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论文

时间:2023-01-02 10:37:52 王娟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论文(通用6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探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探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论文(通用6篇)

  探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论文 篇1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建设滞后、内容单一

  从目前来看,国内很多高校尚未设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在已建成的平台中,大部分也以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为主。很多高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教育部的相关检查,并且在网站维护方面的投入也不足。主题网站的内容往往相对单一和乏味,归纳起来有四种形式:一是国家相关政策;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三是校内二级学院相关新闻报道;四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内容。内容更新相对滞后,很少有学生主动关注。此外,有一些高校的校园网主题网站和二级学院的网站打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旗号,但几乎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从而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黏着性不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各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存在简单化倾向,形式上的宣传大于实质上的作用。主要问题在于绝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点击率不高、访问量上不去。有的拥有上万名学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日访问量还不足百人次,而且访问者中的多数也只是为了查阅相关资料,平时很少有人主动点击,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与此相反,不少学生聚集在“人人网”等商业网站的社交网“小圈子”,学校教育引导难以跟进。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缺乏专业性人才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了广大师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特别是微信、博客等新媒介的`广泛应用,使手机、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师生接触的信息更加广泛,选择的自由更加多样,思想的个性更加明显。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网上的舆论引导、牢牢把握主导权的紧迫现状,要求我们要建立一支既掌握网络技术又具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围绕网络文化建设、网络监管和网络评论分别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而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熟悉思想政治工作的人不懂网络技术,而懂网络技术的人又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从而影响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建好网,掌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权

  1.加强内容建设,丰富网络文化供给与服务。网络建设,内容为王。高校校园网络内容建设必须要将唱响主旋律和增强吸引力结合起来,从三方面加强网络文化供给与服务。一是唱响主旋律,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网络化传播,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引导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高校师生网上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增强吸引力,整合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实施数字图书馆、虚拟仿真实验室、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等项目,主动制作适合新兴媒体传播的网络应用和优秀文化作品;通过提高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水平,推动优质文化资源、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普及共享;三是加强示范性,着力打造校园网络文化示范中心,加强网络文化产品研发和应用服务,搭建学生网络创新创业平台,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育。

  2.加强阵地建设,打造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利用中国大学生在线和“易班”网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条件的高校应积极加入易班网,并以此为阵地,建立集思想教育、教务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大学生网络互动示范社区。此外,高校还应“着力增强校园网站的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互动性,加强综合性站、主题性教育网站、专业性学术网站建设,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政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班级微博及校园微信公共账号建设,扩大网络文化的育人覆盖面和社会服务面”[2]。

  3.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网络思政工作能力。做好高校网络建设管理工作,关键在人。高校应围绕网络文化建设、网络监管和网络评论三支队伍建设,整合学校机构和资源,加强专职队伍建设。网络建设队伍,既要设专岗专人负责网络内容建设,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校园网站编审,又要引导支持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网络监管队伍,要坚持专兼结合原则,汇集研判网上师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处理网上不良信息。网络评论队伍,要注重从思想政治工作骨干、专家学者、优秀学生中选拔人员组建,推动形成校园网络文化相关专业师生先进典型人物、知名公众人物等参与网络评论的机制和办法。

  (二)用好网,掌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话语权

  话语权决定主动权。无论是思想理论引导,还是网络舆论引导,谁的话语吸引力强、可信度高、影响力大,谁就能占据主动、赢得人心。

  1.把创新机制作为坚强动力。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创新队伍建设,统筹校报校刊等传统媒体与校园网络媒体;二是创新组织机构,设立专项经费,组建专门队伍,将网络管理机构实体化;三是创新激励评价机制,探索优秀网络文章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列为职务(职称)评聘条件的办法,同时支持网络建设和管理队伍中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或信息技术专业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

  2.把引导舆情作为重要目标。网络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正确导向,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高校要从组织、机制、内容、协作等四个方面加强对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组织上搭建宣传联动平台,建设校园网站联盟,汇集校园网及二级学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网络信息和网络技术研发资源,搭建全校各级校园网络平台,共同传播网络正能量,协作应对网络负面舆论;机制上完善舆情工作机制,制订网上信息发布、报送和舆论引导工作规程,形成院校之间信息共享、定期会商、联动反应的舆情工作模式;内容上明确舆论引导对象,结合师生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对校园交互社区、网络即时通信特别是网络群组的舆论引导,有针对性地回应网上关切;协作上主动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工信部门、公安部门及互联网接入企业、网络信息服务企业的沟通联系,制订完善校园网络舆情应急工作预案,综合利用传统、网络媒体,统筹协调网上、网下工作,形成突发事件应对合力。

