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阳古戏台的建筑艺术论文

时间:2020-09-21 12:57:53 建筑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弋阳古戏台的建筑艺术论文

  摘要:近年来,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弋阳腔”备受关注,但焦点多数是留意其“声腔”而冷落其背后的舞美因素,尤其是作为“弋阳腔”赖以生存第一要素的戏台。对这些历史悠久的古戏台的形成背景、现状进行分类研究,分析其建筑艺术等,有益于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弋阳腔”以及对古人建筑营造技艺的研精覃思,并希望通过研究呼吁有关部门和大众多一些对祖先存遗的重视与保护。

弋阳古戏台的建筑艺术论文

  关键词:弋阳腔;古戏台;建筑艺术;保护

  弋阳腔是中国古老的四大戏曲声腔之一,弋阳腔与昆山腔一样,是后世诸多剧种的源头之一,在自身的不断发展中为中国戏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伴随着“弋阳腔”的兴起与发展,自明清以来,近百座精美绝伦的“弋阳腔”戏台建筑在弋阳各村庄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如今现存的古代戏台仍有20余座。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弋阳古戏台形成了有别于一般戏台的结构。戏台是戏剧演出的载体,是戏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台虽然是外在的建筑物,但在中国传统社会,戏台与戏曲实为一体,是戏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弋阳古戏台研究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弋阳腔这一古老的剧种。

  一、弋阳古戏台的产生背景

  戏台与戏曲活动如影相随的特殊性,导致了戏台的产生和发展与戏曲的兴盛不可分离。作为南戏“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的发源地江西省弋阳县,自宋南迁以来,以“弋固闽、浙通衢”的交通优势,使其成为南戏西行的“驿站”与“终点”。

  (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弋阳经济的发达

  弋阳县地处江西东北部,为闽浙皖赣四省交通要冲。黄金水道信江贯穿弋阳全境,车船聚散,水路畅通,商贾云集。以造纸业著称的铅山河口镇和以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就与弋阳县毗邻。古商道上遗留下来的深深车印就是这种繁荣贸易的历史见证。优越的地理环境,为艺人的迁徙、流动、职业性的江湖生涯提供了方便;兴旺发达的商业贸易,使弋阳腔拥有更多的观众,在客观上促进了戏班子的交流和剧种的传播。[2]便利的交通促进了弋阳经济的发展,为戏台的修建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学风浓厚的人文环境培育了弋阳文化的昌盛

  弋阳自古人杰地灵,南宋时期孕育了抗金宰相陈康伯、爱国文学家谢枋得为代表的名相贤士。除此之外,弋阳宗教文化盛行,山下寺庙耸立,“修营佛事”仿佛是每个弋阳人的“必修功课”。“中国戏剧的发生发展正是在宗教文化中孕育,在宗教意识中脱胎,在宗教摇篮里成长,从而形成独立的戏剧文化。”[3]这些因素都为“弋阳腔”及其戏台的建造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三)宗族之间炫耀、攀比造就了戏台的修建

  自古以来农村修祠堂,建戏台,续宗谱,唱大戏是一件耀祖光宗的大事,它们是维系宗族血缘关系的纽带,是宗族之间炫耀、攀比的一种手段。因此,人们在修建戏台的时候不惜耗费重金,尽最大的努力把它建好。弋阳古戏台的兴建伴随明清时期弋阳的戏曲活动达到了顶峰,遗留下来的古戏台多为明清时期修建。

  二、弋阳古戏台类型

  在那个戏风盛行的年代,农闲时,赏戏便成为村民最佳的娱乐活动之一。戏台无疑是村庄中最热闹的场所,一条长凳一碗茶,看台上演绎世间百态,人生如戏。几经战火硝烟,岁月沧桑,至今神州大地仍有不少珍贵的古戏台保存了下来。同“弋阳腔”的发展势态相吻合,弋阳的古戏台,多数建造于“弋阳腔”盛行的明、清时期,既有明、清的时期的时代风貌,也有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具有浙、赣、皖等地的多元建筑风格。弋阳古戏台大致可分为草台、庙宇台、祠堂台、万年台四类。

