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交通规划探讨

时间:2023-03-05 21:21:28 交通物流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城乡结合部交通规划探讨


  [论文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性质 交通问题 交通规划


  [论文摘要]
该文从论述城乡结合部的涵义和功能特点入手,主要分析了城乡结合部的交通性质和道路功能、路网布局、停车等一些交通问题,并详细分析了城乡结合部交通规划的重点,包括:合理规划道路布局、大力发展交通、解决换乘问题以及规划与并重等。
    
  1 城乡结合部的涵义及功能特点
  
  城乡结合部,顾名思义指城市和交界的地带。自19世纪末中欧地从城市形态发生学的角度提出了“边缘带”这一概念以来,学、学、交通学等领域的学者从各自不同的研究角度先后对这一过渡带提出了不同的术语,如德国地理学家赫伯特·路易斯提出的“城市边缘带”,W.C.麦坎与R.G.波恩莱特提出的“限制边缘带”和“扩展边缘带”等等。发展到今天,人们普遍认为的城乡结合部的定义为:指处于城市中心区边缘地带,在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等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农村向城市过渡的中间地带。
  城乡结合部并不是城市和农村在地理位置上的简单相接,而是兼有城市土地利用和乡村土地利用,有城市属性,亦有乡村属性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地理单元,相对于城市而言,其规模较小,且与乡村的关联程度较强;相对于乡村而言,与城市更为接近,是乡村向城市过渡的唯一途径,也是城市人民生活供给的主要基地,因而城乡结合部有时也被当作城市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鉴于上述特点,城乡结合部实际上是外部空间结构像“城”,而内部空间结构为“村”的一种实体,这种二元复合性特征决定了它既受城市辐射的渗透,又受农村建设模式的影响,在地域划分上没有确定的边界和规模,密度、产业结构、工作性质、形式、人口构成等也因此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并且由于对这种复杂交互的性质很难进行准确定位,加上其功能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城乡接合部往往是不同机构、不同层次管理最混乱的地段,而作为地区发展支撑力量的交通,由于受因素影响较大,在城乡结合部处往往较其它地区产生的问题更多也更加复杂。针对这种情况,寻求合理的交通问题解决途径变得十分重要,而如何做好结合部处的交通规划则成为问题解决中很重要的一环。
  
  2 城乡结合部交通性质及问题分析
  
  2.1 城乡结合部的交通性质
  城乡结合部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功能特点决定了其交通性质的复杂性,因为这里既是城市向外扩张的最佳地带,也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的必经走廊,又是地区特色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展的黄金地点,因此形成了较大的交通流,既有出入城区的径向辐射交通,也有不进入城市的过境交通与市区的环向交通,并且各类交通流相互影响与干扰,呈现出既不同于城市交通也不同于乡村交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2.1.1 交通构成方面
  一般来说,城市交通构成以机动车为主,乡村交通以拖拉机、畜力车及自行车为主,二者在城乡结合部处交织的结果就是各类交通混行现象严重,而且各车种构成比例呈动态性变化,难以掌握规律。
  2.1.2 交通流的时空分布方面
  由于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客运及物资的主要通道,交通流往往具有早高峰滞后、晚高峰提前并且时间分布相对比较分散的特点,交通的主流向多呈现出早上为入城方向,下午为出城方向的特点,并且不均衡性特征表现明显。
  2.1.3 交通强度方面
  城乡结合部的交通强度受城市辐射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城市辐射交通强度在近距离范围内可用负指数曲线描述,呈现渐变性之特点,表达式为:
  
  N(x)=N0e-x(a+bx)
  其中,N0—市中心的辐射客流强度;
  X—与市中心的距离;
  a,b—回归系数;
  N(x)—与市中心距离 处的客流距离。
  2.1.4 车速方面
  根据交通量自乡村向城市逐渐递减的规律,城乡结合部越接近市区,车速下降越明显。据实验观测,间距10km时车速下降约40%,并且径向交通越靠近城市时受横向交通与径向交通各车种之间干扰的程度越大,导致车速越低。
  2.2 城乡结合部交通存在的问题
  城乡结合部处交通流的上述特性引发了交通拥堵、交通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
  2.2.1 道路功能不明确,各种车辆混行现象严重
  由于城市结合部处于城市农村交界的特殊地带,该地区的交通结构既不同于城市里的机动车特别是小汽车充斥街道的局面,也不同于农村中畜力车自行车混杂行驶的状况,而是一种多种车型并行,车种比例动态变化的混乱状况。交通结构的不合理,使原本有明确功能的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杂乱使用,尤其是商贩占道经营引起的交通混乱局面比比皆是,而且随着城乡结合部地区范围的动态性发展和经济活动频率的不断增加,这种公路、街道使用性质不明确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2.2.2 过境交通量大,道路通行能力不足
  作为城市职能的疏散地点和农村物资外销的必经走廊,城乡结合部往往集聚很多的过境车辆,这就需要一个有足够通行能力、规划完善的路网合理分配交通,而由于有些城乡结合部道路设施建设落后,布局不合理,路上的车流往往处于超饱和状态,很多道路上形成“瓶颈路段”,“卡脖子”现象严重。
  2.2.3 路网结构不合理,不适应城市农村互动发展的需要
  城乡结合部的交通组成复杂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从农村到城市车种组成比例相差较大,这就造成了路网中各道路等级的变化与交通量数量和种类的变化不能协调,路网等级的更新往往落后于车辆组成的变动,导致连接农村与城市的路网结构不合理,不能很好地适应城市与农村互动发展的需要。
  2.2.4 静态交通设施建设不完善
  目前,停车难已经成为交通领域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在土地利用构成不甚合理的城乡结合部地区显得更为突出。由于商业区、居民区房屋建筑缺少合理的规划布局,该地区的停车场建设往往存在位置不合理、停车泊位不足、乱停乱放、管理混乱等问题,不能与动态交通设施很好地衔接,难于满足日常各种活动的需要。
  
