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的论文

时间:2024-06-08 16:31:59 护理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护理学的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护理学的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护理学的论文

护理学的论文1

  【摘要】现如今,在进行外科护理实训教学的阶段,情境教学方式不仅仅在趣味性与实用性之下优势十分显著,还可以逐步的提升学生提升学习兴趣、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并获取到新知识的能力。情境教学方式的运用,很好的改善了先前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为后期外科护理实训课教学之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情景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观察。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外科护理学;应用

  1、概述

  外科护理学,实质上就是一门主要以外科疾病为护理对象的,其主要研究的是整体护理的应用性,同时也是现代护理学的关键部分,其中的内容诸多,对于和理论与实践性方面的要求都较高,先前较为传统化的教育教授方式相对单一化、课堂之上较为枯燥,另外,医学方面的知识较难理解与记忆,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困难,欠缺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之后的发展十分的不利。如今,高职护理教育主要就是建立在培养护理实用性人才的护理教育,展现教育理念就是课堂之上的教育方式有效,并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相应的就得要求护理教育工作人员要逐步的创新并积极的运用各类教学方式,来逐步的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活动之中将学生的主体位置凸显出来,积极的培养更多具备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2、教学方法现存问题

  2.1 教学方法的运用缺乏整体优化

  目前,传统化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会导致学生产生枯燥的心理。但是教学方式并未从学生认知、心理以及能力之上来进行考究,使得无法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要统筹兼顾,运用局部优化的教学方式,像是运用PBL教学方式,来打破传统化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发挥出来,或者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积极的融入情境教学,该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调动起来,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投入到课堂之上。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阶段,依旧有部分老师并未将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依然运用的是先前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没有将其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重视起来。例如:外科护理学是一门注重操作性的课程,其需要学生逐步的进行探索与研究,假使老师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受阻,因此,教师要将诸多教学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要从根本之上来将优化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课堂之中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2.2 不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

  在针对外科护理进行教学的阶段,就会发现课程的内容与进度之间的联系十分的紧密,整个过程环环相扣,这也就直接性的说明了学生在在不断积累知识的同时,还得要积极的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库,但是在具体教学的阶段,经常性的.会发生所布置的教学任务无法充分的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仅仅借助的机械式记忆的方式,使得最终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之中运用PBL教学,就可以很好的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调动起来,从而获取到难以想象的成效。

  3、情景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观察

  在其中每一堂上课之前,要合理的依据本章节的具体情况来相应的设置请将案例,并提出问题,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来进行课堂的学习之中。情景的内容通常涵盖病人的基本信息、身体情况、已经做出的临床辅助检查结果或者是临床医生的诊断情况。另外的问题主要涵盖对于病人的诊断、出现的护理问题、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检查以及针对病患需要运用何种护理措施来予以处理等等。情景的来源主要可以从以下的几点来进行分析:

  (1)在正式上课之前,可以从网上来搜集一些较为典型化的案例;

  (2)教师依据课堂的特征来进行案例的编写,并确保所编写出来的案例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3)从临床之上来找寻真实病人的案例。针对课堂之上所学习到的较为独特的疾病或者是临床之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来进行情景的创设实施分析与讨论。

  具体流程为:

  (1)8~10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具体相互协作的阶段,要注重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各个学习小组要分开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就可以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考能力以及正确指导学生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加大学生获取学习知识的能力,比如像是里网络搜集与整理和学习相应信息的能力,从而获取到更多的知识,进一步的扩大学生的视野。

  (3)利用对于疾病细节的了解,进行疾病分析,之后逐一分解任务,使得其中的每一个学生均可以亲自实践,充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融合在一起,在实践的过程之中逐步的加深记忆,并熟练掌握相应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操作技能,将较为抽象的理论进一步的加深记忆,并做到“温故而知新”。

  (4)该方式主要是从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与生活实际情况来进行出发,对于情境设计的难度主要参照的是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程度,和学生自身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水平基本保持一致,充分的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理念展现出来,并让其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接受挑战,中等学生不断的突破自己,让稍微靠后的学生可以掌握到更多的只知识。

  (5)在具体教学的阶段,为了培养学生公正、客观的来评价自己与他人的品质,老师可以实施学习小组自评、互评,最终教师可以给予中肯的评价。并愿意在下一次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改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目前,在高职高专护理类专业教育之中,外科护理学尤为关键,其对于临床之上的操作性相对较强,其主要就是来研究解释对于外科病人怎么实施有效的护理类的学科,情景教学方式在任课教师具体教学阶段,要有针对性的创设或者是运用部分案例,来针对的模式一个以形象为主题,且带有相应的感情色彩的场景,并将学生可以进一步的加深印象,最终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由此可见,本文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的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春丽.浅谈情景教学法在高职生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xx(09):144.

  [2]王诺.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现存问题及优化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xx(21):155-156.

  [3]李陟,凌志杰.情景教学法在中职外科护理学实训课中的应用[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xx,28(03):216-219

护理学的论文2

  作者:裘兴梅 马小琴 谷娟娟 蔡华娟 沈勤 许虹 王俊杰

  【关键词】 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实践教学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国家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1]。《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的重点基础课程,决定未来护理人才的方向[2],学院将《护理学基础》列为重点课程建设,根据学校建设精品课程的有关标准,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重点建设,课程建设包括对课程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的构建等,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系列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优化实践教学措施

  1.1 改革课堂实验教学

  (1)实验操作小班化。每位教师带教10~15名学生,首次操作从准备用物至结束,全程在教师指导进行。具体做法是:主讲教师讲解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演示操作步骤,学生模仿操作练习,教师巡视辅导,纠正不规范操作动作,实验课下课前抽查1~2名学生,评估掌握的程度及操作中存在的问题。(2)团队练习。主要用于学生课余练习,将各班分成5~6个学习小组,每组5~6人,设“学生小老师”1人,每组“学生小老师”由各班课余指导老师重点辅导及考核后,再有“学生小老师”带组内同学一起训练,并对其组员考核,部分实验操作课学生与主讲教师共同带教,共同考核。经过3届学生的实验,“学生小老师”由不愿参加到积极报名参加;学生考核学生,由不认可到认可。(3)模拟情景学习。在实验课中部分项目采用学生互为“病人”和“护士”,两人角色互换学习,按护理程序步骤进行护理操作,最后要让“病人”对“护士”的操作进行评价。(4)操作竞赛练习。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操作竞赛教学。按照知识、态度、技能目标质量评分标准和操作时间要求进行学生自评,然后学生讲评,最后教师小结。

  1.2 设计尝试综合实践考核

  (1)考核准备。教师统一讨论准备模拟病例,学生在监考老师处抽签模拟病例,组织组员进行病例讨论,要求对模拟病例按护理程序步骤提出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引起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制定护理目标和具体措施、措施的依据、实施的.人员安排等。(2)考核过程。各组分别推荐或自荐一名学生进行5分钟的口头汇报,主要针对病例中的护理问题,制定的具体目标及措施。接着由监考老师对其进行评价提出的护理问题、护理目标是否正确、护理措施是否合理,同时还对汇报学生的仪表、仪态、语言表达、判断问题的思维等综合性能力进行评价。操作考核,技能考核的学生现场5分钟内完成准备操作用物后进行操作考核,未参加操作考核的组内其他学生笔试或口头回答与操作考核项目有关的问题。(3)考核后总结反馈。考核结果,成绩评定包括病例讨论后护理问题与目标是否正确,措施是否全面、汇报表达能力、仪表仪态、团队合作、操作技能考核、技能笔试等,各项分数综合,取平均分,作为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考核分数。整个过程结束教师反馈考核结果。

  1.3 优化临床见习与实习前教学环节

  (1)始业教育进医院。组织学生课间到医院参观门诊,病人就医环境,病区病人治疗、护理环境;授课到护理程序章节时,组织学生去病房,采集病史等。通过三届学生的尝试,学生反应较好,部分学生写出参观报告中谈到对所选专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改变了不喜欢护理专业的想法,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坚定其掌握基本技术的决心。(2)改革临床实习前实训。学生临床实习前,采取平时集训为主的形式,提前2个月左右,每周安排2次集训,集训期间采用实习组长、“学生小老师”、指定辅导老师三方面负责制度,其形式培养自觉练习为主,但加强监督机制,如1~2周辅导老师及“学生小老师”分别或共同考核集训效果。

  2 结果

  通过三届学生的实验尝试,其《护理学基础实践》课程成绩逐年提高,将三届学生成绩比较,其年级平均分为05届85.22、06届88.63、07届90.06;及格、中等、良好、优秀率也有较明显的变化。及格分数比例05届有1学生,06、07届均没有,中等分数比例06届比05届有下降,其最突出的是优秀分数比例从13.67%提高到64.77%并且呈逐年提高。

  3 体会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并实施了新颖的综合实践考核,优化临床见习与实习前强化实训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的更新及实践教学的现代化建设方面继续努力以使《护理学基础》省级精品课程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安秋月,刘星,黄双丽,等.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xx,8(6):3032.

  [2]秦宗会,胡武洪,徐建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xx,(2):6667.

