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论文

时间:2024-06-21 13:05:26 建筑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推荐)建筑工程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建筑工程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1

  【摘要】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是质量监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保证该环节的平稳有序,必须做好相应的检测和分析工作。在相应环境下,材料检测采用不同的取样方法和样本数量,将获得不同的检测结果。因此,在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过程中,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确保过程中良好的控制和管理,满足检测要求。本文以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所涉及的问题为基础,对如何进行相应的检测和分析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质量分析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如何进行优化选择是关键,而建筑工程以相关的材料检测作为基础,将对整个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建设过程中的平稳有序以及各项流程符合要求,必须做好相应的材料检测和分析工作,同时积极优化检测,提升可行性。

  1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现状

  1.1建筑工程材料创新

  随着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规模在不断扩大,智能建筑也不断拔地而起,原有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也不断的完善,这造就了整个建筑行业材料也在飞速的发展,各类新型建筑材料顺势而生。材料的创新突破了原有技术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工程的难度,同时也为材料的检测工作带来了挑战。因而根据实际材料的应用要求,需采用针对性的检测方案,否则将使得整个检测存在滞后性[1]。

  1.2检测材料取样

  建筑工程材料种类繁多,相应的材料检测也具有多样性。在当前检测领域中,多样性给检测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因而必须从检测工作源头--取样抓起。在实际开展材料检测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材料的类型、性质,随机、合理的选取材料样本,适时开展检测工作。但是,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工作中可能存在取样不合理的现象。比如混凝土钻芯取样时未对钢筋位置进行检查,使得芯样中含有钢筋,不符合规范要求,后期又得重新钻孔取样。因此,在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中应合理科学取样,这样既符合规范要求,又能提升工作效率。

  1.3材料检测环境控制

  建筑工程建设阶段,需要应用各类材料,不同材料的本质和特点有所区别,而由于不同环境因素的不同程度影响,更增加了工程难度。在实际材料检测中要控制好相应的环境,如湿度和温度等,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对各种影响因素需保留详细的记录,以便归档及开展其他工作。

  2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主要问题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是质量监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能明确检测要点和难点,要结合实际情况,同时也需进行针对性分析。下面将对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主要问题进行大体介绍。

  2.1取样检测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到大量的工程材料,然而在实际检测中应用的材料会存在检测不合理的现象,取样检测的方式广泛应用后,为了尽可能的满足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要求,要做好具体测定工作。对于选择的材料样品要进行合格的掌控,达到理想的质量特征,使其符合要求[2]。

  2.2材料养护

  一般情况下,外界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包括温度、湿度或其他因素等。为了避免外界因素对材料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做好建筑材料整体养护和管理,提高检测工作准确性。

  2.3力学性能测试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主要是进行一些力学特性的检测,因此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做好力学分析工作。比如检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其检测结果需要符合规范要求或设计要求,同时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必须保证尺寸等精准度符合规范。一旦出现平整度不符合标准或者对应强度降低等现象,则会导致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2.4误差检查和处理

  现实中误差一定会存在,这是避免不了的。在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整个过程中,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材料检测的试验结果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为了确保材料检测结果符合实际要求,尽量减少误差的影响,需要科学的进行判断,提升检测质量。

  3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的.措施

  针对当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后续的分析中要从实际情况入手,明确质量控制要点和重点,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分析,提高检测水平和质量。促进整体进步。下面将对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的措施做相应的介绍。

  3.1确定检测项目的类型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做好各种材料的管理工作,以检测项目为基础,要对材料的类型和品种进行区分,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检测,使结果符合现有设计要求和标准等。例如外墙以及保温材料检测的过程中,要掌握保温系数、密度和导热系数等,结合吸水率和抗压能力等,所有材料需按规定进行对应的检测。施工单位需要积极配合检测单位参与到检测工作中去,合理安排相关工作,对检测进行统一控制规划,为原材料良好的质量检测奠定基础[3]。

  3.2检测样本的质量控制

  对建筑工程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和分析的过程中,要明确各项工作注意事项,合理的作出选择。根据样本数量和实际管控注意事项可知,如果不能进行统一的调查和分析,则势必对样本质量造成影响。在实施过程中要了解误差,明确要点和重点,质量控制方式如下:⑴检测样本存放。所选择的检测样本需要放置在专门的存放容器中,尤其是膏状和如乳状材料,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需要放在干燥和清洁的容器中。⑵保证样本体表质量。结合建筑工程使用的材料数量和类型进行样本选择需符合要求,根据整体质量和类型等可知,经过对应的选择后,筛选出有代表性的样本,注意随机性原则。⑶重视质量检测。结合现有取样管理的注意事项,在后续实施阶段要明确注意事项,将材料放在规定的位置上,避免出现随意乱放的现象,专人进行管理,保证质量。

  3.3保证环境监测规范化

  对建筑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个结果进行分析,以现有规范作为基础,在控制和管控的阶段,要重视质量检测过程和管理。对外部环境分析的阶段,要明确原则,只有保证环境达标,才能为后续管控奠定基础。检测管理亦要符合要求,如果存在质量管控不到位或者其他现象,势必造成不良影响,需要明确注意事项,合理进行检测和管理,提升稳定性。

  3.4提升检测人员素质

  检测人员在后续检测管理中要明确定位和类型,结合行为控制形式可知,要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良好的控制,要聘用专业检测人员,保证持证上岗,检测管理阶段影响因素有很多,在后续实施阶段要提升操作水平,降低操作失误的发生几率。此外需要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尽量避免出现结果存在较大误差的现象。此外,需要做好各项记录分析工作,为后续管控提供依据,奠定基础[4]。

  3.5检测仪器的合理设置

  现代高新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建筑材料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当前建筑行业中,如何实现对材料的有效应用是关键,当然也少不了检测仪器配备。检测仪器的质量会直接对原材料的检测造成一定影响。在材料的检测阶段要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以现有仪器管理为基础,需要尽量消除力学特征,消除材料的负荷载作用。根据强度和检测流程等可知,在不同的行为分析阶段要明确检测设备的质量控制及其注意事项。为了保证强度符合要求,在性能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操作合理性,注意各项检测工作呈现出均匀性的特点。同时,实现对仪器设备的有效应用是重点,在实施阶段进行及时维护和管控,便于今后使用[5]。

  4结束语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是质量监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该环节中需要注重检测和分析。在材料检测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明确要点和重点,认真做好材料的各项检测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符合国情的检测体系,在行业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提升建筑行业检测水平。本文以行业现有材料检测的质量问题和注意事项为基础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得出以下结论:⑴要做好材料的管理工作,明确检测目的,对材料的类型和品种进行区分;⑵加强检测样本的质量控制,取样方法及样本存放等需符合现有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⑶注重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检测;⑷要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良好的控制,结合先进技术理念和要求等加强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保证持证上岗。

  【参考文献】

  [1]南洋,刘瑞昆.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质量研究[J].四川水泥,20xx(01):274.

  [2]李品龙.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质量[J].广东建材,20xx,33(10):53-54.

  [3]于春霞.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过程中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山西建筑,20xx,43(18):93-94.

  [4]赖晓玲.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及常见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09):90-91.

  [5]李赫男,赵劲志.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质量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03):250.

建筑工程论文2

  1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经济问题与质量问题是其施工过程中重要的两个方面,质量问题依靠充足的资金进行保障,而预决算工作则是对建筑工程施工总造价进行预先验算,以保障施工中的质量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预决算工作是建筑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将有效地控制并调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

  2预决算工作的概述

  预决算工作是对建筑工程进行材料、人力、机械等在施工时需要消耗资金的项目进行统筹,进而核算出建筑工程所需的整体金额。预决算工作分为建筑工程预算与建筑工程决算两个方面,其内容为设计概算、投资估算、建筑预算、竣工决算四个过程。这四个过程参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始终,使得预决算工作在工程施工中起到重要作用,发挥好预决算工作的职能将有效避免建筑工程的人工、材料以及其他消耗方面的虚假上报,极大程度地降低竣工决算超出投资估算的资金数额,并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资金管理程度[1]。

  3建筑工程施工预决算工作的控制及管理问题

  3.1建筑工程量的虚假上报。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预算中,工程量的虚假上报屡见不鲜。关于工程量虚假上报的原因主要是施工单位企图通过提高建筑单位的建筑成本,对己方的利润进行提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赚取更多资金,这样的虚假上报行为对建筑单位造成一定程度的财物损失[2]。在事业单位的建筑工程中,在由国家财政出资对事业单位进行建筑的情况下,工程量的虚假上报更加严重,本文以医院建筑工程为例:在医院科室的扩建过程中,上报需要560块棚顶扣板、900立方米的混凝土以及1600块大理石原料,在其实际施工过程中算上运输破损与施工损坏只用504块棚顶扣板、700立方米的混凝土以及1530块大理石原料。此种方式的虚假上报将导致建筑工程施工预决算工作的严重错误。

  3.2竣工造价超出预决算造价。竣工造价受到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材料、人工、机械设备的市场价值影响也会随之变化,但经过这些影响因素的干扰竣工价格虽然会产生波动,却并不会超出预决算造价数额过多,仅围绕预决算价格上下波动[3]。故产生竣工造价超出预决算造价过多的现象多数是由于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预决算造价金额并未在意,致使实际施工中对各类成本的控制不到位,进而产生竣工造价超出预决算造价的状况。

  3.3忽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在其施工过程中极为重要,施工管理将促进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但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中多数施工单位与建筑单位都忽视了成本管理、材料管理、人员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施工管理,致使在建筑工程较长的工期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拖累工程进度,影响预决算工作的准确度[4]。

