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之柔性教育论文

时间:2024-06-28 21:00:16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之柔性教育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之柔性教育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之柔性教育论文

  关键词:

  柔性;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论文摘要:

  当代大学生的择业,直接受职业价值观的支配。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是由其世界观、人生观所决定。高校可借鉴企业对员工的柔性与教育经验,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营造柔性氛围,设置柔性目标,并实施柔性的教育方式方法。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进行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的理由。职业价值观反映的是人的需要与社会职业属性之间的关系,是人对社会职业的评价。它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诉求。选择职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人生起跑。因此高校应高度关注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本文拟借鉴企业对员工的柔性管理和教育中的一些有益的经验,探索出一种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新模式。

  一、柔性教育在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出一种新的学说,即对员工的柔性管理,这是企业管理的进步和发展。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前者扬善,后者抑恶。前者以感化教化为主,后者以律令惩戒为主。为此,我们应首先认知柔性教育及其内涵。

  柔性泛指对人实施管理的弹性和张力,引导被管理者适应变化,并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而灵活反应,迅速行动,改变策略。“柔性”具有全能的能力,既具有适应不同情况的能力,还具有坚强、韧性、忍受负面带来的影响的能力。

  企业对员工的柔性管理及教育是以严格规范制度为基础,以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条件,突出员工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主体,通过顺势而人性化的管理和教育,强化管理与教育的应变能力,从而促使员工在企业中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融合。

  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为什么要借鉴企业柔性教育模式呢?

  在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及职业价值观出现了鲜明的个性化的特点,传统的“美德袋”式的价值观教育模式已显得有些乏力。而企业对员工的价值远景教育与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颇有着相通之处,因而,借鉴企业资源管理中的柔性管理与教育模式来创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是可行的。据此,笔者针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问题大胆提出柔性教育这一新的概念,以求教于大家。

  1、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流,更是新世纪乃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本文提倡的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实施的柔性教育是尊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从研究学生的差异人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文化环境与氛围,启发和诱导学生把学习过程当作是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并力促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接近。它以学校稳定的规章制度为基础但不拘泥于此,而是随着时间、外部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反映敏捷、灵活多变的崭新的、弹性化的教育模式。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柔性化过程要体现出“和谐、融洽、协作、灵活、敏捷、韧性”等柔性特征。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柔性教育模式本质上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生活、工作于社会环境之中是千变万化的,而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德、才、学、识诸要素也处在变化发展之中,主客体在求职领域即有双向选择,更需双向磨合。而柔性教育正是这种磨合活动、过程的润滑剂。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是不可取的。

  2、符合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猛烈冲击,人们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工作和交往方式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乃至整个精神世界也逐渐发生着变化。而作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更是在社会潮流与趋势的直接影响下,出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在择业目标上,大学生择业的自我意识突出,从“关注社会”到“关注个人”。如果说前几代人习惯于把“小我”融化到“大我”中以感受奋斗目标的意义,当代大学生却更乐于把“小我”从“大我”中分离出来以定位自我的人生目标。在职业评价上,以往重脑轻体的现象开始发生转变,经济收人高低已逐渐成为部分大学生对职业评价的主要杠杆,从而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择业标准。据调查大学生择业标准的功利色彩凸显,从“内在精神型”到“外在功利型”转化。在择业取向上,从“一元”到“多元”,大学生择业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川另外,以往“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价值观念开始被淡化,当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更看重自己的发展需要和利益的驱动。

  总体来讲,随着社会开放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生存空间的越来越广阔,大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人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教育方式。而本文提倡的柔性教育十分重视在不同条件、环境下根据不同的学生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3、企业员工价值愿景教育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有相通之处

  企业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在企业所有的资源中,员工是最重要、最关键的资源,重视开发和利用好员工的能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十分重视对员工的教育。其中,企业对员工的价值远景教育的目的即在尊重员工的人格独立和个人尊严的前提下,引导员工的奋斗目标与企业目标取得共识,从而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激励员工的战斗力,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虽然高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适应某个企业的发展,而是引导大学生个人的职业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但在教育的前提、方式、方法等方面与企业员工价值远景教育是具有相通性的。因而,借鉴企业对员工的柔性管理与教育模式来创新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柔性教育模式的实践

  借鉴企业柔性教育意在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法与手段,以大学生发展与社会需求相一致为目标的弹性教育方式。高校对大学生加强职业价值观之柔性教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实践。

  1、营造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柔性氛围

  柔性是以大学生与行为规律为基础,采用非强制的方式,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大学生的个人需要,并引导其外化为自觉的行为。高校可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情感、竞争的柔性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作出正确的职业评价和选择。

  (1)创设情感的氛围。心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创设出好的学习,就会让人类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又最佳的形态发挥出来。而教师与学生建立深厚友谊,是在学生中创设柔性氛围的重要条件之一。“古人交谊断黄金,心若同时谊亦深。”只有令学生“亲其人”才能“信其道”。也就是说,高校教师要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使学生有信任感和安全感,身心处于和谐自由状态,一方面愉快地热情地级取知识,另一方面学会正面思考问题和追求人生正确的奋斗目标。