护理学的论文3

  摘要:为了提高高职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进而推进教学改革,文章分析了儿科护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包括优化课程目标、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模式。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高职教学;护理专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全新护理模式的构建,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成为当前护理学科发展的要求,也是适应体制改革对人才层次、能力要求的必然结果[1]。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临床专业课,是培养儿科专业护理人才的重要的课程。儿科护理专业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和教学目标不合理国外高等教育儿科护理学课程设置中,提倡以儿童的身心健康为中心,同时强调临床护理、观察;而国内高等教育儿科护理学课程设置与之差异很大,多数以儿科疾病的护理为中心,仅儿科疾病的护理就占总学时的80%[2]。课程目标侧重于患儿疾病的诊断、临床表现、治疗以及护理,不能满足社会对健康的需求。(二)教学方法落后多年来,儿科护理学教学一直偏倚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较单一枯燥,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师生缺乏有效的互动[3]。学生被动地灌输知识,教师讲得多,学生主动参与得少,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或无兴趣,积极性不能被有效调动起来。(三)教学内容脱离了实际教学内容多缺乏临床实践教学,理论课所占比例偏大,临床实践教学内容偏少,教学内容与临床脱节,拉大了与临床实践的距离,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四)考核形式单一目前,儿科护理学课程考核仍以试卷考核为主。试卷考核只能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识记程度,不能有效考查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团结写作能力及护患沟通能力等。要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实现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二、提高儿科护理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优化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重视儿童身心健康,突出儿童保健的重要性,关注住院儿童心理、生理的护理为准则。学生要能陈述不同时期儿童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分析个人、家庭、社会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能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与患儿家属和患儿交流;对不同时期的儿童进行综合全面地健康评估;指出儿童常见健康问题;灌输整体护理的观念,强调病情观察、健康宣教的重要性;让学生持续、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及解决问题、健康宣教及护患沟通能力。(二)调整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突出高职护理的专业特色,强化技能训练和实践。如何让学生将获取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取决于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4]。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将教学内容分为生长发育评价、儿童保健、住院儿童护理、常见病患儿的护理四大板块,做好三个突出:①突出生长发育评价、儿童保健;②突出整体护理;③突出综合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改进教学方法采用不拘一格、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教学反馈,实现教学相长。例如,患儿常见疾病护理采用OSCE模式教学法,模拟临床场景,锻炼学生临床应变能力;生长发育章节用图片、动画、音频等多媒体教学法授课,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生更易理解接受。教师还要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自身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床旁教学法、PBL教学法结合CBL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四)完善考核评价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还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临床综合能力等[5]。将考核科学化、标准化的同时,要体现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

  三、结语

  儿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高,与成人生理、心理、解剖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因此,新形势下对儿科护理人才的培养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儿科护理教学应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考核评价,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席敦芹,钟召平,杨兴芳.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及实践[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xx,4(2):24.

  [2]钱燕,韩霞.护理本科生儿童保健门诊实习的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xx,18(12):2251-2252.

  [3]杨菊花.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xx,32(7):96-97.

  [4]张立云.PBL结合C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野,20xx(34):202-203.

  [5]刘佳,华子瑜,蒋乐媛,等.OSCE在儿科专业医学生毕业考核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9):146-147.

护理学的论文4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神经外科护理实施风险管理的实际影响。方法本院神经外科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并对此进行评估及总结,加以完善。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进一步增强了本院神经外科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及水平,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结论强化风险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才能有效避免护理风险的出现。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风险防范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住院时,可能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所有不安全事件。因此,它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可发生于护理工作的任一环节中。而神经外科中的患者大多数病情危重、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病残率都极高,各种突发意外事件多,无形中使护理风险增强。因此,加强预防和控制护理风险,对预防发生护理纠纷及医疗事故有着极大的意义。现将本科室收治患者护理风险事件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xx年2月至20xx年2月,本科室对前来诊治的患者198例实施风险管理。其中,男性为102例,女性为96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为45岁。患者中属于高血压的35例;属于颅骨骨折的43例;属于颅内血肿的80例;属于头皮裂伤的8例,属于脑挫裂伤的28例。

  1.2方法本组患者入院后的诊治与护理方法都采用神经外科的常规方法。并且针对在护理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有针对性地完善管理措施。

  2结果

  通过总结研究表明,本科室实施风险管理后,本组患者中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的为21例,占10.6%,比实施风险管理前有了极大的改善。尽管获得了不错的成效,不过,我们依然能看到有很多问题需要完善。

  3神经外科护理风险事件及分析意外事件

  神经外科患者存在意识模糊、精神障碍、神志恍惚,经常出现躁动不安,有意或无意到处乱抓、走动,因而极易出现一些意外事件,如跌倒、坠床、走失、烫伤、心电监护导线、氧气导管脱落等。由于危重病人通常身上都有很多管道,在翻身或进行治疗过程中,管道可能会发生意外脱管,并且,若患者躁动就会增大管道脱落的风险。

  3.1院内感染对于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自身免疫力差,而侵入性操作也较多,具体的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相关消毒隔离设施不够合理,医护人员对无菌操作的认识不足,都会让患者引起院内感染。

  3.2压疮患者由于昏迷或偏瘫而不得不长期卧床、加上大小便失禁,增加对皮肤的不良刺激,进而出现压疮。

  3.3药物造成的风险由于镇静剂会影响患者的意识判断能力,使血压降低。因而在使用过程中,若没有控制好剂量及使用速度,存在血压过低的危险。

  3.4护理人员方面的风险神经外科中的患者主要以危、重、急、险为特征,加上病情变化迅速,这就要求护理工作更为严格。而护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专业护理操作不当、对各种医疗仪器使用不当,应变能力差,或者工作经验不足,对这些患者评估能力低下,都极有可能导致风险。

  4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4.1强化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首先,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教育。一方面,多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风险管理等,让她们学会如何防范医疗风险的发生,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及事故。另一方面,可针对科室中已发现的那些高危风险环节或事件开展讨论。针对科室中存在的失误事件或潜在风险因素进行认真分析、探讨、讲评,增强护士的风险应对能力[1]。同时,还可积极收集各种典型的风险案例进行警示教育,进一步增强护士的责任意识。积极鼓励护士接受继续教育或自学深造,主动参与各种业务培训活动,提升个人业务素养。此外,还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帮教模式,由那些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来帮助年轻的低年资护士,从而全面提高科室护理水平[2]。

  4.2强化对护理风险的管控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健全风险应急措施,严格落实各项护理风险防范制度。护士长作为风险管理小组组长,和组员一起负责护理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以及对于抢救器材及物品的管理等的护理质量监控。通过小组讨论,健全相关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作好风险防范措施及预案。同时,定期检查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制度的落实情况等。由护士长带头抓好护理风险的监管与检查工作,于每天晨会时对前一天的护理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同时,每月组织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对表现优异的护理人员进行表扬,并总结上月工作中的不足,再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1]。

  4.3做好护患沟通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减少护患之间心理上的差距。这也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做起:①在业务培训中,有针对性地培养护士的沟通能力,帮助她们剖析、纠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语言缺陷,进而强化她们的语言交际能力。②在服务患者时,应做到语言文明、亲切,举止得体、态度诚恳,尽量获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③当出现护患矛盾时,护士应沉着、冷静,客观分析引起矛盾的原因。然后,站在患者的角度,体谅患者情绪不稳定等,运用一些技巧或其它方式来减少护理纠纷。

  参考文献

  [1]梅德发,萧德会.神经外科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J].大众健康,20xx,(7):168-169.

  [2]吴春云,张宁.神经外科护理风险剖析及管理对策[J].医学信息,20xx,25(2):345-346

护理学的论文5

  【摘要】高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的操作考核评价中存在只考核单一技能操作能力,评价目标不够全面,为考技能而考技能,考核内容与临床实际需求脱离,各项考核内容互相关联性差,考核的偶然性大等缺点,未能反映出教学目标对护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笔者针对以上问题讨论了如何进行《外科护理学》操作考核模式改革,以促进学生对《外科护理学》技能掌握及适应临床工作需要。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操作考核模式;改革;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标准化病人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6763(20xx)02-0007-03 doi:10.3969/j.issn.1004-6763.20xx.02.005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及国家医疗保健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医保覆盖率的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也在不断转变。从过去“无病即健康”,发展到追求生理、心理、社会的完美结合。而更高的健康诉求使得人们对医疗工作者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护理教育目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逐渐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评估及观察能力、操作技术或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或临床推理方法等护理核心能力[1]。高职护理专业每年都有大批的毕业生从院校毕业,进入医院,这些毕业生是否符合要求,尤其是其临床能力是否达到作为一名准护士的要求,满足当前医疗护理事业的需要,是临床教师所关注的,而外科护理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理应成为教学改革关注的重点。

  1高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操作考核模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国内外医学教育界对医学生的技能考核做了很多研究,如床边患者专家评价,客观结构临床考试和计算机模拟考试等,使用最广泛的便是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2],也被称为分站式技能考核方法。但对于护理学生技能的考核尚无很好的方法。而我国传统的护理教育教学沿用的是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强调传授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客观上形成了基础与临床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忽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护理综合性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现有的评价护生教学质量的笔试和临床技能考核,只能割裂评价知识方面或技能水平,不能达到全面评价,也无助于帮助和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基于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现象近年来在护理专业四、五年级的护生中表现的比较突出,在外科护理学操作技能考评中尤其明显。以我校目前外科护理学来说,主要的考核项目是绷带包扎、止血技术、备皮、外科手术无菌术、手术器械辨识、换药等,在考核前学生突击进行2~3周的集中练习,在考核中一般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学生的考核项目,即便设置参考案例,也只是针对所考核的这一项内容而已,不能有效的将各项目串联起来,导致学生在学习和考前复习时往往采用的是与理论考试一样的处理方法,即考什么就练什么,只知道机械生硬的记住操作步骤,至于判断该操作的目的和根据病人病情采取合适的处置等能力,则是偏弱。外科护理学是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其涉及的范围广,内容丰富,知识整体性强、综合性高。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目标里提出了包括基础理论知识、护理问诊、护理体检、护患沟通、评判性思维和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要求。除了要求学生能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外,更加强调学生能够在实际的临床情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有效地发现和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目前我校对于外科护理学的实践技能考核评价中存在只考核单一技能操作能力,评价目标不够全面,为考技能而考技能,考核内容与临床实际需求脱离,各项考核内容互相关联性差,考核的偶然性大等缺点,未能反映出教学目标对护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这样碎片式的考评体系显然不能促进学生整体临床思维能力的形成,更不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临床外科护理工作的需要。

