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论文通用[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科护理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内科护理论文1
摘要: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效果。方法在20xx年6月至20xx年12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8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经过两种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36/4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选择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的治愈率,效果优于传统常规护理,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效果;观察
在临床中呼吸系统疾病尤为常见,好发部位主要集中在支气管、肺部、胸腔以及气管中。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1],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影响,情况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发生重度缺氧、呼吸受阻甚至直接导致死亡。除了接受必要的临床治疗之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也显得极其重要[2]。本次研究将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xx年6月至20xx年12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8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模式,观察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42.3±3.5)岁;对照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45.3±2.9)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以及相关知识宣教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方法如下:
1.2.1用药护理:对于呼吸内科患者而言,在用药时需严格用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记录,充分、详细了解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过敏史,在临床用药中要不断进行调整,同时告知患者严谨擅自改药、换药,严禁增加或减少用药剂量。按照规定时间以及医嘱用药。
1.2.2机械通气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护理显得极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护理人员而言需要对机械通气的方法、操作步骤有充分掌握,同时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采用机械通气时需将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彻底清除,从根本上保证患者呼吸畅通,同时确保患者呼吸情况能与呼吸机一致,严格管理好气囊,正确设定呼吸机参数。
1.2.3饮食指导: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告知患者平日可多进食多纤维素以及高蛋白质食物。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多加饮水。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腹部进行按摩,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良好的饮食护理能够为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提供有利保障。
1.2.4心理辅导:心理护理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尤为重要,由于患者对病情不了解,难免出现紧张、害怕、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辅导和帮助,为患者讲解关于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倾听患者主诉,深入患者内心进行辅导,消除患者的恐惧感以一颗良好心态面对治疗。
1.3观察指标。显效:患者完全康复,所有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病情得到好转,对日常生活具有轻微影响。无效:患者病情依然存在,并未得到好转,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病情加重。
1.4统计学分析:本次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经过两种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36/4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较重且容易反复发作,护理不当极有可能导致造成其他的感染或并发症,使患者病情加重不利于预后,因此需要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我们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强化了药物指导、机械通气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4-5],进一步说明针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选择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的治愈率,效果优于传统常规护理,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精霞.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xx,14(17):146-148.
[2]冯岚.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健康必读(下旬刊),20xx,11(6):116-118.
[3]徐盼盼.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B,20xx,12(11):125-128.
[4]刘静.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xx,5(21):133-135.
[5]王红梅,曹丽.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xx,16(4):264-265.
内科护理论文2
品管圈是由工作性质相同和互补的人组成的小圈团体,它的组成原则是人为本原则,是在大家都自愿的情况下自发组建起来的具有目的性、技术性和科学性的团体。而品圈活动则是指使用科学管理办法和工具,并通过一定程序对品圈人员进行管理,以达到激发人员积极参与相关活动的目的,使医院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团队能力和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医院医护人员是与患者与医院医疗的传播体,护理人员的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媒介,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因医护人员的手导致的医院感染占所有感染的32%,已经成为肿瘤内科疾病感染的主要途径。因此,该院选取20xx年10月—20xx年10月肿瘤内科护理人员18名,作为研究解决医护人员手感染问题的实验体,证实了手卫生是解决手感染问题的重要措施,做好手卫生不但有利于预防病原菌传播,还有利于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xx年10月—20xx年10月在岗的肿瘤内科护理人员18名,年龄22~55岁,肿瘤内科护师主管4人,肿瘤内科护师6人,肿瘤内科护士8人;期学历要求本科6人,大专12人;护龄2~10年10人,11~20 年 7人,>20年1人。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 首先将自愿报名参加品管圈活动的医护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一共有14名组员,选出1名圈长、1名指导员和1名秘书,并运用头脑风暴法为拍品管圈小组命名,名字以积极乐观型为主,如微笑圈、呵护圈和护理圈等等。其次为品管圈小组提出品管圈主题,以小组人数为主收集14个主题,选出最符合该院的品管圈主题。最后,针对选出的主题制定合理的品管圈活动评价标准,其标准提出的目的是提高护士手卫生依从性。
1.2.2 手卫生现状调查 利用实地观察法了解医院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实地观察中,观察人员应采用隐藏方式观察医院现场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待观察结果出来后选取3名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连续 3 周的手卫生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到《手卫生依从性监测表》上[2]。然后对护理接触患者前、护理接触患者后、护理接触体液后、护理接触患者的手及物品进行无菌清洁操,并对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确定五大手卫生观察指征,计算出手卫生依从性。
1.2.3 因素分析 要求品管圈小组成员使用头脑风暴法寻找致使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并对相关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其分析出来的原因有18个,这些原因按影响主体不可以划分为人员因素、管理因素、设施因素和环境因素。根据该院护理人员手卫生实际执行情况,可以将主要影响因素最终确定为:①用水洗手麻烦、耗时;②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③医护人员对洗手指征不清楚;④手卫生执行过程无人监管;⑤手卫生执行力度不够;⑥手卫生奖罚制度不够完善;⑦医护人员没有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4]。
1.2.4 对策与实施 ①建立并完善监管机制及体系: 加强监督小组的执行力,任命护士长为监督小组组长,所有圈员都担任监督员并实行轮流监督制,相关品圈活动管理者要进行不定时随机检查,查看手卫生执行情况;②规范规章制度和制定培训计划: 医院相关科室手卫生管理机制及体制都需要重新制定和完善,医院必须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与医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国家对手卫生规定的相关标准,建设和完善监管机制及体系,实现对医护人员的合理监管。培训计划是指通过相关资料,如《手卫生的'概念》《手卫生的重要性》和《洗手的指征》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常识,并通过相关视屏为护理人员展示七步洗手法[5];③改善手卫生设施: 手卫生设施配备原则应坚持实用、方便和有效原则。实际手卫生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对手刺激小,有护肤成分的洗手液或快速手消毒剂;④做好宣传工作: 在医院所有的宣传栏、所有的洗手池旁等能够宣传的地方,都悬挂七步洗手法、六部洗手法和五步洗手法流程图,同时加强快速手消毒剂使用方法的宣传和教授。
1.2.5 效果评价 ①有形效果评价:有形评价是医院对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力最常用的评价方式,有形效果评价是指医院根据相关手卫生指南、手卫生规范及手卫生标准等,制定符合医院护理人员实际情况的手卫生评价机制,重要是对品管圈活动前后手卫生依从性的评价;②无形效果评价:是通过圈员自填评分表,以此作为依据比较品管圈前后护理人员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变化。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采用 t检验,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对18名参加品管圈活动的护理人员进行长达72 h的手卫生执行情况观察,得出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前、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后、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及护理人员无菌清洁前的各项能力变化,分析并计算出相关指标。这些指标所需要 的参数有医院实际规模、及参与活动的人数、活动前手卫生执行人数、及实际手卫生执行人数,其中活动前手卫生执行次数1682人次,实际手卫生执行次数328人次,依从性为 19.50%,品管圈活动后,对 1366 人次进行手卫生执行情况观察,发现实际手卫生执行次数为 910人次,依从性为 66.11%。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详见表1。
3 讨论
3.1 品管圈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活中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度不高,不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手卫生标准,最终导致肿瘤患者被病菌感染。通过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减低医院感染率46.61%。结果显示,该院肿瘤科在品管圈活动前的相关依从性分别为12.55%、18.86%、18.30%、10.16%、85.71%,手卫生依从性合计为19.50%。而通过品管圈活动后,圈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都得到有效调动,使圈员通过多种措施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效提高了五大洗手指征的手卫生依从性,其依从性分别提高到64.44%、42.86%、64.66%、90.83%、97.76%,手卫生依从性合计为 66.11%。
3.2 品管圈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品管圈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力和质量,通过品管圈不但找到了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通过科学管理模式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有效改进了手卫生执行方式和设施,提高了护理质量管理效率,是护理手卫生的有效管理方法。通过品管圈不但激发了科室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使护理人员自身价值得以实现。
3.3 品管圈活动的不足
品管圈活动还处于初始阶段,医护人员参与品管圈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医院医护人员缺乏品管圈活动经验,部分计划难以执行,并且已经执行的活动也不到位;手卫生依从性的检测时间及发现时间长,需要占用医护人员很多时间,并且需要观察的人才也比较多,医院无法提供大的场地共被观察的人员使用。总之,手卫生依从性的观察和分析需要消耗很多时间和空间。
[参考文献]
[1] 黄金姣,梁金清,李春莲,等.PDCA 循环管理在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xx,13(4): 267-268.
