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护理毕业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护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护理毕业论文1
1 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护理教育开始发展以来就一直在变革,各个护理院校都努力建设自身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为医院提供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在1996年,教育部启动本科的护理教育改革项目,这样一来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的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和护理院校工作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在进行护理教育改革时,尽管有很多院校认识到理论和实践的连接强度不够,但是因为学生数量多,实习基地欠缺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在短期内解决好这一问题。因此,必须建设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护理课程设置,合理利用临床资源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具体来看,各个护理院校要在落实《护士条例》的前提下,按照学校自身状况,不断提高临床实践的课程,使学生们可以更好的参与临床实践,督促学生们主动学习,努力探究,积极承担责任,提高护理技能。
2 合理安排好临床实习时间
对于护理学来说,这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所以要利用临床实践应用护理理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士的专业水平。在护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后,需要通过临床实践应用知识,深化对知识的学习。在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也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推动学生全面提高。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再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过程中,通过良性循环,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应用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励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除此之外,利用临床实践,学生可以实现和社会环境的接触,更新思维模式,有利于提高自身和病人、家属或者和其他护理人员沟通交流意识。对于各个护理院校来说,要合理安排学生临床实习实践,为护理学生创造优良条件,按照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结合逻辑顺序,科学的安排临床实习时间,不能把所有学生的临床实践都安排在护理学生生涯的最后一年,这样会错过为护理学生提供临床实践的最佳时机,不利于护理人员内化护理知识。
3 建立护理院校老师参与临床实践的长效机制
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它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而对于护理教育机构来说,它培养的人才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只有具备这两个方面才可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因此,各个护理院校努力研究如何通过临床实践提高护理学生的个人技能,内化理论知识。在进行护理教育过程里,老师的积极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护理态度,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一背景下,各个护理院校必须建设教师参与引导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安排各个教师参与到临床实践教学工作里,改变传统的为学生联系实习岗位的角色。通过学校和临床教师的共同作用,指导学生更好的参与实践工作,进一步实现护理理论和护理实践的有机结合。除此之外,在每年抽出一定时间使教师参与到临床护理工作里,一方面可以连接现在的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实践水平,通过和学校的有机结合,努力培养高水平护理人才。
4 合理配置护理人才资源
在现在的医院发展状态下,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十分短缺,在这一背景下,合理配置护理人才资源会影响着护理水平和质量,进一步影响护理工作的效率。对于一些学者来说,他们逐渐从多个层次上开展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怎样激励面对护理人才配置不合理的状况,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是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与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密切相关,许多学者均对此从不同层面有所研究并提出各种建议。针对内地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严重不足的现况,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合理安排临床带教工作。所以,相关部门要设置医疗机构最低人力配置标准,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医院护理人员的配置要求,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社区服务里的护理人员配置重视力度,合理设置配置标准,增加护理人员。初次之外,护理院校要加强和临床单位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良好的文化氛围,即使是人才资源短缺,也要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得教师的指导。通过把护理理论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努力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护理人才。
5 总结
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护理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必须通过护理院校努力提高护理学生的护理技能,这必然需要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通过分析实现护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的方法,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护理毕业论文2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xx年6月~20xx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比研究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7,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7,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妇产科;常规护理;护理满意度;焦虑情绪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性化护理模式逐渐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方式[1]。对此,选取本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效果,以了解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6月~20xx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平均年龄(34.8±8.2)岁;宫颈炎6例、子宫肌瘤9例、盆腔炎10例、妊娠合并症5例,月经失调1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5.2±9.6)岁;盆腔炎9例,宫颈炎10例,子宫肌瘤7例,月经失调8例,妊娠合并症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日常护理工作,对患者出现的病情及时进行报告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1)人性化护理方案: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护理,提高护理效果;(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多给予鼓励和安慰,缓解其紧张和焦虑情绪。给患者耐心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树立治疗信心;(3)饮食护理: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规划,引导患者合理饮食和营养搭配。(4)以患者为中心:了解和尊重患者的需求,给予全方位的`护理,使患者生理和心理均能获得满足。
1.3效果评定标准
对患者的焦虑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评分,根据患者的评分情况分为明显焦虑,潜在焦虑和无焦虑。评分>14分为明显焦虑,评分在7~14分为潜在焦虑,<7分表示为无焦虑[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总满意度=满意度+基本满意度[3]。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研究组中,明显焦虑3例,潜在焦虑7例,无焦虑30例;对照组中,明显焦虑10例,潜在焦虑14例,无焦虑16例。对照组的焦虑程度明显比研究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7,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对护理满意24例,基本满意14例,不满意2例,总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对护理满意19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9例,总护理满意度为77.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x2=12.57,P<0.05)。
3讨论
近年来,妇产科肿瘤、妇科炎症及月经不调等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5],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影响,还会给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7],所以在对妇产科患者进行治疗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是非常必要的。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以给予患者舒适的生理状态和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为目的,是一种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护理方法[8]。如果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疼痛感,还可以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所以该护理模式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9]。本研究中,研究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要轻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具有可行性。综上所述,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缓解患者焦虑和忧郁的情绪,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10],并且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和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金丽娟.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xx,(06):127-128.
[2]邹春岚,彭冬梅,汪春莲.人性化护理在输卵管吻合术受术者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xx,(15):3587-3588.
[3]钱冰天.优质护理模式对妇产科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xx,(32):4430-4431.
[4]郑晴亮.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xx,(15):3597-3598.
[5]罗迪.对产妇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xx,(05):66-67.
[6]朱兰芳.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xx,(09):108-109.
[7]刘玉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术中护理及人性化护理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xx,(09):4-5.
[8]徐颖芬,杨若雅.人性化护理在产房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xx,(09):106-109.
[9]古魏兰.人性化护理干预在产科护理应用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xx,(24):696-697.
[10]李建霞.浅谈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J].求医问药(下半月),20xx,(09):13-14.
护理毕业论文3
1、医学检验和检验医学的名称
医学检验(临床检验)(CliniealLaboratoryTech-nology)是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物等标本,通过目视观察、理学、化学、仪器或分子生物学方法,并强调对检验全过程(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实行严密质量管理措施以确保检验质量;从而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实验资料。临床医师根据检验结果或数据,结合他所采集的详细完整病史;系统周密的体格检查,及上述实验的资料,再加上在不同病因选择下其他辅助检查如X线、心电图、超声波、同位素、内窥镜等一系列检查结果,进行科学思维及逻辑性分析,对预防保健、疾病诊断、治疗、科研积累等提供客观依据,这就是诊断学(Diagnosis)。通过实验方法达到诊断目的,即称实验诊断(Laboratorydiagnosis)。
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等发展,医学检验实现了四化即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LaboratoryautomationTLA)试剂多样化、检查方法标准化、床边检查快速化,促使医学检验朝着高理论、高科技、高水平方向发展。因此,目前全球将检验与诊断结合即“检验医学”(LaboratoryMedicine)。这是一门以生物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多专业为基础,面向临床各科的多学科结合的应用学科(欧、美、日不少检验医学含有临床病理(ClinicalPathalogy)甚至成立临床化学、临床微生物学研究所)。除有技术人员参加外,还包括一定数量化学、毒理、微生物及临床医师共同参与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开发新项目、开展科研活动等工作。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如信息学、微机的广泛应用使各学科间关系紧密,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产生不少新的学科如免疫血液学、免疫化学素。1985年建立的新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用来识别各种病原体的基因,鉴定遗传病、衰老、肿瘤等多发常见病的基因,近年来由于基因芯片(DNAchip)的技术兴起可在1cm2芯片上同时检测数个到上百万个基因,因此我们深信检验医学在今后必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2、临床医学与实验医学关系紧密
