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精选7篇)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随着“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是,由于过去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相对滞后,虽然农产品的产量大,但流通效率低,成本高,损耗大。为此,必须加快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高物流效率,促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 篇1
1农产品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产品物流相关设施及研究缺乏
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由于农村道路状况差,各种运输以及仓储设备和加工以及保鲜技术都相对落后,从而导致了较大的农产品物流损耗,不但延长了物流时间,还增加了成本。由于涉及农产品仓储、运输以及通信和装卸等环节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从而制约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另外,我国的农产品物流研究成果相对贫乏,需要进一步加快物流科研步伐,尽快地将有关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1.2仓储环境不佳
目前的农产品仓储条件有限,在很多地方缺乏相关的冷藏设备和技术,特别是缺乏鲜活农产品的保鲜技术。库房设备只能满足一般农产品储存,不能满足大宗鲜活农产品的储存之需。
1.3农产品物流成本高
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多、物流速度慢,导致损耗率较高。据统计,发达国家果蔬产品的损耗率仅为5%左右,而我国果蔬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率高达25%~30%。另外,我国农产品的运输模式多以多批次、小规模的方式进行,导致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增大。
1.4传统、封闭的自产自销型模式,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
我国农业生产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的发展仍不发达,传统的农贸集市仍存在县市、乡镇。农户选择将农产品运到集市上进行销售,这种模式虽然减少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很多中间环节,并在交易完成后即可获得收益,但是因农户的资金、生产技术有限,只能对农产品进行简单的加工和包装,致使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农民不能得到较大的收益。
1.5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从事农产品物流业务的企业较多,但是专业的、大规模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却很少,同时农产品物流企业资金实力比较薄弱,在物流技术、运输方式等方面也存在不足,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各物流企业之间缺乏系统整合,各自为战,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巨大的市场需求。
1.6物流专业人员严重缺乏
目前,缺乏专业性物流人才的现象十分明显。很多物流专业的毕业生,选择工作的时候都会选择留在城市,服务工业物流,很少有物流专业人才选择到农村或城镇服务。此外,制约农产品物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最大障碍就是现有的物流人员技术素质和专业技能都不高。
2提高农产品物流水平的对策
2.1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现代农业要改变“农业生产”、“食品工业”和“流通业”相互分离的传统产业思维模式,促进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和流通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以寻求产业链的最佳效益,逐步形成大农业、大食品、大流通、国内和国际大市场的新格局,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建设是一种有效的模式。配套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农产品仓储专业化、农产品产地的道路、运输工具和车辆配套等设施的建设。为了降低农产品的损耗,应当将公路或铁路网建设推进到偏远农村,以实现公路、铁路、空运和海运的相互连接并加大对农产品运输和保鲜工具的研发力度。另外,加大农产品库房建设,为了避免农产品的乱装、混装、乱储存等现象的发生,应该实行农产品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2.2简化流通环节
实践证明,农产品流通若完全按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运行是行不通的。应通过计划、市场的有效调控,让农产品物流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发展。所以,国家一定要做好宏观调控,以各项政策、法规、制度和行业管理等方式,创造一个更有利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市场环境。同时,应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运输企业及其他农业合作组织与农户合作,真正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中间环节,促进产销衔接。实行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有效降低超市采购成本。
2.3提高农产品品质、重视农产品包装,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从农产品的生产到包装应突出自身的品质特色。要着力打造农产品特色,突出“绿色、天然、无公害、标准化”特性,提高其附加值。同时也要重视农产品的包装,要靠更好的包装来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差异,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提升自身的价值。
2.4提高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
在“互联网+”时代下,农产品物流要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技术将农产品推向市场,要加强对农民信息化能力的培训,让他们掌握专业知识;要开发适合农民操作、适应农产品流通的物流平台,增加他们掌握现代物流的实践经验。将农产品推向网络,减少流通环节,将农产品直接通过物流平台,由农户与购买者直接对话,提高农民收入。
2.5提高物流技术水平
应加大物流技术的研发力度,积极学习并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运输、物流管理、物流维护等技术和经验,同时要创新出适合自身特点的物流技术。鼓励销售公司或龙头企业发展代理商,设立销售网点,建立“实体店+网店”直销模式和“订单农业”模式,通过连锁经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及信息更新,并将先进的技术与科学的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做到农产品编码、信息、设备的标准化,提高农产品物流竞争力。还要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加快反应速度,让农产品物流能达到有效衔接。
2.6强化人才培养
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领域人才极度匮乏,要加强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大招生及宣传力度,改革教育模式,使高校学生掌握物流发展新动态,把握国内外物流科技前沿,以增强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另外,相关的实施标准也要提高,保证培育出来的专业人才能充分掌握农产品物流的供应链技术,具备较强的物流管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推进农产品物流市场的健康发展。
2.7发展第三方物流
我国农村主要是分散的农业组织,应对市场能力较弱。而发展第三方物流,不仅可以减少成本的投入,而且能使农产品准确安全地配送出去。为了提高第三方物流在农产品物流领域的比重,必须创新物流理念,使现代物流观念真正走进人心。物流企业不仅要提供基础的物流服务,而且要提高物流的服务质量,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细分市场并拓展业务范围,通过创新、引进物流新技术,加速第三方物流发展。