[2] 张月.品管圈在提高手术室护士手卫生依从中的应用[J]. 天津护理,20xx,23(1): 60-61.
[3] 相健美,沈静华,严吉如.品管圈对提高肿瘤内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研究[J]. 右江医学,20xx(5):603-606.
[4] 马海霞.品管圈在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xx(4):621-622.
[5] 郝贵枝.品管圈在改善护理品质中的应用现状[J].大众科技,20xx(2):73-76.
中国卫生产业 20xx年28期
内科护理论文3
一、开发隐性知识的必要性
1.1隐性知识对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无论是教师资源还是教材资源,都必须与学生资源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学生资源中学生隐性知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经验、思维模式、成长经历、生活文化背景等等。以上这些是造成学生个体差异的成因,而差异产生的结果要么是冲突,要么是共享。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共享差异,不仅要相互学习显性的优点,更要看到彼此隐形的优势,在差异中不断丰富和拓展自己。
1.2中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的特点
《内科护理》作为一门护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它既融合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等基础课程的知识,又与《护理学基础》、《外科护理》等专业课知识相互渗透。因此,要想很好的掌握这门知识,不仅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将书本内的概念、表现、护理措施等显性知识呈现出来,更重要的是要将护理学科的理念、思维等隐形的知识与能力传递给学生。
二、隐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在内科护理的教学中,隐性知识不仅包括一些操作规范性很强的护理技能;更包涵了护理认知方面内容,如护理人文、伦理知识和临床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应急应变能力、人际沟通交流等多方面的隐性知识。如何将这些隐性知识转化为可视、可表达、可传递的显性知识,是我近几年的内科护理教学中积极探讨的问题。探索出一些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教学方法,有效促进了学生对隐性知识的把握及认知能力的提高,具体如下。
2.1教学准备
2.1.1备课
首先要了解学生,充分研究学生学习情况,精心设计多种通道,预设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情况,构建有效课堂。其次进行教材处理,对于陈旧的已被淘汰的知识和技能,以学生自学为主;而适当拓展临床新进展或前沿的知识和技能。第三,备课知识显性化。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模型、实物等形式让学生从多渠道、多感官、多形式获得信息。最好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教学设计上多安排学生参与的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性。
2.1.2教师
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组织才能、丰富的专业实践知识等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所包涵的隐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隐性知识的传递过程本质上就是“身教”。这种“身教”能够激励学生,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对所学知识的热爱。因此,老师必须严格自我要求,从专业的仪容仪表到敬业的上课态度,都要一丝不苟、以身作则,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感染学生,以身示教,完成隐性知识的传递过程。
2.2教学设计
一个高效的教学设计既要体现教师的思维引领作用,又要体现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任教《内科护理》的老师大多来自临床一线,有着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内科护理的教学过程中,针对疾病特征,我们结合临床典型案例,设计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直接成为新知识的探索者。贴近生活,通过新闻报道及身边的真人真事的案例,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求知氛围,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探索。探索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判断,教师要进行合适、正确的引导,既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切实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给出诚恳的建议。这样的教学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在无形中又提高了学生对隐性知识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
2.3教学策略
波兰尼曾经指出“隐性知识本身是一种理解力,是一种领会经验、把握经验、重组经验的个能力”,如何将这些经验“明示”或“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则必须采取适合学生的、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2.3.1情境模拟教学
隐性知识依赖于特定的环境和背景,因此,这类知识的获得最好与情境联系在一起。在《内科护理》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临床常见疾病的学习,如《糖尿病病人的护理》、《白血病病人的护理》、《艾滋病病人的护理》等综合性强的内容,我们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法。教学活动中中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如医生、护士、家属、患者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既能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能切身体验到不同角色的感受,增强对病人各种心理言行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如何减轻病人痛苦,达到最好的医护效果。这样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团队交流中有效地学习隐性知识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2.3.2案例讨论教学
同学间的交流和讨论,更能形成“共同的认识基础”。它促使了隐性知识在群体的共享和个体自愿积极地将隐性知识外显的行为。例如在呼吸、泌尿循环等系统疾病的护理中,多是老年病人,而传染病相关病人的护理中又有被传染的可能性,有些学生认为这些工作既脏又累,危险性高,专业理想随即动摇。我们及时对此思想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所从事职业的高尚与伟大之处,展开“我的理想、感恩”等讨论。通过讨论将不同的见解统一起来,从而强化了学生的专业理想。
2.3.3团队合作学习
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我们选择了一些比较常见、易操作的教学内容,如《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等,组织学生分组,到医院、社区、老年公寓、老人活动中心等地方进行调查访问,或者进行现场健康宣教,最后由同学汇报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大家共同分享,共同提高。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知识在交流得到提高和升华,而每人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优缺点能够清晰的显现,更有利于隐性知识流动和分享。(本文来自于《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2.3.4合理的评价机制
为了能够综合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在内科护理的教学评价中,我们不再“重分数、轻能力”,而是采取多层次评价机制,综合学生课前调查情况、课堂发言、讨论交流及考试成绩等结合,综合评分。更多的是利用掌声、鼓励的语言等精神鼓励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他们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她们将自己掌握的隐性知识与大家分享,促使她们自愿地参与隐性知识的交流。因此,在内科护理的教学中要重视隐性知识的利用,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将隐藏在师生头脑中难以显现出来的隐性知识充分挖掘,实现知识在师生间的交流与分享,引导学生构建高效的知识体系与认知能力,使学生在具备丰富的内科护理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具备敬业奉献的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以满足当代社会对高素质卫生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内科护理论文4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趋于完善,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方法。20xx年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所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使得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被广泛应用。项目学习具有项目的“实践性”、学习的“主动性”、方式的“合作性”和过程的“探究性”这4个主要特征。项目学习与“做中学”学习都主张通过亲自的体验和探究来解决问题,增长经验,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践和表达交流中建构知识。
内科护理学是高职高专临床护理教学阶段的核心课程,其内容多、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教学难度大。教学过程“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显得尤为重要。其实践教学应以护理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由于传统实践教学方法相对单调,可操作性差,学生深感抽象、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将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融会贯通,提高内科护理知识的内化能力,培养合格的、岗位胜任力强的应用型护理技能人才,我们教研组经过召开讨论会,在项目教学和“做中学”学习思想的指导下,决定在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尝试项目教学法,即学生以完成内科疾病护理项目为任务驱动,按“呈现问题-提出假设-动手实践-交流讨论-记录所得”5步法学习。并对项目教学法的适用度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高职学院20xx级护理专业西校区5个班13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试验组),年龄18~23岁,平均21.4岁,均为我校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全国普通高校统招生。在完成解剖学、生理学、健康评估、基本护理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后,于20xx~20xx学年的第2学期进入内科护理学课程学习。选取我校20xx级护理专业南校区5个班131名学生为对照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在年龄、上学期综合测评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教学研讨。请校内外专家、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师,召开实践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领悟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明确研究目的、意义,论证以内科疾病护理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集体备课。两个校区的理论课、理论课授课内容、学时、实践课教师、使用教材、考核方式和命题难度保持一致。试验组全部4次实践课(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实施项目教学法,每次4学时。选择临床案例并进行修改,确保案例情景能驱动各系统疾病护理项目的全面进行,科学编写项目教学实践课教案。
教学实施。对照组采用“情景案例引入-护理程序(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导引法护理示教-分组练习-教师指导-点评总结”的常规教学法。试验组实施项目教学法,即学生以完成内科疾病护理项目为任务驱动,按“呈现问题-提出假设-动手实践-交流讨论-记录所得”5步法学习,将每班按学号依次分为4个项目学习小组,每组6~8人,自主产生项目学习组长1名。
呈现问题:提出项目学习任务。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实践课前,任课教师提前2周,下发驱动各系统疾病护理项目的情景案例,布置项目任务,并给出相应的参考学习资源、实践课仪器设备和护理项目耗材。实践课前,要求学生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小组内的互助互教、互项质疑讨论和项目内护理子项目细分与分工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
提出假设:圈定情景案例中必须做的子项目。任务下发第5天,小组长须呈交针对情景案例护理项目的子项目和基于护理程序的项目护理流程假设纲要。实践课教师予以引导,圈定情景案例中必须做的护理子项目。
动手实践:小组内系统疾病护理项目实践、书写标准护理计划、绘制护理路径流程图。情景案例中必须做的护理子项目圈定后,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书写标准护理计划,并完成反复的'互辅、互教、互动模拟练习或提前预约到临床护理实训室真操实练,通过多次亲自护理体验、探究,发现项目护理中存在的细节问题。最终,学生需要以5步护理程序(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ADPIE)为轴线绘制一个基于情景案例的护理路径流程图。此步,实践教师通过“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护理技能实训平台,在线随时解答学生的提问,重点是突出学生从“做”中学习内科疾病护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讨论:情景案例护理项目再现,组间交流讨论。实践课堂,各项目学习小组提交基于情景案例的标准护理计划和护理路径流程图后,分别以ADPIE为轴线展示基于情景案例的护理子项目内容,再现临床真实护理场景。然后小组间进行互评,交流讨论优点与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教师依据综合表现赋予每一小组成员形成性考核成绩(共4次平均分,构成第1次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教师主要为交流讨论的旁观者和课堂氛围的平衡者。
