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论文

时间:2024-07-25 17:48:48 护理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护理专业论文[精选]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理专业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护理专业论文[精选]

护理专业论文1

  摘要: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培养高校护理学生上应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及社会对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等方面提升护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护理学生;素质教育

  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要求。高校应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的、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护理专业是直接维系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专业,其特点是护士面对的服务对象是人、是社会的人、是需要给予健康照顾的人,护理工作服务于人生老病死的各个阶段,人们期望护士有高尚的情操和智慧、娴熟的技能和优雅的举止、良好的文化素养及健康的人格等优秀的心理品质与职业素养。为此,我们在培养高校护理学生上应更新观念,积极探讨如何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以应对当前社会对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

  一、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信念和政治方向的素质。主要体现在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等;二是思想品德方面的素质,它主要体现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和道德境界的高低,体现为对人民、国家、集体能否献身的精神等。这两方面的内容构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中心。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依托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

  因此在平时工作中应注意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各个方面,作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同时结合青年学生活泼好动,希望多方位发展以及反对空谈的心理需要,把抽象的理论教育与关注、讨论国内外时事、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相结合,与欣赏经典爱国影片、党史教育片相结合,与参观考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科技馆、改革开放成果展相结合;积极开展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注重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二、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可以为学生的业务素质的培养提供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面对科学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都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研究,加以解决。因此,广博的文化知识能为业务素质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护理工作在本质上是充满关爱的服务,而服务是无形的商品,给人带来的远非物质和感官的满足,所以要求护士必须理解人,关怀人,必须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护士具备宽容、豁达、博爱的胸怀,才能为病人提供有感情、有内涵、有爱心的护理。因此人们把护理称为——极具人文特征的专业,把护士——称为极具人文精神的人。

  根据这一专业特征,加强对护理学生的人文教育和培养尤为重要。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应贯穿大学始终,不同年级都应具有不同的培训内容。首先是通过增加人文课程设置或加大人文课程的课时数来加强对学生人文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力度,如开护士人文修养、护理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护理礼仪、护士形体训练、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护理法律等课程,同时还应注重隐性课程的开设,将护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护生日常的学习和实践,结合专业特色,在入学教育、5·12护士节、学生毕业教育及学生日常活动中进行护理人文素质的教育和职业教育,目的是通过人文素质的教育使学生们懂得热爱、学会奉献、学会沟通、学会合作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成为有教养、有品位、有尊严、有内涵、懂得尊重人、理解人、体贴人、照顾人,以及具有高雅的气质、仪态、行为等由内到外散发出知性之美的专业人才。

  三、深化护理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

  大学专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核,应培养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有专业特色专门人才,基础扎实是专业人才进一步发展的前提,现代科学的综合性与交叉性,需要学生具有广阔的.知识面,成为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因此在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上必须在教育思想、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优化教学总体设计,对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继续加大人文学科的比例,将专业课程提前,让学生早接触专业,早了解专业;改革实践教学、强化护理技能训练,让学生早接触临床、多接触临床;在教学中注重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医学护理学与人文学科的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方面得到较好地培养和提高。

  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熏陶所形成的素质,往往更深刻、更牢固。因此要努力营造学院文化氛围,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成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优良的校风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校园内设立宣传栏、名言、名句、名医、名画、专题文苑等文化长廊、宣传学院办学理念、护理学发展及护理研究动态等。利用各种形式及时向学生宣传国际、国内新闻,教育新思想、新动向及校内的新人新事。开展多种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文化、体育、文艺、美术等活动,使学生受到优良的校园文化的熏陶,每学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大赛、歌咏比赛、文艺表演、书法展览、法制讲座等活动来锻炼学生、教育学生,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现代教育的理念和未来医学护理学发展的趋势都要求培养具备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医学护理人才,因此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必须把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准则,力求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并具备基本专业能力及创新能力,学会做人即有高尚的理想、优良的道德、和谐完美的精神个性、求真的科学精神、文明的人文素养,具备基本专业能力包括:护理专业技能、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解决冲突的能力、独立适应社会生活的生存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入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中,为中国实现现代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齐艳.对护理专业实施人文教育的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xx,8,(3):57-59.

  [2]刘春娜,杨新月.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文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xx,10(5):50-52.

  [3]史瑞芬.护士人文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14-15.

护理专业论文2

  作为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有扎实的护理操作技术,而护理操作技术的运用必须建立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之上。掌握好人体解剖学,奠定扎实的形态学基础,对学习后续课程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护理解剖学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护理专业的特点和发展。因此,应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立足护理专业特点,结合临床实际应用,革新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适应现代职业护理特点和发展的解剖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1护理解剖学教学现状

  1.1教学模式滞后

  我国的护理教育是在临床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大多沿袭临床医学专业的模式,其解剖学教学也不例外,基本采取“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学生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学生对接受的信息很难真正地理解,培养的基本上是单一化、模式化的人格,不利于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护理专业需要的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护理人才,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求。

  1.2教材、教学内容专业性不强

  虽然护理教育发展迅速,但适用于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材一直滞后,教材基本上采用医学专业解剖教材的缩板。虽然编写了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材,但根本上没有摆脱临床专业解剖学教材模式,只是在章节上有所增减或位置调整,教学仍然采取以系统解剖教学为主,局部解剖教学为辅,系统内容多而全,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强,不能紧密结合和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特点和需要,导致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脱节。

  1.3教学师资缺乏专业特点

  我校从事解剖学教学的教师都是毕业于各大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等专业,而非护理专业,没有学过护理学,对护理专业知识及护理专业技能操作了解不多,对护理学教学大纲具体要求不甚清楚,也不了解护理学生在临床上重点需要掌握哪些内容,而按传统的临床专业授课方式予以传授解剖学知识,没有针对性,涉及护理学操作技术的解剖学知识讲授不到位,导致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操作、护理技能脱节,不利于学生进入临床后掌握护理操作技术。

  1.4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专业性不强

  在传统的实验设计及实验教学中,没有适用护理专业的实物标本。实验教学中以系统教学为主,局部解剖只是观看部分局部标本。我校近年来添置了部分塑化标本,但针对临床治疗的较多,而适用于护理方面的标本不够,忽略了护理专业这一特点。比如涉及穿刺技术、注射技术等的实物标本很少,而这些操作技术却是护理学生必须要掌握的。

  2建议与对策

  2.1以护理专业特点为主线,优化课程设置

  专科层次的护理专业学制是3年,3年既要学习公共基础课、又学习医学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授课课时上有矛盾,应紧密结合护理专业教学大纲,以“实用为先,够用为度”为原则,优化课程设置,精简教学内容。将正常人体结构与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与临床结合紧密的内容予以重点讲授,关联内容少讲。如增设与临床有关的穿刺术、插管术、注射技术、急救护理等解剖学知识,适当精简运动系统、内脏学、中枢神经及断层解剖学等内容。

  2.2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要突出护理专业特点

  通过对返校生和已在临床工作的学生的回访调查,认为解剖学教材内容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偏多、偏深、不实用。因此应以“理论适度、注重实践、突出职业”为原则,参考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和护理解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护理专业特点编写符合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材。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的内容应重点予以规划,使解剖与临床护理有机的结合,为专业课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为临床护理实际操作技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3采取多形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满堂灌”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老师结合临床实际设计好每堂课教学内容,教会学生怎么查阅资料、收集以及整合信息。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精神,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也可辅以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目的就是变学生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针对护理专业,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由于从事解剖学教学的多数教师没有学过护理学,对护理专业知识了解不多。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组织老师学习护理基础知识,到临床一线学习,熟悉或掌握临床护理基本理论和护理操作技术,将解剖知识和临床护理有机结合起来。这种双师型专业人才队伍才能使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也可邀请有经验的护理专业老师做解剖学兼职教师,以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2.5建立护理解剖实验室,加强实验教学