  2目前可供参考的医学及护理考核模式

  借助标准化病(StandardizedPatient,SP)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由英国Dundee大学M.R.Harden等人于1975年提出并付诸实践,是目前在全球医学教育领域兴起的一种客观地评价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考核模式[3]。这种临床能力测试模式的优势毋庸多言,其在在临床医学教育和资格考试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大多数医学院校都在使用OSCE这一考试模式,以考核并培养医学生的临床能力以及循证医学、评判性思维、知识迁移等较高层次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考核模式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应用于临床医学的毕业考核中以评价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4]。但在国内护理教育领域,OSCE的应用起步相对较晚,也还没有运用于护士资格考试,但必然是发展趋势;对OSCE的应用主要是对护理本科毕业生进行总结性评价,OSCE仅发挥了其应有的综合能力评价作用,而其强大的对教学反馈作用尚未被很好的重视和利用。目前对于此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因此尽早开展外科护理学分站式实践技能考评体系改革的探索,不仅是外科护理学教学面对社会人才需求要求变化的一次改革尝试,也可以作为临床护理教学改革的补充,更是进一步帮助学生适应临床需要的突破口之一。

  3对外科护理学操作考核模式改革的研究设想

  笔者的研究为外科护理学实践技能考评体系改革的探索研究,通过采用OSCE理论指导下的分站式技能考评体系对我校四年级护理专业学生的外科护理学技能进行考核,获得学生对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对学生考核技能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外科临床技能水平的现状,分析外科护理学技能教学与临床实践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其原因,制定我校外科护理学分站式考评制度,完成校内SP训练的尝试,编写考评用病例剧本,编成校内实际可行的外科护理学分站式评分标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根据我校自身对护生的培养目标和考核要求,结合“理实一体化”的专业要求,尝试制定属于自己的OSCE框架并进行试用。(2)在我校护理专业学生或教师中培训自己的标准化病人(SP),为分站式考核创立公平、公正、合理的'条件。(3)尝试将简易标准化病人及OSCE模式应用到护理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职业态度和临床思维能力。(4)尝试在外科护理学实践技能考试中设置分站点,考查学生护理技能操作、护理程序应用、综合病例分析、PBL小组配合以及沟通能力、职业态度和评判性思维等能力的掌握情况。(5)在考核及成绩分析基础上,将OSCE考核模式更多的应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中,使其作为一种形成性教学评价方法,及时把各考站发现的问题反馈作用于学生的持续教育中,使之形成一个“教学—评价—反馈—教学改进—再评价”的良性循环,最终促进护生综合能力的提高。(6)尝试将外科护理学主要实践技能即急救技术、备皮、外科无菌术、器械辨认、术后换药等技术围绕外科损伤的病例分析以设置OSCE分站的形式进行串联,系统分为院前现场急救止血包扎技术、急诊手术前无菌准备技术、术中器械传递配合技术和术后伤口换药技术等,将原本碎片式的单一技能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围手术期护理概念。

  4外科护理学操作考核模式改革研究方法设计

  4.1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校13级护理专业4年级学生。预实验对象为1311班学生10人,正式实验对象为13级护理专业4年级每班抽取学生10人共计110人,对比研究对象为12级护理专业学生110人。

  4.2研究工具

  设置OSCE考站,考站病例标准病人和剧本,考站评分标准,对外科临床技能掌握程度调查问卷,对OSCE考试方法态度调查问卷

  4.3研究方法

  (1)在12级护生中随机发放外科临床技能掌握程度调查问卷,了解对比研究对象情况。(2)在14级护生中以自愿报名的方式招募20名学生进行标准化病人培训,参与教师为外科护理学备课组全体成员。(3)设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OSCE考站即急救技术、备皮、外科无菌术、器械辨认、术后换药5个分站,制定考站评分标准。(4)随机抽取1311班10名学生进行预试验,根据结果调整实验方案。(5)随机收取13级每班10人共计110人进行正式试验每个考站按照临床情境布置,确保考站各自独立,互不干扰,每考站设一名SP和一名专业教师。考试流程完成5个考站的考试。考试结束后分别向考生和SP发放对OSCE考试方法态度的调查问卷及对外科临床技能掌握程度调查问卷。

  4.4统计与分析

  数据收集后编号录入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内容包括描述性统计了解考试成绩分布情况,考试难度和区分度分析,分析计算Cronbach系数的Q值、内容效度、等OSCE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对考试时间安排、人员配备、考场设置、费用使用等方面进行OSCE可行性分析。

  5对该研究设计的期望

  护理发展趋势为以临床能力为中心的模式来评估专业技能和护理功效。传统的分离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21世纪,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建立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及其评估手段。OSCE成为我们可以借鉴和应用的一种模式,其思想精髓在于能够整合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使之有效转化为职业能力,更加符合临床护理实践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积极引入OSCE模式是护理教育观念的进步,这对护理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等能力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是素质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具体体现。相信只要设计周密,它会成为护理教学中有效又可靠的教学和考核手段。通过研究,希望改进后的技能考核模式,能客观评价教学水平,提高考核的实用性,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评价内容更符合现代护理对护生的要求,解决以往只注重操作步骤本身,而不注重实际临床意义的问题。对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也为护生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需要是一次尝试。护生在操作中需要灵活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为自己的操作技能服务,满足患者的需要,并能适时训练自己的沟通能力,养成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这都提高了考核的意义和价值,今后在工作中还要继续为完善技能考核的改革作进一步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程静华.新世纪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xx,37(8):606-608.

  [2]尹俊,陈晓勤,许杰州.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方法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12):7-8.

  [3]万学红,张肇达,李甘地,等.“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研究与在中国的实践[J].医学教育,20xx(2):11-13.

  [4]景汇泉,于晓松,孙宝志.OSCE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xx,23(2):29-33.

护理学的论文6

  护理本科生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

  笔者运用文献分析法,根据高等教育领域中媒介素养对“媒介”和“素养”的界定,结合本科生特点,推导出媒介素养应包括3个方面的能力,即社会个体对媒介的认知能力、分析批判能力和使用媒介为自己服务的能力。同时笔者通过对媒介素养定义的研究及本人对护理专业本科生媒介素养概念的理解,对护理专业本科生的媒介素养做了一个简要的界定:护理专业本科生媒介素养是护理专业的学生根据社会媒介环境和信息发展的要求,在学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在掌握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方法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建设性地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的能力。护理专业本科生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护理专业本科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有大众传播资源,通过培养学生健康的媒介评判能力,使学生具备获得正确媒介信息、分析批判媒介信息以及创造和传播媒介信息的能力。

  开展护理本科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迅速发展,护理学科信息量不断扩大,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对护理人员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本科生作为护理教育的核心力量,如何将其培养成为21世纪需要的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人才,已成为国际护理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新的护理服务模式要求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不能只靠几门专业课程和讲座,也不能单纯以疾病为中心,而需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创立有中国特色的护理学,积极开拓医学人文学科的研究与教育并将其融入护理工作中。新医学模式下护理专业本科生应该是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独立、持续地获得本专业有关的新知识,丰富自己,能在护理领域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及促进本专业的发展的新型高级专门人才[8]。我国自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规定了护理本科毕业生应具备7项知识和能力后,许多研究者对本科护生应具备的素质能力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并制定了相应的要求和标准,为各护理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和指导。加强本科护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要,是目前护理教育界极为关注的焦点[9]。21世纪谈论的媒介,既包括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电影、报纸、广播、杂志等,也包含了新兴技术为带来的众多新媒介形式和媒介平台,如手机、网络互动、博客、播客和各种形式的户外广告等。媒介已经成为知识经济中重要的知识获得方式,对社会和个人具有不可忽视的深刻影响,无论是正面作用还是负面作用都已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之中,人们要想离开或者脱离媒介的影响,已经不太可能。信息时代的大潮将每个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们都卷入其中。如何成功地应对这次潮流,如何合理利用媒介、驾驭媒介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素质[3]。媒介素养并非大学生天生就具有的,它一方面有赖于大学生在长时间接触媒介过中自发产生,但这种方式缓慢且具有较大局限性;因此,需要依靠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来培育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水平,这种方式虽然也要经历一段时间,但科学而全面[10]。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可分解为3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媒介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第二层面是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大众传媒,这两个层面主要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训练对媒介传达信息的批判思维能力;第三层面则是在媒介制作等媒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此外,媒介的传播本性决定了媒介素养教育天然地具有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素质的特殊作用。因此,媒介素养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1,12]。护理本科学生作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主体,是未来护理临床、护理科研、护理教育的主力军,也是护理学发展的中流砥柱,担负着保护人类健康和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媒介素养应成为现代护理人才的必备素质。护理本科生媒介素养教育应着力于培养护理专业本科生辨别媒介传播内容及制作媒介产品的'能力,增强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信息加工及处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及护理科研能力,为人们健康提供教育、咨询、健康培训服务的能力、学会使用各种媒介正确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促进护理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媒介素养,使其能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成为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做现代化社会高素质的独立的媒体公民,从而更好地为医疗事业服务[13]。

  开展护理本科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基于护理本科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怎样开展护理本科生媒介素养教育关系到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成败[13]。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开展护理本科生媒介素养教育。明确护理专业本科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对媒介)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而是批判的自主性。”对护理专业本科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是让学生在积极地参与互动中获得自己对于媒介信息的“自主性的批判”的能力,与此同时使学生能运用媒介完善与发展自我[14]。建立专门的课程实践体系并与多元渗透教育相结合在媒介素养教育具体的推动进程中,首先应立足于媒介知识的普及教育,开设相关选修课。课程内容:①媒介基本信息包括媒介的概念、类型、特质、运作规律,媒介产品的制作流程,不同媒介的经营模式等。②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媒介知识包括护理及相关专业的常用媒介信息源、获取护理及相关专业媒介信息的途径等。③分析判别媒介信息,分析媒介的目标受众、节目(报道)定位、报道风格等,从各种媒介报道中甄别、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分析各种媒介对公共医疗政策的解读,对医疗事件的报道,对医疗行为的评价等。④使用媒介,媒介(计算机、手机、录音机、照相机、录影机等)基础知识及操作方法;全面收集与某一护理主题相关的媒介信息,对信息进行组织、分析、评价和利用;如何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制作媒介信息。除了制订专门的课程计划并组织实施外,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其他课程或各种教育活动中去的多元渗透教育也很重要,如可在护理人文类课程中引入媒介知识、信息理解、舆论引导、传媒作品赏析等相关内容。利用校园媒介自身的优势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可以通过校园内的报纸、杂志、宣传栏、广播站、电视台等媒介宣传媒介素养相关知识,并与相关教育机构及团体合作,采用专题培训和讲座、学术报告等方式进行媒介素养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报、校园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节日投稿与编辑制作,使学生在巩固所学专业技能的同时了解媒介的运行流程和相关知识;通过开展网络道德论坛、举办校园DV作品大赛、网页网站设计竞赛等来提高学生对媒介信息的分析、鉴别、评价能力和主动参与媒介互动、自主发布信息的能力[15]。重视引导和培养护理专业本科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学生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主体,其主动性、自觉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关系到媒介素养教育实效。教育中不仅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媒介素养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鼓励学生通过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把外在的影响内化为自己的品质,从而把科学接触和合理运用媒介变为学生自觉的行为[15]。