临床医学的发展与实验医学的飞速前进密不可分,以临床医学与生物学三大工程(基因、细胞、蛋白质)为例,如DNA合成技术,基因表达调控技术,各种电泳技术,细胞和器官培养技术,DNA、RNA提取技术,层析技术等都是21世纪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的聚焦。例如神经生物学迅猛发展,在生物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领域中,正在崛起的认识科学和行为科学,对精神世界进行研究成为可能,这对于人类思维发展有着无比深远的影响。又如基因技术不仅在遗传病、产前诊断、肿瘤、老年疾病等看到光辉前景,在这些疾病的预防、病程观察及治疗发挥作用,正常基因得以表达,从而使有缺陷的基因错误信息能够获得纠正,使细胞、器官功能恢复正常。通过上述,临床医学面向21世纪发展将对实验医学有更高的要求。
3、加强医学检验实验人员学习临床知识,接触病人
开展经常性与临床工作者对话极为必要Schwarz在“开展临床与实验室对话”一文中强调了实验室管理的要素就是交流、对话。和临床医师定期交流、交换意见,可将医生的建议和专业问题深入阐述。这对只接触实验室标本的检验人员尤为重要,因为影响检验结果除合格的标本、准确的操作外,还有临床的用药等治疗措施。如在判断血气酸碱分析结果就与病人的输液特别是碱性液相关。
不了解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同样的例子在输血后可影响血液分析和骨髓检查结果。Schwarz提出“一个实验医学工作者没有同临床沟通和对话的`能力是不能生存的。”实验工作者也要倾听病人的意见。一份有氨味的尿液(碱性)常是病人不了解尿液分析必须留取新鲜尿,是放置一夜后造成的。同样常在门诊看到病人送检的粪便是“正常”的(实际上他不了解要送检含粘液、脓液、血液的病理部分粪便)。这样的例子很多,同病人的沟通、解释也是有益的。我们就碰到女性病人送检有阴道分泌物污染的前段尿,造成结果明显异常。其实用无菌棉签搽拭尿道外口,真正留取中段尿就能避免污染。实验室人员必须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开展新的实验方法,才能在与医师对话过程中提出新观点,例如循证医学(Euidencebasedmedicine)就强调实验方法的渊源性及存在的问题,在实际中发现后正确解决。例如出血时间的毛细管刺血法(Duke)在多年的应用过程中既不反映血管损伤,也不证明血小板减少,就要选择敏感的其他方法取代。
不看书,不上网就掌握不了新理论、新技术。此外,实践、实验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老年人尿检中注意到由于肾功能减退,尿沉渣成分有其特点,即所谓亚临床症状。南通医学院实验室人员中科主任、专业组长,主管技师以上人员每周安排1~2次去临床查房,学习临床知识;听取临床对检验结果可靠性的评价;解释医生疑问;将临床对实验室建议及时反馈给各实验室工作者及时改进工作。他们参加临床查房68次,应临床要求参加检验结果讨论共15次,对临床医师提出与患者临床表现明显不符的主要为血钾测定,还有胆红素测定、内生肌酐与临床不符。在意见中有近1/3为误解,如标本操作不当,护士直接从输液皮管抽血等及时得到纠正。检验对医师提出的意见做到当天调查、核实,并责任到人,以最快的速度改进,对医师提出建议暂时做不到的当面解释求得谅解和支持。丹阳人民医院还对检验与临床建立联系报告单制度,对不符的标本请临床医师写出具体意见,件件有专业人核查落实。此外,查阅可靠参考书对不常用的医学检验参考值和异常结果向临床解释等。这些对改善检验与临床的关系,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提高检验质量都是很有益的。
4、医师到实验室主动与检验人员对话是加强沟通的积极措施
有的医院试行新分配的临床医师(特别是内、儿科)到实验室轮转,了解实验检查项目3周,这是有助加强医检联系的好办法。医师在开展科研课题时要主动与实验人员联系,指定方案,共同努力完成,也可以邀请检验医师为临床开展讲座,对新开展的实验项目的标本要求、参考值、影响实验因素、临床意义等进行讲述、最好由临床出面邀请实验相关人员到病房参加病例讨论及查房。讨论对话不仅活跃学术气氛,也可以加深相互了解与支持,共同努力做好工作。
护理毕业论文4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策略将166例以动—静脉内瘘为透析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动—静脉内瘘相关知识的掌握得分为(19。34士2。1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6。53士3。02)分,差异有统计学作用(t=6。9273,P=0。0000);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5%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432)。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帮助维持性血透患者掌握动—静脉内瘘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内瘘;并发症;护理干预
动一静脉内瘘是经外科手术将表浅毗邻的动静脉作直接吻合,使静脉血管血流量增加,管壁动脉化形成皮下动一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最常用的血液通路,被称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但由于出血、感染、血栓、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内瘘的使用。我院于对行动一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策略
1.1一般资料选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在我院行动一静脉内瘘术为透析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66例。排除糖尿病引起的肾损害。将1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3例:男性51例,女性32例;年龄36—70岁,平均(50.13士9.27)岁;文化程度:大学20例,中学41例,小学22例;透析年龄2—6年,平均(4。56士1。21)年;原发病:肾小球肾炎49例,高血压肾病34例;造瘘部位:高位25例,低位58例。对照组83例:男性53例,女性30例;年龄36—70岁,平均(51.02士9.88)岁;文化程度:大学21例,中学42例,小学20例;透析年龄2—6年,平均(4。25士1。36)年;原发病:肾小球肾炎47例,高血压肾病36例;造瘘部位:高位26例,低位57例。两组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透析龄、原发病、造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训学作用(P>0.05)具有可比性。
1.2策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内瘘护理、病情观察和饮食运动指导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①资料管理。建立动一静脉内瘘病例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联系方式、原发病、造瘘部位、内瘘知识掌握程度等。②健康评估。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和交流,分析其存在的容易导致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③心理指导。说明动一静脉内瘘的必要性及作用,告知术中配合策略,让患者适应角色,以正常的心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④保护伤口及造瘘肢体。指导穿刺口的观察及出血的紧急处理策略;保持局部伤口清洁干燥;术后造瘘肢体保持伸直,不屈肘,造瘘侧肢体位置高于心脏位置,避开提重物;局部注意保暖,衣着宽松,避开在造瘘侧肢体测量血压及静脉输液及受压。
1.3观察指标①评估内瘘知识掌握情况。内容包括: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内瘘知识的掌握情况,问卷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造瘘伤口及造屡肢体的保护策略、穿刺点出血的紧急处理策略、造瘘侧肢体功能锻炼策略、肢端循环的观察策略、
用药知识共6项内容,每项内容分4级计分(4分:完全了解;3分:比较了解;2分:一般了解;1分:不了解),满分24分,得分越高,掌握越好。②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术后出血、肿胀手综合症、感染、血栓形成)。
1.4统计学策略。采用SSPS16。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5为差异有统计爹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观察组知识掌握为(19。34士2。1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6。53士3。0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作用(t=6。9273,P=0。0000)。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432)。见表l。
3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末期患者延长生命、提高存活质量的重要治疗措施,血管通路的建立则是进行血透的必要条件,资料显示,维持性血透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透,则其费用较使用插管者少,且进行透析后的存活率高。但由于术后出血、肿胀手综合征、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内瘘的使用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内瘘知识的掌握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00),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32),说明针对患者的需求,结合患者的年龄、文化及家庭的经济情况等为患者建立健康教育档案,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预防并发症的能力,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护理毕业论文5
摘要:目的:对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病患采取循证护理的有效性。方法:抽选近两年在本院进行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治疗的病患(100例)进行分析,主要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循证护理组各为50例,在其中,护理干预组采取护理干预,循证护理组采取循证护理,研究病患的止血成功情况、住院时间和再出血情况、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循证护理组病患的止血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比护理干预组高,住院时间也比护理干预组短,再出血率比护理干预组低,p值比0.05分低。结论:对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病患采取循证护理,可提高病患的止血效果和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再出血率,减少住院时间,效果良好。
关键词: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循证护理;护理干预;效果
在临床中,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病患多见并发症,不仅发病急,而且还会导致病患大量出血和呕血等,诱发出血性的休克和肝性脑病发生,甚至还可能致使病患死亡[1]。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可有效改善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病患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对100例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病患进行分析,探索不同护理对病患治疗效果的影响。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近两年在本院进行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治疗的病患(100例)进行分析,主要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循证护理组各为50例,经胃镜和ct诊断均确诊,在其中,护理干预组采取护理干预,男性与女性的例数分别是31:19,具体的年龄段在35-70岁之间,中位值(52.5±1.3)岁,33例未肝炎伴肝硬化病患,10例未酒精性的肝硬化病患,7例是PBC病患,循证护理组采取循证护理,男性与女性的例数分别是30:20,具体的年龄段在34-69岁之间,中位值(51.5±1.1)岁,30例肝炎伴肝硬化病患,12例酒精性的肝硬化病患,8例是PBC病患,护理干预组和循证护理组资料对比的差异较小。
1.2方法。
护理干预组采取护理干预,具体是观察病患体征情况以及出血情况,指导病患用药方法及剂量,并教导常规物理止血法,当病患出现大出血情况则立即上报医疗人员协助处理,接下来对病患开展常规心理护理,改善病患负面情绪[2]。循证护理组采取循证护理,具体是:
①循证观察。在病患刚刚入院时,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病患的身体情况,记录其临床表现,如恶心反胃等,当病患发生呕血以及黑便等情况时,则应该考虑病患有少量出血的可能。
②预设询证问题。在为病患进行止血治疗中,护理人员应该监测病患的血压脉搏情况、尿量情况等,预设询证问题,接下来进行准备。
③循证护理方法。对于预设存在休克问题的病患,护理人员应该提前做好临床输血治疗准备,接下来准备好急救设备,如吸痰和氧气等。对于预设存在心理问题的病患,护理人员应该强化对其的沟通护理和心理疏导工作,针对病患的问题及时解答,鼓励病患家属给予病患支持和关怀,增加病患对治疗的信心。对于存在频繁呃逆病患,护理人员能够指导其进行深呼吸,或者对合谷穴或者内关穴进行按压等。
④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应该做好病患的健康教育工作,为病患讲述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处理治疗方法等,缓解病患的不安心理,接下来指导其正确呕吐、咳嗽以及排便方法,对于便秘病患应该指导其必要时能够适量饮用乳果糖导泻和预防肝性脑病。
1.3主要观察指标。
研究病患的止血成功情况、住院时间和再出血情况、对护理的满意情况。其中对护理的满意度调查主要应用自制的问卷表进行调查,选项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相关研究系统对本文的结果数值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x±s)来进行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来进行表示,P值小于0.05,代表结果数据之间的对比有差异[3]。
2结果
2.1病患止血成功情况、住院时间和再出血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组病患中有32例成功止血,住院时间是(8.7±1.5)天,有12例病患出现再出血情况,而循证护理组病患中有43例成功止血,住院时间是(5.7±1.3)天,有5例病患出现再出血情况,循证护理组病患的止血成功率比护理干预组高,住院时间也比护理干预组短,再出血率比护理干预组低,对比明显。
2.2病患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护理干预组病患中有20例对护理评价为非常满意,13例评价为满意,17例评价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是66%,循证护理组病患中有34例对护理评价为非常满意,15例评价为满意,1例评价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是98%,循证护理组病患对护理的满意度比护理干预组高。
3结论
肝硬化疾病属于慢性的、进行性的肝脏疾病,也为弥漫性的.肝损害,从病理组织学角度上看,肝硬化主要是因为病患大量肝细胞出现坏死,部分残存的肝细胞发生结节性的再生,而结缔组织出现增殖情况,致使肝小叶结构遭到破坏,假小叶逐渐形成,肝脏发硬变形,从而最终形成肝硬化。肝硬化病患常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这不仅给病患造成较大心理压力,还会影响病患治疗效果。循证护理是临床新兴的护理方式,其通过病患入院后观察其生命体征、临床表现等,预判病患是否出现消化道出血情况,在发现病患出血呕血等症状时上报医疗人员接下来及时根据情况进行预处理,降低消化道出血给病患带来的影响。之后在病患进行止血治疗中根据病患病情预判治疗情况和病患心理情况等,最后采用健康指导,改善病患对疾病的认知,缓解负面情绪。经本研究结果数据显示,循证护理组病患护理后有43例成功止血,住院时间是(5.7±1.3)天,有5例病患出现再出血情况,这些数据均比行护理干预的病患好,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护理干预组病患总满意度是66%,循证护理组病患总满意度是98%,提示循证护理也可提高病患对护理的满意度。综上所述,对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病患采取循证护理,可提高病患的止血效果和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再出血率,减少住院时间,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殷霞.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3(26):256-257.
[2]苏旻,雷波.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09(25):235-236.
[3]王立娜.整体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06(04):97-98.
