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议中专语文教材中的几种“联想”方式
联想,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人跨越时空界限的一种思维方法,作为一种写作方法,指在写某事物时又想到了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并把这些事物按一定方式写进文章。
联想在写作中的重要意义,为古今中外名家所公认。陆机认为,写作时只有展开“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联想,才能达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境界。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进一步肯定了联想的作用,他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帮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段精彩论述,说明作家写作时,经过跨越时空的联想,写出了珠圆玉润的文章。巴尔扎克说得更形象,他说,作家进行联想时,他的“心灵始终飞翔在高空”,“他的双脚在大地上行进,他的脑袋却在腾云驾雾”。他本人在创作小说时,常常借助联想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一面写,一面自己跟自己吵架,其实他是代联想中的人物争吵,说明他在联想时已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可以说“没有联想就没有真正的艺术”,同样,没有联想也不会有好的文章。
联想,有纵、横联想,虚、实联想等多种,这里以中专语文教材为主,对几种常用的联想方式略加浅析。
一、相似联想。这种联想是借助事物之间相似之处展开的联想,又分三种。(一)、取其“形似”。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谢安冬天与家人聚会论文,突然下起大雪,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侄谢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堪称这种联想的生动事例。《珍珠赋》中,由珍珠联想到稻谷象“金黄的珍珠”,棉花象“雪白的珍珠”,莲蓬象“碧绿的珍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由复盆子联想到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鲁迅《秋夜》,由小青虫联想到向日葵子的形状。90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之一《0 的联想》,取材于诗歌《0的断想》,诗中由“0”联想到镜子、救生圈、战鼓等。是一个很好的联想作文题。这种联想常通过比喻修辞手段,把所要描写的事物表现得形象、鲜明、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取其“神似”。《松树的风格》,从松树的风格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进而联想到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香山红叶》,由香山红叶联想到老向导也象秋天的红叶,越老越红。《猎户》中写到“百中”老人,联想到贾岛诗中的隐者,增添了“百中”老人的神密感。杨朔散文《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等都使用了这种联想方式,收到了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这种联想常用象征手法,赋予事物深刻的含义。(三)、取其“境似”。朱自清《威尼斯》,由威尼斯的地理特点联想到中国江南水乡的情景,由威尼斯运河的夜曲联想到中国秦淮河的夜曲。《荷塘月色》中,由月下荷塘的情境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情境。这种联想常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加深读者对所写事物的印象,给人以亲临其境之感。
二、相关联想。这种联想是以某一事物作引子,引起与此事物有关的事物的联想。鲁迅《风筝》,由看到冬季北京的风筝,展开联想,引起如何扼抑音年弟弟制放风筝的往事回忆。马金的《秋夜》,由写字台上的《野草》联想到鲁迅的战斗精神。汤显祖《牡丹亭》中有一场戏,是写丫环春香陪老夫人到后园祭奠已死三年的杜丽娘,春香低头看见自己身上的罗裙正是杜丽娘生前穿过的,不由睹物思人,倍加伤感。这种联想在文章中常用于倒叙,造成悬念,使行文自然合理,使情节曲折有致,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三、对比联想。这种联想是就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突出所表现事物的性质、特点等。鲁迅《故乡》,写中年闰土时联想到少年闰土的形象,以此与中年闰土的形象相对比,突出闰土的悲剧性。朱自清的《绿》中,为了表明梅丽潭绿得可爱,联想到什刹海的绿杨,虎跑寺近旁的“绿壁”,西湖的波光,秦淮河的水色。通过对比,说明梅雨潭之“绿”恰到好处、无与伦比。
四、类比联想。这种联想是将相同或类似的两种事物、两种现象放在一起,加以类比,揭示事物之间的共同属性,对所描写的事物推出一个确切的结论,它的基础是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包身工》中,由包身工制度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赚钱,揭示了包身工制度的反动性。《惊人相似的一幕》,由苏联出兵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兵力、时间、战术,联想到希特勒对捷的入侵,从而推出二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联想有助于人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
下一页
【浅议中专语文教材中的几种“联想”方式】相关文章:
平面设计中几种动态元素的表现方式11-17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创新与反思03-28
CIO的几种有效沟通方式03-18
浅议几种常用的市场营销方法03-19
几种常见销售方式的筹划运用03-23
浅议民法中的乘人之危03-07
浅探家居装修的几种错误方式11-24
浅议城市公园中人与场所的互动方式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