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幽默成为教学中的润滑剂

时间:2023-03-21 17:01:54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论幽默成为教学中的润滑剂

摘要:幽默是一种艺术,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喜剧元素; 幽默是一种才华和素养,它以
令人愉悦的方式传达出人的真诚、淳朴和心灵的善良, 使世界充满了欢乐;幽默是自信的表现,是能力的闪光,它综合地反映出说话人的思想、性情和境界。富于幽默感的教师招人喜爱,更能对课堂气氛实施有效的调控。在他们身边,学生无形中受到熏染,常常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进行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

关键词:幽默;课堂气氛;东西方差异;互动

  世界上有不喜欢幽默的人吗?说来恐怕很少。
  幽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一些像“春晚”这样的大型联欢晚会上,小品或相声之所以屡屡夺冠,成为人们最喜闻乐见的节目,就是因为它们的表现形式及其幽默的语言总是令人开怀捧腹,忍俊不禁,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和风趣的语言强烈地吸引着、震撼着观众的心。
  幽默不仅使人轻松愉快,心旷神怡,而且还可以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对任何一位从教者来说,其实也可以用幽默来增强语言表达的魅力,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富有艺术感染力。试想,如果一个站在讲台上的人总是绷着脸,以一副训教的口气说话,岂不是像列车上碰到一位愁眉苦脸的旅伴,让人觉得大煞风景吗?
1.同样是三尺讲台,东西方站法不同
  如果对教学工作细心观察,会发现,同样是三尺讲台,一些在中国任教的老外们,往往穿着随意,不一定总是正襟危坐,有时兴致勃勃地带着学生们吟诗或做游戏; 有时咿哩哇啦地指挥大家搞活动;有时自己手舞足蹈、连说带唱;有时甚至直接走到台下,随便在教室的某张桌上一坐就讲。诸如此类的一些做法,若以中国人的传统眼光来看,是不是有点不成体统?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许多Chinese students往往在经历了短暂的“不习惯”之后,很快就能习惯起来;不但能习惯,而且还觉得这种授课方式很轻松、很随意,课堂气氛很活跃,与老师之间也没有什么隔阂。其实,正是“外教”的这些下意识做法,使师生关系变得更融洽,不拘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也不再有什么压力,许多潜能也得到了释放。
外教的这种授课方式之所以受学生欢迎,显然与其来自不同的国度、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文化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教学理念不同,许多做法就会不同。不管怎么说,在这种课堂上,因其教学风格迥异,占主导地位的是轻松愉快,而不是过分的严肃和拘谨,能让人有新奇感、放松感、随意感,因此,无论是学生的学习状态还是老师的教学效果,都很容易达到最佳。而且,在笔者看来,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样的课堂较好地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
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的teachers能够这么做的恐怕还不能说也相当普遍,热衷教育事业,且性情活跃、活泼者有之,但有的人也许一辈子都很难在学生面前表现得那么轻松、潇洒。一方面,国情迥异,在教学上,我们的行为习惯恐怕很难也不可能完全变得和“foreigner”一样;另一方面,这也似乎和我们一贯推崇的严肃、庄重,处处为人师表的教学传统有点格格不入。于是,曾几何时,在中国学生的心目中,老师似乎成了他们不仅要非常尊敬而且还十分畏惧的人。学生与老师之间好像总有一定距离,想坦诚、平等地、像朋友似地沟通和交流,仿佛只能“随缘”,并不那么容易,学生不见得对所有老师都能够敞开心扉。这种现象的存在以及出现这类问题的主客观原因,难道不值得许许多多的从教者反思吗?
