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英语教学中汉文化的参与和渗透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有其"通行"的特点,而民族语言又体现着民族特点。学 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新的 国际国内形势和日常生活的交际。不论从教学过 程,还是交际功能讲,都和汉语言、汉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这就要求英 语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而且要有较高的汉语言修养和汉文化修养。 初、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初中阶段是学英语年龄段的"学话 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尽 量摆脱汉语束缚,尽可能地创设英语环境,让学 生感知、亲近英语。高中阶段,学生对外界的看法逐渐形成观 点,他们从理论 上把英语当做第二语言来学习,要求探讨英语领域里更深层次的内容和规律,如 语法的复杂变 化关系、使用英语国的文化历史、意识形态、宗教信仰、风俗习 惯等。
英语,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汉语的干扰,学生不自觉地用汉语知识套用在英语 上。如何使学生摆脱母语干扰 ,又充分利用母语的知识迁移?这就需要英语老 师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我们在英语课堂上常常看到学生用汉 语语法套用英语 语法的例子。倒如英语中的"代替"一词,学生容易混淆。汉语里"代替"是动 词,在英语里 "代替"的词性不固定。它既可以是动性的:take the place of; 也可以是介词:"insteadof(in place of ):或副词:instead. 在"谁来代替史密斯先生去那里呢?"用Who take the place of Mr.Smith? 用Who will go there inste ad of Mr. Smith?在"谁来代替史密斯先生去那 里呢?"
而"史密斯先生病了,谁代替他去那儿呢?"用Mr. Smith is ill.Who will go there instead?
遇到这些问题,英语老师就要指出英、汉语词法的区别,英语词性要活一些, 汉语词性相对稳定。不要用 汉语习惯套用英语。以消除学生疑虑。英语老师如 果缺乏汉语言知识,遇到这类问题时,只能说"英语"而搪 塞学生。
学生在高中阶段不仅应用英语的能力有了提高,汉语水平也有了相当的基 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 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汉语和英语相比各 有哪些特点;同样的内容汉语怎样阐述,英语怎样表达;交际时 各自怎样表达 才算得体,它们之间有无共同规律可寻,可否变通。对这些问题学生总是想找到 明确的答案。这 个答案只能在英语教师里,课堂上要讲清,要点破。这样学生 学的是活的语言而不是教条。
There stands a big tree on the hill.
学生脑子里会很快出现另一个动词:(There is)。那么,紧接着就会问:为 什么用There stands不用Ther e is.老师可以举出一个同样的用汉语表达的例 子:"山上矗立着一棵大树"。"矗立"和"站"表达的目的是 相同的,其特 点是形象生动。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再如:"孩子病了母亲要给医生打电话,请求给孩子看病"。可以问:
1. Will you examine my son, doctor?
2. Would you please examine my son, dodtor?
3. I wonder if you can examine my son, doctor.
这三种问法都是一个目的、都很礼貌。但第三种问法更得体。它既礼貌,又 表达了母亲焦急、渴望、急于 知道结果的迫切心情。找准这个"得体"问题的 答案,离不开汉语知识,这是确定无疑的。汉语是一种特别具 有表现的语言, 形象生动,内涵丰富,富于韵律感。英语的特点是准确、具体。英、汉语的交流 可求同存异, 优势互补。如英语教材中《盲人摸象》里有一个描写第四个盲人 的动作的句子:The fourthblind man opened his arms and closed them round one of theelephant's legs.它具体、 准确地写了动作的全过程,给人一 种立体感但用汉语表示总不能说成"第四个 盲人张开双臂围绕着大象的一条腿靠拢双臂"。这是由英语本身的 特点决定的, 因此不能直译。鲁迅的《药》里有一句话:"灯光照着他的脚,一前一后地走" 这句话不论从句 式结构(状语后置)上,还是语义表达上都类似英语语法。同 样给人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的感觉。
英汉语之间的这种差异、变通的现象在课堂上是司空见惯的。把握住这些内 容,较自如地进行课堂教学能 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变枯燥的语法课为新鲜的 活的语言运用课,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过去英语教学往往把一篇课文裁成几片,几段讲授,各自独立,如同把一件 完美的衣服撕成碎片,课堂成 了教堂。讲语法也只是涉及皮毛,生硬地把"格 式"塞给学生,让学生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学生往往是知 其然而不知其所 以然。这对喜欢提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八股"再世。学生学到的也只能是机 械的、公式化 的语言。整体化教学弥补了这一缺点。但英语教师如没有较高的 汉语言修养,也只能是分分段,概括一下段意 而已。在听、说、读、写方面, 过去是“哑巴”英语。因为不重视写,在修改学生书面表达的作文时,常发现 学 生语句组织得生硬、别扭,语言前后不够连贯,语意不明晰等现象。比较典型的 问题是学生用汉语的框子装 英语的词汇,搞得不伦不类。
例如:"我们通过实践来学习英语"这句话,学生用英语表达时写成"We through practice to study En glish"可见,学生在书写、翻译方面受汉语干 扰较为严重。排除这些干扰是老师的教学目的所在。它要求英语 老师能居高临 下,游刃有余地把握英、汉语的异同,突出英语的自身特点。对汉语言知之甚少 而不能很好地排 除汉语的干扰把英语独立出来;或者不能居高临下地看语言的 相通性而把英语搞成一种套子,这是造成英语教 学模式化、简单化的原因之一。 站在更高的角度看,语言集中地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特点,文化素质的高低又 制约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 语言教学永远不能离开这根准绳。学习外语,首 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西方为中心的教学法忽视了我们学 生生长的土壤, 对学生学习的环境重视得还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学习英语是生硬地被迫地 接受。激发学 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最好的老师是对本民族文化的广泛涉猎。中 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内容在英语教学中都会 涉及,如:行为礼节、道德规范、 文学、史学、军事、天文地理等。学生除了从其它的课堂学到这些知识外, 还 希望英语老师给他们创设一个更丰富的课堂。因此,英语教师对民族文化要有广 泛的涉猎。为了说明这个问 题,这里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同是得到别人赞美后要说的一句话,美国人会说:"听了您的赞美我非常高 兴,谢谢!";而中国人则说:"其实我也很一般"。如果是美国人赞美我们, 我们这样回答,他们会感到惊讶,会认为对方不友好,显出 一副不理解的神情。 因此,了解外民族的性格特点,首先要熟悉本民族的性格特点。一个学生如果没 有较高的 本民族文化素质,那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学好外语;同样道理,英语 老师如果没有较高的本民族文化修养,他 也只能是一个传声筒。
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看,我们都是为延续、创造人类文明而努力着。语言教学 要求学用结合,要面对世界, 面对未来。国际交流的扩大,科技经济的发展,文化事业的繁荣,使得外语教学渗透文化内容日益重要。单纯 的英语语言水平是不能适应这一要求的。要求英语老师能纵览本民族文化,站在东西方文化比较 的高度上,把 握英语教学,如能到达这一高度,相信英语教学会达到更高更新 的境界。
【英语教学中汉文化的参与和渗透】相关文章:
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浅析03-16
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浅探06-02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浅谈的论文02-20
谈生命教育观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03-16
探析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12-07
谈心理健康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03-27
试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03-16
探讨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03-19
探析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策略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