  改变以往护理专业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建立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解剖学实验室。大多数医学院校护理实验教学基本上沿袭临床专业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没有针对护理专业特点。应该制作或增设适应护理专业教学的解剖学标本和模型,如穿刺、插管、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标本等。通过对实物标本的直观学习,学生学习起来有兴趣,也通俗易懂,不枯燥。在实验课要引导学生进行活体观察和触摸,如重要的骨性标志、浅表动脉的触摸、心尖搏动点等。

护理专业论文3

  关 键 词:以人为本;儿童;人性化护理

  儿科护理对护士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压力.因为护理人员面对的是不能表达自己的病情和自己身体状况的幼小患者,并且还要承受家长过分担心的所产生的疑问或者不满.所以儿科护理部门一直以来都是最让医院护士头疼和舆论最多的部门.因此,对儿科护理的各项研究,一直都是各个医院在护理方面,重点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一、儿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性

  1.1、儿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

  由于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因此现在大部分的患儿都是独生子女,这也就使得家长对儿童患者护理人员的要求比以往提高了很多.所以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就成为了在所难免的,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1)因为大多数的患儿父母一般都很年轻,所以由于家长冲动、不满和暴躁等情绪问题所产生的纠纷问题非常容易出现.护工工作若稍有不慎,家长的焦虑和不满油然而生,对护士进行责怪或否定护士的辛苦工作等行为问题,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护士的正常工作.(2)一般而言由于患儿的抵抗力比较低,所以经常会导致病情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在加上儿童的自控能力比较差,这也要求了儿科护理人员要比 护理人员要有更多的耐心,同时也体现了儿科护理的难度.所以作为儿科的护理人员在这种工作的状态下,难免偶尔出现差池.这也是儿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组成部分.

  这些问题都要求儿科护理人员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以患者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只要坚持以为为本的护理,才能更好的帮助患者,也能有效的避免各方面的矛盾.

  1.2、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性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家长的宝贝儿.所以当儿童生病时,护士配合好医生的工作又要给予儿童的关心与关爱和配合家长情绪的变化.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还要给予不同方式的护理,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儿科护理比 护理要更困难和复杂,这也就要求了护士人员需要更高的文学知识水平和更高的专业知识来工作.也就是说护士已不再仅仅关注疾病,而是更广的去深入关心患儿及其家长的内心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护理,对于早日恢复患儿健康以及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在儿科护理中推行以人为本理念的根本方法

  在儿科护理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要提高对护理的认识和转变自己的原有思想外.其次,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一定要树立起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观念,采取注重个体和突出以人为本进行服务的具体方法,这些问题主要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完善.

  2.1、在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

  现今的大多数医院的环境都很不错,它们大多数都强调环境幽雅和设施完善.但是从儿科的角度出发,儿童普遍存在着害怕陌生的人和陌生的环境等问题.所以,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上对儿童病房环境进行改造,是很关键的一个方面.例如:在病房里改造成家庭式的温馨环境来减少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在墙面是贴上儿童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在病房外的走廊上的墙面上画上涂鸦并写上早日康复的语句或者是笑脸,让患儿充满精神与病魔作斗争.还可以在病房里多摆些儿童喜欢的娃娃仔,或者弄一些小游戏和有意义的活动,让这些患儿们参与进来.让他们不会有孤独感,因为只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才能更快和更早的康复身体.

  2.2、完善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

  首先,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够正确处理好想关矛盾.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刚入院的患儿与护士的首次接触非常重要,要使患儿感到温暖和亲切,这关系着以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要时常面带微笑,以便拉近护患关系.同时让患儿感觉到护理人员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运用各种方式与患儿交流,融洽医患关系.不但可以减少患儿心理负担,而且使护理工作顺利的开展.其次,护士长需要灵活性强,应变速度快,观察能力强,对于纠纷问题能很早的发现并对之进行相应的处理.能很早的制止过激的行为发生,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冷静的处事心态,在危难面前不张皇失措.要临危不乱,而且能以冷静的心态面对患儿家长,心平气和的非常耐心的聆听家长的诉说,并且给予热情的安慰.必要时刻向家长鞠躬赔礼道歉,希望家长能够理解护理的难处,互相理解.

  三、总结

  以人为本在各个领域都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服务行业更是要提倡和注重人性化.而作为医院中重点的儿科护理工作,面对的是初生儿童患者,所以围绕以人为中心的工作宗旨,更是重中之重.它引导着儿科护理的方向,对儿科护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也只有坚持和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儿科护理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和前进.

  参考文献:

  [1]尹建春.论儿科护理中的以人为本[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xx(12)

  [2]吕林华,刘晓红,梁海华.“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实施[J].家庭护士.20xx(15)

  [3]辛晖.以人为本的儿科护理理念浅析[J].青海医药杂志.20xx(05)

  [4]韩宏梅,张春雨.以人为本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xx(10)

护理专业论文4

  摘要:本文通过对护理学专业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的分析,阐述了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必须讲究疏导的方法和艺术。要从细心观察,了解信息入手;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形式新颖,寓教于乐。

  关健词:逆反心理 疏导调适

  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先天素质为其思想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性,但是其健康心理的最终形成,还需要不断接受有效的疏导调适。本文仅从分析护理学专业学生中存在的逆反心理的成因人手,进行针对性的疏导调适。

  1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转变社会态度过程中,往往会向相反方向变化,或仍持原来态度的现象。有人把它理解为偏激、攻击、独立意向、反抗权威、拒绝服从等。剖析护理学专业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要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

  1.1主观原因

  1.1.1人格障碍

  逆反心理的形成,与人格障碍有关。人格障碍又称为不良人格品质,在心理学上认为其行为倾向不符合健康人格规范,具有不得体的行为形成。人格障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格观念模糊。这种观念上的混乱,带来了行为上的盲目性。因而,经常出现一些逆反行为。二是人格意志薄弱。由于意志上的薄弱,造成不能克制个人欲望,不能用正确的人格动机战胜不良因素的诱惑,从而出现不良的.人格行为。

  1.1.2消极动机

  动机是由需要所激发的。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个体内部就会处于一种焦虑状态,这种心理上的焦虑就成为一种刺激作用于自身,变成一种行为的驱动力。当一个人的需要脱离现实或与行为准则相违背,所产生的动机就是消极的。有些人的欲望比较强烈,常常用不符合人格要求的行为方式来满足个人欲望,强烈的欲望,激发了强烈的动机,从而造成不良行为的发生。

  1.1.3变态情绪与情感

  情绪、情感反映了刺激物对主体需要满足的情况。凡满足人的需要或其行为动机能够实现,就会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的感觉;否则,则反之。“消极”的行为动机实现不了,往往产生变态的情绪与情感,同时,又会因为平衡原理产生新的消极动机。有些护理学专业学生在体验事物时,常存有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总感到他人对自己不公正、不信任,情绪和情感过敏、多变。这些人一遇到不合自己意愿的事,就可能暴跳如雷,甚至采用不计后果的逆反行为。

  1.2客观原因

  1.2.1各种落后思想与不良风气的影响

  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使部分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产生了模糊认识,认为金钱至上、人生在于享受等。时间一长,这部分人的社会态度产生了偏移。社会态度的错误偏移,必将导致认知歪曲、情绪变态、动机消极,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1.2.2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

  个别学生的逆反心理与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如:家长过分地溺爱、祖护或者采取粗暴的管教方法,家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父母早亡、离异等不幸家事,使部分学生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些客观情况,有的为他们输人了错误的人格观念,有的为他们提供了不良的模仿对象,有意识无意识地助长了他们形成了逆反心理。