2.圣人不摆架子,富有生活情趣
笔者也决不是想提倡那种在学生面前过于随便、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的教学态度,也并不反对“师道尊严”。只是觉得作为一个育人者,即使学富五车也别作“圣人”状,如果能自然一些,淳朴一些,再加上幽默一些,欢快一些,恐怕会更受学生欢迎,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和谐师生关系,进而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高级人才”有百利无一害。尤其在“知识爆炸”和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今天,想必一个既能忠于职守、认真执教,又懂幽默、会幽默、善于幽默的教师,在学生眼里会显得更随和,更容易亲近,因而也更受爱戴,学生也更容易“亲其师、信其道”。
其实,以平常心来看,教师(无论什么级别的),也都是富有情感的普通人。假使一味庄重,不苟言笑就有“圣人”之风了,那么做“圣人”岂不也太容易了?须知,圣人与普通人之间其差异不在于表面,而在于内涵。经验告诉我们,板起面孔施教并不难,难的是在学生面前不温不火,严慈相济,永远笑容可掬,和蔼可亲……
中国的孔圣人就是以当先生为主要职业的。作为儒家学说的奠基者、创始人,他应该是个最严肃、最庄重甚至最刻板的人了吧,然而,真正的孔子却是一个很有人情味儿、十分亲切又十分幽默的人。他平时和弟子们说话轻松自然,不摆架子,并不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威严不可侵犯的“大人物”,留下了许多风趣、幽默的言论。譬如,有一回,他和弟子们谈到自己想到社会上去施展抱负时说:“我总该找个差事做呀,怎么能像一个墙上的葫芦,挂着不吃饭呢?”又有一次,他居然用拍卖的口吻喊道:“出卖喽!出卖喽!我等着有人来买我!” 如果孔子总是一本正经,怎么会留下这些幽默的故事和笑话呢?
3.幽默辅助教学,学生更加尊师
  前苏联教育家米哈依尔斯维特洛夫说:“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幽默是智慧的体现,是生活中的盐。” 在讲台上历练多年的人都知道,如果教师讲课枯燥无味,毫无生气,课堂就容易死气沉沉,学生亦容易疲倦;反之,如果教师讲课情绪饱满,兴致勃勃,又风趣幽默,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个幽默风趣的课堂,无疑会给学子们带来更多的愉快和轻松感。
  人们崇敬的鲁迅先生,除了文笔犀利之外,其讲课亦很有风趣。1923年,他在北京讲授中国小说史,在分析《红楼梦》的人物个性时,他突然问了一个大家意想不到的问题:“林黛玉这个人物,你们爱不爱?”学生们听了一愣,不知如何作答。此时一个学生反问道:“周先生,您爱不爱?”鲁迅若有所思:“我不爱。”学生又问:“为什么?”鲁迅微笑着说:“我嫌她总是哭哭啼啼的。”学生本以为,按鲁迅先生的身份和地位,应该有一番滔滔宏论,没想到他竟说出这样的大白话,课堂顿时一片笑声,气氛十分活跃。
  日本的大文豪夏目漱石也是个讲课幽默的典型。有一回,他教英文小说,面对着一群学生,夏目漱石开始发问:“这个地方比较难,XX君怎么翻译?”“不明白。”又问一个学生:“XX君怎么译?”“不太懂。”就这样一连问了好几个学生,都说“不会。”这时,有一个学生不耐烦地问:“先生,到底怎么翻译呀?”夏目漱石毫不犹豫地说:“正因为我不懂,才挨个问你们大家呢!”学生们没想到老师会这么说,都哈哈大笑起来!夏目漱石说自己不懂时,神情并不紧张、慌乱,反而悠然自得,他认为自己并非“全知全能”,现场请教一下学生也未尝不可,算得上是一位幽默的老师!
  现代社

浅论幽默成为教学中的润滑剂

【浅论幽默成为教学中的润滑剂】相关文章:

浅论欧05-28

浅论护理专业的课堂教学方法04-19

浅论广告创意05-28

浅论形式美05-10

浅论境界、意境与意象04-28

浅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06-06

浅论电子商务合同纠纷中管辖法院的确定05-03

浅论先秦“中和”美学思想05-03

浅论企业贸易秘密的保护06-04

浅论专利侵权责任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