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理论框架的研究

时间:2024-06-01 10:15:12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理论框架的研究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口语能力特征 口语活动特征 反拨作用 
  [论文摘要]:理解和掌握《大学课程教学要求》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普通高校推行英语口语测试可以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分析英语口语能力特征可以更好地把握口语测试的效度,分析英语口语活动特征可以更好地把握测试的信度,据此制定口语测试的原则和策略,使得口试试题更加切合实际和化,通过口试促动教与学。同时,以口试的反拨作用,推动并加强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听说能力的训练环节,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不断与变革,为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2007年教育部正式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作为各高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鉴于全国高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都不尽相同,《教学要求》根据各类高校不同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点,制定了这套层次化、个性化并具有前瞻性、灵活性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指导各高校、尤其对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起到十分重要的纲领性作用。 
  往往有相当多的普通高校因为某些客观原因,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定位于提高四、六级及格率和考试成绩,而对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要求》强调语言综合技能的培养,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强调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把大学英语教学逐渐从结构主义过渡到交际功能主义,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逐渐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从词汇语法教学逐渐过渡到以任务为基础(task-based)的主题教学(theme-based),或称“任务型教学”,使非英语专业学生能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使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口语能力要求 
   
  《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的院校提出不同的要求,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分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这三个要求包括了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内容,并以定性和定量的描述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即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读写译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立体化、化、个性化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本文笔者只就普通高校英语教学中口语测试所依据的理论框架以及口试对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所具有的反拨作用谈谈自己的观点。 
  作为普通高校,《教学要求》中的“较高要求”层次对英语能力(听说部分)要求是: 
  1.理解能力。能够基本听懂来自英语国家人士的谈话和讲座,能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国内英语广播或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50词左右。能基本听懂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2.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掌握“课程要求”的精髓是有效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是设计大学英语口试策略和实施原则的基础。在课程要求的原则框架内,依据英语口语能力的特征,以考察语言交际能力为目的,以口试的反拨作用,推动加强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听说能力的训练环节,重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尤其是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二、口语能力特征 
   
