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重视“两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哲学思辩的运用

时间:2023-03-19 02:50:41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论重视“两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哲学思辩的运用

摘要:“两课”改革中教师是改革的主要方面,是解决“两课”实效性的中心环节。提高“两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哲学思辫的运用,是“两课”教师教学实效性的真谛。

关键词:“两课”教师 哲学思辫 三对关系 实效性


  改革开放以来,“两课”教师队伍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一极是优秀的教师俏走课堂和社会,使“两课”历经“山重水复”后走出一个“柳暗花明”;另一极则是整体无多大改观,学生在考勤点名的压力下勉强身在曹营。两极反差,不得不让我们在“两课”改革中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学生无法对“两课”人其门而窥其妙,更逞论要求学生对“两课”的忠诚。在“两课”改革中教师是改革的主要方面,是解决“两课”实效性的中心环节。
一、大学生对“两课”教学的认同
从2000年一2004年我们以《邓论》课为突破口,兼其他“两课”,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试图找出“两课”教学实效性的中心环节。
2000年在学院党委和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邓论》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把近1500名学生分为两个对照组:一组是大班专题授课。从党委书记刘绍怀、院长姚大金到所有党委成员都开了专题,其余授课也是由副教授以上院内外的优秀教师承担;另一组按自然班授课。专题授课好评如潮,比自然班授课实效性大的多,虽无条件成为常态。但却给了我们启发,要让学生喜欢“两课”,教师是关键。这为以后的“两课”改革和调研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01年一2004年我们对学生和“两课”教师分别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召开学生座谈会。将大学生对“两课”教学认同归纳为三个方面的问题:
1.“教”和“学”谁是主体
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矛盾的。“讨论和读原著找不到北。太浪费时间,收获不大。”“应该给我们更多的时间思考,老师不应该满堂灌。”两者之间的“度”在哪里?教师把握不好就直接影响“两课”的实效性。
2.学生对政治素质的提高有紧迫感
在回答“你认为两课的学习对你将来走向社会重要吗?”的问题时,答“很重要”和“重要”的占80%,比未扩招前的学生高出几十个百分点。这说明,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面对社会的变革,大学生要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就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对这一问题,大学生的看法是较统一的。但与此相悖的却是,在回答“你对两课教学是否满意?”的问题时,回答“不满意”和“一般”的也是占到80%。这说明“学”有需求,“教”有问题。就像两朵云不在一条水平线上,无法产生雨。用“初等数学”来做比喻会更清楚。“初等数学”是建立在常量基础上的,日常生活使人们习惯于常量计算。但要深人到事物的本质,就会遇到大量变化着的事物,这就需要变量计算。解析几何、微积分发明后,数学进人到一个新的以数变为主的领域。从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转变,是人类在认识史上的一大飞跃。“两课”也是如此。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到了大学,教师依然用“初等数学”的方式教学,这就造成低水平重复,学生的不满是必然的。因此,教师必须用哲学思辨来解决“教”的变量间题。
3.对“两课”教师评价两极分化
在这里摘几段以管中窥豹。赞扬者曰:“听了您的课,解除了我们心中沉淀很久的疑惑,使我们看到了出路和方向,坚定了信念。”“老师的课生动活泼,妙语连珠,实例分析令我不得不服。每堂课都有收获,都不可错过。”反感者曰“老师您会讲话吗?您想告诉学生的事,我们早就知道了,而我们想知道的事,您一句也没有说。您讲了无数遍永远不会错,但也无法用的话。”“干巴巴的,连水都拧不出一滴。”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哲学思辨的运用是“两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经过长达四年的调研,我们对学生的需求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凡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他们授课的成就与他们的哲学思辨水平成正比。而哲学的思辨是解开“两课”实效性的钥匙。同时我们也清楚的看到,在所有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两课”的要求最高。“两课”教师不仅要说出学生已知但讲不出的道理,还要讲出学生不知而能预见的道理;不仅要说出学生感觉到而还不明白的话;还要做出学生内心要求而未显露的结论。马列主义博大精深,没有哲学的思辨,“两课”教学难有实效性。要想使“两课”教学达到实效性的目的,必须要提高“两课”教师的哲学思辨水平。只有“两课”教师的哲学思辨水平从量变到质变产生飞跃和发展,“两课”教学才能达到实效性。“两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哲学思辩处理好严密和生动、深刻和通俗、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1.严密与生动的关系
“两课”的授课主要是向学生阐述政治理论,分析事物内在联系规律的深刻道理,是一项十分严肃的教学工作,它要求授课严密。但是,授课怎样才能产生吸引力,把学员的心留住,又取决于授课的生动性。怎样处理这一对矛盾,从表面上看,严密与生动是一种制约关系,存在着对立的倾向,但深人到事物内在的联系中去观察,这里又存在着互相依存的关系。
严密与生动这对矛盾的存在,表明“两课”的授课存在着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双重要求。科学性是首要矛盾,艺术性是为科学性服务的。因此,没有科学性的“两课”支撑不了艺术性的表达。实现授课的严密性主要不是决定于表达方式,而是与对内容的深刻理解有关。它体现着教师的理论功底。教师要把“两课”的授课全过程看成是科研成果的发展过程。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观点保持一致,体现出强有力的逻辑性,一环扣一环,产生不容置疑的说服力。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结论,使学员明白无误地接受政治理论。
授课仅重视严密性就会失去吸引力。因此,生动的表达才能创造听课的轻松氛围,达到教学的目的。声音和语言是教师用于艺术表现的载体。它是教师艺术才华和人格魅力的外化。在平静中现出情感波涌,在自然中现出丰厚的底蕴。当代大学生背景悬殊,本身就可以给教学过程创造生动的气氛。他们原有思维会对吸收教学的知识产生搜索活动,寻找以前经历过的事物与现在的授课对应起来。具有磁性的声音和生动的语言,就能使学员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并为之动心。动心就是动情,就能把听课情绪调动起来。在教师饱满的感染力烘托下使学生的思维定势具有自动调节作用。当教师给予指向性启示时,教学对象就会迅速扩张某种认识,将所学的观点渗透到自己的体验中,常常比教师所体会的观念还深刻。生动的教学能激发学员的进取心,使之成为教师最好的合作对象。但授课的生

浅论重视“两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哲学思辩的运用

【浅论重视“两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哲学思辩的运用】相关文章:

浅论护理专业的课堂教学方法04-19

谈感性与理性在电影剧本创作中的思辩08-23

生物技术在制药中的运用04-19

企业并购中的期权价值理论运用08-23

浅谈异化与归化方法在翻译中的运用10-13

浅论欧05-28

公共艺术中传统民族元素的运用论文05-23

《红楼梦》中预言叙事手法的运用06-10

浅谈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运用12-20

色彩在手机界面设计中的运用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