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基于微课的高职理论课程教学探索
摘要: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快速发展,教育研究者对理论课程进行微课开发并对碎片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制作成具有可视性、共享性、交互性的微课程。这种教学方式迎合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需求,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微课教学方式使理论课程教学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加强。
关键词:经济学基础;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微课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它针对具体课程的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发,采取情景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灵活地运用微课来整合、浓缩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一、课例基本情况介绍
《经济学基础》课程是经贸、经管、财会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其他专业课的基础,它能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同时因为该门课程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学习初期,高职学生普遍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与较高的学习热情。
消费者行为理论是本课程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研究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根据商品市场的价格信号,选择最合理的商品购买组合,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欲望,获取最大的效用。因此,教学目标包括要求学生了解基数效用论中总效用、边际效用等相关概念及其变化特点、掌握消费者剩余与消费决策的关系,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并运用其分析社会经济现象,运用消费者均衡理论指导日常生活消费行为,最终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学会合理消费。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破理论教学重难点,本文探讨综合运用微视频等媒体表现形式将“消费者行为理论”教学内容设计成系列微课的教学安排。
二、微课设计理念与思路
传统的《经济学基础》课程仅限于采用PPT教学方法,通过PPT陈述理论解析,演示图片表格,知识呈现方式单一,对于理论课程而言知识点抽象,高职学生理解存在难度。现代微课教学方式采用微视频将知识点化抽象为直观,对学生而言,降低了思维难度,提升了理解的准确性,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对教师而言,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知识的应用性。
1.重构教学体系
高职的《经济学基础》微课教学应该摒弃该学科传统的逻辑顺序来编排“章节”,弱化“理论”和“原理”,避免高深、刻板,减轻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压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具体来讲,微课设计应该从课程教学目标出发,按知识点分任务布局,彻底打破学科传统体系,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表达,利用微课实现从学科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
2.构建学生能力形成链条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并非被动的接受来自老师传递的知识与信息,而是让学习者处于一定情境下,结合有关学习材料,主动构建。高职《经济学基础》微课教学应该突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思维变化,因此在微课设计制作过程中,立足建构主义视角,重点构建了一个师生沟通互动、思维碰撞的情境,每一集微课教学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现实相关案例讨论分析入手,导入相关理论基础,然后到理论知识应用、理论知识拓展、问题反思与现象分析,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的知识建构情景链条,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思考与分析身边的经济现象,深刻理解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形成习得、转化、巩固、迁移、应用的完整能力形成过程。
3.微课内容直观、实用,还原经济学生活化本质
高职经济学教学既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经济理念、经济思维素质的培养。鉴于高职财经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与认知能力的限制,一般对各种数学公式和符号不太敏感,这也是经济学被学生定为最难学的一门课程的根本原因。在微课内容选取上,尽量删除繁复的数学公式、函数、运算与图形推导、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主要解决“是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从生活入手,为知识找到现实的载体,并坚持用通俗生动的视频演示经济学中各种规律及其应用,把抽象、深奥的经济学理论讲解成简单易懂的道理,还原经济学“生活化”的本质。
综上所述,在《经济学基础》采用微课教学的内容选择上,特别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以学生解决问题和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替代灌输式的讲授,针对高职学生,既要考虑其知识结构与认知层次,还要力求选择实用并能解决生活与工作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来进行教学;在表现形式上,主要以视频呈现,充分利用“世界大学城空间”、微信群等构建一个移动网络学习空间,供学习者参与课程讨论、答疑、交流,实时掌握学习者的学习动态和困难;在教学设计上,本文的设计思路是将搜集的海量教学资源运用信息化技术,设计针对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四集系列微课视频:《幸福方程式》、《水与钻石的价格之谜》、《拍卖的奥秘》、《最佳消费组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知识特点灵活选用Flash、PPT、录屏软件、摄像追踪等方法进行制作加工,最终形成图、文、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三、系列微课设计
1、幸福方程式
知识点:效用的概念、特点、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首先以随机采访拍摄方式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采访主题为:你觉得什么是幸福?目前的你幸福吗?不同的受访者将给出不同的答案。其次,以PPT式微课视频,带学生解读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进而引出效用的概念――消费者从消费物品与劳务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再次,通过Flash动画演示故事《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通过兔子、猫、猴子等小动物的对话,引导学生提炼总结效用的特点。最后,介绍效用理论分类及其各自的观点。
2、水与钻石的价格之谜
知识点:边际效用的概念、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采用录屏软件制作微课,利用会声会影软件对水与钻石的对话进行剪辑配音,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根据常识,一个物品的价格取决于它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效用越大的东西,消费者愿意为其付出的价格越高,将这样的逻辑套用在水与钻石上,水为消费者所必需,关乎生命,效用极大,但水的价格却很低;钻石是非生活必需品,效用有限,然而却价格却不菲。在这集微课中,通过水与钻石的案例导入,介绍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概念,通过摄像拍摄学生喝饮料的课堂实验体验来阐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最后回到导入案例,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商品的价格与总效用无关,而是取决于边际效用的大小。
3、拍卖的奥秘
知识点: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价格歧视。
采用视频拍摄制作微课,拍摄学生模拟的从低到高叫价的英格兰式拍卖过程,后期剪辑,对拍卖叫价过程进行配音讲解,通过拍卖实例讲解支付意愿及消费者剩余概念,并根据消费者剩余在拍卖过程中的变化阐述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改变。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在竞拍者支付意愿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帮助卖家将拍卖物品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引导学生模拟从高到低叫价的荷兰式拍卖,分析两种不同拍卖方式下的消费者剩余区别。最后,采用录屏软件讲解价格歧视的类型,辅助以图示,圈画和强调,区别三种不同类型价格歧视下的消费者剩余。
4、最佳消费组合
知识点:消费者均衡。
采用PPT加视频拍摄式微课,在给定学生一定货币数量、两种不同商品的价格、以及每单位商品对应的边际效用基础上,拍摄学生进行商品购买的实验过程,并计算每种购买决策下的总效用大小,由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得出最佳的消费决策:最后花出的一块钱,无论买哪种商品,消费者得到的效用增量(边际效用)是无差异(相等)的,此刻所能买到的商品数量组合即最佳消费组合。在本集微课中,讲解过程配合实验过程,最后采用Flash动画模拟每一次购买行为,配以音效、图形、文字说明总结,最终得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并将这一条件从两种商品拓展应用到更多商品的购买决策中,这种通过实验法得出结论的方式相对于课堂理论讲解,更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四、总结
微课是网络微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技术条件成熟时沉积的一系列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因为微课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短,对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过去关于微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课定义、特点、应用模式等方面,虽然有许多教师热衷于微课制作,但是高校对于微课制作与应用中最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并不多,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微课教学模式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微课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但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使得传统课堂无法辐射的学习行为能够实现,同时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一些不足和缺陷,这些将随着对微课的应用与实践的增多而逐步成为学者和教师的关注热点。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2] 黄一波,叶爱英,管丹.高职院校微课的设计和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14,(6).
[3] 毛姣艳.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华章,2014,(7).
[4] 李科,代端明,邱淦.基于信息化技术整合碎片化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0).
【基于微课的高职理论课程教学探索】相关文章: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探索12-05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课程双语教学探索03-27
隐性课程视角下的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探索03-16
基于TQM理论的MBA课程设计研究03-01
关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实践的探索03-18
关于高职院校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改革探索03-20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新探索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