记录所得:书写学习收获与反思。每个项目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书写内科疾病护理项目实践学习收获与反思报告。教师分别依据基于情景案例的标准护理计划、护理路径流程图、实践学习收获与反思报告书写质量赋予形成性考核成绩(百分制),3项平均分得出第2次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最后,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总结性反馈。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珚x±s 表示,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内科护理学实践课学习回馈评价
自行设计内科护理学实践课学习回馈评价问卷,第1部分为学生对内科护理学实践课感知回馈评价,共7个条目;第2部分为学生对内科护理学实践课学习的能力培养自我评价,共13个条目;采取Likert5级评分,计1~5分,≥4分视为积极评价。问卷条目及评分标准经2轮Delphi法专家咨询确定。在内科护理学最后一次实践课结束前向269名学生发放问卷,全部回收,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显示,试验组89.1%的学生对项目学习表示认可,93.5%的学生认为适应项目教学法,在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回顾与应用以及对自我挑战、参与实践课的活跃度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试验组学生对13项能力培养指标,积极评价均在77.5%以上;对“有利于促进护理工作方法的形成”条目,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积极评价分别是94.9%、88.6%,其他12项能力培养自我评价,与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形成性考核成绩
形成性考核各项成绩均为百分制,试验组第1次过程考核平均成绩为84.2分,第2次过程考核平均成绩为83.9分,第3次期末终结性闭卷考核平均成绩为79.9分,课程总成绩平均为81.6分;各项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项目教学法适用于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
高职高专护理以培养护理岗位所需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其培养过程应以护理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和着力点。内科护理是临床护理岗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任务复杂多变,理论与实践要求高。故,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不可缺少,并且要以胜任内科临床护理岗位为核心设计教学、开展教学。项目教学法具有明显的岗位导向性,使学生围绕一个相对独立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xx年4月第25卷第2期Medical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Apr.20xxVol.25No.2立的工作项目,以小组合作或独立工作的形式,自行收集信息、制定计划方案,最终完成项目的实施与评价。此教学方法以完成项目为任务驱动,具有项目的实践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性、情境性和探究性,这些特性与临床内科护理岗位的工作特性不谋二合。为此,我们教研组在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尝试了项目教学法,经实践表明该教学法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3.2项目教学法可提高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形成性考核成绩
学生回馈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89.1%以上的学生认为项目教学法促进了对所学知识的回顾与应用,有利于获取新知识、转化知识和记忆、掌握知识,增进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增加实践课的参与活跃度,各条目与对照组比较,P 值均低于0.038。这在形成性考核各项成绩中得到证实,3次考核平均成绩分别是84.2分、83.9分、79.9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第1次形成性考核成绩由4个项目学习量化评分而得,第2次由3项平均分计算而得,且2次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比达到0.4,第3次终结考核仅占0.6,这或许潜在推动着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学习,成为持续不断学习的动力之一。形成性考核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习效果,适时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与学的互动,避免终结性考核对学生造成的片面评价。形成性考核是对项目学习每一步表现的评价与认可,项目学习又为形成性考核提供了丰富的血液与动力,避免了为了形成性考核而考核,两者结合使师生累并快乐着。
3.3项目教学法能促进高职高专护生岗位胜任力发展
学生回馈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90.5%以上的学生认为项目教学法有力于获取新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转化,有利于促进自主与自律学习,提高自学能力;87.7%以上的学生认为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批判性护理临床思维能力;77.5%以上的学生认为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项目教学法,以完成内科疾病护理项目为任务驱动,学生在案例线索的引导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搜索信息,内化知识并转化为具体化的护理子项目,小组内反复练习,多次亲自体验、探究,发现并纠正细节问题,以ADPIE为轴线绘制基于情景案例的护理路径流程图(思维导图)。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锻炼了批判性护理临床思维,突出了语言表达、动手实践和团结协作训练,培养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可见,项目教学法有利于促进高职高专护理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发展。
4结语
项目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完成临床内科疾病护理项目为任务驱动的教学,体现了“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做到了以解决临床护理岗位中的任务为轴线,实现了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调动了教与学双方的主观能动性,使实践教学活动新颖、活泼。通过对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实施项目教学研究表明,项目教学法适用于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可提高内科护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能促进高职高专护生岗位胜任力的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内科护理论文5
如何针对学生学习基础、思维习惯、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使《内科护理学》课程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这是长期困绕众多教师的一个难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学观念、以生活化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立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引入竞争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内科护理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全国护士资格考试的重要课程,是护理患者、评估患者的基础,学习内科护理学的任务在于对风湿性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的护理工作予以熟悉和掌握。如何针对学生学习基础、思维习惯、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使《内科护理学》课程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这是长期困绕众多教师的一个难题。教学实践证明:采用课堂有效性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本文就内科护理学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探讨。[1]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学观念
内科护理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内在要求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广大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丰富业务知识,建立高尚的医德情操”为宗旨,在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再是单一的教学者,只能担当起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而务必要让广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建构"主体思想"的体育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学观念,使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打好业务技术基础,更有利于学生去探索、创新。“主动体育”思想坚持由广大的'学生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过去的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进而主动地去提高自我能力、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主动地去学习。
二、引入案例教学法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要让学生多运用、多感悟、多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多设置临床案例,便于他们对教学内容进行正确、迅速地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让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众所周知,《内科护理学》与临床实践息息相关,在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将教材所描写的内容与学生在医院内遇见的病人病情相结合,以便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进而能够更好地感知、贴近教材内容。例如:笔者在讲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时候,先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讨论“你所知道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然后再以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病例资料为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诊断、病因、护理措施、临床表现等进行系统讲授,最后进行案例教学讨论,让全部同学都参与到讨论之中,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理解了知识点。[2]
三、建立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分别是软件教学平台和硬件教学平台,被广泛应用到各大高等院校,也被称为“网络教学支持平台”。建立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也是内科护理学课堂有效性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括了教学博客、在线测试、试题试卷库、课程简介、课程作业、教学大纲、教案、试题下载、教学安排、成果展示、答疑讨论、资源共享、教师信息、课程拓展、课件等多个模块,是广大学生实现自我评价、获取知识、情境模拟、信息量拓宽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建立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加工信息资源、分析信息资源的能力,又有利于强化、巩固学生的护理技能,还有利于检查学生的课后学习等。并且同学们还可以利用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来与其它同学或者教师通过多种现代化的途径(如教学平台、BBS论坛、微博、微信、QQ群等)来进行在线讨论、在线交流,以便精益求精、不断创新。[3]
四、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
许多教育学家都认为: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极为有效的,而学生阶段正是处于好胜不服输、自尊心强、荣誉感强、自我表现欲强的年龄,因此,在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可以围绕着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知识竞赛,既可以班级之间比,又可以寝室之间比,营造出一种良性循环的竞争气氛,让学生在参与竞争中获得知识、获得能力,内科护理学知识竞赛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开展了 “内科护理学知识竞赛”,赛前精心准备了试题,通过笔试、抢答等花样繁多的答题形式,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学生们也是兴趣盎然地积极参与,乐在其中。这对《内科护理学》的掌握有重要意义。[4]
结语
总之,恰当地在内科护理学中开展有效性教学,可让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充满魅力,也能够让学生获得能力、知识、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学习内科护理学,对于广大学生日后的工作也有较大影响,受益颇多,值得推广应用。[5]
内科护理论文6
神经内科老年昏迷患者的特征及护理对策
昏迷是指情况较严重的意识障碍。神经内科昏迷以老年患者居多。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脑血管疾病,患者年龄偏高,护理时存在较多隐患。再加上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常存在较多合并症,临床特点与青年有差异,因此要进行针对性护理。现将本院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急诊内科在20xx年3月~20xx年3月收治的神经内科老年昏迷患者326例,年龄38~96岁,平均年龄(42.5±18.3)岁,住院时间1~20周。其中后循环缺血125例,脑梗死109例,脑出血23例,其他69例。98例合并高脂血者,92例合并高血压者,87例合并冠心病者,35例合并糖尿病者。