  小结

  21世纪是一个媒介时代,媒介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素质。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护理事业的中流砥柱,在信息化时代要想使护理专业有好的发展,媒介素养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从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历史及现状看来,目前很少有对医学专业学生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媒介素养教育,还未见针对护理专业本科生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如何加强对护理专业本科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为护理本科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依据,有待于护理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索。

护理学的论文7

  《内科护理学》是一直是医学高职院校教学重点、难点,主要原因包括课程本身学习难度大、医院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不足、学生学习素质差,应注重实践教学,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大教师队伍建设三个角度提升医学高职院校《内科护理学》整体教学水平。

  我国注册护士已高达200万,但从整体上看,护士占总人口比重仍远低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高职院校是培养护士的主要单位,但因整体教学水平参次不齐,培养出来的护士综合护理水平差强人意。《内科护理学》是护士教学必修课之一,一直是医学高职院校教学重点、难点,本文就其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医学高职院校《内科护理学》难学的原因分析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面非常广泛又与其他基础学科紧密联系的学科,是护理学的主要课程之一,《内科护理学》是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但同时又是其他临床护理学科的基础。然而医学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感到内科护理相比其他临床护理课程要难学,不懂,这是为什么呢?

  从内科护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来看,首先:本课程以抽象的理论为主,实践的内容相对少。空洞的理论又和前面的基础课程如生理、生化、病理联系紧密,但是等学生学习内科护理的时候,前面的基础课程内容差不多都忘记了,老师带着复习也难以回想起来。这就造成了内科理解困难。其次:内科护理的理论内容有些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很多内科疾病本身就没搞清楚,假设的、可能的内容很多,这又造成学生学习、理解的困难。再有:内科护理不同章节的疾病有时治疗和护理又有相似的地方,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上的混沌,混乱。

  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高校扩招,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时成绩普遍较低,基础差。对于陌生的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缺乏兴趣,厌学、抵触情绪比较严重。

  从教师的角度上来找原因,现在很多的高职院校的教护理的老师不是护士出身,本身就一天护士都没有做过,根本就没有临床护理实践经验,上课也就是照本宣科,理论对理论,空对空,自然枯燥乏味,对于苍白的、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学生能学的.怎么样,结果可想而知。再者现在的很多学校老师一本书一教到底,各个章节都是一个老师。这就存在一个弊端,内科是海洋,内容甚广,一个老师不可能每一系统都很精通,所谓术业有专攻,必然影响教学效果。

  从高职院校的整体实力上看,很多医学高职院校的实训中心不能给学生提供病例模型,不能给学生提供见习的机会,学生缺乏具体的感性认识,剩下的就只有死记硬背了。

  2医学高职院校《内科护理学》难学的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该怎么做呢?

  第一,让内科护理内容变得简单起来。在教学当中尽量不涉及前沿的没有形成定论的内容,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不是培养研究型人才,所以那些“可能”的内容少说为好,要让学生感觉这门课不难。内科护理涉及面非常广泛,学生往往看不懂,看不懂就不想看,不想看就更不懂,如此恶性循环。所以,实践教学中需要告诉学生只要在一定程度上看懂就可以了,对于结论性内容只要记住就行了,适当地去理解,多背多记,慢慢的就懂了。让内科护理内容变的更具系统性。加强系统性是为了让学生能在整体上把握和理解。实际教学中很多同学针对某一细节、某一问题反复纠结,刨根问底,而忽视了对章节的整体理解,导致学完一章节后还是觉得很模糊,不知道要掌握什么。

  第二,针对学生基础差,厌学气氛浓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倦怠和烦躁,我们可以采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改善。传统的教学以老师的讲授为主,一本教案加一只粉笔就是老师的全部道具。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形象直观的表达教学内容,以灌输为主,学生主动性差,教学效果不理想。现在多媒体教学PPT比较流行,PPT具有形式多样、界面丰富、信息量大等特点。这中教学方法可以同时把文字、图像、声音、甚至影片信息传递出去,可以把内科护理内容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在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最强的刺激,优化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在强化教学效果方面很有帮助。但是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制作PPT的能力不强,单纯把PPT代替传统的板书,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以建设团队精品课程显得尤为必要。除了多媒体教学以外,还可以尝试情景模式教学、PBL和案例结合等教学方法。所谓情景模式教学就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被护理者和护理者进行有效的互动,达到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有报道认为情景模式教学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内科护理学学习兴趣和知识掌握程度[1]。PBL即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强调主动学习。老师给学生提供经典的案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让学生去解决问题,并在教材上找到理论依据。最后老师做出分析、总结。这种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理论联系实际,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结合PBL的应用,在发挥PBL的优点的基础上,通过精选的实例,以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达到教学目的,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2]。无论哪种教学方法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实践能力。可以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实际办学条件选用。

  第三,提高教师素质。很多医学高职院校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或者附属医院的实力很弱,不能给本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提供临床基地。所以很多临床护理课老师只会动口不会动手。打铁还需自身硬,时代在发展,知识在不断的更新,这就要求老师本身要不断学习,定期参加进修和培训。

  第四,改变传统的一个老师教一本书所有章节的教学安排,老师就应该教与其医院临床科室相对应的课程。老师经验丰富课才会上的生动易懂。

  第五,加大投入,大力发展附属医院,改善教学的条件,增加学生动手实践和见习的机会。通过见习和动手实践不仅能巩固和加深书本理论知识,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护理学的论文8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外科护理学》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原因以及优化方案,为教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校20xx级护理专业的80名大专学生作为观察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抽取本校12名教师开展访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调查结果表明,不同职称、学历、专业科室以及是否为精品课程的教师,对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P<0.05),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着教学思想僵化、形式单一、内容过于理论化、教学评价形式化等诸多问题;结论:在《外科管理学》的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在时间教学管理中,应由针对性的进行改革管理,选择适当的管理模式,提高《外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管理改革

  《外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学科。如何提高其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目前教育工作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次研究将对学生以及教师进行调查,根据其反馈意见进行课堂教学管理问题分析,并探讨其相应的解决方法,为临床教学质量提高提供参考意见。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我校20xx年秋季学期接受《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的20xx级三年制大专学生80名。其年龄为16-18岁,平均年龄为17.12±0.24岁,均为女性,均为统招入校。所有学生均采用小班课堂授课,课堂使用多媒体幻灯、教具、模型等辅助教学。另随机选取我校进行《外科护理学》教学的教师12名,其中男性教师2例,女性教师10例,教龄为2-26年,平均教龄11.47±2.18年。

  2.方法

  (1)调查法。研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单,针对所有参加研究的学生,进行不记名式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80份,收回80份,有效问卷数量80份。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四个方面,采用满分100分制,由学生对《外科护理学》教学管理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2)访谈法。对12名教师进行课后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其目前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其对《外科护理学》教学的观点以及其对教学改革的意见。

  二、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

  8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学生认为目前教学管理中存在着教学思想保守、形式单一、内容过于理论化、教学评价形式化等诸多问题,另外还有少量学生认为目前所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文字量过多、有效信息表述不清,病例分析较单一。

  2.访谈结果

  12名教师访谈反馈意见多存在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12名教师中,有9例采用普通教学模式,2例使用过PBL教学,1例使用过情境教学。

  三、讨论

  1.《外科护理学》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1)教学思想保守。通过研究发现,由于我国医护教学起步较晚,目前在《外科护理学》教学时,教师多采用传统教学,采用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目前外科技术和理论更新较快,临床实践较强,其要求学生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较强的操作能力以及创新应用能力,传统教学思想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2)教学形式单一。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虽然采用多媒体幻灯、教具、模型等辅助教学,但教具和模型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和形式也较为简单,多媒体内容以书本内容为主,缺乏对外科以及和手术治疗的感官性认识,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3)内容过于理论化。目前的《外科护理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的教学,其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所占比例过高,忽视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过于呆板,甚至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4)教学评价形式化。在对学生进行考评时,目前多以其理论知识水平作为考评标准,不重视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其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也缺乏较为细化的标准,无法真正考核出学生的能力,将学生局限于理论学习中,磨灭了其求知欲望和创新能力。

  2.《外科护理学》教学管理改革措施

  (1)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变其传统教学观念,使其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在技术与理念均更新较快的《外科护理学》中应用新型的管理理念,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才能够有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当中的能力,以及思考创新的能力,强化其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

  (2)优化教学内容。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增加人文学科教学,加强护理专业课程安排和操作能力的安排。针对大专护理学科的特点,可适当减少自然学科的课程安排比例,适当增加人文学科课程,包括礼仪、心理、伦理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语言与交流沟通的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将结合的学习能力,通过病例分析等发生,提高其自主观察、思考、分析、创新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定期查找最新的外科护理学相关病例,指导学生分析研究,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使用性和科学性。

  (3)更新教学模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已经发展出了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如情境教学法、兴趣教学法、PDCA循环管理法等,均在教学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均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有机将不同的教学内容统一整合,形成统一的立体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在学习当中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独立应用理论所学知识,并将其带入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其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独立创新的能力。

