者充分掌握和了解。

  (4)保护患者隐私:眼科就诊患者较多,在患者就诊过程中应主动请其他等候患者回避,耐心完成相关检查。积极引导等候患者在等候区,在等候过程中提供多媒体播放眼科疾病与用药常识、饮水,提高护理质量。对耐心较差患者应主动解释,求得患者理解。在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包括信息隐私、身体隐私,动作轻柔,让患者感受到被关爱。研究就诊患者都存在眼部疾病,伴有视力下降或丧失,患者对恢复视力和光明渴望较高,治疗期望值过高,在治疗过程中往往有负面情绪,易造成医患纠纷。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对取得患者信任、增加患者配合度、减少医患纠纷发生有重要帮助,在人性化护理中消除患者不良情绪首先应改变就诊环境,患者在舒适环境中心情愉悦感增加,提供多媒体播放眼科疾病与用药常识、饮水等让患者在等候就诊过程中消磨时间,减少患者出现不耐心等情况。指导患者就诊,态度热情,详细引导患者进行相关诊断、治疗,消除患者对环境陌生感,提高患者对就诊满意度。本次研究,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后,减轻了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较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患沟通与人与人沟通存在同样道理,保持良好的态度和服务热情,让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得到满意,从而有效减少医患纠纷发生,实施人性化护理后医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下降,由护理引发的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显著下降。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在三甲综合医院眼科门诊中应用可减少患者不良情绪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护理论文11

  1资料与方法

  1.1护理方法

  1.1.1心理护理:结肠癌患者在入院时心理上较为焦虑,抑郁,不良情绪为主,进行结肠癌手术前,患者往往没进行过其他手术,心理上较为焦虑、恐惧。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前,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能够良好的应对患者的提问,为患者排忧解难。术前除了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要详细了解以外,还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其他相关资料,如患者的情绪状况、知识水平等,以预判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重点了解患者的身心状态及社会支持系统,在工作之余及时与患者家属密切交流,获取关于患者的更详尽真实的资料。术前尽量宽慰患者,全面介绍手术过程、手术的安全性及麻醉技术的先进性,可与同病室的患者互相交流手术成功的经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在术后要及时在患者恢复清醒时出现在患者身边,为患者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帮助患者度过手术后最危险最困难的阶段。

  1.1.2疼痛护理:患者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可在病区播放舒缓的音乐,以放松心情,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

  1.1.3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患者术后需要留置胃管和导尿管,会降低患者的舒适度。在术后患者腹胀消失后即可拔出胃管,逐渐恢复患者的术后活动,减少因留置导管而导致的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及留置导管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一旦发生并发症,应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使其加重。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观察有无炎症、感染等的发生。

  1.1.4患者体位护理:患者进行手术后的数日,由于麻醉作用及术后伤口需要恢复及留置导管等问题,需要卧床静养。避免患者长时间采取同一卧位,以免压迫同一部位发生褥疮。患者在伤口允许的情况下,可用仰卧位、左侧卧位及右侧卧位相交替,以免躯体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1.2.5环境控制:保持病区的温度在18~25℃,温度尽量不要过高或过低;湿度在40%~60%;病区的走廊等公共空间的照明要充足,病房的光线应柔和不刺眼。病房通风设施应定期清洁,每日通自然风两次,达到彻底换气。护理人员操作轻柔、说话声音轻,要确保患者的治疗环境安全、洁净、舒适。

  1.2效用评价标准

  ①于住院之前、住院中期、出院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SCL-90量表的主要量化因子有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敌对,采用五级评分体系,打分范围在0~4分。如果评分超过3分则视为存在精神障碍。②住院期间统计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主要有肠瘘、呼吸道感染、切口疼痛、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③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问卷为我院结合本科室护理实际情况所制作。主要调查的方面为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者的语言、行为、知识水平、工作态度、责任心等,每个方面均从多角度设置10个问题。每个问题设置三分评分等级:不满意、部分满意、满意。总满意度=(满意+部分满意)/总例数×100%。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卡方统计,以P<0.05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3例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出现1例死亡,病死率为1.20%;对照组出现2例死亡,病死率为2.41%。35例观察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17%;对照组39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46.99%;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均治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者护理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患者心理健康度无显著性差异。于出院前1d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93.5%。接受舒适护理的结肠癌围术期观察组患者在病死率、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3小结

