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谈化学同步类教辅编写开发误区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教育得到了全社会日益广泛的关注。在教育事业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教辅图书市场也日渐繁荣。为了进一步改善教学、提高成绩、扩展能力,教师和学生都对教辅图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以北京为例,据调查,中小学生教辅图书的实际拥有数量巨大,在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会在教学中使用教辅图书,学生甚至配备和使用每科2套以上的教辅图书,且使用率均很高;学生、教师普遍感觉教辅图书对于他们的实际帮助很大。[1]在种类繁多的教辅图书当中,尤以占有教辅类图书市场份额较多的同步类教辅图书最受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关注。但是,我国化学教育界对于化学同步类教辅图书内在规律、编写开发模式等方面的应用性研究欠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化学同步类教辅图书的发展和创新。近日,笔者对教辅图书市场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发现化学同步类教辅图书的编写仍存在一定的误区。为此,笔者结合近年来参与化学同步类教辅图书编写开发的研究工作实践,拟通过本文对市场上化学同步类教辅图书内容编写开发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误区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教辅图书编写理念和方法的研究。
误区一:不注重对化学课程标准目标要求、配套化学教材的研究
教师必须按照教材进行教学,教材的编写必须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因此,为了更好地对教学起辅导或辅助作用,化学同步类教辅图书内容编写应重视研究化学课程标准及配套化学教科书,成为化学教科书的延伸。一本编写优良的化学同步类教辅不仅可以对化学教师因课时有限等原因不能透彻呈现的教材知识点进行弥补,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在课堂之外将化学教材重点知识内容重新建构的机会。
然而,市场上现有一些化学同步类教辅图书却未能处理好与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教材的关系,或者形式上体现出一定关联,实质上却进行了错误关联,甚至误导了教师的教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内容标准已明确提出:高中必修化学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高中化学选修课程则旨在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实现课程的选择性。[2]而一些化学同步类教辅编者并不了解化学课程标准的以上要求,不熟悉模块化高中化学教材的内容设置,不研究各个模块化学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深度,凭编者个人的经验办事,混淆理解各个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例如,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化学2模块“物质结构基础”和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内容目标要求不同,但一些化学同步类教辅在配套必修模块化学教材的内容中就超前呈现“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等内容,这种脱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配套化学教材,要求过深过难的内容呈现方式不仅没有能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产生有益的辅助作用,反而会严重误导正常教学活动,甚至使学生在接触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之初就对高中化学产生厌学情绪。类似情况还有:将不应当在化学必修阶段中出现的内容作为重点内容去分析,应当重点解析的必修教材内容却点到即止,大量引入一些化学课程标准已不作要求的内容,等等。
编写开发化学同步类教辅图书,还应充分研究所配套化学教科书内容结构、体系架构安排的特点,确保能真正与化学教材配套,更好地辅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 “学”。例如,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课程标准不同要求的内容都有独特的处理方式。其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人教版教材中适当留白,设置了一些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问题。同步类教辅编者应吃透人教版化学教材有关内容的编写意图,在开发教辅时,对于教材设置给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不宜直接在教辅中呈现答案,而应把问题探究的空间留给学生,以实现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
因此,化学同步类教辅编者在编写前应充分研读化学课程标准和配套化学教材,明确化学课程标准中各学习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知识能力水平,再根据配套教材编写适合的同步类教辅图书。只有这样,教辅编者才有可能处理好教辅内容的难度与深广度,并最终体现知识水平螺旋式上升的特点,使教辅既有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化学同步类教辅的学习,“跳一跳够得到”,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误区二:对化学课堂教学的关注度不够,应试倾向明显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关于“教辅”图书一词的定义是“对教学起辅导或辅助作用的”图书。由此可见,化学同步类教辅应首先服务于化学教学,其内容编排应对化学课堂教学保持足够的关注度。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化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对于课堂教学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很难都达到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在利用有限的课时关注教材知识教学的同时,不一定有时间使学生了解最新的化学技术与研究方法,也没有时间充分介绍最新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结合的情况,不利于拓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遗憾的是,根据笔者了解的情况,目前市场上有相当数量的化学同步类教辅图书对化学课堂教学的关注度不够,主要体现在内容安排上应试倾向严重,过分偏重练习与测试,而轻视对于化学课堂教学内容重难点的讲解,轻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扩展,轻视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与生产生活实践的结合,等等。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同步类教辅的使用只是手段,实现素质教育才是最终目标。化学同步类教辅图书在编写开发时就应当明确定位为化学课堂教学服务,其使用应有助于实现学生对化学课堂教学的查漏补缺。为此,教辅编者在开发化学同步类教辅图书时,一是应注意内容比例的合理安排,重视设置讲解性的内容,与有代表性的练习和测试相得益彰;二是应注意讲解的内容不仅包括教材的重点难点,还包括对理解教材和教学有意义的典型例题及习题的解析,绝不能将例题、习题的解析变成“就题论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深化例题、习题的内涵,进一步拓宽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讲解的内容应当求精,而不要面面俱到。