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建筑设计对当前文化信息的演绎论文
论文关键词:文化 建筑设计 历史断面 空间分布
论文摘要:从历史断面和空间分布的角度阐述了又化的连续性、贯通性、民族性及地域性,指出建筑设计是对文化的解读与再现,以建筑的形式来表达文化的信息,建筑设计是当前背景下文化信息再现的过程,并以文化表达的方式存在着。
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历史的贯通性,建筑也必须随之而发展。建筑设计与创造就是在当前背景下即历史延续的当前断面的前提下,对文化的解读与再现,以建筑的形式来表达文化的信息。积淀的文化指导、制约着建筑创作过程并作为一种元素参与了建筑创作,另一方面设计活动的成果—建筑又表达与再现着文化的意蕴,并作为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不断发展着,丰富着文化的历程。建筑与其所处的文化整体环境有着同构的关系。我们要学会从历史横断面上读取时间序列,从空间分布上读取运动方向。
1)文化是不断前进的,有历史连续性、贯通性,从历史横断面上读取时间序列,寻找当前时代的文化基石,依次指导建筑设计,使设计活动能够真实的反映“当前”文化形态的信息,以利于当前时代作为未来的历史断面的文化信息得以顺畅的延续。
那么,文化是什么。齐康先生在一次研讨会上曾言:“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物质,又是精神;从狭义来说,它又是社会历史形态以及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个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有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川当然对于当前时代来讲,最重要的是当前断面的文化信息、内涵与特征,其次就是它随之所演绎的历史信息与折射的未来信息。
建筑文化有传承、转化和创新精神,其设计活动也就是对这种精神的体现。创新从传承中来,而且是历史的传承。要经过我们今天的消化来变成今天的东西,这就是传承。而转化就是要把各个要素转化成为我们今天的东西。换句话说,创新来自于传承与转化,基于今天的形态,而传承与转化扎根于不断延续的文脉,当前的形态是当前历史断面的文化的映射。未来始于过去,过去与现在都将成为未来的历史,历史不仅是相关的,而且是创造新事物的基础。从一定的政治经济技术背景下以一定形态出现的建筑历史的罗列就足以印证,梁思成先生曾言:“建筑艺术是随同文化的发展而不停地前进着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也就是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要求提高了,就必定要求建筑在实用上满足更多方面的需要,在艺术方面更优美,更能表达思想内容。所以建筑文化各个时期主创的特点都要有一定形态来表现,并且总是以时代的风格出现的,而各个风格的罗列也是有次序的。对于现代新技术、新建筑文化的中国建筑的诉求,也正是对这个问题的思索。
2)文化又是散布于不同地域,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从空间分布上读取运动方向,寻找民族地域文化特性,据此影响建筑设计,使设计活动能够真实的反映“当地”文化形态的信息,以利于地域特性作为情感归属的文化信息得以更好的表达与维持。
文化是有民族性和地区性的。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了它的传统。几千年来,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地区,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各自创造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形成了不同的特征。随着各民族的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彼此之间的接触交往越来越频繁紧密,相互之间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种交流与发展中,每个民族都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吸收外来的东西,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在缓慢的并不断的改变、发展着,但仍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征。这是因为我们需要这些特征的存在,那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归属感的诉求。
记忆是有情感的,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建筑也承载着这种寄托。建筑是物质的,非物质的,精神的。建筑不仅具有实用功能,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还具有审美功能,能够满足精神生活需要,其作用于情感体验的特点又使它能与人们的心灵直接沟通,使其作为一门艺术在世上起着作用。所有这些使得它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充分地表现着人类文化的内涵。作为历史见证屹立许久的诸多建筑,应尽量全面系统地反映各民族和各地域的历史和它们的文化。城市设计,并不是设计师个人主观精神的表现,而是某种文化环境中的思想意识、时代风尚、社会伦理、群体心态的映射。中国的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的风格差异,就是文人墨客和皇室贵族这两种文化群体心态、思想意识形态通过建筑师的劳动得出的反映。从园林本身难以看出哪一位设计师的独特之处,但却可以鲜明的感受到高雅的书卷气息和富丽的贵族气息的不同。但它们又同是中国园林,显示了与自然融合相亲,“天人合一”的格调,而与西方古典园林高居于自然之上的思想明显不同,从而在更高一级的层次上即中西文化环境中显现出不同民族的不同群体心态。中国古代的建筑设计,和中国的画卷很像,用一步步发展的手法,把你由开头领到一个最高峰,然后再慢慢地收尾,比较有层次,而且趣味深长。这一切的设计活动,都是以某种哲理观念为基础的。这种哲理观念形成人们的建筑观,指导其建筑的构思和营造。这就是地域文化深人建造活动的结果,地域性的情感指导着建筑设计,并通过建筑向人们诉说着文化的情感。建筑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生活,而不仅仅是空间中被欣赏的物体而已,建筑设计必须融人人类活动,并提升这种活动的品质。建筑的创作必须从城市规划、适用性、经济性、材料、结构、美观等方面综合地考虑。设计作品应能有力且流畅的显示出那个建筑设计的时间背景、环境因素和建筑目的。时间背景和环境因素就是地域、民族文化所展示出来的要素,设计过程中要对其全方位了解,并找到其中的平衡点。设计思维应贯穿整个设计过程,使之成为建筑作品的决定性力量。贝幸铭先生曾言:“充分深人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气候、自然和地理条件等,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深人其境。
“中国的建筑都有明确的思想性,天坛是天坛,北海是北海。”有个外国人曾经这样描述过,对于一个陌生人来说都看得出我们的建筑的与众不同,那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人却忘乎所以。我们不能抛弃属于我们自己的特征,同时探求属于中国的建筑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要求,这也是情感诉求的结果。梁思成先生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是:“我们要求我们的新建筑绝对不是一座座已经造成的坛、庙、宫殿的翻版,而是从它们的传统的艺术造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且同时吸收外国建筑以及它们的艺术造型中我们用得着的东西。”这正是我们对于建筑地域文化坚持与发展的方式。
3)地域性是时间轴与空间轴交叉点的累积,是时间在空间行进过程中各因素的综合表现,地域性建筑的创作就是要准确地定位时间轴与空间轴的交叉点,不仅要考虑空间地域场所性,还要充分考虑到时间因素对地域性表达的影响,这就要求要尊重历史,尊重当代,着眼未来。充分发挥当前时代新技术的作用、利用各资源保护历史建筑,保护好地域性建筑创作的源头。尊重当前时代的新技术、各资源对地域性建筑创作的支持,更好的探求创新性时代特征。同时要着眼于未来,使地域性建筑的创作得到不断地延续,在特定的空间点上展现清晰的具有地域性的时间轴向性。
总之,文化是在不断发展的,从过去到未来,呈现着历史的延续性,建筑也随之一路走来呈现着延续性。文化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文化指导着并参与着建筑设计及创造;建筑又以自身的语言表达方式描述着文化的脉络,建筑设计是当前背景下文化信息再现的过程,并以一种文化表达的方式而存在着。我们要学会从历史横断面上读取时间序列,从空间分布上读取运动方向,来解读文化,正确看待过去的建筑,并找准切人点来从事当今的建筑创作,让民族文化的烙印以鲜活的原形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谱写着历史。
【试析建筑设计对当前文化信息的演绎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