  (三)管好网,掌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导权

  1.把强化安全作为基本要求。安全、可控的校园网络是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一是加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时掌握师生网络动态,形成覆盖全面,及时准确、正确引导,有效管理的校园网络信息管理机制;二是遵守国家互联网管理有关规定,加强校园网络资源、网络接入管理;三是严格落实“校内用户信息交流”和“用户实名注册”两项措施,守好校园网络阵地。

  2.把加强领导作为根本保证。网络建设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坚强的组织领导、充分的工作保障,网络建设和管理很容易陷入多头管理甚至无人员、无经费的困局。对此,要重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明确机构人员,充实工作队伍。高校应建立由学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明确党委宣传部门对这项工作的牵头职责,充实工作力量、会同学生工作部门,信息化建设部门抓好组织实施;二是强化工作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为互联网发展和管理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

  3.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高校应着力开展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文明教育,推进网络道德教育进课堂、进社会实践,网络法制教育进制度、进学生管理规定,增强大学生对网上有害信息的甄别、抵制、批判能力,养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网习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坚决同各种不良习气作斗争。要倡导科学的网络文化精神,培养大学生尊重、诚信、友爱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要把大学精神融入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能力和社会关怀能力,做到网络环境建设中有思想、网络信息管理中有文化。

  探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论文 篇2

  一、网络技术改变了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

  网络技术是集计算机技术、信息传播与多媒体技术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一种综合性信息技术,具有极大的新颖和先进的特点。对于求知欲特别强的大学生来说,网络技术是他们各种信息主要接收者方式。现在,网络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紧密联系在一起、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交流互动性强且影响范围广的网络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1)网络技术让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场所、时间不受限制

  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大学生学习知识的地域性,原来青年大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场所多限于课堂、书本,而现在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和实际情况来选择何时、何地学习。目前,很多青年大学生已经具有通过搜索引擎在网络上搜索到自己需要的材料的能力,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即时性使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再仅仅局限于上课时间,而且在任何时间都能获得所需要的知识。

  (2)网络技术让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青年大学生可以在网上更加随意浏览与下载自己想学的知识内容,学习知识的观念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上网查阅资料并获取自己所想要的各种知识。同时由于知识的充实使得大学生不再局限于获得传统教育中认为实用的知识。这种获知内容的改变,使得青年大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完整。

  (3)网络技术突出了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原来的教学主要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但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完全改变了它的这种固定模式,网络技术将教师的施教方式教学的焦点从教师逐渐转移到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和“发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怎样学习将是教学的重点,而不是教师怎样讲授。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学习资源的开发者

  (4)网络技术为教学提供了巨大的信息源

  互联网的世界是一个文字、声音、图像并茂的新天地。它的巨大信息包容量所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远远大于任何教材和教师,是一个全球性的图书馆,包罗万象的知识信息库,其中有取之不尽的教育教学信息。网络信息的包罗万象与瞬息万变,对于我们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材信息的滞后性,教材“昔时信息”与“即时信息”的矛盾,对于迅速提高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5)网络教学有利于建立协作学习模式

  在基于网络化的协作学习环境中,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为组织形式,形成学习共同体,利用信息资源合作交流。学生之间形成了伙伴、竞争、协作关系,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科学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思想教育的新突破

  (1)建立健全的校园信息网

  对现在的在校大学生来说,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学生很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误导。如在对国家敏感事件进行讨论时,学生往往会受到社会激进分子的言论影响,出现情绪化和非理性的表现。

  当青年人的爱国心无法通过有效途径进行表达时,他们选择在网络上进行串联活动,并迅速扩大参与人群,引发在某些地区的抗议活动,这样的事件蕴含了很多不稳定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健全的校园信息网,它既可以充当“把关人”的角色,把一些流入学校的消极消息过滤掉;又可以发挥“天平”的作用,对一些难以过滤的消极信息进行平衡。当遇到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跟踪掌握,及时地纠正在讨论中出现的错误观念。