小儿手足口病护理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手足口病实施品管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遴选82例手足口病患儿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入组41例。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则实施品管圈护理,以患儿家属满意度、护理质量、护士综合考核成绩以及卡片病历书写错误率等为标准对两组护理效果予以评析。结果: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率高达95.1%,比较于对照组的73.2%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护士综合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卡片与病历书写错误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实施品管圈护理有助于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提升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工作效果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并能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品管圈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儿科传染病,好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其因多种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和手、足、口、臀部起疹,本病患儿通常会在一周内被治愈,而由少数重症患儿则会伴发脑膜炎、肺水肿与病毒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1,2]。综合上述因素可知,本病的护理难度较大,一直是儿科护理工作灌注的焦点。品管圈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临床管理模式,其通过组建质量改善圈,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探讨并解决,从而获得更高的护理质量。本次研究拟观察小儿手足口病实施品管圈护理的临床效果,成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与监督下展开,遴选82例于20xx年10月~20xx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参照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的相关诊断标准[3];研究获得患儿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合并其他传染性疾病等不宜纳入的患儿剔除。其中男48例,女34例,年龄范围在2~6岁,平均年龄(3.6±1.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入组41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仅接受常规护理,即病情观察、用药、饮食护理等;研究组则实施品管圈护理,具体步骤如下。①组建品管圈:选取本科15名全科护士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之后6~8人形成一圈,推举一名圈长,并由护理部的'人员负责对品管圈的工作进行质控与监督。②选定主题:将本次研究的品管圈主题设定为“提高护理质量与家属满意度”,整个活动的持续时间为4个月,定期要开圈会,将问题收集并制定解决措施,使今后的工作方向更加明确。③分析现状:本病的年龄多在5岁以下,不具备自理能力,甚至很难准确表达出自身的感受,因此治疗依从性多不高,而且儿童对医院环境多存在抵触情绪,很难较好地配合工作[4]。通过对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会对护理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并据此确定今后护理工作方向。④具体实施:根据所分析的结果,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接下来展开实施,而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与家属的沟通,让家属能够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护理操作的整个流程,以取得家属的配合;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并汇总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
1.3评定标准
[5]①患儿家属满意度:指导患儿家属填写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总分为100分,得分超过85为非常满意,得分在65~85之间为满意,得分低于65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的统计纳入了非常满意与满意。②护理质量:参照本院护理部制定的相关考核标准,以百分制计算,得分越高护理质量越高。③护士综合考核成绩:考核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百分制计算,得分高低与成绩好差成正比。④卡片病历书写错误率:书写错误一次按4分计算,得分越高表示错误率越高。1.4统计学方法本次选取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数据分析,其版本为Ver21.0,计量资料表达格式为均数±标准差,计量资料以t检验进行数据比较,计数资料应用比率来表示,其对比检验方式为卡方检验,若是P<0.05其差异即为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估比较
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率高达95.1%,比较于对照组的73.2%显著更高(P<0.05),2.2两组其他指标评估比较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护士综合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卡片与病历书写错误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好发于学龄前儿童的传染性疾病,若不能有效控制则可能引起暴发流行,严重者还会出现肺水肿、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威胁极大[6]。患儿受限于年龄、认知水平,难以对自身的感受做出准确表达,对医院环境也存在本能的抵触情绪,因而使得护理工作难度加大,如何提升护理质量,获得更高的患儿家属满意度一直是儿科临床研究的重点。品管圈护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组建品管圈,有针对性地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进而使得护理质量有效提升;另一方面,整个圈内的护理人员组织在一起分析讨论相关问题,可有效促进他们的相互交流,提升她们工作的积极性,也体现了很好的团队精神[7~8]。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护理质量以及护士综合考核成绩均明显更高,卡片与病历书写的错误率则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小儿手足口病实施品管圈护理有助于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提升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工作效果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并能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丽娟,武振河,孟迎军.品管圈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应用效果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xx,16(48):275-276.
[2]易兰香.品管圈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xx,7(3):283-284.
[3]吕玲.品管圈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xx,16(10):211-214.
[4]张敏.品管圈对手足口病患儿护理效果的影响[J].今日健康,20xx,15(1):222.
[5]何万涛.品管圈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xx,35(11):1685-1686.
[6]陈淑芬.品管圈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xx,15(3):129-130.
[7]马兰兰.品管圈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xx,30(16):60-62.
[8]黄会荣.持续性护理对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依从性及焦虑情绪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xx,19(4):95-97.
护理毕业论文6
【摘要】健康教育是在临床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可以帮助患者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具体的护理健康教育包括入院教育、心理指导、饮食指导、作息指导、用药指导、行为指导、出院指导等。
【关键词】健康教育;临床护理;应用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现代国人的健康理念、生活质量品质及消费理念也随着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呈现出高层次、高质量和全方位的需求,因而对医疗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护理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把整体护理工作做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显得非常重要。
1 健康教育的含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与我们关系密切的是医院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是以病人为中心,针对住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病人及其家属所实施的健康教育活动。其教育目标是针对患者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特点,通过健康教育,实现三级预防,促进身心健康。
2 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入院教育
患者入院后,其周围环境及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往往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希望能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和精心诊治。因此,护士要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热情并微笑接待患者,做好入院时的健康宣教,为患者及家属介绍科室环境并带领至床旁,介绍医院及病房的管理制度,科主任、护士长、责任医生、责任护士及作息时间,教会患者使用床头呼叫器。观察患者入院时的心理及生理状态,稳定患者情绪,加深患者对护士的信任,让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快速进入患者角色,有利于治疗及护理的顺利进行。
2.2 心理指导
当患者的社会角色及环境突然改变后,会产生不适感、紧张、焦虑等情绪,特别是危重患者会不能接受现实,处于一种高度紧张、恐惧状态,导致病情加重,危及生命。在诊治和护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首先,让患者了解有关资料,使患者主动掌握一些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利用录像宣传医学知识,提高患者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
其次,与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共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更进一步加深患者对护士的信任,以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责任护士应每天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及心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并耐心为患者解答所提问题,介绍该病的病情治疗过程、成功病例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该病的认识,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增强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达到心理康复,最终战胜病魔,回归社会。
2.3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合理饮食,加强营养提供能量,有利于疾病的转归。不同患者需要不同的饮食,根据患者所患病种,给予相应的饮食。如腹泻病人应给予高热量、低脂、低纤维、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并补充液体,同时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机体正常营养能量的供给。
高血压患者进食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食物,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的通畅。胃炎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摄入过热、过冷、过于粗糙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糖尿病患者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
2.4 作息指导
根据科室病房管理相关制度,与病人讲解并解释,需按照病房规定统一作息,并说明按时作息的重要性,良好的作息,可以促进康复,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心健康。
2.5 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用药,严格按医嘱给药,向患者讲解用药剂量、方法、药物的作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等,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合理用药的健康教育知识。
2.6 特殊指导
凡需临床特殊治疗及护理的病人都应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针对不同患者的疾病做出相对应的特殊指导,如糖尿病的患者应限制糖类的摄入,骨折患者应注重康复期的功能锻炼等。
2.7 行为指导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传播疾病知识,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在知识宣传的同时,对病人的疾病知识获得情况作出评价,并掌握病人的信念态度,转变和行为改变,帮助病人建立起健康行为。
2.8 出院指导
出院前进行的教育,为提高患者自我保健及自我照顾能力,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促进早日康复的方法。
病人情况稳定或康复即将出院时要对病人进行出院教育,对于许多病人来说,恢复健康需要较长的进程,护士应针对病人的康复情况,重点介绍合理用药,饮食营养、生活起居、康复训练和防止复发的注意事项、定期复查及随诊时间等知识,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人生之旅。出院后需要连续服药的患者,应告知病人严格按医生规定的时间、给药途径、方法服药,定期复查服药的效果,用药后如有异常的反应要及时到医院复查。
3 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3.1 讲授法 主要是针对患有相同或相近疾病的多数病人或健康人群,通过集中讲授某一专题的健康内容达到向听讲者传递相关知识的目的。可指定时间进行课堂讲座的形式给同一病种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同时病友间也可互相交流,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3.2 谈话法 谈话法是护士根据患者和家属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提问,引导其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责任护士每天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需求及病情后,与患者共同制定护理措施,从而更好的得到治疗。
3.3 演示法 演示法是护士配合讲授或谈话,将实物、标本模型等教具展示给患者或家属,或者通过示范性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或所示教的技能。如教糖尿病患者如何使用胰岛素注射针注射,发生心绞痛时应如何自我急救等。
3.4 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是指导患者和家属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一种方法。
3.5 传单法 传单法是指单页的文字及美术宣传品,可结合实际,针对患者和家属区的需要,比较详尽的阐述某一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患者和家属以及现有的客观条件,选择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法。
4 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因时而异,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应根据患者和照顾者的知识水平制定全面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检查反馈,及时纠正,及时听取患者和家属的意见,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改善服务质量,通过反馈意见,及时调整策略,使患者早日康复。
5 小结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将护理工作与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护理健康教育体系。护士只有在完成对护理对象的技术护理的同时,也完成健康教育护理,才真正实现了整体护理的目标。另外整体护理也为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能,因此,把护理健康教育融人护理工作是护理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同时也使护理领域得到扩展,护理功能得以完善,护理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护理毕业论文7
产科护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产科,直接关系到母婴的生命安全。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规范自身的护理行为,加强责任心,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各种合理要求。
这篇文章,将谈论如何通过自身的优质服务在患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减少和控制医患纠纷的产生,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护理人员也可以通过自身专业的理论知识、专业的服务技能为产科的患者提供优质的'全程服务,才能够更好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提升对患者的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护理学、产科、服务
Obstetrical department nursing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abstract
Nursing science is a subject with strong practicality. Especially obstetrics,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life safety of mother and infant.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nursing staff in the process of the need to regulate their own behavior,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To maximize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a variety of reasonable requirements.
