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探析
【论文摘要】
本文提出和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中西方在文化上有偶合现象也有文化差异。在的语言教学中要树立文化意识,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从而更好的进行语言的表达和文化的交流。
【论文关键词】
语言和文化 差异 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足礼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特别足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语言和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肓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刚(con—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_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占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渎,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了解语肓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两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Ⅲ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用How muchmoneycanyouearn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厂别人隐私(pir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areoverpraisingme(“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美国家G.R.Tucker和w.E.Lambet对于教学中只教语青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仪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族的语言的基础”。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适当的语言交际教学法。语占交际教学法的语言理论基础是它把语言看作是交际。既然语言是作为交际的一种手段,那么教师就有责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
二、中西文化的偶合现象与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因而在英语和巾,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insheep’Sclothing;“同舟共济”,英语为inthesame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thinktwicebe-foreyouact;“蓝图”,英语为blueprin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牧举。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可以促进Englishlearners在目的语(targetlanguage)学习中的“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但是,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code),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如:汉语中的“龙”,“生死轮回”,“八卦”,“阴阳”,“气功”等,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围人来说必然是云里雾里,不知何物。同样,我们看到英语中Heisawolf这个句子时,还以为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徒”。中两两种文化的差异还可以从动物的“文化附加义”的差异窥见一斑。财于狮子的勇猛(brave),绵羊的温顺(gentle),狐狸的狡猾(sly),乌龟的迟缓(slow),猪的贪婪(greedy),英语和汉语的文化附加义基本相同。仳在老鼠,骡子和猫头鹰的习性上,英语和汉语的文化附加义则大相径庭。在汉语中有“贼眉鼠目”,“鼠目寸光”等成语,用以形容鬼患祟祟和目光短浅。而老鼠在英语俚语中可指女人,怕羞的人。更由于迪斯尼先生创造了MickeyMouse这个尤物,从而使得老鼠的形象大放异彩,成为千家万户所喜爱的动物,尤其在儿童心目巾,更是机智,智慧的象征。至于骡子,在汉语中,“寿命长,体力大”足它的特征。而英语中骡子足“顽固(stubborn)”的代名词。汉语巾人们用猫头鹰象征不祥之兆,如“猫头鹰进宅,无事小来”,而英语中的猫头鹰则是智慧之鸟。
此外,中西的差异还有很多,如熟人,朋友间见面打招呼时的差异(中国人见面多问“你吃了没有?”“你到哪里去?”;而外国人则说“Hello”);人们接受礼物时表达自己态度的差异(一般中国人不会当着送礼物人的而看礼物;而外国人往往会当面拆开礼物并高兴地向人家连声称谢“Thankyou.Ireallyap—preciateit.”)。
三、树立文化意识。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在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私人拥有枪的美国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却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又如:教词汇porfessional时,告诉学生Heisaprofessiona1.和Sheisaprofessiona1.可能会引起天壤之别的联想意义:Heisperhapsaboxer.和Sheislikelyaprostitute.这是由英美的文化所触发的定向思维。
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接卜页)义化差异进行归纳,这对学牛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可将中困人与英语围家人上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where,mea1.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小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牛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人,重视语苦文化差异及对语的影响。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小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同家的义化,不但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而且能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从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好英语这一国际语言。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探析】相关文章:
谈中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05-31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浅谈的论文08-02
英语教学加强整体效应探析06-01
宿舍文化与学风建设探析论文04-26
探析“孔子学院”的文化外交功能08-24
《探析数学中的美》精选论文(通用15篇)04-29
探析音乐在艺术体操动作节奏中的作用05-29
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思维探析论文(精选5篇)06-14
近代中华科学文化衰退的制约因素探析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