  同时,建立健全的校园网络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综合运用素质,可以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引导聪明、勤奋的新一代大学生去真切地感受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网络世界,领略数字时代以知识论英雄的创业精神,充分激发同学们的上进心和创造性,走积极、健康的网络之路。

  (2)BBS论坛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BBS是大学生在网上的重要活动空间。作为早期互联网的主要应用之一,BBS在中国高校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大学生们通过BBS交流信息,结交朋友,发表对学校和社会的看法,BBS成了建立在网上的“虚拟校园”。BBS这一网络平台的建立,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同时,当BBS处在匿名状态时,由于缺乏追究责任和惩罚不良信息发布者的手段,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危害社会稳定;也容易导致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淡薄,少数比较偏激的学生可能因为对现实不满或受到一些挫折等因素,而散布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利用BBS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根据“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建立BBS舆情管理及长效引导机制,做到线上线下结合,及时有效地管理BBS信息,适时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3)网上即时通讯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人们在互联网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同时也借助网络进行交流和交往。以QQ、、飞信、MSN等为代表的即时通讯技术作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互联网应用模式,早已为大学生网民所熟知。

  “网络聊天”更是不少大学生网上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网络即时通讯技术使大学生们的网上交流变得更加自由和活跃。他们把自我平时压抑和隐藏的个性自由发挥出来,在与网友的交流中获取认同感并释放现实生活中所受到的压力。

  当前,我国高校正在推行学分制,班级同学之间接触减少,传统的班集体活动难以开展,网上即时通讯工具的“群”功能可以帮助教育者把班级搬到网上去,通过建立在网络上的群体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网络体现出个性化的关怀。同时,教育者可以利用网上即时通讯工具拉近与大学生的心灵距离,即使两者在地理位置上相距甚远,教育者也可以利用网上即时通讯工具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现实生活状态和心理特征,从而因势利导,矫正认知偏差,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通过真诚的交流,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以互相影响,实现潜移默化的引导。

  (4)博客、微博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博客、微博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时间。从“面对面”到“键对键”,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教育者可以将自己的积极情绪、思想和知识通过博客与大学生分享,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变得更为广阔、更为开放。博客、微博是互联网应用个性化的产物,但这种个性的展示也面临着被扭曲成一味猎奇和标新立异的危险,先进思想的宣传面临着挑战。以木子美、芙蓉姐姐为代表的一些“网络名人”借助博客迅速成名,其言行在网络上迅速传开,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

  网络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我们具有超前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思想政治课教师是这一领域的主力军,应充分发挥我们的智慧,推进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为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开辟一个新天地.

  探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论文 篇3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教学优势和显著特征

  (一)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地位更加平等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某些学生由于性格等原因羞于与任课教师面对面交谈,或许对某些知识点还存在疑惑,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然而网络的虚拟教学环境避免了这一弊端。在网络环境中师生可以平等对话,畅所欲言,学生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把自己的真实观点呈现给老师,老师将课堂知识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总之,网络平台上的交往能够消除传统交往上的种种障碍,提高教学效率,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

  (二)网络教学环境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师生间的互动性在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互相提供和传达信息是确保教育质量的重要渠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互动性是最鲜明的特征。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黑板、书籍、电视等传统媒介不具有双向性,学生只能单方面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这在教育学上称作“灌输”,单向灌输阻碍了知识在师生之间畅通地交流与反馈。这一状况的改变还要归功于网络的出现,网络媒介具有多层面、多向度的特征,师生可以利用电子邮件、聊天软件、BBS等网络平台进行全方位地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向老师反馈信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加强了师生的互动性,极大地提高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三)教育手段更具多样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传授的知识较为抽象,再加上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得大学生逃课的次数不断增多,网络的出现大大吸引了大学生对于理论课的兴趣,在网络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可以进行单向交流、双向交流,甚至是多向交流,例如在网上进行开会、谈话、理论学习等活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这种人性化的教学手段不仅使理论课的教育内容得到丰富,而且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四)打破时空限制,更具便捷性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理论知识可以便捷地进行传递,而且学生可以从任一网络终端获取知识,进行交流,例如,手机是大学生交流的必备工具,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把手机联网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随时随地、无时无刻传授知识、交流信息和沟通思想,有利于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必要性

