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职院校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应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及体现对人才培养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江苏高职院构建港航物 流管理“三层四段工学交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物流业在我国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缺口也越来越大,对物流专业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行之有效的模式来实现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文章从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现状,最后,对如何构建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物流管理;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
一、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的意义
1.1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技术领先于高科技前沿和占有大量的创新人才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否者就容易失去立足之地,被市场所淘汰。对于目前的高职院校教育而言,怎样去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正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创新已经成为客观评价人才能力的必要条件,哈佛大学校长曾言:“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1.2因此,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培养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条件下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关键点。同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对高职院校教育提出的重要战略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客观要求其更新教育思想,并科学地转变教育理念,深化改革和不断探索与其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创新,努力培养拥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现代物流是物资、人员、信息技术等资源在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领域中所构建的社会化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在前述背景下,并伴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促使现代物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不断地发展,这就客观要求高职院校的物流教育不断更新改进教学方式或方法,源源不断地为现代物流产业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与国外现代物流教育相比,我国物流教育正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其重要。
二、高职院校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起步比较晚,然而学科发展却非常迅速,最近十几年内,高职院校均陆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在开设数量与日俱增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目前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在物流教学中,实践环节和理论环节的对应比例严重失调,这将导致物流专业培养的人才缺乏创新和实践能力。理论教学与市场需求相背离,所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不能够满足物流市场的人才需求。当前,我国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尚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的高职院校教育依然受国内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大多数院校的物流专业培养计划不能够完全满足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理论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导致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脱离现实。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具体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时,要依据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要,而不能够只参照过去物流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不然,将会导致培养目标涉及范围小、易忽视专业实操能力及实践工作岗位特点等诸多现实情况。
(二)物流实训基地功能薄弱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逐步认识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为了促进物流管理专业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环节,提升物流学生的实践能力,各高职院校开始通过各种渠道与社会物流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并逐步设立校企联合的实习基地,但是,这些实习基地功能十分有限,仅为学生提供参观物流企业工作场所及日常工作流程等简单的介绍。与此同时,实习基地数量有限,物流专业学生数量较多,导致在诸多操作类和设计类等内容在实习基地中较难开展,严重削弱了实习基地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影响了实践环节教学效果。
(三)物流学科体系亟待发展和完善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经历了二十多年才发展起来,学科课程体系正逐步更新和完善中,部分高职院校在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时,依据自身的学科特色设置课程体系,尽管学科名称均是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严重差异。有些院校在缺乏对物流专业的可行性分析的前提下,盲目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仅仅简单地将与物流管理相关的专业更名为物流管理专业,在具体课程设置方面仅仅是增加了部分相关课程,缺乏系统性课程设置和学科体系,导致物流管理专业在大专阶段的教育良莠不齐。
(四)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教学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物流教育起步较晚,专业的物流管理教师人才非常有限,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主要是由相关学科的教师组成,教师缺乏相应的物流实践工作经历,这极大地影响了物流专业的教学质量。与其他较成熟的基础理论学科不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是由交通运输、工程机械或其他学科转型而来,他们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知识可能还仅仅处于探索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学效果令人担忧。此外,物流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与相关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自身实践能力欠缺,有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的教师数量非常有限,物流专业师资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
(五)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一定困难
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困难的原因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有所不同。物流企业是生产经营性的组织,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因此,较难去接收技术和经验均缺乏的高校毕业学生,由此,高职院校较难和企业建立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此外,我国物流行业尚处在发展初期阶段,许多物流企业实际还仅仅是传统的仓储企业或货运企业,并不具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化现代管理和运作体制,由此并不能够给物流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岗位和实训基地。
三、高职院校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探索适合社会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向
国内高职院校设置物流管理专业时需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与各自院校的特点相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优势。高职院校在物流各个环节都想全面进行研究和教学是不现实的,在进行教学与研究中应有所侧重。管理类院(系)可偏向于物流规划或进行供应链管理的教学研究,物资类院(系)可侧重于仓储和库存优化方向,交通类院(系)可偏向于运输规划方向的研究和教学。一些传统的物流相关专业如储运工程、电子商务、包装工程,可以偏向于该领域和物流管理环节相结合的工程技术教学和研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教育不仅传授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尤其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才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物流工作岗位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学习、深造,并培养职业综合素质能力。
(二)培养课程体系创新,进一步强化
实践教学,注重校企合作高校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关键之一是科学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物流实践和课程实验新体系。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可借鉴国内外“管理学平台模块”的课程设置方法,相应的物流管理课程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优化课程模块设计,注重模块课程的设置。另外,越来越多的高校在积极实行“校企合作”,在此环境下,可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组织新生到物流企业、仓储基地等处参观,使学生对物流系统形成感官认识,也利于后面物流专业课程的学习。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订单班”,以便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同时,也可以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例如物流实训室、沙盘实验室等。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充分满足物流管理实际运作的需求。
(三)大力提高物流师资水平
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力量。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师资力量明显不足。物流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在招聘物流教师时,在专业上适当把关,积极引进有在物流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作为专业教师;另一方面,可适当培养有教学经验且专业相近或有交叉学科的非物流专业教师,例如,学院可邀请国内外知名物流专家、物流企业资深负责人来校讲座,与学校专业教师进行学习和交流,或者组织在校物流教师队伍出国培训,学习先进的物流理念。从而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现有资源与优势,提高物流专业教师力量。
(四)重视教材建设
好的教学质量,离不开合适的教材作为保障。但目前市面上各种物流教材,很大部分在对物流相关概念和理论的描述重复性高。案例的选择不够新颖,解析不够全面切题,导致教材的整体规范性较差,缺少体系完整且指导性强的专业教材。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还在教材的选取。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应进一步规范教材编写市场,可组织物流领域的资深教授编写体系优良的教材,还需参考国外的优秀教材。其次,一些整体实力比较强的高职院校可提供合适的师资、物力、财力编写合适的教材。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引进企业的相关经验和案例编写适合自己校情及市场需要的教材。
四、结语
总而言之,物流业在我国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的缺口也越来越大,对物流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行之有效的模式来实现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目前,在我国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要培养应用型的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应依据社会需求,根据物流行业对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制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要注重应用性和创新性,贴近生产、管理实践,教学内容要高度关注物流行业发展动态,努力保持物流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前瞻性,与此同时,要特别注重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此外,还要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适应物流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从而才能保障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创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武克华,李艳丽.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1).
[2]李选芒,赵居礼.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09).
[3]顾波军,全永波.能力导向物流管理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研究[J].学术视点,2011(05).
[4]曹允春.特色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08(04).
[5]王海灵.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率关系的评估分析[J].物流技术,2008(03).
【高职院校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方法03-22
论高职院校的管理创新06-01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03-28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论文11-30
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的管理与维护02-28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目标分析03-26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探讨论文11-15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思考03-18
浅论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的管理与维护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