  护理人员要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认识到恶性肿瘤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医护人员要对患者亲切热情,坦诚相待,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便于沟通病情。恶性肿瘤患者的普遍的压抑、恐惧、紧张、绝望等负面情绪,很可能使患者出现不配合治疗等行为,影响治疗进程,可使并发症发生、疾病加重及复发等。一般患者都对手术具有恐惧心理,应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流程、医院采取的各项安全措施及手术室的设施、人员配置,使患者确信医疗环境可以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在就诊初期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直肠癌治疗的新进展,也可以请已经痊愈或逐渐好转的患者来病区进行健康讲座,让新进的患者学习其科学的治疗经验和如何度过治疗期,产生较好的心理影响。我院采取良好的结肠癌围术期舒适护理措施后明显发现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满意度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病死率降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除了做好日常基础护理之外,营养支持、对伤口感染的预防,术后咳嗽的引导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等。我院护理人员通过精心的结肠癌围术期舒适护理,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质量及生活质量,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护理论文12

  1心理状态分析

  由于产妇的性格、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状况、孕产次的不同,所以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其需求也不相同。

  1.1紧张恐惧心理:大多数孕产妇缺少妊娠的相关医学知识,担心自己分娩是否顺利,孩子能否安全,有无畸形等。

  1.2焦虑怀疑心理:孕产妇来到医院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不熟悉的医护人员,面对分娩带来的疼痛,她们自然产生一种焦虑不安的情绪,有的还会怀疑年轻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

  1.3烦燥不安心理:孕产妇在产检过程中有些异常现象如胎儿脐带绕颈、羊水过多或过少、胎盘前置或胎盘早剥,或宫缩疼痛,或担心剖宫产等,表现为烦燥不安,过分紧张,甚至有的大喊大叫。

  1.4依赖无助心理:孕产妇的需要除了与正常人一样外,在分娩状态下还有不同于常人的特定需要,如依赖性增强,遇事拿不定主意,分娩方式的不确定使她们特别需要亲人的陪伴,有些孕产妇在出现不规律宫缩时就呻吟不止、失眠、饮食不佳、体力消耗大,极易造成产程延长。

  2舒适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要把每位孕产妇看成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给予尊重,针对孕产妇分娩期的舒适需要实施个性化护理[1]。

  2.1创造整洁安静的环境:分娩室的环境应当安静、舒适、整洁。医护人员应和蔼、热情、端庄,给孕产妇产生安全感和满意感。

  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助产人员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情绪、美好的语言、亲切的问候与其建立感情,了解她们的思想状况,以便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护理,消除其顾虑,以保证正常分娩。

  2.3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助产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分娩过程的相关因素及注意事项、处理方法、配合技巧等,使产妇了解分娩过程,振作精神,充分调动产妇的各种积极因素,全力配合助产士,共同度过分娩难关。

  2.4放松训练减轻疼痛:分娩期宫缩会导致孕产妇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向孕妇讲明疼痛原因,并给予安慰和鼓励。同时可对孕产妇实施放松训练,在宫缩时,让孕妇进行有节律性的呼吸,指导或帮助按摩下腹部及腰骶部,以缓解疼痛。

  2.5发挥孕产妇的主观能动性:在分娩过程中使孕产妇尽可能多了解分娩知识,淡化无助感,及时肯定孕产妇所取得的进步,增加信念,战胜分娩带来的痛苦,使整个产程充满爱心、关怀和鼓励,帮助产妇安全度过分娩期。

