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谐的理念建设校园文化

时间:2023-03-20 03:40:37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以和谐的理念建设校园文化


  论文摘要:和谐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核心要义之一。校园要充分发挥优势,在构建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大学”的精神,就体现在人与文化的和谐之美。因此,要从构建和谐的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特色文化入手,以和谐的理念建设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的品位,提升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管子·兵法》曰:“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和谐理念是中华五千年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和谐理念为建设校园文化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以和谐理念建设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以和谐的理念建设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校园文化主要通过学校、学校的形象标志、学校、校园、学校的活动仪式、师生关系及学校办学思想、机构设置、校风、师生员工的工作态度等要素表现出来。
  以和谐理念建设校园文化的显著特征就是具有利益冲突的各方相融:一是具有统一性,保持大同小异。由于全体师生员工的目标基本一致,其价值取向大体相近,彼此之间较易建立诚信和友爱,因此其成员之间的差异较小,即使有矛盾也主要是非对抗性的,因而有利于达成并巩固学校的和谐。学校领导可以通过各种机制,如分配机制、激励机制,使教师安心教学;通过勤工助学、奖助贷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安心学习。二是具有包容性,可以求同存异。由于以和谐理念建设的校园文化中坚持和法治,会逐渐形成一种理性,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公平与正义的基础,因此其绝大多数成员会自觉地服从公共理性,并尊重他人在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减少因差异导致对抗的概率。学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广大师生员工的了解和沟通,使广大教职工在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齐心协力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三是具有调适性,能够增同减异。由于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的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由,能够较好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力,从而可以增加共识、减少差异、化解矛盾,防止对抗,保持学校安定有序地发展。学校领导应让师生享有充分的民主和自由,让各方面的意见都充分表达出来。综上所述,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通过和谐去寻求校园文化的一种秩序,使学校内的全体师生员工、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达成默契,形成合力,真正发挥出“育人”的整体效应。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特定群体文化,其宗旨是塑造高尚的精神。以和谐的理念建设校园文化,一般来讲,包括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层次,制度文化层次和精神文化层次。其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处于较低层次,精神文化属于较高层次。以和谐的理念建设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氛需要一定的物质设施和严格科学的制度来保证,但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的建设要体现精神文化意义。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是学校师生职工精神面貌的总体现。
  
  二、以和谐的理念建设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办学的一项基本工作就是要营造一种氛围,即着力在校园中营造一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氛围,这种氛围体现于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
  校园物质文化可分为校园环境文化、基础设施文化等,它是学校文化的硬件,看得见,摸得着。校园环境是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育人文化的物质载体。校园环境建设,包括校园布局、房屋建筑、绿化美化等项。校园环境是一部无字的教科书,是一种潜在的因素,优美的校园环境对陶冶学生的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现代化校园基础设施能增强学生的进取意识,形成崇尚科学、刻苦学习、拼搏进取的精神。
  以和谐的理念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就应该着力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校长要以发展的目光,保证学校建筑布局合理;要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创建优美校园环境;要保证教学场所和教学设备安全环保;全方位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理想的校园布局,应该富有层次美感。站在楼上,操场尽收眼底。灯光球场,红色跑道,绿色跑道,错落有致。操场两面墙壁有宣传画,体现学校办学方向。校园的四周有花坛、林荫道、草坪。小巧玲珑的喷水池为美丽的校园锦上添花,不失为优美的育人环境。但校园布局规划不能脱离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了城乡贫富的差异。因此,学校布局规划不能简单化,不能搞千篇一律、千校一面。
  学校建筑物的布局,各种建筑物的命名,校门、大型壁画、校史馆的设计与修建;学校绿化与美化,如学校绿化景点、学校雕塑的创作设计与修建;学校内部的陈设与布置,如学校教学楼、实验楼、等厅堂的陈设,教室、走廊的布置;学校设施,如学校标志的设计与制作,校园网、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牌、广播、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设备设施等,如果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教职员工。
  