  (一)网络为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鲜元素

  由于网上言论自由,各种信息在因特网上都能够自由的输入和读取,这就是利用了网络的开放性,因此大学生可以轻松浏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思想政治课网络化提供了便利;网络的隐蔽性可使思想教育内容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在专业网站建立时可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做到“润物细无声”,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网络最吸引大学生的特点就是其平等性和交互性,因为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传统的说教方式受到冲击,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平等轻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们打开心扉,乐于学习。

  (二)高校思政课网络化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

  网络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各个领域,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不断增加。然而,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思想还很单纯,其观念容易受到影响和扭曲,再加上传统的教育方法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做到网上和网下教育的结合,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将网络渠道和思想政治课相结合,通过互联网与学生交流,正确引导并教育他们,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达到优秀人才的要求。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

  网络的使用不论在范围上还是人群上都有所增加,例如农村用上了电脑,许多老人也玩上了平板,在网上人们可以自由地讨论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因此网络成为了传播和制造舆论的重要工具,负面的舆论会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如能正确引导,网络还可以成为老百姓表达民意的渠道,由此可见,网络可以实现对社会舆论的调控。因此,我们要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群众辨别是非的'能力,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素养,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

  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现状分析

  (一)传统教育观念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矛盾

  许多高校虽然使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讲授,但是仍然没有改变搬家式的简单教学,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只是简单展示PPT的内容,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化表现得更加明显,但是教育效果不尽人意的原因是单调刻板的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好奇心,失去对学习的新鲜感。

  (二)网络载体建设滞后于网络思想政治课的发展需求

  一方面,许多高校在网络硬件上的配套设施建设还不是很完备,大学生数量的增加速度远远超过了机房的建设速度,机房数量太少,导致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减少;[3]另一方面,不少高校开设了许多教育性的网站,但内容单一,限于红色信息,说教性比较突出,上网的大学生虽然很多,但是浏览这些网站的人却很少。这就说明相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课需求的发展,网络载体建设仍很滞后。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缺乏创新性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重视,而且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由于网络迅猛发展等原因,教育内容仍然是书本理论,没有和网络时代信息相结合,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仍具有滞后性;教育方法上,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仍以灌输为主,忽视了疏导方法的应用。

  (四)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网络技术和网络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若要达到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对大学生吸引的程度,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熟练掌握网络技术,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的多样性进行教学。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网络能力亟待提高,只能以单一的形式将课本内容展示出来,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多样性和优势进行教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是非常显著,高校中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行家又是互联网技术熟练运用者的“复合型”教师非常稀少,而且这种网络素质的充实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四、高校思想政治课网络化的优化对策

  (一)改变观念,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由于网络具有平等性、趣味性、资源的丰富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人对其加以关注,但是也正因为网络的开放性,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加大,这是因为网上的不良信息严重冲击了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因此,在这种新的情况下,我们应改变观念,紧紧围绕学生,不断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使网络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最重要的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4],通过网上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网络化的重要性,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硬件上,多配备计算机,增加机房数量,高度重视校园网的建设和完善,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校园上网条件。

  (二)丰富网络教育载体,发掘网络教育功能

  一般高校只是单纯地利用教室多媒体技术,形式较为单一,在网络形式快速多样化的趋势下,必须充分利用网络的各种特点,不断丰富与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5]。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是教育的主要阵地,应重点完善网站内容,在红色网站建设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将教材的知识性、思想性融入到网络的趣味性之中,吸引大学生更多的注意力,使其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同时,利用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载体发挥教育的功能,例如电子邮件、论坛、微博等,这些常见的载体是大学生每天浏览的主要网站,师生加强相互交流,讨论时事政治,引导学生发表正确的思想见解,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此外,针对特殊学生的具体问题,单独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达到利用新媒体个别化指导和帮助学生的目的。