  2.6分娩过程中的舒适护理:助产士接生时要忙而不乱,熟练果断,同时不断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解释,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用力,增加腹压以促进胎头下降;宫缩间歇时,全身放松休息,给产妇信心,取得密切配合,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助产操作,保证胎儿顺利娩出。待婴儿出生发出响亮的啼哭声时,向产妇祝贺,加深产妇见到婴儿后的幸福感和责任感,从而降低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觉。满足孕产妇的舒适需求,要根据孕产妇的个体情况实施护理,助产人员除必须掌握本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心理学、伦理学知识,有利于提高护患之间的交流,并增加孕产妇的舒适程度,更好地体现个性化护理。

护理论文13

  1县级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现状

  1.1护理人员积极性不高

  当前许多县级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护理人员编制不足,许多医院普遍存在使用大量聘用护士,一部分护理人员的思想和心理状态不是很稳定,因而工作积极性较低;部分工作人员自身吃苦能力较差,服务意识不高,服务理念得不到转变,且缺乏工作责任心;医院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合理,或者是有关的岗位责任制、资金奖励制等不到位,导致护理工作人员缺乏积极钻研业务技术的愿望等,这些都是导致医院管理工作效率较低的重要因素。

  1.2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较差

  导致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许多资历较高的老护理人员,学历普遍偏低,相关护理专业知识比较老化,业务技能也相对落后,且由于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少,服务意识也相对落后。而一些年资较低,缺乏相关经验的新护理人员,则对基础护理缺乏热情,工作积极性不高。并且对护理文件等的书写也不是很规范;少数护理人员由于经验不足,专业素养较差,易导致护理误诊;另外,医院自身的护理工作计划的实施也与其预期计划不符,致使其整体护理的质量降低。

  1.3基础护理设备陈旧

  许多县级医院由于自身发展不足,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有限,导致其资金投入较少,基础设施无法完善,基础力量较为薄弱。这样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医院自身的发展,进而使其无法真正适应现代化护理质量管理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护理管理总体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1.4护理管理水平较低

  护理质量管理水平较低,是当前国内许多县级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具体原因有许多,除上述资金设备不足等硬件设施外,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相关的护理管理观念比较落后,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和具体性,以及护理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等因素所致。

  2提高县级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对策

  2.1提高护理人员整体业务素质

  医院护理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医院必须要:

  (1)积极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文化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整体素质;

  (2)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鼓励护理人员通过自学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学历及业务技能;

  (3)积极落实相关的职称晋升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

  (4)发挥好现有的高年资,且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那些主管护师及主任护师的传递作用,让其对现有的医院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教育,实现新老护理人员的合理搭配和接替。

  2.2增加适当的经费投入

  当前造成很大一部分县级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水平较低的一个原因,即医院自身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的投入有限,导致其基础设施不完善,基础力量薄弱,发展后劲儿不足。因此相关部门、医院相关领导以及管理人员等,应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及时更新和完善相关护理设备,使其护理管理工作真正实现当前新形势下医院发展的要求。

  2.3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

  制度是相关政策能够有效落实的保证。医院应积极建立、健全相关护理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将其严格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的每一处,尤其要重视对护理核心制度的实施。同时,实施岗位责任制,明确各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应承担的责任,坚持做到岗岗有人,人人有责,从而逐渐形成一个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质量管理系统。此外,管理人员还应积极落实各项奖励法,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加强对护理工作的安全教育,最大程度杜绝护理失误等情况的出现。

  2.4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首先,医院要尽量杜绝哪些没有护士职业资格的护理人员从事这份工作,并争取按规定增加适当比例的临床护理人员,既保持护理工作能有条不紊,又能使各科的护士长们能集中精力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及管理思考,全身心投入到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当中。其次,严格规范各项临床护理操作,尤其是对护理文件的书写,应达到真实、及时、准确、客观和完整等要求。积极提高护理人员病历书写以及信息收集与分析等能力,规范各项护理记录。此外,护理管理人员还应随时保持行政查房工作,并坚持每月展开单项检查工作,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和整改,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水平。