1.2临床症状分析
老年患者多与家人沟通稀少,同时高龄患者存在脑部萎缩,其症状表现不明显。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对麻木感、疼痛感的灵敏性下降,家人难发现,而且治疗、护理过程中,若不仔细观察可能出现误诊、漏诊情况,从而错过了最佳诊疗时期。
1.3合并症情况分析
临床资料表明,老年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的几率较大。其潜在的威胁包括身体生理状态欠佳、病情的复杂变化、神经内科疾病本身诱发的器官功能衰竭等。由于合并症的影响,在治疗和护理神经内科患者时有一定的障碍,更需要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就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对神经内科相关症状进行治疗外,对合并症状治疗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4治疗特点分析
老年患者大部分都有长时间的治疗史,而且多存在一定的合并症,服药时间长,因此对部分药物的治疗往往有一定的耐药性。同时由于老年患者肝肾功能较差,吸收药物和代谢的周期比青壮年长,故而排泄周期较长,易出现用药后不良反应放大的现象。同时对药物的敏感性较低。
1.5心理特点分析
老年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内容不佳,使其易出现焦虑恐慌的心情。尤其对中风偏瘫患者和已丧偶患者,由于突然出现的功能障碍,能够给予帮助的人较少,其悲观和失望的心理情况严重。同时他们对个人和家庭方面顾虑较多,而且文化水平普遍比青壮年低,因此心理状态较差。相当一部分老年患者长期缺乏沟通交流,对治疗的安全感和信赖感较差,无法积极配合治疗。
1.6安全性分析
老年患者对临床的护理工作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原因在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的认知能力、自理能力、身体的`协调能力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障碍,因此存在着如压疮、坠床、跌倒、尿路感染、吞咽困难等安全隐患。
1.7护理对策
1.7.1观察病情变化老年患者的病情具有隐蔽性,因此在日常护理中应加强对其病情的监测。不但要每天定时监测患者的脉搏、瞳孔、意识、呼吸等生命体征,而且要观察患者日常生活中性格及行为的变化,主动与患者及其家人沟通,当有无原因变化时,应觉察到可能是其神经内科症状在恶化。
1.7.2对合并症正确处理在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应对有合并症的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对于合并症患者,不但要有专科医生指导,还应注意其心理护理。若患者合并症时间较长,还应注意对其消化、泌尿、循环系统等进行保护性护理。
1.7.3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常心理状态不佳,应给予他们贴心、耐心的心理护理。老年男性患者常少言寡语,对心理特点表达不明显,为了了解其心理状态,需要在护理中对其进行引导交流;女性患者常常喜欢和护理工作者交流,应对其耐心沟通并引导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
1.7.4注意护理安全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并尽量保持干燥,来确保病房环境内的安全性;床边设置护栏,患者活动时可选择使用;行动不便的患者应穿戴防滑鞋,并由专人护理;厕所内设置防滑垫,马桶一侧放置扶手;部分患者神志异常,为防丢失,最好给其带上标牌之类的标志。
2结果
326例患者中,存在隐蔽的症状101例(30.98%),复杂的合并症57例(17.48%),不佳的心理状态33例(10.12%),较多的安全隐患27例(8.28%);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时行满意度调查,非常满意197例,比较满意123例,不满意6例,总满意度为98.16%。
3小结
神经内科中,老年患者比例较大,因此对其针对性治疗和护理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老年患者隐蔽的症状表现、复杂的合并症、欠佳的心理状态、较多的安全隐患等临床特点,针对性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处理合并症,耐心引导其心理,强化护理安全措施。从而有效改善神经内科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
内科护理论文7
一、内科护理沟通问题的调查
1.1资料与方法
我院于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期间,共发生112例内科护理投诉,投诉者都是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投诉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满意度调查、口头、院长热线等向科室投诉,所涉及到46名内科护理人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在医院住院的患者及其家属,常见投诉原因为具体的调查内容,内容主要为护理人员态度端正与否等。
1.2结果分析
总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200份的有效收回问卷,100%的有效率,对内科护理投诉情况与调查问卷的结果相结合对护患沟通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内科护理沟通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
2.1公开收费标准
在调查分析当中,因医疗费用所导致的护理沟通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对患者及其家属而言,准确而又及时的费用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护理人员是医疗服务的实施主体,因此,在患者入院之初护理人员应当详细的向患者将医疗费用说明,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将收费的标准明确。在使用贵重药物之前,应当将具体情况向家属加以说明,征求他们的意见。如果患者或则其家属对医疗费用存在较大的疑问,那么则要求护理人员明确、耐心的解释,充分的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切身利益加以维护
2.2重视与家属的沟通
现阶段,人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逐渐增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的.家属迫切的想详细的了解治疗的水平。正是因为患者的家属普遍的缺乏相关医疗知识,再加上患者家属对治疗的效果有着较高的期望,通常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家属对治疗期望存在偏差时,其家属便会指责相关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与此同时,因为患者病情的需要,在进行治疗时,有时需要采用新型的医疗器械或者药物,而这些器械及药物的有着较高的费用,这便加重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得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产生沟通问题。所以,为了将这些问题有效的解决,护理人员应当立足于患者家属的角度,体谅并理解他们,时常性的与他们进行交流。在新型医疗器械和新型药物使用前,首先应当征求家属的意见,详细的向他们介绍器械和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收费标准,患者家属同意后再使用新型的医疗器械及药物。
2.3提高护理技能及护理水平
医院管理人员应当定期的组织教育和培训,将内科护理人员的基本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使他们能够牢牢的将内科疾病的相关护理知识掌握,并且可以将内科危重患者疾病的发展及发生准确的加以预测。与此同时,还应当将内科护理人员的基本功加以巩固,使他们对使用各项医疗仪器的方法加以熟练掌握,并且对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加以严格的遵守,最大限度的防止差错事故的出现。要为护理人员创设出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从根本上确保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另外,应当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以便于提高各个科室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将内科护理沟通问题加以切实的根治。
2.4强化沟通技巧
在住院进行治疗时,患者不但在身体方面承受着严重的疼痛折磨,同时在精神方面也经受着诸多的痛苦。通常患者的心理非常的抑郁及焦虑,这便要求内科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及交流,应当使患者切实的了解到护理人员是关心自己和尊重自己。护理人员如果采用冷漠的态度以及生硬的语言,势必对患者的身体恢复带来严重的负面性影响,并且加重患者消极及低落的不良情绪。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当按照不同的患者的不同特点将与之相应的沟通方式加以采取。对于有着较高文化素质的患者,在与他们沟通时,护理人员应当使用得体而又大方的态度及语言;对于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对于情绪较为低落的患者,护理人员则应当不断的鼓励和激励他们,最大限度的将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决心加以增强。(本文来自于《中国实用医药》杂志。《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简介详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医院的内科护理工作中,难以避免的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护理纠纷及护理问题,不仅对医院的声誉造成较大的负面性影响,并且也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因此,内科护理人员必须与患者及其家属确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护患交流及护患沟通提起高度的重视,不断的提升护理技能和护理水平,并且在护理服务中将文化因素和情感因素融入,创建稳定、和谐的内科护理环境,进而将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矛盾有效的化解,在促进内科护理质量提高的同时,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的恢复。
内科护理论文8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xx年3月至20xx年11月收治的134例内科患者, 随机分成常规组 (n=67) 和观察组 (n=67)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 差异显著 (P<0.05) ;和干预前比较, 观察组和常规组生存质量评分均上升, 且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常规组更大, 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内科患者; 生存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医学技术也在与时俱进不断突破, 人们对护理也有新的认知, 有更高要求, 常规护理已经不能达到患者要求的护理标准, 由此提出人性化护理, 这种护理模式以人为本, 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优质的护理措施, 提高护理质量, 加速患者恢复[1-2]。本研究通过对67例内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 取得理想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xx年3月至20xx年11月收治的134例内科患者, 随机分成常规组 (n=67) 和观察组 (n=67) 。常规组男37例, 女30例;年龄40~76岁, 平均年龄 (61.2±7.5) 岁;其中糖尿病21例、高血压15例、冠心病9例、其他22例。治疗组男35例, 女32例;年龄41~78岁, 平均年龄 (62.7±7.3) 岁;其中糖尿病18例、高血压13例、冠心病11例、其他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 (1) 以人为本, 以患者为中心, 真心实意的为患者服务, 做到积极、耐心。尊重患者, 关心患者, 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 制定人性化护理计划, 为患者提供高效、全面护理服务。 (2) 营造舒适治疗环境, 随时保持病房安静、干净、整洁、通风, 及调整病房适宜温度, 在实施涉及患者隐私的操作时, 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热情接待每一位新入院的患者, 介绍病区环境, 消除患者的紧张和陌生感。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前都应做好解释工作并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3)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 消除医患之间的陌生和距离感, 及时发现患者的问题与需求并解决, 提高患者满意度及依从性。 (4) 开展疾病知识教育, 使患者更全面的了解疾病相关知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 关注他们态度的变化, 予家属心理疏导, 缓解长期陪同的厌倦心理。 (5) 制定饮食计划, 根据患者病情, 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餐, 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能量。营养餐以新鲜蔬菜为主, 忌食油腻、辛辣、生冷等食物。 (6) 根据患者自身恢复情况, 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 每日进行康复训练及适量运动, 保障身体功能正常工作。 (7) 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健康的生活及饮食习惯, 注意事项, 提高患者生存治疗, 降低患者复发率。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根据我院自拟的满意度调查表及生存质量调查表, 由患者进行评分, 总分0~100分, 评分越高表示满意度及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生存质量采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满意度采用百分率表示, 采用χ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讨论
近年来, 我国内科疾病发病人数不断增加,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发现, 在内科疾病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 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
