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的moodle化

时间:2024-10-20 05:14:40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信息技术课程的moodle化

 信息技术课程的moodle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己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不管是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还是学习知识的传统过程来说,都已无法满足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需求。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方式日益成为信息化社会中人类的迫切需求。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因此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与其它学科有其独特之处,即担负了学生信息时代基本学习能力(信息素养)的培养,并能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体个性化发展。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及内容编排,不仅仅是就某个软件、某个具体操作进行详细的讲解,而是要通过学习的过程让学生领悟怎样自主掌握某个软件,逐步培养其自学能力。学生的领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书本化教材及传授方式要实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目标,相信对于执教者设计这样的教学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而且对于大范围的全省教学这就存在着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差异情况。而利用moodle网络平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能非常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贴合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特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还会使教师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信息技术课程现状
 首先,个体差异性较大影响教学同步。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学生的家庭环境决定了学习者基础的差异性,基础优势的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word、ppt、画图等常用软件,而基础薄弱的可能都没有摸过计算机。教师经常要在教学初期对一些基本操作(开关机、鼠标使用、键盘使用)进行补充讲解,但由于讲解的不够系统,有些学生仍可能无法对每一个细节都完全掌握,特别是对一些专用的术语不能完全理解,往往导致这部分学生一步完不成就停滞不前,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其次,主体学习不明显,分组分工不明析。课程改革的方向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强调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学生要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的支配者。传统的教材本身就是具有很大传授式成分的教学组织素材,教师的教学构建很自然的就会随其思想而设计教学,而教学课件仅仅是从传统传授转变为电子化传授,形变而神为变。部分教师对课程有了重构的思想,但设计互动性、建构性的网络教学课件绝非易事耗时耗力,网站组织结构的不容易修正、互动往往浮于表面不带有正真的评价反馈意义,而学生本身也很不习惯这种学习方式,小组分工往往不明确,往往课上不知道怎么去学,学什么,造成正真有所动作的只有部分学生,其他人或是什么也不做或是不知道做什么。这样的课件相信许多教师只有在开设公开课程时才会花巨大的精力制作,而完成后往往遗弃,课件在整个课程中不具有一贯性,课件的实际教学意义不大,难于操作。
 再次,作业考评系统不标准,作业任务无反馈评价。欧美国家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量化标准更是包括教育,其实定量对于学生来讲就是评价他对知识或技能是否是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的一种评价。而这种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基础的内容标准要尽量的接近统一,我们的信息技术教材一般很少有对定量评价上做出标准,例如:。由于信息技术老师所教的班级多,学生的作业、考试的评批工作量非常大,而且承担着机房的整理、维修工作,以及学校信息化管理的相关任务。造成作业不能及时批改,或是学生得不到及时反馈等。
 最后,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管理松散,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这门课程本身作为一门副课课程不一定都能得到学校各方面的有效重视,课程的管理松散,教师水平不一有些甚至是兼课教师或代课教师、学生学习质量不高,学习的时间和氛围大大不及主课,往往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Moodle平台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整体教学质量。
 Moodle是一个课程管理系统(CMS),可以帮助教育者建立有效的在线学习社区。它包含了多种先进理念的教育教学方式,包括自主探究式、任务引领式、互动讨论式等多种课程模式。并且利用这一平台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可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系统的教学结构组织
 Moodle平台有着系统的成熟的教学组织架构供教师选择,内容安排调整灵活机动。最重要的是它可以作为成套教程导出导入,方便传播完整性的教学课程。
 (组织结构多样)
  (灵活调整内容及任务的序列)
 过去在教材配套中有使用电子课件素材,课件及素材给教师上课准备提供了不少便利之处,但课件由于都是以积件形式存在,因此,具备较多的演示性缺乏互动性,另外缺乏一定的整体连贯性。
 Moodle课程因为采用“课程”这个概念进行整体化组织备课。因此,前后连贯一致,容易保持教学的统一性,学生学习的完整性与全局观。以往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一种场景,学生在操作时忘掉了已学的知识或操作,而教师要特意安排相关的复习内容,可能导致有些同学已完全掌握而不愿听讲,这时教师如果利用moodle课程平台的整体化特点可以提示学生复习已学前知。而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设置多级任务让学生去自主完成,或者可以安排他们自学预习下阶段课程内容,因为课程的设置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因此教师此时不必担心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去另安排教学内容组织讲解等。只需要保证让所有学生完成基础任务,而让其中有能力的同学自由发挥去完成更为高级的任务目标。
 (方便的导入导出功能,使完整的课程可以方便的移植)
 (完整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对学习有整体概念,前后连贯,使教师可以快速有效的组织教学)
 另外,系统的教学组织性可以帮助哪些能力薄弱的教师群体很快地实施有效教学,通过导出导入功能可快速完成课件的搭建。由于教学的任务设置、知识内容、评价环节组织成体系化,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已自然而然的溶于其中,施教教师直接使用,节省设计时间,提高教学效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可方便地自主适当调整教学结构或添删教学内容以适应本地化教学要求。
 多级任务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能力的偏差,教材设计需要设计多级任务,教师可以将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的层次,对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任务目标,以往教学情景中,教师所依靠的教材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很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在我们的moodle课程中可以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任务要求并且这些任务可以通过自动或者互动的评价方式快捷的完成。这样就能实现基本要求普及化,拓展任务个性化的积极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师可预设多个目标任务给可能出现的不同层次的同学)
 互动模块活跃课程,激发学生优化教学
 在新教改的引领下,我们更注重互动式的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优化教学效果。因此传统的面授或电子化的传授功能已不能满足我们新的要求,立体多元化地将自主探究、任务引领、互动讨论、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融入到课堂是我们每个教师的愿望,而以往实施于课堂需要付出很多代价,而今这些技术在moodle平台中已做为现成模块而教师只需轻松几下就可构建。教师关注的只需是如何用好这个模块。其中一些模块例如:程序化教学、项目学习、互动评价、wiki、webquest、问卷调查等都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互动模块。
      (可供教师选择的多种交互活动模块)
 (互动评价模块,可以让学生参照一定预设标准对学生作品或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单词表它是一个内部帮助引擎,让学生体验使用help的感觉)
 
