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的丰富蕴涵及其教学处理

时间:2024-10-05 04:19:58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味书屋」的丰富蕴涵及其教学处理

[作者] 云南曲靖师专 方然

[内容]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论就课文的结构安排,篇幅比例,还是思想立意,“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二者的描写比重,都有着严格均衡的对照作用。而且,作者写百草园中的自然之美、自在之趣、自由之态,大多是为了衬托三味书屋中毫无生命力的封建启蒙教育,借以表明作者严肃的批判态度,因此,从作家的创作意图分析,全文的描写重心在于“三味书屋”。

但是,由于当代中学生和年轻的语文教师对旧式私塾教育方式与内容的陌生,也由于鲁迅对百草园景象与生活的依恋更容易引发中学生活泼的兴致,因此,通常采用的教学安排都有重前轻后的偏向,即重点阅读分析百草园一段的描写,对三味书屋的重头描写则一带而过,这种处理方法表面似乎突出了重点,但却有避重就轻的偏向。

只要我们略微深入地想一下便不难发现,百草园一段中的景物描写,表现的是一种直观的感受,切近孩子的生活与心理,学生一读便能理解,教师反复讲解分析实在不很必要。作家对三味书屋内毫无生气的学习生活描写,则并非单纯的记实,而是作家内心的独特感受和批判态度的深刻表露。不突破这个教学难点,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就无法讲透。况且,鲁迅先生行文中的批评态度表现得十分含蓄、深沉,其中也不乏幽默,最具“鲁迅风格”,如果不领会三味书屋一段的深刻描写,抓住全文的对比和照应关系,进而领悟鲁迅散文独特的批判精神和艺术风格,那么势必舍本逐末,降低了这篇精典散文在思想与知识两个方面的教育功能。

要深入领会三味书屋一段描写中所蕴涵的丰富意味,教师需要了解以下知识,细致把握描写中隐伏、照应的多重细节联系。

何为“三味”,古人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其二是借用佛教语言,“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个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由此可知,私塾的主人寿镜吾先生将私塾命名为“三味书屋”,本意是要创立一种最佳的教育境界。

但是,正如封建没落时期的其他精神文化产品一样,总是有着既相互包容、又互

「三味书屋」的丰富蕴涵及其教学处理

【「三味书屋」的丰富蕴涵及其教学处理】相关文章:

蕴涵与句义分析01-06

探讨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意义及其前景03-18

浅谈我国无效婚姻的认定及其处理原则03-04

企业市场营销风险成因及其处理03-23

浅谈混凝土温度裂缝及其处理措施03-19

浅析存货新准则与现行税法的差异及其处理03-18

Neuron多处理器芯片及其应用03-18

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及其预防处理技术11-18

皮瓣血管危象的临床表现及其处理方法03-08

论购买商誉及其会计处理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