  4建筑工程施工预决算工作的控制及管理办法

  4.1核实建筑工程量。建筑工程中工程量的谎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建筑单位并不进行工程量核实的习惯上衍生的,核实建筑工程量将在根本上改善建筑工程量谎报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应重视预决算工作中工程量核实的工作内容,在材料价格方面、人员工作日方面、机械实际成本等方面进行详细核实。例如:在医院的建筑工程中可以对病房与主要业务用房的建筑用料方面进行抽查,对每间房间使用的混凝土数量进行实际统计,病房使用12块顶棚扣板、15立方米的混凝土与12块大理石原料,并将这些数据与预决算工作中得出的数值进行比对,进而调整医院房间的成本金额,及时调整预决算金额,对建筑工程量进行把控[5]。

  4.2合理控制建筑工程造价。应在两方面对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一方面是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预决算工作不仅是在工程开始前进行预算,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也应对建筑工程的造价进行详细了解与及时调整,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将竣工造价控制在预决算数额周围。例如:在医院的建筑工程中,将病房、科室、地下室等房屋的土建工程工程量完工时,针对其在土建方面消耗的资金进行详细了解,并依照预决算价格的分配比例思考土建方面节省或浪费的资金,并依据其超出金额对接下来的安装工程进行详细分配与调控,进而将建筑工程的整体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3重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建筑工程应在三方面提高对施工管理的重视,一方面是成本方面,在成本方面应重视材料市场价格的波动、机械工具的购买与租赁价格的变化以及其他与工程成本有关的方面。在材料价格中,预决算人员应对施工使用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行详细了解,并在日常工作中提升对工程材料价格的关注度,在适当价格对材料进行买进,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成本。机械工具也是建筑工程在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预决算人员应对机械工具的购买价格与租赁价格进行性价比的比较,提前选择节约成本的方式获取机械工具,将其投入建筑工程中加快工程的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是工期管理,在建筑工程中时常发生工期拖延的'现象,在预决算中不仅要将成本进行预算也应对工期进行预算,将建筑工期与建筑工程的任务进行细化,设定目标,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及时对工期进行掌控,在出现预期差距时,针对工程任务与工期进行及时调整,保障工期内建筑工程的正常竣工。

  最后一方面是重视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在施工难度大、施工工期长、施工环节较多的建筑工程中对安全的重视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建筑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安全管理应体现在工作人员施工的过程中、人员对于机械工具的使用上等其他对安全有危害的方面,重视安全方面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工程的预算金额进行维护,对建筑工程的工期进行保障。因此,对施工管理的成本方面、工期方面、安全方面这三方面的重视非常必要。

  5结论

  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预决算工作进行概述,进而分别从核实建筑工程量、合理控制建筑工程造价、重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这三方面对预决算工作的控制及管理办法进行详细探讨。结果表明,在建筑工程施工的预决算工作领域还存在虚假上报建筑工程量、竣工造价严重超出预决算造价、不重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因此,在未来的建筑工程施工中还应对预决算造价进行研究探讨,希望本文能够为预决算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提供参考性建议,并为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的真实化提供积极帮助。

  【参考文献】

  【1】邓兆智.论建筑工程施工中总造价预决算的控制及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xx,15(12):29-30.

  【2】周荣.建筑工程预决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21(35):61-62.

  【3】范立.浅析建筑工程预决算的控制和管理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26(20):75-76.

  【4】张祥.建筑工程预决算的控制和管理办法解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xx,12(08):67-68.

  【5】孙红兵.建筑工程预决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措施[J].科技资讯,20xx,22(21):160-161.

建筑工程论文3

  1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问题

  1.1边坡修理存在问题

  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边坡修理的顺利进行是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与前提。但是在深基坑支护的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挖多或挖少现象,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并且施工人员的操作失误等。因此,边坡修理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较为常见的施工问题。

  1.2施工过程与施工设计差别较大

  在深基坑支护中施工过程本应与施工设计保持一致。但是在许多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其施工具体流程与施工设计存在较大出入,例如在水泥掺拌过程中实际施工时的水泥掺量往往会与设计方案中存在较大差距,从而严重影响了水泥土的支护强度,并会促使水泥土出现裂缝现象。另外,在深基坑支护的实际施工中偷工减料现象的出现也会造成施工效果无法满足当初的施工设计,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水平的提升。

  1.3土方开挖存在问题

  土层开挖存在的问题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有着较大影响。但是这一影响是相对的,例如当土方开挖技术含量较低时这一施工过程相对不容易存在问题,而当土方开挖的技术含量较高时其施工较为容易出现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土方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协调工作难度较大,并且容易出现抢施工进度、拖延工期、开挖顺序较乱、现场管理混乱、施工险情出现、施工管理信息化水平较差等问题,从而给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带来较大影响。

  2、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技术措施

  在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技术措施的有效应用可以促进施工问题的有效解决,这主要体现在分层分段开挖与支护原则应用、信息反馈的合理应用、基坑护壁抢险技术的有效应用等技术措施的应用上。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

  2.1分层分段开挖与支护原则应用

  分层分段开挖与支护原则的合理应用是促进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水平提升的重要前提。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分层分段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注重从局部开始进行分层分段开挖与支护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范围的逐渐扩大。除此之外,当分层分段开挖与支护过程中某个部位的土体应力达到其强度最大值时其突破点就会开始破坏并会引起周围的土体力学性质发生较大变化。另外,随着我国城市高层建筑的发展水平日益提升,使得在基坑深度施工的边坡也越来越陡立,并且边坡的坡度通常会大于90°。因此,分层分段开挖与支护原则的有效应用可以对整个坡面的稳定程度进行极大提升,同时也为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工作的进行提供了划分层段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工程施工人员在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应当注重分层分段开挖与支护原则的有效应用,并在施工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从而促进工程施工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2.2信息反馈的合理应用

  在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信息的合理反馈对于提升工程施工流程度有着重要影响。通常来说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过程中信息反馈的主要内容包括坡面开挖过程中对暴露出来的地质构造、地下水分布的变化及未知地下建筑物等信息的合理反馈,同时包括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对边坡位移及应力监测的相关信息反馈。在这之中当工程人员进行信息反馈时应当注重对土力学的模糊性、土层面的结构多变性、施工影响因素、物理力学性能等信息进行合理考量后进行信息反馈,从而促进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流程的有效加快并有效减少施工的不稳定性。

  2.3基坑护壁抢险技术的有效应用

  基坑护壁抢险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提升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的施工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如同上文所述,深基坑工程中期破坏率较高。因此,工程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监测与信息反馈技术是应当注重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例如当工程施工人员发现基坑护壁失效时应当注重停止开挖或回填土方等方法的有效采用。除此之外,在支护设计或确定施工方案时施工人员应当注重基坑护壁抢险措施的有效应用。如基坑护壁帷幕漏水化学灌浆抢险技术的应用具有便捷性、经济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因此,对于提升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3、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和建筑工程施工水平的不断进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对深基坑支护施工存在的问题有着清晰的认识,并通过深基坑支护施工措施的有效应用促进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水平的持续提升。

建筑工程论文4

  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指的是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和监督,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使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施工设备和及其他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调节,从根本上提高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当前,由于种种因素,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人仍旧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土建工程施工进度,而且也影响了整个工程质量,给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比如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员违规操作施工出现安全事故问题等,势必会给建筑施工单位带来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所以,建筑工程单位应加强对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研究和探讨,为实现自身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1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现状分析

  (1)施工现场管理方式落后

  就当前建筑领域土建施工现场的管理方式和和模式来看,基于整个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复杂性及施工人员的流动性使得施工现场的管理监督及施工质量控制具有落后性。目前,仍旧国内建筑领域仍旧没有建立完善的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机制。施工现场管理方式的落后性势必会影响管理效率,导致土建工程施工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2) 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控制具有不确定性

  基于当前施工现场施工管理方式的落后,使得土建工程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得不到保证。比如材料质量控制问题,施工人员规范性操作控制问题,施工机械工具的维修保养不到位问题以及工程其他资源的合理性配置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影响土建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得到不到有效的管理控制,将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质量。

  (3)施工队伍缺乏施工安全意识

  由于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的复杂性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在施工现场中可能会存在许许多多的安全隐患问题。比如施工现场的各种施工机具操作使用不规范、各种施工材料的不按规定摆放,脚手架搭设的不够牢固,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在施工区域的相关位置设置警示牌或派专人看管等。这些都是造成土建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此外,一些土建工程施工队伍中多数为农民工,他们的文化相对比较低,施工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在施工中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差,不服从上级管理安排,按照自己的施工经验施工,给土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难度。

  2 加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

  (1)制定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土建施工单位应制定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这不仅是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对行业的要求,也是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和手段。面对繁杂的现代工程施工程序,施工单位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制动包括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负责人等在内的系统的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的建立前应对整个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性把握,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合同和施工图纸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可行的施工计划方案和施工现场管理方案,确保土建工程施工质量。

  (2)加强土建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

  材料在整个土建工程的成本投入中占据极大的比例。如果材料出现质量问题,将不仅会影响工程质量,而且也会给施工单位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土建施工单位应认识到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的重要性。对于施工材料的选择,必须要严把其质量关,不管是任何资料,只要是工程中涉及到的,都要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在采购材料时采购人员应选择那些社会信誉比较好的材料供应商,尽可能多地选择两个以上的供应商,并对供应商的材料报价进行比对,选择价格低,品质好的材料。对于采购回来的材料,在进场前相关的材料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材料检验的规范规定要求对各种材料进行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材料的规格、型号、材质等等。在材料质量检查检验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个批次材料中有不合格的产品,要求这个批次材料不能使用,退回给供应商,更换新的材料。对于更换回来的材料还需重新进行质量检查和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到施工现场中。对于土建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要严格按照不同材料的堆放和保管要求进行堆放保管,避免有些材料硬度和强度过小因堆放过高造成损坏。做好材料的入库和出库登记工作,施工单位在领取材料时应对领取材料的品种和数量进行登记。对于施工中没有使用完的材料,在入库时也应做好数量登记。