  (一)“恋戏情节”氛围下孕育的草台

  “弋阳腔”在弋阳形成之初并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而是凭借弋阳的能工巧匠依据旧时道教祀神时代表天上、人间、地狱的一种三层祭台演变而来的一种三层的花台作为戏曲演出的场所。于是,草台应运而生。草台,当地人又称之为“花台”,是一种即装即卸的临时性演出场所。草台的搭建多采用本土生长的竹、木等建筑材料搭就一座约三层楼高的临时戏台。最下一层代表着地狱、中间为人间、上层为天堂。为使其美观,多饰以彩带等配饰。据推断,后来的弋阳古戏台上六个马门的形成很有可能就是在后来搭建固定戏台时为了简化构造、节约开支,将每层花台上的“出将入相”上、下场门的数量叠加而来,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弋阳腔古戏台多个场门的形式,因其场门的特殊性,当地人又称之为“马门”,在后文将详细阐述。民间俗称常在草台演出的梨园弟子为“草台班子”。草台班但凡演出,村民便举着火把,沿着田埂从四面八方赶来,场面十分壮观。[4]后来,梨园弟子活动频繁,祠堂戏台、万年戏台逐渐兴起,即便如此,仍满足不了农村广大民众的需求,于是,草台更趋兴盛。“弋阳腔”就是诞生在这种乡村戏台之上。

  (二)宗教活动频繁下的庙宇台

  弋阳自古寺庙、道观众多,庙宇台最初作为迎神赛会的道士、和尚演目连戏的场地而存在。在2000年版的《弋阳县志艺术志》戏台剧院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清代以前直至民国初期,县城隍庙、高庙、忠烈庙、火帝庙、花子庙、观音阁都建有多种小戏台,某些乡村祠、庙也有戏台,多在农闲时或逢年过节,接请戏班演出。”然而弋阳现存下来的戏台中已无庙宇台,据龚国光在《江西弋阳腔探源》一文中推测到:“弋阳的庙宇台之所以少,与寺庙大多修建在险峻山坳有关。”那么,在当时迎神赛会已成为社会一种风俗习尚时,如临县玉山樟树乡有清康熙《临江社戏台重修记》碑文载:“……台宇未兴而临时修建。数年之后,保无有失之懈乎,于是庚申之秋,合社捐资兴工筑建。而台宇焉已成。台之成也,临期赛会,遍序欣然。”《广信府志》卷二风俗载:“宋南渡(后),人文蔚起,舟车辐辏甲南国,自元迄明,风景不殊,惟岁及秋,竟赛神佞佛,士女填咽,酣歌恒舞,侈费不赀。”明玉山樟村《三社增修记》称:“松柏有灵,夏殷为社,梨园崛起,世俗相沿,由来久矣。”弋阳的迎神赛会是怎么进行的,原来,弋阳虽然庙宇台较少,但是祠堂台和风雨台充满了活力,于是受条件限制的寺庙,就把庙会推向了社会,这就极大刺激了祠堂台和风雨台的建立。这也是至今弋阳人把在露天戏台举行的各项演剧活动,称为庙会的原因所在。[5]已毁的弋阳姚畈古戏台有可能是唯一一座有图片资料保存下来的'庙宇台。

  (三)“祭祖娱神”背景下催生的祠堂台

  明初,官府顺应民心准许民间各宗族为祖先立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祠堂。从那以后中原各地,大姓望族宗族祠堂遍及天下。当时,弋阳各地几乎每姓一祠,一些强姓氏族往往拥有两到三个祠堂,每祠必备一台,当时的戏台建筑规模之大,令人惊叹。[6]现今在众多乡镇的地方志中,都留存有这类古戏台及其所依附的祠堂的记载。例如,建造于明宣德年间的湾里西李村戏台就为弋阳祠堂台的代表,据悉这座戏台是现今留存下来我国江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古戏台。祠堂台与其它类型戏台的不同之处在于:进祠堂大门即为戏台的台底,赏戏的人员在戏台下方进出。由于弋阳腔所表现的戏曲剧目多为神鬼戏或经改编过后的历史戏,表现礼、义、忠、孝、信等为核心的内容,其中所映射的无不是本族祖先艰苦奋斗的精神写照,具有歌功颂德与教化子民的作用。戏台对面为安放着祖宗灵位的享堂,戏台与享堂当中的空地,便为本族的赏剧之地。戏剧演出的两个功能,一为娱神祭祖,二为族人同乐,都在这里表现得极为充分。