  口语能力由三种技能构成:语言微技能(micro-linguistic skills)、常用表述技能(routine skills)、交际应变技能(improvisation skills)。文秋芳等所著的《全国英语专业四级专业口试指南》一书中把口语能力分为三部分: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交际规则。事实上专家们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即认为口语能力主要由语言技能、表达技能和交际技能组成。 
  1.语言技能指掌握的语言形式,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以及惯用语和俚语等语言知识。 
  2.表达技能指使用日常交际用语和准确传递信息的技能。包括:?(1)运?用“问候、介绍、感谢、道歉、后悔、满意、愿望、抱怨、劝告”等日常交际用语的能力。(2)描述或叙述事件、事物和人物等的技能。(3)议论或阐述自己对某个事件和问题的看法与意见的技能。 
  3.交际技能指交际过程中通过表述、议论、讨论、争论或辩论来解决问题以完成沟通的技能。其中包括一些交际微技能,如澄清与查证特殊意义的词或语言的技能,改变措词(alter wording)的技能,纠正口译(interpretation)中错误的技能和保证语言交际中参与得体(ensure adequate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action )的技能。 
  了解口语能力特征可以使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口语能力的概念和内涵,以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因人施教,使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教学变得更加有目的性,教学思路更加清晰,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能够更加切合实际,更加适合发展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事实上,掌握口语能力特征也是了解和掌握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过程、目的和结果的具体要求,换句话说,就是对“教”和“学”的要求。 
  英语是一门语言,其主要功能是相互传递信息即交流(communication)。语言以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存在,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听与说的能力在语言的各项能力中是最为重要的两种能力,经常被认为是衡量一个人能否熟练使用一种语言的标志。根据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W. M. Rivers和M. S. Temperly的统计,在人类交际活动中听所占比重为45%,说为30%,而读、写各占16%和9%。听说、尤其是说作为语言活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中用来传递和接受大量信息。当一个人不能流利地进行口头表达时,我们则断言这个人不具备言语言能力,至少掌握的程度不够。因此,口语交际能力被视为语言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否能够领会谈话者的真正意图(intentions)或含义(implications),恰当、准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对有效的人际交流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对于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其口语活动的六个基本特征来进行判断和评价。同时,了解这些特征也有助于我们确定口试试题的设计原则和主要内容以及相应的评判标准: 
  (1)听力与口语的不可分割性(inseparability of ing from speaking):在运用口头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听与说的活动永远都密不可分。相应程度的听的能力是决定口语交际质量高低的条件。只有听得懂,才能对别人所说的内容做出适当的反应。    (2)交互性(interactiveness):口语活动通常是利用口头语言进行双人、多人或集体的相互交流的群体活动,没有交流对象的口语活动往往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只有能够组织起有效、流畅、和谐的群体口语交流活动,才能证明具备相应的口语能力。 
  (3)目的性(purposefulness):人们进行口头交际一定有自己说话的目的。目的明确才能令交际对象明白。口语交际中对语言的准确性要求并不很高,正如Bloomfield所说:“使用语言与知识没有太大关系,说话者往往无法说清他为什么习惯这样组织语言。语言的使用与实践和习俗惯例有关。” 
  (4)准语言性(para-linguistic features):说话者有时通过语调、重音或音量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意图。通常语调的变化最为丰富。 
  (5)非语言性(non-linguistic features):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身体语言也常常被用来传递信息。例如,皱眉,伸出不同的手指,点头或摇头等。注意不同文化、不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体语。 
  (6)交际的得体性(decency of communication):交际的得体性包括两个方面,语言交际的得体性和跨文化交际的得体性。前者指口语交际中必须注意的交际礼貌,修养和习惯。后者指口语交际中必须尊重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习俗。 
  了解和掌握口语交际活动特征,事实上是对“考”的要求。具体体现在口语测试的评判标准的制定和把握上。无论是目标测试或水平测试,在制定标准时可以采用分级制,如五级(poor, below average, average, above average, excellent)或四级(弱、及格、良好、优秀)。从语音语调、理解度、词汇的使用、流利性、准确性、得体性等方面予以判定。有关测试的具体内容、判定方法、口试形式和注意事项等将在之后的口语测试实施框架中继续讨论。我们只有在了解口语活动特征之后,才能在设计口试试题内容、形式和评判方法上做到更合理,更具操作性,充分保证口试的信度和效度,同时能够对平时的教学和学习起到反拨作用。 
   
  三、口语测试的反拨作用 
   
  反拨作用是指通过口试对日常大学教学产生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也是语言测试的社会质量标准。口语测试的反拨效应体现在教与学两方面。组织大学英语口语考试的目的一方面是提供科学有效的测试工具,对学生语言能力进行公正、准确、科学的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手段。通过测试可以了解学生对学习目的是否明确,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学习进度是否合适等。同时,通过口试可以促进改变英语教学过程中忽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改进教师对听说能力的训练,并能够反映出教师平时教学的效果、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条件。教师也可以通过口试得到反馈和数据,调整和改进今后的教学重点、内容、方法和进度。口语测试也是学生和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的工具之一,可以对学习和教学有一个直观、清晰的认识。教学管理部门也可以据此掌握英语教学动态和过程,对英语教学状态有个客观清醒的认识。 
   
  参考: 
   [1]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文秋芳.全国英语专业四级专业口试指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 Rivers.W.M.A:Practical Guide to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4] Bloomfield.Loutline:Guide for the Practical Study of Foreign Language.Linguistic Society of America,1942. 
.2/

【浅谈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理论框架的研究】相关文章:

浅谈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03-16

浅谈校内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问题和对策03-16

品牌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03-23

浅谈大学英语口语交际策略教学研究03-06

浅谈翻译理论视域中的文化研究01-07

研究企业扩张理论的分析框架及其应用03-20

浅谈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测试方法的创新与思考03-16

浅谈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的研究03-20

审计理论框架新论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