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问题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 课程 整合 问题 分析 研究
【论文摘要】目前,在教学部门和很多学校都把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但在课程整合活动中发现很多问题。 问题一,浪费精力物力,用课件铺排渲染来舍本求末或投机取巧,使课件成罗列知识点板书工具。 问题二,课件运用缺少实际应用价值,盲目追求时尚。 问题三,技术喧宾夺主,学科成为配角。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它要求突出作为整合主动因素的人的地位,并且以实现人与物化的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就上述问题,要想解决必须做到: (一)转变课程整合观念。 (二)避免在教学中片面地追求技术和手段。 (三)避免在教学中片面追求形象性和生动性。 现代化教育要求教师掌握先进的知识和现代化,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的传授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这种方式给教育界改革增添了活力,使教育思想增加了新的内涵。
问题描述
目前,在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和很多学校都把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每学年省、市教育管理部门也都因之而责承电教部门组织一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大赛,但在活动进行中往往发现有些参赛教师普遍认为:所谓的整合就是“课件+学生活动”,所以他们会用很大的精力制作教学课件,因用课件而课件的做法,舍弃了对教材知识的考虑,可谓舍本求末,课件制作的思路也偏离课程整合的思想。
问题梳理
问题一,浪费精力物力,用课件铺排渲染来舍本求末或投机取巧,使课件成罗列知识点板书工具。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但这也造成了部分学科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盲目费时费力搜寻加大知识量,而给学生留下的思考和反馈时间缩短了,使有些学科整合课成了夹生课,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将会逐渐降低。还有的教师只是把教学课件当成了罗列知识点的板书工具,这样看似课堂衔接紧凑、内容大增、师生便捷。实不知教师的板书恰是学生回味知识的机会,其实往往边分析边板书的课堂节奏,才是最佳,又何必为之偷工减料呢?这失去课件的意义,更偏离了课程整合的理念。
问题二,课件运用缺少实际应用价值,盲目追求时尚。
公开课、观摩课、交流课、评优课等课程类型,都离不开教学课件,教师们认为只有课件才能在教学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才能体现学科整合,才能上一个档次。实际上,有的课堂教学不一定用课件才达到最好效果,越是抽象的内容越是体现师生心灵沟通碰撞过程,没有了课件恰好远离了“丝竹之乱耳”境界,但老师们偏重情于此,这是对课程整合的片面的认识,是一种追求时尚,这种“做秀”、“表演”以及功利成分也愈来愈浓。
问题三,技术喧宾夺主,学科成为配角。
教学课件的画面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声音悦耳动听,对学生的感官会产生很强的刺激作用,往往会让学生长久的把精力停在过去的刺激中,而不能真正的思索,并不一定能够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一节初中语文《山中避雨》的课,学生一会儿欣赏西湖山的风光,一会儿是下雨声,一会儿拉胡琴声《梅花三弄》,一会儿是《渔光曲》,一会儿胡琴与钢琴、小提琴的比较,忙活了半天,忽略了作者乐以教和的人文思想,挖掘没有了分析,少了朗读与探究。把一篇寓理于文的佳作改成了鉴赏课,真是喧宾夺主的典范。整节课因技术应用不合理而支离破碎,语文课上成了风光音乐课。难怪很多老师说:“现在越来越不知道该怎样上课了。”
问题分析
这些问题的出现,关键是教师对课程整合理解认识问题。如果不加强正确引导,将严重的教学改革的发展。大量投入的教育资源将是白白的浪费。教学课件仅仅是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变,它不应该改变教学内容,更不应该改变教学结构,这才是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整合”中“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 “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是要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整合” 是为了更好让本学科与信息技术结合,发挥本学科特点。学科整合,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所创建的理想学习和全新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当然,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有时也可以用课件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某种工具,所以整合也并不完全排斥课件,最终演变成教学课件的教学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在校领导和教师中是很普遍的。
我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就是在先进的思想、理论的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课程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目标。
简言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它要求突出作为整合主动因素的人的地位,并且以实现人与物化的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
问题解决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课程过程中。它使得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结构、内容、资源以及课程的实施等融为一体,成为了课程的内容与课程的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从而更好地完成了课程目标,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在信息中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上述问题,要想解决必须做到:
(一)转变课程整合观念。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进行相加,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需要实现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是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把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二是要把信息技术有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手段,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
(二)避免在教学中片面地追求技术和手段。很多教师在上课时更多地重视多媒体,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和理念,是万万不应该的。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往往不是由外界直接输入,而是由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知识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人机交流更要做到师生互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三)避免在教学中片面追求形象性和生动性。教师应该纠正教学中那些片面追求课件生动性的做法,按照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在教学活动的进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和主动参与性,并恰当地利用外部刺激(这种刺激以不使学生思维长时间留驻其上为前提)的多样性来设计新型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科知识特点,发挥各种设备的潜力,实施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
问题
对教师问题颇有研究的琼?托马斯曾经说过:“革新成败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态度。”现代化教育要求教师掌握先进的知识和现代化,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至立部长提到:我们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迫使我们必须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技术,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和教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作为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以及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协作的内在感染力,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匹敌的。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探究、去开发、去实践,我们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灿烂,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实现也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南国农 李运林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学。北京:出版社,1998
孙杰远主编,何克抗主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现代教育技术教程
现代教育技术(附现代教育技术自学考试大纲) 主编 乌美娜 辽宁出版社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 李文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问题的研究】相关文章:
浅谈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问题研究03-05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模板12-09
浅谈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效益03-19
研究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03-18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03-25
关于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研究03-18
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01-01
浅谈企业并购整合管理的界面研究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