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及教学模式研究
当前,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步伐逐渐深入以及经济的发展,物流业 在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与此同时,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却十分匮乏,进入21世纪,物流人才更是被列为十二类紧缺人才之一.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目前,我国加入WTO的步伐正逐渐深入,经济也在加速发展中,这使我国的物流业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然而,我国物流专业人才却十分匮乏,21世纪以来,十二类紧缺人才之中就包括了物流人才。高等教育是加快物流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及教学工作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校企合作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物流业务进一步扩大,造成了对高级物流行业服务与管理人员的大量需求。但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缓慢,难以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保持一致,使国民经济发展遇到了瓶颈。因而,只有大力发展高校物流教育教学工作,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而物流人才的培养要求各高校创新教学模式,以培养不同层次的物流人才从而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因而,目前物流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是迫切需要开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达到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并重的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一、物流人才的能力要求与专业培养目标
(一)物流人才的能力要求
现代物流人员被要求不仅对系统中的物、财、人、设备、信息和方法六要素进行管理,还要承担包装、储存、运输、装卸、搬运等物流活动,还有一系列的职能,如经济管理、技术支持、物流计划、质量控制。因而,现代物流人员要求必须具备以下技能。
1.基本的职业素养。人格健全,体魄强健,行为习惯良好,心理素质良好;尊重知识,尊重科学,责任心强,事业心强;正确的三观,道德品质良好;专业技能基础扎实,科学文化知识丰富。
2.良好的能力结构与人际沟通能力。现代物流人员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有较强的能力,且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较强;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科研开发能力;有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业务谈判能力;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能够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升华。
3.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当今,计算机在物流业被广泛运用,物流人员能够熟练应用各种网络软件是十分重要的。
4.与其职位相称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当今物流人才应广泛掌握与物流相关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研究创新,用创新研究推动实践的发展,同时掌握国家物流的相关政策法规,培养全方面多层次的物流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
对现代物流人员的培养应加强其各种能力的培养,要求物流人员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多种能力,如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丰富的实践工作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从而培养出能够满足现代物流专业发展的全方面人才,以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创新与发展。
二、当前高校物流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宽泛,与市场需求脱节
当前,我国物流专业实际设置较落后,不符合国内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由于我国的物流专业起步较晚,因而物流专业教育也存在问题,不同教育层次分工不明确;在就业方面,就业结构矛盾突出,存在人才紧缺和过剩的问题;在教育方面,物流专业教育重理论而轻实践。
(二)课程设置及教材使用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
由于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主要是在相关专业基础上擦边设立或是依托原来相近专业而转变过来的,因而发展不完善,存在许多问题。同时,这样造成了我国物流专业教育在研究与创新方面的能力不足,专业的物流教育人员严重不足,教材种类混乱,缺少权威性。这都将会造成学生或受训者在系统学习物流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出现障碍,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物流教育的发展。
(三)高校物流师资力量薄弱且分散
当前,我国物流教师经验不足,且缺乏专业性,因而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利于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师资分散。目前高校物流教师本就缺少专业性的知识技术,又缺少培训,知识得不到更新完善,不利于物流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四)实践实训教学不足,学生动手能力差
由于高校的经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使物流专业的学生在校得到的实践机会少。另外,由于地区经济和物流业发展水平的不同,使物流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机会很少。而这些都与物流学科的高实务性和实践性相背离。这也就造成了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增加了用人单位的成本。
三、高校物流专业学科建设与教学工作的对策
(一)物流学科专业建设策略
1.高校应增加物流专业教师的数量,提高物流专业教师的质量,优化教师结构,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同时广泛招纳高学历物流专业人才,加快物流专业师资力量建设。
2.细化高校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建设教材,使课程设置系统化。组织物流专业各方面的人才组成攻关团队,共同讨论上述问题的落实。物流人才的培养应结合地区经济情况、物流发展及该学科特点,其目标应适应市场需求和学科理论,建设全方面多层次的物流人才队伍。
(二)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1.加强理论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例讲解,使授课内容更为深刻,同时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并应用到实际中去;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有轻有重,有粗有细,把握每章的重点难点,着重向学生讲解。授课时,教师应多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设施,延伸课堂教学的宽度,丰富学生的见识,开拓学生的眼界。
2.加强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技术向学生展示课本之外的与物流相关的视频、图片、文件等实践性较强的资料,让学生通过客观的视频、图片、文件等资料,发现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教师再进行点评,拓宽学生的视野,达到教学目的。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演示,解决问题。
3.进行案例分析与专题讨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指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并要求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专题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利于学生视野的拓宽。
4.组织课堂游戏和小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游戏和小实验,对物流工作进行课堂模拟,以简单的方式在课堂上对物流流程情景再现,同时加上教师在一旁指导,纠正学生的不足和错误,保证实验的合理性,从而加强学生对物流工作各流程的认识和了解。
5.应积极开辟物流管理网上论坛。物流专业人才均可利用网络平台开辟网上学习论坛,可上传或下载一些与该专业相关的视频或文件等资料,方便了学习,促进了信息交流,从而达到资源共享。
6.加强学生对科研小论文撰写与物流方案制作的能力。教师可通过加强学生对科学小论文的撰写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易于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的分析中去,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制作物流方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了理论与实际的脱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7.企业参观。带领学生到物流企业参观,可以增强学生对物流企业的了解,同时了解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学生在企业参观之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明确目的与任务。学生通过企业参观对物流的了解从抽象的书本知识上升到具体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8.应加强校企对接,增加学生到企业去见习、实习的机会,实现“项目教学”与“订单培养”相结合。“项目教学法”立足于实际工作,专业理论知识是一种工具,最终服务于实践工作。高校可从物流企业获得相关项目,让教师指导学生,共同完成企业的项目,学生不仅发挥了自身价值,还提升了实践能力。同时,高校应多与企业进行交流,了解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实际需求,根据企业的要求,创新培养模式,培养物流人才。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各有优点,因而只有实现它们的结合,才能真正地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从教学的视角来看,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可以获得更为优秀且经验丰富的物流专业人才。
9.高校应增加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高校物流专业可通过增设职业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加强学生对物流行业就业趋势的了解,尽早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和设想,确定未来就业目标,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可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增强,为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提供了便利。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可由本校的教师讲授,同时,还可以邀请社会上的专业人士、企业人员进行讲授指导,通过与企业人员近距离沟通,多方面学习,使学生了解更为丰富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对职业规划和就业课程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明白了物流企业对专业人员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方向进行更好地规划。
四、结语
由于我国的物流业起步晚,因而影响到物流专业教育的起步,物流专业教育者大部分是非专业人员,缺乏物流教学经验,这就要求教育者们进行改革和创新。当代,技术更新一日千里,要求教师们不断交流研究,及时更新物流知识,保证知识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在我国高校物流学科的建设和教学工作中,物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合理课程设置和明确培养目标,它的重要方向是校企合作,它的重要手段是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和案例教学,教学工作的主线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及教学模式研究】相关文章: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新模式研究11-30
基于和合管理的高校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创新03-22
物流专业研究生订单式培养模式研究11-19
旅游管理专业考试模式改革实践研究03-22
物流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03-22
基于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管理模式研究03-24
高校音乐教学模式的论文04-01
探究高校油画的教学模式03-14
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研究12-07
· 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研究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