 (作业模块方便学生上传作业,教师统计批改,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档案记录)
 
 (教师方便的批改分数统计)
 (wiki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有辨证的理解)
 
 (通过程序式教学,学生在一定的任务完成过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我们信息技术课程学生使用平台的过程中也是对其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等各方面信息化能力的一种锻炼与促进。教学的内容也在互动中得到了很好的沿展,学生的讨论思考不仅集中在课堂更有课外的自学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教师的设计模块让学生很有效的自主参与学习,突出学生的主导作用。
 明确分组,溶入活动,
 以往教学中的一段场景:教师常常把学生临时的分成若干小组,而在实际的任务活动中学生没有很好的利用组的概念进行相互协作,有些同学可能甚至忽略组的存在,所谓的小组协作学习也仅仅是形式上的过场,不存在实际的教育意义及价值。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分组后的活动及最后评价方式与学生的分组完全脱节。Moodle课程模块的学习者分组化管理可以,将两者很好的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针对某一内容,按照组别为同一个任务目标,进行网络互助讨论,进行任务计划作好分工,逐步完善项目或任务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协作能力与习惯。
 
 多元评价,量化标准,及时反馈,便于分析
 正如上所说传统的评价方式,信息技术教师要应付学校诸多事物,仅仅利用上课疲于应付学生的作业打分工作,而这类打分评价体系又过于片面、仓促,不能有效的反映学生实际学习效果,更不用说给学生以有效的评价反馈。而在moodle的执教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讨论情况、项目任务完成情况等,及时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总体上统计出关键的问题点进行重点讲解或设计任务,对于个别的可以给予必要的单独化引导;而且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实现学生全方位评价。如在Workshop活动中,教师在布置任务的同时可为学生提供一份评价原则,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相互交流。在该板块中,学生在完成自己作业的同时,还需完成一定量的对其他同学作业的评价。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随时查阅每一项活动的进行情况,查阅自己到目前为止的所有表现,得到一个全局性的学习状况纵览。这将我们以前的学生成长记录带的概念很好的融合到了课程中去。学生也可查询其他学习者甚至整个班级的学习状况,据此更准确地认识自己,从而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有计划的学习者,判断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是否符合学习目标,并调整学习计划。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每个活动任务环节进行评分评价并最后汇总成该课程的总体评价成绩)
 资源的应用不再是单一的,而是与课程设计有机融合的
 教师以往可以获取的课件素材都是单一的积件,而要使用这些积件组成课件又需要教师的重构,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教育要实现高效就是要让教育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最有效的课件而不是让更多的人重复做相同的无谓劳动,素材资源与课程内容组织完美的贴合是moodle平台固有的特性,资源库内容以课程为线索分布,可以使用本站的也可以引用外站甚至其他形式资源,方便学生学习,教师可以随时更新,不断丰富资源内容,提高课程内容的实效性。
 
 (以windows系的文件夹管理方式方便教师管理资源)
 
  (资源可上传文件或添加连接)
 三、信息技术教材课程moodle化实施预想
 江苏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在信息化应用上较为突出,有着优势的条件,在07年启动的全省教师网上培训可以看出全省信息化程度已基本能满足moodle课程的开设要求。
 1、以课本为基础,试点使用moodle组建课程。
 在网上课程建立初期,需要在一些地方试点建设课程,研究解决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构建课程基本雏形,并逐步根据出现问题调整课程内容、结构、组织上的设计安排。
 2、编制统一的moodle课程标准包作为蓝本派发,各地教师本地化二次开发。
 在第一步基础上,逐步建立系统的moodle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包,并分发给各地进行试点使用,教师也可通过平台上设计功能进行自主二次开发,增加内容或互动模块等等。
 3、共建共享统一的教学moodle基础平台。
 通过汇总各地试用信息,调整课程结构及内容,组建全省的moodle信息技术课程平台,并可让各地共同使用该平台将其作为共建共享化的基础平台,共同修改更新教学内容也可让教师自行下载更新文件对课程内容根据当地需求进行本地化二次开发。
 如何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使信息技术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一直是信息技术老师努力研究探索的一个技术问题。通过在Moodle平台上设计一个有效的、交互性强的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得到高质量的学习途径,从而推广Moodle平台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的moodle化】相关文章:

立体化教学模式下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03-14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模板12-09

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合03-08

研究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03-18

信息化管理手段信息技术论文12-04

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现代化11-18

新课程背景中化学实验趣味化研究论文11-07

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建筑绘画》课程设计03-14

关于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策略浅析的论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