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耗散结构和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作者] 李卫民
[内容]
耗散结构理论指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当系统的某一个参量变化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通过涨落发生突变,既非平衡相变,就有可能从原来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的新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宏观有序结构,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才能维持,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再因外界微小的扰动而消失。小学语文教学也是一个系统。要使这个系统从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的新状态,这个系统必须符合耗散结构的条件。本文试图用耗散结构的机理来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新体系。
一、小学语文教学只有形成“巨涨落”才能出现宏观有序的状态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涨落导致有序。涨落是指系统某个变量和行为对平均值发生的偏离,它使系统离开原来的状态或轨道。系统处于不同状态时,涨落起着迥然不同的作用。当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涨落是一种干扰,它引起了系统运动轨道的混乱,导致了无序。此时,系统具有抗干扰的能力,它迫使涨落逐步衰减,使系统又回到原来的状态和轨道。如果系统处于不稳定的临界状态,涨落不仅不衰减,反而放大成为“巨涨落”,使系统从不稳定状态跃迁到一个新的有序状态。普利高津指出:“在耗散结构里,不稳定之后出现的宏观有序是由增涨最快的涨落决定的。”
小学语文教学系统有三个主要的变量和行为,即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是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齐头并进,螺旋上升。识字是随课文识字,教材是文选型教材,阅读教学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教,作文是每个单元后安排一次。当系统处于这种稳定的状态时,轻微的涨落就会形成干扰,引起系统轨道混乱。有的学生识字不过关,阅读和作文就永远跟不上同班同学的水平。有的学生虽然课外阅读了大量的文章,但是他在语文课中仍然与其他同学一起一课书一课书地学,这种阅读上涨落就会很快地衰减,使他的语文水平又逐步回到原来状态和轨道。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耗时多,收效少,原因之一就是小学语文教学没有形成巨涨落。
按照耗散结构的理论,小学语文教学要形成宏观有序的状态,必须要形成几次巨涨落。根据汉字汉语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要过三关:识字关、阅读关、作文关。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应该形成三次巨涨落。
(一)识字教学的巨涨落
【耗散结构和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的构建】相关文章:
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提纲构建01-24
构建新升本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策略03-12
广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路和对策12-05
构建新的习作教学模式03-08
微机测控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12-09
证券持有体系的基本模式和结构分析03-18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03-07
中药生物技术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构建初探03-29
战略管理运行体系的构建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