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从电影艺术的视角看语文教学
摘要:电影和语文教学同作为艺术,必定具有许多相通性。本文从分析他们的真实性、形象性、情感性、技巧性入手,将电影的一些思想理论、技巧方法借鉴到语文教学中来,以期取得积极有效的影响。
关键词:艺术;语文;教学;电影
吕叔湘先生认为:“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语言(声)、动作(形)、图像(色)等构成教学艺术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就会体现出教学艺术及其风格。而电影呢,表现力不下于任何一门艺术,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窥探电影艺术的奥秘,我们可以借此改善语文教学。
真实性
首先,从电影的载体来说,电影的剧本属于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是他们认识生活、反映生活,从而创造出符合生活本质的真实,而语文教学的教材也是选用活生生的文本,不管是哪一种文体,如寄托深情的散文,针砭时弊的议论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含蓄隽永的诗歌,情节跌宕的小说,激烈冲突的戏剧,无一不是作者从广阔的生活海滩中精心挑选出来,一颗颗用自己的智慧、思想和灵魂淘洗过的闪亮贝壳。所以,电影的剧本和教学的文本都是以一种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的方式来引导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
其次,电影的真实性还表现在演员表演的创造性上。演员的创作是以剧本为依据,并忠实于剧作家笔下所创造的人物。所谓“忠实“不是机械翻版地,而是包含着生机勃勃的“再创造”。一个称职的演员正是通过“再创造”,给剧本中“死”的角色,赋予了“活”的生命,使他们树立在舞台和银幕上,成为可视的形象。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时时刻刻支配着角色的行动,举手投足也渗透着演员对剧本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对生活的感知,所以没有演员就没有角色,没有演员的二度创作就没有角色的诞生。而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和学生就是演员,而且学生是主演。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教师要从心灵和行动上予以认可。例如,尊重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些贝壳被读者拾起的时候,每个人会欣赏到不同角度的美,每个人会勾起独自享有的回忆,那些透过文本想到的、学生自己身边所发生的、心灵体悟到的东西才是文本活生生的内涵所在。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多多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多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华,善用表扬,肯定成绩,让他们在语文课堂里找到满足感、归属感、真实存在感。
形象性
电影艺术是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语文教学当然也要注重形象性。教师要注重提高语言的形象性、个性化。课堂缺少生动形象的语言,语文课就是沙漠。要使语言生动起来,可以多多运用修辞,引用,比喻,夸张等,信手拈来,还要注意语言的节奏性,善于依据文章内容的变化,通过语言的抑、扬、顿、挫,去体现不同的感情色彩,依据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通过声调的高、低、强、弱来调节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其次,要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多借助感性直观的实物,例如多媒体课件、知识卡片、图表、板书等教具,运用各种色彩、音响调动视觉、听觉和一切注意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获得知识。
情感性
情感性是艺术的魅力所在,艺术总是通过激情去感染读者,影响观众。电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通过组接一个个生活片段,在荧幕上形成一个立体空间,演绎着不同角色人物的故事,观众很容易被引入其中,或潸然泪下,或笑逐颜开,或怒发冲冠。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贯穿着情感的交流,只有创造出和谐的感情氛围,师生双方才能融洽。
首先,语文老师要对学生和工作充满感情,心理饱含着对学生和工作的爱,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让他们也深深地爱上语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这样来理解教育的艺术,教育者同自己的教育对象的每一次接触都能激发他的心灵的热情,这件工作做得愈细致,愈有感情,从孩子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便愈大,他们便在愈大的范围内复现教师自身的形象。”于漪老师也说过,“语文教学重在熏陶感染塑心灵,用兴趣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教师也要把情感渗透进具体的语文教学环节中,例如“批文以入情”,认真研读教材,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传达的情和意,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把作品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步入文章所蕴含的那个至真至美的情感世界,使之受到熏陶感染。
技巧性
关魁霞说,“所谓教学艺术就是培养人的能取得最佳效果的一整套娴熟的教学技能技巧。”我们可以从电影中学习到不少技巧。“蒙太奇”是电影艺术上的一个术语,就是依照着情节的发展和观众的注意力与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件事情的发展的一种技巧。其实,语文教学也可以运用到蒙太奇的手法。如,一个出色的电影编导总要想方设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他们很快地“入戏”。因此,对影片的“第一本”特费匠心,设置悬念,使观众非看下去不可。同样,一个高明的语文教师也会重视一节课怎样开头,如何运用“导语”。“电影中有从远景到中近景以至特写的“推”镜头,即先让观众看见全貌,然后再较细致地介绍局部。这种“后退式”的蒙太奇在语文教学中便是先综合后分析的做法。”1例如教一篇小说或节选的剧本,教师往往先将全篇的故事梗概作个介绍,然后分段落或分场面来讲解,或者对一两个主要人物和细节进行剖析。同时,有从特写到全景的“拉”镜头,即从局部逐步引向整体。这种“前进式”的蒙太奇在语文教学中便是先分析后综合的做法。例如教某些说明文或论说文,往往先讲原因,后说结果;或者先将敌论一一批驳,然后引出正面的论点。
此外,电影会使用悬念法,在戏中设置一些悬念以引起观众的好奇,谜底在靠后情节中或者结尾解开,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也可以在教学环节上设置一些悬念,抛出问题不及时解决,听取答案不及时评价,这样更能让学生融入课堂,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电影中还有留白法,尤其是有时并不揭露人物的结局,让观众去遐想。语文教学也不必面面俱到,如一篇文本可能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我们要留足一些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又可以利用起学生的课余时间。
我们语文人要善于利用艺术之间的相通性,窥探奥秘,寻觅改善语文教学艺术的“奇思妙计”,激起新的美丽浪花。
参考文献:
[1] 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 孙春成.语文课堂立体教学模式[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3] 语文有效教学设计技能训练[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4] 张专.西方电影艺术史略[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5] 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从电影艺术的视角看语文教学】相关文章:
试议从多视角看东北民歌的艺术特征07-13
从双向视角看关系营销07-27
论文:语文教学的节奏艺术09-20
论电视电影的艺术流变10-20
隐喻视角下李商隐《锦瑟》概念的语言艺术06-28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艺术的功能07-22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看隐喻的翻译09-19
空间表达电影艺术论文07-07
论艺术探索电影的整体特征07-03
探析电视电影的艺术特征与特点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