  三、以和谐的理念建设制度
  
  校园制度文化是指根据国家方针和相关、法规,依据学校工作任务和内部要求,构建有效的制度管理机制,使学校各项工作纳入科学规范的轨道,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制度文化既包括相对稳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的建立,又包括这些规章制度能够全面实施,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运转的管理机制。
  以和谐的理念构建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其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该制度文化体系是学校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的管理制度。首先,制度文化是建立正常学习和工作秩序的基本保证。学校要把每一个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并最优化地组织起来,就必须要有一整套规章制度,使学校一切工作和所有师生员工有章可循,有矩可蹈。其次,制度文化是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只有每一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并形成一种集体教育力量时,学校办学效益才能提高。第三,制度文化是形成优良校园文化的基础。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条件,也是学校特色的重要标志。制度文化就要求师生员工按章办事,行为有所规范,并在日积月累、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和优良的学习、工作习惯,促进制度文明,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在有形无形间奠定学校发展的深厚底蕴,使所有教职员工工作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中。在这个环境中,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老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融洽,让组织中的成员尽量发挥出生命的潜力。
  学校制度文化是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体现学校个体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效度。它包括学校的教代会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质量监控考核制度、学生行为规范和学生发展管理制度、服务保障管理制度等。制度文化的重点是建设之后的运行与参与。具体包括大家对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认同,它是对每一个个体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激活。因此,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发展性的建设。   
  四、以和谐的理念建设精神文化
  
  以和谐的理念建设学校精神文化,包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建设。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生命和灵魂,是推动校园建设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取之不尽的精神动力。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包含着崇高的精神,具体包含一种崇高的道德人格、道德人品和道德素养。有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这个灵魂,就使科学变得深邃,使走向崇高,使道德变得高尚。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支柱,并且永远给师生员工以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科学精神与文化精神不仅有助于推进科学文化建设,而且也有助于推进思想道德建设。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密切相关。近代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及其广泛运用,一方面创造出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产生出巨大的正面效应;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等之间的分化与对立。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两种基础性教育方式,科学精神培养要建立国家的骨骼肌肉,它使国家强大有力。人文精神塑造是健康的灵魂,没有健全的灵魂则是可悲的。人文精神培养对一个人来说更为重要,它要解决的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而科学精神培养主要是要解决怎样做事的问题。人文精神是形象的、情感的,因此,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采取与科学精神培养不同的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这种方法,主要的不是“教”,而是“化”。教师要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无声的榜样,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心。爱心是进行人文教育最好的催化剂,使他们从内心深处领会到人文精神的力量。人文精神的培养还要树立正直的品格,认真地做人做事,用自己的言行化育学生。
  以和谐理念建设学校精神文化主要通过校风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风,是一所学校特有的风气和作风,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共同目标和共同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集体的长期努力所形成的为大多数师生员工所共同具有的比较突出的一贯的行为和作风,是长期养成的优良传统习惯,又是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的集中表现。培养优良的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学校领导应该把培养良好的校风提高到弘扬校园文化精神,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认识。
  校风具有教育作用。校风不仅是引导学生走上成材之路的必要保证,也是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有力武器。优良的校风像春风化雨一样,滋润着人们的心田,陶冶着人们的心灵。校风具有同化作用和向心能力。一所学校一旦形成了良好校风,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师生。它还会使新进入这个环境的师生很快受到同化,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熏陶或感染,并能较快地适应新环境的要求,自然地克制和改变自己的一些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和作风。校风好的学校,必然受到社会舆论的赞扬,师生必有一种光荣感、自豪感,促使全体师生员工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形成一股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校风具有约束作用。优良校风一旦形成,广大师生就会产生对学校优良传统的光荣感和自豪感,从而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师生就会自觉地约束自己,自觉地维护学校的荣誉,谴责破坏校风的行为。
  校风具有衡量作用。校风似乎是抽象的,然而又是具体的,一所学校风气好不好,一进校门就可以感触到。或是令人清新悦目,心情舒畅,积极向上;或是给人脏、乱、差的感觉。教师的举止言谈、学生的衣着打扮,以及花木长势、课外活动、宿舍内务、食堂秩序,也无不同校风有关。校风反映着学校的个性、精神面貌和教育效果。好的校风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尊敬老师,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关心集体,谦虚诚实等。这些不仅对学生在校时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当学生毕业离校走上社会以后,对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仍然产生重要作用。甚至通过他们影响周围和社会上的更多的人,从而影响社会风气和精神文明建设。校风的建设作用体现了学校教育的社会效益。
  优良校风的培养,必须通过一系列工作:一是提出目标,宣传。学校领导要根据党和国家对学校的要求、学校的传统与实际,明确提出本校的校风,作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目标。通过讨论,使全体师生员工接受校风,确认校风的正确性,并愿在各自的言行中表现出来。二是领导示范,骨干带头。校风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学风、教风和领导的作风。学风和教风是校风的核心,领导的作风则是形成校风的关键。校长首先要有实事求是的作风;其次要有平易近人的作风;再次要有办事公道的作风;第四要有身体力行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则主要表现为忠于职守,事业心强,团结合作,为人师表,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为己任。教风是学风的基础,在好的教风的影响下,要先培养团员、干部和学生骨干起带头作用,形成校风的起点。这样从上到下,层层带头,就能形成良好的校风。三是反复宣传,形成舆论。校风要有坚实的群众基础,要形成以校风为是非的标准,以校风作为衡量言行尺度的舆论。为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反复教育,使校风在全校师生思想上生根。由于各个学校的基础、条件以及所处的不同,校风应立足于发扬本校的优良传统,具有自己的特色,使学校全体成员认可。要运用校歌、校训等形式,表述本校校风的基本特征,即以简洁、明快、寓意深刻的文字作成歌词或写成校训来概括本校校风的特点,成为大家的“座右铭”。高唱校歌,铭记校训,久而久之,成为大家的行为习惯,成为学校的风气。四是抓好校容、校貌、校纪。校容、校貌、校纪是校风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校风较明显的表现。它直接影响着师生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因此,校长要抓好校风建设,就要时时处处注意校容、校貌、校纪的建设,使学校环境幽雅,整洁安静,有教育气氛;师生文明礼貌,团结活泼;全校秩序井然,工作配合默契。适时提倡,不断强化。校风是在长期活动中不断提倡而逐渐形成的,良好的校风已经形成,并已被校内外所承认,如果不坚持,也会逐渐淡薄,乃至消逝。因此,校风需要不断地强化。强化的办法是经常抓,反复抓,抓具体,一抓到底。结合日常的、集中的教育活动,进行校风教育;根据校风的要求,从具体事情抓起;通过抵制不良风气来培养,强化校风。以上三个方面常抓不懈,必能使校风常立不衰。
  