  1.2.3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

  不当的教育方法会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如教育方法简单、直接,以“禁止”或“规定”等形式进行教育,使学生的恐惧心增大,进而在心理上产生抗拒。常认为越是被否定、被禁止的东西,内容肯定是新奇的、有魅力的。于是千方百计想要占有它、了解它。

  2疏导调适

  2.1仔细观察,明确信息

  做好疏导工作,首先要获得信息。一是仔细观察,做疏导工作的有心人。每名学生的习惯、性格特征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作同一件事,不同学生都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径。疏导者必须勤于观察,要注意客观性和全面性,区分真象和假象。二是谈心,直接了解情况。尤其是非正式谈心,会使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谈心方法很多,可以直、间接与对象交谈。

  2.2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护理学专业学生的逆反心理是由诸多因素形成的。要善于从表面千差万别的思想反映中找到本质上的共同点,更要从表面极为相似的思想反映中找到不同点。

  2.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利用情理交融的方法。晓之以理:一是以事喻理。“理”性愈强,愈要注意让事实讲话,否则,影响学生对“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二是以小见大。疏导者应擅长从小事情中讲出寓含着的大道理,使学生能从点滴作起,培养其良好的习惯。三是迂回引导。正面一时讲不通,不妨搞些“旁敲侧击”。有时也可借题发挥,讲出“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道理,使学生通过暗示来接受疏导。动之以情:以深厚的师生情、同窗情对待学生。疏导者必须从根本上端正态度,应尊重其人格和感情,尤其是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疏导者应伸出温暖之手,热情关怀。

  2.4形式新颖、寓教于乐

  疏导应形式新颖,目的是要产生吸引力。首先,疏导者语言、仪表、威信等应受欢迎。其次,疏导内容要是学生的“心理热点”,疏导形式的组织、场所的选择、内容的传递方式都要有新意。同时,要把握适当的时机,要分析学生在注意、兴趣、思维、动机等方面的时时变化。

护理专业论文5

  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

  【摘要】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促进健康的关键作用将日益凸显,对护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从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指出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要采取积极的方式方法,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提高应对策略,意在推动护理健康教育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护理;健康教育;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日益突出。程现昆等[1]认为健康教育在国内的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问题。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不断总结存在问题,借鉴优秀成果,使其不断完善和发展,让护理健康教育成为促进健康的重要途径。

  1 健康教育的涵义

  贺伟[2]认为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做出评价。李树贞[3]认为护理健康教育是指护理工作中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指导的工作。左月燃等[4]学者表明健康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卫生宣传不同,其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提高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2 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现状

  2.1 护理健康教育取得成果

  陈静[5]通过搜集资料表明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理论应用于人类健康事业,起源于本世纪初。李兰等[6]学者与李树贞[7]对健康教育作用的观点大致相同,健康教育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好评,体现了护理专业在人类健康领域的重要作用。

  2.2 护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2.1 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徐连文[8]认为护理人员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左月燃[4]通过调查研究表明有相当数量医院的健康教育还停留在“卫生宣教”的层次上。吴艳芳等[9]认为护士对住院病人实行的健康教育多为疾病教育,建立健康行为的健康教育未受到关注。

  2.2.2 理论知识缺乏

  李树贞[3]认为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牵涉多学科的应用学科。它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

  2.2.3 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王亚红等[10]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层重视不足,尚未形成具体而有效的监控、考评机制,使其流于形式。同时护理人员编制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3 对策

  3.1 转变健康教育观,加强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培训

  阮敏芝[11]认为要加强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培训,可通过有针对性地举办培训班和讲座等方式。沙凤珍等[12]认为健康教育不仅要掌握好学科知识,还需要人文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作基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3.2 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

  温丽芳[13]认为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是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保证的根本。张爱琴等[14]认为必须保证临床有合适的人力资源配置。要不断完善管理体制,为健康教育做好制度、体制保障。

  3.3 开拓创新,加强健康教育研究

  林清然[15]的`报告中显示美国有完善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医院有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资料和统一的评价标准,护理人员受过专业的培训,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充足,为开展系统化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给我国医院健康教育的发展以很多启示。

  4 小结

  护理健康教育正在经历着一个迅速发展和崛起的阶段,为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应认清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明确其不足之处,结合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总结优秀成果,进行深入研究,使护理健康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护理人员更好地为人类预防疾病、促进健康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程现昆,王莹,张威.护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xx,6(3):85-86

  [2] 贺伟.健康教育.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3]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

  [4] 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xx,35(6):325-327

  [5] 陈静.健康教育的发展及文献分类探讨[J]图书馆建设.20xx,(4):63-64

  [6] 李兰.关于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影响因素[J].现代护理.20xx,10(11):1055-1057

  [7]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

  [8] 徐连文.护理健康教育所面临问题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xx,21(12):1582-1583

  [9] 吴艳芳,安新莉,刘萍等.我国开展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xx,5(17):94-96

  [10] 王亚红,刘春芳.关于我院护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xx,12(3):73-74

  [11] 阮敏芝.护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外医疗.20xx,28(31):114-114

  [12] 沙凤珍,李丰珍.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xx,16(2):135-136

  [13] 温丽芳.基层医院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xx,16(12):1197-1198

  [14] 张爱琴,赵晓兰,薛英.临床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xx,27(9):124-125

  [15] 林清然.美国医院系统化健康教育的启示[J].广东医学.20xx,29(7):1232-1233

护理专业论文6

  从临床护理的特点来分析,特别是在当前环境下,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临床护理的护理质量是确保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有效实施的核心内容[1],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关系到了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2],需要受到各个医院和各级医院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SWOT分析法也称之为态势分析,这主要是对事物内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3],充分对自我优势进行发挥,克服劣势抓住机遇,避免风险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该研究主要分析SWOT分析法在泌尿外科应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xx年3月—20xx年3月,该院泌尿外科的全体护理人员和患者,护理人员32位,均为女性,2名护士长,最大年龄为53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为(28.6±7.2)岁;患者64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7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7岁,最小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为(38.6±15.7)岁。20xx年3月—20xx年3月,该院泌尿外科全体护理人员和患者当中,护理人员34位,均为女性,2名护士长,最大年龄为52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平均年龄为(29.5±7.3)岁;患者72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0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73岁,最小年龄为27岁,平均年龄为(39.7±21.4)岁。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护理人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为患者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策略,具体护理如下:①制定护理计划:按照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深入病房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进行各项身体检查,对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②成立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成立护理小组,护理小组成员需要包括1名护士长和3名责任护士,对护理小组的成员进行优质护理的培训,并对其护理服务理念有深刻的认识,工作中能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患者,并具备娴熟的技能;③调整护理模式:小组内的成员需要进行合理的分配,做好交接班的工作,可以实施弹性排班制度,通过泌尿科的当日手术量和泌尿手术特点做好人员分配工作。需要实施责任制度,护士长作为小组组长,需要对小组成员进行负责,做好合理的分工,满足患者的各项需要;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将SWOT分析法纳入其中,对泌尿外科的护理干预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首先对泌尿外科的护理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当前泌尿外科护理存在的优势,明确当前泌尿外科护理当中存在的`劣势,同时需要调查泌尿外科所存在的机会,清楚地分析泌尿外科护理干预工作当中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威胁。针对于此,探索有效的对策,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完善相关的制度,强化护患之间的沟通,加大宣传护理管理工作,合理引导舆论导向,并将此作为护理工作的指导原则,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充分的对泌尿外科的相关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对两个研究组的病区管理得分、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得分、护理人员能力沟通得分、护理人员自我认同得分、患者满意度得分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比较和统计。

  1.4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量资料均采用t值检验,并采用(x±s)表示,组间比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的病区管理得分、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得分、护理人员能力沟通得分、护理人员自我认同得分、患者满意度得分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所示。