  (3)加强土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是建筑工程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土建施工单位应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加强施工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要求施工单位必须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比如设置安全防护网,所有在施工现场的人员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要系安全带等。并在比较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区域设置安全警告标示。要求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程序施工,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应落实责任,对于施工现场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及时发现并解决。

  (4)加强土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首先应加强对土建施工现场质量监管人员的管理。质量监管工作人员是土建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管理人员,这就要求质量监管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专业素质和崇高的责任感。能够严格按照土建工程施工质量要求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进行监管和控制。要求质量监管人员对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详尽的记录。以便于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够根据检查资料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监管人员应加大对土建施工现场施工质量的巡查力度,发现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做出回应,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和负责人召开会议,共同研究问题的产生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保证解决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结语

  总之,加强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土建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现场人员、材料管理,制定完善的现场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切实落实责任,才能保证土建工程施工高质、高效完工。

建筑工程论文5

  论文摘要: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目前的考试方式相对比较陈旧,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建筑工程造价方面的需要,特别是学生在识读构造、采用技术措施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较薄弱。本人通过实际深入的调研和教学实践,把本课程考核标准和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用考试改革来引导课程教学改革,使考试能更好的为工程实践服务。通过考试改革培养出更多在建筑造价方面工作上手快,把理论知识能更好的运用到实际中的技术型人才。

  论文关键词:计量与计价,考试改革,技术型人才

  一、课程特点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是学生取得预算员岗位资格、造价员资格等社会职业资格考试的主要内容,主要研究建筑产品的实物形态在其建造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研究在价值规律指导下建筑产品造价的构成因素,涉及较广泛的经济理论、经济政策、施工技术及管理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经济学科。设置该课程的指导思想,是通过介绍预算定额、工程造价的确定和工程量计算等知识,使学生掌握一般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为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建设高水平的课程,必须要有高水平的教师。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我们认真抓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把整个教研室培养成能打硬仗的队伍。

  教师都应该参加一线教学工作和兼职参加工程实践。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和参加工程实践外,为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水平还应积极从事科研工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和理论水平。年轻教师在上讲台之前都到工地参加工程实际锻炼,在工程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教师的水平,这将为高水平的课程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改革

  1.改革更新教学内容,面向工程咨询、工程施工一线,把最新管理规范、管理技术引入教学。

  根据学院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调整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把工程造价管理系统软件和最新的法律法规及时引入教学当中,通过课堂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学习法、前沿知识讲座、现场实习、课外兴趣小组,使学生掌握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最新知识,毕业后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最新需要。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索多元化开放式教学模式

  针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领域广的特点,课程组老师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推行多元化开放式教学模式。除了主讲教师课堂上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外,还组织学生团队上讲台交流、预算软件操作、安排教学参观、利用小组集中现场实习、项目导向性教学、吸收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和社会咨询服务等方式,理论结合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研产结合、相互促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以科研促教学是近几年课程教学改革的一大成果。本学科主讲教师科研理论与实践结合,经常深入工程现场,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到教学中,并通过课堂教学、讲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建立和发展实践基地等手段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丰富了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新颖、生动具体,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毕业生就业于造价咨询单位、生产第一线的施工单位等,深受用人单位好评。用科研成果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一)现状

  1.考试内容死记硬背的题目过多,不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2.忽视实践环节考核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3.平时形成考核不规范、不彻底;

  4.考试形式陈旧、方法单一;

  5.考试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改革考试内容:

  (1)理论考试应注重考试题型的灵活性和知识的应用性。

  (2)突出实践考核,锻炼创新能力。

  (3)逐步完善考核标准与实际工作能力之间的关系。

  (三)解决问题:变一张试卷定学生成绩的考试方法,改善考试内容记忆性多,操作性少创新性少的情况。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已采用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理论性教学环节中,我们采取理论考试与职业技能训练考核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的考核形式。闭卷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通过选择题、判断题等常规题型进行;开卷部分主要考核学生编制工程预决算的能力,通过学校现有的资源,把学生集中起来在考试中完成一套单层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在编制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题目难度,引导学生完成工程施工图预算书的编写。考试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既考核学生对本门课的基础知识的.熟悉程度;同时要求学生完成预算书,整个预算书涉及工程量计算、计价、计费部分,数据相辅相成,不在只是完成某一个题目或者某个知识点的内容考核,而是需要学生掌握读图、算量、查找量、套价、计费全过程。从而体现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为了让学生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考试,我们把图纸给出,数据通过表格给出,以填空的方式请学生把需要考核的部分内容填写完成。

  (五)考核效果

  由于考核方式的改革是初次进行尝试,从全校开设《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8个班级共500余人数中,抽取4个班约230人参加教改后的考试。主讲教师参与考试过程和改卷过程:学生大部分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中能力不错;但是在综合运用能力还有所欠缺。

  本次考试改革的方法将在下年级全面推广。通过此次教改实践,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意培训学生的对本门课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加强对项目教学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结束语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考试改革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签订能力;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能力;建筑工程索赔与结算能力;预算软件应用能力以及运用工程造价新技术能力”。通过该课程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我们将使课程的教学内容更能贴近实际,贴近市场,实现人才的“零距离”培养,最终形成全面顶岗就业能力,这将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洋,刘小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江西省科技出版社.20xx.8

  2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实务》 马楠主编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xx.01

  3 建筑工程技术与计价》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作者: 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20xx

建筑工程论文6

  1 建筑材料的供应与管理分析

  1.1 建筑材料相关的规定分析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对大多数的建材使用都有文件规定,比如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在这个文件里面对建筑工程需要的钢材、水泥以及混凝土和砂石等等采取备案证明的管理方式。依据文件的要求,建筑工程项目的项目部要对每天载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填写《建设工程材料采购验收使用的综合台账》,需要相关单位签字,要求交易数量务必要覆盖实际使用量。

  1.2 调查市场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

  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生产经营厂商进行考察、调研,主要是对材料生产经营主体的各种手续是否齐全进行检查,其次就是对生产企业的规模以及经营观念、销售业绩以及售后服务等的调查,最后,就是要看该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看其是否具有国家或者是该行业的相关产品质量认证,在材料质量方面,看其在同类产品当中所占的档次。

  我们对建筑材料的不断调查、了解获取更加准确、细致且全面的材料信息。通常情况下,只有质量真正过硬的材料,才能得到整个建筑界的认可,人们会自动筛选,使劣质量的材料逐步被淘汰,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了解,才能选择出那些质量过硬、价格优廉、符合相关标准的建筑材料。

  1.3 把好材料进场的检验关

  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好材料的生产商及类型,那么下一步就是将材料载入施工现场。在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前,要专门设置检验人员,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每一批材料都要进行十分严格的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在进行材料检验的时候,要具有针对性,针对每一项材料,设置好专业的检验方案。其次,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每一批材料都要进行检验,检验一批,放行一批,确保每一批都经过严格的检验。

  2 材料管理方面的问题

  在材料管理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种问题,下面对几种比较典型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2.1 认识方面的问题

  工作人员对于材料管理的相关问题常常是比较重视投资、轻视对材料的管理;重视钱,轻视核算,认为只要是采购施工材料的款已经划拨到账户,将材料采购过来,供应给工程就足够了,而并没有在如何管理材料以及核算方面下功夫,认为这些事情是会计方面的责任,不去关心。相关人员的这种认识方面的问题常常会导致在建筑工程审计完毕之后,施工材料出现超供、欠供或者是价差核算方面的问题,最终会影响工程的财务决算。

  2.2 采购材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材料采购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在进行材料采购之前,没有做一个十分周全的计划,没有质量监督的保障,相关人员对招投标中中标的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材料,没有进行研究,只是依照施工单位所提供的建筑材料的用量来对施工材料进行批量的采购,导致对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采购出现失控的现象;此外,对材料验收的质检十分粗糙,没有一个很好的质量保证秩序,导致仓库里面会出现长期积压且闲置、过期的材料。(2)在采购供应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暗流”的现象出现,施工材料的供应商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销售渠道,以达到多销货的目的,就会在建筑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身上下功夫,花本钱、找关系,为了提升材料的价格,就会销售质量恶劣的材料,一些责任心不强的负责人,一旦采用了这种供应商,那么就会严重的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成本。

  2.3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是整个工程施工主体所在,所有的建筑材料都要被运输且堆放在这里以备使用。而作为建筑公司所采用的材料的种类有很多,甚至是上千种,管理材料供应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大量的填写出库单、入库单以及统计和汇总每天所供应的材料,到月末的时候,还要制作各种报表,这样就会导致大量的重复劳动出现,且十分复杂和辛苦,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问题。

  3 建筑工程材料管理的措施分析

  在进行相关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工作当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措施:

  3.1 加强管理人员对材料管理的意识

  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领导人务必要对基建的材料管理加大重视,将建筑材料的`管理机构很好的完善,建立健全一个以对材料进行分管的负责人作为领导、对材料的相关财务、采购以及施工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一个审查的小组,将建筑工程材料的采购、供应以及质量验收的管卡严格把关,做到在采购之前进行预测、分析,在采购的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落实,在采购完成之后,进行评价和总结。要及时的发现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解决,禁止出现材料资金的损失及浪费现象。

  3.2 计算机在材料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近年来,计算机被普遍应用,计算机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各行各业,当然,对于材料管理也不例外。采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对材料加强管理,主要是通过三个系统将其实现:材料的价格系统、现场材料管理系统、查询系统。