  五、以和谐的理念建设特色
  
  古人云:“事物之独胜处曰特色。”一个人或一个事物与众不同又特别优异之处就是特色。以和谐的理念建设学校特色文化是指者和教育者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本校独到的办学理念,从学校实际出发,在教育实践中努力挖掘、继承发扬并积极创造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优势,形成有鲜明个性、独树一帜、成效显著的运行机制、办学风格和教育教学模式。它具有独特性、先进性、科学性、稳定性等特征,是办学个性化、优质化的具体体现。特色是学校的立身之本。校园文化作为附属于学校的一种社会亚文化,在不同的学校应该显示不同的特色,这一点在目前我国众多的学校还很薄弱。
  实践表明,凡是具有强势校园文化的学校,其校园文化活动往往形式多样,既有高雅的活动,也有普及性的活动,参与者的涵盖面往往很广,既有学生也有教师和学校领导者。反之,校园文化比较弱势的学校,除了雷同的物质文化建设外,仅以开展活动而言,也是其他学校活动的再现,人们彼此间缺乏共同,也缺乏互动和交流,没有产生1+1>2的作用,使校园文化难以形成学校特色。
  以和谐的理念建设学校特色文化的核心是办学理念的更新。办学理念源于这所学校的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它是在宏观把握教育发展方向的基础之上的微观思考,对学校的教职员工具有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同时,它又要具体可感,具有可操作性,易成为大家认同的目标,与教师的发展追求、学生的发展需求相融合,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被全体教师认同和追求,逐步积淀为校园特色文化。办学理念通过校训等方式将感、责任感和理想主义凝炼地表述出来。在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时,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既要把握共同规律和时代特征,又要突出各学校特色;二是重视学校的优良传统;三是根据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科设置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只有立足于特殊要求,才能有的放矢,培养专门人才。
  