近年来优质护理干预被逐渐应用于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 可明显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提高患者依从性受到广大患者及临床医师的青睐[4]。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满意度及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 表明人性化护理明显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存质量。分析原因:人性化护理是由常规护理发展衍生出来的'全新护理理念, 这种护理模式本着“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完全适应当下医学模式, 同时为患者提供最优质、全面的服务, 促进患者恢复身体健康。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及实施患者隐私操作时候, 保证患者个人隐私, 积极向患者介绍病区, 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情绪和陌生感。树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患者需求并给予解决, 消除医患之间的距离感, 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 为治疗做好基础。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控性, 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使患者保持优良的心理状态, 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 并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5]。综上所述, 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 可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庆英.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中实施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xx, 33 (3) :667-669.
[2]张爱英.人性化护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xx, 36 (17) :92-93.
[3]孙均芳.人性化护理在内科中的实施及其效果[J].河北医药, 20xx, 35 (13) :20xx-2071.
[4]李帆, 王娜妮.在内科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服务的意义及作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xx, 35 (2) :235-236.
[5]唐红梅, 刘瑞玲, 孙志霞, 等.人性化护理在内科中的实施及其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xx, 32 (7) :1433-1434.
内科护理论文9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两方面,一般资料及专业技能需求。一般资料包括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及医院级别等条目。专业技能需求设置了为4个方面,25个条目,主要为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包括言语康复及吞咽障碍的康复(7个);物理疗法(6个);认知障碍的康复(6个)及康复评定(6个)。每个条目均为单项选择题,选项分别为非常需求、需求、一般、不需求,分别计4、3、2、1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需求越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14份,剔除信息不全的问卷,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00份。
1.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对象共100名,年龄24~25岁,平均年龄(26.85±7.13);其中护师及其以上职称43名,护士57名;本科及其以上学历32名,大专或中专68名;平均从事神经内科的工作年限为(4.13±2.08)年。
2.2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需求情况
本次调查所得护理人员对专业技能需求总得分为(65.87±12.31)分,其中言语康复及吞咽障碍的康复方向为(21.35±7.68)分;物理疗法方向(11.67±6.35)分;认知障碍的康复(18.76±6.84)分及康复评定方向(14.06±5.19)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群对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的续教育需求较大,尤其在言语康复及吞咽障碍的康复方向和认知障碍的康复方向。
2.3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需求情况相关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除医院级别外,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等其余因素不同情况的对继续教育需求存在影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小、职称和学历越低、工作年限越短者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度越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是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
3讨论
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的病情通常较危重,疾病专科性强,因此护理工作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但护士在医学院校所接受的神经内科知识毕竟有限,临床上迫切需要加强护士特别是新护士的继续教育,以培养一支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护理技能的护理团队。由于偏瘫病人生活无法自理,对偏瘫病人的护理专业性更强。有研究称通过配备有经验的护士协助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大大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状况,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见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对病人的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有研究显示大部分医护人员对现有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均不满意,尤其是护士的满意度更低,而且有相当的医护人员对神经内科护士能否敏锐预见、观察与处理患者病情变化并胜任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持怀疑态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较高。同时可见,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等因素均会影响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年龄越小、职称和学历越低、工作年限越少的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越大。这可能与这些人员临床工作年限短,为偏瘫患者提供的康复护理较少及康复护理相关知识缺乏有一定关系,简单的说就是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
为应对临床上不断增加的脑卒中偏瘫病人,医院必须建立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培养机制,为其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注重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康复护理操作技术的指导和训练,并建立考核机制,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应给予再次的辅导和培训,从而确保神经内科的护理质量。
内科护理论文10
目前医院里多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因为护理风险管理属于一种高效的护理管理模式,所以笔者选取20xx年2月至20xx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2月至20xx年5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47例,女患者33例;年龄为37?77岁,平均年龄(57士20)岁;病程0.7?3年,平均(1.85士0.5)年;入选标准:尿毒症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急性中毒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病综合征患者、高血压损害患者均可入选;排除标准:心肝功能不全者、非肾内科疾病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本组基本资料及疾病组差异不显着(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肾内科前些年的风险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从患者因素、医源性因素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后,通过调查问卷与观察对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最后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3观察指标
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患者住院期间总共发放80份(一人—份制),回收80份。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含有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基础护理满意度、病房护理满意度、消毒及隔离满意度。基础护理满意度+病房护理满意度+消毒及隔离满意度)X1/3=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fe±d表示,采用i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肾内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护理满意度为88%,实施后护理满意度为98%,实施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肾内科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具有护理人员、组长、护士长三个管理阶层,属于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在护理小组中,高年资的主管护师可以担任组长;护士长全面负责科室护理方面的管理工作;组长与护士全面负责评估患者病情、风险因素,组长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方案;护士全面负责完成组长、护士长布置的任务,最后交由组长进行检查,并及时规避风险因素或解决护理问题。
我院肾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如下:在患者因素方面需要落实3个步骤,第一,患者入院后,对其心理情况、营养状态、病理因素进行评估,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第二,重视观察病情、病房环境,在卫生间增设防滑垫,在各个方面增加安全设施,最大化的'规避风险因素;第三,提高感染管理、多重耐药菌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不仅要做好消毒工作,还要保证病房空气畅通,使患者拥有更好的住院体验。此外,在医源性因素方面需要注意三点,一是合理调度或使用人力资源,二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三是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加强病患之间的沟通,使得医患关系更加良好。通过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我院肾脏内科疾病护理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本次研究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肾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明显比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的护理满意度高,差异比较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肾内科住院患者中仅有1人出现跌伤,不良事件发生率是1.3%,而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3人发生烫伤,并且分别有1人发生骨折、跌伤、自杀,不良事件发生率是7.5%,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并具有护理满意度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风险因素少等优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内科护理论文11
护理管理工作的成功和失败直接关系护理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使人们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长期以来不规律的饮食与作息习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频发。而消化疾病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部分消化系统疾病也只有借助及时医治与科学的护理方可康复。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绝大多数患病突然,医护人员工作量较大且过于零散,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群众的维权意识不断得到加强,群众对医疗工作者的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针对患者的特殊性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医护管理手段就显得更加重要。相关实践证明,“以人为本”理念在消化内科的护理管理工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强医护人员“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能够较大程度上改善医疗护理的工作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并能够帮助医疗护理工作人员完善自身发展。
1.医院护理中人本管理思想的具体意义
医疗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核心,是对人进行管理。“以人为本”理念是指将人作为日常医护管理工作的核心,人是一切医疗护理工作的出发点,“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使医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体现,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相关护理管理理论也得到发展。将人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进行突出,对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进行有效的处理,为人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高建立环境基础,进而从一定程度上实现组织的发展。
