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现代建筑构造细部的文化特征
论文关键词:现代 构造细部
论文摘要:分析了建筑、构造文化的关系,研究了现代建筑构造细部的文化特征,指出从建筑的构造和细部可以反映一个和时代的文化内涵,它们凝聚了广大劳动者的智慧和情感,也积淀了深厚的发展文化和丰富的及人文意识形态。
1 建筑、构造与文化
“文化”一词有广泛的意义,历史上关于文化的语义解释多达200种以上。由于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它涉及到、学、人类学 、学、和历史学等诸多人科。
作为人类社会进化的物质产物,建筑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建筑被认为是文化的载体,其构造与细部则是记录这些文化信息的词汇,表现出与整体相适应的文化特征。从运用的、构造方式、纹案、色彩等方面人们能够获取与之相关的文化信息。今天,世界各地之所以能有这样多姿多彩的建筑,其文化内涵的传递主要就是通过细部来完成的。因此,构造与细部在传递建筑文化信息时起着重要作用,成为建筑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
2 现代建筑构造细部的文化特征
2.1 现代建筑的构造与文化
当今世界,时空概念上的“地域”迅速消融,、、文化日益全球化,在经历了各种建筑思潮的洗礼之后,当代建筑师深刻认识到建筑文化的意义。20世纪初西方建筑舞台上出现了现代建筑思想并广泛,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筑随时代而发展变化,现代建筑要同化社会的条件与需要相适应,强调重视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主张突出现代材料、结构的特质并发挥新建筑的特点等等,这些新型的建筑观带给人一种强烈的时代感。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现代主义建筑主张坚决抛开历史上的建筑风格和式样的束缚,按照今日的建筑灵活自由地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创作。抛开其积极的一面,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许多人批评它割裂历史,过分重视技术而忽视人的情感需要,忽视新建筑与原有文脉的联系,因而又产生了很多新的流派和新的创作倾向。许多建筑师对建筑的文化、传统的延续与表现做出积极的尝试 ,他们重新关注建筑与文化的内在联系,试图从传统文脉中寻找建筑的特色和自我的存在。除了一些特定类型的建筑外,完全照搬古典式样的建筑已很鲜见。
2.2 现代构造细部的特征
香川县厅舍被普遍认为是现代建筑精神与日本文化的结合 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其出色的细部。 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设计的这幢建筑由部分 3层的楼房与 8层的主楼组成 ,高层的主楼部分四周有一圈挑廊,廊边有水平栏板,廊子由富有韵律的小梁支托。从栏板下露出的小梁采用的是日本传统木构建筑的手法,香川县厅舍的这些构造细部经过精心设计以后,整座建筑虽没有传统建筑的构件却使人不觉联想到 日本古代寺庙的代表——法隆寺的五重塔,由此这座现代建筑被赋予了日本的内涵。当代建筑师不仅用空问、、造型等来表现文化和地方特色,体现时代的大众需求,表达对建筑的认知、思想和主张,许多时候也通过构造细部来表现这些内容。德国建筑师.埃尔曼(E.Eiermamn)主张建筑应能表现结构、构造形式,同时应通过对构造的细致处理使之产生令人愉快的效果。20世纪 50年代 E.埃尔曼把轻质高强的预制装配式钢构架坦率而悦目地暴露在外,让主车间外墙的石棉瓦楞板在钢构件后面毫不间断地通过,使厂房看起来十分纤巧。经过 E.埃尔曼对构造上的细致处理,乌西尼织造厂的外观虽没有做特别的修饰,却显得不同凡响。
我们说建筑构造与细部要素的产生通常都是缘于实用功能,但有时也可以由象征性的需要演化而来。在新德里的美国驻印度大使馆中,斯东也很好地利用构造与细部表达了意在把印度文化和现代技术完美结合在一起的设计构思。使馆的主楼呈长方形,建在一个大平台上,房屋四周是一圈 2层高的镀金钢柱柱廊,左右对称 ,由明显的基座、柱子和檐部三部分组成,与希腊古典柱式有相近之处。柱廊后面是双层外墙,里层是玻璃墙,外层则是大片的白色漏窗式花格墙,使采光与维护功能相结合。斯东的伊斯兰式混凝土花格墙具有极强的地区象征性,于是被强烈地作为精神文化上的交流媒介运用于墙体。花格墙是用预制陶土块制成的,在结点处覆以光辉夺目的金色圆钉装饰,它使人联想到印度的泰姬玛哈尔陵。据说斯东在设计前曾研究过泰姬玛哈尔陵,并从中获得灵感。