3结语
农产品物流技术是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物流企业应根据时代的发展来创新物流理念,要深入研究国内外农产品物流的新动态,探索物流新模式,使农产品物流为农业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便利。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 篇2
摘要:农产品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循环经济是新时期我国一项重要战略,这对农产品物流业的调整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基于农产品物流的基本特征出发,系统剖析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中的问题,并阐述基于循环经济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构建,在此基础上探讨推进循环经济视野下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循环经济论文
当前,我国针对农产品的专项物流业有长足发展,在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伴随农产品市场的扩张,传统农产品物流已无法适应发展形势,创建农产品低碳、环保的物流模式,是新时期我国绿色农业建设和发展可持续农村经济的核心。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如何通过循环经济指导,强化农产品物流环境效应,创新物流模式,逐步发展成一个高效优质、符合我国实际的农产品绿色物流,是新时期农产品物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
一、农产品物流的基本特点
从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情况看,表现出这几个特点:
(1)数量大农产品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据很大比重,市场潜力大。我国幅员辽阔,农产品不仅品类多样,在数量和规模上很大,而这直接决定着农产品物流量大、丰富多样的特点。近年来,伴随电子商务发展,国内物流业发展迅速,国家对农产品物流业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很大支持,对农产品物流规模扩张有积极作用。
(2)专业性强,基于农产品的保鲜保质要求,在整个物流环节中均要有专业包装和装置设备,以确保在存储及运输中保护好农产品品质。同时,对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有较高要求,需要掌握农产品的物流特性,并要具备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明确农产品包装、保存温湿度等技术要点。
(3)难度大,因当前国内农产品物流方式和方法较为落后,以致于农产品物流效率难以提升,特别是在物流操作上还处在发展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流难度。
二、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中的问题
1、物流设施尚不完善。对于农产品而言,物流设备设施的要求比一般产品更高。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在包装、存储、运输等设备方面较为落后,仍以常温或自然物流方式为主,使得农产品整体质量不高,严重的出现腐烂、变质等情况,这不仅造成农产品的浪费,同时给生产、物流公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我国果蔬类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损耗达到25%~0%,西方发达国家控制在5%以内。一方面,农产品物流网络还未完善,尤其是交通网未能科学规划,未对农产品运算设备进行统一和标准设计,以致于农产品运输中的用时较长,进而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农产品必须有专业存储装置进行运输,但在实际物流中,因物流企业自身经济能力不强,在专业装置的配置上较低,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不高,造成物流效率低,这将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2、物流信息难易共享。近年来,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迅速,但规模相对较小,经营较为分散,在物流信息采集和查询上仍以传统方法为主,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如此会造成农产品物流信息失真,不利于商家和消费者及时、全面的了解到物流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产品物流风险,也对消费者体验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因农产品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使得物流信息很难共享,尚未建立专门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平台。这就造成一旦在运输和配送中出现问题,那么物流企业很难及时掌握物流信息而不能及时提供帮助,进而给物流企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3、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市场经济法制环境建设还不够,特别是在物流监管上,缺乏针对性制度,这造成农产品的流通无法得到规范,也不利于产业化发展和经营。与此同时,农产品物流的相关技术、服务等规定、标准还不够健全,未能进行明确和说明,如此使得农产品物流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调控,政策上的积极影响较小。
4、物流人才建设滞后。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健全,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整体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原因在于在当前高校物流专业中,较少开设农产品物流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以致于物流从业人员未能科学正确的认识农产品物流要求,不能很好掌握农产品物流的技能,以致于不能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物流操作。同时也对新的物流设备、技术及工艺应用不能熟练掌握。此外,对从业人员培训上未能给予重视,不能及时更新物流知识和技能,综合素质难以提升。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建立
循环物流是现阶段农产品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贯穿了自农户生产到消费者的过程,在每个环节使相关资源得到充分应用,直至使用价值完全实现为止。农产品循环物流中,各节点、参与企业均担负各自责任,相互协作、配合,让整个物流更为顺畅、有序,具体而言,基于循环经济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流程是:农资供应商负责供应农产品生产相关物资→农户充分应用初级再生物料→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再生物料应用,并对既有资源进行复生及再用→配送及批发中心把废弃物进行分类,以提升再用包装用量,以实现销售中减废→消费者把物流废弃物进行分类,以便后续分拣操作→回收及加工企业专门回收物流废弃资源,并进行分类,依照种类来拆解、再加工。如此实现上下游的全力配合,实现物流资料的循环利用,最大现代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降低污染。杭州地区已逐步建立农产品的循环物流模式,依照分类方法有多种模式。
四、循环经济视野下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可行性对策