  3 城乡结合部规划重点
  
  城乡结合部交通规划的目的就是根据城市和乡村发展需要,在预测城市扩张速度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未来产生的交通需求,确定出城乡结合部处道路的数量、等级构成、布局形态、交叉及枢纽位置等,使交通更好地为城乡经济发展服务,同时对结合部甚至是城市的用地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引导城乡良性互动发展。根据目前城乡结合部处交通特性及存在的问题,可以确定规划重点包括:
  3.1 合理规划道路布局,使道路设施的规模建设与高效利用相结合
  城乡结合部特殊的区位决定了该地区交通的发展要同时依赖于城市和的发展,道路建设数量过少不能满足城市和农村间的过渡需要,过多势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有限的土地资源也不允许仅仅靠增加道路的建设数量来解决交通问题。因此,提高城乡结合部地区道路合理布局和有效利用极其重要。城乡结合部的交通规划必须纳入城市交通规划和对外交通总体规划中,并要满足近远期交通发展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的要求。规划出的道路走向、路网密度、线形标准、设计速度、能力等既与城市道路系统构成一个相互协调、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又要保证农村的低等级道路能够向其顺利过渡,此外,还要保证良好协调区域内部各种道路的结合分布,保证与商业区、港口、码头间的衔接畅通,使客货运输高效便捷、转运方便。
  3.2 大力发展交通,加强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
  近年来,土地的粗放型开发使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公共交通资源配置往往呈混乱状态,在时空分布上达不到及时、高效、通达的标准。因此,公共交通在城乡结合部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要使其真正成为缓解农村向城市过渡过程中交通压力的有利手段,则必须把公共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各个环节统一部署,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深化公交优先政策,使公共交通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居主导地位。其中,因地制宜解决其空间分布的可达性和时间分布的连续性最为重要,除加大建设力度,使其建设形成一定规模外,更重要的是要使其发展逐步形成体系化、网络化,将公交线网规划与道路网的新建与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在主要干道上开辟公交专用线,以体现公交路权优先的原则,有效诱导交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向均衡方向发展,最终达到缓解交通压力的目的。
  3.3 合理解决换乘问题,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城乡结合部的交通出行中很大一部分采用私人交通方式,这是造成路上车流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这部分交通流直接进城必定会给城市交通带来更大的压力。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今天,为人们创造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利用途径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在城乡结合部的地铁站、公共汽车站周围建设驻车换乘站,有效地将高速公路、地面公交、城市轨道交通、汽车停车和商业布局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节约了乘客的换乘时间,使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功能顺利衔接,也促进了物业的开发,有助于合理组织交通,提高交通安全性。
  3.4 规划与管理并重,做到边建设边整治
  交通出行是以人为中心、为人服务的行为,所以因地制宜搞好地区交通规划与“以人为本”对交通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并重的政策才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根本策略。地区的交通规划与管理应充分体现公众参与和公平原则,充分考虑各利益团体的要求,规划之前广泛开展民意,最大程度地考虑民众所需,争取公众的支持。就目前我国城乡结合部的交通状况而言,可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
  首先,健全现行法规体系,确定管理部门的职能权限。对不同性质的交通问题应有确定的部门依章处理,充分体现部门间的权责明确和执法的透明程度。
  第二,将结合部的交通管理推向化、企业化、科学化,对从事为大众服务的客货运交通实体进行企业化改革,充分发挥企业间的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第三,利用经济杠杆和手段,对鼓励的交通行为给予优先发展,政策扶助,对限制的交通行为从严、从重管理,引导交通结构向有利于区域发展的方向改进。
  
  4 结语
  
  城乡结合部的交通问题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的特点,且与国情和地区特点联系密切,其解决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能按照国家的政策导向和区域特征采用相应的对策。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村地区面积大、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城乡结合部地区的交通规划还处于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必须因地制宜,以城市带动农村、农村服务城市的发展原则为主导,大力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的交通发展,使其为城市和农村的联动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炜. 城市交通规划[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 付加锋, 宋玉祥, 马延吉, 潘丽丽. 城乡结合部交通优化机制及其规划设想[J]. 城市, 2002, (1).
  [3] 付加锋, 宋玉祥. 城乡结合部的问题与对策[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2, (3).
  [4] 赵同安.城乡结合部交通规划研究[D]. 东南大学硕士论文, 1990. 

【城乡结合部交通规划探讨】相关文章:

现行城乡规划治理体制(精选5篇)05-11

对交通肇事逃逸若干题目的探讨08-28

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听证若干问题探讨06-09

控制税收征管成本的探讨06-01

关于行政侵权之探讨06-03

药学毕业集中实践探讨07-27

探讨西瓜嫁接育苗技术05-29

行政诉讼目的探讨06-03

浅谈企业虚拟营销战略探讨06-14

对《救助办法》取代《收容办法》的探讨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