  计算机上关于材料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大部分:(1)对于材料的价格采集、分析并查询。这个材料采集系统主要是依据建筑行业的特征,企业制定出很多钟对材料价格进行统计的方法,通过相关的市场调查,将采购方式收集各种建筑材料的信息实现,对各种信息记录做一个很好的保存。(2)对材料的分析系统。该系统主要是把收藏的建筑材料价格依据公司制定的方法,把经过统计分析而得出的材料的加权平均的价格。此外,还可以提供很多种材料分类管理的方法,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个十分可靠却准确的价格方面的信息。(3)查询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让材料数据的远程检索得以实现,而且附带了一些辅助功能。在该系统中,还可以对材料的价格进行查询、对新材料的发布以及公共信息等等。通常情况下,对材料的采购务必要进行公开的招标,但是,不管是甲方还是乙方,通常都是“寻价采购”,也就是让采购人员去寻找供应商且对所需材料的价格进行询问,然后将不同供应商提供的价格进行对比,从而选出价格最低的供应商。在现代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当下,这种方式已经有很多缺陷存在,将计算机的智能管理系统的加入,可以加强对材料的供应管理,还可以将材料的采购关做一个很好的把握。

  3.3 混凝土材料的管理措施分析

  混凝土管理是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为了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一般采取下面几点措施:(1)要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只有我们在意识上对其重视了,才能确保混凝土管理的质量。(2)对混凝土的管理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要做到有理有据的管理,保证管理效果。(3)要制定材料管理的奖惩机制。责任要落实到人,要做到奖罚分明。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材料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材料管理是降低建筑施工成本和控制的有效途径。只有将材料管理工作做好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确保建筑工程各项工序有效进行,从而降低建筑材料损耗,减少施工成本,将建筑企业的有效收益提高。在上述的分析中,对提升工程质量、降低建筑材料的损耗以及对工程成本节约方面,按照正确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云鹏。浅析建筑工业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材料管理[J].科技与致富导读,20xx(4):32-33.

  [2]朱友楼。浅析基本建设材料管理[J].经济与管理,20xx(9):78-79.

建筑工程论文7

  论文关键词:

  建筑施工 管理职责分配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细化施工管理工作,明确建筑施工管理职责。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施工管理的基本规律,并对当前建筑施工管理职责分配的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研究了建筑施工管理职责分配的现状。

  众多国内外学者都研究了建筑施工安全质量事故的原因,其中一大部分原因是管理系统方面,主要有管理的规章制度、监督的有效性、管理的程序以及员工训练等,造成了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都是管理失效的原因。因此,建筑施工安全质量事故的有效地防止与控制,其关键在于加强管理。而在建筑施工中往往存在着多个责任主体,包括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等。目前很多人认为安全质量事故大多是由施工单位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有很多责任主体,因此,明确建筑施工管理职责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建筑设计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建筑设计包括了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从立项到竣工所有进行的设计工作,这个过程需要所有设计人员的合作。而建筑设计从狭义上来说,指的是合理安排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空间以及使用功能,建筑物与各种外部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的协调配合,设计好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如何得到艺术的内部和外表的效果,以及综合协调好建筑与各种设备以及建筑与结构等等相关技术,以及在实现上述各种要求的前提上,如何保证使用的材料、劳动力、投资以及时间是最少的,并最终建设成适用、经济、坚固、美观的建筑物。

  建筑设计涉及的`内容有很多,因此建筑设计也存在着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比如说在安全方面,如何同时实现结构设计、防火、抗震以及加固等功能。设计与各个技术工种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多矛盾,进而也会存在着很多管理上的疏漏,因此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是建筑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么矛盾包括可能与需要之间的矛盾;设计本身与投资者、使用者、城市规划以及施工制作之间,以及由于建筑物考虑角度不同而使得它们彼此之间产生的矛盾;建筑物外部与内部之间、建筑物群体与单体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在技术要求上各技术工种之间存在的矛盾;建筑的几个基本要素之间,包括了适用、坚固、经济、美观等等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有时候是可以通过管理来解决,但很多时候是不可解决的矛盾,管理者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会犹豫不决,甚至做出错误的决定,造成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

  (2)施工安全与质量方面

  政府及社会各界自汶川地震发生之后越来越重视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建筑施工出现质量安全等问题,不仅给国家和企业本身带来巨大的损失,还让民众对中国建筑失去一定的信心。然而,在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方面,各责任单位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一些建设单位不遵守建筑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甚至是不按施工企业的资质要求来承接业务,使得建筑市场混入了很多不合格的施工企业。还有的施工项目对应招投标的项目不实行招、投标,使得建筑市场一派混乱,并且出现了恶性竞争,甚至还有一些有资质的施工单位为了收取管理费,允许没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挂靠其名下,以他的名义承揽工程,但事实上这些施工单位没有技术和资质,其管理水平也很低,是有名无实、虚有其表的伪施工企业。这些管理问题都是导致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3)建筑材料质量问题

  建筑材料的质量是整个工程质量控制的决定性要素,直接影响到工程结构的安全使用功能和工程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同时也直接影响投资建材者的经济回报。因此选择并合理使用合格的建筑材料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目前,材料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钢材、水泥和机械设备。(1)钢材引起的工程质量事故, 一方面是钢材本身材质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没有严把质量检验关。(2)水泥是混凝土和砂浆的胶凝材料, 但目前使用的水泥质量较差, 主要表现在安定性不良、强度不符合规定以及成品、半成品、构配件问题。(3)机械设备包括设计设施、施工机具、检测设备等, 这些设备是现代化工程建设和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设施。这些设施的完善可有效降低劳动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和检修设备,定期校核计量用具、机械设备故障, 也很可能引起工程质量问题。

  二、建筑施工管理职责的分配现状

  (1)建设单位的管理职责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已经明确规定了建设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建设单位不仅会由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而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承担法律上的责任。因此,对于法律法规上明确规定的安全责任,建设单位以及管理人员必须要实施。首先在招标的过程中,建设单位选择的进行建筑施工的承包商必须要具有相应的资质。其次,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再次,为了保障建筑的安全质量,建设单位还要积极地提供保障措施,对勘察、施工、设计、工程监理等单位提出的要求必须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标准规定。

  (2)施工单位的管理职责

  项目的直接实施单位就是施工单位,为了保证安全地进行建筑施工,对于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施工单位要时刻做好。施工单位首先要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最好是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来保证现场安全。项目经理要大力支持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还要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高度的安全质量意识。

  (3)监理单位的管理职责

  监理单位对于建筑施工的质量安全也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监督施工的质量安全生产。监理人员首先要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尤其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巡视,若能发现建筑施工过程出现的质量安全隐患,必须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整改或者是及时上报给建设单位,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有权利要求建设单位让施工单位责令限期改正。如果施工单位坚决不执行整改,监理单位必须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按照合同中规定的强制性措施强令要求施工单位消除隐患。

  (4)设计单位的管理职责

  设计单位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并不是提供了施工图就不再承担任何责任的。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防护的需要以及施工安全操作,还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并提出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指导意见。注册建筑师及其所在的设计单位要对其设计负责。

  结语

  由多年以来发生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来看,事故发生的责任不仅仅是施工单位方面的责任。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设计单位等等各参建方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承担着一定的责任,本文的切入点是各方责任主体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管理职责问题,并对目前我国的安全管理职责分配现状进行了分析。要合理解决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合理分配建筑施工过程中各建筑主体的管理职责,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路。通过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以及明确各方安全责任,在进行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要有效预防和控制,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

建筑工程论文8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基础建设的需要,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得到了广泛建设,而发展城市地铁已经成为很多大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建设的重点。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某某地铁换乘站的施工技术管理:主要包括地下连续墙、地基加固、基坑开挖等。

  关键词:大型公共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地铁;轨道交通

  1 工程概况

  某某地铁换乘站左右线设计里程均为YK14+528.4-YK15+400,长871.6m,其中人防段设计里程为YK15+337.1-+347,紧靠北土城东路站北端。左右线线间距14.8m,均为直线,坡度为+3‰、-3‰,变坡点里程K14+720。区间均为单线隧道,在区间中部左线K15+060处设一座施工竖井。区间隧道采用暗挖法施工,以小导管(大管棚)超前支护、注浆、挂钢筋网、喷射砼及钢架等作为主要施工支护手段,以模筑钢筋砼为二次衬砌。可以实现单方向同台换乘,这是全新尝试,也是一大难点。由于这两条线路在该站的位置摆放都是纵向的,因此需要在一个纵断面上施工,其中前后距离的掌握、岩土、降水等施工都需精密组织。

  2 主要施工技术管理

  地下连续墙因其具有良好的挡土、止水和承压功能,广泛应用于江河堤防、水库防渗、城市高层和地铁隧道建设等工程中,现已成为深基坑支护中最受欢迎的优选方案之一。合理采用设备和工艺是施工质量和工期的保证,本工程的难点包括以下2点:一是对黏土层及薄沙层透镜体槽壁进行稳定控制,二是对强、中风化岩层嵌入进行合理控制,以减少对槽壁的扰动。从地质勘探资料来看,本工程黏土层的标贯击数保持在3~20之间,土体承载力特征值为80~160 kPa,属于软土系列,若从地表入土层到强风化岩层以上采用液压连续墙抓斗直接抓取,则可保证施工简单、高效。风化岩层中强风化段标的贯击数大于50,承 载力在350 kPa以上,抗压强度10~15 MPa左右,基岩中风化层硬度更高达20 MPa以上,采用普通方法难于攻进,如用抓斗和GPS-15型钻机配牙轮钻头,则对岩层掘进相对容易,中间留下的“岩墙”及“梅花墙”,则可采用GC- 1200型冲击钻机配以特制方锤头进行修整、破碎成槽。同时应对每批制作新浆及槽段被置换后的'泥浆进行测试,一般为严重水泥浸污及大比重泥浆即作废浆处理。废浆处理方法:采用全封闭式的车辆将废浆外运到指定地点,保证城市环境的清洁。测试完毕10日将提供深度-时间、深度-波速数据、深度-波速曲线以及质量判别情况。