1、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物流基础设施。首先,设备的完善是推进农产品循环物流发展的基础保障。基于现阶段物流设备技术落后情况,必须不断加大此方面的投入,采购和应用可有效保障农产品品质的包装和冷藏装置,特别是要把低碳、绿色及循环发展理论和有关物流设备设计和生产充分结合,在保障农产品品质同时,推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产品物流冷藏库、运输车、存储盒等运行温湿度,必须具备有依照农产品品类进行调控的功能。其次,推运输网络建设,科学合理的规划农产品物流交通网,尤其是要对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地至中转、目的地的路线进行优化,选择最佳方案;在运输方式上要对既有资源进行优化,并制定备份方案,最大限度减少物流成本,提升物流企业的整体效益。最后,在运输设备的选用,必须严格依照循环经济规律,最大限度应用再生性清洁能源,减少运输中的废弃物排放,以实现农产品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共享。为了确保农产品物流信息及时、完整的呈现,必须创建一个适用的物流信息平台,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具体而言,物流企业需抓住信息经济发展的契机,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建设的投入,创建一个完整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把农产品物流相关的数据、推广、业务等信息,通过此平台为农产品物流相关参与方及时提供详细、动态的信息,以实现物流各环节的良好衔接,引入绿色物流发展方式,优化相关的资源结构,合理配置物流各环节的资源,整合并充分应用农产品信息资源。同时,要不断提升物流信息平台的共享能力。基于我国国情,应推进农产品物流专业建设,确保物流操作的规范性,对农产品物流各环节的资源,开展有效分析及预测,以便农产品物流企业及时掌握市场动态,确保农产物流信息能及时共享。
3、完善法律机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为推进农产品循环物流业的良好发展,必须营造一个稳定、法制的市场经济环境,因此必须加快农产品物流的法律制度建设。首先,要立足于循环经济理念和绿色农产品物流建设,开展法律制度建设,逐步完善我国农产品物流法律体系,如此为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法律指导和保障,并通过宣传,让相关企业充分认识到法制的重要性。其次,依照当前国内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实际,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合理开始农产品物流绿色通道。同时,要建立补偿机制,对真正落实循环经济建设的农产品物流企业,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补偿,也应建立专项贷款给予这些企业融资支持。此外,应不断强化政府的监管职能,确保农产品物流业遵循循环经济机制发展。最后,对基于循环经济下的农产品物流各项建设,必须依照标准化要求进行。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产品循环物流的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建设,包括运输装备、物流设备、包装材料、信息接口、信息系统等的方面。另一方面,对农产品物流的专业用语、计量、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服务标准等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完善,建立规范、统一的农产品物流业标准,尽快和国际物流市场接轨。在确保物流安全基础上,物流企业应选用简化环保包装,加快新包装材料研发进度,以实现农产品流通中的包装合理化。
4、重视人才培养,提升物流队伍素质。循环经济下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离不开人的参与,因此要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尽快打造一支专业强、素质水平高的农产品物流队伍,为基于循环经济下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给予人才支持。首先,高校物流专业应加快课程改革,把农产品物流理论和技能知识编入到教材中,同时要成立专门的循环物流研究小组,不断完善理论体系,创新专业技能,以增强农产品物流人员的专业能力。其次,农产品物流企业必须重视物流人才的专业培训,对循环物流的操作进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解,尤其是对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要进行重点讲解,对于管理人员必须强化责任感培养,以便提升从业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考核,只有通过考核财会上岗,如此促使其不断提升个人的业务素质。同时,加大循环经济理论的教育和宣传,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比如:农产品物流知识竞赛、技能比拼等,让从业人员能够更好的学习新的物流知识和技能,更好的投入到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建设中,提高物流效率和质量。
五、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循环经济下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对于我国新时期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农产品的特殊性,在其物流中会产生诸多废弃物,不仅污染到环境,也增加了物流成本。而循环物流模式的创建,能够提高物流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把农产品物流各环节有效衔接,提高物流效益。应完善物流基础建设,构建信息平台,加强政府引导和调控,并要加强农产品物流人才建设,如此才能确保在循环经济下农产品物流的健康、稳定发展。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 篇3
摘要: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消费者对于所需农产品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先进、完善、高效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来运作。本文分析了辽宁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冷链物流系统中存在的冷藏设施设备落后、专业性人才缺乏以及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辽宁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对策
前言
农产品冷链物流通常指以蔬菜、水果、水产、肉类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在生产、贮存、运输、销售以及消费前的各个流程中始终处于适宜的温度环境下,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的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对所消费农产品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冷链物流成为保障农产品新鲜度与品质的重要物流方式,辽宁省农产品物流呈现出冷链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冷链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辽宁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主要产地之一,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以推动省内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对辽宁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辽宁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一)辽宁省农产品现状
辽宁省为农业大省,省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特色优势,盛产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如在大连、丹东等沿海城市有着丰富的水产品,盘锦的河蟹、庄河的大骨鸡、旅顺的樱桃、东港的草莓、鞍山的南果梨、朝阳的沙棘等更是独具特色。根据《2017年辽宁统计年鉴》中主要农牧渔业生产情况来看,2016年辽宁省水果的总产量为570万吨,水产品总产量549.6万吨,猪牛羊肉类总产量为269.5万吨,禽蛋总产287.9万吨,奶类为144.2万吨。
(二)辽宁省冷链物流现状
冷链物流能够保障一个稳定的低温环境,降低易腐鲜活类农产品在储存、流转过程中的损腐率。据资料显示,辽宁省的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的比例占货运汽车的比例有0.3%,铁路冷藏运输车辆总量占铁路运输车辆总量为2%。近几年,在消费者、生鲜电商和政府等多方面的促进和支持下,辽宁省冷链物流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多个城市建成了适用于低温流通的物流园区,如东北亚冷链物流大连园区、丹东港临港产业园、中铁铁龙冷链物流园以及东北内陆最大的沈阳东北冷鲜港等。传统的物流企业也开始重视发展冷链物流系统,獐子岛锦通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与大连港集团等各大企业逐渐开展冷链物流相关业务。这些分布在各城市的冷链物流基地与企业,使得辽宁省初步具备了冷链物流网络的基础。