  3讨论

  3.1外科的护理现状研究

  首先研究泌尿外科护理的优势,从该院来分析,该院的护理管理部门一直将泌尿外科护理当做一个重点护理对象,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研究,该院泌尿外科已经拥有较为先进的泌尿外科设备,能够有效地对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进行微创诊疗。同时,该院的泌尿外科开展的时间相对较早,已建立较好的各级管理工作和考核制度,护理人员的相关队伍建设较早,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该院的位置较好,泌尿外科的护理人员相对稳定,科室内部具有较高的协调性,相关工作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展。

  其次对泌尿外科的护理劣势进行分析,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因为泌尿外科的护理人员其水平不同,主要有大专、中专和本科学历,护理人员对于本科专业知识理论和护理专业的技巧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等没有统一的掌握。分析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4],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其具体表现为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第三对当前泌尿外科护理工作的机会进行研究,当前老龄化时代已经来临,这使得泌尿外科的患者普遍增多,泌尿外科的服务对象一般为老年人,而且每个月都有足够稳定的患者来院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各级领导对于泌尿外科的支持也逐渐加大,近些年来医院开始独立开展专科专项工作,与传统的专科工作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泌尿外科是当前的一个热门外科工作[5],特别是性专科,在各大医院都受到了较高的重视,这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专科的发展。分析当前的护理政策,护理管理质量对医院的管理水平、管理理念和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升至关重要,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服务需要密切护患之间的关系,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要减少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来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

  最后是对当前泌尿外科所面临的威胁因素进行分析,首先分析因为社会因素而导致的威胁,患者就医都期望和以往相比护理质量有明显的提升,有些患者可能在就医过程中,因为就医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便认为医院不负责任,这会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加大医患之间的矛盾,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程度较低,这使得医患矛盾进一步加深,因为医患双方的文化差异、经济收入、所掌握的信息、观念等都不同,也不对称,这会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加大医患矛盾。同时当前新媒体的发展,使得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一些舆论的报道,将医院内部所出现的一些小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使得医患之间的矛盾进一步紧张,护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同,导致医护人员成为暴力的对象,加重了医患矛盾。

  3.2基于SWOT分析法提升泌尿外科护理管理的策略研究

  应该重视领导的支持,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升,提升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重视相关的安全制度。充分利用医院领导的支持,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与操作技术水平,增强安全意识,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同时为不断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从各个方面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可以通过讲座培训等多种方式来提升,沟通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考核和制度要求,通过相关的技巧训练等形式进行提升。

  强化护患之间的沟通工作,护患之间的沟通工作能够确保护患之间人际关系的良好维持,临床有研究认为,很多医院的暴力行为都是缺乏必要良好的沟通而导致的,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工作,提升泌尿外科护理的满意度,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能够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所以护理人员需要提高沟通的技巧,在与患者进行交谈的时候注意言谈举止和相关的礼仪表情,做好业务表达工作,通过上述内容能够有效强化护患之间的沟通。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该研究可以得出,临床上泌尿外科将SWOT分析法应用到其中,可以有效地促进泌尿外科系统的护理管理工作,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有效地促进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护理专业论文7

  【摘要】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07年5月颁布了护理等7个专业门类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对照新的培养目标及新特色大纲,中职护理专业病理教学应进行以下适应与改进,编写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层次的病理教材;调整现行教材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关键词】新教学计划大纲中职护理专业病理教学适应与改进

  2007年5月,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了新修订的护理等7个专业门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新大纲特色为“围绕目标、注重方向、强化技能、厚重人文”。为了切实贯彻新计划新大纲内容,中职护理专业病理教学应做如下适应与改进。

  1编写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层次的病理教材

  针对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精神,应重新编写病理课程教材,新教材内容应从以下两方面做好适应与改进。

  1.1降低教材难度,突出中职层次特点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面向农村和基层的实用性较强的通才,而非研究生、本科生那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的“专才”,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薄弱,因而对原有教材中较深的、较难的理论知识应删繁就简,使教材通俗易懂,更加贴近中专生的实际理解接受水平。

  1.2联系护理临床,突出护理专业教材特点

  教材的编写要充分考虑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除将病理、病理生理学内容依照系统特点有机结合,独立成节外,还要增加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的内容,使病理学更加贴近护理专业,为学习护理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2调整现行教材内容

  在新的.病理教材未出台的情况下,应针对现行教材中那些临床中用不着的抽象、深奥的理论性内容进行大胆的剔除,避免学生因文化基础、理解能力较差而出现听不懂导致厌学的现象,病理教学重点放在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上,注意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讲授疾病过程的一般规律及主要常见病的基本病变上。结合临床实际需要,病理生理学的课时比例较以往应适当增加,重点放在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休克、缺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等内容上。

  3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新教学计划、新教学大纲中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学目标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要求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方法的适应与改进上应改变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授课模式,通过多种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使课堂具有活力和吸引力,借此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1引入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学习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的引入,使深奥、概念抽象的病理学知识与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的知识、技术联系更紧密,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取知识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吸收转变,这样就能更好地适应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就病理学而言,临床病例、日常生活案例、病理发展史上的典型案例,只要是与病理学内容相吻合,均可引入教学之中。

  3.2强化精讲点拨

  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本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大胆删除本专业内容中偏难、偏深又与临床实际应用关系不大的理论知识,尽量将授课内容概括、精减。如讲心力衰竭时重点讲解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诱因、机体的代偿及功能变化,而对复杂的发病机制可用两句话总结为: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肌各部分舒张收缩活动不协调。对于与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诱因应着重强调,如对心力衰竭病人输液应严格控制滴数、输液量,适时引导学生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到的知识立刻学以致用,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职业自豪感。

  3.3注重归纳总结

  病理学知识内容繁多,病理变化复杂,对于有联系的疾病、病变,教师可预先制订详细的讨论提纲,找出病变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启发、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如对大、小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可从病变性质、好发人群、病变范围及好发部位、X线特点、临床表现、预后六个方面进行总结,此外如肿瘤、组织的损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等均可以列表的形式予以归纳总结,使知识要点更有条理、更简洁,特征性的病变更加突出,方便记忆。

  3.4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病理学中许多重要的病变有大篇大篇的文字性描述,而质量好的多媒体课件可以非常直观地将枯燥的文字描述转化为感性认识,再由病变紧扣临床联系,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信息量大、教学内容表现力、感染力强的特点,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病理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病变的理解,这样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能极大加强。

  4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强化实践性教学亦应成为适应与改进的重要措施。

  4.1调整充实实验教学课时与内容

  根据新计划、新大纲的要求,结合护理临床实际应用,对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的实验课比例进行了调整,大幅度的删减病理学实验课时,针对临床护理特点开设了空气栓塞、水肿、休克、缺氧等动物模型的内容,加强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合理分工协作的能力。

  4.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病理学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应用总论的一般规律解释各论的特殊规律,运用病理变化解释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即提出护理诊断),讨论解决的办法(即护理措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现学现用、活学活用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病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在护理学习中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拉近医学基础和护理临床的距离,激励学生进一步主动地、有目的、有效率地学习病理。

  参考文献

  [1]田佳莲,王凤华.编写整体护理教学案例的体会[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70-71.

