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专业的毕业论文
摘要 荆楚文化历史悠久且影响深远,随着社会发展与变迁,荆楚风格建筑的特点与设计方式与楚地周边的建筑风格相互影响,逐渐变得难以识别。该文通过对宜昌龙泉古文化街的设计思考,研究了荆楚建筑特色,探索了荆楚风格建筑设计思路与新地域主义理念的关系,并提出在设计实践中以新地域主义理念为依托的荆楚风格建筑设计方法。
关键词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龙泉镇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处于“鄂西生态旅游圈”的地理核心,东北部紧邻当阳,是远安三国文化旅游区,西北部有神农旅游区,南部紧邻清江土家旅游区包围,是宜昌旅游轴线上重要一环。龙泉古文化街则是龙泉镇重要的旅游资源,其建筑特色应成为旅游的重要吸引力,而商业模式与地方文化的有机整合将是项目保持活力的保障。以文化底蕴深厚龙泉镇为依托,龙泉古文化商业街采用荆楚风格的设计理念,并融合当地的酒文化,保证了建筑特色的吸引力,让人产生认同感,引起共鸣,充分展示了建筑设计中荆楚风格与新地域主义理念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
1.项目概况
龙泉古文化街位于龙泉集镇中心区,规划设计范围为临河路与柏林河西岸之间,包括了从小鸦陆沿临河路向北延伸大约900m的滨水带。其总用地面积56520m2,总建筑面积65685m2(含地下面积),其中商业建筑面积58811m2,文化陈列馆6874m2(含地下面积),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建筑层数位1~3层,局部有一层地下室。在设计中将具有“巴楚”地方特色的建筑形象与当地特有的酒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将沿临河路结合滨水空间打造了一条功能复合,生机勃勃的商业步行街。在这条600m长的步行街中布置了一系列珠联璧合,含蓄典雅的中式庭院,使其成为串联街坊空间的节点,将制酒工艺与民俗特色活动分散置于其中,人们消费购物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景观。建筑平面采取“下店上坊”的布置形态,创造一种体验式的消费模式,使游人在了解龙泉酒文化的过程中自然地完成消费行为。沿着悠长折转,时宽时窄的街道空间漫步,令人梦回千年,醉留龙泉。采用荆楚风格能使商业街在与周边密集的荆楚文化旅游区相呼应的同时保留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充分利用了地理优势带来的人流效应。龙泉古文化街将成为提升龙泉镇旅游业吸引力的有效动力,在提升城镇形象与地位、完善基础服务设施的同时,为城镇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龙泉在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2.设计理念源起
2.1新地域主义与荆楚风格
地域性是建筑的一种基本属性,它概括了建筑与所在区域之间的所有联系,这种联系覆盖了建筑的各个方面,贯穿了建筑发展的全过程。新地域主义作为一种富有当代性的创作倾向,其实来源于传统的地方主义。新地域主义不等于一味地仿古或做旧,它并不是一种确定的建筑风格,而是当代建筑创作力求在地方性与全球化之间找到平衡的设计追求。荆楚建筑曾在历史上留下灿烂的文化篇章,其代表性建筑章华台,曾多次被诗人歌颂。楚人将“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凝聚在建筑中,使荆楚建筑在许多方面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现代荆楚建筑风格设计要充分挖掘荆楚历史建筑中被保存下来的建筑符号,寻找建筑与当地气候、环境、习俗的关系,追寻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脉,并将建筑功能与造型设计相结合,体现荆楚建筑“大气、兼容、张扬、机敏”的人文精神,展现荆楚建筑“庄重与浪漫、恢宏与灵秀”的美学意境,突出荆楚建筑风格特征。
2.2基于新地域主义提出荆楚风格建筑的设计要点