  (4)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传统以理论知识为评价基准的学生能力考核模式,增加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将学生考核标准细化,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日常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考核评分、日常行为、仪容仪表、操作的规范性和正确性以及熟练程度、语言表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人为关怀等均加入到教学评价当中,科学、客观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

  四、结论

  《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管理中尚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需要教育工作者们认真对待分析,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护理学的论文9

  摘要:综上所述,虽然该院护理人员对CNE的理解和认识较高,开展的CNE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经费问题、活动时间的安排以及考核方式等问题突出,护理管理者应予以重视。寻找适合的解决途径,以不断、有效更新全体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继续护理学;教育

  1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数据,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最小值、最大值、百分比和均数±标准差对数据进行描述。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对CNE的理解和认识从被调查者对CNE的认知可知,70.7%的调查者认为开展CNE是必要的;63.4%的调查者认为参加CNE的培训可作为技术职称晋升条件,43.9%的人认为可作岗位聘任条件。

  2.2参加CNE情况165人(80.5%)在过去的一年里有参加CNE活动的经历,40人(19.5%)尚未参加。参加过CNE的165名调查者,其中选择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者居多,达72.7%;采用自学方式者占大多数,达72.7%;个人出资参加CNE活动者达63.6%,可见被调查者对于CNE的重视。见表2。

  2.3对CNE质量和效果评价165名曾参加过CNE的护理人员认为,CNE对所从事的工作很有帮助的占21.2%,有帮助的占36.4%,有一点帮助的占36.4%,无帮助的占6.1%。对CNE自费比例的评价认为合理的占21.2%,一般的'占42.4%,不合理的占36.4%。对CNE收费评价认为较高的占66.7%,适中的占33.3%。对CNE学习内容、形式、授课教师、安排的时间满意度见表3。

  2.4参加CNE的影响因素对于影响参加CNE的因素(多选),选择单位是否要求的有75人(36.6%);选择费用问题的有96人,(46.8%);选择时间安排的有95人(46.3%);选择学习形式的有15人(7.3%);选择学习内容的有20人(占9.8%);选择交通情况的有70人(占34.4%)。

  3讨论

  3.1临床护理人员对CNE的理解和认识较高本研究发现多数护理人员认为有必要开展CNE,说明护理人员对于参加CNE有比较高的积极性,同陈长英等[3]、王泽娟等[4]的研究结果相同,既多数人认为CNE的对象应该是全体护理人员,只有少数人认为CNE无任何作用,表明CNE已经得到了临床护理人员的普遍认可,CNE有望得到广泛开展,与柳亮等的研究结论一致[2]。

  3.2CNE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本研究发现开展的CNE活动内容涵盖了新成果与新进展、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关法规与技术规范以及医学人文及管理知识,说明活动内容较丰富。一方面表明医学人文及管理知识已在相当范围得以拓展,另一方面表明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仍然处于不可撼动的地位,同张璐姣等[5]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本次研究对象大部分是初中级护理人员有关。对急诊科护士CNE需求研究发现排在首位的也是专科知识、技能[6]。CNE活动形式主要有面授、函授、远程护理学教育、自学,CNE活动主办者包括本单位、大学(包括附属医院)、CNE基地、专业学会、网站等,其活动形式多样、可供选择的途径广泛。本调查结果表明,远程教育居于各形式之首,远程网络教育系统具有教育资源的共享性、教学手段的交互性、教学时空的延伸性、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教学媒体的集成性等优势,有利于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现代化、大众化和终生化[7],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学习进度,自主学习,节省了大量学习经费和时间[2]。选择网络进行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所接受。网络教学在自学方式中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4]。

  3.3CNE质量和效果评价较高大部分人认为CNE对所从事的工作有帮助,对学习内容、形式、授课教师较满意,说明该院开展的CNE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了解该院已建立了较严格的学分管理制度,规定工作满一年后的护理人员每年要修满市级和省级学分各25分,并以此作为晋升考核的重要指标。该院护理部坚持对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既按工作5年内的低年资护士层成为技能型人才、工作6~10年专业骨干层成为双师型人才、工作10年以上高年资护士层成为专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医院每年选派优秀护理专家和护理管理者出国学习和考察,科室也根据需要选派合适人才外出进修学习,各科室护士长在本科室定期组织护理查房、业务学习和专科培训。也有学者对构建CNE管理体系提出了较合理和科学的建议,值得共同借鉴和学习。与此同时,CNE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习机会不均等。部分护理人员上一年未参加任何形式的CNE,且上一年参加CNE的护理人员参与活动的次数不一样。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护理人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愿参与;或可能无时间参与,或领导不重视等。有研究发现部分科室领导只注重强化初级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技能的提高,外出进修、学习机会更多的考虑到较高职称护理人员[10]。其次,CNE活动考核方式单一、活动经费缺乏。本研究发现笔试仍然是主要的考核方式,操作考试以及笔试与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应用较少。随着教育活动形式的多样化,灵活性较强的操作考试以及笔试与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将会为更多人所接受[11]。本研究发现CNE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为个人,单位、科室资助较少,几乎未得到企业和社会资助;且大部分护理人员认为自费比例不合理、个人支付较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单位报销比例较低,社会资助少,另一方面是CNE活动收费较高。再者,CNE活动时间安排欠合理。由于临床护理人员工作繁忙,一人一岗,24h三班倒,上班时间参加CNE有一定难度。为此建议:①安排CNE以业余、短期为主,每次安排的教学时数不宜过长,内容少而精,突出重点和难点,易理解部分可以自学;②以医院为主体开办讲座、学习班;③利用双休日或采用同一内容多个时间上课,以供学习者选择,因工作无法离岗的人员可采用录像形式补课;④及时下达各地学术信息,将CNE相关信息制成表格以文字形式下发致各护理单元,让各层次护理人员自己合理安排学习[11]。最后,参与CNE的影响因素较多。有研究发现时间限制、课程缺乏相关性是护理人员参加CNE的首要障碍[12]。也有有研究发现护理人员不能完成CNE的原因是:①医院用于护理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经费不足;②教育内容缺乏新颖性;③临床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本研究表明,影响临床护理人员参与CNE因素依次为费用问题、时间安排、单位是否要求、交通情况等,与以上学者研究结论基本相近,说明活动经费、时间安排以及领导是否重视仍然是制约护理人员进行CNE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虽然该院护理人员对CNE的理解和认识较高,开展的CNE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经费问题、活动时间的安排以及考核方式等问题突出,护理管理者应予以重视。寻找适合的解决途径,以不断、有效更新全体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内外继续护理学教育的研究现状郝艳青; 张敏; 孙铮中华护理教育20xx-06-20

  2、我国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的研究孟萌第二军医大学20xx-05-01

护理学的论文10

  摘要:《护理学基础》课程是一门集《护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于一体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要学好本门课程,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护理学 学习方法 浅谈 基础

  一、系统学习与重点掌握相结合

  在学习一门新课程时,先要了解课程的考试大纲,根据大纲中每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在教材的相应部位做不同标记。一般来说,要求“熟悉”和“掌握”的内容是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也是学习的重点。然后,通读教材,全面、系统地了解课程内容,并对重点内容进行理解、记忆,以达到真正地掌握和熟悉教材的基本知识的目的。纵观以往试卷可知,试题内容虽然突出重点,但仍涵盖了教材的大部分内容,故全面系统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其作用有:1.从总体上认识和了解课程的内容有助于适应试题覆盖面广的要求。以往试卷的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其中,以选择题的覆盖面最广,也最灵活。2.可以将课程前后内容进行有机的联系,便于理解和记忆。例如,在患者的清洁卫生一章中提到特殊口腔护理的对象有高热病人,在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一章中提到高热病人要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3.发现重点、难点,以便重点学习。学生只有深入地理解重点和难点问题,才能以点带面,带动对一般问题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融会贯通《护理学基础》的基本知识。

  二、理论学习和实际生活相联系

  《护理学基础》讲的许多内容都是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联系生活来记忆。例如在铺床法中提到的卷筒式套被套和我们生活中缝被子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将被套正面向内,平铺于床上,棉胎铺在被陶上,再将棉胎与被套一并自床头卷至床尾,自开口处翻转、拉平。又如在病区的物理环境温湿度的调节中讲到室温过高时用空调、风扇等调节,而室温过低时可采用取暖炉、火炉等;当室内湿度高于室外时,可开窗通风,湿度过低时可在地上洒水,冬天可在暖气上或火炉上放水壶等蒸发水汽来提高湿度等。这些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到,在记忆的时候不用死记硬背,只要和实际联系起来就可以了。

  三、充分利用临床见习课和实习课

  充分利用临床见习课和实习课。我们能够获得临床感性认识,从而使课堂理论和临床实际相结合,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见习时我们通过接触病人,从教师示范到自己实际操作,能在实践中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再通过看书学习加以提高。这种由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的学习方法,比单纯课堂授课更生动、形象具体,学生可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动口、动手来观察病情、加强操作,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扩大视野,激发求知欲望。

  四、记忆与思考相结合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全书中操作的`内容很多,对于操作的内容我们不要死记硬背,结合要点说明去理解记忆。有些人认为学医只要能背书就能考出好成绩,这是错误的。记忆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帮助记忆的方法有多种,其中积极的思考是最有效的。所以在学习的时候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为什么铺床时叠大单是左压右,而叠被套却是右压左?铺床时为何要翻转床垫?铺麻醉床时枕头为何要横立于床头?平车运送法中在推行中为何要小轮在前,在上下坡时为何患者头部为何要位于高处,学生只有理解了,才能很好地记忆和掌握这些知识。

  五、巧妙利用比较法进行学习

  比较法是近些年流行的一种研究方法,运用在学习上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学生可以开阔视野,正确地推断、鉴定、验证知识,易于接受、理解和运用知识,这就是比较法。比较学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许多专门的学科,大量地运用在各种研究领域,为这些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途径和发展的前景。

