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导向的《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探讨

时间:2023-03-24 02:52:09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基于应用导向的《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探讨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基于应用导向的《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探讨

  摘要:文章从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出发,分析了计量经济学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针对应用导向下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存在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实践教学构想。研究表明,计量经济学课程在经济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中,还面临数学推导较多、脱离现实严重、实验项目选择忽视学生兴趣和职业倾向、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差等困境。因此,计量经济学原理的讲解必须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实验项目的选择必须切合学生兴趣和职业倾向,教学方式上应增强学生自主性、互助性。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计量经济学

  引言

  计量经济学是被教育部确定的经济类各专业8门核心课程之一,在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已经得到普遍认可。由于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高等数学、统计学三大学科的有机结合,在课程教学内容上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其中,理论教学主要是讲解计量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实践教学主要是利用相关软件对现实中的具体经济问题进行计量分析。近年来,从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相关老师对计量经济学怎样开展实践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比如,在教学模式上叶霖莉(2014)、李磊(2013)提出了问题导向型和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1,2],在教学内容上姚寿福、刘泽仁、袁春梅(2010)、肖小爱(2013)研究认为要尽量简化数学推导教学,强化经典案例教学[3,4],在教学方式上李晓宁、石红溶、徐梅(2011)研究指出要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和多媒体的应用[5]。

  现有研究虽然就怎样加强计量经济学的实践性教学进行了大量探讨,但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集中在实践教学的一般模式、方法或内容上,而对于怎样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并没有进行系统深入的阐述。本研究认为,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基础,计量经济学的实践教学也必须以应用为导向。但是在对应用型人才的认识上,由于不同学校、不同老师的观点不一致,进而导致实践教学中所期望的应用能力培养与学生应该掌握或期望掌握的应用能力出现偏差。基于上述认识,本研究首先从计量经济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出发,分析应用导向下计量经济学实践性教学存在的困境,进而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应用导向下计量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构想。

  一、计量经济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应用型人才一般是指将技术或理论应用到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实践中的专门人才。就概念而言,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人才的,但他们只是类型的差异,而不是层次的差异。前者强调应用性知识,后者强调理论性知识;前者强调技术应用,后者强调科学研究(周谷平、徐丽清,2005)[6]。而事实上,对于经济学类人才而言,纯粹的理论型人才是不存在的,无论是从事科学研究,还是从事实践工作,都必须将前人理论或技术成果与各种现实问题或现实工作相结合。基于此,可以将经济学类的应用型人才划分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和职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职业技能型应用人才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将要从事职业的基本技能,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从基础性工作岗位向高层次工作岗位迈进的知识素质和发展潜力;创新型应用人才与单纯的理论型人才不同的是,要求学生在将来的实践工作中能够创新性的解决现实问题,并形成创新性的技术或理论成果。而计量经济学教学在两种类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存在差异的。主要体现在:

  首先,对于创新型应用人才而言,计量经济学是通过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进而发展和创新经济理论的重要手段。发现新的经济问题,解释新的经济现象,进而推动经济理论创新发展,是经济学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首要任务。由于经济理论本身是对现实经济现象、经济问题的运行规律的科学总结,因此发展和创新经济理论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案例分析,即通过一个或多个案例,对新的经济问题、经济现象进行研究,进而得到新的研究结论,促进经济理论发展创新。但是,案例分析方法很难建立在大样本基础上,一旦样本数量达到成百上千个,案例分析方法没办法解释清楚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与案例分析方法不同的是,计量分析法能够突破样本容量的限制,可以通过统计学理论,以大样本为基础,揭示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为验证和发展经济理论提供有力支撑。由此可见,在经济学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计量经济学是必不可少的科学分析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更好的提升经济学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创新能力。

  其次,对于职业技能型应用人才而言,计量经济学是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各类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科学合理对策建议的重要工具。与创新型应用人才不同的是,职业技能型应用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更好的解决现实中的各种经济问题,提出更好的对策建议,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而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解决,必须建立在对现实经济问题的科学分析解释之上。而对现实经济问题的科学分析解释,一方面可以根据现有的经济理论进行分析解释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另一方面则必须对现实经济问题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经济理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而提出更好的政策建议。对现实经济问题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虽然单纯的统计学方法可以较好的实现,但是统计学是完全以数据为中心,而忽略了数据背后的经济学内涵,进而不能很好的反应各种经济问题直接的内在因果关系,也就很难真正发现导致现实经济问题的各种原因,或现实经济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也就不能较好的提出对策建议。与单纯统计分析方法不同的是,计量经济学可以建立在经济变量之间的合理关系之上,分析经济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发现导致经济问题的各种深层次原因,进而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好的对策建议。由此可见,在职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计量经济学是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工具。

  二、应用导向下计量经济学实践性教学的困境

  (1)繁多的数理推导给学生以计量经济学脱离实际、脱离应用的假象,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统计学与经济学三者的有机结合,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大多是以数理统计学的分析方法为基础。因此,要对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的深入理解,就离不开必要的数理推导。但是,在计量经济学的实际教学中,由于大多数报考经济学类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进入大学后开设的数学课程又不多,这就导致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学生要想听懂,并有深入的理解,就显得格外困难。此外,在数理推导过程中,由于是从数学符号到数学符号,而缺乏结合具体的实际经济社会现象的讲解,进而导致数学推导过程非常抽象化、理论化,与实际经济问题脱离。而学生要想理解这一过程,也仅仅靠自己的动脑思考。如果有些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老师或课本的思路,又或者某些学生动脑的能力差,主动性不强,那么学生要想理解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便成了难上加难。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便因为难以理解而降低,进而使老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2)实验项目具体经济问题的选择,以课本为主,或以老师关注的为主,忽略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倾向,进而应用能力培养受到削弱