①“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将人的舒适性作为设计的出发点,积极保护和发掘各地的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并将其融入到设计中。②荆楚风格建筑设计尊重地域文化。结合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地域差异性与风格独特性。③以现代的设计语言融合本地区建筑特点来创作荆楚建筑。反对千篇一律的国际式风格,借助当地材料并吸收当地技术使建筑具有场所感。④荆楚风格建筑设计顺应自然环境,在自然山体和湖泊水域基础上提取出主要的景观元素,合理引入不同层次的开敞空间,实现人工与自然的融合。⑤荆楚风格建筑应和谐宜居,考虑当地夏热冬冷,降水充沛等气候特点,有意识的组织通风和遮阳。
3.整体设计思路
整体设计的原则是突出古文化街的“商业文脉”“酒业文脉”和“自然文脉”。“商业文脉”——引用古街的建筑形式,运用新地域主义的手法保留荆楚文化的建筑特点,给游人一种置身于历史画卷的感官体验。“酒业文脉”——以稻花香的`历史为背景,引导游人进入作坊参观制作流程,宣传和推广酒文化。“自然文脉”——充分利用周边自然环境,烘托自然闲适的商业氛围,吸引游人驻足。根据整体设计原则将龙泉古文化街将滨江带规划为“一带,两轴,四节点”。其中,“一带”指的是滨水景观绿化带,规划出景观带可以充分利用地块的自然优势,将水面和对岸的景色引入到项目内部,同时引入江风,改善整个地块的气候条件;“两轴”分别为横向的商业文化轴和纵向的企业文化轴,两条轴线形成了古文化街的文化框架;同时在横向的商业文化轴上均匀分布着4个节点,各种结合了巴蜀特色和当地酒文化的活动以及建筑集中分布在这里,引导着游人进行游览和购物(图2~3)。
4.建筑设计思路
4.1注入酒文化的内涵在酒类的发展历史中,“前店后坊”就是中国酒业最古老、最传统的一种经营模式。临街建房前院为店,用以产品售卖,后院更大的空间为生产作坊,这也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缩影。这种集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前店后坊模式不仅拉近了消费者与生产车间的距离,也拉近了主人与客人之间的距离。在建筑剖面设计中借鉴了“前店后坊”的传统居住模式,并加以微调,形成了一种与商业街寸土寸金特性相适应的“上店下坊”的商业模式(图4)。
4.2注入荆楚风格
利用高台基、深出檐、美山墙、巧构造、精装饰、红黄黑等手法突出荆楚地域风格(图5~8),同时也结合了现代生活的需求,创造了一些新的诠释。例如,设计中将建筑底部夯土成台,不仅协调了场地高差,也起到了很好的防水成效,同时使建筑结构比例完整,保证室内干燥和汛期房屋安全,建筑整体的气势也更加沉稳大气。再如,山墙设计中采用了最具楚风特点的“云墙”,圆润的呈波浪形的轮廓与水景相呼应,含蓄地将荆楚地区的水文化融入到建筑中,展示了建筑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另外在色彩的使用上,红黄黑隐喻了楚国崇尚的图腾颜色。结语荆楚文化与新地域主义结合的表达方式受到地理因素、人文环境、历史文化、人类活动等多方面的影响。并不是两类文化元素的简单叠加组合,而是要从现实情况出发,深入到文化的来源、进程、情感等内在因素中去找寻深层的共性所在,并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表达出这种共性。龙泉镇古文化街的设计中,从荆楚文化和新地域主义的本质出发,思考了两种理念的表达方式。吊脚楼、传统坡屋顶、高耸的角楼、给人很强的环境代入感、从建筑造型体现出巴楚文化;最能体现酒坊文化的“前店后坊”经过改良并与商业街的条形组合方式相结合,完美的与功能相适应;景观节点与灰空间的设置,把两条文化轴连接起来,实现文化的融合。这也启示建筑师,建筑文化的表达要在充分考虑地域特征与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各自的文化内涵,融合彼此的文化符号,创造出一个多元的、有活力的根植于地方文化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晓.新楚风建筑形式探讨[J].华中建筑,2001(4):14-15+23.
2王彦辉.新地域主义建筑及其设计实践——以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作品为例[J].建筑与文化,2008(9):70-73.
3侯夏娜,郑力鹏.传统商业街区的多义真实观念与实践[J].南方建筑,2015(5):93-98.
4柯敏.梦回“前店后坊”的宋代老街——屯溪[J].中华建设,2011(10):42-45.
5刘金钟.浅论建筑意境美的构思[J].华中建筑,1994(3):1-5.
6吴荔,邓蜀阳.地域建筑与酒文化——沱牌曲酒酒文化体验中心特色风貌设计[J].福建建筑,2011(11):28-31.
【建筑设计专业的毕业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