  (三)更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手段

  在内容上,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点,引入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采用他们所喜欢的形式,将教育内容呈现出来,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创新、科学精神的教育。在教育手段上,高校不仅要对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加以保留,更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教育载体的多样性,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例如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网站、论坛、QQ群等,开辟多种教育途径,鼓励与引导学生多浏览、多发言、多讨论,通过自主参与、自由讨论等方式,改变以往的宣传教育手段,实现网上网下教育协同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得以进一步增强。

  (四)培养兼具专业素质与网络技术的复合型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网络化进程中,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培养能够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要想培养一批专业素质过硬和网络技能熟练的教师队伍,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为了满足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教师队伍在年龄和知识结构上要具有合理性,在选拔上,要多引进一些政治素养高、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水平高的复合型教师,同时要有一定的人员编制作为坚实的基础,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强化培训工作,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6]。高校只有建立健全制度保证,对相关师资实现信息技术培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更好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总之,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并深入人们生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愈发明显。我们只有熟练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能使网络传媒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服务,切实地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者:梁永郭 耿微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探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论文 篇4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络对相关事件进行评价,网络舆论也随之兴起,对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大众的思想导向产生重要的影响。高校学生作为网络舆论的重要支撑者和对象,网络舆论的兴起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产生着相应的影响。本文从网络舆论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负面影响入手,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网络舆论;高等教育;思想政治

  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单的说就是根据国家意志和社会人才需求对高校受教育者实施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引导,进而促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道德水平,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在我国教育领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不稳定,其人才培养功用也无法得到顺利的发挥。因此新时期,基于网络舆论的社会环境,高校应该明确网络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负面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采取一定的措施提升思政教育水平,为学生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树立提供相应的保障。

  1、网络舆论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1网络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网络是当前我国社会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具有信息共享功能,对网络的使用者产生着相应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网络平台相关信息的发起和接收者,可以在这一平台上陈述对待某一问题的观点,或者获取相关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完全共享[1]。可见,网络的信息资源共享功能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有利于学生深化对社会现象的认识,进而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正确定位自己,促使自身在未来社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1.2促进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引导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高校要想保证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功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在网络舆论环境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不记名发言的形式在网络上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维护学生隐私,使学生畅所欲言,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最真实的回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更为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正确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进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受教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能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在网络舆论环境下,网络信息技术成为高校教师开阵思政工作的重要辅助性工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相关教育内容,并运用互联网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状况与学生在网络上共同探讨一些社会话题,并在讨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2.1网络舆论导致高校学生是非观念不清: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都能够在网络上发布相关信息,缺乏一定的`道德限制,网络信息质量无法得到应有的保证[2]。再加上高校大学生的人格还没有完全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所以错误的网络舆论极易对学生的是非观念造成不良影响,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

  2.2网络舆论使老师传统的教学地位受到威胁:网络舆论的兴起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学生能够通过网络信息检索获得多方面的教育知识,对教师教学主导地位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逐渐丧失。同时,网络上存在一部分看似合理但却与教师教育理念相悖的信息,学生在网络上接收这些信息,必然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一定的怀疑,造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的顺利发挥。

  3、网络舆论环境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措施

  3.1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在网络舆论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面临这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是正因如此,学校更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指导和保障。在具体操作方面,学校应该对思政教育的内容加以明确。在网络舆论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3]。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有针对性的接收相关网络信息,最大限度的规避负面信息的影响,获得更好的发展。

  3.2高校应该加强网络建设:为顺应网络信息时代的教育需求,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独立的网站,能够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育引导。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校园网站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信息平台陈旧、信息更新周期长、信息趣味性和教育性都相对较差,无法吸引学生的浏览兴趣,教育功效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4]。因此,高校要想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就应该加强网站建设,对网络平台进行改革和创新,并设置学生信息反馈专栏,汲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网站的建设能够满足学生的信息获取需求,发挥校园网站的教育引导功用,为思想教育的有效开展创作外部条件。

  3.3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健康上网的教育:学校可以结合办学进度,定期举办适当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健康上网培训,指导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的利弊,并教育学生正确搜索和运用网络信息,拓展自身知识面,发挥网络信息优势,对学生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避免学生沉溺于网络生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利用网络,合理利用网络舆论信息强化自身思想政治学习能力。

  4、结语

  总而言之,网络舆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应该正确看待网络舆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正负面影响,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应对负面影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徐椿梁,包迎华.网络舆论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延伸[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4,36(6):24-26.

