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让物理课堂更具吸引力
【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应为学生创设物理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情感交流,增加师生间的亲和力;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寻找知识的交接区,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让物理课堂充满吸引力。
【关键词】:物理;情境;情感;交流;“生长”
理想中的物理课堂应该是充满吸引力的学习乐园,是师生生命中精彩的篇章,是演绎生命华丽乐章的地方。如何在物理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把物理课上得更生动一些、更鲜活一些,使物理课堂充满吸引力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创设物理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应该少教一些,多给学生研究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贵在善于引导和启迪,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熟悉的事件或故事,创设各种物理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科学探究氛围。
1、利用实验创设物理情境。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概念与规律的形成过程中离不开经典而巧妙的实验,通过设置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动能和动能定理》之前,可设置问题:前面已经研究了重力做的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也探究了弹力做的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那么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又有什么样的关系?进而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启发学生思考:橡皮筋弹力对小车做的功能测量吗?可如何表示?橡皮筋弹力对小车做的功是合力功吗?应如何改进实验?实验中需不需要算出速度的具体数值?如何根据所得数据得出功与速度的关系?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并借助计算机Excel软件作出W-v图象和W-v2图象。
课堂上,更多的是利用演示实验和课堂小实验创设物理情境,例如在《光的全反射》一节可演示市售的光导纤维、试管、在水中的颜色设置物理情境;在《弹力》一节演示玻璃瓶、桌面的微小形变;在讲共振时演示音叉、单摆的共振等,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浓烈的探究氛围。
2、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物理情境。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由于多媒体教学能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它能使枯燥的物理问题趣味化,静止的物理问题动态化,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能把实验很难观察的现象放大变慢等。所以教师要多花精力学习、制作、共享多媒体教学软件,把精彩的物理情境呈现给学生。笔者运用PowerPoint、Flash软件制作了诸多多媒体教学软件例如《单摆》、《圆周运动》、《电磁感应现象》、《光的直线传播》等。它们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把学生吸引到物理课堂中来。
3、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提取物理知识,“从生活走向物理”,由于有日常经验的基础,对相关物理知识更容易接受。例如在讲到超重和失重现象时,可让学生回忆站在电梯里随电梯运动时的感觉,让坐过过山车的同学谈谈感受,课堂上让学生站在台秤上蹲下、站起观察台秤指针的变化,使学生充分体验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存在;在比较v-t图象和x-t图象时只靠教师讲解未免过于枯燥,如比较下列两图时可让学生亲身体验,上台模拟这两个图象中物体的运动,这样,同学的表演引起大家的会心大笑,同学们对两个图象含义的理解也更为深刻了;学生一般都有溜冰的经验,在讲了《牛顿第三定律》之后可设置以下情境:冬天,有个人提着一桶油在冰面走着,冰面很滑,一不小心摔倒在地,油洒了,冰面变得更滑了,这个人无法爬起来,周围一个人影也没有,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再这样下去这人不被冻死也得被饿死,聪明的同学们,如果是你的话,你该如何自救呢?
4.通过讲故事设置物理情境。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历史故事,有利于将学生引入到相应教学内容,还可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例如在学习《单摆》一节时可讲故事引入:1862年,18岁的伽利略离开神学院进入比萨大学学医学,他心中充满着奇妙的幻想和对自然科学的无穷疑问,一次他在比萨大学忘掉了向上帝祈祷,双眼注视着天花板上悬垂下来摇摆不定的挂灯,右手接着左手的脉搏,心中默默地数着数字,在一般人熟视无睹的现象中他却第一个明白了挂灯每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于是制作了单摆的模型,潜心研究了单摆的运动规律,给人类奉献了最初的能准确计时的仪器,本节课就来学习这一理想化模型----单摆;讲《声波》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可介绍大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聋后,他将音乐指挥棒的一端用牙咬住,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并谱写了许多不朽的传世佳作;又如在《光的色散》一节可介绍牛顿在剑桥大学当穷学生时发现光的色散现象的过程等。
二、加强情感交流,增加师生间的亲和力
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其理亦源于此。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可见,课堂上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往往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能增加师生间亲和力,形成特殊的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表现情感,从而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例如讲到《摩擦力》时,可问学生在走路时假设不小心踩到香蕉皮会怎样?学生哄然大笑,笑余问学生既然人受到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如何?这样,在谈笑中学习了判断摩擦力的方法“假设法”。在《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相关练习中,讲两个小球先后从同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比较两球的高度差时,先问学生武打片里美女掉到悬崖下,“英雄救美”的情节有可能实现吗?再让学生推理,学生热情高涨,求知欲望强烈,对自由落体运动的了解也更为深刻了。其次,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目光亲切深沉,表现自然丰富,语言层次清析,使学生在一种亲切,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对学生任何参与都应有合理且激励性评价,绝不能有任何讽刺和挖苦。再次,不管课内课外,要乐于为学生辅导和解答疑难,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积极的期待。课堂上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会使学生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学生会由于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
三、寻找知识的“交接区”,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识,相信每个学生都拥有巨大的智慧潜能和创造能力,倡导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在教学中,新输入的信息定含有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相合的”部分,即“交接区”,这是学生对新信息进行调整、改组,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也是引起学生心理不平衡并产生学习兴趣,驱使其主动探索,形成新的见解和思想的动力。例如:《太阳与行星的引力》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在知识上存在“交接区”,可让学生复习向心力公式和线速度公式的基础上自主推导太阳与行星的引力的表达式。《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与《平抛运动》在知识与方法上都存在“交接区”,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复习平抛运动知识点和处理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习题课和复习课教学中知识的“交接区”尤为突出,例如:处理氢原子的玻尔模型与行星或卫星绕中心天体运动的动能、势能、运动周期问题时,处理所有能量转化与守恒类等问题时,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与运动学公式这些都存在“交接区”。当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感到困惑时,可“等一等”再疏导;当对某一问题的讨论出现意见分歧时,可“议一议”再统一;当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时,可“导一导”再纠正,能够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独立钻研、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寻找与原有知识与方法上的“交接区”,然后指导学生科学探索,一般基础可以的学生可得到结论。这不仅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同时增强他们成功的信心,让学生觉得学习不再成为负担。
总之,把物理课上得更生动一些、更鲜活一些,使物理课堂充满吸引力应成为我们每一位物理老师的追求,这更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让物理课堂更具吸引力】相关文章:
让英语课堂更具魅力03-28
优化物理课堂 培养创新能力03-06
电教技术在物理课堂中的优势12-11
激发学生兴趣 优化物理课堂03-02
让物理课堂焕发生命活力03-06
创设多彩物理情境 激活课堂生命活力11-21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论文03-27
试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艺术03-09
高效课堂优化初中物理实验的几点策略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