2.消化内科护理管理强化护理人员“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
根据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经验发现,该类型护理工作的内容较为复杂,其护理内容除饮食护理之外还包括心理护理。医护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适合患者的食谱,对此类患者提供的食物应当以清淡为主,便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与此同时,医护工作人员还要适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将整个治疗过程与方法详细介绍给患者,使患者对治疗抱有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恢复,一切护理工作应当将患者作为核心,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注意谈话语气,通过与患者进行聊天,播放轻音乐来使患者情绪趋于平静;并且,医护工作人员应当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想法,尊重患者与其家属的建议与意见,只有这样,才能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3“以人为本”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要求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当以人为核心,切实做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和满足他人等前提条件之后,在充分调动个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达到管理人员的最终目的,最后实现管理人员及被管理人员的相互提高,消化科护士长应当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①科学使用人力资源,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作为医护管理工作的基层管理人员,护士长应当对其负责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性格特点、特长等情况准确掌握,明确每个护士的优缺点,为每一个护士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准确发挥其特长,并按照个人特长与不足进行工作安排,将每一个人安排到与个人特点相适应的工作岗位上,较大程度上发挥个人特长,不断增强个人责任感,加强个人组织能力的培养。以本科室的实际工作为例,将消化科所有护士随机分成2个护理小组,分别为换班护士小组和责任班护士小组,其中换班护士小组包括7名护士,而责任班护士包括5名护士,每一护理小组包括组长1名,组长应当对本小组的医疗护理管理工作负责,组长的选择标准应当是工作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临危不乱、应变能力强的护士,并且对工作有着极强的责任心。为保证相关工作的落实,小组组长应当执行轮换制度,周期为2个月,使每一个护士能够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
②灵活使用激励手段,为加强医护工作人员在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积极性,不仅要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提高,还应当不断更新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与护理理念,提高个人身体素质,基于越来越高的要求,医护人员都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如果在曰常护理工作中只有批评而缺少鼓励,那么医疗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受到极大打击,进而影响患者的恢复,因此,使用一定的激励手段极为必要。首先,通过使用一定的物质激励,从而使医护管理工作朝着预期方向发展。主要的激励手段包括绩效工资、奖金等,例如,通过开展评比活动,对在日常医护管理工作中表现较好,得到病人表扬的护士进行奖励,这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也使患者对科室的医护服务工作更加满意;其次是将科室之间的评比与不同科室之间的医疗护理工作水平挂钩,在提高医护人员集体荣誉感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在日常医疗护理工作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医护人员应当进行适当奖励,从而激发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希望能够继续学习、深造的护士进行鼓励,加强该群体专业技术知识的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升职机会。在医疗护理管理工作中,应当尽量减少对护士的批评与惩罚,多寻找护士的优点,使用个人特长,且进行及时的支持和表扬,挖掘护士的工作潜能。
③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管理的优势在于使组织与个人之间的目标相一致,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护士长在制定相关工作目标时,应当征求不同方面的意见,充分考虑护士的意见,鼓励全体人员参加,发现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发现在组织目标实现过程中人所应当承担的角色与任务,提高护士的集体荣誉感与工作责任感,使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④改善工作环境,对于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的医疗护理工作人员来说,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降低护士的精神压力。第一,护士长要以实现榜样作用,提高个人影响力,在工作过程中尽量做到为他人考虑,在对护士提出工作要求之前,就应当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第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人与人之间出现的各种矛盾,护士长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尽量解决困难,建设和谐的科室,只有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下才能形成良好的心情,工作效率才能够得到提高。第三,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树立学习榜样,通过对榜样的学习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使科室的工作环境更加和谐。
⑤真诚关心护士,提高护士队伍的稳定性,消化内科对护士的学历、专业技能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逐渐增加的工作压力使护士的工作热情逐渐消失,护士所提出的绝大多数要求也无法得到满足,由于护士群体中女性居多,女性的敏感容易使其产生负面情绪。所以,对于护士这一群体应当给与更多的关心,对护士所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当尽可能的给与满足,对她们在工作、与生活过程汇中遇到的困难给与及时帮助,使她们无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室工作之中。科室护理工作的安排应当基于护士长对护士实际情况的了解,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通过人性化的安排不仅能够使护士产生极高的归属感与责任感,还能够使科室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4.小结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消化内科的医疗护理工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解,能够提高护士在日常科室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将对护士的关心落到实处。在各种不同激励制度的使用下,护士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得到了加强,间接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护士不仅是护理工作的执行人员,还使他们参与到护理管理工作中来,加强护理团队的凝聚力,使护理队伍的建设朝着健康、团结、和谐的方向发展,进而使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
内科护理论文12
一、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到我市二院就诊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在20一68岁,并以随机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有家人陪同。120例患者均通过胃镜检查,并且确诊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通过对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因食管静脉曲张巧例,因胃溃疡30例,因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犯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3例。首先,我们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通过观察我们得出,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显效患者显效35例,有效5例,无效20例,采用内科综合护理方法显效4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l.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综合护理措施
l.2.1做好密切的临床观察
密切的临床观察是做好内科护理的前提,也是患者生命安全的保证。首先,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生命特征。包括观察患者的血压情况、脉搏跳动情况、呼吸是否通畅、体温是否升高等,一旦患者的这些生命指数由变化,要及时地采取应急措施。比如患者体温持续偏低,很有可能是失血性休克,患者体温在38℃以上则有可能是出血后诱发了感染。其次,要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出血量,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个突出的临床表现就是呕血、吐血,如果不对患者的出血量进行密切观察,很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观察患者的呕血情况,患者的便血,查看其便血是否有腥臭,并以此来判断患者的'出血部位。一般来说,如果患者呕吐咖啡色液体或鲜血,那么可以判定患者的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如果患者大便呈黑色且有便血,那么可判定患者的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下。如果患者反复呕血,且黑便次数增多,护理人员要勤加观察,这有可能是患者消化道继续出血的征兆。
l.2.2做好临床紧急护理
要想加快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恢复速度,保证患者的安全,必须要做好临床紧急护理处理。首先,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临床不适症状的观察,如果患者出现呕吐,护理人员要及时叮嘱或帮助患者进行调整,比如可以让患者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时患者呼吸不畅,或吸人血液发生窒息。其次,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保证卧床休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患者在休息时会出现姿势不对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地引导患者进行调整,要让患者保持平卧位休息,以保证充足的脑部供血,同时,要让患者稍微抬高下肢。再次,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止血护理和补充血容量护理。一般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护理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患者进行插管之前,要认真检查囊管是否存在漏气问题,要认真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神志不清状况,避免患者出现意外症状。在插管之后要保证胃气囊压力和食管气囊压力维持在标准值之内。当然,在插管完成之后,护理人员还要持续观察患者的情况,观察患者引流液的数量与颜色是否有异常。
l.2.3做好患者饮食、不适症状的基础护
理除了做好临床紧急护理之外,还要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基础护理注意事项繁多,需要护理人员认真仔细。比如要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当患者出现呕血症状时,一定要禁止患者饮食,并持续观察患者在随后的24h内有没有继续呕血,只有在患者停止呕血时,才可以让其饮食少量流质食物。很多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后就开始大吃大喝,这对于恢复是极为不利的,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进行定量饮食,让患者保持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要严谨患者食用一些刺激性的食物,要让患者忌烟酒。除了饮食护理之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护理和清洁护理,患者呕血后口腔中会充斥着血腥味,要及时地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避免患者因为血腥味太浓出现呕吐情况。
l.3效果判定
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效果进行对比,采用自拟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其中共包括满意、一般及不满三个选项;护理效果包括显效、有效、无效等。
l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才对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检验,患者满意度对比采用秩和检验,以尸<0.05为统计学意义标准。