  2.2 地基加固

  本地区地质条件比较差,而且非常复杂,比如在附近就发现了溶洞,还出现了独特的泥炭土。为避免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施工方设置了专业的监测地面和周边建筑情况的装置,这些装置在可能出现危险时就会报警。在一些老房子周边施工时会建地下联系墙,它能起到隔断、防水又挡土的作用,试验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即便是与建筑只离几米也不会造成明显影响。对于一些较软的泥土,首先要加固,这样还能保证一旦遇到地震,地铁营运区间的安全。 同时本工程区间难度也非常大,主要是该区域上层滞水较严重,施工时不断有渗水现象,施工只能带水作业,因此进度稍微慢一些。同时本工程实施了地铁工程关键部位施工远程数据监控系统,遇到异常情况自动预警,特别是对盾构机检修、取异物、换刀盘等危险动作,试行安装“黑匣子”进行监控。

  2.3 基坑开挖

  目前,本地区地下工程的相互交汇越来越多,尤其是隧道的出洞、进洞,旁通道建设,地下管线的交汇等,工程施工风险很大。下一步,市建设主管部门对外环线以内大型基坑的一次性开挖,要作重新研究。对于地下深基坑的开挖,要坚决杜绝不可预料的事故发生。我们认为,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要求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基坑边界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对坡顶、坡面、坡脚采取降排水措施。深基坑工程的挖土方案,主要有放坡挖土、中心岛式(挖土、盆式挖土和逆作法挖土。后三种皆有支护结构。土方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防止深基坑挖土后土体回弹变形过大;防止边坡失稳;防止桩位移和倾斜。比如传统的地铁施工程序,是从挖掘后的地下最深处开始施工,从底层到中层、上层,逐级向上。而某某地铁站则是先施工地铁上层顶板,待铺设临时路面板、恢复地面交 通后,再在路面掩盖下对中层、上层进行施工。‘盖挖顺作法’施工,能比传统作业方法提前半年还道于民。同时该段区间地层较为复杂,需下穿多处建筑物、交通要道,我们多次优化施工技术方案,通过增大监控量测频率,及时调整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确保构筑物安全,并采用双式闸门、盾壳紧急注浆孔等对盾构机进行越江适应性改良。

  总之,在某某换乘站土建工程施工中,我们根据其施工特点,采取了一定的技术补救措施和改进措施,在有限的空间里,将车站主体和各类管线较科学地布置完善,当前已经安全运行了1年半的时间,表明了上述施工技术管理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 杨秋玲,马可栓.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场三维有限元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36(2):261-263

  [2] 谭维组.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及其评价与防治[J].混凝土,2001(3):70-71.

  [3] 李德荣.砌体结构的温度裂缝特征[J].建筑结构,2002.40-41.

  [4] 张相宝.混凝土构筑物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J].混凝土,2000(2):46-47.

  [5] 刘宝琛.急待深入研究的地铁建设中的岩土力学课题[J].铁道建筑技术,2000,(3):1-3

  [6] 吴波,高波.地铁区间隧道施工对近邻管线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2):2451-2456.

建筑工程论文9

  摘要:

  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影响因素众多,必须依赖于科学的管理体系才能有效保障工程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竞争,我国建筑企业如何改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重要课题。文章围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有关问题进行探讨,阐述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并对如何做好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

  引言

  当今时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大形势下,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性产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全球市场一体化趋势日渐明显,国外企业对国内建筑市场的冲击逐渐加大,与此同时,经济水平的提高,也使得人们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功能乃至美观情况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给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现代建筑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实施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手段,它以工程项目建设为中心,针对项目建设的各个关键指标,采取一系列系统化的管理措施,确保各项指标圆满达成。时至今日,建筑企业间的竞争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工程质量、施工速度、安全状况、成本水平乃至社会影响都是建筑企业间竞争的焦点所在。而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和上述指标完成的好坏密切相关,围绕工程项目管理,科学设置组织架构,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精品工程,是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的重要课题。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

  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对象。项目管理将建筑工程建设目标分解为工程质量、安全、工期进度和成本控制几个方面。针对每项指标采取系统化的管理,通过各个子目标顺利达成最终实现项目整体建设目标。质量、安全、工期、成本等各项管理工作互相影响、作用,在项目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各方面协调运转,其中,建筑企业项目质量管理一般采取ISO9002标准体系,对施工活动予以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控制,将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都纳入控制范围之内。根据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的原则和要求,施工单位要成立相应的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机构,完善组织设置,按照PDCA循环工作法进行质量控制,常用的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主动控制、过程控制、反馈控制和自我控制等。进度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又一主要方面。时间就是效益,就是金钱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已经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工程项目能否如期完成。在施工单位和建筑单位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中,都有对工期的明确规定,如果施工单位不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交工,会受到相应的经济制裁。因此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单位将工程进度管理列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建筑企业在开展项目进度管理工作时,首先要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进行评估和预测,明确会发生什么问题,对于进度又都有哪些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防范预案的编制,以减少异常情况对工程进度的影响,将工程施工过程维持在可控范围之内,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如期完工。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之中的事件要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采用PDCA循环控制方法予以实时监控,不断将当前实际情况和施工计划相对比,找出发生变化的内在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重视,一个是采取的整改措施要以将进程恢复到应有状态,实现原计划方案目标为目的,另一个是当受客观条件影响,原定计划不能继续实施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计划进行修改,然后再据此执行。整个过程就是执行计划、发现问题、修正计划三个步骤不断循环重复的过程。经过不断修正、执行,最终实现整体目标。建筑企业实施工程项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能力的'强弱。施工单位要全面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料,根据工程项目建设所需条件精确计算工程量,正确选择定额,科学编制工程预算,施工过程中要认真执行工程预算和施工计划,严格控制各类施工要点,认真查找实际施工成本和计划成本间的差异及存在原因,完善成本分析,为后续施工的成本控制打下基础。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方法

  2.1项目成本控制

  经济利益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建筑企业通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所实现的经济效益,大体上就是施工合同价款和施工成本之间的差额。由此可以看到,施工成本越高,企业的收益就越低,为此,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施工成本,努力做到增收节支,项目成本控制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实施的。

  (1)基本原则。实施项目成本控制要坚持成本最低、全面控制、动态控制和目标管理4项基本原则。

  (2)具体措施。一是要设置科学、合理、高效的成本管理机构。实施项目经理制,围绕项目经济开展成本控制工作。二是要实施成本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体系,用规范的、全面的制度约束施工活动。细化目标责任。在科学设置组织、机构、人员、岗位,明确每一个人的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将工程成本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员身上,从而提高施工队伍全员对项目成本的重视程度,积极主动地开展成本控制工作。三是要使用成本控制的正确方法,成本控制工作复杂、繁琐,影响因素众多,要理顺其中关系,协调各类资源,确保形成工作合力,方法的正确性、科学性、切实性必不可少。特别是项目管理的各个层面之间联系紧密,彼此之间影响显著,开展成本控制必须考虑对其它方面的影响,不能单纯追求成本而忽略其它方面,必须保证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2.2项目质量管理

  (1)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建筑企业要生存,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抓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更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社会声誉。工程质量安全有保证,施工企业的社会声誉就好,就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从而拥有更多的机会,赢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更大的发展。

  (2)当前建筑行业普遍实行项目经理制。一个好的项目经理是项目顺利实施,质量达标,如期竣工的基础保证。建筑企业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经理人选问题,选择具有较高水平的职业道德,懂技术、管理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项目经理的人选。

  3结束语

  可以说,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一个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通过卓越的项目管理,建筑企业在工程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各方面都顺利达到预期目标,长此以往,不仅可以实现应有的经济效益,还可以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企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知名度不断增加,这些对于企业开拓市场空间,获得更多潜在客户的关注都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娄涛.在项目管理中如何有效地控制进度和质量[J].山西建筑,20xx(9).

  [2]陈桃放.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之成本控制[J].陕西建筑,20xx,103.

