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女生体育教学的研究
摘要 运用调查法等,研究表明当代女大学生生理、心理向成熟发展,情绪上敏感、含蓄,耐疲劳能力较差等。可加强与中小学体育教材的衔接,避免重复;注重开展健美操、艺术体操等项目的教学;努力培养女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
1 当代女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教材教法
女生进入大学阶段已进入青春期,其身体形态、机体的代谢功能都已日见完善,她们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其生理和心理在不断地向成熟发展。
在生理方面,此时期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发展已不断完善,这一阶段她们的皮下脂肪增厚,但仍保留青春期的一些特点,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第1和第2信号系统的活动相互关系更为完善,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了。由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易出现疲劳,但恢复较快。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机能迅速发展,为提高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这个时期由于内分泌活动发生了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
在心理方面,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她们的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倾、懒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胆小、怕别人嘲笑等等。
鉴于以上特点并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我们发现,女大学生体育课的内容要尽量安排刺激性小,难度适中,运动量、动作频率便于自我调节的项目并注重全面身体锻炼。宜围绕发展其运动器官,特别是满足她们希望自已体型匀称、身材健美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向。在组织教法上运用多样、多变、多层次的方法,采用启发、鼓励、循序渐进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女大学生已有的智能和经验,发扬她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发挥女大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她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体育锻炼不仅能满足发展女大学生体力的需要,而且也能满足女大学生发展心理素质,实现自我完善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要强调加强提高女大学生的自我锻炼效果评价能力,达到增长知识、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的目的。因此,了解了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体育教师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重要依据。
合理安排体育教材,是调动女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中、小学体育教学选择的教材内容,一般田径、技巧、篮球、排球为主,而且这些项目反复进行,致使大多数同学对教材内容失去兴趣,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进入高校以后,他们对体育课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大学体育教学有新的色彩。为此,我们在天津大学96级新生入学初始,对300名女生作了题为“我喜欢的体育项目”随机抽样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300名女大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调查
项 目 网 球 羽毛球 健美操 游 泳 乒乓球 艺术体操 排球
% 38 41 36 69 21 32 27
由表1调查结果发现,女大学生对教材的选择比较集中,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人数多的项目基本上是中、小学没有开设过的项目,而篮球、田径、垫上项目选择人数非常少。因此,我们认为大学女生体育课在教材选择上,更应注意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处理好大、中、小学的教材衔接,避免过多重复,应安排一些中学难于开展或女生感兴趣而锻炼价值又相对较高的项目进行教学,如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游泳、艺术体操、健美操等项目,充分满足女大学生探求新知识、追求完美的强烈愿望。即使教材重复使用,也必须在动作难度、知识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如中长跑教材,800 m跑是“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必考项目,体育教学必须有中长跑教材。面对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教师可结合中长跑的运动原理和提高成绩的方法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女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既完成教学内容,满足大学生的较高层次的需求。
在教材安排中,应注意各项教材间的合理搭配,做到既增加女大学生感兴趣的教材时数,又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全面完成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在现行教材中,有部分课时的教材内容,是以身体素质课的形式出现的。由于这一类课往往较注重对学生的生物学改造,忽视了女大学生的心理因素。因此,学生上课时的抵触情绪较大,比如仰卧起坐练习。为了提高女大学生的腰腹肌力量,使她们顺利通过“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的考核,必须安排提高腰腹肌力量的练习,而且提高腰腹肌力量不是经过几次练习就能达到效果的,必须进行持之以恒的练习。我们认为,把这些练习内容安排在某些教材课的最后阶段,作为这些教材的补充去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运用竞赛的形式,效果会更理想。既克服了单一教材的枯燥、乏味,又能增强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完成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
针对性地研究女大学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体育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方法,它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女大学生特点合理选择教法。如在中长跑教学中,先进行游戏性的准备活动,来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协调性,再采用定时跑、变速跑、走跑结合的越野跑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最后采用竞赛的方法完成教学,使学生在多变的形式中,不断受到新异刺激,既可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她们心情欢畅,消除疲劳,积极努力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增强体质,使其全面发展的目的。
体育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在教学中须合理运用教法,正确处理教、学、练的辨证关系。在对女大学生的教学中,应根据女性人体机能的活动规律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在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笔者通过跟踪测试5个教学班女生的课堂心率变化情况,得到心率变化的均值与时间的关系规律显示,女大学生的体育教学课,运动负荷安排应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有开始,有高峰,有结束,每堂课出现2次心率高峰,教学效果最佳,既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情绪,又完成了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经研究发现,90 min一堂课,第1次心率高峰应出现在课程进行30 min左右,此时是进行专项练习的时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机体的兴奋性处于高潮期,运动量也逐渐达到最大。而后,通过调整运动量,学生的心率恢复到90 次左右,这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纠正错误动作和讲解锻炼方法、手段和介绍规则,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等。在课程进行75~80 min时,通过身体素质练习,运动量又一次达到较高水平,学生的心率也又达到高峰,然后通过放松练习,心率逐渐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