  3结语

  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的好坏,对医院信誉、形象以及总体护理服务水平等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近年来,国内许多县级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因此,相关部门以及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人员,应积极加强对县级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现状的分析,并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提高其自身的护理管理水平,促进医院良好发展。

护理论文14

  摘要:

  目的:探讨外科休克的护理方法与体会。方法:对临床40例外科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及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对本组所上治的外科休克患者经抢救及临床观察及护理,痊愈39例,死亡1例。结论:补充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流量。维持心肺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增加机体抵抗力。改善呼吸型态,预防感染。减轻不适和焦虑。纠正体温异常。消除并发症。休克属于危急综合征,应对病人进行特殊和重点护理。

  关键词:

  外科休克;抢救治疗;护理措施

  引言

  休克发病急,进展快,如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成为不可逆阶段引起死亡。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休克不同阶段的病理生理特点,密切观察病人变化,配合医生进行积极救治,以去除病因,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改善脏器功能及恢复细胞的正常代谢。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外科休克患者4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外科休克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36岁。共中失血性休克38例,感染性休克2例。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6例,坠落伤3例,刀刺伤6例,妇科出血3例,感染性2例。1.2方法针对导致休克的原因和不同发展阶段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其治疗原则包括: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积极处理原发疾病;纠正代谢紊乱;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保护重要器官功能,预防MODS。

  2护理

  2.1急救护理协助医生抢救病人。补液与药物应用,做好术前准备。防止继续损伤,防止并发症。

  2.2一般护理

  2.2.1病人体位和环境

  一般采取平卧位,保证脑部血液供应。最佳体位是将头及上身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有条件和必要时应用休克裤,有利于呼吸和下肢静脉回流,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体位安置应注意病人的耐受性、舒适和有否痛苦,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应少搬动病人,保持安静。

  2.2.2吸氧

  休克病人常规吸氧,病人休克好转可间歇吸氧,氧流量每分钟6~8L。病人危重时面罩给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使用辅助呼吸,氧气的浓度要40%~50%才可预防组织血氧过低。

  2.2.3维持正常体温

  感染性休克病人持续高热应采取降温措施。

  2.2.4镇静、止痛、止血和抗过敏

  对创伤性休克有疼痛的病人,必要时应止痛;休克病人有烦躁不安,可给予镇静。出血病人应止血和防再出血。过敏体质病人免于再接触,并使用抗过敏药物。对于感染引起的疼痛一般禁止使用镇痛剂[1]。加强基础护理:如高热、昏迷、气管切开和皮肤压疮的病人应加强护理,防止出现意外。

  2.3病情观察和监测

  护理人员观察休克病人时,应掌握一看神志、面色、呼吸和浅静脉,二摸脉搏和皮肤,三测血压和尿量,四了解监测血、心电图和中心静脉压的情况。

  2.3.1神志观察

  反映脑部血液灌注和脑细胞缺氧情况。休克代偿期,缺血、缺氧不严重,病人精神兴奋、烦躁不安;休克失代偿期,脑缺血、缺氧严重,病人由兴奋转为抑制,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晚期病人可昏迷;如病人由烦躁转为安静、淡漠迟钝转为清醒则说明微循环改善,休克好转。由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到昏迷则预示休克严重。

  2.3.2生命体征

  2.3.2.1血压、脉搏血压、脉搏的变化是休克病人最早表现之一,休克病人血压常低于90mmHg。脉搏快而弱常大于100次/min,每15min测一次,病情稳定后可每小时测一次,并记录,血压尤应注意脉压差缩小(<20mmHg),越小越说明血管痉挛程度严重;脉压正常,血压正常,说明微循环恢复正常。休克病人的脉搏变化常比血压变化早,护士通过测脉搏能早期发现病情变化。血压是否在正常范围。