二、辽宁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冷藏设施设备落后
农产品中的果蔬、水产品、肉蛋类以及乳制品的运输对温度是有较高要求的,如果这类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不能保持恒定的温度则会导致其不新鲜,甚至会出现腐烂变质等质量问题。冷藏运输的设施设备往往需要很高的成本,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多数农产品也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储存的,经销商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常使用传统车厢对易腐农产品进行运输。辽宁省位于环渤海经济区,在全国拥有相对较大的冷藏冷库容量,但其冷库分布是不均的,例如在大连、丹东这样拥有丰富水产的城市冷库分布较多,在其他小城市则分布相对较少。大部分冷库是由旧厂改建而成的,设施设备的投入不足,冷库自身的功能单一,库里制冷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对能源的消耗量大,智能化、标准化的现代冷库少,实际操作的成本高且效率低。由于冷库设计问题,装车卸车在露天环境下操作而不是开到冷库或保温场所,导致运输全程性低温供应链遭到破坏。在冷链物流运输的过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封闭式箱式货车是具有制冷与保温系统的。现有冷藏车的制造工艺落后、性能低,且不利于低碳环保,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冷藏车行业的整车保有量小、竞争不规范、核心技术缺乏和监管缺失等问题,制约着冷藏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在终端超市和商场里,冷藏车也并不是直接对接到冷柜的,通常是在常温下卸货,再输送各个零售商的冷藏、冷冻设施中,这也导致全程性冷链的断裂。可见省内的冷链物流系统还只是一个早期的冷冻设备市场,在很多农产品品种上还不能完全应用,相对于先进水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二)专业性人才缺乏
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强大的人才队伍,而目前辽宁省农产品冷链行业刚刚起步,专业人才存在着较大的缺口。从事物流相关行业的专家有很多,但是在农产品冷链领域进行研究的专家却不多。后期改变领域从事农产品冷链的专业人员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在此领域的实践经历与成长背景,运营人员不熟悉农产品特性,对于整个农产品冷链链条的运营管理水平较低,而从业多年的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对于前沿专业知识方面的掌握又很匮乏。农产品冷链发展的起步相对于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较落后,没有深厚的基础,相关的理论体系不完善很薄弱,这也是阻碍农产品冷链行业发展的原因之一。冷链物流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相对普通物流运输行业的要求更高也更严格,不仅要熟悉冷链管理还要了解农产品的特点。由于对技术要求高,从生产、加工、流通到销售等环节都要保证农产品处于恒温状态以达到持久的保鲜效果,所以对整个过程的时间、温控,都需要专业人员亲自来进行操作。面对冷链物流操作过程的复杂性和管理的全面性,相关工作人员往往不能很好地胜任该项工作。省内高校开设的物流专业课程更多的是趋向于对传统物流的运作,目前全国高等院校开设冷链管理专业与方向的学校屈指可数。虽然部分学校开展了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课程,但也只是作为物流专业的一个方向,培养方向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契合度低。冷链物流的运行操作模式具有特殊性,冷链物流相关的教育理念与冷链物流的实践达不到同步,学校内部师资力量的稀少与内部资源共享的缺乏,使得与冷链物流相关的教育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困难。基于较高成本与管理费用的考量,企业对参与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积极性较低,不是很愿意参与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计划,造成了冷链人才培养出现缺乏校企合作的境况。尽管目前冷链物流技术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冷链物流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的培养仍跟不上行业迅速发展的脚步。
(三)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
农产品冷链是一个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完整物流体系。农产品的收采、加工、包装、流通、运输、配送、销售各个环节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冷链,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无法保证全程性冷链。物流环节中出现脱节情况,农产品的运输效率低导致品质出现问题,对供销商的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冷链物流系统运行情况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与南方经济发展快的省份相比,辽宁省的冷链市场尚未完善,冷链中的环节往往做不到连接贯通,产生断链的情况较为普遍,难以形成一个完善的农产品冷链运输系统。造成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的原因有很多,如从上游生产环节到中游流通运输再到下游的消费环节缺少必要的物流节点,致使对产品温度失去控制,影响品质。广大农村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大多处于空白的阶段,生产农户很少使用冷藏仓库与生产加工基地,对养殖场、种植地收取的农产品储存条件不足,缺少低温冷藏意识。由于冷链物流的成本较高,所以供销批发商为节约运输成本增加自身利益,在中间环节对流通型冷库使用较少,经常使用常温运输工具进行运输。农产品于市场、超市的售卖过程甚至不进行低温冷藏,缺少冷柜、冰箱等低温存储工具。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相对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各地区之间缺少信息交互沟通。供销商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信息,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造成最终消费环节产生滞销并且严重浪费食物。农业产业化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低,缺少相关机构的监督与法律约束,行业发展中存在着严重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
三、辽宁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一)加强物流设施设备建设
针对辽宁省现有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应该加大对冷库、冷藏车等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为满足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不断增加的情况,应改造升级老旧冷库,提高老旧冷库的实用性与安全性;同时建设大型智能化高端冷库。在建设冷库前期,合理规划好冷库的建设地点与数量,增加冷藏设施设备网络的覆盖率,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保持连接农作物产地与最终消费市场之间不产生断链情况,使其发挥良好的节点作用。对于冷库的内部功能性建设,应该吸取国际前沿的制冷技术,减少对能源的消耗,降低成本与人员浪费,建设绿色生态化的低碳冷库。对于运输环节中出现的冷藏汽车严重不足的问题,应购进新型冷藏车,增强运输能力,提高冷藏车在道路运输工具里的比例。冷藏车在运输中制冷及保温具有时效性,为减少产品在道路上运输的时间,需放宽冷藏车辆的道路交通管制,实现最佳运输线路智能化匹配以及对冷藏运输中的温湿度进行动态监控,加强对冷链运输车辆性能方面的检查,建立冷链车辆制冷保温性能年检制度,提高冷藏运输质量。除此之外,需要建设可以无缝链接冷藏车与冷库的场所,防止装卸搬运的过程脱离冷藏温度,从而产生断链的情况。从根本上增强经销商与农产品生产者的保温贮藏意识,使经销商购置冷藏车辆并使用新型环保的冷藏箱,而不是用塑料泡沫或者棉布等对农产品进行保温。冷藏设施设备的建设成本较高,相关部门应该对其进行扶持与帮助,适当降低冷链运输行业的门槛,减少税收,增加福利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对冷藏运输工具的技术研发与应用,吸收采纳前沿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新设备新技术进行推广普及。引导更多的企业、金融机构对冷链设施设备等进行投资与建设,保证冷链行业能够更好的跟上物流行业不断发展的脚步。