建筑工程论文10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建筑行业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为了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环境并获得市场的认可,建筑企业在内部管理上也加大了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但是相比国外,目前建筑行业的质量管理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瑕疵。

  1.1建筑工程施工的外部环境管理不规范

  要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需要具备规范的外部环境。但是就目前建筑行业的外部环境来看,还存在不足,相关建筑市场管理部门对建筑企业的进入与退出资格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导致建筑市场中实际的企业素质不高。现在一些施工资质不够或没有施工资质的建筑企业或者团队,因为没有资格独立承包工程项目,它们就会利用建筑市场管理漏洞,挂靠在一些有资质的建筑企业,而具有资质的企业为了获得“额外效益”,他们对此是非常欢迎的。这样的挂靠结果必然会导致其承包的建筑工程质量没有保障。对于此种现象,相关政府执法部门要对其进行查处,也往往因为取证难,导致执行不力。

  1.2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必要的法律观念

  建筑企业从事工程建设,是其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也是其履行社会公益的方式。建筑工程涉及到社会多个领域,建筑企业施工的工程质量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对此我国法律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建筑企业仍然存在着不按照法定的建设程序和要求进行施工,施工人员没有法定的'从业资格,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等等现象,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这些都是我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管理条例》等法律所明确禁止的行为,但是某些企业却将法律规定置于脑后。造成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某些企业效益至上,对法律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盲区。

  1.3建筑工程施工中缺乏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时,企业既要制定措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也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然而,通过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人员的随机采访和调查中发现:有的建筑企业对于潜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建立预防机制,更无安全应急预案;不少建筑施工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不高,自我保护措施缺失;有的施工安全防范设施不到位,不按规范要求对建筑物设置安全防护网;有的安全防护网的材质、抗冲击力、网目密度、阻燃性等不合格;有的防护网超过使用年限后还在使用,导致防护网失去了应有的安全防护功能,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2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

  2.1抓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强化政府的监管责任

  当前,对建筑企业具有管理权的部门主要集中在国家各级政府,因此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首先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监管,切实发挥政府监督与执法的职能作用。

  2.1.1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建立规范的建筑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企业和人员市场准入和清出,实行市场准入清出与工程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相结合,形成各部门监管合力;实现建筑业企业资质与专业人员执业资格许可管理、施工许可证管理、安全监督管理、动态监管、信用管理等各环节的联动;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维护统一、规范、公开、有序的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对存在企业资质证书违规挂靠以及倒卖行为的建筑企业、单位或个人,政府主管部门要按规定给予严肃查处,责令其停止施工,吊销其企业资质证书,并予以经济处罚。

  2.1.2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管理体系,加强对建筑工程招投标环节的管理。对于工程招投标和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肢解工程、违法转包、层层分包等违法行为,政府部门也要依法给予坚决的惩处。有的建筑企业为了承揽建筑工程项目,他们往往会采取低于工程成本的价格获取建筑工程的中标,这样的中标价格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亏损。而企业在工程招标之后,为了获取经济效益,他们常常采取偷工减料、使用劣质建筑材料、压缩工程合理工期、降低工程质量等手段进行施工,往往导致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对于发现中标价格不正常的,政府部门要履行其职责,进行严格的监管。

  2.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必须抓好施工全过程的管理

  2.2.1建筑企业要大力推行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贯彻、执行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2.2加强对建筑工程原材料的监督与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首先要控制好原材料的使用,如果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无论采取怎样先进的建筑技术都不能保证建筑质量。因此,自始至终都要把好建筑材料的进场关,未经检验及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和产品不得用于工程。对于进场的原材料和产品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的规定进行分类存放,并做好防潮、防火、防冻等工作。对于已经变质的原材料严禁使用。

  2.2.3全面推行建筑工程质量的动态管理制度。动态质量管理是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旨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反馈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控制施工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动态质量管理要求施工管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每天巡视、检查有关施工情况,一旦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与QC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制定对策,采取措施,解决质量问题。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将动态质量管理活动贯彻到全员、全过程,广泛运用PDCA循环,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

  2.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必须抓好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

  2.3.1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就必须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质量意识,因此要培训、优选施工管理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施工管理人员要抓好施工技术管理,认真履行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加强对工程材料和产品的检验与确认;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和标准对建筑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

  2.3.2制定和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是控制建筑工程质量的有力保证。对每一个建筑工程项目,都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从工程组织、施工技术、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工程成本、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编制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努力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经审批后加以实施。对采取特殊施工工艺的项目,尤其要高度关注升板法施工中提升差异的控制问题,预防群柱失稳问题;液压滑模施工中支承杆失稳问题,混凝土被拉裂和坍塌问题,建筑物倾斜和扭转问题;大模板施工中模板的稳定和组装问题等等。

  2.3.3要实行安全管理约束与激励机制。要把施工安全管理纳入项目管理内容,并与奖惩制度挂钩,形成有利于项目安全管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采用竞赛、表彰、奖励等有效的激励机制,更好地鼓励项目经理、管理人员、作业工人都重视安全管理,遵守安全法规,从不同层面上抓好安全生产,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确保工程质量创造条件。

  3结束语

  建筑工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项目投资能否成功,还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工程建设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建筑项目的质量管理比一般工业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难度更大。总之,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我们必须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实施全面的工程管理与控制,才能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筑工程论文11

  一、专业文化的内涵以及专业文化建设对接企业文化的意义

  (一)专业文化的内涵

  专业文化是一个专业团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师生所认同并遵守的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承载整个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专业文化环境的塑造;另一个则是渗透在整个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职业素质的养成。

  (二)专业文化建设对接企业文化的意义

  1.增强专业内部的凝聚力,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专业文化建设如注入了企业文化的活力,和相关的企业文化对接,能使师生树立对本专业、本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大家有一个共同的专业目标和精神表现,从而增强专业内部的凝聚力。这有利于增强师生的互适及沟通;有利于培养师生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对最终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大意义。

  2.使专业教学更贴近企业实际,提高高职教育的水平

  高职教育只有了解社会的需求特别是用人单位的需求,在专业文化建设中体现企业文化,才能在办学中体现出学校的特色和水平。譬如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当教师能与建筑行业、相关企业保持密切的沟通,能深入施工一线了解企业对从业者的要求,才能依据职业岗位要求对教学内容重新组织,才能对专业课程作出调整,才能使专业开发适度超前,才能考虑更深层的问题:如专业的设置、德育教育的重点、课程体系、教学改革、评价标准等,这才能有效地提高高职教育的水平。

  3.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学校教育必须与用人单位零距离对接,学生素质必须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专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文化对接,学习与就业才能无缝对接。教育以岗位实际为需求,可以帮助学生切合实际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准确定位,满足社会需要。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最大的特点与竞争力在于其真正符合社会与市场的需求,因而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接受企业文化,提升他们今后的工作情绪与效率,最终决定其社会竞争力。专业文化是专业建设中的灵魂,专业文化的培养对学生在职业道德、专业价值观、专业意识、专业气质形成方面有积极的意义,从而可以在根本上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素质。

  二、建筑工程专业文化建设对接企业文化的方法

  (一)根据专业对接的企业或行业特点确定专业文化核心

  每一个企业都有它自身的特色文化,张瑞敏曾经说过:“海尔17年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创新”。海尔成功之道是什么,就是海尔所建立的注重创新的特色文化。根据建筑工程专业对接的建筑行业特别注重诚信、高效、优质的特点,建筑工程专业文化核心可确定为“诚信、高效、优质”。

  (二)制定体现专业文化的制度并严格执行

  制定相应的制度是将专业文化模式准则化的.过程,是通过设立奖惩措施实现强化专业文化的目的。对于自我约束力不够强、思想还不够成熟的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建立与专业文化相一致的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制度建设中充分体现建筑工程专业“诚信、高效、优质”的文化核心。建立制度是前提,执行制度是关键,执行效果在领导和教师。领导、教师首先应该是制度的遵守者,其次,还应该是学生遵守制度的督促者、检查者、评判者以及奖惩措施的实施者。

  (三)积极宣传和企业文化对接的专业文化

  (1)积极宣传专业文化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应积极宣传体现企业文化的专业文化核心,积极宣传体现专业文化的制度、精神、行为习惯、办事方式等;积极宣传专业文化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以及在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的重要性。(2)巧妙把握宣传时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恰当的时机进行专业文化的宣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新生入学教育,在第一时间让学生了解专业和专业文化,能产生良好的引导效果;若教师、学生在较大比赛中得奖,或和本专业有关的行业、企业优秀人士来往,在学生容易产生专业自豪感及向成功者学习有激情的时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接受专业精神,能产生良好的巩固、提升效果。对专业文化的宣传应贯穿学生在校的整个期间。(3)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一方面,可通过标牌、图片、板报等环境布置进行静态的宣传;另一方面,还可通过不同场合进行动态的宣传,如在晨会、班会和课堂上的宣传等。

  (四)多途径多方式强化专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

  1.组织突出专业特点或校企合作的各种活动

  可以组织技能大赛、优秀作品展示等活动,也可以在校企联合办学、“定单式”培养学生的基础上,带学生到企业参观,或聘请企业人士走进课堂和学生进行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加深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发挥学生感性认知的优点,使企业文化渗透到专业文化建设中,让专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学生的思想和行动。

  2.通过实践教学强化专业技能,强化专业文化意识

  根据建筑工程专业“诚信、高效、优质”的专业文化核心,围绕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是强化专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培养学生具有正确识读土建施工图的基本能力;具有正确使用建筑材料并进行检测、保管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管理和协同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处理施工问题的能力;具有施工图纸会审的能力;具有钢筋工、模板工主要工种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参与工程项目招投标和经营管理的能力等等。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方式强化专业技能和专业文化意识。(1)感知情景过程。如建筑施工技术认识实训课程,可以采用组织学生参观施工现场和观看施工工艺录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选择的施工现场有正在进行基础施工的项目、主体结构建造的施工项目和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项目。要求学生根据不同施工现场的参观情况,总结每次参观的收获,并结合观看的施工工艺方法,完成建筑施工技术认识的实训报告,强化学生的感知。(2)提炼社会调研。如在房屋构造、建筑材料认识实训课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第二学期的暑假完成以下两项实训内容:第一,通过建筑材料市场调研,了解各种建筑(含装饰)材料的品种、规格、特性和市场价格,了解建筑工程中的主体结构材料以及这些主体结构材料的技术要求,并独立完成建筑材料调研报告。第二,通过实地观察两种住宅单元的建筑布局,了解各个房间、走廊、大厅、楼梯等的平面形状及组成功能,绘制出这两种住宅单元各一套房间的平面布置图和立面图,以及建筑楼梯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并比较分析这两种住宅空间布局的优劣。(3)强化实践操作。如钢筋混凝土结构认识实训课程,学生通过绑扎钢筋,支设模板,配比搅拌混凝土及浇灌成型,学会测试混凝土梁的强度特性,分析混凝土梁质量因素等一系列环节,使学生在混凝土梁的制作过程和实验分析过程中提高对安全知识、材料检测知识、结构知识的认知,并感受企业文化。(4)领悟工作模拟。如建筑工程造价课程招标投标技能实训,可以按照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的程序进行。首先由本实训课程的教师公布某工程项目的招标公告,学生自由组成投标小组,每个投标小组由5~6位学生组成,并推选一名组长,全面负责该小组的投标工作。然后教师对各小组进行资格预审,通过资格预审的小组领取招标文件。每一投标小组依据工程图纸和招标文件的要求,按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参加投标答疑,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提交该项目的投标文件。另外还要按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节点开标。开标后邀请校外招投标评标专家与本实训课程的教师一起组成评标小组,对各投标文件进行评标,评出中标小组。再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评定本实训课程成绩。

