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试论“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论文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具有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鲜明的思想行为特征,这就需要高校的思想工作者改变工作思路,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点来做好引导工作。本文分析了“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几个明显特征,并给出了相关的工作思路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思想教育 挫折教育 教育 职业规划教育
近年来,我们对“90后”评论较多,认为他们娇生惯养、缺乏责任意识、素养、艰苦奋斗精神等,而在2008年我国百年不遇的雪灾、震灾以及成功举办北京奥运等影响较大的事件中,“90后”和“80后”的青年表现出的理性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意识,弘扬了伟大的精神,得到了的共同认可。自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90后”的青年一代,他们究竟具有怎样的思想特点,以及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应该如何引导,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
(一)求知欲强,但适应能力弱,抗挫折能力弱。
“90后”大学生常被称为“天之骄子”、“幸福的一代”,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满足了他们的物质需求,他们好奇心重,知识面宽,见识较广,容易接受更多的新事物,敢于尝试。但一路走来一帆风顺的“90后”,在面对大学生学习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和因学业、生活带来的极大压力形成反差,在面对评优评先的失败、与人相处的问题上,很多人表现出的抗挫折能力明显下降。“90后”新生对新的适应能力较弱、依赖性较强,总是摆脱不了对父母和他人的依赖,在独自面对问题的时候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二)心理问题逐渐增多。
“90后”的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在“6+1”的家庭结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从小就深受家人的呵护与溺爱,私密空间小,不象“70后”“80后”那样可以和兄弟姐妹探讨私密,他们只能通过网络来向同龄人倾诉,性格的养成容易偏离方向。在大学之前,他们处理的每一件事几乎都是在家长的眼中完成的,自小就没有过多的独立处理问题的经验,在进入大学之后,遇到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出现走极端的现象。而近年来,发现“90后”大学生中单亲家庭的数目正在增长,而随之带有心理问题的一些学生中,也大多是家庭环境不太和谐所引发的问题。
(三)空有理想、信念,但现实目标缺失。
很多“90后”的新生,在初入校园的时候,对未来充满憧憬,以为自己有信心处理好大学中的每一件事情,但在面对与高中完全不一样的大学生活、学习方式的时候,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迈出大学的第一步,于是,一部分人便选择了“放任自流”的生活、学习方式,还有一些人很长一段时间徘徊在大学的现实与想象的巨大落差中,久久不能自拔。这些现象反映出“90后”大学新生的一个特征就是,虽然有着美好的理想、抱负,但缺乏现实目标,不知道具体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工作的几点建议
尽管“90后”具有很多不足的方面,但同时他们也有可贵的优点,随着逐渐成熟并融入,他们必将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他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一)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就是教育者有目的地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挫折, 并坦然地面对挫折适时调整,有意识地防范挫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为自己长远目标的最终实现而保持健康的状态。人人都有可能遭受挫折, 大学生也不例外。由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处于成长发展过程中, 对挫折缺乏全面认识, 也缺乏正确的应对策略。 因此, 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 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我们要鼓励大学生有意识的投身于社会实践,培养坚强的意志力,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相结合的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提高他们的意志力,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人生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挫折是人的一生中宝贵的财富。
(二)心理教育。
以自我为中心成为“90后”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且其迷恋网络,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心理承受力不强,不能妥善处理情感问题。“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相对复杂,教育和心理救助不到位;家庭教育不当,无良好的性格生成环境。
首先要正确对待“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任何一个年代的青年都有自己特点,而这些特点的形成都是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不能过多的去批评“90后”的大学生的种种行为或性格特点。抱着平常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凸显出来的个性特征,并适当地利用这些特点对他们采取适合他们个性特点的教育方法。承认在他们身上存在某些共同的个性特点,并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进而产生“同理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其次,采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由于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喜欢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结交新朋友,我们也可以投其所好,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可以通过邮件、QQ、飞信、网上留言、博客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必然主要以网络为平台。
(三)职业规划教育。
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确定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职业发展目标。应该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能力倾向,以及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等自身因素,并且综合到各种外界因素,定位一个最能发挥自身长处的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一个职业目标与生活目标相一致的人是幸福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质上是个人追求最佳职业生涯的重要过程。
要确立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一年级,首先是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参加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活动,充分的了解自我和认识自我;二年级要求学生充分的了解所学专业,通过专业基础的学习,了解这个专业以后从事哪些工作,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等,并进一步通过职业规划来修正自己的目标;三年级和四年级要考虑自己的职业选择,通过喜欢的职业和自身素质相结合进行比较,再细化,朝自己的职业定位努力奋斗。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构建学生发展平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最终是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辅导员在帮助学生设计职业生涯的同时,还应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构建多方位、多层次的学生发展平台。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比赛、大学生节、大学生科技节、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角色扮演、模拟招聘和职业心理测评与咨询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空间,而且也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客观分析环境,树立科学目标,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升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自我综合素质,使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开展个别辅导。个体辅导主要是针对在职业选择方面个人心理准备不足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互动的辅导。辅导员在进行个别辅导时,应该要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心理测验技术和心理咨询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增进自我认识,增强自信心,确定适合于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领域。
“90后”是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一代,“90后”大学生更是被寄予期望、肩负祖国使命的新一代。作为高校的学生工作者,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改进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做好“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引导和帮助“9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
【试论“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相关文章:
试论刘勰的视听觉美学思想08-09
试论思想政治工作05-09
试论禅宗思想与中国绘画艺术观念的构建05-02
试论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06-13
试论儒家科技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05-09
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08-22
艺术试论08-23
试论诚信及其价值06-01
试论人的生态化问题08-09
试论言语行为理论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