(二)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
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具有复杂性与长期性,充足的人才储备是非常重要的。在冷链物流这个领域更是需要大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想要健康稳定的发展,必然要有较好的人力资源进行保障。基于目前冷链物流人才的情况,需要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大力培养,对科学化和创新化的物流理论进行吸收借鉴,对具体冷链操作进行实际的指导教学。围绕在传授冷链物流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专业人员冷链物流操作的技能,以及结合冷链物流企业的实际流程与运作模式,准确高效地提升冷链物流人才的职业素养。在辽宁省有众多高校和职业类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有效利用教育教学优势,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拥有交通运输、物流管理等相关物流专业的院校积极开设冷链物流相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冷链物流行业所需的专门人才。根据具体的发展情况,再结合国内外冷链物流发展的先进研究成果,及时改进培养计划,在教学工作上做到与时俱进,因时制宜。没有开设相关课程的院校,应鼓励设立冷链物流专业方向,开设相关专业方向课及公开课,让更多的学生接受相关专业的教育。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相关企业应结合各大高校,建立人才引进和激励政策。开设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并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的资源,走校企合作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之路,共同培养冷链物流管理人才,使高校为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精尖技术人才。同时企业自己本身也应开展相关的岗位技术培训来有效提升冷链物流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完善员工的薪酬制度和增加更多福利待遇,建立人才发展机制,为员工提供展现才华的平台,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
(三)构建完整冷链物流体系
为了使农产品在流通运输过程中保持更好的品质,应建设起产地预冷、冷藏运输、冷链配送、售区冷储等环节全程一体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衔接好每一个环节,杜绝发生“断链”现象。生产者对于果蔬种植、畜禽屠宰、水产捕捞等方面应该选择与农产品相适用的制冷技术与设备,增加冷藏仓库的覆盖面积,解决源产地缺少冷藏储存的问题。运输环节应该着眼于提高运输效率,缩短运输时间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大力购置新型冷藏车提高人均保有量,装卸所造成的时间停留都要进行考核和监督,若拥有一个健全的冷链运输高速通道,则会事半功倍。消费市场应推广使用多温层的.汽车进行配送,在城区内形成集约化与规模化的农产品配送模式,有效的消费者信息采集处理,使信息网络保持畅通。大力发展第三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增加第三方物流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比重。政府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引导、支持具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和冷链运输企业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积极推进“农户—企业—市场”模式,避免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多级周转造成的低效情况。企业应积极地发挥对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增加第三方企业在行业中的占有量。相关机构应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制定农产品物流链发展的整体规划以及指导规范,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公平竞争规则,监督核查企业不法经营行为,防止发生垄断经营和过度竞争的情况,维持市场正常秩序,积极落实发展工作。只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升级,才能够让整个冷链系统效率与效益得到提高。要缩短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全省人民都要积极提高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认识,把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看作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有力措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作。尽管目前辽宁省内发展情况处于初级阶段,在不同层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应该将眼光放长远,脚踏实地的去克服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未来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可观。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 篇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无论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还是在城镇农村建设方面都有了不俗的成绩。然而,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这也从侧面表明了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做好的是农村的现代化物流。农村现代化物流作为实现农村产品农业价值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农产品利润、保障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尚不成熟,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农村物流体系不健全、农村物流技术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及解决对策。
1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
1.1农村物流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农村物流体系比较复杂,不仅有邮政比较健全的物流体系,更多的是有一些由个体经营的物流体系。这些体系互不干涉、各自经营,虽然这些如散沙式的物流体系当下都各自获得可观的利润,但是以长远的目光来看,这些众多的物流体系对于农产品发挥自身价值存在一定的阻碍。此外,众多的物流体系并没有提供实际且高效的物流服务。
1.2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我国城镇化的普及越来越广,而且国家一直很重视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村物流起步较晚,农村的物流基础设施不尽人意。农村的道路比较窄,无法通行大货车、集装箱车;农村运输车辆受到限制,主要是农用车、小型卡车等;最重要的是农村缺少一定的冷藏储存设备,容易造成农产品发生一定程度的破坏,直接造成了农民的经济损失。
1.3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我国农村物流水平整体水平比较低下。然而在农产品输出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环节都运用到了信息化技术。无论是前期的储存包装,还是后期的加工销售都离不开信息化。然而由于农村自身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除了信息化水平低之外,还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一般地,只有一些大型的农产品企业才具备健全的信息化制度及信息平台,而农村现阶段还无法达到这样的科技标准,因此,农产品的物流速度以及质量受到了一定的约束。
2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
2.1健全农村物流体系,完善监管机制