反对仅仅依据高考考试大纲,“考什么,讲什么”;“重习题编制,轻习题解析”;习题解析没有实质性内容,甚至东拼西凑、错误百出等不良倾向。这些不良倾向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能力拓展产生不良的负面作用,最终使化学同步类教辅编写开发追求的目标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因此,为做好对化学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化学同步类教辅编写开发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对于课堂教学重点内容,通过设置相关内容解析和一定数量的习题,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的重点化学知识重新建构。但要注意对于教材相关内容的解析,一定要切中要点,言简意赅,防止出现简单机械重复教材内容的情况;要根据知识内在规律,构建知识网络,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以便学生在应用时可以准确而快速地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第二,现代化学科学发展迅猛,并与其他学科充分融合,诞生了许多新兴学科,必将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过程已经完全不同于几百年前“用瓶瓶罐罐进行研究的科学”。因此,化学同步类教辅中有必要通过设置特定栏目,如“化学广角”“化学新知”等,在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化学科学的基本原则和研究方法之后,将有关化学教育动态和化学科学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研究方法纳入教辅,为学生展现一个日新月异的化学。这必将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关心化学学科的最新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但要注意的是,这些栏目的内容较新,未经过时间的充分考验,选材时一定要多渠道地核实和分析,避免传播错误信息的情况。
第三,化学同步类教辅编写开发应注意提取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结合的例子,编写体现化学学科特点的内容,促使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注重将学习的化学知识、技能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创新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解释,提高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国的化学课堂教学长期缺乏引导学生从经济角度对化学反应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经济可行性研究。然而,在实际的化学工业生产中,经常要进行经济成本与产出的核算,从而确定生产方案是否具有实用性。高中化学同步类教辅的使用者大多是即将步入社会的高中生,因此,高中化学同步类教辅图书开发时可以在学生的知识能力范围内,渗透经济核算方面的思想,从而促进学生化学理性思维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升。
另外,占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很大比重的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通过合理开发高中化学同步类教辅图书中的实验内容,考查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解析教材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既可以促进学生对实验基本技能、技巧的掌握,也可以使学生深入分析化学实验的现象、本质,提升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的能力,掌握定量实验的结果、处理方式和误差分析方法等,从而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深入理解教材实验的基础上,教辅中展示一些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取材自制的低成本实验装置和用品或使用生活常见用品及废弃物进行的化学实验,可以启发使用教辅的教师、学生在注意实验安全的前提下,结合本地特点开展实验研究活动,对教材实验内容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完善。例如,人教版化学教材中设置的教学实验较多考虑了多地区同时使用教材的情况,为了避免特殊实验内容给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带来困难,尽可能地采用了实验装置比较简单、实验用品易得的实验方案,这就为相关配套同步类教辅中进行教材实验创新和改进内容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误区三:缺乏多样性和层次性的考虑,内容体例千篇一律
对于教辅市场的走访可以发现,大量同步类教辅编写内容体例呈现出相当程度的同质化,更有甚者,在同一套教辅的各品种之间差异也极其微小,甚至从九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编写体例几乎完全一致。笔者认为,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同步类教辅编者在教辅编写开发阶段对教辅内容多样性和层次性需求考虑不足造成的。
首先,同步类教辅图书的使用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任何一本同步类教辅图书都不可能适应所有教师和学生的需要。这正如父母为儿童选购衣服,不可能一劳永逸地为儿童购买一件成人的衣服一样。因此,化学同步类教辅图书编写开发时应多研究各学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心理学研究认为,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转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知识、概念、规律时,往往以记忆为主,并且需要具体形象来支持,需要教师举例子、打比方。而高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得到较好的发展,他们能对比较复杂的问题,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并能主动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因此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逻辑性。[3]化学同步类教辅编写开发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针对学生不同的思维发展阶段开发适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教辅内容和体例。例如,初中九年级化学同步类教辅内容的编写开发应充分考虑学生思维的特点, 应多注重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同时在形式上多安排直观的图片和示例讲解,从而易于被九年级学生所接受;高中阶段的化学同步类教辅内容应考虑高中三个年级阶段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逐步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造性越来越大,发散性思维能力越来越强,高中三个年级的教辅内容应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由高一到高三,内容上逐步过渡,逐步增加有一定难度的、需要一定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内容,且可以逐步考虑增加开放性练习题和测试题的数量,以拓展高中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其次,中国各地区的教育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化学课程教学情况千差万别,学生的化学认知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同步类教辅图书编者应事先对拟选择的教辅内容体例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提高教辅内容体例的针对性。化学同步类教辅初次编写完成后,要吸收了解使用地区学科专家及一线教师的意见,对教辅内容和体例作出适当的修改,以适应当地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还可以考虑选取不同层次学校学生试用的方法,通过研究学生使用化学同步类教辅后对于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掌握情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情况等,提高教辅内容体例编写的针对性。