护理专业论文8

  中国 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为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上将会出现大量的老年服务机构,需要培养大量的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是社会所需,将大有发展前景。

  1 老龄化社会到来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xx年12月12日发表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白皮书说:“20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xx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比例达11%,并正在以年均高于3%的速度增长,20xx年将达到4.37亿最大值。”此外,老龄人口的增长存在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上海在1979年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1]。

  2 养老工程因社会需求建立和壮大

  随着城市家庭结构模式呈现的“四、二、一”倒金字塔形,即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赡养两对老人,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削弱[1]。老年人的赡养逐渐由家庭转到养老机构。为满足养老的需要,民政部研究制定老年服务的标准:如《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服务标准》、《老年人护理分级标准》等。据20xx年底民政部门的统计,我国已有38 593家养老机构,其中:国办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3 454家,集体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33 736家,民办养老机构1 403家。

  目前的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各种养老服务机构急需进一步增加。20xx年12月15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李本公做客强国 论坛 ,以“老龄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此次访谈由强国论坛、中国政府新闻、民政部网站联合举办。交流中李本公说,根据全国较大规模调查的数据表明,我国在目前1.44亿老年人口中,大约有3 250万有不同程度的养老需求,有5%明确提出要进养老机构,而且这种需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按照我国老年人口5%入住养老机构,需要700多万张床位。目前各种养老机构中,拥有的养老床位仅是149万张,所以缺口非常大。现在我们已经有的养老服务机构,还存在着护理专业人员数量缺乏,护理人员总体素质偏低,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多种养老服务的需求,使得供求矛盾非常突出。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养老工程将伴随社会需求迅速建立起来,同时产生十万计的老年护理岗位群。根据预测,随着老年服务机构的增多,老年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将有较大的就业市场。

  3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目前我国 医院 中护理人员配置就很缺乏[3],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和养老模式的变化,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迅速增加,老年服务人才的需求随之增加,从事老年事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其中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护士。目前的养老机构内,老年护理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少,工作量大;二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没有经过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其知识和技能满足不了老年护理的需要。

  上海是我国目前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老年护理事业发展较早,对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具有先导意义。为此,笔者到上海进行调查,上海总人口180万左右,其中老年人口占20%左右,这些老年人分布在福利性养老机构、老年护理院、医院老年病房和家庭内,需要住院 治疗 的老年人达十几万人。

  上海目前养老机构主要两类,一类是民政系统开办的福利性养老机构,称为福利院。在上海20xx年就有474家,床位数49 529张。福利院对老人实行医、护、养全方位服务,按照老人生活能力和需求实行等级护理。根据有关调查,79.1%的老年人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慢性病[2],需要接受医疗护理。此类养老机构内均设有医务室,配备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但护士配备数量少,且没有接受老年护理的专门教育,按照护理人员床位比,显示出护理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另一类是卫生系统开办的为老年人服务的医疗机构,称为护理院,这是上海卫生系统近年开办的一种医疗功能很强的养老机构,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这类养老机构的数量和养老床位迅速的增长。仅奉贤区老年护理床位达到2 800张,且床位爆满,供不应求。医院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是由原有的护士转型而来,没有经过专门的老年护理教育,且护士数量少。有的医院120张老年护理床位仅配有8名护士,24 h轮流值班,护理工作极为繁忙。老年护士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4国内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尚属空白

  目前我国从本科到中职各层次护理专业教育中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尚属空白。虽然从90年代以来卫生部对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做了调整,增加了《老年护理学》课程,但只是使学生粗浅地了解老年护理知识,不能使学生完整地掌握老年护理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老年服务业的飞速发展以及老年患者护理的复杂性呼唤越来越多的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

  5国家重视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

  我国政府对老龄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已经提到议事日程。20xx年2月9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要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学、营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要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

  6 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前景广阔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421”家庭结构形成和“空巢家庭”的增多,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各种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及老年护理院等应运而生,赡养老人由家庭模式向机构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在日益加重。从上海的老年事业发展,推测我国的老龄化社会到来,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将是我国未来很庞大的社会工程体系,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员将是一支很庞大的社会岗位群体。任何一项专业教育如果没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就没有前途。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而诞生,并拥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将大有发展前途。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参考 文献 ]

  [1]化前珍,郭明贤.老年护理与康复[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xx.

  [2]陈茜,张晓君,杨荣.老年护理——最具挑战性专业[J].西藏医药杂志,20xx,24(2):66-67.

  [3]赵敏慧.护理人员配置现状分析及思考[J]. 中国 医药导报,20xx,5(12):119.转

护理专业论文9

  摘要:探讨心理护理在门诊输液过程中对老年患者的影响,保证门诊老年患者输液的安全、有效的进行治疗,创建一个和谐的就医环境.

  关键词:老年患者 心理问题 心理护理 有效沟通

  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及生育率的下降,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随年龄增长,老年人组织器官和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疾病的易感染性增加,修复能力下降,老年病人的发病率、门诊或住院治疗率比其他年龄组高, 在门诊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老年心理问题已成为输液室护士必须面对且要处理好的重要问题 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1 门诊临时静脉输液老年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

  1.1恐惧紧张

  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对医疗知识比较缺乏,对所患的疾病以及接受的治疗不了解,加之老年患者理解及记忆能力下降,对医生及护士的解释不能明白,故在输液中易出现恐惧紧张的不良心理问题。另外,还有许多老年患者本身就患有慢性疾病,当其身体又出现其他的疾病时,就愈发恐惧紧张,担心自己给家庭带来负担。

  1.2焦虑忧虑

  由于多数老年患者的经济条件不充裕,而所患的疾病多为慢性疾病,因而经济负担较重,思想顾虑较多,思想存在着不小的压力,出现焦虑不良心理问题。同时由于患者本身血管弹性不好,穿刺时不能一次成功,且输液时滴速较慢,耗时较长,这都易造成患者忧虑等不良情绪。

  1.3易怒急躁

  老年患者多有慢性疼痛折磨,因而有易激惹发怒的情绪。同时由于医院在输液高峰期,患者就诊时间长且就诊程序繁琐,从挂号、就诊、交费、取药等排队时间过长,体力不支,因而容易出现急躁情绪,影响病情改善。

  2 心理护理

  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我们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静脉输液,积极配合,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2.1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输液

  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寻求最佳治疗和护理的心理,首先要和蔼、真诚的主动和患者交流,了解病情,讲明输液的必要性、药品作用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力求有效沟通。

  2.2人性化操作

  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比健康人的心理和情感更为脆弱,需要比正常人更多的关怀,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从细微处体现人文关怀,在每项操作前用温和的语言向患者介绍该操作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操作中边穿刺边交谈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若穿刺失败道歉,并征求病人是否换人,穿刺成功感谢协作,定时观察与问候病人,则体现了护理人员对病人的人性化关爱[1],操作完毕后给患者摆好体位,盖好被子,患者有不适时,用手轻轻抚摩患者的头部,以温和的语言安慰患者,当患者询问病情或其他情况时,应热情、诚恳、准确地回答患者的问题,往往一个微笑,一句温和的语言,一个得体的抚摩,就可起到药物所无法替代的作用[2]。

  2.3舒适护理

  给前来就诊的患者创造一个舒适、有序的就诊环境,在输液过程中多巡视病人,多与患者交流,做一些健康教育,协助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解决如:如厕,喝水等生理需求。

  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可促进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对门诊输液的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增强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使护理人员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减少和避免了输液并发症,提高了老年患者输液的安全性和满意度。

护理专业论文10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

  我是惠州学院某某系03本2班的学生陈某某。 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某某》,我的指导老师是曹国安讲师。

  具体来说,我的论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

  第二部分,主要概述了。

  第三部分,主要概述了。

  第四部分,主要概述了。

  上就是我的毕业论文答辩自述,希望各评委老师认真阅读论文并给予评价和指正。谢谢!