  在读书学习方面,比较法带给人们更多的学习、研究和深入发展的机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例如对于异常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的护理措施,我们就可以比较记忆,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几乎每项护理措施都有心理护理、休息的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对症护理、健康教育等,心理护理主要针对病人紧张不安、害怕等心理反应进行护理。在护理中应经常探视病人,耐心解答各种问题,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给予精神安慰。病人都需要好好休息,都需要整洁、安静、舒适的环境等。病情观察包括伴随症状、治疗效果的观察,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是相同的地方也有些许差异。体温异常的病人要定时测量体温,而血压异常的病人要密切观察血压等。脉搏异常则观察脉搏的脉率、节律、强弱等。呼吸异常者则需观察呼吸的频率、深度、节律、声音、形态有无异常;有无咳嗽、咳痰、咯血、发绀、呼吸困难及胸痛表现。饮食护理中高热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少量多餐,多饮水。异常血压患者则选易消化、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饮食。呼吸异常者则宜食易于咀嚼和吞咽的食物,避免食产气食物。关于对症护理,高热病人主要是降低体温,我们常用物理降温法或药物降温法;体温过低则给予保暖措施;呼吸异常者必要时则可给予氧气吸入。健康教育主要从教会患者自我监控,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六、不断复习总结,串联知识点

  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知识点,把它们有机地串联起来,就像我们吃的葡萄,一拎一串。例如关于进针角度我们可以总结:皮内注射法是针头与皮肤成5度角,皮内注射法是针头与皮肤成30-40度角,静脉注射法是针头与皮肤成15-30度角,肌内注射是90度角进针,等等。不同浓度的酒精其用途也是不一样的:在给病人床上梳头时如遇长发或头发打结不易梳理时,可用30%乙醇湿润打结处,再慢慢梳理开;在给患者做背部按摩时则将两手掌蘸少许50%乙醇,以手掌的大小鱼际肌作按摩;消毒时我们常用70%的酒精;而燃烧消毒时我们则用95%的酒精。

  总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要死记硬背,而要巧妙地运用学习方法来帮助记忆。

护理学的论文11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趋于完善,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方法。20xx年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所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使得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被广泛应用。项目学习具有项目的“实践性”、学习的“主动性”、方式的“合作性”和过程的“探究性”这4个主要特征。项目学习与“做中学”学习都主张通过亲自的体验和探究来解决问题,增长经验,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践和表达交流中建构知识。

  内科护理学是高职高专临床护理教学阶段的核心课程,其内容多、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教学难度大。教学过程“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显得尤为重要。其实践教学应以护理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由于传统实践教学方法相对单调,可操作性差,学生深感抽象、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将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融会贯通,提高内科护理知识的内化能力,培养合格的、岗位胜任力强的应用型护理技能人才,我们教研组经过召开讨论会,在项目教学和“做中学”学习思想的指导下,决定在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尝试项目教学法,即学生以完成内科疾病护理项目为任务驱动,按“呈现问题-提出假设-动手实践-交流讨论-记录所得”5步法学习。并对项目教学法的适用度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高职学院20xx级护理专业西校区5个班13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试验组),年龄18~23岁,平均21.4岁,均为我校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全国普通高校统招生。在完成解剖学、生理学、健康评估、基本护理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后,于20xx~20xx学年的第2学期进入内科护理学课程学习。选取我校20xx级护理专业南校区5个班131名学生为对照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在年龄、上学期综合测评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教学研讨。请校内外专家、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师,召开实践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领悟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明确研究目的、意义,论证以内科疾病护理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集体备课。两个校区的理论课、理论课授课内容、学时、实践课教师、使用教材、考核方式和命题难度保持一致。试验组全部4次实践课(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实施项目教学法,每次4学时。选择临床案例并进行修改,确保案例情景能驱动各系统疾病护理项目的全面进行,科学编写项目教学实践课教案。

  教学实施。对照组采用“情景案例引入-护理程序(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导引法护理示教-分组练习-教师指导-点评总结”的'常规教学法。试验组实施项目教学法,即学生以完成内科疾病护理项目为任务驱动,按“呈现问题-提出假设-动手实践-交流讨论-记录所得”5步法学习,将每班按学号依次分为4个项目学习小组,每组6~8人,自主产生项目学习组长1名。

  呈现问题:提出项目学习任务。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实践课前,任课教师提前2周,下发驱动各系统疾病护理项目的情景案例,布置项目任务,并给出相应的参考学习资源、实践课仪器设备和护理项目耗材。实践课前,要求学生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小组内的互助互教、互项质疑讨论和项目内护理子项目细分与分工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

  提出假设:圈定情景案例中必须做的子项目。任务下发第5天,小组长须呈交针对情景案例护理项目的子项目和基于护理程序的项目护理流程假设纲要。实践课教师予以引导,圈定情景案例中必须做的护理子项目。

  动手实践:小组内系统疾病护理项目实践、书写标准护理计划、绘制护理路径流程图。情景案例中必须做的护理子项目圈定后,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书写标准护理计划,并完成反复的互辅、互教、互动模拟练习或提前预约到临床护理实训室真操实练,通过多次亲自护理体验、探究,发现项目护理中存在的细节问题。最终,学生需要以5步护理程序(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ADPIE)为轴线绘制一个基于情景案例的护理路径流程图。此步,实践教师通过“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护理技能实训平台,在线随时解答学生的提问,重点是突出学生从“做”中学习内科疾病护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讨论:情景案例护理项目再现,组间交流讨论。实践课堂,各项目学习小组提交基于情景案例的标准护理计划和护理路径流程图后,分别以ADPIE为轴线展示基于情景案例的护理子项目内容,再现临床真实护理场景。然后小组间进行互评,交流讨论优点与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教师依据综合表现赋予每一小组成员形成性考核成绩(共4次平均分,构成第1次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教师主要为交流讨论的旁观者和课堂氛围的平衡者。

  记录所得:书写学习收获与反思。每个项目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书写内科疾病护理项目实践学习收获与反思报告。教师分别依据基于情景案例的标准护理计划、护理路径流程图、实践学习收获与反思报告书写质量赋予形成性考核成绩(百分制),3项平均分得出第2次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最后,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总结性反馈。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珚x±s 表示,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内科护理学实践课学习回馈评价

  自行设计内科护理学实践课学习回馈评价问卷,第1部分为学生对内科护理学实践课感知回馈评价,共7个条目;第2部分为学生对内科护理学实践课学习的能力培养自我评价,共13个条目;采取Likert5级评分,计1~5分,≥4分视为积极评价。问卷条目及评分标准经2轮Delphi法专家咨询确定。在内科护理学最后一次实践课结束前向269名学生发放问卷,全部回收,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显示,试验组89.1%的学生对项目学习表示认可,93.5%的学生认为适应项目教学法,在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回顾与应用以及对自我挑战、参与实践课的活跃度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试验组学生对13项能力培养指标,积极评价均在77.5%以上;对“有利于促进护理工作方法的形成”条目,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积极评价分别是94.9%、88.6%,其他12项能力培养自我评价,与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形成性考核成绩

  形成性考核各项成绩均为百分制,试验组第1次过程考核平均成绩为84.2分,第2次过程考核平均成绩为83.9分,第3次期末终结性闭卷考核平均成绩为79.9分,课程总成绩平均为81.6分;各项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项目教学法适用于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

  高职高专护理以培养护理岗位所需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其培养过程应以护理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和着力点。内科护理是临床护理岗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任务复杂多变,理论与实践要求高。故,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不可缺少,并且要以胜任内科临床护理岗位为核心设计教学、开展教学。项目教学法具有明显的岗位导向性,使学生围绕一个相对独立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xx年4月第25卷第2期Medical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Apr.20xxVol.25No.2立的工作项目,以小组合作或独立工作的形式,自行收集信息、制定计划方案,最终完成项目的实施与评价。此教学方法以完成项目为任务驱动,具有项目的实践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性、情境性和探究性,这些特性与临床内科护理岗位的工作特性不谋二合。为此,我们教研组在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尝试了项目教学法,经实践表明该教学法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3.2项目教学法可提高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形成性考核成绩

  学生回馈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89.1%以上的学生认为项目教学法促进了对所学知识的回顾与应用,有利于获取新知识、转化知识和记忆、掌握知识,增进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增加实践课的参与活跃度,各条目与对照组比较,P 值均低于0.038。这在形成性考核各项成绩中得到证实,3次考核平均成绩分别是84.2分、83.9分、79.9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第1次形成性考核成绩由4个项目学习量化评分而得,第2次由3项平均分计算而得,且2次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比达到0.4,第3次终结考核仅占0.6,这或许潜在推动着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学习,成为持续不断学习的动力之一。形成性考核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习效果,适时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与学的互动,避免终结性考核对学生造成的片面评价。形成性考核是对项目学习每一步表现的评价与认可,项目学习又为形成性考核提供了丰富的血液与动力,避免了为了形成性考核而考核,两者结合使师生累并快乐着。

  3.3项目教学法能促进高职高专护生岗位胜任力发展

  学生回馈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90.5%以上的学生认为项目教学法有力于获取新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转化,有利于促进自主与自律学习,提高自学能力;87.7%以上的学生认为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批判性护理临床思维能力;77.5%以上的学生认为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项目教学法,以完成内科疾病护理项目为任务驱动,学生在案例线索的引导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搜索信息,内化知识并转化为具体化的护理子项目,小组内反复练习,多次亲自体验、探究,发现并纠正细节问题,以ADPIE为轴线绘制基于情景案例的护理路径流程图(思维导图)。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锻炼了批判性护理临床思维,突出了语言表达、动手实践和团结协作训练,培养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可见,项目教学法有利于促进高职高专护理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发展。

  4结语

  项目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完成临床内科疾病护理项目为任务驱动的教学,体现了“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做到了以解决临床护理岗位中的任务为轴线,实现了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调动了教与学双方的主观能动性,使实践教学活动新颖、活泼。通过对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实施项目教学研究表明,项目教学法适用于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可提高内科护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能促进高职高专护生岗位胜任力的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护理学的论文12