虽然农村物流体系比较复杂,但是当地政府绝不是要通过打压各种物流经营个体来完善农村物流体系,而是要善于引导这些物流经营个体,以团结合作为中心指导思想,为农村物流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政府要大力鼓励物流经营主体及物流经营个体发展自身的规模,增加服务内容,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效率。
2.2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农产品物流基础建设是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基础。只有完善了基础设施,才有可能使得农村物流的优化发展成为可能。这就好比盖高楼,只有地基稳了,才有可能建造成高楼大厦。为了加强农村的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对农村的道路进行改造,对于不能通行的道路要及时修建,对于遭到毁坏的道路要及时维修。其次,农村物流经营体要大力引进大型卡车、集装车箱车辆等,保证物流的速度和质量。最后,要积极的引入先进的冷藏储存设备,延长农产品的使用时间,保证农产品的销售效果。
2.3推动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平台
信息化的建设是提高物流效率的关键。发展农村物流建设,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素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加强和完善信息化以及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推动农产品的信息化建设,政府与农业龙头企业的相互配合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可以设立一个农产品信息服务点,通过专业的信息人员发布产品信息,而龙头企业则要带动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从而逐步参与到整体的信息化建设中。
2.4提高农村人员素质,增强现代物流意识
一般地,我国传统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普遍较为匮乏,且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差。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产品经济的发展对农村人员的文化知识和现代化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熟练使用。提高农村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有效的促进农村物流的创新与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农村人员素质。第一,加大对农村物流人员的信息培养力度,可以通过实时教育、开展培训班等对农村物流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第二,为农村积极引进专业的物流信息技术人员,宣传物流信息学习的重要性,发挥带头学习作用,帮助农村人员更好的提升信息水平。最后、改变农村人员传统的思想观念,树立农民合作协作的思想。
3结语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需要每个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改善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农村物流业也会更加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 篇5
1“互联网+”背景下河北省农产品物流现状
1、1网络建设不足。河北省农产品物流系统中,客户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而农产品物流的主要来源于农村,但目前纵观整体农村,其现代化建设普遍不足,整体水平较低,虽然其中少部分乡镇及相关农村中的重点企业与生产销售大户有自己的网站,有效推动了农产品的物流发展,但由于资金有限、硬件设施陈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网络覆盖面积较为狭窄,无法真正满足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而严重制约了物流系统的全面发展。
1、2信息化水平低。河北省目前整体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偏低,影响物流系统的网络化建设,特别是农产品物流方面,市场的信息化水平低,已成为阻碍河北省农产品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河北省物流系统缺乏信息化观念,各部门之间依旧是单独工作,没有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更无法实现资源的实时共享,因而尚不具备先进性、拓展性、导向性的市场讯息,造成农产品整体物流存在较大的漏洞,依旧存在自主物流信息产品、追踪体系、基本信息及公共服务系统等方面不完善的现象,因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2“互联网+”背景下推动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有效路径
2、1构建物流信息整合系统。农产品物流信息整合系统应借助较为专业的农村合作经济机构。首先,要在村户与农村合作社中间构建其网络信息处理系统。农民能够根据合作社进一步强化与市场的联络,得到更多市场有效讯息,而合作社是扩散给村户市场精确信息的有效节点。农村的先锋企业可以利用不同的信息渠道掌握市场对农产品所提出的最新要求,还能够全面了解各农户的实际生产状况,从而建立更加准确的生产及营销方案。物流系统不仅可以运用信息为自身提供相关的业务服务,同时还能知晓各企业与组织的信息,为他们提供更多切实有效的营销指导。各经销商与大规模的连锁超市是直接与顾客进行接触的,因而更容易获得市场具体动态信息,且能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到物流系统与各企业中,从而由系统和企业在传送给合作社与村户们。这既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同时还能为国家体恤民情、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有效路径。
2、2建设产品质量追踪系统。农产品的追踪系统主要包含条码系统、智能识别的数据介质以及数字化信息交换标准合同。条码系统是全球开放物流信息标识和条码表示系统的重心。按照农产品不同的地理位置特点,可以运用位置条码、入库条码、地界条码、生产日期、验证条码的编码模式设计产品的追踪码。这样的条形追踪码就是各个农产品的身份信息,当顾客扫码后便能够知晓具体的物流信息,同时还能显示出产品各种详细信息。例如顾客拿起某一具体农产品时,只要轻扫条形码,便会直接出现产品的生产地点、具体坐标、产品详细的生产过程、甚至精细到其种植、生长、结果、加工、运输、贩售等方面的具体时间。同时还包括生产地的实拍图片,经销商以及生产厂家的联系方式与企业简介等。最后要设计出全面的信息质量追踪条形码,例如地理位置条码、入库条码、地界条码、日期条码、规格条码等,优化质量追踪系统,尤其是服务处理器、路由器、数据转换器、数据搜集计算机、系统管理及其具体软件等,确保每个农产品拥有完整的信息,并可供顾客随时查询、质量能够实时追踪。
作为农业主要生产大省的河北省,其农产品的物流发展关系到整体经济水平,但与工业的物流相比,农产品的物流尤其是其物流系统的运行模式在理论及实践中均属于初级阶段,在“互联网+”背景下,应全面加强河北省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发展。因此,通过对河北省当前物流发展现状的分析,本文提出了构建物流信息整合系统以及产品质量追踪系统,以此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网络化运行,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为河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固基础。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 篇6
我们今天要发展优势农业,一定要建立物流概念。先举个例子,中国的蔬菜运到日本,中国农民种植、车运、船运,非常辛苦,要经过很多环节。而日本的物流业在日本港口码头附近就有工厂,拆开集装箱后,迅速搞成小包装,两根大葱一个塑料袋;两三个青椒一个小塑料盒,立刻送到超市,甚至送到居民家里。这样就赚大钱,而我们只赚很少一部分。所以,要提高农民收入,一定要建立物流概念,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
要知道,传统的流通概念仅限于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品转移。除少数生产者自产自销外,都由销售商从事物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转移。销售商有各种类型,包括大批发商、小批发商、大零售商、小零售商等,他们的利润来自差价。销售商可以兼营运输,也可以委托运输机构从事运输。而物流是指: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把生产的末端延伸到零售商、甚至消费者,衔接成供应链,使销售、仓储、运输、加工、配送等环节联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是专业化的,基本上实行垂直的专业分工。物流产业的利润来源是多元的、综合性的。
