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人

时间:2023-03-01 08:52:31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跨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人


  论文摘要:与密切联系,是文化的栽体。在当前的大学教学中融入文化十分重要,它可以提高大学生对英语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意识

  人们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交际。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它是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的。作为-I1语言学科,大学英语中的跨文化教育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关注的热点。2004年颁布试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应安排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指出:设计大学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因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能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恰当运用语言。这不仅是现今教材所实施的交际教学原则的要求,而且更是国际交流的迫切要求。

  一、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文化是指目的语所在国家的、社会、传统习惯、、宗教信仰等。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人们在文化取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他们在言语行为、语言使用规律、语篇组织结构等众多方面的差异。把文化差异意识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对英语的理解和应用。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的四个重要参数为:适合性、合语法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缺少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必然会对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造成障碍。

  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各个国家、各个间的人际交往和信息沟通日益频繁和密切。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国际交流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大学英语面对的对象虽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但这类学生数量众多、专业各异,在世界开放的状态下,非英语专业出身的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必然会有许多参与跨同界和跨文化交流的机会,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尤为重要。

  文化差异客观上要求我们当前的英语教学应加快从早期的语言技巧教育为主向思想和文化交流为主的转变。如果说在中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对于英语语音、语法的系统学习与训练,那么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就必须深化学习内容,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开拓学科视野。为此,必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人文化教育,以便让学生了解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在今后对外交往中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的一部分院校首先推出了跨文化交际学课程。但对于非外语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尽管目前一些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已经开始关注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跨文化教育,如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提供大量的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等措施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感受与文化相关的语言现象和文化习俗等,但实际收效并不明显,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普遍存在着语言输入多、文化输人少,课堂知识输入多、课外知识输入少,抽象理论分析多、具体感悟少,对语言能力重视多、对实际交际能力重视少的现象。大学英语教学成了英语应试教育的练兵场,为了四、六级英语考试能过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导致学生把语习和词汇学习当作学习英语语言的全部。应试教育是为考试展开教学活动的,它注重强化的是训练式教学,因此,分数便成了衡量学生外语水平的标准,这个理念限制了教学手段,使以提高素质为目标的外语教学受制于应试教育。

[1]   

关于跨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人

  虽然不少教材在编排上融进了新的教学思想,即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也关注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意图。但是在“教学本身就是跨交际”和“必须以跨文化意识组织外语教学”这两个问题上,还远未形成共识。大部分教师不能深刻认识到与文化密不可分,对外国语言中所包含的异性、世界观等深层文化缺乏认识。他们普遍缺乏跨文化的视野,认为外语教学就是讲授语言知识,重语言形式轻因素。自身缺乏跨文化和交际文化方面的系统知识,还不具备较强的跨文化理解力。同时,很多教师不善于灵活运用跨文化的教学方法。从目前情况看,多数教师不能掌握各种现代教学法,教学中偏重语法和句法,偏重语言交际,忽视文化因素以及非语言交际。往往注重书本知识,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和获取跨文化交际知识,对拓宽学生知识面重视不够,方法不得当。

  三、跨文化教育在大学中的融入

  英语教学阶段的文化导入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阶段性原则、适合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与中学时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文化教学结合语言交际实践,使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阶段性原则。要求文化内容的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中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大学时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适合性原则。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适度。教师对文化内容的讲解要有选择。对于主流文化的内容或有广泛性的内容,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举一反三。另外,由于文化内容本身就广而杂,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的积累。

  遵守“三原则”,在英语教学中应具体体现在:应当提高英语教师跨文化教学的能力。教师要关注与跨文化教育有关的学术动向和前沿的教学思想,根据学生学习需求与特点,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并进行客观分析与调整。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冲突的不利以及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外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尽可能多地掌握广泛的相邻学科的关联知识和英美文化知识,搭建学生和英美文化教育的桥梁,成为两种不同文化的者。只有教师有了足够的文化知识储备和扎实的授课技巧、技能,才可能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逐步提升。

  应当指导学生培养正确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帮助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学习、认识英语国家的文化,培养国际意识和合理的跨文化心态。要挖掘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相关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比较与我国文化的异同和两种文化各自的特点,避免一昧地追崇流行文化。课余时间,可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西方英语作品、报纸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通过英美文化与自身文化的比较,增强学生对跨文化概念的理解。

  应当注重改进教学内容。由于目前大学英语还没有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所以帮助学生从所学的课文中获取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是增强学生文化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英语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心挑选的,对开展跨文化教育很有帮助。如果教师能够结合阅读材料给学生解释语言资料中所涉及的人物、场合、话题等背景信息,逐渐导人文化知识,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掌握西方的文化,那么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会实现质的飞跃。大学英语课程应该根据交际价值的原则,在编写教材过程中不应以语法为中心,而是要重视实践练习环节,将时代特点和真实性、语言知识学习与信息的传授结合起来,将富于时代气息的文化素材编人教材。

  应当改进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用不同文化背景的小典故、趣闻、相关题材的或短片来引入教学内容,进行一些角色扮演、讨论等形式的教学,争取使学生以目的成员的身份来参与表演,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也可以举行英语比赛、英语辩论赛等方式,组织学生就某一文化现象、文化内容进行演讲、辩论。要注意充分发挥外教在西方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让学生直接与外教交流,听外教做报告或讲课。此外,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借助网络指导学生开放、合理地学习域外文化。

   [2] 

【跨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人】相关文章: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论文04-28

谈中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05-31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浅谈的论文08-02

跨文化交际论文11-03

浅谈用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08-04

跨文化交际论文中文08-10

跨文化交际论文15篇11-03

时间行为的跨文化差异比较08-25

英语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4-21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修辞技巧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