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时间:2023-03-16 06:12:48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掌握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同时又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每个学生得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这里,谈谈我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和作法。

试论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一、重视课内课外结合,积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旧的教学观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的教育者。在这种观念下,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或是缺乏设计,或是停留在一问一答浅层次的认知活动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化,也造成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而要将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关键一条是要走进课堂。课堂教学是我们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学生在校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从当前教学现状来看,实施素质教育的难点也是在课堂。要促进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必须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在学习活动中及时给予指点和引导,使他们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这样几个步骤:自由组合学习小组,通过阅读课本、查找相关资料等方法,以组开展课前预习;上课时,以组展示本节课所讲内容,并相互补充;老师作为评委,评定各组所展示的教学内容及形式,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点拨和总结;课后,主动与学生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参与,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二、充分开发历史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全面提升素质

  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优化教学结构,还要注意教育的全面性。历史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泛,融知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这里有“围魏救赵”“指鹿为马”“四面楚歌”的成语故事,有勾股定理、圆周率等的数学知识,还有“曾侯乙编钟”、《本草纲目》等音乐医药的知识。教师在精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运用模型、幻灯、录像和计算机等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例如讲“秦如何巩固统一”的内容时,涉及到货币的知识;讲书法艺术时,可以将小篆、隶书和楷书,以及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行书,通过板书字体来进行比较;讲“坑儒”时,可以讲一讲儒家的主张是什么和“百家争鸣”等问题;讲“匈奴”时,可联系王昭君的历史故事和杜甫的诗;讲秦“万里长城”时,可以同明长城进行比较,通过数字来说明它是中华民族伟大的象征。

  因此,我认为,素质教育应充分利用并挖掘教材内容,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获得多种多样的知识,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得到和谐发展。

  三、利用教材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培养

  中学生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关键时期,在历史教学中,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形象生动、丰富实在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且富有实效。例如,讲“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结束奴隶制社会的基本结束”时,可同我国春秋奴隶制没落相比较,让学生知道中国比西欧结束奴隶制社会早了近千年,这充分说明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有灿烂的文化;讲“岳飞抗金”时,要突出岳飞等抗金英雄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情感;在讲“洋务运动”时,要与当代的改革开放相联系,使学生明确,要想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强盛,就必须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接纳兴趣爱好、个性心理品质不同的学生,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素质教育,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规范作用,组织作用,传授作用,管理作用,评价作用,育人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在讲“早期人类社会”时,涉及到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劳动者”、“生产工具”、“个体化”、 “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等几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教师就必须通过图表的形式讲清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们的总体;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重要标志;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起的主导作用;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旧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使得人们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同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才能勉强维持自己的生存,所以那时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结成了原始平等的互助合作关系,大家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消费品。到了出现牛耕地、铁器和炼钢技术时代,生产力又向前发展了,劳动者生产技术提高了,经验丰富了,使得个体化成为可能,随之私有制产生了,伴随而来的是贫富分化,贫富分化的加剧就出现了阶级。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也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教学结构,就要根据大纲规定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同学生认知水平联系起来,全面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中认知内容的了解、掌握,技能的初步学会、熟练;思想感情的接受、初步具有等等,都要做到了如指掌。这样,在教学过程中,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精读精练,确实使学生的课业负担减下来。

  总之,素质教育的实施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要完成这项改革任务,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还要求每位教师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思想、能力以及全面素质的提高。

【试论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相关文章:

试论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04-24

试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交际法教学及文化教学05-14

试论成人教育中的薪酬管理课堂教学08-22

试论英汉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04-15

试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06-07

试论存货审计中应关注的审计程序05-08

试论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06-13

试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的论文06-09

艺术试论08-23

试论早期中国动画电影音乐及其历史地位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