  (四)“戏风民俗”环境下形成的万年台

  万年台在弋阳是最为多见的一种街边演出场所,别称“街吁台”。常建在村口、街尾之类的空阔地带。之所以称之为“万年台”,这是当地人们的一种特殊文化心理,是一种对于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期盼与祈祷。[6]此时戏台已不仅仅是单纯唱戏的场所,而是关乎村落收成、运势的象征。从其兴盛状况来看,应是由于当地浓厚的“戏风成俗”以至于观戏场所供不应求而在村落普遍建造而成。同明清时代风貌一致,当地的戏台呈现出古拙、坚固、无过分雕饰的三面观式。万年台与祠堂台不同,祠堂台下的观众往往局限于本族的子孙,而万年台下的观众则不论宗族,只要闲下来,各宗族乃至附近村庄的村民都可一同赏戏评戏。万年台的出现,冲破了祠堂戏台那种宗族与宗族之间的藩篱。至今,弋阳的大小乡镇还保留着许多万年台,如建于清代的曹溪古戏台。

  三、弋阳古戏台建筑的装饰艺术

  弋阳的古戏台一般由三大部分组成:台基、舞台和台顶。这些古戏台,多数建造于明清时期,带有明、清所独有的时代建筑风貌。明代所建戏台,多造型质朴、典雅,清代所建戏台往往繁缛、精巧,装饰豪华艳丽。同时也有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具有浙、赣、皖等地的多元建筑风格。戏台的建造多就地取材,用砖、木、石等作为材料,以木构架为主,以马头墙、小青瓦为特色。宋代理学家程颢说,“天下无一物无礼乐”,弋阳古戏台的各部件无一不见证着弋阳人民深入血脉的戏风戏俗和地域文化。其中脊饰、梁枋、藻井、马门等构件装饰极具代表性。

  (一)脊饰

  弋阳的古戏台多以歇山或悬山式作为台顶,以多檐多翘歇山式最为普遍。例如,位于弋阳县曹溪镇曹溪村建于清代的曹溪古戏台,就是重檐三翘歇山式。这里所说的“翘”即飞檐。戏台上的飞檐既有吉祥的象征寓意又有很强的功能性。优雅的屋顶造型给人以灵动轻快的韵味。飞翘的屋檐往往象征着祥瑞之禽,像飞鸟、似凤凰。飞檐的使用在当时靠自然光线采光的年代不但扩大了戏台的采光面积,在湿润多雨的弋阳还有助于雨水的排出。在正脊上方往往分布着二龙戏珠等圆雕或刹,蕴含着当地人民镇宅辟邪、保佑族人的美好愿望又类似于今天的避雷装置。

  (二)藻井

  在弋阳,古戏台的顶棚多有着中国古代皇室建筑或佛教建筑中所独有的藻井,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以圆形和多边形常见。藻井是位于穹顶上的装饰部件。之所以称之为“藻井”,据悉,是由于古人喜火却又敬火,火的利用在人类文明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火又是我国古代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之克星。向往康宁平安的古人认为在建筑的穹顶中央作井,饰以水草、藻、龙、鱼类等水生动植物,可以抑制火怪的作祟,以防止火灾的发生。在曹溪古戏台近年修缮过的藻井上发现绘有水草与鱼的图案或许也正是如此寓意。同时上方圆形的藻井配以下方的方形台面也象征着先哲“天圆地方”的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7]除上述的象征寓意外,弋阳古戏台中的藻井还具有一种特殊的功用,在当时没有音响设备的情况下,利用的物理原理来达到聚音和反射音的功效,以达到更好的听觉效果,可谓是古代在建筑中考虑声学原理的优秀案例。

  (三)牛腿、雀替与垂柱

  牛腿又叫斜撑,在别处还有马腿之称,是由梁托演变而来,主要功能为支撑屋顶出檐部分。置于梁枋下与立柱相交处用以减轻横梁与立柱之间相接处的力之构件谓之雀替,其功用是防止横梁与立柱之间角度出现歪斜。牛腿与雀替的配置除加固戏台之外还是整个戏台的装饰重点,用以美化戏台。在处理技法上多施以浮雕和透雕,内容有象征高洁的梅兰竹菊,有以神仙高人为主的福禄寿三星,也有以戏剧题材中传奇人物为主的故事题材,还有以祥瑞异兽为主的象征吉祥的鹤鹿麒麟。如上童古戏台的一牛腿构建就雕刻着代表吉祥的凤凰纹样。在明清吉祥图案盛行的年代,戏台上的木雕装饰充分彰显了弋阳人民向往平安喜乐、富足长寿的美好祈求。垂柱是一种下部悬空的悬柱,弋阳的古戏台多在端头上雕花装饰,常以吊篮、吊盆等造型,既有加固作用,又使戏台尽显风骚。