This article, will talk about how to establish a good image in the minds of patients through their own quality services.reduce and control the production of medical disputes, safeguard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Nurses can also through their own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 skills for th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atients to provide quality full service,To better protect the life safety of patient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disputes, enhanc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for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 words: nursing、obstetrics department、service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产科护理的重要性
在产科的日常工作中,护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住院母婴的生命安全。
第二节 产科护理问题简单描述
部分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不能规范自身的护理行为,没有响应的责任心,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各种合理要求。
护理工作极其重要,护理人员人员必须通过自身的优质服务在患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这样才可以将护理的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控制、消除护患纠纷的产生,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自身专业的理论知识、专业的服务技能为产科的患者提供优质的.全程服务,才能够更好的保障母婴的生命安全,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提升对母婴的服务质量。第三节 产科护理问题对策简述 护理人员是医院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患者眼中的白衣天使。每一个护理人员都应该本着对患者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护理,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护理的质量。从技术应用到设备的引进,从人才培养到基本功训练,从护理技术到护理质量等,都应该有强有力的管束机制。将对护理人员的考核结果作为个人晋升和评优的关键。
第二章 产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
第一节 产科护理常见问题
2.1.1产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产科护理最近几年非常热门,很多人都加入到产科护理行业中来,导致出现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参差不齐,护理知识不足。再加上产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和专业性、整体性都较强的学科,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产科护理人员要想有一个好的护理质量,需要掌握复杂的理论专业知识,也要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投入到产科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如果不能够正确了解新药物和熟练使用新设备方面,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医疗安全隐患。
2.1.2产科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产科护理是一份需要护理人员足够耐心和责任心的工作,需要用灵活的方法来应对不同人病患。但是由于产科是一个比较繁忙的科室,工作预见性差、急诊、夜诊偏多、病情多变、周转率高,各项工作在所有临床科室中最为复杂,所以有一些护理人员就会出现烦躁、不耐烦等情绪,应付自己本该认真做好的护理工作。而且有少部分护理人员还存在将生活情绪带到工作中来,耐心不足,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同时,护理人员还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对于患者及其家属应该享有的知情权和告知权不重视,导致出现医疗纠纷。综上可见,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以避免出现护理事故和医疗纠纷。
2.1.3产科护理管理制度不够全面
随着医学事业的迅猛发展,其相应的护理管理制度也应该得到更新和完善。但是目前许多医院对护理管理不重视,未能及时制定出满足当前需求的产科护理管理制度,仍使用已经存在不足的简单产科护理管理制度。医院应该及时补充和修改护理管理制度,让其能够很好地适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2.1.4产科护理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护理管理部门没有很好的起到监督作用,导致让护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同时有些护理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为了应付上级,管理懒散,止于形式。这些都表明护产科护理管理的工作落实还不到位,如果不能够很好的解决落实问题,将严重影响产科护理质量。
2.1.5缺乏有效的沟通。
沟通的`目的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良好的护理沟通,是顺利完成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产科立足的根本,更是预防护理纠纷的关键。有些妇女对于妊娠、分娩等的认识不足,存在抵触、害怕心理。产科护理人员和产妇、家属之间良好的沟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2.1.6一些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一些医院的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中缺少相应的法律意识,没有意识到护理风险可能导致的法律责任。因此在护理中比较随意,没有觉察到护理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忽略了患者的心理需求,没有能够充分的尊重患者的权益。进而引发护患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影响到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三章 产科患者心理护理探讨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3.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12月~20xx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产科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4~43岁,平均年龄(34.7±6.5)岁。
3.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实行心理护理方式,具体措施如下:
1、与产妇建立良好的关系。产妇入院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应主动的告诉产妇关于其妊娠、分娩的相关知识,热情的询问患者的需要,并尽可能的满足产妇的合理需求,与产妇交流的时候,语气要温和,主动关心产妇,告诉产妇应该注意的事项,给产妇留下好印象,让产妇相信自己,从而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2、对自卑、抑郁心理的护理。护理人员首先需要与产妇多沟通,以及时了解产妇的心理,了解产妇为什么自卑、抑郁,然后根据产妇自卑、抑郁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告诉产妇克服这些心理障碍有助于产后的康复,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
3、对害羞、紧张心理的护理。由于产科的特殊性,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难以避免会出现紧张与害羞的心理,护理人员可以向产妇普及分娩方面的知识,以改变她们原有的一些错误思想认知,同时与产妇丈夫做好沟通工作,让其丈夫多与产妇沟通,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接受治疗。
4、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让男性回避,有些需要男医生检查的项目,护理人员最好要陪伴患者,鼓励患者放下害羞紧张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在治疗与护理中,还可以尝试播放音乐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对焦虑、恐惧心理的护理。
5、护理人员在破宫产手术之前要告诉患者关于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手术方式、手术过程,消除产妇因缺乏认知所产生的不良心理。并且告诉产妇同种疾病经过治疗后康复的事例,增强患者的信心,消除焦虑、恐惧的心理。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以产妇为中心,尊重产妇,对患者要有耐心,尽可能的`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3.1.3观察指标
用SAS与SDS对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SAS评分超过了50分说明患者存在焦虑心理,SDS分数越低,说明抑郁的程度越轻,反之则越高。
第二节 产妇心理状态的谈论
心理状态对患者病情康复的进程有很大影响,随着医学的进步,心理护理受关注的程度日益升高,心理护理已经被普遍被应用到各种疾病的护理中。产科患者都是女性,面对疾病,很容易情绪化,而且产妇一般心理压力较大,容易产生焦虑、恐惧、自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因此,需要实行心理护理消除或者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勇敢的接受治疗,保持轻松的心情配合院方治疗。本次研究中,首先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与患者多沟通,让患者相信自己,这样有利于为之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之后,在与患者的沟通中发现患者不同的心理,根据不同的心理予以针对性的护理,这样有利于全方位的缓解或者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
经过护理之后,所有患者的效果均较好。护理前,患者SAS平均分数为(52.06±4.45)分,SDS平均分数为(59.32±4.03)分,经过心理护理后,患者SAS平均分数为(45.01±3.23)分,SDS平均分数为(44.46±4.32)分,可见对产科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心情,提高效果。
第四章 产科层级全责护理应用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4.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1月至20xx年10月于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320例产科孕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40例孕产妇,年龄23~44岁,平均(28.4±4.6)岁;孕0~4次,平均孕次(1.6±0.4)年;其中44例经阴道分娩,57例手术分娩,39例出现妊娠综合征。观察组180例孕产妇,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27.9±4.5)岁;孕次0~4,平均孕次(1.5±0.5)年;其中57例经阴道分娩,74例手术分娩,49例出现妊娠综合征。两组孕产妇在年龄、孕次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4.1.2方法
对照组孕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实行班次工作责任制,不进行明确的层级划分和管理,护士长统一管理全部护理事务。观察组孕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分层级和责任管理划分护理人员。按照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和工作能力分为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及助理护士。责任组长对护理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由责任护士负责孕产妇入院到出院的相关护理工作,并对辅助护士和助理护士的工作进行指导,进行业务技术水平考核。各层级明确各自责任,并由上一层对下一层级负责,形成逐级负责、环环相扣的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
①明确责任,层层负责:根据妇科和产科的不同护理特点,制定出完整的层级全责护理模式,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全体学习,明确职责;
②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妇科和产科的不同特点与各岗位职责制定考核机制,定期对不同职责进行针对性考核,并将日常考核与年度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等挂钩,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③弹性排班:根据产科的特点与不同需要、孕产妇数量及病情,采取弹性排班制度,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更好完成护理工作;
④制定操作规程:根据产科孕产妇的临床特点,制定相关护理流程,使护理操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
4.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质量合格率、文书合格率、孕产妇对相关知识知晓率、专科知识考试合格率及孕产妇投诉例数等进行综合评分。并于孕产妇出院前对护理质量、护士态度等进行满意度调查评分,满分为100分,90~100为非常满意,80~89为满意,70~79为一般,7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4.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珋±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进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第二节 数据结果
4.2.1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考核情况
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合格率、文书合格率、专科知识考试合格率、孕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投诉率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4.2.2两组孕产妇对护理满意度调查情况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2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56%,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第三节 层级管理的谈论
产科的孕产妇多病情变化较快,且多关乎产妇和孩子的安全与健康,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未来,因此,对于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服务意识和质量多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产科的.医疗服务具有多边性、复杂性、高风险等特点,因此,产科的护理更需要合理的护理方式,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孕产妇满意度。层级全责护理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最大化最优化整合。产科的孕产妇多对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尤其是初产妇,缺乏对自身与新生儿护理的必要知识,且分娩前后生理和心理都经历着十分复杂且微妙的变化,容易产生紧张、烦躁、胡乱猜忌等不良情绪,对产妇和婴儿均有伤害。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全程对产妇进行责任护理,护理人员对产妇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的相关特点均应十分了解,并在生产前后密切观察产妇的情绪变化,并给予及时的心理护理,避免产妇不良情绪的发生与延续。同时,对产妇及家属进行知识培训,提高孕产妇对相关知识的知晓度,增加护患沟通,增加孕产妇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孕产妇满意度。对于工作年限短、工作经验较少的护理人员来说,层级全责护理模式的实施,由责任组长给予指导,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业务水平,保证了护理质量。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分层分权,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利于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孕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合格率、文书合格率、专科知识考试合格率、孕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投诉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应用效果。
第五章 产科术后人性化护理应用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5.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xx年1月至20xx年10月在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治疗的120例产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有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0~36岁,平均为(26.9±1.9)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1~37岁,平均为(26.8±2.1)岁。全部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比较,都不存在差异,具备可比性(P>0.05)。
5.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而研究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方法,具体护理措施为:
第一,环境护理。病房内除了进行常规布置外,还应该依照患者兴趣爱好增加不影响健康的小盆栽等,每天可以定时的为产妇播放轻音乐,有助于产妇舒缓情绪,且定期的为产妇提供慰问卡片,和蔼可亲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第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积极的为患者服务,且耐心的为患者答疑解惑,从患者的行为反应与心理活动着手,确保一视同仁,善待所有患者。同时,相关的护理人员应该仔细的对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情况进行观察,选择微笑服务理念,使患者的焦虑与紧张心理状态得到有效的缓解。积极主动的'鼓励患者,使患者增强治疗的自信心,以此确保患者可以积极的配合治疗,从而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并尽早康复。
第三,术后疼痛知识宣教。护理人员应该详细的为患者讲解术后疼痛知识以及有关止痛措施,并且告知患者止痛措施具备的重要作用,能够改善睡眠,加强机体免疫力与创面愈合的恢复,叮嘱产妇经常与护理人员交流沟通,防止患者存在忍受疼痛的情况。 5.1.3观察指标 经过临床治疗与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负面情绪以及术后疼痛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5.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对临床资料实施处理与统计,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二节 统计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与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负面情绪以及术后疼痛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负面情绪以及术后疼痛等情况都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第三节 相关讨论
疼痛是临床中常见多发症状,是伴随着潜在的或者既有的组织损伤而出现的主观感受。传统观念常常错误的认为,产科术后疼痛应该是患者正常承受的现象,实际上减轻疼痛或者是消除疼痛是患者的权利,选择科学有效的合理方法有助于减轻或者消除患者术后疼痛。因此,临床中应该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满意度。随着社会经济与医疗水平的发展进步,以疾病为核心的护理模式不断的被以患者为核心的护理模式而替代,其重点强调以人为本,意在为患者营造一个更加舒适的人文环境,减轻患者疼痛,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本研究中随机选取20xx年1月至20xx年10月在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120例产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与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负面情绪以及术后疼痛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负性情绪以及术后疼痛等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四节 本章小结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应用在产科护理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使患者生活质量与满意度得到提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第六章 产科相关问题的对策
第一节 护理工作者自身的探讨
6.1.1强化护理人员自身的法律意识
法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都需要坚持的准绳,对于医院的护理人员和患者来讲,都应该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医院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则应该组织全院的医护人员学习法律制度,营造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局面,使所有医护人员都可以自觉的规范自身的护理行为,提升自身的法律观念。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检验护理人员学习法律的效果,医院每个月还应该组织安全检查,针对不安全的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提升医院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护理纠纷的产生。
6.1.2转变自身的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为了更好的适应医疗市场的发展,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更新自身的观念,转变服务理念,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服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该主动超前,要善于发现和总结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比如引发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是住院的费用问题。因此医院的主管护士在对患者介绍住院环境和入院须知的时候,应该互动的实施介绍的目的,最大限度的减少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可能发生的误解,为防范护患纠纷奠定良好的基础。
6.1.3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通过关于产科护理知识的专业性培训,让护理人员能够熟练使用妇科所需要使用的医疗器械,掌握药物的特性和禁忌,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另外医院可以通过开展专业护理竞赛,来提高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定期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医院更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实践操作指导,与有经验的的产科护理人员结成帮扶对象,让其能够熟练掌握产科护理的实践技能。6.1.4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和责任意识。 责任心是良好素质的根本,增强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心是预防工作中事故的发生和进行安全护理的有效方法。医院应对护士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教育,让护理人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通过增强医护人员的服务和责任意识,让护理人员发现和总结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做好优质护理,整体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第二节 管理层面对策的探讨
6.2.1建立建全产科护理管理制度。
产科护理管理制度是需要进行不断完善的,使之能够适应产科护理要求,让产科护理更加专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与此同时,在制定产科护理管理制度时,医院应该结合产科的特点。护理管理制度还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惩罚政策,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意识。
6.2.2严格执行产科护理管理制度。
医院组织产科护理人员学习产科护理管理制度,让医护人员能够更加了解自己所需要做的工作,增强自身的执行力。同时管理人员要经常督促检查护理人员的工作落实情况。医院应该对产房药品、用品和医疗设备做好补充管理工作。
第三节 护患沟通体制
6.3.1做好患者的沟通工作。
行之有效的沟通工作,可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责任感,让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首先,护理人员要注意与患者的沟通技巧,采用合理的说话方式和和蔼的态度。其次,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避免出现专业术语。而且要注重反向思维的`方式回答患者问题,适当给以鼓励,让患者采用积极态度配合治疗。总结 产科病区应当实施层级护理模式,特别要注重护患沟通,发现既培养和提高了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与业务素质,又明显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该模式能使需要护理的患者更容易找到其相关要求的护士,通过有效护患沟通和更人性化的服务,使患者有安全感和被关心、照顾的感觉,增强了护患信任,从而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有效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在这里我总结出经验:
①多换位思考:这是改善护患关系乃至医患关系的法宝。在护理过程中,以别人的立场体会当事人的心境(包括感觉、需要、痛苦)的心理历程,从对方立场出发,拉近护患距离,融洽护患关系。
②多些人文关怀,少些粗放管理: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做好有效沟通,避免粗放式工作,真正理解和体会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如讲不通就暂放一下,待护理完再专门解释和解答。东南大学护理学毕业论文
总结
产科病区应当实施层级护理模式,特别要注重护患沟通,发现既培养和提高了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与业务素质,又明显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该模式能使需要护理的患者更容易找到其相关要求的护士,通过有效护患沟通和更人性化的服务,使患者有安全感和被关心、照顾的感觉,增强了护患信任,从而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有效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在这里我总结出经验:
①多换位思考:这是改善护患关系乃至医患关系的法宝。在护理过程中,以别人的立场体会当事人的心境(包括感觉、需要、痛苦)的心理历程,从对方立场出发,拉近护患距离,融洽护患关系。
②多些人文关怀,少些粗放管理: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做好有效沟通,避免粗放式工作,真正理解和体会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如讲不通就暂放一下,待护理完再专门解释和解答。 只有工作中对患者有着高度责任心、良心和关心,多些用心、细心才能做到医患距离上的“近”,服务上的“优”,沟通上的“畅”,患者满意度上的“好”。
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有工作的艺术,更要有仁心!