换言之,物流意味着流通领域向两端延伸,以最小成本把生产者提供的物品直接发送到用户(包括厂家、商店、超市,甚至消费者)手中。物流主要包括以下六个环节:第一是物品配送,指准时、准地点把物品送给客户(门对门服务)。超市、来料加工企业都怕延误或中断供应,特别需要即时配送。第二是连锁经营,目前已从零售店、餐饮业、旅店业扩展到专业店(如家电、建材等业),内部建立配送中心。第三是初步加工,包括包装、再包装业务、其他加工业务,以满足客户的要求,还包括定制业务。第四是产前产后服务,包括报关服务、纳税服务、维修服务、代理服务、广告业务、会展业务等,还包括信息提供。第五是仓储运输,包括多种方式联运和中转仓储服务、装卸业务、保管业务、维护货运安全服务。第六是电子商务,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网上订购、导购,锁定客户,追踪服务,为客户进行咨询服务。通过电子商务,把以上各个环节更好地衔接起来,以实现物流成本最小化。
一定要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同卖方或买方自营物流相对而言的。卖方或买方自营物流,是指在卖方或买方企业中有一职能部门或有一下属企业,为本企业从事物流业务(推销产品或采购产品),特点是业务比较熟悉,有事也比较方便。第三方物流是指:成立专业的物流企业,受卖方或买方的委托,从事物流业务。这样,既可以在专业化服务的条件下节约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又可以使卖方企业或买方企业集中人力和物力搞好本企业的业务。双赢结局是靠第三方物流的效率和信誉形成的。
我们要懂得物流成本下降的意义。物流成本是交易成本的组成部分。交易成本通常包括:信息收集和处理成本、谈判成本、物流成本、合同履行成本等。交易成本是交易领域内发生的各种成本之和。在正常情况下,谈判成本、合同履行成本低,信息成本也比较低,而物流成本在交易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在特殊情况下,如产权不清、市场秩序紊乱、市场信息不畅、信用体系极不完善、信息极不充分等,谈判成本、合同履行成本、信息成本所占的比例较大,物流成本所占比重下降)。
降低物流成本,从宏观上说,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本,促进经济增长;从微观上说,任何一家企业,只要物流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就强,赢利就上升。降低物流成本,还起到带动消费和推进出口的作用。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看,这既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又有利于企业的成长,也有利于消费者及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发展物流产业和降低物流成本,有利于大大提高农户的收入。农户自产自销,不仅成本高,而且由于不了解市场状况,往往失利。国际上通行两种农产品物流形式。一是农民组成合作社,专门从事运销。丹麦、新西兰、澳大利亚是典型。这相当于生产企业自营物流。二是由经纪人或代理商同第三方物流签订合同,由专业的物流公司从事物流业务。在现阶段的中国,在“公司加农户”的模式下,实行订单或成片租赁开发的公司,可以自营物流,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来从事物流业务,结果都可以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物流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走向规模经营;有利于农民得到质量可靠的生产资料供应(种子、化肥、农业、农业机械等),以增加农产量;物流产业的发展还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并导致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如帮助乡镇企业降低成本,售出产品,帮助农民经营养殖业和副业;在旅游区帮助农家接待旅客食宿;以及安全输送民工外出和回乡等。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 篇7
论文摘要:农产品冷链物流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必备的关键基础条件之一,本文分析了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对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总量进行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发展对策
前言
生鲜易腐农产品是民众基本生活消费食品,关系到国计民生问题,是政府为民服务的政治任务。发达国家的肉禽蛋、乳制品、饮料等在流通过程中的冷链率已达到100%,蔬菜、水果的冷链比例已达到95%以上,生鲜易腐农产品的产后损耗率在5%以下。相比之下,我国有80%以上的生鲜食品都是采取常温保存、流通和初加工,冷藏运输率仅为15-20%,生鲜易腐农产品的产后损失相当严重。以水果、蔬菜为例,果品采摘后损失率高达30%左右,全国每年总计约有8000万吨蔬果腐烂、变质失去使用价值。因此,发展城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除了有利于调节和稳定市场供应,提高生鲜易腐农产品的商品价值,还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降低损耗,节约资源,并可通过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拉动,实现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9年国家《食品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对食品冷链的物流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而随着贵阳城市居民对农产品新鲜、卫生、安全、营养的消费水平的提高,现有农产品冷链系统已明显不能满足。预计到2015年,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总量将达103.8万吨,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十分明显,市场潜力巨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一、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贵阳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较快,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初具规模,用于冷冻冷藏肉类、蔬菜水果和花卉的冷库容积达7.46万立方米,初步构建起全市范围的低成本鲜活农产品运输网络,基本形成了以“生产者或代理商-农产品经销公司-超市-消费者”为主的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模式;一些农业、商贸企业积极投资于低温供应链系统,正在建设具有较大规模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低温冷库,为实现生鲜农产品物流专业化运作创造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目前,贵阳市需通过冷链的生鲜易腐农产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鲜切花、茶叶、肉类、禽蛋、牛奶、水产品和冷冻食品等九类。2008年全市总产量为160.81万吨,其中:蔬菜134.61万吨,占总量的83.71%;水果8.79万吨,占5.47%;肉类12.21万吨,占7.59%;禽蛋1.56万吨,占0.97%;牛奶2.86万吨,占1.78%;水产品0.78万吨,占0.48%。根据本市居民消费量及调出、调入量估算,全市生鲜易腐农产品商品总量为178.71万吨,其中本市产量138.54万吨,占77.52%,外地调入量40.17万吨,占22.48%。在这其中,通过冷链进行物流配送的生鲜易腐农产品总量为22.28万吨,只占全部农产品总量的12.52%。其中本市自产农产品冷链物流量6.01万吨,仅占商品量的4.34%。全市生鲜易腐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水平较低,除牛奶和肉类以外,大多数生鲜易腐农产品在流通和贮藏过程中几乎没有冷链措施,一般都是采摘后直接上市或采用普通运输工具直接运输。如本地蔬菜冷链物流量仅占其商品量的1.29%,水果冷链物流量仅占其商品量的2.86%,肉类冷链物流量仅占其商品量的5%。