  (2)创设竞争氛围。“竞争的作用,就象一台无形的马达,强有力地推动人们去创造,去奋斗。它能养成人们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开拓精神,培养人们就是干毛巾也要拧出一把水来的创造精神。”在竞争状态,学生的智力、体力和情绪都变得饱满、紧张,自我成功的需要非常强烈,创新意识将更强,创造力更大。而社会需要品行好、有团队精神、吃苦耐劳和有创造力的大学生,而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柔性教育的目的也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社会竞争是残酷的,柔性教育在于把这种残酷环境当作锻造大学生意志力的必要氛围,乐于迎接挑战,善处挫折和困境,以博大包容的心态,愈挫愈奋。这是竞争意识的核心。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2、柔性设置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美国大师彼得德鲁克所推崇的目标管理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育目标的引导下,大学生的职业生涯之路将走得更好,走得更稳。然而,《孙子·虚实篇》指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目标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随着时代、环境和对象等条件的变化而作出柔性设置。

  (1)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明确对大学生职业观的整体教育目标。不同的时代对大学生的需求不一样。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应与时俱进。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高校在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中应努力实现三大目标:一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目标。我们要始终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唯一标准,坚持职业价值观导向的一元化,加强集体主义基本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道德核心的教育。二是义利统一的目标。即以社会主义义利观为,既要把实现国家和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目标,自觉维护社会的共同利益,又要依法保护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三是竞争与合作统一的目标。21世纪科技发展一体化综合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许多大型科研项目需要成百上千甚至更多的人员通力协作方能成功,创新人才将以一种集合体的方式呈现出来。高校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2)因人而异引导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哈佛商学院MBA核心教程中有这样对各类人才个性因素的阐述,即在所有个性因素中有五个最基础的维度:一是外向性,这样的人才善于社交、言谈,适合做外交方面的工作;二是随和性,这样的人才能够愉快合作,给人以信任的感觉,适合做协调方面的工作;三是责任心,这样的人才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可靠性,适合单独负责一个项目,委以大任;四是情绪稳定型,平和,安全,能够统揽全局,这样的人才适合做决策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够冷静处事,善于分析;五是情绪开放型,个体聪明,敏锐,适合做开拓创新型的工作。面对这些个性迥异的潜人才,整齐划一、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的教育方法是不行的,只有采取这种既富于包容性与统摄性又具有高度灵活性的柔性教育方式,结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专业技能等综合因素,细致耐心帮助他们正确地作好人生职业规划,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

  3、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方式方法的柔性实施

  传统的价值观教育模式有四种,约翰·杜威(J·Deway)的“美德袋”式的教育模式,看重的是对价值观内容灌输;拉思(L·E·Rath)的”道德价值澄清”的教育强调对价值判断、决策的训练;“认知一发展方法”教育模式看重对道德价值形式的训练,李伯黍的“综合模式”则重内容的传授和形式的训练于一体,弥补了以上三种模式之不足。然而,价值观是一种复杂的、多纬度、多层次的心理现象。职业价值观亦是如此。因而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柔性教育体现在多角度、全方位的方式方法中。

  (1)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围城”教育方式。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在长期社会化的过程中和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大规模的复杂社会中,没有任何一种个人属性能比他所受到的教育更能一贯地、强有力地预言他的态度、价值和行为。作为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取哑价值观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同样,要使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更新和发展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也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学校层面可从教育思想、观念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及教育者的方面引导对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的建立;家庭则通过家庭接触、家庭期望、家教方法和家庭观念等方法来影响大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社会则可通过建立各种职业介绍所等机构,帮助大学生择业、谋业和就业;尤其可充分发挥社会传播对大学生的传递、渗透、模拟和导向等作用,引导其职业价值观的健康发展。可是,在当前大学生教育实践中,高校与家庭的联系、沟通十分薄弱。而柔性教育要求高校就此作出改进。

  (2)诗化熏陶、行为训练、榜样示范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一是诗化熏陶法。古曰“文以载道”“文以明道”。失去“文”的“道”是单调的、贫乏的、苍白无力的。价值观教育中一味采用灌输方法只能增添大学生的厌倦,实践也已证明效果并不理想。在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中,对接中华传统诗教,一改以往以理性占主导的德育言说方式,重感动重践行重创意重反思,倡导亲情化、个性化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以提升师生职业价值观境界为归结。使职业价值观教育主体化、生活化和化。二为行为训练法。这是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励与惩罚等方式进行道德教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炼道德意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行为训练法主要包括:模拟人才招聘、模拟工作岗位、社会实践和日常规范训练等。如针对商务管理专业学生,将班集体模拟为一个公司,每个学生都是公司的员工,分别承担不同的工作岗位,然后确立“公司目标”,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强化职业道德,夯实职业知识和技术。三为榜样示范法。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在教育过程中就经常以尧舜、管仲和周公等作为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荀子也提出过“学莫便乎近其人”的主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我国教育上的著名格言,它讲的就是榜样的巨大力量。这是以他人的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的职业价值取向和模范言行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方法。以上三种教育方法宜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互为补充。

  当然,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柔性教育,不仅体现在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上,更体现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各种教育方式方法的相互影响,相互配合上。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之柔性教育是通过价值的导向功能、信念的支持功能、情感凝聚功能来实现教育目标。

【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之柔性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当代教育管理的过程取向与特性论文01-21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论文12-04

职业教育论文11-17

教育哲学的意义与价值论文03-06

当代大学教育理论及方法论文12-03

体育教育的本质及教育价值探寻的论文05-25

《论语》孝道的当代社会价值03-18

浅探当代师范美育教育中的艺术审美价值取向03-28

初中化学育人价值教育论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