  2.3.2.2呼吸

  ①应注意呼吸的'频率、强弱、节律和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无呼吸困难、口唇发绀、三凹征等。当呼吸频率大于30次/min且呼吸困难,虽经吸氧甚至加压辅助呼吸给氧仍不能改善血氧分压时,则预示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休克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②昏迷病人应防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在治疗休克过程中,要注意病人有无咳嗽、咳血性泡沫样痰,肺部有无湿性啰音,严防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2.3.2.3体温

  一般休克病人体温降低。感染性休克体温升高,如果病人体温持续40℃以上或突然降到常温以下,说明病人处于临终状态。

  2.3.2.4皮肤色泽、浅静脉充盈和肢端温度

  包括:①病人皮肤由苍白转为发绀,示病人进入休克期。②由发绀转为皮下瘀血点、瘀血斑,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③皮肤由发绀转为红润、肢体皮肤干燥温暖,示微循环改善。④浅静脉充盈示血容量充足,微循环改善。浅静脉萎瘪示血容量不足,微循环未改善。

  2.3.2.5尿量

  尿量是观察休克重要而有效的指标。做到:①休克病人留置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成人尿量要求30ml/h以上。如每小时少于17ml/h,血压正常,表示有肾衰竭。②当尿量维持在30ml/h则说明休克好转。无尿或尿量减少说明休克未见好转。

  2.3.2.6心电图:

  对心功能不全或钾代谢紊乱者,应经常监测。

  2.3.2.7化验室检查:

  及时监测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和血气分析以及凝血功能。测定乳酸值,它能表达机体无氧代谢的程度,判断休克的预后,若持续升高则表示病情危重。

  2.3.2.8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和血压常作为调整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的指标。

  2.4扩容疗法的护理

  休克病人主要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抢救时保证快速、有效的补充血容量,是抢救休克最基本的措施[3]。达到:①要按照补液原则补液,晶胶按比例输,达到扩容和维持有效循环血量。②要开放两条静脉通路,一路快速输液扩容;另一路保证药物输入。③记录24h液体出入量,严重病人随时小结,抗休克时输液量大,药物种类多,要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药物浓度和速度,及时记录用药名称、输注时间。根据用药目的,正确执行医嘱。紧急情况下,应加压输液,大量快速输液最好是有中心静脉压监测,保证心肺正常功能,保证合理补液。

  2.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①使用血管收缩剂、血管扩张剂应小量、慢速输注,根据血压调整药物浓度和滴速。②密切观察病情并每15~30min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呼吸一次,并详细记录。③缩血管药物禁忌渗漏到血管外,以免引起组织坏死,如有发生应局部立即注射扩血管药物如利其丁或0.25%普鲁卡因,以缓解血管痉挛和组织坏死的可能。有心功能不全时应给予西地兰等强心药物,首次可给0.2mg,可重复给药,剂量一般一次不超过0.4mg,最好应用监护仪。

  2.6皮质类固醇应用的护理

  皮质类固醇主要用于感染性休克,大量一般不超过一周,时间长者则应逐渐减量,不可突然停药。长期大量应用可使抗感染能力下降,影响伤口愈合,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因此使用皮质类固醇时,应同时应用抗生素、制酸剂,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7保护重要器官的护理

  补足液体,先快后慢,液体补足后应减慢输液速度和量,联合使用扩血管药物,纠正酸中毒,防止发生心源性休克。维持呼吸功能,如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吸氧无效,应立即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选用呼气终末正压通气,使肺扩张,促进肺换气功能。清除口腔和气管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护肾功能,在快速补液的同时,观察尿量,不应少于30ml/h。

  2.8防治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各种留置管的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各种原因导致的肺部感染。注意观察各种创面和伤口,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创面和伤口清洁。

