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英语课改中英语教学与素质培养的思考
关键词:英语课改、素质培养、英语教学、双边活动
世纪之交,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改革力度最大、国家投入资金最多的一次课程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2001年,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正式出版与发行,拉开了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序幕,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研究与实践英语课程的热潮,英语课程改革在实验中不断深化,并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新课改中,人们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外语教育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种外语工具,而是为了使他们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创新;外语教育符合信息时代的需求,有利于学生在多元化社会中发展,有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和意志。一句话,外语教育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公民素质的提高。
英语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公民素质的轨道,是当前我国英语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从教育的观点看,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基础价值。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其基本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其作为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而具有的实用价值;二是其作为构成人类文化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本质价值。我们的英语教育活动必须是围绕这个基本价值两个方面来进行。
然而单纯地以应试为目的而产生诸多弊端的应试教育,认为教育价值的终端判断标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老师和学校教育的唯一标准。这种单纯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从英语教学方面来看,至少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弊端。
一、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
应试教育着眼于选拔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学生。这种选拔又以现行的高考成绩为主要依据,它忽视了英语教学应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加之在选拔考试中由于条件所限,考试方式一直都是被动一维的,而不是双向互动的,以致在6-9年不等的英语教育中,学生只注重书面理解,有相当部分的学生难以具备口头运用英语的能力,这就有违于语言作为交流工具的实用价值。这种差异按理在语言学习中是不应存在的,因为我们知道即使是文盲,在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并没有多大困难。
二、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
应试教育用分数作为唯一尺度来要求和评价学生,也用分数要求和评价学校与教师。高考恢复以后,尽管英语教材几度变更,但最根本的考试制度没有多大变化,仅局限于题型变化而已。教学程序化,教师带领学生机械性地反复操练必考题型。学生由于其性格、兴趣、爱好不同而反映在语言学习上的不同特点,不能得到有效的挖掘。其实语言的学习应该是随心所欲、因人而异的,正如一个雄辩家不一定能写出长篇巨著,而一个小说家也不一定能言善辩一样。
三、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应试教育以选拔教育为目的,又以考试作为选拔的手段,结果是导致教师最关心的只是分数,为了夺取高分,不惜开展题海战术,把联系性极广的语言切割成孤立分散的语言点,偏题难题只有从词典里去找答案,即使是英美人士也不见得能完全掌握,造成语言素养的片面性,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不去探讨语言素材的深刻内涵,同样也会造成学生的道德、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素质发展的缺陷,影响整体素质的提高。
综观英语教育的发展史,学校的英语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功能:一、文化功能:通过英语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领域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增强对宏观世界的认识能力。二、创造功能:英语作为一门世界广泛运用的语言,应注重其创造性的运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交际功能:运用语言就是要起到交流的作用,这是语言的基本特征。就中国人而言,就是帮助促进对外交流,促使中西文化的共同发展。四、媒介功能:无论是政、文、史、地、还是数、理、化、生,都要以语言为传媒,才能广为传播。五、育人功能:教材中渗透了思想道德因素,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潜意识中能受到良好的熏陶。
下一页
【英语课改中英语教学与素质培养的思考】相关文章:
大学英语课堂与人文素质的培养03-03
对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思考03-17
对课改中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03-07
对培养高素质小学英语教师的思考03-19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思考03-13
素质教育与美术教学中智力的培养03-17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03-16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