护理专业论文11

  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中,很多护理人员都会产生职业倦怠,导致护理工作流于表面,呈机械化特点,无法有效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其一,护理工作的任务繁重;其二,护理人员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调节比较薄弱[1]。对于正处于学习阶段的护理专业学生来说,该阶段既是其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职业心理素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积极的心理干预,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其职业心理素质不仅是当前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也是护士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2]。为了探讨心理干预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我校随机选取了120例心理测验阳性学生进行了如下对照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对我校20xx级护理专业的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从阳性结果中随机抽取120例进行心理干预研究,并根据不同的护理内容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共40例,其中男生1例,女生39例,年龄在15~23岁之间,平均为(18.63±0.58)岁;有26例为大专,14例为本科。B组共40例,其中男生3例,女生37例,年龄在16~22岁之间,平均为(18.56±0.47)岁;有28例为大专,12例为本科。C组共40例,其中男生2例,女生38例,年龄在16~21岁之间,平均为(18.52±0.64)岁;有25例为大专,15例为本科。3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和学历等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示结果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

  A组: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具体措施包括:在辅导员和教务部门的支持下,对所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每周安排4个课时,共6周,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人际交往矛盾、职业规划、情感问题、挫折等内容展开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有效方法。B组: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团体干预。其中心理健康讲座参照A组,团体干预的具体方法为:完成基线调查后,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学生单独展开心理咨询,挑选出自愿参与团体干预的学生,借助访谈等方式,排除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和偏执等学生,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每次1.5~2小时,每周2次,共安排6周。在其中选出1位具有较强沟通能力的学生作为助手,引导其他学生主动坦诚心理问题。C组: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个体心理干预。其中健康讲座方法同A组,个体心理干预方法具体如下:根据学生的自由意志对自愿参与个体心理干预和不适合进行团体干预的学生开展心理干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周开展1~2次心理咨询,每次1~1.5小时,安排6周,可以选择认知行为疗法和音乐放松疗法等级进行干预。

  3.观察指标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3组学生护理干预前后的评分变化进行观察和对比,其中共包括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焦虑、抑郁、恐惧、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维度,每个项目评分为:0分:没有;1分:轻度;2分:重度;3分:相当重;4分:严重。评分越低,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数据包软件对本次研究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A组学生的强迫和抑郁评分在干预前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B组学生除躯体化和精神病性外,其余各指标干预前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学生除躯体化、精神病性和敌对外,其他指标的干预前后评分均有意义(P<0.06)。

  三、讨论

  学生经过心理干预后,他们的SCL-90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掌握有效的自我调节方式,能够促进他们快速适应集体生活,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分析3组学生的结果可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再参加团体和个体干预的护理专业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仅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护理专业学生。由此可知,心理健康教育只能针对护理专业学生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进行干预,但是不能针对他们的具体展开深入分析[5]。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对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和运用的策略开展深入探讨,并加强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干预水平。但是,3组学生在干预后的SCL-90总分和各指标的得分均高于样本的平均值,所以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会受到家庭和人格等因素的影响,有些问题还需要长期积累。因此要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还需要长期坚持。总而言之,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但是培养其职业心理素质仍需长期坚持。

护理专业论文12

  目的:了解中专护理专业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百色卫校护理专业女生350名采取一般人口学情况。

  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

  结果:护理专业女生SCL-90各因子分值都高于全国常模,其中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

  结论:中专护理专业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学校应开展健康教育,采取积极措施。

  关键词:中专护理女生 心理状况 健康教育

  中专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即处于个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专生正经历着身心发展的巨变。一方面生理发育日益成熟,成人体征不断显现;另一方面心理发展日趋成熟,成人意识不断增强。女生特有的心理、生理特点:女生自身性格内向、敏感,易产生心理矛盾,进入青春期后,一般有与异性交往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异性间的人际关系对完善人格有重要作用,这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3]。护理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女生居多,生活在一个相对女性的环境中,缺乏与异性间的经常交流沟通,在一定程度是影响了她们的心理健康。我们对百色卫校350名护理专业女生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抽取百色卫校护理专业女生350名,其中一年级120名、二年级120名、三年级各110名;年龄在15-18岁,平均16.8岁。

  1.2研究方法: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所抽取的女生进行调查。该量表包含90个项目,分为9个症状因子和总均分,每个项目按1―5分评分,3分以上表示有明显心理问题。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护理专业女生SCL-90评分与常模的比较见附表[1]

  3.讨论 分析影响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

  3.1人格因素:个体的人格因素,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人格功能理论认为,个体在面对环境,保持心理健康方面都有其仍然所决定的特征性风格。

  人格因素影响人们对社会支持的感知,具有高社会支持感的人格因素多以积极地心理反应为主,如积极地评价别人,积极的评价自己,自信,认为自己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较低的社会支持感的人格因素则相反,多以消极的心理反应为主,消极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焦虑,人际关系较差等[4]。

  3.2处于人生的转型期: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同其他大学生一样面临从青少年期到成人期的转变,她们思维活跃,但幼稚偏激;情绪激烈,富有感染力,但易波动,难以自控,渴望交友,而又心里封闭;虽然生理上逐渐成熟,但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对自己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和人抑郁、嫉妒、报复、焦虑等不良情绪[2]。

  3.3专业思想不稳定:专业思想是人们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是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情感、兴趣、意志和个性心理品质的总称。专业思想健康会促进护生努力学习;不稳定则会使护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情绪低落。护理专业由于受传统习俗和社会偏见的影响,还没有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有相当一部分人,仍以传统观念看待护士,以为护理工作“不用动脑子,是个人就能做”。这种低期望值的评价使对自己未来职业充满憧憬的护生困惑、动摇、以至丧失信心。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下,护理专业学生极易出现心理适应不良,产生心理问题[7]。

  3.4女生特有的心理、生理特点:国内护理专业学生多以女生为主,女生自身性格内向,敏感,易产生心理矛盾[5]。且进入青春期后,一般有与异性交往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异性间的人际关系对完善人格有重要作用,这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护理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相比,生活在一个相对女性的环境中,缺乏与异性间的经常交流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心理健康[6]。

  4.促进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4.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必由之路,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加强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人际交往、婚恋、生活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及时调节学生的认识偏差、情绪障碍和不良行为,使学生免受心理障碍的困扰,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从专业角度看,心理健康还是一个人可以依赖的重要的内在资源。护理工作责任性强,职业环境高度紧张,工作量大,要求从业者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因此,护理教育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护理专业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点和了解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使之具备稳定、乐观的`情绪,敏捷的思维,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8]。

  4.2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专业思想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局限于专业价值的认识,它同人生观、世界观都有密切关系,因此,开设科学的、符合护理教学指导思想、具有专业特点的课程十分必要。例如,在入学之初,安排介绍护理专业发展史、专业特性和特点以及国际国内护理现状的课程。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结合的“白衣天使”对病人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热爱专业,明确学习目标,了解专业特点,把理想和现实相结合,摆正行业为止,正确评价自身价值,及时消除心理问题[9]。

  4.3关注特殊群体:针对不同情况,不同背景的学生开展不同心理辅导,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新生主要帮助其适应中专集体生活环境,脱离父母羽翼的呵护,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在实习前后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校应有计划的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干预,实习前特别针对临床实习中突出存在的,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进行心理引导,使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摆正位置,处理好和病人、医生及带教老师的关系。学校有关管理部门和实习带教老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与学生沟通,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习、实习及生活的关系,减轻心理压力,端正职业态度,使学生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去完成实习任务[10]。对毕业生开展职业能力指导和择业心理疏导,并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及有关学业与职业特点,让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走向社会[11]。

  综上所述,90年代以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关注,我们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并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心理辅导。发展并解决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的问题,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针对女学生本身的心理特征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早期的干预,帮助其渡过这一特殊的阶段,对护理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汪向乐,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31-36

  [2]徐兰清,护理人员焦虑症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2):112-113

  [3]李心天主编.医学心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5

  [4]徐斌,吴爱勤.护理心理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166-167

  [5]杨雪花.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2000,17(2):66

  [6]吴清平.心理健康状况评价及其相关因素研究.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1997,14(3):104

  [7]符霞叶瑞繁,.医科大学五年制护理系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南方护理学报,2002,9(4):51