  3.改革组班形式,渗透企业文化

  根据学生专业方向在班内组建模拟企业公司开展学习活动,各公司围绕专业文化核心根据本公司的侧重点确定公司原则进行学习活动。可在建筑工程专业高年级中,根据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及特长,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自愿组建公司,可以组建技术方向不同的公司:如监理公司、造价咨询公司、施工管理公司和装饰公司。各公司在围绕项目的仿真运作中感受企业文化。各公司在人员安排上都要遵循人尽其才,扬长避短的原则,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在公司的仿真运作中找到自信,感受企业文化。根据自愿选择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原则把学生安排到各公司,可以针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个性特点有意识地引导,让有雄心、敢闯敢干、领导能力强的竞选经理;专业知识学得较好,能够出作品,但不善交流,不善处理人际关系者,担任公司技术员或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不成熟,但较善交流者担任公司业务员。公司成立以后,结合专业的特点和经营理念,可以与社会上的公司链结,公司名称可由学生自己定。然后可让学生围绕专业文化核心确定各企业办事原则。监理公司是注重过程文化的技术性服务企业,由于它是一个帮客户监督开发商与施工单位工程进度、质量的中间机构,也是一个特别呼唤职业道德准则化的行业,按照建筑规范要求,应秉承诚信、优质、公开的原则;造价咨询公司是以高效、敏锐、公正的原则服务于客户,让学生在这样的企业氛围中感受到必须要掌握知识和研究市场,要善于把握和分析信息,善于把握提供服务的机会;施工管理公司的核心价值是以安全和优质为其原则;装饰公司的原则是优质、高效、诚信,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客户至上,诚实守信,服务为荣的信念,突出优质的售后服务,完全彻底地解除客户的后顾之忧,达到“做一个工程树一个样板”的境界。通过秉承公司经营原则进行仿真经营实战,不仅增进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进入社会前模拟企业文化,进一步强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的专业文化,为提高高职生就业竞争力和为今后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在专业文化的建设中,学校注重和企业文化对接,注重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能满足施工单位、造价咨询单位、装饰公司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

建筑工程论文12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分为两部分: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其中,建筑设计2周,结构设计11周。建筑设计时间较短,学生一般从网上下载完整的建筑图,造成部分学生的建筑图完全相同,导致后面已经进入结构设计部分时还在修改建筑图,迟迟定不下来,建议可由指导教师提供建筑图,以避免学生在建筑图上浪费时间和金钱。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关键,它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大多去施工单位,因而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对学生到施工单位工作也有较大的实际意义,甚至有些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概预算相关工作,应把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纳入到毕业设计过程中来。

  二、毕业设计改革对策

  (一)建立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

  学院建立标准化的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致。由各个指导教师根据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参与到的实际工程项目的有关数据,整理出相应类型的毕业设计题目,把设计题目和相应的建筑方案建档进入毕业设计题库。在被选入毕业设计题库前,组织教研室教师对设计题目和建筑方案进行讨论,以便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基本一致。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学生可从题库从选择相应题目和方案,以避免出现指导教师名下学生不均的现象。

  (二)指导教师小组化

  毕业设计可实行分小组和指导教师负责制,即要求2个教师组成一个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原则上该小组题目相同,每小组由20~24名学生组成。设计过程中,每个指导教师单独辅导两次,比不分组前辅导时间增加1倍,可提高辅导的时间和效率。小组中的`两名指导教师应及时沟通,并互为评阅人,及时解决毕业设计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三)毕业设计内容规范化

  建筑工程专业结构设计为毕业设计的重点,建筑设计一般只有2个星期的时间。结构设计时间长,要进行细化和标准化,如把结构设计分为电算部分(结构计算、结构施工图绘制)和手算部分,主要包括有:基础设计、地梁设计、梁板柱设计、楼梯设计等,尤其是手算部分,规定应统一,不能出现有的计算一榀框架,而有的只计算一个连续梁,出现难易程度不一致现象。做到尽管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不同,但最终设计成果基本相同。

  (四)毕业设计评价科学化

  毕业设计的评价应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设计成果评价、评阅教师对图纸完成情况及计算书评价、毕业答辩评价三部分组成,每部分比例分别为0.4、0.2、0.4,应提高指导教师在评分中的分量。而实际执行过程中,评阅和答辩往往一起进行,且答辩时指导教师也在答辩委员会成员当中,造成毕业设计评价不规范。指导教师结合日常考勤和设计成果给分;评阅教师评分时可按建筑20%,结构80%的标准制定评分细则;毕业答辩根据自我介绍、图纸情况、计算书、回答问题、应变能力、表达能力、仪表等制定评分细则。在答辩问题上,也要控制难易程度基本一致。

  (五)毕业设计二次答辩

  为了使学生做毕业设计时不能太过松懈,在毕业设计的动员大会上要求,每个组毕业答辩时,排名最后一个学生必须参加二次答辩,二次答辩委员会由学院安排,答辩更加严格,答辩不及格不能获得毕业证书。此项规定能促进学生努力完成毕业设计,规范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管理,以避免其参加二次答辩。

  (六)毕业设计公开答辩

  为鼓励优秀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对于每小组设计过程中表现最突出、答辩表述清晰、回答问题正确的毕业生,学院组织公开答辩推选出学校优秀毕业设计和学院优秀毕业设计,并可考虑颁发证书和适当的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公开答辩时,应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大三马上进入大四即将要做毕业设计的学生。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门综合性课程的学习,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无论今后从事设计还是施工,都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改革和实践意义重大,只有学生勤于学习、指导教师准备充分、计划合理、管理科学、辅导时间充足才能真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使毕业生学习到真本领,踏入工作岗位后能给贵州大学添光添彩。

  参考文献:

  [1]沈良峰.关于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xx,(1):46-47.

  [2]舒赣平,卢瑞华,吴京,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xx,16(2):105-112.

  [3]万泽青.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教育,20xx,33(30):227-228.

  [4]张先进,金康宁.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1997,(1):38-39.

  [5]卢瑞华,舒赣平,范圣刚,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调查与剖析[J].理工高教研究,20xx,27(1):96-99.

  [6]杨悦,薛志成,孟丽岩,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西建筑,20xx,39(15):230-232.

  [7]邓明科,杨克家,梁兴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建筑结构,20xx,38(增刊):351-353.

建筑工程论文13

  实训教学是中职建筑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建筑职业人才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对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等方面意义重大。目前,由于我国中职院校建筑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不健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就中职建筑专业实训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做一简要叙述。

  从建筑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来看,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单位生产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毕业生不能马上顶岗作业,适应期较长,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差。例如,在建筑企业,因为有的建筑工作要在施工现场环境条件下进行,这就要求建筑专业培养人才应是面对施工现场的技能型人才,应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这样的培养模式离不开实习实训的教学模式。

  一、重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建筑专业教学质量,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应特别重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实习实训,搞好实习实训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并加深最基础理论知识,正确操作各种仪器,合理使用各种工具,掌握各种施工与造价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培养具有建筑技术工人应有的品质和素养,严格遵守规程,以及吃苦耐劳的良好作风。要达到以上各项要求,笔者体会是:加强教材建设,编写先进而实用的教材是提高实习实训教学的前提。目前,职业院校使用的建筑教材大多具有高专教材的特点,理论性较强,也比较陈旧,特别是对于中职学校建筑专业并不适应,因此根据中职学校建筑实习实训课的教学特点,编写适合建筑企业生产需求、突出技能训练、易学易懂的实习实训教材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职建筑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导生制”教学模式

  “导生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中职院校建筑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导生制”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在具体的建筑实训中,教师优先选择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技能培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出具备不同专业技能的导生。然后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每个小组的实训活动在一位导生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是建筑实训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建筑专业的'理论联系实践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是实现建筑人才职业化的有效途径。将建筑专业学生实训与就业紧密相连,学校主动与建筑企业加强业务上的联系,让学生直接到工地上接受实训,从锻炼学生阅读施工图的能力开始,由专业的技工带领学生在施工现场进行建筑作业的实训训练,建筑工程项目完工后引导学生对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在建筑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此外,学校加快实训场地的建设,为建筑专业学生的实训打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三)“开放式”教学模式

  “开放式”教学模式是中职院校建筑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重点,旨在实现学生实训的规范性、科学性和专业性。开放式教学根据学生掌握建筑知识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具有创新型和综合性的建筑内容进行实训或开展建筑实训技能竞赛等,调动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放性不仅体现在实训内容上的开放,还应做到实训场地与实训器械的开放,实训课程的时间是有限的,开放实训场地,为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建筑实践活动提供便利。开放式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实习指导是提高实习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

