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针对初中学生教师正确学生观的生成策略

时间:2024-06-26 08:30:46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素质教育背景下针对初中学生教师正确学生观的生成策略

  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想不成熟,遇事爱钻牛角尖,情绪波动大,往往对老师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对于他们要想达到教生育人的教育目的,教师正确的学生观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更是教师顺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推进素质教育的保障。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弃应试教育下那种功利的,消极的学生观,树立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正确的学生观。

素质教育背景下针对初中学生教师正确学生观的生成策略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生观;初中生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与观点,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时代不同,背景不同,教师的认识角度和教育思想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对待学生的看法和所采取的教育策略也不尽相同。传统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客体,进行统一化教学,而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学习成绩的优差。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尤其是针对初中学生,教师更应该有正确的学生观。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传统学生观的反思

  1、静止的学生观

  怀有这种学生观的教师,往往没有看到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学生亦如此。教师把现在的“优生”看做是永远的优生。而对于“差生” 则放任其流,认为他们无法改变。

  2、主观臆断的学生观

  有些教师由于自己所经历的独特背景或者受世俗社会观念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片面的“晕轮效应”,对某些学生的看法主观化而没有进行深入分析。比如,有些教师会认为学生的顽劣是一种必有的天性,而极端强制性的措施则是约束这一特性的最好手段,忽视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3、单一评价标准的学生观

  所谓单一评价标准的学生观是建立在单纯的智力观,即智商理论的基础上。这种观点认为人类的一切基本技能中存在着共同成分,这一共同成分是形成所有个体能力差异的基础,心理学家称之为“一般智力”。所以大部分教师则把学习成绩看做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习好则是好学生,学习差就是所谓的后进生。

  而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标准是极其不科学的。为了成为所谓的优生,学生们埋头题海,苦苦奋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自己的能力,也磨灭了自身的创造力,最后只换来了“高分低能”四个大字。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正确学生观的构建

  1、改变观念,坚持发展的观点,做到正确认识学生

  对待学生要坚持发展的观点,要看到学生的发展变化,切记主观的把学生固定化。对于优等生,也不一定各方面都优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仔细观察用心思考,给学生以正确的评价,引导其改正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更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相信他们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是能够转变的,更是能够进步的。

  2、运用策略,做到正确引导学生

  教学过程决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最终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因而教师要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做到正确引导学生同样是关键。

  第一,要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所谓的学困生往往觉得自己学习差就是各个方面都技不如人。觉得无论是班级里评选团员还是评选学生干部,甚至是去参加有评选性的课外活动都与自己无缘。于是便会产生一种不思进取,自暴自弃的态度。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想不成熟,遇事爱钻牛角尖,情绪波动大,往往对老师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对待这样的学生,首先要帮他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走出阴影。那么教师就要创设教育时机,调控学生的心态,从而培养健康的心理。可以经常与学生谈心,而不是一味的批评与惩罚。要关心,理解,平等的对待他们,在教育中给予良好的期望与鼓励。

  第二,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中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初中学生正处于向青春期的过渡时期,各方面并没有定性,因此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从而培养学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达到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

  第三,培养学生的上进心,利用学生的成就动力。任何学生都有上进心,都希望进步,而且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扬。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积极的上进心。教师应随时看到学生的进步,哪怕是点滴进步也要给予鼓励,让他们尝到取得成绩的快乐。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知道自己的成绩在提高,自然而然的就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实践证明,表扬和鼓励远比批评和训斥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的成就动力则能持续地推动学习动机带来的自我强化作用。

  3、全面了解,做到正确评价学生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要想正确的评价学生,评价的标准要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同样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业成绩评价方式多样化。既可采用书面考试,也可用口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探究性学习等。评价的主体也要注重多元化,如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家长评价等,并将多元主体评价有机结合。评价的结果也不再是单一的分数,既可用语言描述,也可用象征性的图形,如小红花、五星或是笑脸等。评价的内容也不再只有学习的结果,学习的过程同样可以成为教师评价的内容。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其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弃应试教育下那种功利的,消极的学生观,树立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正确的学生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才能实现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张进辅,李红.当代中国青年价值与教育[M].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435

  2、郝文武 教育哲学[M]背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赵富才 论教师的学生观[J].聊城大学学报 2002(6)

【素质教育背景下针对初中学生教师正确学生观的生成策略】相关文章:

试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评价机制的转变03-20

关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钢琴备考策略03-16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课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05-30

关于通识教育背景下广西独立学院教师的培养策略03-18

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的策略教育论文12-05

针对年轻人的营销策略03-21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机电教学策略探讨03-28

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策略论文11-26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德育实施途径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