以仁者之心服务病人,以仁者之术护理病人,以仁者之德呵护病人,以仁者之举取信病人。
参考文献
《实用产科护理》,作者:李从业,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xx年
《现代妇产科护理模式》,作者:周昌菊,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xx年
《妇产科学 ( 第六版 )》,作者:乐杰,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xx年
《护理诊断手册》作者:李宁,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xx年
《简明产科护理(第5版)》,作者:卢碧瑛等,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时间:20xx年
《现代产科治疗学(第5版)》,作者:辛晓燕,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
《产科护理学》,作者:苎斯美,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xx年
护理毕业论文8
1妇产科护理常见的问题
1.1妇产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妇产科护理最近几年非常热门,很多人都加入到妇产科护理行业中来,导致出现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参差不齐,护理知识不足。再加上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妇产科护理人员要想有一个好的护理质量,不仅需要掌握复杂的理论专业知识,而且必须要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于刚刚进入妇产科护理的护理人员,其专业知识就显得不足。而且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投入到妇产科临床中。护理人员如果不能够正确了解新药物和熟练使用新设备方面,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护理安全隐患。
1.2妇产科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妇产科护理是一份需要护理人员足够耐心和责任心的工作,需要用灵活的方法来应对不同人群和病人。但是由于妇产科是一个比较繁忙的科室,工作预见性差、急诊夜诊多、病情多变、周转率高,各项工作在所有临床科室中最为复杂,尤其是妇产科护理工作,所以有一些护理人员就会出现烦躁、不耐烦等情绪,应付自己本该认真做好的护理工作。而且有少部分护理人员还存在将生活情绪带到工作中来,耐心不足,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同时,护理人员还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对于患者及其家属应该享有的知情权和告知权不重视,导致出现医疗纠纷。综上可见,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以避免出现护理事故和医疗纠纷。
1.3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不够全面。
随着医学事业的迅猛发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其相应的护理管理制度也应该得到更新和完善。但是目前许多医院对护理管理不重视,未能及时制定出满足当前需求的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仍使用已经存在不足的简单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医院应该及时补充和修改护理管理制度,让其能够很好地适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1.4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护理管理部门没有很好的起到监督作用,导致让护理制度的执行力力度不够。同时有些护理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指示,管理懒散,止于形式。这些都表明护产科护理管理的工作落实还不到位,如果不能够很好的解决落实问题,影响妇产科护理质量。
1.5缺乏有效的沟通。
沟通的目的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良好的护理沟通,是顺利完成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产科立足的根本,更是预防护理纠纷的关键。有些妇女对于妊娠、分娩等的认识不足,存在抵触、害怕心理。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良好的沟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但是,目前有些妇产科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存在不足,没有及时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做有效的沟通,进行心理疏导。
2解决措施
2.1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对于护理质量的高低起到至关重要的位置,医院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通过关于妇产科护理知识的专业性培训,让护理人员能够熟练使用妇科所需要使用的医疗器械,掌握药物的特性和禁忌,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另外医院可以通过开展专业护理竞赛,来提高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定期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医院更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实践操作指导,与有经验的的妇产科护理人员结成“帮扶对子”,让其能够熟练掌握妇产科护理的实践技能。
2.2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和责任意识。
责任心是良好素质的根本,增强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心是预防工作中事故的发生和进行安全护理的有效方法。医院应对护士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教育,让护理人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通过增强医护人员的服务和责任意识,让护理人员发现和总结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做好优质护理,整体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
2.3建立建全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
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是需要进行不断完善的,使之能够适应妇产科护理要求,让妇产科护理更加专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医院应该围绕妇产科护理管理的战略的实施,对细节进行辨认、分析、补充,明确护理质量目标,以便让护理人员工作时有章可循,人尽其责。与此同时,在制定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时,医院应该结合妇产科的特点。在安排工作方面,医院应该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的不同合理来安排工作,最大限度利用每个护理人员的的特点和特长。护理管理制度还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惩罚政策,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意识。
2.4严格执行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
医院组织妇产科护理人员学习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让医护人员能够更加了解自己所需要做的工作,增强自身的执行力。同时管理人员要经常督促检查护理人员的工作落实情况。医院应该对产房药品、用品和医疗设备做好补充管理工作。
2.5做好患者的沟通工作。
行之有效的沟通工作,可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责任感,让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首先,护理人员要注意与患者的沟通技巧,采用合理的说话方式和和蔼的态度。其次,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避免出现专业术语。而且要注重反向思维的方式回答患者问题,适当给以鼓励,让患者采用积极态度配合治疗。
3结论
完善的妇产科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对于降低医疗纠纷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医院应该,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改进完善妇产科护理工作体系。
护理毕业论文9
[3]陆建英,梁涛. 改进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与皮下出血的关系[J].护理研究,20xx,(2A):324.doi:10.3969/j.issn.1009-6493.20xx.04.021
[4]许秀丽,朱秀勤,邢攸红,马燕兰,王玉玲;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关系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xx年01期
护理毕业论文10
摘要:头痛是最常见的疼痛形式。偏头痛是以一侧为主的搏动性头痛,由神经、血管性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种周期性反复发作的原发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青中年女性多见,对生活质量影响大,世界卫生组织将严重偏头痛定为最致残的慢性疾病之一。因此,偏头痛的预防、护理与治疗尤其重要。
关键词:头痛;偏头痛;偏头痛的护理
现代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和不断变迁中,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偏头痛作为一种心身疾病,其发病率也呈现了上升的趋势[1],它严重侵犯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危害性已不容忽视[2]。偏头痛患者症状往往来势凶猛、剧烈,导致了患者生理、心理上极大的痛苦,如何尽快地帮助患者减轻和消除痛苦,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护理人员必须应对的课题[3]。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给世界各地的患者带来了严重困扰[2]。美国有项研究表明,6%~9%的男性和18%~26%女性患有偏头痛。根据一天疼痛的频率,偏头痛可分为两类:慢性偏头痛和阵发性偏头痛,尽管有新的数据表明这两种类型的偏头痛在头痛的程度和生物类型上都是不同的[4,5]。
1.偏头痛临床表现:
1.1不伴先兆的偏头痛(普遍型偏头痛)最为常见。发作性中度到重度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或畏光。体力活动使头痛加剧。发作开始时仅为轻到中度的钝痛或不适感,几分钟到几小时后达到严重的搏动性痛或跳痛。约2/3为一侧性头痛,也可为双侧头痛,有时疼痛放射至上颈部及肩部。头痛持续4~72小时,睡眠后常见缓解。[6]发作间有明确的正常间隙期。若90%的发作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称月经期偏头痛。至少出现上述发作5次,除外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疾病后方可作出诊断。
1.2伴有先兆的偏头痛(典型偏头痛)可分为先兆和头痛两期:
1.2.1先兆期视觉症状最常见,如畏光,眼前闪光、火花,或复杂视幻觉,继而出现视野缺损、暗点、偏盲或短暂失明。少数病人可出现偏身麻木、轻度偏瘫或言语障碍。先兆大多持续5~20分钟。
1.2.2头痛期常在先兆开始消退时出现。疼痛多始于一侧眶上,太阳穴,眶后部或额颞区,逐渐加重可扩展至半侧头部,甚至整个头部及颈部。头痛为搏动性,呈跳痛或钻凿样,程度逐渐加重发展成持续性剧痛。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有的病人面部潮红,大量出汗眼结膜充血;有的病人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厌食。一次发作可持续1~3日,通常睡觉后头痛明显缓解,但发作过后连续数日倦怠无力。发作间歇期一切正常。上述典型偏头痛可分成几种亚型 [7]:
(1)伴有典型先兆的偏头痛:包括眼型偏头痛,偏瘫型偏头痛,失语型偏头痛等。至少出现过2次上述典型发作,排除器质性疾患后诊断方可成立。
(2)伴有延长先兆的偏头痛(复杂型偏头痛):症状同(1)。先兆在头痛发作过程仍持久存在,延续时间超过1小时而不到1周。神经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有颅内结构病损。
(3)基底型偏头痛(原称基底动脉偏头痛):有明确起源于脑干或双侧枕叶的先兆症状,如失明、双眼 颞侧和鼻侧视野都有的视觉症状、构音障碍、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复视、共济失调、双侧性感觉异常、双侧轻瘫或精神错乱等。多在数分钟至1小时内消失,继而发现双侧枕区搏动性头痛。间隙期一切正常。
(4)不伴头痛的偏头痛先兆(偏头痛等位发作):出现见于偏头痛发作的各种先兆症状,但有时间并不随后出现头痛。当病人年龄渐老,头痛可完全消失而依然有发作性先兆症状,但完全表现为先兆症状而无头痛者则较少[8]。40岁后首次发病者需作深入检查,除外血栓栓塞性TIA。
