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课程改革理论框架梳理
●六个具体目标
1. 倡导全人的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制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过分注重知识传承的倾向;
2. 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处理好分科与综合,必修与选修的关系,改革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和的现状,注重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
3. 体现内容的现代化--精选对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双基、处理好现代社会生活、知识领域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改变课程内容繁杂窄旧的现状;
4. 倡导建构性的学习--实现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5. 确立正确的评价观--建立评价立体多元、项目多元、方式多样。关注结果与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突出评价对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作用;
6. 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建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
●三级课程计划与管理框架
三级课程管理指的是,国家课程管理--地方课程管理--学校课程管理
●国家课程的三个性质
1.课程标准不同于教学大纲,它不是对内容的具体规定(大纲或教科书),而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
2.是某一学习阶段的最低的、共同的、统一的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3.标准的描述是分层次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可理解的
4.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
5.标准的范围应涉及"全人"领域:其中包含学生的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
6.国家课程标准具有法定的性质。它是教材编写、教与学、课程管理与评价的依据
论文关键字:
【新课程改革理论框架梳理】相关文章:
审计理论框架新论07-23
对话理论视野下的翻译批评理论框架10-16
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框架解析05-06
试析知识社会的概念考辨与理论梳理05-23
品牌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08-29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理论框架的构建09-18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理论框架08-21
对于新课程改革的文化哲学的探讨09-18
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论文09-22
刑法规范及理论上的若干模糊域梳理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