  六、以和谐的理念建设校园应以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为主体
  
  以和谐的理念建设大学文化必须全员共建,必须以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为主体。
  “学校的重要性到处都等于学校教师的重要性。”德国著名家第斯多惠的这句名言凝练地表达了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教师以其德学才识熏陶感染学生,影响教育学生。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教师文化建设,就是要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与学校主体文化协调一致。为此,一方面要优化、美化校园的,为教师提供舒心满意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搭建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使教师的自尊心与荣誉感同办好学校、搞好教育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鼓励并支持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建设校园文化,如没有学生参与的文化,不能称其为学校文化。建设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关系到学校培养的人才规格。从内容上说,学生文化包括德育文化、学习文化、实践活动文化、文娱体育和文化、生活与卫生文化等。在学生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应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积极向上求进步;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和探究;生活上自立,主动自立与服务;行为上自律,主动约束与反省。在具体工作中举办文化节、科技节。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学生手册》等学生管理文件的制定,参与学生社团的组织与管理,制定班纪班规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共生的时代里,大众文化、娱乐文化、时尚文化、消费文化、网络文化等各式文化对学生文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应减少中平庸低俗、世俗功利、感性浅表等文化现象对学生文化产生的负面冲击,实现社会文化与学生文化良性互动。
  以和谐的理念以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为主体构建校园文化必须讲究原则,奖惩分明。一是重视贡献的原则。学校人员有分工,能力有大小,唯有对校园文化建设做出贡献这一点是共同的。因而,校园文化建设以贡献作为衡量人的标准,是最公正的,最能激励每个教职工积极性的;而不应以职务高低、学识多少、关系好坏等为依据。二是强化“自己人效应”原则。前苏联社会心家纳奇拉什维里把彼此有一定相似之处的人称为“自己人”。“自己人”一般是相互认同和彼此信任的,这种现象叫“自己人效应”。 “自己人”都是平等相处的,要从态度、感情上平等相待,以商量的口气讲话。给对方要适当的肯定评价。人与人最大的信任就是进言的信任。研究表明:真诚称赞要求回报的,会表现出一般性喜欢;真诚称赞不要回报的,最受喜欢;平庸的捧场会表示出冷漠;对高超的献媚会报以戒心。当他人得到众口赞誉时,多一个“锦上添花”未必能使他感到愉快。而作为一个明智者此时的一个中肯的批评则是更为真诚的友谊。因为诚恳的批评常比廉价的赞扬更招人喜欢。三是满足需要的原则。教师需要是多层次的。其特点是:精神需要的优先性;创造、成就需要的强烈性;自尊、荣誉需要的关切性。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毕生追求,这就是教师的精神需要。创造、成就需要的强烈性,首先表现在对学生的创造性成果的追求上,不仅力求自己的学生在校时是出类拔萃的,更力求以自己的心血使学生在将来能为祖国、人民有所建树。自尊、荣誉需要的关切性。教师自尊的实质是两个方面:教师本人自感在社会生活中地位重要性;要求他人的认可。后一方面特别重要。在教师的专业范围内,横加干涉最容易挫伤教师的自尊。教师的自尊与荣誉相关。教师的荣誉需要并不一定都与外加的荣誉称号直接相联系。他们通常不表现为追求“锦上添花”,更多的是表现在“无求益之,唯忌损之”,而对自己才学的声誉有着特别的重视和关切。四是情感共鸣原则。在许多场合下,温情比严厉更有力量。劝导他人也是如此,在发生情绪障碍时,先用情动人,待以情动情,以情换情,解除情绪障碍后,再明之以理,以情动人,晓以利害。

【以和谐的理念建设校园文化】相关文章: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07-21

谈功能与形态和谐美的艺术设计理念05-28

微信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应用论文04-27

新形势下如何促进文明和谐社区建设06-14

孔子教育理念的论文06-04

关于景观设计主题及理念的研究04-11

中国法律理念的现代化06-05

现代司法理念与司法职员的自律06-04

审级法官制度--司法改革理念漫谈06-06

和谐社会与公共财政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