  [8]陈妙研,王海燕,祝一虹.医学院校护理本科生职业心理素质的相关分析.医学与社会杂志,2003,16(3):43

  [9]曹枫林,历萍,高庆岭等,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试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护理学杂志,2003,18(2):83

  [10]徐华芬,沈晓红,护理系实习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2003,4,(2):7

  [11]赵国军,姜凌雪,赵红莲.北京市本专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承德医学院学报,2001,18(2):138

护理专业论文13

  摘要:说课作为一种教学研究形式,是提升教师素养、考核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措施。本文以中职护理专业病理学课程中“栓塞”一节为例,阐述其说课设计,以达到优化病理学教学的目的。关键词:中职护理;病理学;栓塞;说课设计56浅谈中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栓塞”说课设计崔莹摘要:说课作为一种教学研究形式,是提升教师素养、考核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措施。本文以中职护理专业病理学课程中“栓塞”一节为例,阐述其说课设计,以达到优化病理学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护理;病理学;栓塞;说课设计

  说课可以真实地反映教师对教学理论的掌握与运用情况,便于优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对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通过说课可以进行教学案例分析,促进教学思想的交流,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和驾驭课程的能力①。笔者以中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栓塞”一节为例,从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设计,希望与同行进行探讨。

  一、教学内容

  (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课程是病理学基础,而《病理学基础(修订版)》是由靳晓丽老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其内容贴合中职教学实际,形式吸引学生,对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病理学基础作为中职护理专业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起到桥梁学科的作用。(二)章节分析本节说课内容“栓塞”出自本教材第四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三节,它既诠释血栓对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又是第二节血栓形成内容的深化,同时也是梗死的原因,为学生学习第四节做导入与铺垫,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栓塞作为临床常见病,与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也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本节课为理论新授课,共1学时,45分钟。(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与作用,笔者拟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复述栓塞的概念,区分栓子的来源和栓塞部位,列举栓塞的类型。(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方式,学会准确判断栓塞的类型,分析栓塞的后果。(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对栓塞病人的防护意识。(四)教学重、难点栓塞的概念、栓塞部位、栓塞的类型及后果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栓子的来源与栓塞部位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要结合实际,进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是中职护理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她们青春靓丽,思维活跃,求知欲高,但学习主动性不高,喜欢轻松的'学习方式,乐于表现自己,渴望被认同,但团队合作意识不强。虽然学习了(解剖、生理等)医学基础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但缺乏对问题深入思考的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更是有待提高。

  三、教学策略

  依据学生以上特点,笔者决定采取“以学定教”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采用案例教学法,层层质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激励教学法时刻注重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方面,通过课前预习法,提高自学能力;课上通过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等学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将信息技术合理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手段现代化。

  四、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三段五环节”的教学过程。在课前准备阶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选出组长,便于督导。发放自学导案,引导学生有侧重点地进行复习和预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结合网络资源、信息平台等方式,完成自学导案,便于课堂教学的实施。

  在课堂实施阶段,笔者设计了以下五步核心教学环节,共计45分钟。

  环节一,案例导入:通过引入一则“血栓形成引起栓塞而导致病人死亡”的病例,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复习回顾上节课“血栓形成”的相关内容,并通过对血栓结局的延伸,层层设疑,激起学生求知欲,点题导入新课。

  环节二,探索新知:在本环节中,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三组动画、两则口诀、一个视频,优化教学,启发、引导学生直观认识、主动分析,有效地突出重点,轻松地突破难点。第一组动画运用在“栓塞的概念”这一教学重点中,通过动画,将抽象的概念直观、生动、具体地展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栓子的来源及栓塞部位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在此运用第二组动画,学生在导学复习的基础上,分析归纳知识点,再结合表格的总结、口诀的提炼,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基础上,突破重、难点。在讲解“栓塞的后果”这一教学重点时,以最常见的血栓栓塞为例,将一段视频与一组动画结合,先整体再局部地展示,学生直观地对比分析,加深了记忆,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及时地巩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在知识点之间穿插练习,既是对上一知识点的巩固,又可引导学生探究下一个知识点。在本环节的最后,再通过一则口诀,精简提炼重点内容,例如口诀前两句“不溶血液异常物,随血运行血管阻”,就是对栓塞概念的提炼,让学生轻松掌握重点的同时,将所学知识整体化、系统化。

  环节三,案例解析:待新课内容讲解完毕后,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前病例,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对病例提出延伸问题,因为学生将来要进入临床从事护理工作,这样设计问题,既可以有效地实现基础与临床知识的衔接与过渡,又增强了学生对栓塞病人的防护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在结合所学知识、自学导案整理资料进行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学生,注重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归纳。之后,各组分享讨论结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后,教师再进一步点评和总结,对学生予以认可和鼓励,点燃学生自信心,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环节四,巩固强化: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重点知识,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便于教学反馈。并借助板书进行针对性的归纳总结,再次强化知识点。

  环节五,课后延伸:以“护理小链接”的形式,结合护理工作中的输液排气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课后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完成思考。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再次与临床护理工作接轨,实现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提升。笔者还将本节微课共享给学生,便于学生随时学习与巩固。最后通过课后反馈阶段,在课下由学生完成学习评价表,达到查漏补缺、学有所获的目的。

  五、教学反思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关键。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课前导学、课中探究、课后延伸等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口诀、动画、视频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客观的内容直观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优化了教学。在问题设计方面,与临床护理知识、技能有效地接轨,为学生日后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但因存在个体差异,个别学生在专业知识运用方面能力有所欠缺,笔者会多加关注和引导。本节课中笔者将微课应用于课后便于学生巩固学习,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会尝试翻转课堂,将微课教学应用于课前,以便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说课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既有效地帮助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也有效地促进了病理学教学的进行②。说课要求教师对课堂有整体的把握,对课程有整体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同专业教师之间的相互探讨,可以帮助教师形成清晰的思路,进行精心的设计,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

护理专业论文14

  当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专业护理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本人作为多年从事医学教育并参与护理人才培养的教师,深感责任重大,担子沉重。目前,我国对护理人员的培养已形成独立、完整的教育体系。但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建设相对滞后,至今,尚未有针对护理专业的系列教材。本人通过参编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产生了一些思考。

  1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使用现状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护理专业教育计划所列的基础医学课程,迄今未见一套教材是按护理专业培养的要求编写的。全国大部分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所使用的医学基础教材是借用医疗专业的教材,这些教材对护理专业而言,专业针对性不强,内容偏多、偏深,整体分量偏重(每学时字数介于4100-6600之间)。从基础医学教育的要求来说,亦应随各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教学时数的差异,所选用教材也应有所不同。由于一种教材供多专业使用的普遍现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在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育中矛盾尤为突出。故必须重视教材建设这个关键,有必要编写一套针对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及早改变护理专业教材不配套,缺乏专业特色基础医学教材的现状。

  2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编写的构架

  根据我们多年从事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育的经历认为,教材编写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面向护理专业,体现护理专业特点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的编写,在联系临床实际打基础方面应注意偏重护理专业特点。基础理论知识在保持其原有系统性前提下,应尽量与临床实际应用相吻合,但要防止牵强附会地凑合护理内容,而消弱本学科的基本要求,绝不能出现基础代替临床、理论与实际脱节或本末倒置的现象。教材的编写既要以基本理论为主干,又要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与护理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做恰到好处的延伸与扩展,达到学以致用,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不能简单的消减内容,降低要求以适合教学时数。而是要精选内容,与护理专业相关部分的理论知识深广度和基本技能训练方面,均应着重加强,使之更切合护理工作的要求。例如,在生理学循环生理章节中有关血压的概念、正常值、形成条件和机制、影响因素等基本理论知识应重点阐明,而且应配合必要的实验,使学生理解深而透,使之与后续的临床应用能相呼应。