二、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合作率为92.0%,对照组患者的合作率为67%,统计分析才为5.34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沪<0.05)。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其中观察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0%,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60%,两组对比差异较大沪<0.05),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诱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较多,且上消化道出血呈现出发病较急的特点,患者在临床上容易出现呕血、吐血、便血,上腹疼痛症状,患者在出血的同时还有可能诱发其他并发症。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细致观察,并认真记录患者的临床反应,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护理人员还要提高自身护理水平,做好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紧急护理工作,让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急救护理。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很多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因对自己的病情认识不清,他们认为出血就意味着病情加重,认为自己已经患了不治之症,因此,往往会出现焦虑、精神不佳症状,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这种心理负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会让患者的病情加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及时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要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认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一些临床症状和恢复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发现有严重心理负担的患者要及时地进行引导,让他们积极地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一些有利于自身康复的常识,争取早日康复。总的来说,内科护理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内科护理论文13
高职护理教育应以临床需求和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临床需求的高技术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近年来,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开展,对临床护士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培养适应岗位能力的学生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1],高职护理教育应该随着临床岗位需求调整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以期培养能够快速适应岗位的护理人才。本文就高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开展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出建议。
一、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概况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是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医生和护士在平等自主、相互尊重和信任,且在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开放的沟通与协调,共同决策,共同承担,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的诊疗过程[2]。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临床一线的主要工作方法有医护联合查房,医嘱管理,复杂病例及个案讨论,规范临床路径,共同探讨健康教育内容,共享信息资料;医护共同参与专科诊疗和护理操作,综合心理干预等方式[3]。护士渴望参与治疗和决策[4],但是新入职护士往往因存在专业知识不扎实、健康教育和沟通能力欠缺、不能理解医生医嘱内容、对专科操作不熟悉等问题而受到置疑。调查显示,由于医护双方在知识、技能等专业知识的差异,医护沟通能力的缺失及“医尊护卑”的社会观念等因素影响,医护合作并不尽如人意。[5]因此,众多学者建议医学院校开展医护一体化教学,培养医护合作意识,增强医护专业间的理解、渗透及团队协作,有利于毕业生适应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提升病人的满意度[6,7]。
二、高职内科护理教育现状
(一)内科护理培养模式
近年来,高职护理专业纷纷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仍难以满足临床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内科护理作为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内容多,专科性质强而课时有限。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课堂教学脱离临床实践等问题[8]。传统教学中学生仅有的见习实践因带教教师、医院或学生方面原因[9],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实习以前,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到临床护理中,教学与实践脱节。调查显示,刚刚入职的护理专业实习生反映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发展存在较多不适应,认为教学过程不能体现工作过程,对临床新知识、新技术不了解,对医生的一些操作感到陌生[10]。临床专家普遍评价新入职高职护生的专科护理知识缺乏,停留在一般的打针、输液等基础护理操作,缺失专科护理技术,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足。结合临床岗位能力需求实施内科护理教学改革设计,对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綜合职业能力有重大的意义。
(二)内科护理师资现状
内科护理教师一般由护理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教师担任,大多毕业即入职,缺乏临床经验,且在教学中多沿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护理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过度强调护理的共性知识,如休息与活动、饮食、皮肤护理等一般护理知识;而对专科护理知识如特殊用药或专科技术的护理等特殊性的点不能很好的阐述;对疾病病因、机制、检查和治疗等医学诊疗内容更是浅尝辄止,认为那是医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无需讲解。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疾病知识的整体把握,更是把护士置于医生的附属地位,不利于临床医护平等关系的构建和护士责任心的养成。护生入职后自然难以适应临床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临床专业教师则反之,他们对疾病诊疗知识进行深、杂、细的阐述,对护理相关知识则一带而过,甚至要求学生自学完成,学生的专科护理知识得不到加强。
(三)高职护生学情
高职学生经历高考“失败”后,再接触复杂的医学专业知识,学习自信心不足。用人单位的评价是“理论知识相对于本科生显得薄弱,技能操作相对于中专生不够扎实”。这些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好,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渴望了解更专业的医护诊疗知识,但是传统以灌输为主的.授课,以基本护理知识为要点的讲授,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容易倦怠,不易获得成就感和职业认同感,从而失去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强化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全面把握专科疾病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职业感,有利于大专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三、开展内科护理医护一体化教学
明确医护一体化教学目标内科护理教学目标是培养护生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疾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结合临床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对护士的能力要求和我院在行业中的调查得出,临床对护生的职业能力除了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外,还需具备专科护理操作能力、评估病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康教育的能力、沟通交流和与人协作的能力以及关爱病人敬业奉献的职业素养。其中一般护理与专科护理操作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被认为是最主要的职业能力。因此,在高职内科护理中的教学目标应分别确立专业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并以形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最终目标。专业目标是学生能阐述内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专科护理要点,能全面评估病人病情,针对性实施健康;能说出疾病的病因、主要诊疗手段、一般护理要点;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特殊检查的护理配合。能力目标是形成学生观察病情、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形成医护合作意识、护患沟通的能力。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爱伤观念及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的职业素养。
(一)课程内容设置医护一体化
1.内容突出专科特色,增加实践课比例
内科护理要实现与临床的对接,突出内科的专科护理特点,加强实践实训课程。由于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内容必须精化,强调对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疗护理、健康指导进行重点阐述。理论内容应适当参考临床专业内科学,不要忽视疾病的病因机制、检查治疗等内容的讲解,也不要对一般护理等常规护理内容过度重复。同时,授课内容要突出专科护理知识和健康教育训练,避免基础护理操作的重复,适当拓展新知识。在授课计划中增加实践课的比例,开展诸如专科实训、视频电教课、小讲课、模拟健康教育、见习等实践课。通过课程内容调整与设计,逐步强化学生专科护理技能和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并逐步融合形成护理综合职业能力。
2.开设医护跨专业教育(IPE)课程
随着疾病谱改变,医疗保健各专业人员合作能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医学生开展跨专业教育有利于学生培养职业认同感,并快速适应临床工作。临床专业的诊断学、内科学与护理专业的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在内容上存在交叉,为开设共同选修操作技术课程奠定基础。借助高仿真模拟人,开展专科医学生和护生共同模拟查房、案例讨论、模拟抢救配合等临床常用诊疗技术和护理技术的实训合作练习,能提高医护合作意识和岗位能力。有学者认为,学生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基础上早期开展跨专业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临床工作。因此,我院目前正探讨在大二护生与医学生中借助高仿真模拟人开展部分医护一体化实训操作。
(二)课程设计医护一体化
实践教学是培养岗位胜任力的有效方法。开展理实一体化课堂,以问题或任务为载体,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理论课堂变单一的听为听、说、做、想一体。教师在课堂中扮演医生开展教学查房、案例教学、PBL教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自主探究学习。从内科疾病病人的临床表现思考其病理生理、病因机制,并引出治疗原则,进而讨论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措施,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最后整合知识点,根据病情模拟健康指导,形成对该疾病病人的整体护理能力;最终进入临床见习,进行真实演绎。
四、讨论
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应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随临床工作模式改变而相应改革,学习过程要体现工作过程。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对高职护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完善实训设备、拓展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医护一体化实训提供条件;专业教师尚需不断强化拓展医疗、护理、人文、管理、科研等知识、态度、技能,提升综合教学能力,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医护跨专业教育作为新的医学教育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其开展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还需进一步实践和探索。此外,还需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以促进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刘莉.对接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xx(9):76-77.
[2]陈静,张振香,谢红.医护合作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xx,46(11):1136-1139.
[3]杨力.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运用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xx(1):9-10.
[4]李圣杰,徐习.医护一体化合作的研究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xx,30(12):827-830.
[5]张新庆.论医护合作[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3(4):1-5.
[6]舒春梅,赵庆华.三级综合医院医护合作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xx,31(19):48-52.
[7]陈静,刘晓黎,张振香.醫疗专业和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对临床医生或和护士角色期待的认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xx(9):695-698.
[8]刘晓黎,倪晓丽,陈静.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实习生医护合作态度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xx,48(8):701-703.
