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试析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论文摘要]辅导员是高校思想的主力军。目前大部分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依然很大程度上处于“非专业化”“非职业化”状态,已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文章试从职业发展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大学生现实需求、辅导员自身诉求等四个方面,集中阐述积极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是提升高校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必由之路。
[论文关键词]辅导员 专业化 职业化
一、何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
本文所指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专业化,是指以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为目标,以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性为基本要求,以角色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为基本特征,使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逐步走向专门职业和特定专业的发展趋向和过程。
具体而言,职业化指辅导员工作符合职业内涵要求的过程和发展趋势,即辅导员工作能为辅导员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符合分工,具有长期稳定性和社会认同性;专业化是指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专门化、专家化,即辅导员工作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规律,其岗位有明确的准入标准和职责要求,其人员应为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
二、辅导员队伍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现状
1.辅导员队伍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并多次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系统部署。
我国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队伍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和学生日常的组织者、实施者和者,扮演着学生政治上的指路人、思想上的引领者、管理上的核心者和上的整合者多重角色。他们“为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保证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是关系到高校能否成为培养人才的主导意识形态的必夺之地的重要因素。
2.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不尽如人意。当前的辅导员队伍无论从职业稳定性还是社会认同性,无论从工作的科学性、专门性、专家性的角度考量,均处于令人担忧的境况。其中问题较为突出的有专职意识淡薄,队伍不够稳定;专业知识缺乏,发展方向不明;工作内容繁杂,工作压力较大;职业标准不明确,准入条件弹性大、知识结构不完善,与学生要求不吻合、能力素质不全面,作用发挥不明显、工作地位不明确,社会认同感不强、专业化程度不高,专家型辅导员匮乏、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职级职称制度不完善等。
辅导员的既不“专业”也难作为“职业”的现状,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落实,造成了高校培养目标和实际效果间的较大差距。一些地区和部分高校积极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他们的有益探索表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提升高校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必由之路。
三、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符合职业发展规律的科学决策,可以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能力,进而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现实需求,提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1.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虽然我国高校辅导员和国外高校学生工作者存在差异,但以管理和服务为手段、以育人成才为核心却是共同的目标。从单纯的功能角度看,我国高校辅导员也基本上沿袭了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发展之路。
近代高等教育发轫于西方。19世纪末,随着现代化研究型大学的建立,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学术事务和学生事务的分离。随着社会政治、等变革,学生事务工作者的辅导领域越来越宽,研究的专业越来越细,直至发展到根据大学生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和咨询,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作系统,逐渐形成了其工作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其运作效果也更好地适应了大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需求。
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者制度具有较长的,其和工作机制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备和成熟。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接轨的今天,发达国家的经验很大程度上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围绕学生成长成才这一核心,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功能也在不断完善。一些高校进行了加强辅导员岗位培训和明朗辅导员发展空间等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些宝贵的经验证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
2.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有力抓手。虽然在新时期高校的教育宗旨有新的外延表达,但以育人成才为本的价值核心却依然是高校建设的根本。卓有成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是统领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指针,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大学阶段是人的价值观形成、发展和定格阶段。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但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却不尽如人意。
互联网的普及使大学生信息获取的距离日益缩短、途径日益广泛;高等教育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带来了学生数量激增、过度强调教学效果和辅导员服务功能等负面影响。这使得辅导员既要面临尽快更新完善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的巨大压力,又要处于“管理者或服务者”“学生都是高材生、辅导员‘讲师’过一生”的定位尴尬、前途黯淡境地。长此以往,自然会造成辅导员岗位跳板化局面,其工作效果长期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低水平徘徊。辅导员队伍的这种现状,不仅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更会造成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偏差。
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培养出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运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能力,使辅导员成为“政治责任感强、工作倾心投入、素质一专多能”的群体,走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之路。