总体而言,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虽然目前得到较大发展,但贵阳市冷链物流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基础设施仍较薄弱,专业运输设备和冷藏设备缺乏,无法为易腐农产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生鲜易腐农产品的冷链比例较低,尚未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冷链物流链条;其次,冷链物流体系不完整,缺乏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响了鲜活产品冷链物流的资源整合;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第四,市内生鲜农产品消费水平较低,每年消费的主要生鲜易腐农产品670多万吨,冷链物流率仅3%左右,冷链市场规模有待提高;最后,冷冻冷藏质量监控、环境洁净度控制、包装和保鲜技术与国际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影响了生鲜农产品的对外出口。
二、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预测
影响生鲜易腐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因素较多,包括人口数量、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宾馆饭店的营业收入、旅游业总收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交通运输能力、食品加工企业的数量及其生产能力、耕地面积等。但总的来说,需求拉动生产、收入促进消费主要的因素。通过分析2000-2008年的全市蔬菜、水果、肉类、禽蛋、牛奶等相关统计数据,筛选出部分对农产品生产影响比较显著的因素,分析这些因素与生鲜易腐农产品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未来贵阳市冷链物流设施的需求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
以2008年为基期年,预测2015年和2020年贵阳市生鲜易腐农产品的冷链物流量,在建模过程中,用了6个自变量,即: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增加值,餐饮业零售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年末总人口和生猪年末存栏数。预计到2015年,贵阳市各种生鲜易腐农产品商品总量预计达到343.3万吨,其中本地产品296.6万吨,占86.4%;外地调入产品46.7万吨,占13.6%。冷链物流总量103.8万吨,占商品总量的30.24%,其中本地产品80.3万吨,占冷链物流总量的77.36%,占本地产品商品量的27.07%;外地调入产品的冷链物流量23.5万吨,占冷链物流总量的22.64%,占调入产品的50.54%。根据上述商品总量的预测,预计到2020年,全市各种生鲜易腐农产品商品总量预计达到426.7万吨,其中本地产品373万吨,占87.4%;外地调入产品53.7万吨,占12.6%。冷链物流总量199.7万吨,占商品物流总量的46.8%。
三、发展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对策建议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市场主体和政府服务管理部门,从贵阳市的具体情况来看,需要在充分利用现有农产品冷藏设施设备的基础上,科学构建和优化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处理好商流、资金流与物流的关系,合理布局建设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高效协调上中下游相关产业链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快速提高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代化水平。主要建议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1.加强农产品冷链的整体规划,建立政府、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的联动机制,积极推进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立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鼓励和支持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增强对农户的带动能力。
2.逐步建立“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提高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通过专项资金,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加工、运输和仓储等薄弱环节,鼓励和支持多家企业联合建立生鲜配送中心,加大冷藏车辆和设备改造的投资扶持力度。
3.大力发展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推动建设大型综合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加强招商宣传,积极引导其他行业先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延伸其物流服务功能,向农产品冷链领域投资发展,提高市场化程度。并积极扶持,重点培育,充分发挥其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的优势。
4.推进冷链物流技术的升级和开发。引导相关企业积极开发和引进与贵阳特色农产品如蔬菜、副食品等有关的冷冻冷藏、保鲜技术、包装技术,形成高效绿色的特色冷链物流网络,推动贵阳市农产品冷连物流实现跨越式发展。
5.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推进物流管理信息化,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用户各个环节建立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全程温度控制跟踪监测技术一体化服务的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
6.减少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间环节,“产销直挂”,生产者或者生产者的联合组织,不经过中间环节,就可直接为零售企业大批量的供应,从批发零售看,因为批发商经营规模较大,能够为数量众多的超市、连锁店、中小零售商以及食品企业提供配送服务,超市、连锁店等大型零售企业依靠自己的实力建立起自己的配送供货机构,直接到产地组织采购,以减少中间费用。因此,通过发展生鲜农产品的超市和连锁经营,完善批发市场的功能,增加生产者的规模或建立生产者联合体来减少物流和冷链物流中间环节。
7.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多种冷链物流模式的发展,一方面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发展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生鲜农产品冷链体系,串联供应链上下游,逐步形成覆盖分类生鲜农产品产业的冷链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在建设农产品绿色大通道的基础上,建设连接农产品主产区和消费地的生鲜农产品冷链主干网络,提高大批量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安全保障水平。
8.引导农户、加工企业、批发市场、物流企业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协会,协调市场主体利益,维护行业公平竞争和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发展。鼓励、支持农产品冷链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对具有农产品出口优势的产区,引导形成“加工企业+生产基地+第三方物流”模式,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效率和标准,与国际水平接轨。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精选7篇)】相关文章:
高校舞蹈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07-11
张家口市邮政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08-26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11-15
我国现代物流装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08-27
教育培训企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的思考论文09-14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07-23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的论文07-31
跨境电商物流的现状与发展08-20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