[9]杨秀兰.高职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赤子.20xx(10):108.
[10]姚洁,史永博.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全科护理,20xx(3):272-273.
内科护理论文14
1.教学对象和教学方法
1.1教学对象
选取某医学院校20xx级和20xx级护理专业的学生128人,其中男生有16人,女生有112人,年龄范围是19--22岁。按照班级分类,将20xx级和20xx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的学生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有62人,观察组有66人。两组学生入学时的成绩相差不多,师资力量及教学条件相当,使用相同的教材及课程设置也相同,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的学生接受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学习。观察组学生在接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几首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第一,在课程开始前进行课程备置,到相关附属医院的内科护理科室精心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第二,在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附加上筛选出的典型代表病例,再根据这几个病例提出相关的专业问题,如病因,病人临床表现,实施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评估,护理中出现的问题等。第三,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代表病例,授课老师要对病例的情况进行绘声绘色,富有感情的讲解和描述,并将相关问题列出。第四,随机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分配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第五,各组间对问题的讨论结果进行分享讨论。第六,介绍新的课程内容并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重申存在的问题,把病例信息融入到课题中,并找出相关答案。第七,重新回归病例中,分析并对比两次总结答案的差异。
1.3授课效果评价
院系的其他老师评价整个授课过程,反应授课效果;比较学生通过听课后所填写的调查问卷反应的问题;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考试过程中出现应用类题目答对率的结果进行比较。
2.结果
2.1比较其他老师对教学的评价结果
院系的其他老师要进行随堂听课,填写记录表的所有评价项目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馈,结果显示,听课教师对观察组接受的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比较学生填写调查问卷的反馈
对照组学生普遍认为教授过程比较缺乏活跃的课堂气氛,并且由于接受的课堂信息量太大,显得比较枯燥,而且缺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对学到的内容难以理解或记忆。对比发现观察组学生对课堂的反馈意见明显比对照组要积极,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
观察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是(78.21±5.49)分,优良率(大于等于80分)是28.79%(19/66),及格率(大于等于60分)是96.97%(64/66);对照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是(72.11±5.23)分,优良率(大于等于80分)是14.52%(9/62),及格率(大于等于60分)是91.94%(57/62)。
3.讨论
护理学专业是内科护理学的核心课程,该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具有扎实接触的护理人才[2]为了达到目标,学生必须掌握和理解内科护理学的相关知识并做到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由于内科护理学的相关教材编排的非常具有规律性,都是按照护理程序对相关疾病进行编写的,如果刻板的按照教材进行讲解,那么就会显得课堂枯燥无味,学生也对此缺乏兴趣。通过把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应用到内科护理学教育中,来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老师授课效果、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目的。本次研究发现,将临床病例导入式的教学方法会对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及热情起到很好的激发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对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内科护理论文15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xx年2月至20xx年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68例患者采取分层管理的措施进行护理,其中男性32例,女性36例;年龄为20一”岁,平均年龄为(34,5士12.3)岁;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为22例,大专学历为23例,中专学历为23例。
1.2分层管理方法
(1)建立内科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制度。根据护理工作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业务水平以及工作经验等进行综合考量,对于护理进行分层管理。对不同的护士进行分类管理,即助理护士、业务护士、责任护士和主管护士的四级管理的工作制度。每项管理的制度均需责任到人,其中以主管护士为管理中心,并对各级的护士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保证护理的质量。
(2)明确护理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对所建立的四级管理工作制度明确其工作责任:①助理护士,由临床的护士组成,其主要的工作职责是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并巨辅助业务护士进行相关的护理操作,需要熟练的掌握临床护理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②业务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学历,其中主要是负责对整个内科病房的巡护,同时对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对业务不熟练的助理护士进行指导和管理,业务护士要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③责任护士,要求有大专及以上的学历,并有5年以上的护理工作经验,负责对内科病房的业务护士和助理护士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和教育,同时要对业务护士和助理护士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价,需时刻关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做总结;④主管护士是整个护理病房中的核心管理负责人,其主要职责是对基层护士工作的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协助护士解决疑难的护理相关问题,还需要定期对基层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需要做好榜样。主管护士在进行日常的工作之外,还需要提高其科研的能力,并积极做好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工作。
(3)建立绩效的薪金制度。对于所有的护士不按其工作年限和职称进行薪金分配,而是采取一种绩效工资加奖金的、具有激励措施的薪金管理制度。对于业务能力强和特殊岗位的护理人员采取绩效考核制度,并调动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
(4)建立竞争上岗的管理制度。在建立的四级护士管理制度中,对主管护士和责任护士采取竞争上岗的制度,对于综合能力强的护士进行严格的考核,并实施淘汰制。同时,定期进行综合考评和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护士进行降级或留用,并继续进行考树习。
1.3评定标准
此次调查分为两个方面:①护理质量评分;②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评分均采取百分制,其中护理质量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以及护理记录。基础护理满分为70分,而病房管理和护理记录分别为15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主要分为入院时的接待、病房环境、护士的业务水平以及护士的服务态度,其中每项满分为25分。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取SPSS17.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的资料采取收士)s表示,采取l检验,而计数的资料采取无2检验,以P<0.伪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护理质量分析
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分层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对比发现,分层管理后的护理质量总分数明显高于分层管理前的护理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一3.02,P<0.伪),。表!分层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对比分析佼士)s组别例数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记录总分数分层管理前6862.3士2.310.4士1.28.5士1.481.2士4.9分层管理后6866.6士2.412.4士1.812.2士1.691.2士5.8t值1.251.622.983.02P值0.0320.0290.0120.008
2.2护理满意度分析
采取分层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总分数明显高于分层管理前的护理满意度总分数,两者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一3.69,P<0.05)。3讨论科学与合理地配备和管理护理人力资源,可对医院的护理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护理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其影响程度会更加深刻。如何将护理人员的配置更趋于合理化是当前护理管理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美国,护士被分为助理护士、职业护士和注册护士3类;而英国则分的更为细致,从A到H共分8个护士等级阵。经过对国外先进护士管理经验的借鉴,我院内科从20xx年开始,逐步开展了分层护理管理的实践,并根据实际情况,将护理人员分为了助理护士、业务护士、责任护士与主管护士4个等级,经过近3年的实践结果显示,实施的分层护理管理的办法具备以下优点。
(1)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实施分层护理管理之后,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更趋于合理化,通过对护理人员“新老”、“强弱”的搭配,实现了护理技术力量的均衡分配,使低年资的护理人员得到了更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其技术水平比以往进步的更快。同时,高年资的护理人员可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更有助于帮助新进人员解决某些技术方面的难题,从而在病患的抢救过程中可以更及时、更到位,护理质量显著得到提升。
(2)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动性和积极性。实施分层护理管理之后各级护理人员更能各司所长。护理组长能及时地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评估,并对医生的治疗给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发挥其重要的把关作用。同时,由责任护士负责患者治疗全程的护理工作,并在护士长的督察检查下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更具效率,不仅充分发挥了基层护理人员的管理才能,护理工作更具有秩序,为护士长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工作的重点向业务管理与科研建设方面转移,使护理工作更具严谨性和指导性。
(3)突出护理人员管理工作的连贯性。实施分层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管理思想更为开放,授权更加充分。基层护理人员得到上级给予的合理性授权后,其执行护理任务的过程会更具连贯性。护士长授权组长,组长对护士长负责,如此层层落实,各层的护理治疗组长可对每一位责任护士进行更多的临床技能和业务水平方面的指导,从而将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优势激发出来,护理管理工作更具系统性、更加深入。实施分层护理管理后在护理部每月组织的护理治疗考评中,其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等各项质控指标明显提高,且病房护理管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以及护理文件管理的评分均显著提高。
(4)培养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分层护理管理的模式下,按原定计划成组之后的护理小组人员相对固定,有利于在组员间形成日常护理工作开展的默契程度,既有分工又充分协作可共同完成困难程度较大的护理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协作榆申。本研究发现,对于护理工作采取分层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更重要的是极大改善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其管理方法操作简单、科学性强,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和推广。
【内科护理论文】相关文章:
内科护理论文06-23
临床内科护理论文12-04
内科护理论文[推荐]06-30
心内科护理论文06-07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10-17
优质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论文3篇11-06
护理论文05-20
护理研究论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