误区四: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不全面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化学课程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具体体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并据此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4]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 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2]因此,在编写开发化学同步类教辅内容时,应当全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不能厚此薄彼。目前,大部分化学同步类教辅注意了内容的严谨性和系统性,过分关注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高,但对于学生掌握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正确价值观却缺乏关注, 存在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一是表现在化学同步类教辅编者受传统教育的“前见”影响较大,在编写开发教辅时都以传统“理想化思维”来进行,教辅中涉及的化学实验现象、定量实验数据、化学式的判定等内容均采用了理想化的呈现方式。例如,在很多化学同步类教辅的练习、习题中都有关于结晶水合物结晶水含量的测定计算题,其所提供的数据往往 “恰到好处”,求得的化学式也是“理想化”的。笔者认为,有理由批评这些是教辅编者在“凑数据”。这些练习、习题不仅无益于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提高,还会误导学生,使学生对化学科学的研究过程产生错误的认识。因此,教辅编者应当认真审查教辅内容选材,修改完善相关内容,避免因选材不当造成对学生理解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的误导,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品质。
二是表现在一部分化学同步类教辅欠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内容。实际上,在化学同步类教辅图书中,关于教材内容的解析、拓宽学生视野的阅读内容或习题等都可以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以上这些内容选材时,化学同步类教辅编者应多选择弘扬主旋律、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关注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激发爱国情感的,如“神舟飞船”“绿色奥运”等,以使学生在使用教辅时潜移默化地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但选材时要注意防止所选材料内容过分“泛化”,避免盲目选择一些与化学学科关系不大、对提高化学科学素养没有帮助的材料。
三是表现在一部分化学同步类教辅不注意适当地设置有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素养的内容。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不同途径;也指学生用于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和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5]科学探究对于科学发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提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因此,开发化学同步类教辅图书时,编者不能片面地以应试为目的,而应当主动发掘可以设置“探究点”的内容,使学生通过探究化学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例如,某些有一定开放性的实验内容,往往可在其中设置一些“探究点”,教辅编者应当对此类内容保持一定的敏感性,通过在其中适当留白,引导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误区五:大理科内容融合中的过犹不及
近年来,高考理综试题越来越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充分体现了高考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受到高考命题趋势影响,许多化学同步类教辅图书在编写时也开始注意设置具有学科渗透思想的内容。笔者认为,化学同步类教辅中适度设置一些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的内容,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但学科内容融合时要适度,防止过度渗透甚至喧宾夺主的情况。这正如我们没必要为了操练学生化学计算的能力而让学生进行数学归纳法的练习一样。任何学科融合的内容始终应以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学科为根本,不加选择地融合其他学科内容,很可能使相关内容脱离化学本源,与化学学科渐行渐远。例如某化学同步类教辅习题要求学生列式计算C60、C80中五边形和六边形的个数。然后,习题编者不厌其烦地利用空间点、线、面的关系,采用数学方法列式求解此空间多面体的有关问题。对此,笔者认为,以上习题有过分侧重数学空间计算能力的嫌疑,学生即使亲身经历此类习题的解题过程,也未必有助于从化学角度理解C60、C80等分子的空间结构。此类习题或可少量出现于化学同步类教辅中,以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如果大量出现则不太恰当。
最近一年来,针对教辅市场过于散、滥的状况,新闻出版总署已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通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也正在酝酿出台教辅管理的相关办法,这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对于加强教辅市场质量管理的决心。但我国教育界对于如何编写同步类教辅能够更好地拓展学生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如何有效配合和服务配套教材的研究等又相对滞后。同步类教辅编写质量关系到教育整体质量的有效提高,是值得长期关注的问题,开展相关研究已刻不容缓。
【谈化学同步类教辅编写开发误区的关系】相关文章:
浅谈化学同步类教辅编写开发误区的关系12-10
谈在软件开发管理中的误区及对策03-19
谈走出素描认识的误区03-18
谈音乐与绘画的关系03-18
CAI课件开发的常见误区03-09
谈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03-18
谈特许经营企业的经营误区03-23
化学实验手册的编写策略(一)11-23
谈效益与企业生存的关系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