  [2]朱鹏.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J].才智,2015(21):218-218.

  探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论文 篇5

  一、网络是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的全新窗口,增加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信息的获取突破了传统的限制,知识获取的途径极大简化,学习者的主体性得以彰显,自学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都获得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些价值和伦理精神丰富了人们的道德生活,提升了人们的人文境界。

  1.网络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道德的进步

  科学技术是道德进步的巨大杠杆,道德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保证。网络的发展引起了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己经从最初的科技运动演变成为一场内涵极其丰富的文化运动。德国技术哲学家拉普曾经指出“:实际上,技术是复杂的现象,它既是自然力的利用,同时,又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网络使大学生可以及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仅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空距离,使得大学生可以实时得到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并且随着多媒体技术和图像传输技术的发展,网络可以提供或虚拟社会生活的情境,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量并使教育效能不断得到提高。

  2.网络信息的发展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和不断改革,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软环境支持。网络信息传播具有瞬时性、交互性、隐蔽性和可存贮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手段被大大拓宽,从而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带来新的机遇。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网络信息的瞬时性特点,使得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变得十分快捷、准确,并能够实时开展交流和沟通。网络信息传播的交互性特点,使教育效果大大提升,教育者可以同时和多名大学生快速互动,一名大学生也可以同时和多位教育者保持沟通,互动的频率可以提高。网络信息所具有的隐蔽性特点,可以缩短大学生和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所提供的虚拟环境方便人际交流,减少心理防卫。借助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进行原生心态的交流变得十分方便,甚至可以在虚拟空间上进行“毫无顾忌”的交流。教育者可以摸清他们的真实思想,有效帮助他们在工作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引导。网络信息的可存贮性、可下载性特点,延长了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思想互动交流的时间,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教育和思想引导。

  3.网络空间的发展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网络的广泛使用提高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主体性地位,从根本上结束了传统的以教师、课堂为中心的模式,确立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机械式“灌输”形成明显对比的是,网络时代信息的获取和交流主要依托于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现代网络信息条件下,大学生推陈出新的思想特点得到了特别的满足,因此,他们对借助网络进行人际交往和信息交流有着特殊的新奇感和投入欲。这种特殊的心理过程,对于受教育者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很大帮助。网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加强,网络的交互性推动大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思想沟通,在思想交流中顺其自然地接受引导和教育。网络时代,身份、地位、年龄不再是重要标识,人人一律平等,交心讨论式的交流变得十分普遍,见字不见人成为通常的交流形式,促进了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可以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发表个人见解,有时甚至毫无顾忌地发表言论,大大缩短了人际心理距离,真实的观点和直接的情感交流更加常见,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是完全平等的。网络时代引导式、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量使用,促使教育的有效性得到大大提高。

  (二)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人们对现实的认识,使得个人主义膨胀,人际关系疏远。网络中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使网络世界足以能以假乱真,以现实为基础的网络世界彻底模糊了幻境和真实的区别,以至于人们认为它比现实更真实。

  1.网络的虚拟化隐藏了主体的真实性

  网络中的主体行为往往是在“虚拟实在”情形下进行的,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面对面的、实实在在的交往,而是间接的“人机交往”,人人都有可能在网络中成为“隐形人”,易导致人们人际交往的障碍和道德的弱化。

  2.网络的多元化迷惑了主体的价值观

  网络的多元化为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文化通过网络渗透提供了机会,这使得一部分网络人政治观念模糊、民族意识淡化。同时,在网络上我们的民族文化被漫天遍野的西方文化挤压、排斥,青年大学生的民族意识面临冲淡的危险,极易造成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流失和扭曲。当前,对于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人生观且思想活跃的青年大学生而言,很容易引起淡漠政治观念、淡化民族意识,使他们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