1.3眼肌麻痹型偏头痛极少见。起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下。有固定于一侧的头痛发作史,在一次较剧烈头痛(眼眶或眶后痛)发作后,出现同侧的眼肌麻痹,以上脸下垂最多见。麻痹持续数日或数周后恢复。开始几次发病麻痹完全恢复,但多次发作后可遗留部分眼肌麻痹而不恢复。神经影像不宋体排除颅内器质性病损[9]。
1.4儿童期良性发作性眩晕(偏头痛等位发作)有偏头痛家族史但儿童本人无头痛。表现为多次、短暂的眩晕发作,也可出现发作性平衡失调、焦虑,伴有眼球震颤或呕吐。神经系统及脑电图检查正常。间隙期一切正常。部分儿童成年后可转为偏头痛。
1.5偏头痛持续状态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在72小时以上(其间可能有短于4小时的缓解期)的称偏头痛持续状态。
2.偏头痛症状:
2.1好发于青春女性,有反复发作病史,发作频率不定,疼痛特点多一侧额、颞部钝痛开始,逐渐加重呈搏动性剧痛,持续数小时至数日,睡眠后症状可缓解。典型偏头痛可有家族史。发作前有视觉先兆[10] 。
2.2发作时可伴有内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畏光等症状。
2.3发作时,开始为血管痉挛,脑组织缺血乏氧,组织水肿,一过性脑压升高,很快血管扩张,头痛呈搏动性。神经系统检查无定位体征,此病的特殊类型有眼肌瘫痪型偏头疼、腹型偏头痛、偏瘫型偏头痛、基底动脉性偏头痛等,均属少见类型。
2.4排除颅内、外其他原因所致头痛。
3.偏头痛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 偏头痛病人不仅遭受着剧烈的躯体痛苦,同时也伴随着明显的负性情绪表现。研究发现偏头痛病人无论在发作期还是缓解期,其焦虑、抑郁的个性特征,与上述观点相符。[11]现代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观点认为,个体的生物因素、外界的社会因素都必须经过个体的心理反应才能对健康或疾病发挥作用,同时认为只有经过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干预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对偏头痛的病人在传统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抗焦虑、抗抑郁药物的.使用,以及规范的心理治疗及护理可以起到提高疗效、减少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的作用。可以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解释偏头痛发生的原因、机制以及发作持续时间、缓解的药物等,消除病人紧张心理,使其精神放松,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12]。
3.2避免诱因,加强观察 偏头痛的诱因包括情绪、强光、噪音、饮食、气候变化、激素变化以及睡眠不足或过度。调节饮食是偏头痛治疗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一般的建议有平衡饮食、不挑食、不饮酒,特别是红酒[13]。引起偏头痛的食物包括含酪氨的食物、含酒精的饮料、干酪、动物肝脏、含苯基乙氨的食物和巧克力等,密切观察偏头痛发作的先兆、如头晕、恶心、烦躁症状及是否在劳累、工作紧张时出现。在发作有先兆症状的情况下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在安静的环境下休息,用少量的镇静剂或止痛药等措施预防偏头痛的发生。
3.3用药护理
3.3.1口服药护理 在治疗偏头痛时医护人员应该知道病人正确服用非类固醇等止痛剂,避免滥用镇静止痛药[14]。传统上,医生往往发现解除病人症状最“有效”的方法是为他们开出一个止痛的药方。现在,由于滥用,实际上对治疗头痛无效的药物,特别是那些镇静止痛药,引起大量的病人出现反弹症状和慢性头痛。有些病人经常服用大量的止痛药片,而不听从医生让他们停用这类药物的劝告,这与他们对几乎已经成为常事的头痛充满畏惧心理有关[15]。
3.3.2静脉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偏头痛病人快速静脉输注甘露醇时应该注意输注时间,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及穿刺部位的变化,防止液体外渗发生静脉炎。如病人出现心慌、胸闷应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处理;给病人多饮水,因甘露醇进入血液后,迅速升高血液渗透压,使尿量增加,病人可能出现口渴的症状。所以应多饮水及补充电解质,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静脉输注甘露醇后最好能安静入睡,使大脑充分休息,如睡眠差可适当服用镇静剂,以增加睡眠时间,缓解头痛症状[15]。
3.4社会舒适的护理 偏头痛患者发病后势必会带来对家庭、社会、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各方面护理的同时,还要做好其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和单位领导的思想工作,多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家庭社会关系、经济状况及工作学习情况,尽可能帮助患者解决实际的困难,满足合理要求,指导家属和亲戚朋友抽时间多陪伴在患者身边,给予关心体贴和安慰,提供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法 戒烟和经常锻炼对偏头痛病人来说非常重要。锻炼是一种很好的减轻压力的方法。锻炼能促使内啡肽的释放,这对偏头痛的治疗很有好处。
4.缓解偏头疼的方法[14]:
4.1冰袋冷敷:将冰块放在冰袋里或用毛巾包好,敷在头疼部位。等冷却的头部血管收缩后,症状自然会减轻。
4.2躺下来休息一会儿:如果有条件的话,在偏头疼发作时,不妨在光线较暗、四周安静的房间里休息一会儿,一般来说,只要睡上半个小时,偏头痛就会有所减缓。
4.3按摩头部:用双手按住左右两侧太阳穴,减轻血管膨胀。
4.4饮用绿茶:绿茶中的物质对缓解偏头疼有效果,所以,可以适量地饮用绿茶来克服严重的偏头疼。
4.5静心冥想:使用瑜珈和冥想是治疗偏头疼的新方法。你可以购买一盘此类的CD,在头疼发作时随着音乐闭目冥想一会,让大自然的和谐之音使你忘却病痛。
4.6头缠毛巾:看起来可能会很可笑,不过这的确是治疗偏头疼的好方法。疼痛时,使用毛巾或柔软的布条松紧适宜地缠在太阳穴周围,如此可达到抑制血管扩张、缓解疼痛的目的。
5.小结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呈反复发作性。在西方国家,大约11%的成人患有偏头痛,我国也有大量的偏头痛病人。偏头痛治疗过程漫长,易复发且有家族史,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诱发因素以及防止偏头痛的发作。偏头痛的有效治疗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通过药物和避免诱发因素而预防头痛的发作;另一个是当头痛发作时缓解症状。偏头痛患者应重视心理护理和社会护理,使病人及家属了解疾病的性质、病因和结局,[3]解除心理负担,使其纳入心理健康、躯体康复的良性循环,而不仅仅依赖对症药物。这对增加疗效、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7]
参考文献
[1] 李舜伟,李焰生,于生元,等.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xx,17(2):65-86.
[2]万琪,杨芬,高中宝.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质,20xx,5(4):216-218
[3] 李彤,车咏梅,韩求静.偏头痛的诊断治疗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xx,22(1):23-25.
[4] 钱晓路,复旦大学疼痛护理学讲义,复旦大学护理学院,20xx-12:54
[5] 倪帮乾,周沐科,孙鸿辉.天麻素联合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发作的临床对照研究[J].华西医学,20xx,23(5):1031~1032.
[6] 雷革胜,林宏,苗建亭,等.预防性治疗对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f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xx,14(5):263~264.
[7]于生元.全科医生在偏头痛诊疗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xx,6(2):69~71.
[8]程伟进,胡红玲,蓝利民,等.偏头痛患者的情绪状况研究[J]浙江医学.20xx,27(4):283-284
[9]王立法,冀风云,房树志,等.偏头痛患者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及其与头痛发作相关性的研究[J].华北国防医药,20xx,20(3):35~37.
[10] 程方丽,高旭光,偏头痛的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xx,23:34
[11]刘汝萍,周道芹.甘露醇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观察与护理[J].职业与健康,20xx,21(7):1120-1121.
护理毕业论文11
【摘要】 通过人性化护理的开展,使科室对“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和中心任务得以展现和进行。以护理行为人性化、心理护理人性化、护理制度人性化、环境布置性化四个方面来阐述人性化护理,认为在“护患关系”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只有通过人性化护理,才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加快患者身体的康复,融洽护患关系。
【关键词】护理 人性化 骨科
骨外科病人的创伤,多数是意外所致,这往往对受伤病人的身体造成很大的痛苦,以至于患者贺家属的情绪波动较大,心理造成考验。而这时如果又遭受护士的漠视,则很容易发生“护患矛盾”,对科室和患者均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想生物-心里-社会模式转变[1]的时候,护理的理念也在改变。“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成为新型医疗模式的核心。近年来,我院通过对骨科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有效改善了护患关系,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整体护理水平。
1 人性化护理理念的教育
要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首先要使每一位护理人员对人性化护理的概念都有清晰的认识。只有充分了解什么是人性化护理以及它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开展人性化护理。科室要定期对护士进行理论培训,不断深化护士对人性化护理理念的认识。
1.1 人性化护理的内涵
人性化护理是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个人隐私为核心,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目的是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感觉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 2 人性化护理的开展
2.1 护理行为的人性化
2.1.1 接诊时应态度友好、主动关心患者,仔细认真地回答患者的每一个询问,做到真诚和负责。向患者介绍责任护士和经治医生姓名以及病区环境,住院须知及病房设施的使用。入院后安排好患者检查程序,保证患者及时完成各项检查。[2]
2.1.2 责任护士对所管患者做到是知道,即姓名、年龄、职业、病情、用药、诊断、心理、护理、饮食、社会因素等。并主动热情与患者沟通、交流,做好健康宣教:知道用药、特殊饮食、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责任护士还应不时地询问患者的病情状况,为治疗提供方便。对康复期的患者应及时协助并指导进行康复锻炼,向患者展示护理人员应有的骨科知识,增加病人的信任度。
2.1.3 医生下达出院医嘱后,在护士指导下办理出院手续,对出院所带药品的使用方法做出详细明确的指导说明,对不同骨科疾病给予不同的出院指导处方,告知注意事项,递上一张护患联系卡和一句温馨的祝福。患者出院一周后进行电话回访,关注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状况并嘱咐有关注意事项。
2.2 心理护理的人性化
2.2.1 心理护理是采用心理学知识,结合护理工作,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促进患者康复[3]。骨科患者心理特征分析:骨科患者意外伤害较多,病程长,往往会出现 “忧虑、烦躁、恐惧、悲观、丧失信心”等心理问题,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常为小事发火、顽固、不合作、逃避甚至有攻击行为”。
这本身是由于骨科患者自身自理能力的下降会强烈表现出烦躁的情绪,甚至对医院的反复检查与治疗丧失的信心和耐性,表现出对医护人员具有抵触心理,从而态度恶劣。此外,当患者无法感受自身病情收到有效控制柄产生的经济负担等,患者就会出现悲观心理,并对自身病情的回复丧失信心。
2.2.2 心理护理的措施:护士要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恰当地运用丰富的语言及形体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由于年龄、性别、职业等个体差异,不同的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有不同需求。针对术前患者紧张、恐惧,护士要亲自到床边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其增强信心,配合治疗。打消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必要时可给予一定的镇静剂。
2.3 护理制度的人性化
2.3.1 护理流程人性化
