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谈中西方对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态度及教育效果比较
摘要:对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态度,中国自古以来比较保守、消极,西方比较开放、积极,我们应该把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把青少年的异性交往引入健康的轨道。
关健词:中西方 异性交往 教育效果
进人青春期后,随着性成熟以及性意识的觉醒,青少年男女逐渐认识到不同性别在生理、爱好和个性品质等方面的不同,他们对异性充满好奇、爱恋和向往之情,并希望通过与异性交往,建立亲密的关系。这种喜欢同异性交往的需要,是国内外青少年共同的心理年龄特征。但由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经济条件以及风俗习惯的差异,中西方对青少年异性之间的交往常常持有不同的态度,并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效果。
一、中西方对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态度
对青少年异性的交往,总的看来,中国的态度比较保守消极,西方的态度比较开放积极。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孩子的学习是最重要的:他们认为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多事之秋,是一个危险而又难教育的年龄阶段,如果允许青少年男女自由来往,会诱使孩子们过早谈情说爱,荒废学业,从而影响未来的发展前途。因此,社会、学校及家庭对青少年男女之间的交往,都持保守消极的态度,加以严格限制。学生在学校的主导活动是学习文化知识,放学后或放假期间,除了温习功课外,其它活动基本上要服从家长的安排,自由选择异性朋友进行交往的机会很少,大部分时间与同性朋友共同活动玩耍,那些私自进行个人约会或组织男女聚会的学生,常常受到来自成人社会各个方面的巨大压力。教师和父母为了孩子能集中精力投人学习,经常对他们进行性道德和性法制教育,灌输两性相处的道德准则、责任义务以及早恋的危害等观念,使他们从小学会以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精力充沛地在校读书。
在西方人的观念中,特别重视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认为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及心理趋于成熟时期,是踏人社会的准备时期。让孩子与异性的伙伴经常交往,有助于他们学会彼此适应,积累与异性打交道的社会经验,为他们成功地迈向婚姻生活及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根基,因此,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青少年男女共同活动或个别接触都采取比较宽容和体谅的态度:成人们把青少年男女之间的各种交往,例如约会、跳舞、看电影、驾车兜风以及野外郊游等,都看成是自然而平常的事情,只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很少严加限制和干涉。除此之外,成人们还把课外活动作为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重要措施,有意识地组织一些由青少年男女自由选择参加的群体活动,如社区活动、学术活动、创造活动、娱乐活动等等,为了使青少年能够更顺利地与异性交往,成人也经常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其内容偏重于异性交往礼仪、异性情感交流的技巧、性别行为习惯以及性生理心理保健常识等方面,而不太重视性道德、性伦理和性法制的教育,社会上普遍认为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无法选择用哪一种道德标准来教育约束年轻人,而且,也不应该以非人道的准则去压抑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自然需求。尽管最近几年西方理论界不断呼吁将性道德、性伦理及性法制教育正式纳人性教育内容,但西方人的这种开放的性教育观念仍然没有多大改变。
二、中西方不同的教育态度对青少年产生的不同影响
由于中西方对青少年异性交往的不同教育态度,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效果:在严格的教育环境中生活的青少年,性道德观念及性法制观念较强,善于用理智控自己的情感与行为,在初高中阶段,除少数学生出现早恋行为外,大多数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文化知识。但是,由于中国青少年与异性交往的机会与体验比较少,
因此,缺乏与异性进行情感交流的技巧、能力、经验,思想显得过于保守和单纯,社会成熟度及适应性都比较低,踏人社会后,对异性充满神秘感。在异性交往中,常常遇到各种心理困扰,并伴随各种性过失行为的发生。而在宽松自然的教育环境中生活的西方青少年学生,个性则比较开朗,社会成熟度高,善于选择与结交异性朋友,初高中学生,大部分都有与自己情投意合的朋友,精神生活丰富多彩,而且,在同异性交往的实际锻炼中,他们对异性有了较为客观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并养成了许多与异性和谐相处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将来恋爱、择偶、结婚及社会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西方青少年性意识过于开放,缺乏一定的道德观念及法制观念,在初高中学生中,大多数具有婚前性行为和性体验,并造成严重的后果,不仅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从以分析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对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态度各有利弊,那么,应该怎样正确对待青少年的异性交往呢?
三、正确对待青少年的异性交往
依据心理学理论,我们认为,青少年喜欢同异性交往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满足他们这种人际需求不仅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够加速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
第一,异性交往有利于青少年情绪情感的稳定发展。青少年生理及心理都处在趋于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状态,他们对自己身体发生的各种变化以及内心各种社会需求(如独立、自尊、交往、娱乐以及审美等等)都缺乏思想准备,情绪很不稳定,他们迫切需要从这种压抑苦闷的情绪状态中解放出来,异性交往就给他们从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提供了渲泄排解的途径,使他们心情舒畅地投人学习生活中去。
第二,异性交往可以使青少年的人格更趋完善。每个青少年男女都希望被同龄伙伴所接受,特别是在异性的伙伴的心目中建立美好的自我形象,获得同伴的好感与欣赏,这种动机会促使他们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和评价,根据异性的伙伴对自己的接纳程度,自觉调控自己的行为,从而扬长避短,发展积极的个性品质,克服消极的个性品质,长此以往,就会养成一种经常性的行为习惯,形成完美的人格品质。因此,通过与异性交往,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自身素质,促进其个性的进一步完善。
第三,异性交往可以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与异性交往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青少年性交往,会积累许多适应未来成人社会的早期经验,包括:掌握与异性进行情感交流的能力和技巧;掌握符合自身性别角色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提高客观评价和正确选择异性朋友的能力;学会与异性和谐相处的方法等,这些早期经验会促使青少年早日摆脱自我中心,加快其向成人社会过渡的进程。
青少年的异性交往对于他们的情绪稳定、人格完善和社会适应力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吸取西方的教育经验,从人道主义出发,满足青少年希望结交异性朋友的心理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和交往场所,使青少年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青少年的生理及心理还处于没有完全成熟的状态,他们好奇心盛,模仿力强,情绪波动大,如果不加以适当的引导和限制,很容易受性冲动
【谈中西方对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态度及教育效果比较】相关文章:
阐述中西方音乐的差异及中西方对音乐美学的观点比较论文04-22
浅谈青少年的道德教育12-06
谈卢梭教育理想中的“矛盾”04-24
中外学前教育比较论文04-18
谈音乐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论文04-14
幼儿教育中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论文04-22
中西方艺术精神的异同分析12-13
谈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08-18
谈少儿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论文04-12
中西方教学方式的差异论文(精选5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