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需求因素的耦合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实际上是高校、大学生、社会三方需求的叠加过程。在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建立和完善良性循环模型,有效地调节这三方的主体需求,形成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互助互利、资源共享的良性耦合,可以提升当前高校教育的整体水平,优化教育体系中主体需求结构,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适应性。
论文关键词:人才培养;教育主体;教育对象;社会需求;良性耦合
一、普通高校的需求与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肩负着促进社会发展和影响个体发展的双重任务,既强调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也强调通过培养人才来为社会发展作贡献。高校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载体,人才培养是高校对社会进行交换的主要渠道,也是高校的生存之本。相对而言,高校的办学实力越强,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就越高。同样,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认可度越高,高校的社会价值就越能体现。因此,选择一个恰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了高校的内在需求。
抛开人才培养的过程不谈,高校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合理的人才培养定位。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国际问的竞争与合作,都需要以地区多样化的存在为基础。而地区多样性发展迫切地需要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这是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个体多样化在高等教育上的客观反映,其实施取决于高校的准确定位。如果简单地把办学水平等同于学校定位,而忽略了学校办学之间的差异,一方面会增加高校之间的无效竞争,同时会导致人才培养趋同,不利于各高校优势或特色项目的发挥。二是加强高校毕业生需求预测。普通高校的大部分毕业生要面向当地社会直接就业,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遭遇困境的今天,加强大学毕业生需求预测显得尤为重要。三是建立健全对大学毕业生的科学评价体系,更新人才评价标准,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完善人才评价手段。
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类型越来越多样化,在校的大学生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而这种压力最直接、最简易地转嫁为受教育者本人对高校的要求。各种要求的累加和重叠就形成了教育对象的自身需求,他们需要高校为其提供良好的教学的软件与硬件条件。实际上,这种需求遵循发展性模型,涉及的领域很宽,不只是涵盖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还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社会适应、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科学思维、健康、婚恋态度、潜能开发、择业等方面…。但是对于受教育者个体来说,自身对教育的需求往往是模糊的,往往是根据个人感觉、情绪、满意度来进行评判,往往将因为自身原因造成的后果归咎为学校的责任,所以操作起来比较复杂。这就更加要求高校要以人为本,加强学生管理的人性化程度,一切为学生着想,使学生能够感觉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提高学生自身对学校的心理认同程度。
三、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统招统分”模式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模式过渡,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更多样化的要求。综合型、复合型的人才将是社会和的最爱。这就要求高校要改变传统的以纯知识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着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具体说来,大学生在走出大学校园后所要具备的素质大致如下:(1)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当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要求的首要条件;(2)良好的专业理论素质和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3)团队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4)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5)较强的实践能力卫。
四、高等的良性耦合体系的建立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以及社会三个方面的需求情况的分析,可见其中任一方主体的需求恰恰需要其他两方的配合与协调。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在社会和受教育者之间起着纽带和缓冲的作用。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一个以高校为核心,同时满足高校、学生、社会三方需求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良性耦合体系,如图1所示:
图1明确表示出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三方主体的需求及相互联系,并体现了各主体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关系。由此来架构该体系的耦合机制,共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高校一社会一学生耦合机制
普通高等院校必须针对地方当前和长远的、政治和文化等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包括专业、类型、层次、规模等在内的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明确办学目标,以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为依托,明确具体的服务面向和实际的社会功利目标;及时准确地向学生反映、传达社会的需求变化,完善人才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发布高等院校毕业生需求预测报告;高校还要不断提升学生水平,配合德育和健康教育,了解学生的自身需求,不断满足学生自我身心发展的需要。
2.学生一高校一社会耦合机制
该耦合机制的核心部分是受教育者——大学生,这就要求学生自身在配合完成学校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抓住一切能够利用的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达到并超越学校所制定的教育影响预期。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入了解礼会,充分认识自己,并从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学习处世之道,有效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社会财富。
3.社会一高校一学生耦合机制
实际上,在该耦合体系中社会的责任有两个,一是要及时地将人才需求表象反馈给高校,有利于高校灵活地调整教育计划;二是给在校生提供社会实践职位,提高学生在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经营管理、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增加成功的砝码。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需求因素的耦合机制研究】相关文章:
高等医学教育中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03-29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IT人才培养新模式03-23
本钱计量模式与企业本钱控制机制研究03-25
关于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03-21
语言理解中抑制机制的研究概况03-19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新模式研究11-30
基于系统原理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03-02
高校艺术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的论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