  计量经济学的实验教学,主要是以实验操作为核心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学的理论性,增强了教学的应用性。但是,在计量经济学的实验教学中,对于实验数据或实验项目的选取非常重要。实验数据或实验项目,应该是根据具体经济问题选择的,实验数据是具体经济问题或经济现象的现实反映。但是在计量经济学的实验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在对具体经济问题或实验数据的选择上,主要以各种类型的课本为主。之所以选择课本为主,主要是因为,课本上的数据是经过许多老师的反复验证的,计量分析的结果与计量经济学知识讲解中所要求的结果,刚好相符,具有问题针对性。另一方面,老师实验讲解中,也会选择自己曾经研究过或关注过的经济问题和实验数据作为素材。主要是因为,选择这些作为素材,老师比较熟悉,可以给学生很好的展示在计量经济的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老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但是,上述两个方面的选择,都忽略了学生的兴趣或者学生将来的职业偏好。比如,学生可能对老师所关注的或者课本上的经济问题,并不关注,也不感兴趣,老师所关注的或者课本上的经济数据分析,在学生的今后工作中也不一定经常遇到。这就需要试验教学中,具体经济问题和经济数据的选择需要进行变革。

  (3)学生的自己动手能力较差,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不善于发现问题,不善于应用计量工具分析问题

  首先,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老师主要按照自己或课本的思路进行讲解分析。而在讲解分析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导致学生要么跟着老师与课本的思路走,遇到不懂的地方只能向老师请教。而学生自己缺乏比较相对独立的思考,对老师的依赖性增强,不善于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也不能更好的加深自己对计量经济问题的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特别是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不能将计量经济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广泛的应用于各种领域。

  其次,在计量经济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是按照老师讲解的或者实验指导书的实验步骤,一步一步的实际操作。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也原封不动的按照老师讲解的或实验指导书的步骤进行操作。而学生自己缺乏对实验操作的探索,也缺乏对于为什么要这样操作的深入理解。学生自己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便万事大吉,不会主动的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经济问题,应用相应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由于老师和课本的操作步骤,都是标准化的,其并没有考虑实际应用的各种问题。这就导致,学生所遇到的经济数据或经济问题,始终是与老师讲解的计量经济问题对应的,而自己在实际分析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就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因此,长期以来学生对老师或实验指导书的严重依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削弱学生对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应用导向下计量经济学实践性教学的构想

  (1)计量经济学原理的讲解必须体现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本科层次教学而言,在对计量经济学原理的讲解过程中,对于比较繁多的数学推导可以有选择性的省略。更多的是要结合实际的例子,说明计量经济学的本质性、适用性,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的现实依据,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比如,对于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的原理讲解中,可以结合到回归分析方法的来源及其产生背景,说明这种分析方法所反映的本质,使学生能够理解到回归分析揭示的是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平均变化关系;在对回归模型的检验讲解中,必须结合到具体例子,分析各种检验的主要目的,各种检验所反映的现实经济意义;在对异方差性、多重共线性、自相关性的讲解中,必须结合到现实的例子,分析现实经济现象中为什么会存在这些不满足经典回归模型的假定,让学生理解到,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不是为了使计量分析更加复杂化,而是为了是计量分析的结果更加能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

  (2)实验项目的选择必须切合学生兴趣和职业倾向

  对于一个具体的实验项目,老师在讲解过程中,除了按照实验指导书与同学一起操作外,还需要增加一些学生关心的或将来工作中可能用到的予以讲解。在具体的经济问题选择上,应该结合学生兴趣和职业倾向。比如,当前许多经济学类专业的学生都对通货膨胀问题、经济增长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感兴趣。那么老师在实验项目的选择上,就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搜集相关的数据,结合计量经济学各章的具体内容,对该问题进行计量分析。最后,能够使学生通过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后,对这些问题又更加深入的了解。再比如,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就应该更多的选择今后其在工作中可能会接触到的汇率、进出口等问题进行计量经济学实验项目的讲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计量经济学与其今后所从事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也进一步提升了计量经济学在其今后工作中使用的可能性,进而增强计量经济学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3)教学方式上应增强学生自主性、互助性

  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在计量经济学学习中的自主性和互助性。在计量经济学基本原理的讲解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书本和老师的一些观点,提出疑问甚至是反对。通过老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计量经济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倾向划分成若干个组。让各个组的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选择自己比较关注的问题,搜集相关数据,应用相关分析方法,进行计量分析。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许多计量中的问题,除了可以内部交流解决为,还要进一步增强与老师的互动合作。在老师的协助下,让学生更好的解决这些计量分析问题,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计量分析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计量分析能力,以及锻炼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叶霖莉.PBL 教学模式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7);173-175.

  [2]李磊.本科计量经济学“任务驱动型”教学改革探讨[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3(01);62-67.

  [3]姚寿福,刘泽仁,袁春梅.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0(02);45-48.

  [4]肖小爱.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1);143-145.

  [5]李晓宁,石红溶,徐梅.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02);33-36.

  [6]周谷平,徐丽清.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03);25-28.

【基于应用导向的《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探讨】相关文章:

药学毕业集中实践探讨07-27

基于BP网遥感影像分类研究与应用08-10

探讨基于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06-01

加强应用型本科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06-02

探讨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教育理论论文(精选11篇)05-26

水文学限选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探讨论文04-28

平面广告设计应用图形创意效果探讨05-29

行动导向法在旅游管理教学的运用论文06-26

探讨生命化音乐教学论文04-15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