  2.9心理护理

  对休克病人和家属给予心理支持,避免产生焦虑、恐惧和不安,护理人员应镇静,耐心解释各种治疗方法和措施,准确操作,关心、同情病人和家属,取得他们的合作和理解,随时查看病人,向病人和家属讲解各种监护仪器和各种管道的作用[4]。严重病人守护在病人床旁,防止发生意外,保证病人和家属情绪稳定。

  3讨论

  失血时应止血,外伤疼痛应止痛,骨折应固定,避免活动防继续损伤。急救和运送时稳定体位,尽早扩容包括口服,可穿休克裤。手术病人应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提高手术耐力,感染病人应尽早使用抗生素或采取其他外科措施。要询问病人用药史,有过敏史体质注意用药,作过敏试验并备好抢救药物,发生情况及时处理。自救和他救相结合,增强自信心,发生休克时应就地平卧,积极抢救,家属协助给予支持。

  参考文献

  [1]梁立新.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59-160.

  [2]杜小红.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4):125-126.

  [3]缪彩伦.外科手术患者急发性休克的中医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886-1887.

  [4]赖云青.外科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8):20.

护理论文15

  当前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学研究工作发现,心理治疗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心理不良反应,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机能,产生直接的治疗效果,进而提升疗效。相应的,妇产科的工作应当切实增强心理护理,进而促进护理质量稳步增强。

  1妇产科患者心理特征分析

  1.1恐惧及紧张心理

  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是妇产科患者的常见心理状况。在患者进入医院之后会由于过度的担心,导致出现严重的焦虑不安心理。不少患者会反复的询问病情,由于妇产科部分患者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并发症,若没有积极且恰当的心理准备,则必然会使得患者处于极度恐惧的心理状况之中。

  1.2自卑心理

  妇产科一些患者时常会出现自卑以及胆怯的心理状况。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对于自身的状况缺乏基本的认识,进而产生了自卑、自责等心理状况。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少患者在面对男性医生的时候,其羞怯以及自卑等心理状况会进一步的.加剧。

  1.3过度心理失常

  过度心理失常指的是治疗以及护理工作本身不存在相关问题,但是患者却出现了相当剧烈的心理反应。主要的表现为多疑、性格孤僻、答非所问、容易激动、易怒、定向不全等。

  2妇产科心理护理对策

  2.1紧张、恐惧心理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应举止大方、着装整洁、态度和蔼可亲,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及科室的基本情况,向患者介绍疾病情况以及主管医生的手术能力、手术方式等,同时要告知患者不实施手术的隐患以及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鼓励患者配合医护工作,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尽量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健康状态去接受治疗。

  2.2自卑、害羞心理护理措施

  这类患者心理特征的表现是消极的,但由于患者入院的动机是积极地寻求医治,因此具有非常高的积极态度。针对这类患者,医护人员要转换角色,通过暗示、分散以及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要学会理解患者的苦衷,以一个同龄姐妹的身份,关心、体贴、同情、尊重患者。护理过程中,积极向患者讲解女性生理知识。在进行换药、注射、阴道冲洗、导尿的时侯,要尽量的让异性回避。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不过多暴露患者,操作要轻柔,男医生查体时主动陪伴。

  2.3失落、多疑心理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应耐心地与患者及患者的家属积极沟通,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想法,获取尽可能多的支持。用责任心和积极的态度照顾好患者,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用爱心来消除其孤独失落的心理。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多引导患者与其家属进行沟通,使其可以通过共同的思考解决问题。最后,患者还可以通过口服雌性激素的方式,来维持女性基本特征。

  3结论

  总的来讲,在妇产科护理工作开展进程之中不仅应当重视专业技能,同时还应当积极的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进行恰当且及时的处理。加强对患者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切实提升自身素质,实现现代化护理模式的革新。

【护理论文】相关文章:

护理研究论文03-18

护理礼仪论文11-15

临床护理的论文05-15

护理专业论文05-19

护理论文写作03-18

护理本科论文大纲11-27

护理心理的工作的论文11-21

护理的毕业论文11-28

褥疮护理论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