这座现代建筑运用传统的法则,使用现代的建筑——金属和技术,对外墙和柱廊的细部构造加以精心处理,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建筑神韵,整座建筑表现出端庄典雅,轻盈,高贵,奕奕生辉的形象,把印度文化和现代技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建筑上表现出双重性,既要反映新技术的时代性,又要反映大众化、化、地方化等特征。它的细部装饰主要来源于特殊的历史式样,尤其是古典建筑原型,并以具象或象征的方式表达。文丘里认为对于文化的表现可以采用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的部件”。他认为作为建筑师应有意识地把深思熟虑过的历史观作为行动的指南,而不凭习惯办事;应对建筑传统和当代文化进行注释,而非将其视为无意义加以抛弃。他认为建筑“创新可能就意味着到旧的或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格雷夫斯设计的波特兰大厦就是对这种思想的表述(见图 1,图 2)。
波特兰大厦一直被称作“隐喻的建筑”,它蕴涵着比拟和隐喻的文化连续性。波特兰大厦是一座 15层高的楼房,其外观较为敦厚,既非现代的又不是复古主义的。立面用台座、墙身、顶部三段式建筑,大的壁柱和拱心石使人联想到古希腊古罗马柱式,墙体的带饰和色彩具有市俗情趣,整个形象既质朴严肃又多变有趣。之所以这栋后现代里程碑以这样的外观示人,在我看来就是为体现一种稳定的情绪和肯定发展的观念。首先,波特兰大厦的整体外观使人联想到古典柱式,而古希腊、古罗马的柱式本身就是与人体崇拜有关。多立克柱式是对刚强男性人体的模拟,爱奥尼柱式则是对柔和女性人体的模仿,科林斯式则只是从爱奥尼式演变过来而已。这种对人体的模仿最能令人感到亲切并能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在形式上起到了设计的慰藉功能,格式塔学派称其为“异质同构”。波特兰大厦的隐喻意义则从这方面给人们提供了或多或少的亲切感以及平缓、稳定的情绪。
其次,波特兰大厦所具有的市俗情调肯定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至少,它同意推动人类进步最基本的元素是平民大众,而并非就只是几个玩味所谓高雅和先进的,躲进象牙塔成一统孤芳自赏的卫道士。最后,在深层意义上说,波特兰大厦可能对自然的向往在于关注人自身之 中。因为对心灵的抚慰以及对社会的肯定都是在寻求一种正确理解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途径。
3 结语
建筑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从建筑的构造与细部可以反映一个和时代的文化内涵。它们凝聚了广大劳动者的智慧和情感,也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发展文化和丰富的社会及人文意识形态。正是因为构造与细部在功能以外呈现的社会的、民俗的、制度的内容,使它具有了多样性、丰富性、地区性的特征,成为我们理解现代建筑的语汇,欣赏现代建筑的视角,也是我们评价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参考文献:
[1] 梁思成.梁思成全集[M].北京:中国出版社,2001.
[2] 同济大学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南京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房屋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3] 路忽玲,王 娟,孙成全.浅谈建筑[J].山西建筑,2007,33(7):64—65.
[4] 陈保胜,陈中华.建筑装饰构造资料集(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浅谈现代建筑构造细部的文化特征】相关文章: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特征04-20
浅谈文化与文化教育的关系06-02
浅谈京剧里的文化11-15
浅谈关于德国的文化04-25
何谓文化读后浅谈06-13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04-20
浅谈中国酒文化07-21
企业文化的涵义及特征概述04-14
浅谈广告语的语用学及文体学特征08-16
浅谈美式英语的起源发展和特征论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