  (四)梁枋与斗拱

  梁枋与斗拱既是整座戏台得以屹立的核心构件,也是戏台的装饰亮点。梁枋是位于承重柱头上的长条木梁,需要平衡上下构件的力量。弋阳的古戏台梁枋上遍施精美绝伦的浮雕,施以金红重彩给人以辉宏大气之感。其装饰题材有戏曲中的人物故事题材,有农耕文明下的表现自然的花鸟植物题材,也有当明清时期流行的吉祥图案。例如,在湾里西李村的祠堂台中一横梁上所雕刻的桃形牡丹图,寓意长寿吉祥的桃与象征富贵的牡丹构成纹样代表着长寿富贵。集世间美好之物于一梁中,尽显能工巧匠之匠心独具。斗与拱,分别是我国戏台建筑中的两个不同的承重构件,两者搭配使用支撑在屋檐与横梁相交处,形似弓形的肘木谓之拱,两拱间的方形垫木谓之斗。斗拱承重结构,是飞檐得以产生的前提,它可使屋檐较大程度外伸,既可提高采光度,利于雨水的排泄又达到形式优美的目的。在弋阳古戏台的遗存中以田字拱和八字拱居多,不同于梁枋的错彩缕金,斗拱多以其独特的造型取胜而少加修饰。

  (五)马门与月梁

  弋阳古戏台常用木料制成带有出入口的屏障将戏台前后分隔成前台后台两个区域,作为戏台的背景和上下场之用。在其上雕有浮雕等装饰,赋予戏台富丽精巧的面貌。但与别处戏台“出将入相”的双门构造不同的是,受“弋阳腔”剧目和早期草台形式的影响,戏台上多有六到八个上下场门,均为双数出现,但从实物考察情况来看以六个马门居多。“弋阳腔”多表现神鬼戏,这六个上、下场门依据戏曲的内容不同而配合使用有空间转换的作用,有时也称“鬼道门”“古道门”等。月梁是位于场门门柱上端的门梁,因其形如弯月,所以称之为“月梁”。弋阳古戏台上的月梁常采用浮雕装饰,题材多为富有代表性的戏剧内容或是卷草花卉等生动富有灵气的纹样。

  四、结语

  从当前保留下来的古戏台来看,弋阳古戏台不但具有演出的建筑功能,同时还承担着家族祭祖及处理家族日常事务的功能,甚至还有乡村邻里活动交流的重要功能。从这个角度上讲,戏台空间是整个祠堂空间和村落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独具弋阳地域特色的戏台建筑形式。然而弋阳古戏台也面临与其他古建筑一样的困境,正在经历损坏乃至消失的危险。除了自然老化与人为破坏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使用功能的丧失。特别是有一段时期大量村庄的古戏台建筑被拆,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小礼堂。这种失去地域特色的建筑兴建使得村庄失去了原有风貌,与当前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显然是格格不入的。可喜的是人们近来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正逐步加大了保护力度。据了解,西李古戏台、曹溪古戏台和童家古戏台三座均为市级保护文物,当前已申请到保护的专项资金,并于近年进行了修缮。但从修缮情况来看,情况并不理想,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往往并不能做到修旧如旧,反而造成了一种保护性破坏。例如,修缮后的西李古戏台髹饰以红漆之后完全失去了其原有的朴素大方之感。剩下的一些古戏台均为县级保护文物,据悉,由于县里资金财力等因素的桎梏,这十八个古戏台的保护工作安排仍然处于一种未知的状态。由此可见,弋阳古戏台的现状仍旧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地步。因此,如何更好地保存、保护弋阳古戏台建筑及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价值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紧题。

  参考文献:

  [1]陈红.江西弋阳腔戏曲资源及其保护对策探析[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10).

  [2]傅继强.弋阳古戏台研究[D].苏州大学,2008.[3]周红,汪晓万.四川戏剧[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

  [4]龚国光.江西戏曲文化史[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5]弋阳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弋阳县志[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1991.

  [6]车文明,郭文顺.江西东部宗祠剧场举隅[J].中华戏曲,2003,(02).

  [7]许小轩.弋阳腔古戏台[J].审计与理财,2004,(04).

  [8]毕忠松,吴丽丽.徽州敦化堂古戏台建筑形式探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

【弋阳古戏台的建筑艺术论文】相关文章:

1.古剑奇谭的经典台词

2.幽默故事古笑话大全

3.古冶廉租房申请条件

4.景德镇古窑导游词

5.幽默故事古笑话段子笑死人

6.关于建筑设计的山东建筑大学考研初试大纲

7.建筑施工的实习报告

8.建筑施工的实习目的

9.建筑施工的实习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