  摘要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社区片医开展产后家庭访视工作,使产妇在自己熟悉的家中,享受到社区片医的健康指导,调整产妇产后的心理应激状态,提高了照顾婴儿能力,改善了产后不良生活方式。结果 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使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得到明显控制。结论通过在产后访视中加强了对产妇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护理,来提高产妇的认知应对能力,使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得到明显控制,使其处于最佳心身状态,轻松、安全地度过产褥期。

  关键词:社区片医;产后家庭访视;产后抑郁;护理干预

  1 前言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妇女的一个自然、正常的生理过程。然而由于认识不足,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容易出现一些复杂的心理变化,以焦虑、抑郁最为常见。产后抑郁是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以产妇郁闷、食欲不振、爱哭、失眠或嗜睡,注意力难以集中、疲倦、失去生存欲望、有自杀或残害婴儿的倾向为特征。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也会对婴幼儿的情感、智力发育和行为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提高产妇产后妇幼卫生保健质量,我中心通过社区片医开展产后家庭访视工作,解决了产妇产后的心理应激状态,提高了育儿行为能力,改善了产后不良生活方式。建立了家庭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的新型医患关系。现总结如下:

  2 访视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本访视对象是归属我院13个小区内初产妇,出院后经电话预约在第一周和第二周两次免费家庭产后防视,20xx一o9~20xx一o9访视社区产妇总计156例,年龄22~31岁,正常产98例、剖宫产58例。

  1.2 方法:访视组成员由产科医生、社区片医组成。按妇幼卫生保健要求,采用观察、检测、检查、询问、健康指导等方法,观察产妇心理、情绪状态;检测产妇血压、体温、产妇子宫恢复大小、会阴切口愈合情况、恶露量,奶汁多少、睡眠及饮食状况。新生儿体格检查:观察生理性黄疸发生

  情况,检查脐带脱落和愈合情况,有否发生臀红、痱子;询问新生儿喂养方式、大小便次数。

  3产妇产褥期心理问题

  2.1部分产妇由于缺乏妊娠知识,产后对母乳喂养认识不足。尤其是初产妇容易出现一些复杂的心理变化,易惹怒,情绪不稳、敏感,心理脆弱,长期存在着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以焦虑、抑郁最为常见。产褥期初始阶段因卧床时间相对长,自我照顾程度受限和照顾新生儿心理准备不够。虽有家属帮助产妇整理家务、照顾新生儿、但产妇感觉还是处理不好孩子问题。

  2.2新生儿情况 生理性黄疸26例,脐带脱落有渗出13例,新生儿臀红15例,新生儿痱子、头部湿疹11例。部分产妇见到婴儿的正常生理改变(新生儿黄疸、溢奶)也可引起情绪焦虑,泌乳量减少,使产妇心绪不宁。

  4 产后社区护理干预

  3.1 产妇心理护理干预:我中心通过建立一支具有丰富产科及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社区片医队伍。在保证产褥期家庭访视的同时,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在访视过程中我们鼓励母亲提问,以便于能及时了解最需要、最想要得到的支持。通过实践了解到在产妇的心理顾虑中占首位的是对新生儿护理的知识缺乏希望能从专业医护人员处获得可靠信息。因此我中心社区片医就以多样的面对面的教育活动。指导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传播与婴儿健康成长有关的知识。其次是针对产妇本人的情绪问题时,我们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想法,调动产妇情绪,阻断负向思维,学会新的应对技巧。通过运用恰当的形体语言,可使病人消除顾虑、减少紧张情绪,增加信任感[1]我们采用了让产妇经常听音乐来进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因为音乐是一种与语言及其它声音既相似有又不同的特殊信息,对人体各系统均可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实践证明,音乐的快慢、强弱、升降能很快地对抑郁症状起调节作用[2]。通过运用这个方法后,我们感受到产妇在精神面貌及对刺激的应对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

  3.2 产后家庭护理干预:

  3.2.1 家庭及社会的支持我中心地处城郊结合部,产妇受教育程度高低不一,许多产妇家庭存在封建陋习,如:重男轻女、产妇在月子里不能洗澡、洗头等等。社区片医要耐心反复地加以说明和解释孕产妇提出的问题,正确地疏导病人内心压抑。鼓励孕产妇消除紧张与焦虑的'心情,树立信心,鼓起勇气。让家人积极为产妇提供安全和安静的修养环境,多给予

  关心、体贴、情感支持。避免产妇生理应激导致血压、体温升高及焦虑。

  3.2.2 加强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为防止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我们不仅要加强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为产妇及其家庭提供相应的指导,而且要对存在抑郁症高危因素的孕产妇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使其能够提高处理生活难题的自信心,从而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同时对家属进行教育和指导,争取其家人的理解与配合,改善夫妻、婆媳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实践证明,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有显著作用[3]。

  3.2.3 卫生健康指导:产妇出汗多要经常更换内衣,产后一周可用温度适宜热水淋浴或擦浴。保证会阴清洁,会阴有伤口时,每日用1:5000高猛酸钾温水擦洗2次。注意观察恶露颜色变化,预防产褥期感染。

  3.2.4 产后康复运动指导:产后3d以卧床休息为主,可做床上活动,定时做子宫按摩促进回缩。产妇可根据体力恢复情况有选择做产褥期体操,可帮助产妇恢复腹肌、盆底肌张力,促进恶露排出,预防子宫后倾,膀胱及直肠膨出、子宫脱垂症。产后15d可做轻体力家务劳动,不能蹲位活动,防止子宫脱垂。提醒产妇产后42d去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妇科检查,了解盆腔内生殖器恢复情况。

  3.3 产妇育儿知识健康指导对孕产妇因势利导地进行生理、心理及社会全方位的整体护理,使产妇及其亲属充分了解育儿相关知识,与社区片医人员充分配合,相互支持,相互鼓励,消除和解决心理问题。

  3.3.1 脐部护理:每天给新生儿洗澡时注意保持脐部干燥,更换脐部敷料时,观察脐部有无渗液,如有渗出物,用75% 酒精棉签清洁脐部,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换尿布时,尿布应放在脐下方,防止尿、便污染脐部。新生儿臀红、尿布疹护理。

  3.3.2 新生儿生理黄疸护理:一般不影响吃奶和消化无需处理。喂奶间隔时间多喂葡萄糖水。重症者及时就医治疗。

  3.3.3 皮肤护理 每次喂奶前、后都要更换尿布,换尿布时首先用温水洗净臀部,选择质地柔软、吸水性强、透气好尿布,然后将臀部、会阴撒上爽身粉,如发现新生儿大、小便次数增多或消化不良,应及时更换尿布。新生儿痱子、湿疹护理:加强新生儿皮肤卫生护理,勤洗澡,夏季每日洗2-3次、去汗渍、洗后擦干、涂爽身粉,保持皮肤干燥、凉爽。避免室温过高、保证通风换气,空气新鲜。新生儿衣服要宽大放开新生儿手脚,穿连衣裤,衣布要散热、透气和吸水性较好。

  3.3.4向产妇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支持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指导产妇

  要充分休息,保持精神愉快,加强营养,多喝肉汤、鱼汤等,保证足够蛋白质和维生素饮食。对于奶量不足采取混合喂养方法。喂乳后要将新生儿竖抱,轻拍其背部,驱出胃内气体,防止溢奶。

  5 讨论

  我中心所处社区进行社区家庭访视产妇156人,共发现2例轻度抑郁症患者,无一例中度抑郁症患者。访视结果临床实践证明,正确的心理干预可为母子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我中心社区片医通过在产后访视中加强了对产妇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护理,来提高产妇的认知应对能力,以及提醒家庭成员和社会对她们支持、关心等一系列的社区干预方法。使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得到明显控制。

  综上所述,虽然产后抑郁对产妇及家庭都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但是只要通过及时的社区护理干预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影响是能避免的。社区片医通过156例孕产妇因势利导地进行生理、心理及社会全方位的整体护理,使产妇及其亲属充分了解产褥期知识,多方面信息指导和帮助产妇,使她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其心理素质,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促进母乳喂养,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母婴健康平安,让孕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得到良好的社会评价。

护理学的论文13

  [摘要]探讨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教学方法等,以提高护生对老年人的护理能力,积极进行老年护理实践,以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关键词]护理;高职高专; 老年护理学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学的进步,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护理学》已成为护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老年护理学》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学科。它即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老年医学中的一个学科,同时又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互渗透[1]。该课程是老年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护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对培养加强老年护理教育,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老年护理学》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教学方法等,以提高护生对老年人的护理能力,积极进行老年护理实践,以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1 《老年护理学》课程设置的背景

  1.1开设《老年护理学》的必要性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数据显示,到20xx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总数为1.5989亿,占人口的12%[2]。据预测,今后5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还将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到20xx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37亿,占总人口的30%[3]。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护理专业发展与老龄化的需求,与国际上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老年护理教育相对滞后,老年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几乎是一片空白[4]。因此,加强老年护理科学研究,重视老年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已是当务之急。

  1.2 开设《老年护理学》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而一个人进入老年后,会出现生活自理障碍;生理改变常会导致患有一种或多种急性和慢性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大多为慢性病、多发病,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容易发生并发症或多脏器衰竭,药物治疗后容易出现毒副作用;另外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大力推行,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照顾4个以上的老年人将力不存心,需要其他力量支持。同时,子女由于工作等需求,不能与父母同住,导致了子女对父母的家庭照料难以实现。家庭式养老模式日渐萎缩,医院的临床医疗难以适应社会医疗需要[5]。这就要求有更多的专业护理人员从事老年护理工作。作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就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这一趋势,积极开设《老年护理学》这门课程。

  2 《老年护理学》的课程设置

  2.1 《老年护理学》的课程内容

  《老年护理学》课时分配表

  老年护理学强调如何维持老人的最佳健康状态,提高生命质量。因此《老年护理学》得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老年护理学概论、老化理论、老年人的评估方法、老年人的'心理卫生、老年人的健康保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以及老年疾病的护理。其中一部分内容与《社区护理学》、《护理伦理学》等课程存在着交叉和重叠现象。对此,教师可根据有关课程设置及进展情况和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的把握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及课时分配方案,见表:

  2.2 《老年护理学》的课程目标

  老年护理学的课程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与护理实践,在工作中能够正确评估老年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并能为老年人的生活保健提供有正对性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内容。

  2.3 《老年护理学》的教学方法

  《老年护理学》主要研究老年人对自身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内容涉及老年人的评估方法、老年人的心理卫生、老年人的健康保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以及老年疾病的护理。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合理设计教学方法,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包括系统讲授和精讲点播相结合;小组专题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和自学指导相结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综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老年患者沟通协调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老年护理学》的教学评价

  评价体系包括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实践评价体系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发言及角色扮演的情况和病例分析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理论评价主要是通过结课后进行期末考核,统考理论。

  3 小结

  《老年护理学》的开设有利于护生了解和初步掌握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能够让他们学习《老年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能力,为满足老年人口的健康需求奠定了基础。当然,老年护理教育起步较晚,《老年护理学》的开设是一个新的尝试,其教学的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殷磊.老年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10.