  3.网络垃圾腐蚀了主体的意志

  网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高速发展和广阔的辐射领域与不很完备的网络管理矛盾,以及网络和网络信息自身的许多特性都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是一种新事物,是一种在现代条件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武器和新手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网络既带来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观念、教育内容的现代化,也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和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通过视觉感官实现的信息接收占到83%。图文并茂、声色俱全是网络语言的特点,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得网络上人的多种感官可以同时获知,表现效果更加逼真,同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影响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影响。另处,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存在,互相之间不知道真实身份。匿名方式发布的消息,发布者的责任感被削弱,也不再担心受到社会的惩戒,甚至把一些人的破坏欲望诱发出来。青年大学生,特别是一些自控力缺乏的大学生,有时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或把自己心里的愤怒进行发泄,经常做出一些违反常理的行为,甚至有时会做出欺骗他人或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

  二、网络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服务与发展并行网络时代,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进网络,网络使用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困难,提高教育实效才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发展与成才是青年大学生关心的话题,把“为成才发展服务”作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把网络教育与学生成长、成才紧密结合,把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到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把枯燥的说教变得鲜活起来,潜移默化地开展网络教育,必定能够能引起青年学生的极大兴趣。

  (一)开拓新思路,建立健全“网上辅导员”制度

  网络的虚拟性可以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学生的思想,对于辅导员来说,通过网络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有助于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网络的“高速公路”特征,可以使辅导员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适时采取措施进行疏导。网络覆盖面大的特点,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面进一步扩大。如在QQ等即时通讯工具上,辅导员可以就具体问题与很多学生同时展开讨论,获得传统班会无法达到的教育效果,通过网络与学生多进行交流对话,逐渐成为学生信任的网络朋友。

  (二)拓展新空间,建立健全“网络阵地”制度

  创新德育阵地,建立网上党校,是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高校要大力拓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用科学发展观去统领网上阵地,让具有良好教育功能的足量信息经常围绕在学生周围,才能更加有效地对青年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建立网上党校可以在网站传播党的基本知识、党员的标准与要求、学生党员的组织发展程序等;开发网络资源,建立网络课堂,对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教育和培养;将网站变成飘着党旗的“红色网站”,开辟理论学习、时事追踪、热点新闻、专家评论等栏目。

  (三)建设新内容,建立健全“职能三化”模式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努力实现服务化、信息化、发展化。网络所具有的隐蔽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工作对象,即大学生相对真实的想法,这有利于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真诚的沟通和交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能否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信息化功能和与时俱进的发展功能。我们应做到网上教育阵地与现实教育阵地相结合,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等当代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传递主流价值观念,弘扬社会新风,更有效、更快捷地服务于学生。通过网络途径,利用网络特性,拉近学生与辅导员的距离,进而大大增强学生对其中所包含德育内容的认同。

  1.学工信息网络化。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工作的计划与重点,特别是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奖惩助贷、优秀评比、党员发展等信息全部上网,让学生参与其中,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2.教学信息网络化。学生的学业计划来自于学生的专业计划。因此,基于为学生服务的原则,我们可以将专业介绍、课程介绍、教学计划、课程安排以及学生比较关心的考试信息、学业成绩等内容借助网络实现信息公开。

  3.学习信息网络化。共享学术讲座的课件和视频,推广精品课程网络课堂。对专业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考研、考级、考证等在网上进行辅导。开展学习经验交流,做好解惑答疑等。

  4.第二课堂网络化。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续与补充,也是大学生进行素质拓展的重要渠道。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网上学校,开设辅导员博客,建立党员QQ群等形式来引导和教育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5.生活信息网络化。设立专门的电子信箱。接受学生对公寓、食堂、校园管理、医务所、图书馆等各部门的意见与建议,将收集到的信息反映到相关部门,并将处理结果反馈到网络上。