对新入院的患者给予详细的健康宣教,,包括疾病预防、观察护理的要点,
药物的相关知识,检查的注意事项等。制定详细的入院、问诊、康复、出院、复诊流程护理,充分体现人性化服务。
2.3.2 护理人员的行为、语言规范
以微笑迎接每一位患者,做到入院有应声、住院有问候声,护士接到门诊电话后应铺好备好床,在每一位患者入院时主动迎接,协助家属将随身带的物品放置到位。在入院2小时内完成患者的入院介绍,以消除患者陌生、紧张情绪。
与患者交谈、询问病史或评估时,护士的目光要求与患者处于同一水平线,要“您好”为先,“请”字开头,“谢”字结尾,不直接称呼患者床号;进行各项操作时要先向患者说明,让患者有心理准备,操作时动作轻柔、熟练、准确,操作成功后向患者致谢,操作不成功时向患者道歉;夜间巡视病房时要向患者做到“四轻”,即走路轻、说话轻、关门轻、操作轻,尽量减少噪音,不干扰患者休息。还应定期下发意见卡,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时修正护理中的不足。
2.4 环境布置人性化
2.4.1 创建温馨的环境,保持病室清洁、整齐
在病区环境的设计上,考虑到骨科患者住院时间比较长,以关注病人需求为主,进行人性化设计,如病房增设电视机、空调等。为满足不同层次的患者需求,还应特设家庭病房。室内摆放装饰盆景,并设置屏风,保护病人隐私。病区明确标志禁烟区和吸烟区。
每日对病房进行定时的两次清扫,确保环境干净、整洁;每周对患者的床单、被褥进行更换,对染有血污、大小便污渍的床单、被褥及时更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根据骨科住院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等因素合理安排床位,以增加患者的相容性,利于患者间的相处、沟通,从而使患者可以在和谐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疾病的康复。 3 讨论
3.1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病人整体护理中感受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人性化服务遵循“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在技术操作、护士行为、护理服务方面都进行了全面规范。因此通过人性化服务。护理职业形象,技术水平都明显提高,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4]
3.2 提高了护士的职业素质和护理文化建设。不但从制度上、纪律上规范护士行为,更重要的是逐渐统一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价值取向、价值观。这一观点逐渐渗透到护理工作的一切活动中,激发了护士的智慧、潜能和创新精神[2]。
3.3 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赖感 消除或减轻手术病人恐惧心理,对择期手术病人来说,在手术室停留的时间虽极为短暂,但却是一生中较为特殊的一段经历,因而顾虑重重。护士应给予及时的`疏导和安慰,更进一步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赖,从而稳定病人的情绪,使病人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面对手术、配合手术的顺利进行。
3.4 改善了医院形象并拓宽医疗市场 在高品质医疗水平保持不变的状态下,护理文化建设所塑造的护士职业形象,不但可使住院者得到商品质的护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更重要的是所形成的护理品牌能吸引更多的住院病人,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院护士服务态度好,已在市内社会各界中享有较高的美誉度,出院病人已成为医院的活广告。许多住院病人为享受高档次的护理服务慕名而来。实践证明,护理服务品牌效应已为医院赢得广阔的医疗市场。
4 结论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面临严峻挑战,要求护士把患者当成一个“社会人”来看待[6]。不仅要尊重患者的人格,而且所提供的医疗环境和条件符合人性化,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和同情,满足其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需求。南丁格尔认为:“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民族、生活习惯等不同,所患疾病的病情轻重也不同,要是千差万别的患者能达到治疗和康复所需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精细的艺术。”这其中就包含了要对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的观点。
“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是人性化护理实施的核心,此种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整体的护理模式。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使患者对医院、护理人员、陌生环境消除了恐惧;使患者更清楚地了解疾病的治疗及康复锻炼,且融洽了护患关系。护士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了自我价值的生化,体现白衣天使的光辉形象。
患者在骨外科护士仪表美、行为美及精湛的技术中,感受到和谐、温馨。
人性化护理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一句华丽、空洞的口号,也不仅仅是提几条措施,它不只表现在护士优雅的举止、整洁的仪表、轻盈的动作,给人以美感,它是护士“用心”在呵护。失去了“真诚”,人性化护理将无从依托,成为一句空话,必将失去生命力和本有的色彩,无法久远[5]。
【参考文献】
1. 吕萍. 中国医学创新.2009年9月 第六卷2期 ,122-123.
2. 张雪莲. 人性化护理在外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天津护理.
2006,14(3):173.
3. 宋燕华. 精神障碍护理学[M].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175.
4. 周霞,张岚,周辉等. 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05,19(5):757-758.
5. 陶成珊,华元元. 人性化护理实施中的五大亮点. 吉林医学,2006,27(6):685.
护理毕业论文12
摘 要:近年来,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主要治疗策略是经鼻内镜手术治疗,但是由于儿童鼻腔、鼻窦的解剖与 有所不同,因此在鼻内镜手术治疗之后的各种护理成为当前临床医学实践研究的重点课题。文中对儿童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机理和当前的研究水平做了简单的论述,并深入探讨了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护理策略和措施,希望对临床护理实践起到一些借鉴性的作用。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儿童慢性鼻窦炎;护理
1. 研究目前状况的客观描述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 鼻窦炎的效果已经得到了肯定,但是儿童的慢性鼻窦炎因与 的鼻腔和鼻窦解剖有所不同,在治疗策略上也较为特殊,以此需要对儿童实施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术腔护理以及各种并发症情况的观察等,采用系统性的护理策略,不但可以推动儿童鼻腔鼻窦黏膜的生理功能恢复,而且还可以减少和预防术后各种并发的发生,在医学生被认为与手术有着同样的重要作用[1]。本文的数据来源是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以“儿童慢性鼻窦炎”和“术后护理”为检索词,共搜到76篇相关文献,其中20xx年只有2篇,20xx年有40篇,20xx年有122篇之多,分析上述数据得知,针对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鼻窦炎护理的研究从20xx年开始逐渐增加,但是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因此开展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护理的研究对患者和医疗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
2. 研究内容分析
2.1 术前护理
在行鼻内镜手术治疗之前的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心理指导,护理人员要结合儿童的实际病情,详细讲述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优越性和安全性,并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属术前需要的一些准备事项,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理由要耐心的解答,帮助患者消除对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顾虑,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加强读一患者的沟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环节患者的紧张情绪,而且也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术前护理也是遵循了新医改中制定的以患者文本的人文理念[2]。
2.2 术后护理
术后的心理护理:儿童患者在术后住院恢复期间往往有焦虑的情绪,而且伴有剧烈的鼻腔疼痛,有研究显示疼痛的程度会随着人的焦虑情绪而上升,因此护士应该在术前的护理中告诉患者,疼痛一方面是鼻腔手术阻塞引起。另一方面与患者的情绪有很大关系,并且手术局部炎症反应会导致致病物质释放的增加,术后患者的鼻腔粘膜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上述两种理由都会引发患者组织部位缺氧,进而压迫该区域的三叉神经末梢,患者就会产生鼻腔疼痛和头昏的症状,此时护理人员可以适当的引导患者听听舒缓的音乐,或者找一些温和的话题与患者交谈,以此来环节患者对疼痛部位的注意力,有助于患者术后不舒适的反应。
体位护理:术后要让患者保持平卧且头偏向一侧,这样可以使鼻腔分泌物和血液流出,保持呼吸道顺畅,在患者麻醉清醒之后采取半卧的姿势,这样有利于呼气和减轻头部的胀痛感。
饮食护理:在术后如果患者的麻醉清醒较快,而且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之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前进食,补充身体的生理需求,减缓术后的不适症状。
病情观察和护理:对术后病情的观察和护理主要是为了患者出现其他的并发症,一旦出现其他的异常病症则可以早发现早治疗,由于儿童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同时术后一般采取全麻的方式,儿童在术后的几个小时内容易处于嗜睡的状态,因此全麻术后儿童在清醒之前需要全程的监护和吸氧,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神志、脸色、生命体征以及鼻腔流血的情况,并做好的'详细的记录。术后每隔15分钟检查1次患儿的生命体征,清醒之后使其保持半卧的状态,减轻头部的肿胀感和疼痛感。
术腔护理:对患儿进行术腔护理主要是为了减轻患者鼻腔的结痂情况,避开鼻腔和鼻道粘连,而且也可以推动术后鼻腔炎症和水肿的消退。在手术3天之后可以将患儿鼻腔内部的膨胀海绵取出来,保持鼻腔通畅,如果此时患者的鼻腔出现渗血的现象则可以向患者鼻腔喷减充血剂,也可以滴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手术后的第4天要帮助患儿换药,清楚鼻腔内部的血块、息肉、肉芽等,防治鼻腔狭窄,要彻底清楚鼻窦内腔的粘稠性分泌物,并使用生理盐水清洗术腔,频率保持在1周1次即可。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因为鼻窦与眼球、视神经以及颈内动脉相邻,如果术后的护理不到位极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鼻腔内镜手术可能引发颅内和全身性的并发症,而并发症与手术者的实践经验有很大的关系,褚薇薇研究的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护理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占据研究对象的5.6%,因此需要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和定时的换药,清楚术腔中的病变组织,保持患者术腔内的通气顺畅[3]。
术后要特别注意患儿是否出现眼痛和视力下降的症状,并检查患儿眼脸是否存在淤血、肿胀和眼球运动障碍灯,如果有迹象表明患儿术后出现了眼内并发症要立刻通知医生采取有效的治疗策略。
3.结束语
儿童慢性鼻窦炎虽然经过严格的药物治疗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鼻内镜手术依然是最有效的治疗策略,而且手术治疗可以消除儿童鼻腔结构异常导致的鼻窦通气引流障碍,但是术前、术中以及术后需要全面的护理措施,避开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推动患者的恢复,文中对鼻内镜手术的全过程护理做了全面的探讨,希望对临床护理实践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朱小燕,邹恒英.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与临床分型的关系[J].中国内镜杂志,20xx,01:92-94.
[2]陈奕辉.内镜下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xx,23:11048-11050.
[3]粘家斌,符徵,魏欣.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xx,15:1174-1175.