  教材编写中,在保持本学科基本知识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对那些与护理工作关系不大的繁琐理论知识,可以删繁就简。这样才能在阐明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方面的篇幅得以充分的保证。如,在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章节中,关于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及计算过程尽可删除,而对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测定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测定的注意事项应详细阐述。对体温的生理变动、散热方式、途径及调节,可结合生活过程,联系临床护理实际,做深入浅出的讲解,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基础理论对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总之,护理专业使用的基础医学教材,既要传授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又要面向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学习后续的各科护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要为今后参加护理工作实践需要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长远发展铺平道路。

  2)反映现代科学水平

  一本高水平教材,不仅要介绍本学科的传统内容,而且还应反映本学科进展的现代水平,并能适当的指引未来,使读者能开阔思路,培养富于创新的精神。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现代化,要立足于不断“更新”和认真“精选”。先进性不能理解为有新必录、凡旧必删;而现代化也不是要把科学前沿和尖端内容都编进去。应该是把学术上被广泛肯定,技术上属于现代适用,且被多数医疗卫生单位引进和使用的内容编写到教材中去。

  在强调教材先进性、反映现代水平时,要防止把本学科应该掌握的传统内容和经典理论当作陈旧的东西而被弃之。众所周知,传统的经典理论,往往是反映事物本质的、规律性的基础理论,它对于奠定基础、启迪思路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材编写应处理好传统内容和现代进展之间的关系,教材的更新仍应以传统的经典理论为主干,去掉那些已被淘汰和繁琐的内容,精选那些与现代科学发展密切联系的部分,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来阐明基本概念。

  反映教材的现代水平,应按本学科的性质任务,围绕“三基”,针对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去精选内容。要注意适应我国医疗卫生的实际水平,不能把尚未成熟、尚未能被广泛使用的东西,过早过急的引入。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某些区域以达到先进水平,但还有较多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设备还较简陋,因此要求我们所培养的护理人员应有较大的适应性,这一点在教材编写中应有所体现。这就是说,既要吸取当代科学新进展,又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选择,还应注意反映国内外有关本学科的科研成果和进展动态。

  此外,教材不同于专著,不能侧重与显示编者的学识和才干,教材的着眼点要放在适应教学所需,应便于教和学,因此,教材的结构和编排方式,要符合教学规律。

  3)有利于培养能力

  教材对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能力方面,无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力培养的范围很广,我们认为应侧重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

  (1)思维能力

  教材的编写在传输知识的同时,还应着力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一方面要求教材结构前呼后应,左右沟通,使学生通过阅读、钻研,能将所学的知识相互联系,融会贯通,而不是孤立的死记硬背;另一方面在学生能力所及之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过程,在相关章节穿插一些国内外学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史话。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去观察、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2)自学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容量急剧增加,因此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善于关心与专业相关的科学技术的进展,主动吸取新知识。这样,走上工作岗位后,能不断充实和提高业务水平,适应现代化的要求。这就要求教材应特别强调文理上的深入浅出、通顺明了,使教师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在预习和复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自学和阅读能力。

  (3)实践能力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医学教材,在实践能力培养上负有重要责任。应针对护理人员的培养目标,加强实验实习,实验项目要精选,适当可减少些项目,增加实验时数,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善于自己动手,主动去观察剖析所得结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作为教材应努力提高“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适合我国情况的先进性和教学的适应性”等等。此外,我们认为应该提倡一门学科有多种版本教材,以便择优选用。对于全国通用教材出版以后,应广泛听取教师和学生的评议,及时组织修订,使之不断完善,以利教材质量的不断提高。

护理专业论文15

  为保证教学质量而构建并实施的实习指导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必定对临床实习指导教师的护理实践能力、带教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而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基本具有带教资质的护师进行业务培训。这样,必定能够有效地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另外,高校的职能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高校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高,也意味着医院护理队伍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构建原则

  构建护理学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增强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促使他们自觉地提高业务能力、职业素养和实践教学水平,有效地提高学生临床实习的效果,因此,其构建原则应为:

  (1)通过行政手段,将实习指导教师的带教工作量及教学评价结果与其评先、评优、晋职等挂钩,从而增强医院护理人员参与临床实习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医院、高校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同,因此,出台这样的措施,需要卫生、人事、教育等行政部门的协调合作。

  (2)在突出指导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评价的同时,注重道德素质评价。护理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批道德高尚、知识全面、专业特色凸显的护理人才,这在专业素质、思想素质、技术水平上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力和素质并重。

  (3)评价指标要兼顾不同实习医院的实际,适当增大应用技术方面的权重,切忌假、大、空。

  (4)要兼顾评价指标的全面性、科学性、目的性和可操作性。

  (二)评价指标

  根据护理学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和构建原则,结合医院护理工作和高校教学工作的特点,笔者认为该体系的主要评价指标应包括:

  (1)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实习指导教师要明确教学内容,能够较好地把握教学进度以及教学的`难点与重点,能够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2)指导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责任意识。实习指导教师要有乐于奉献、教书育人、不图名利、甘为人梯的精神,关心爱护所带的学生,乐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责任心强,尽量做到耐心讲解,反复示范,“手把手、心贴心”。为了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医院应为实习学生指定指导教师,条件许可时可采取一位教师带一个学生的方案。

  (3)指导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目前,我们必须正视医学护理学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要求与学生知识基础普遍相对薄弱的矛盾[2],必须正视医学护理学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要求与部分学生职业道德修养不高的矛盾。临床实习指导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为了把所带的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职业道德高尚、基本功扎实、专业思想牢固的合格人才,指导教师必须强化自身修养,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精湛的技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耐心周到的服务、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

  (4)对指导教师的专业要求。护理学实习指导教师必须是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的专业护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学历及专业职务,拥有全面系统的护理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

  (5)实习生入科和出科考核。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一般包括内科、外科、儿科等科室,在每个科室的实习都有具体的内容和时间安排。在学生进入科室实习前应对其进行必要的笔试、口试或实践操作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入科实习,一个科室实习期满时也要对其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不得进入他科实习,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

  (三)带教方案选择

  通过增强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促使他们自觉地提高执教综合素质,有效地提高临床实习教学的质量,而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与实习医院的带教方案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找到最优带教方案,我们在相关医院配合下对以下4种带教方案进行了比较研究:

  (1)常规带教方案,即医院护理部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实习生在各科室的实习时间,科室护士长随机为实习生指定指导教师,实习生在一个科室实习期满后轮转到其他科室实习,直至实习结束,而带教过程中指导教师没有明确的责权利;

  (2)入科与出科考核带教方案,考核由护理部统一组织,考核不及格的实习生不得到下一科室报道,出科考核结果与指导教师的评先评优等挂钩;

  (3)综合技能考核带教方案,即在学生实习结束后,由学校、实习医院统一组织综合技能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各项临床技术操作等,一个指导教师所指导学生综合考核成绩的平均值与其评先评优等挂钩;

  (4)导师制带教方案,即医院护理部为实习生指定责任带教老师,责任带教老师为实习生实习期间的第一任指导教师,并对实习生的实习进行全程跟踪,实习生到下一个科室实习时由责任带教老师为其联系指导教师,实习结束后由学校、实习医院统一组织综合技能考核,实习生的考核成绩与其责任带教老师的评先评优等挂钩。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在实习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基本功、与病人的交流技巧、病历文书书写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综合技能、毕业后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方面,常规带教方案明显不如其他3种带教方案,而导师制带教方案教学效果最好。可见,实习医院的带教方案也应立足于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

【护理专业论文】相关文章:

护理专业论文05-19

护理专业优秀论文11-17

护理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03-16

护理专业论文(共15篇)07-23

护理专业论文必备【15篇】07-24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本05-15

儿科护理专业毕业论文06-11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03-25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答辩11-18

2015护理专业论文致谢词范例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