  [2] 中华护理学会中国老龄事业大事记.中华护理杂志[J].20xx,44(4):357.

  [3] 郭薇.对社区康复中老年康复的思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xx,8(10):615-617.

  [4]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前言.

  [5] 鲍勇,龚幼龙.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8,12(8):398-402.

护理学的论文14

  摘要:老年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内容较为枯燥,教学方法合理有效的运用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对所在学校老年护理学常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分析利弊,提出面对当前老年护理岗位的需要,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老年护理学?传统教学方法利弊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首要的社会问题,为如何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老年护理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老年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包括老年人身体各系统的变化和护理、老年人精神和心理护理、家庭护理、老年病的康复等,它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学生觉得难学,教师也觉得难教。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尚待进一步探讨。然而,教学方法合理有效地运用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对所在学校常用的老年护理传统教学方法的利弊进行了总结,以利于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

  一、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是指在传统教学理论规范下的课堂教学。杜威对传统教学有如下见解:“教育上所用的教材由过去已经编好的一系列知识和技能组成,因此,学校的重要任务就是把这些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新的一代。”赫尔巴特认为传统教学方法一是以教师为中心,二是以传授书本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三是以教室为基本场地。根据调查,传统教学方法在当前课堂教学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并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发挥着作用。

  二、传统教学方法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在教学效果上,教师起到示范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职校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及自控力不高,这就需要一个好学的老师作为他们的榜样,带领他们前行。

  2.在教学内容上,循序渐进,启发诱导

  老年护理学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强,比较枯燥,部分教学内容需要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例如,一些老年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问题等需要教师具备深厚功底,在授课时做到讲解层次分明,层层深入,使教学内容从简单到复杂,总结、反思进而升华,循序渐进。通过巧妙的设疑让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后回答,从而达到启发诱导、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最终,让学生有规律地掌握知识、技能,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3.在教学时间上,经济、高效

  老年护理学教学学时比较少,很难应对到多而杂的教学内容上,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教学方法还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对授课知识进行整合,依照教学目标,有层次地组织教学,达到前后知识的衔接,并融会贯通。

  三、传统教学方法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弊端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学方法片面地理解为只包含教的方法,忽略了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笔者所在学校传统的老年护理教学就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教师都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标,没有更好地考虑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过多注重了教师教的作用。老年护理学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弊端如下。

  1.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难以形成评判性思维

  老年护理学整个课程内容是以护理程序这一科学、系统的护理工作方法为基础设计的,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它去实际解决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而评判性思维是有效实施护理程序的内在形式,评判性思维是现代护士核心能力之一,核心能力在护理专业及护理人员的能力结构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位置往往限制了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形成,被动地学习使学生习惯了教师将知识灌输给他们,学生从不质疑教师讲授的内容,被动地理解与记忆便成了他们主要的学习方法。一旦学生独立面对问题时,必然感到束手无策,而这与岗位需要是脱轨的。随着医疗环境的发展及护士职业角色的扩展,老年人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判性思维决定了护士处理问题的能力、评估病人需要的能力以及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服务的能力。?

  2.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特点和需要

  当今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是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热衷于网络、游戏、追星等,根本无心学习。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缺乏艰苦的锻炼,意志薄弱,学习惰性强。因此,完全采取传统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当代的职业教育要求,也难以满足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职业学校学生虽然知识基础比较差,但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发掘他们的潜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环节等,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

  3.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加深学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

  老年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典型的综合性应用的特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参与学习,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学生虽然将教科书中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烂熟于心,但面对真实的病例时却不知所措。所以,应在教学中创设临床情景,形象直观地将临床引入课堂,让学生熟悉临床护理的工作流程,体会不同阶段护理工作的动态变化特点。这对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至关重要。

  4.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

  健康教育者是目前社会对护理人员更加强调的一个角色,尤其是老年护理岗位。随着人的老化,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预防意识及控制疾病的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其健康意识和教育能力直接影响到健康教育的水平和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传统教学方法对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难以使学生认识、体会、担当健康教育者的角色,导致学生缺乏责任感及角色意识,更不能达到能力的培养。

  总之,传统教学方法是长期教学经验的结晶,有很多合理因素可以继承。例如,在帮助学生学习老年护理学系统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非常有效,我们不能盲目抛弃。但如果不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就会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鉴于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使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达到最优化,笔者想强调两点:第一,要充分了解老年护理岗位的职业要求;第二,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资源、教学学时等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刘文海.课题式教学方法与传统式教学方法在高校专业教学中差异性比较[J].美术教育研究,20xx(13).

  [2]朴姬善.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优化整合实证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xx(5).

  [3]李有成.谈谈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与现代教学方法的特点[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xx(S2).

  [4]闫瑞芹,沈宁.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与发展现状[J].护理研究,20xx(18).

  [5]朱正宏,冯小东,刘静明.seminar学习模式在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口腔医学,20xx(13).

  [6]韩伟.如何提高护士做好健康教育的能力[J].实用医技杂志,20xx(12).

  [7]吕红,孔令粼,李莉.护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时珍国医国药,20xx(19).

护理学的论文15

  1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1.1学校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性首先在教学模式方面,目前大部分学校一直沿用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基础———临床———实习,这种模式在客观上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课堂、实验教学与临床的脱节,这种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临床实习的顺利进行。其次,课程设置方面的不对称。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课程设置一直沿用过去的比例与标准,仍然按照专业课与基础课一比一的比例进行教学,这样导致了专业课教学时间的严重不足,根据护理工作特点所需要的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等人文知识设置较少,从而缺少了对学生职业思想、职业道德、执业纪律、职业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专业素质不高。第三表现为学校经费支持不足,学校对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投入的不足也是直接导致妇产科实践教学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1.2教师自身素质的低下首先,在专业技能方面教师没有与时俱进,很多学校的教师虽然都已经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事教学几十年,他们虽然有着良好的理论功底,但由于当今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导致很多教师对当今先进的设备、仪器一无所知,从而根本无法适应教学要求。第二,少数教师综合素质较低,他们本身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教学中对自身要求过低,不注重自身师德建设,不能给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不能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1.3学生生源问题随着国家高校的扩招改革,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医学行业进行学习,导致学校学生的生源水平不断下降。首先,很多学生年龄偏小,组织纪律性差,自我约束力差,法律意识淡薄,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缺乏自信心。其次,很多学生对自身要求过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偏低,不能将学过的解剖、生理、病理知识与疾病联系起来,不能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导致收集资料不全面,护理诊断不准确、护理目标不切实际,护理措施不够具体。同时,因为社会经验较少,在实习期间面对患者,不善于与之交谈沟通,心理压力较大,缺乏主动性、独立性,对临床实习工作被动接受,依赖性强,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改革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的建议

  2.1转变教学观念,增加学生的德育教育与角色认知教育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增强对学生的责任感与教师的使命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认真尽职地完成本职工作。其次,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比如当讲解到孕妇妊娠期剧吐、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及孕妇妊娠期间承受的各种痛苦的时候,要告诉学生母爱的无私性和伟大性,以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更加了解、关心孕妇增强其工作使命感。第三,要增强学生对“护士”角色的认知教育,角色是特定位置上的存在,“护士”角色同其他角色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要注重教育学生对护士这一角色的把握,了解“护士”角色的权利与义务,教育学生对患者一视同仁的态度,避免以自身的主观色彩看待病人;教育学生要加强语言修养,在谈话的方式及语言技巧上注意与患者的沟通;还要培养学生掌握好非语言的交流,因为护士的目光、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都可能影响病人的情绪。

  2.2开发与创新实践性教材,调整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南丁格尔说过,“护士是熟练技术的手,冷静看出细节的头脑、爱与温暖的心”。在这其中熟练技术的手是放在第一位的,在教学中一定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基础与质量,首先就要开发与创新一套旨在培育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材,本人认为可依据《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实践教学项目,结合基层医院的需要,编写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实践考核标准。其次,要调整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时间比例,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基本达到一比一,同时在实践课程中要培育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动手能力。

  2.3增加实践教育投入,丰富实践教学方式与手段学校要加大对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的投入。首先要求学校必须建立专门的多媒体实践教学实验室,让学生有基本的实践区域,要及时更新实验室的陈旧设备,做到与社会主流技术保持一致。其次,学校要善于创新和丰富实践教学方式与手段,比如学校可以开展案例教学法,教师把学生分为若干组,利用医院妇产科护理的典型案例,让各小组查阅资料进行讨论,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大多媒体教学力度,通过视听等多种刺激使实践活动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组织社会实践,学校与医院进行协商,让在校期间的学生可以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到医院进行见习,观摩医护人员的临床操作,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从而缩短与岗位需要之间的距离。

  3结语

  改革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势在必行,各院校都应当注重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的创新与研究,加大对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努力为医院和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妇产科服务者。

【护理学的论文】相关文章:

护理学的论文06-16

脑卒中护理学论文03-03

骨科护理学论文03-03

儿科护理学论文03-10

心理护理学论文11-26

关于护理学的论文11-26

老年护理学论文11-27

社区护理学相关的论文03-12

护理学的论文14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