护理毕业论文13
摘 要:
护理职业道德是护士用于指导自己言行,调整护士与病人,护士与集体,护士与社会之间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这些年的护理工作让我觉得要规范护理职业道德,医院相关部门要做到“三强一震”。
当下这个社会出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医患关系愈发紧张。护理人员作为医院里的重要医务人员之一,与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可知,护患关系的紧张和我们的护理职业道德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护理职业道德的规范。下面我将阐述一下规范护理职业道德的“三强一震”措施。
一、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一个好的团体才会有好的业绩,好的工作效率。这就需要将管理工作进行到底,让不同个性的人成为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团体。这也应该是我们护理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只有将一个科室的护士团结、管理起来,我们才能以一个团队的方式进行工作、进行教育,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职业水平。我们要规范护士的职业道德,这不仅仅包括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括同事之间的相互关系。管理工作强调的就是这一层面上的关系。都说管理工作中最难管理的就是人,在面对每一个科室的护理人、面对全院的护理人员,医院相关部门必须得有一套适合的体系,并不仅仅针对小科室,也更是针对全院。通过管理工作调整好全院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共进的工作范围,只有当达到这样的效果时,我们才算完成了规范护士职业道德工作的一个小前提。希望通过和谐的管理能使我们护理人员都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与同事相处,同时也影响着与病人相处。
二、加强护理职业道德的教育
规范护理职业道德的核心工作就是加强护理职业道德的理论教育。都说理论指导实践,在护理工作中就会需要这样的道德理论去指导护理人员们的`工作。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护理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护理人员施以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它是护理职业道德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护理职业道德实践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是极为重要的道德活动,更是护理道德原则和规范得以转化为护理人员的道德品质,并形成或改变护理道德风尚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首先我们要做的是提高护理人员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希望护理人员通过对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的理解和掌握,据此去判断自我和他人的思想及言行的是非、善恶、美丑、荣辱。这样的提高与护理人员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护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医院必须严格要求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素质。其次是培养职业道德情感,只有让丰富的职业道德知识与职业道德情感体验产生共鸣时,才能使知识转化为行为,才能有效地知道护理人员进行人文关怀工作。当然了,情感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的情感让人奋进使人愉快工作,消极情感可以成为行为的阻力。因而在进行情感培养时,还应注重理智调节和控制行为的能力。最后是锻炼道德意志,职业道德意志是指护理人员在履行护理道德义务过程中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的坚强毅力。坚强的意志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也是一种约束、激励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在护理实际工作中,面对的服务对象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就会经常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就不可能做到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总之,护理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知识是强有力的支持体系,能让护理人员在理论上规范职业道德,然后再用于实践。
三、加强自身的道德
现在关于护理工作人员的争论包括对护理人员文凭的争论。很多的人都认为,现在护理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阶段跨度太大。有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博士,这些不同的教育水平同时也就导致了参差不齐的工作水平、道德水平。因此,面对现在这样的一个情况,我呼吁广大的护理工作人员要注重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本来我们的形象代言是白衣天使,可是我们是否在工作中已经愧对这个称号?我们是不是已经被这个现实的社会影响了判断的头脑?护理这份工作本来就是一种付出,既然我们选择了,就要忠于它。外界的影响是存在的,外界的教育是重要的,但是只有当我们自己真正地从心里去认同道德,去认知真理,去认识自身,我们才有可能去做到自身的改变。做一个高尚的白衣天使,做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希望广大护理工作人员自觉加强自身的道德水平。
四、震撼心灵
有时候是黑云笼罩了阳光,让我们看不清光明的方向;有时候是习惯的现象,让我们产生不了任何的激动。我们是不是被机械的工作给压迫了?我们是不是被生命的消逝给淡漠了?我们是不是被吸去灵魂了?在忙碌的工作中,在特殊的工作中,我们也就把内心的情感埋藏着更深了。这时候需要的就是震撼心灵的鸡汤。曾经看过一篇报道,一名艾滋病患者站在大街上,用自尊心去换取人们的拥抱。有人匆匆地从他身边跑过,有人甚至掩鼻而走,患者很沮丧,很被动。当他大声呼吁“请给我一个拥抱吧”,一个中年男子过来了,看了看他后,给了他一个紧紧的拥抱。艾滋病人哭了,大声地哭了。接着一对年轻的情侣也和他拥抱了,接下来就是更多与之拥抱的人。这就是震撼人心的故事。人人都会为这样的故事而感动,而深思。我们更需要这样的故事,这样的短片,这样的感动,去唤醒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医务人员并不是冷漠,他们只是需要冷静的头脑来思考问题,他们不能被情感左右思想。但是,适当的感情宣泄于自身、于患者、于医疗都是有益的。因而,医院可以通过实践、总结、理论去挖掘一套适宜的方案。
总之,护理职业道德是病人评价我们的标准,也是社会对我们认可的标准。作为护理人员,我曾郑重宣誓,也希望每一位白衣天使都怀着当初的梦想与激情,为我们的护理事业而奉献终身吧!
护理毕业论文14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立性、层次性、递进性和衔接性的两个教育阶段。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指出,到20xx年要形成一个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技术产业进步中人民群众对终身教育、职业能力发展的需求。可见,中高职教育衔接成为教育体系建设、社会发展需求亟待解决的问题,课程———学校实施教育的核心和关键的衔接[1]则是完成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和关键,是内涵的深化。因此,本文对辽宁省11家中职和高职学校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进一步促进中高职一体化的衔接。
一、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衔接现状的问题分析
1.中高职课程设置重复对比辽宁省11所中职与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存在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两个不同层次教育的专业课程名称重复,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另一种是一个层次将另一个层次的课程名称进行整合,如社区与老年护理、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2.课程目标定位不准收集中高职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发现同一课程的课程目标相似或相同,甚至有“倒挂”现象,中职课程目标高于高职课程目标。以内科护理(学)课程目标为例(见表1),中高职的内科护理(学)在知识目标中均强调了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估(注:护理评估包括病因、病机、治疗要点等);在技能目标中均强调注重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理念和护理技术操作能力;在素质目标中,均强调了服务、奉献意识。可见,在课程目标的阐述上并没有明显的中高职层次区别,此外,内科护理的中职课程目标中提到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而在高职的课程目标中并没有阐述。3.课程内容相似性大对中高职阶段专业课程内容对比发现课程内容重叠,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很难体现出中职和高职阶段的差异或层次上的递进,以内科护理(学)课程内容对比为例,见表2。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中职与高职在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上的衔接存在定位不准、内容重复、层次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违背了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出发点,违背了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律,违背了课程内容与教学对象相适应的人本主义课程理论。[2]造成人力、财力、时间及仪器设备等教学资源的浪费,体现不出两个教育阶段存在的逻辑发展。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护理专业职业资格证体系的不健全护理专业学生从业必须要获得职业准入证书———护士执业资格证,这是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必经的,也是唯一的关口,因此,中、高职学生即使年龄、学历、心智成熟程度不同也要面对同一个考核标准,这就导致中职、高职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资格证获得率在教学内容上出现重复的现象。2.中、高职学校各为独立办学主体,缺乏有机沟通的必然联系目前,我国的中职和高职学校均有各自的行政隶属关系,在经济、行政管理等方面没有密切的相关性,不能建立有效的、畅通的沟通机制。在这种情况下,中高职的教师之间不能顺利沟通课程内容,只能按各自的理解建设课程。造成中高职阶段同一课程在内容衔接上的缺失、重叠和层次混乱。
三、解决问题的依据、原则
解决问题的依据应遵循两个方面:从宏观上看,国家有关文件已经对中高职两个阶段进行了明确定位,教育部《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强调要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确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学校引领作用的定位。在《辽宁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xx—20xx年)》中进一步指出,中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从微观上看,中职高职教育应当满足不同层次岗位的要求,满足不同岗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虽然中高职阶段职业入口标准是一致的,但是进入医院后中职和高职学生的工作岗位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空间是不一样。解决以上问题还应遵循的三个原则是知能一体化原则、柔性衔接原则、适应学生特点的渐进式原则。[3]对于中高职护理专业而言,知能一体化即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当以就业为导向,知识与能力能够满足护理岗位的要求。柔性衔接指中高职院校应当适当求同存异,以灵活的方式设置课程的衔接,如设计单元包或课程模块等。渐进式原则指课程的设置应当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与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与心理发育特点相符合,与学生不同阶段的价值观和职业认知需求相符合。
四、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内容衔接的几点对策
1.构建课程衔接的长效沟通机制
护理专业虽然在专业的设置上完成了契合和衔接,但办学主体———院校却是相对独立的,因此,要想实现护理专业课程的一体化衔接,应当建立一个有效的、长效的沟通机制为一体化建设提供保障。而要保证机制的长效性、有效性,则在机制的运行中需要政府的导向作用,中高职院校应当结成利益的共同体,如职教集团、职教协会、职教联盟等”,使中高职院校的目标、利益具有共同性,在共同体内部构建沟通机制,如教学例会制、反馈制度等。
2.建立模块化的课程衔接体系[4]
“模块化”衔接(英国)、“学习领域”衔接(德国)、“培训包”衔接(澳大利亚)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加拿大)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经验。[5]综观护理专业和岗位发展的实际情况,应当以英国的模块化衔接最为适合,既能保证模块自身的独立性,又能体现模块之间的递进性。编制模块化课程衔接体系,首先应对工作岗位及持续发展空间调研,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目标,根据岗位工作内容提炼典型案例,分解支撑知识、技能和素质。模块可以分为单一模块、综合模块,模块之间应体现出能力的逐渐递进、内容在深度和横向上的拓展。[6]中职阶段以单一知识点或技能为主构建基础模块;高职阶段以专业化、综合化、复杂化知识点或技能为主构建综合模块为主。中职阶段学习过的模块及相应的教学内容,高职阶段不必再学,而应更注重对学过内容的内化、拓展和延续。
3.搭建课程衔接的空间构架,合理布局教学资源
模块化课程的实施还需要教学资源的合理建设,为模块化课程内容的实施搭建空间构架,保障教学实施,首先要有与模块化课程相匹配的教材资源,根据中高职教学的模块内容编写与之相应的教材。中职教材重在基础,提供完成单一模块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内容应当简单、明了。高职教材提供完成综合模块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内容体现综合性,具有延伸拓展性。其次,应当根据教育部《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建设与课程内容、能力培养相适应的护理实训基地,中职学校的护理专业应以护理基础技能实训基地建设为主,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应以仿真性专科护理技能实训基地建设为主。综上所述,中职和高职护理专业衔接框架已经基本成熟,但是更深层次的衔接、内涵式的衔接———课程的衔接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化,还没有真正地实现落地,应当构建长效的沟通机制,根据岗位的需求设置模块化的课程,搭建配套的教学资源,从制度、内容和资源等方面打通中职、高职衔接的关键要素,推动专业课程衔接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刘萍.基于中高职衔接的税收课程设计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xx(11):159-160.
[2]邓红,石利媛.人本主义视角下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J].基础教育研究,20xx(17):40-43.
[3]蒙瑞萍.基于课程一体化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J].教育与职业,20xx(17):14-16.
[4]宋连喜,李云飞.职教集团视域下基于课程论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4):8-11.
[5]张琳.中高职课程衔接初探[J].科教导刊,20xx(20):111-112.
[6]刘良瑞,余云,郭胜.“3+2”中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衔接问题及方法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6):19-21.
护理毕业论文15
踉踉跄跄地忙碌了两个月,我的毕业设计课题也终将告一段落。但由于能力和时间的关系,总是觉得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功能不全、外观粗糙、底层代码的不合理…数不胜数。可是,我又会有点自恋式地安慰自己:做一件事情,不必过于在乎最终的结果,可贵的是过程中的收获。以此语言来安抚我尚没平复的心。
毕业设计,也许是我大学生涯交上的.最后一个作业了。想籍次机会感谢四年以来给我帮助的所有老师、同学,你们的友谊是我人生的财富,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毕业指导老师xxx老师,虽然我们是在开始毕设时才认识,但她却能以一位长辈的风范来容谅我的无知和冲动,给我不厌其烦的指导。在此,特向她道声谢谢。
大学生活即将匆匆忙忙地过去,但我却能无悔地说:“我曾经来过。”大学四年,但它给我的影响却不能用时间来衡量,这四年以来,经历过的所有事,所有人,都将是我以后生活回味的一部分,是我为人处事的指南针。就要离开学校,走上工作的岗位了,这是我人生历程的又一个起点,在这里祝福大学里跟我风雨同舟的朋友们,一路走好,未来总会是绚烂缤纷。
【护理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护理的毕业论文11-28
护理毕业论文05-26
护理外科毕业论文11-21
关于护理的毕业论文11-29
护理学毕业论文05-23
医学护理毕业论文模板03-27
护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7-25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11-22
儿科护理专业毕业论文11-29
护理系的毕业论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