  实习指导是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是完成教育教学的基本手段,指导教师通过讲课、示范操作、指导、考核、总结等形式,使学生在实习中获得实际操作技能、技巧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此对每个分课题进行实习教学,必须严格按照“三段指导”教学法进行,在入门指导过程中对每个分课题教学应按指导中的内容详细讲解,并按标准动作进行示范操作。指导教师的讲解内容要具体,方法正确,语言简练,条理清楚,示范过程中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包括目的、重点、方法,一定要边示范边讲解,示范中有讲,讲中有示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在实习之前,要检查学生实习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操作姿势是否正确,设备工具使用是否恰当,劳动组合和工作位置是否合理,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学生不规范的动作要及时给予纠正,使学生正确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对建筑专业实训课程进行改革和完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利于中职院校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和职业性人才。我国中职建筑专业的实训课程的教学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在发展中我们要结合建筑专业的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促进实训课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建筑工程论文14

  一、建筑工程经济评估

  1.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经济性评估在建筑项目工程设计活动开展前,应在着重维系系统工程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切实保证整体工程项目的完成质量。运用科学的施工模式,实现建筑资源的高效利用。在节省施工成本的基础上,创造最为可观的经济收入。简而言之,即在相同外部条件下,获取最好的施工质量,实现建筑技术的经济化发展。就目前情况来说,在建筑模式中制约经济增长的有机因子大体上包括:第一,阻断外界环境的干扰,开展自我调节机制,就建筑设计阶段的疏漏进行片面地自我修正;第二,在建筑设计阶段,单纯寻求创新与独特而无视建筑物的实质用途以及其相关经济效益;第三,在建筑人员的设计理念中,通常会出现忽视经济效益的情况,其仅仅从单一技术层面出发往往是不够的。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很多建筑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通常只会思考该项技术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而不考虑其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得整个工程项目架空。因此,只有将经济与技术有机结合,才能构建出最具工程效益的建筑项目。具体而言,设计人员应在进行造价管理的过程中,运用高新建筑的设计理念。通过最先进的科学技术,高效地促进经济与技术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技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经济性评估在系统化的施工建设中,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经济性评估是对整体工程体系的全面把握,是检测该项工程经济效益最有利的实施办法。就施工阶段的经济评估而言,应具体分析不同技术手段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总结出最具操作性的施工模式。通过经济与技术的综合研究,有效了解工程进度以及相应阶段的施工质量。在创造合理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维系系统工程的有序开展。总体上来说,项目施工阶段的经济评估具体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即施工阶段实施方案的评估以及购置新型材料的评估。毫无疑问,施工阶段实施方案的设定是其整体工程设计的重中之重,是影响该项工程项目的关键性因素。以下,将针对施工经济评价主体内容进行分析。

  (1)施工技术经济评估即施工工艺评价,其具体是指针对于项目工程种类进行评析,例如对整体工程构架、基础设施、安装模式、混凝土浇筑机制等项目方案进行评析。就施工工艺而言,其实质内容是工程建筑中所选用的新科技。

  (2)施工实施方案经济评估即在施工阶段中有机地组织各个工程段构建系统施工的建筑模式,例如有关流水工程、水平工程交叉开展的施工模式,其具体施工组织方案大体包括了工程整体设计、单位工程的`设计模式以及局部工程的设计模式。

  (3)购置新材料的经济评价在整体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新能源、新材料的使用是其高质量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缩减工程周期,而且还能更加有效地实现工程建设中的自动化、机械化建筑模式。与此同时,对于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来说,高新技术的采用可以更好地减小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优化施工环境,促进机械化的工程创作。针对新材料、新结构的评析而言,相关工程人员应着重核查工程中的造价管理。具体通过对工程材料的应用、施工周期的把握以及工程项目的系列投资金额进行系统化分析,从而得出最精准的造价数据,创造出最具经济效益的工程建筑。

  二、造价管理中项目经济性评价的意义

  建筑工程中的造价管理即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在日常的项目建设中,为保证建筑工程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整体工程费用进行综合计算。同时对全方位的工程项目建设进行一系列的规划,此类建筑活动被称之为造价管理活动。而建设项目中的经济性评价则指利用工程经济学原理,对设计项目中的经济成本所开展的调研、检测、核算、考察等进行系统的分析计算,有效地预测出该工程建设是否可以取得经济效益。如果评析合格,则可顺利地推进整体项目的启动。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只有积极地将项目经济评价融入造价管理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工程的经济建设。在造价管理中,其经济性评价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就管理内容而言,其前提条件是必须有明晰的建设方案以及建筑制约机制。就整体的工程运作,一般是涉及于造价管理中的项目设计、施工规划以及最后的建筑运用等一体化施工过程。这类活动的开展是需要运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其长期的发展模式对该地经济产生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以上因素都决定着建筑工程管理必须全面的开展经济评析,运用项目的经济性评价模式,针对不同建筑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最具经济效益的建筑策略。在造价管理中,合理的运用建筑经济性评价,可以在考察不同融资组合机制的基础上,及时提出有利于项目建设的方案,系统的研究企业财务盈亏情况。依据实际情况,为其提供科学数据信息。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企业运营项目构建预警机制,帮助企业更好地规避风险,实现企业科学的造价管理模式,为企业带来更大经济效益。

  三、结语

  就系统化的工程建设而言,其造价管理工作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灵活高效地结合工程管理、技术运用以及相关经济评价模式,才可以实现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建筑项目的经济评估也是其系统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只有实现造价管理与项目经济评析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完成高品质的工程项目。

建筑工程论文15

  一、工序质量控制的方法

  1明确并严格落实施工工序规程经过多年工程建设实践总结,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对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和程序,都制定颁布了严格细致的规范章程。建筑企业、监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通过学习培训、技术交底、现场张贴、旁站检查,认真督促施工人员按章操作,坚决落实,违者及时给予严厉批评或处罚。2严把施工工序活动条件质量关影响施工工序的投入条件因素主要有5个方面:施工人员、原材料、施工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只要逐项把关,严格监督,科学组合,环环紧扣,就能控制好工程投入品质量,避免发生系统性质量变异问题,杜绝工序质量失常造成返工等现象发生。3及时开展工序活动质量检测仪器、仪表使用具有科学、真实、规范等优点,能够有效防范主观误判。其使用必须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且常做性能检查,检测活动必须及时、经常开展,并对质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及时了解掌握工序质量状态。如若发现问题,就要认真研究分析积极处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以确保工序管理严格规范,质量自始至终正常安全达标。4合理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工序控制点应是影响工序质量的重点、关键部位或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只有在施工过程中对各个控制点加强管控,才能抓住要点,有效确保工序质量正常、稳定、达标。

  二、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定

  设定工序质量控制点,是按照工段质量特性值对整体质量影响的大小、重要程度来确立的。首先要对施工对象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按权重大小排序;其次要分析拟设立的控制点在施工中易出现哪些问题、原因何在?有针对性地制定技术、管理措施加以预防和避免。工序质量控制点就是施工管理的着力点、监测点。根据工程自身特点、类型、大小,视其重要性、复杂性、质量标准,可能是结构复杂的某个大型工程的分项目,也可能是技术水准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一建筑物构件或是影响工程质量的某个关键环节或工序。结合施工管理实际,施工者、原材料、机械设备、施工程序、技术参数、工程环境等,均按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大小、轻重,可列入工序质量控制点实施重点监控。通常为:(1)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或环节以及隐蔽工程,如预应力结构的张拉工序,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架立;(2)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或对象,如地下的防水层施工;(3)对后续工程施工或后续工序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部位或对象,如预应力结构中预应力钢筋质量、模板支撑与固定等。这些质量控制点,不仅监理人员要明确知道把好关,参与施工人员也要熟练掌握,双方共同努力加以落实,以保工序、工程质量全面实现优质。严格管理施工者的行为,提高施工工作效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对某些工序或施工操作者的行为重点严控,防止因为人的主观因素发生意外或失误影响工程质量。如施工前要组织开展严肃认真的技术交底和技能培训活动,现场书面张贴或会议提醒施工应注意事项;事中对高空作业、危险作业、易燃易爆作业、大型构件吊装或多机配合作业,动作复杂且快速运转的机械操作,精密度高、技术难度大的工序,在危险地带或复杂环境条件下开展的施工操作,都要从人的生理特性、心理活动、技术能力、思想素质、身体状况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加强组织管理,因人使用,要求施工人员做到劳逸结合,精力集中、技能强硬,心理、身体状态良好,反应敏捷等,防止出现不应有的失误或事故。严控施工中“物”的状态,确保正常安全稳定。在某些工序或施工操作中,应把“物”的存在或运行状态作为监控的重点。如仪器、仪表破损会影响测量结果;机具失灵或反应退缓会影响部件加工精度;砼块制作配合比、养护时间长短、温度高低会影响其使用质量;复杂施工环境中的大型设备失稳、倾覆,化学制品使用产生的毒气、腐蚀性,带电机具使用产生的振动、火花、冲击等,都会对施工场所中的人员产生危险性甚至带来某些危害;在立体交叉作业、多工种密集作业等过程中,常会因施工参与者一时大意或不慎发生危险损害或人身伤亡事故。因此,工序质量控制应根据具体实际,明确不同的监控重点或实施方案,多方并举狠抓监控措施落实,以确保施工安全正常高效推进。

  三、结语

  建筑工程是由人来建造、管理的,也主要用于人的生产生活场所,质量高低关系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丝毫马虎不得。而人常说,万年江山失于大意,千里之坝溃于蚁穴,“心细无大错”、“细节决定成败”,抓工程质量管理必须从工序管理抓起,严格要求,精心管理,认真负责,严把各个监控关口,步步为营,扎实推进,以确保整体工程质量实现优质目标,确保投资效益正常高效发挥。

【建筑工程论文】相关文章:

建筑工程论文06-20

建筑工程论文11-02

建筑工程论文开题报告06-29

建筑工程招投标论文07-13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提纲11-28

建筑工程类论文开题报告02-28

建筑工程外墙装饰探究论文11-29

优秀桩基施工建筑工程论文11-29

造价管理下的建筑工程论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