  6.就业信息网络化。让学生了解毕业分配有关政策的同时,增加就业信息新的发布渠道,提高信息公布的公开性和时效性。为学生的应聘、就业提供更多的方便和机会。

  三、网络时代要求辅导员队伍能力与素质并重

  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具有较强信息运用能力的师资队伍。当前高校辅导员大多数没有系统学习过计算机专业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相对欠缺。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转变观念,逐步了解网络,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网络信息传播技术,研究和探索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在传统经验化教育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网络对大学生施加正面影响,使其不仅具有思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同时,掌握网络基础理论与操作。此外,高校应加强对辅导员开展网络知识和运用能力的培训,着实提高辅导员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能力,满足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在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力的同时,应在网络上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和传递一些有益信息,帮助学生吸收和强化网络中的积极信息,教育学生遵守网络“游戏”规则,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驾驭网络,及时处理网络传播中出现的问题,消除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利用网络更好的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探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论文 篇6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多体网络技术的普及,数字化、智能化、科学化的思想教育模式已初步形成。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原理和思想教育宣传理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产物,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是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现代方式。特别是面对新世纪,面对思想活跃、教育形式灵活的教育模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其生命力,值得我们研究和改革,以达到网络思想教育的真正目的。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不仅创建了全新的社会领域,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介入,特别是高等学校其迫切性已使我们不得不改革教育模式,净化教育环境,重新认识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内涵和方式方法,开辟一条新型的、网络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方式。

  1、要突出教育主体,注重“把关”教育

  在传统的思想教育中,教育的主体是与受教育者相对的特定的教育者,其教育的主要职责是进行理论思想教育与灌输。而在网络思想教育中,教育的主体是网络传播中的管理者,也就是“把关人”,他们制造、传播、监控计算机网络信息,身兼信息传播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两重身份,他们不具备特定的身份,不面对面直接说教,而是提供选择和引导。学校网络中的教育主体与客体(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因而更具有人的情境因素,更具有亲和力,也更具有教育的效果魅力。为什么有的学生迷恋网络,并使其具有盲然无知,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也就在此。

  2、要尊重教育客体,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网络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网络社会中广大的学生为对象的,他们是教育的主体,这是一支在教育队伍中日益壮大的队伍,也是不可忽视的教育群体。与传统的教育相比,一是他们在教育活动中主动性多于被动性,在网络教育中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寻找信息,自由获取不同层次的内容;二是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喜欢交流和传递信息,及时发布信息,常常通过操纵信息的行为影响其它同学,并以此达到平常教育而达不到的效果。

  3、优化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

  在计算机网络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是多媒体技术使教育工作内容的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而实现时空趋向超时空;二是由于网络的信息量大,使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并且具有客观性和可选择性;三是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含金量,将教育内容的政治性本质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艺术娱乐和现代科技信息中之中。

  4、优化教育方法,感染教育每一位学生

  纵观现代教育方法,在网络思想教育工作中应注意:一是不要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因为在网络中不可能对学生进行面对面强制性的信息灌输;二是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一切手段,向学生提供信息,并引导全体学生正确选择思想健康的信息,做到自我筛选、自我淘汰;三是将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现代化,在计算机网络中,为思想教育所使用的哲学的、心理的、社会学的、引导式的教育方法穿上现代化科技的外衣,体现现代教育的真正内涵。

  二、网络思想教育的几点构思

  网络思想教育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正确的思想做指导,更需要学校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配合,需要众多热心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也只有这样,我们学校思想教育工作才能适应网络这个特定的环境,才能培养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网络思想教育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任务

  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既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论与实践经验,又要科学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并熟练进行网络操作和对网络进行日常维护;既有较高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又要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既有大胆的开拓精神,更要有高尚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品质。也只有这样,才能担当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2、建立和健全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要做到:一是学校网络信息系统应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二是学校网络信息要积极向上,正面引导的信息应阻碍、抵消、排除消极信息,始终站在先进性的一面;三是网络信息要保持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及时发布正确信息,应战不良的错误信息,起到“守护”的作用。

  3、开展网上思想教育活动,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任务

  首先要及时发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实现信息教育与教育信息的共享;其次是要充分利用网络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调查、问卷或个别谈话。通过活动了解学生思想的动态,制定解决的方案,采取不正当手段教育的措施;三是通信息引导学生将精力用在学习和提高知识水平上来,减少娱乐的时间和空间,富于网络思想教育以新的内涵。

  4、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挥网络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全新的教育工作,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结合学科教学、教育科研、社会实践、实验实习教学、毕业前教育一并开展,特别是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要纳入研究的范畴,伦理道德、社会责任感、法制和行为规范应成为研究的重点。

【探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论文】相关文章:

注重细节提高幼儿教育实效性论文05-2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06-2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论文04-12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论文11-02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毕业论文05-24

浅谈提高高职语文学习积极性探索论文08-08

思想政治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论文05-0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下网络文学的影响分析06-10

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效性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