3.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可以更大程度地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由于学生就业的化、价值判断的多样化、获取信息的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成长需求的差异性越来越大。他们一方面对传统的思想内容和方法不认同,对辅导员以“传令兵和员”的身份不满意甚至排斥;另一方面,又希望辅导员“专职化、专家化”,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充当“思想的讲解员、学习的引导员、职业的培训师、的疏导员、校园的教导员、学生纠纷的协调员”等多重角色,切实对自身的全面发展起引领作用。作为工作对象,大学生的期望和认知评价应成为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方向的最重要研究参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复杂的育人工作。辅导员除了要具有一定的思政教育专业知识外,还应拥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具备较强的预测决策等能力,适应培养人才的“KAQ模式”,兼顾“专”“博”两个方面。除此之外,辅导员还必须掌握管理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相关知识。只有成为“复合人才”,才能真正胜任其工作。
一方面,辅导员需要在进行日常教育和管理时,尽量增强工作的贴心性,增强自身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和管理,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学生多方位需求,也需要辅导员不断自我学习提升,这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辅导员任何一方面的不足,都会影响他们在学生心中的认同和地位,都会削弱他们职责和作用,最终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辅导员对于学生需求的多样性有较清醒的认识,也有较强的提升学历和对外交流的意识,但往往由于日常事务繁杂,没有时间进行自我学习提高,导致被动地“吃老本”。长此以往,辅导员必然无时间也无精力自我提升,甚至倒退为“扶”起别人,自己“倒”下的人员。
只有实现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才能有充足的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等各方面情况,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有实现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才能有足够精力自我提高,更有效地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只有实现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增强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使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思想政治教育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并更多地付之于行动。
4.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可有效克服辅导员职业倦怠。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骨干力量,其自身的工作心理和状态决定性地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当前的辅导员多处于“无梯队、无层次、无结构、无积累”“工作负荷大、职业风险大、价值冲突大”“素质要求高、社会期望高”“上升空间小”的工作境地和心理状态。
多数辅导员热爱学生工作并想把辅导员岗位当做终身事业,也希望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希望得到学生、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认同。但由于高校改革的深入,以往的学生工作经验因体制、方法、对象的变化,几乎无可借鉴,辅导员在工作中会碰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某些时候甚至要在“大法”和“小法”的矛盾冲突中开展工作。由于思想工作效果显现的延时性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学生至上”思想的过度宣扬,学校往往更注重学生的感受、问题和意见,在辅导员考评机制中实行“事故”甚至“投诉”的一票否决,辅导员工作难以得到认同和中肯的评价。辅导员只好“磨破嘴跑断腿”“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地充当“各个部门的办事员”和“全天候保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成为大部分辅导员对待工作的第一反应。一些高校领导囿于“重教学、轻管理”的陈旧思想,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足”,将辅导员定位于“文件上很重要、待遇上要次要、提拔时可不要”“平时办事员、危难堵枪眼”的角色,从未真正认为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不可或缺的主力军;甚至个别高校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贯彻上,以个别辅导员“不争气”和“不安心”为借口,采取“精神传达及时、行动不想落实”的态度,对整个辅导员队伍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做种种限制。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易发群体。作为一种职业性伤害,职业倦怠也正影响着高校辅导员队伍,而且呈现加重和蔓延的趋势。但是由于上述“四无、三大、两高、一小”的情况,辅导员只能将这一岗位当做谋生手段,一有机会就转岗或转行。严重的职业倦怠,造成了辅导员工作态度消极冷漠、工作方式程序化,队伍整体的流动过快,已严重影响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进而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受到影响,使高校难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群体。
要想有效地克服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除了辅导员要做好心理调适、提高自身抗压能力和高校加大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奖优罚劣的力度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减少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明确岗位职责、避免事务性工作缠身的状况;建立辅导员良好的职业前景,优化辅导员的发展途径,制定专门的职称、职务政策;要根据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兴趣、工作能力做专项划分,增加进修和对外交流机会,提高其学历层次和水平。
四、结语
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品行端、专业精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校的核心任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已迫在眉睫,必须高度重视。
只有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才能符合辅导员职业发展趋势,推进高校的改革进程。只有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才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才。只有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才能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基本需求。只有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才能有效克服职业倦怠,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者和引路人。
【试析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相关文章:
试析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03-15
试析艺术教育与全人发展03-20
试析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03-25
试析社会诚信与经济发展03-18
试析高校网络道德教育01-07
试析营销的理论发展及水平营销理论12-09
试析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