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应取决于高职会计培养目标,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摘 要] 本文结合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借鉴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以期让高职会计教育能真正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项目教学; 高职会计; 课程体系
现在高职会计教育已经逐步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但是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现在的高职会计教育或多或少仍存有本科教育的影子,教学中忽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没有完全体现出应有的职业教育特色。要使高职会计教育真正向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方向转变,必须对会计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新构建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应根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就业市场变化,运用项目教学法基本原理,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有效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构建起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知识技能体系。
一、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应取决于高职会计培养目标。当前高职教育的会计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会计实训课与会计理论课相比,实训课所占比重仍然偏低;二是会计实训课与会计理论课教学相脱节;三是会计实训项目单一,会计实训课程教学仍然侧重于工业会计;四是相关学科课程的教学很少,甚至空缺。这与会计层出不穷的新业务及会计职业提供的越来越广泛的服务范围是不相适应的。为此,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充分考虑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联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按照“知能兼备,德业双馨”的会计人才培养要求,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注重会计实务教学,以“够用”、“适用”为原则,逐步构建起“课堂理论教学+课堂案例实训+校内分岗实训+校外轮岗实训”的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以就业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满足社会需要和符合学生不同个体能力为标准,运用项目教学法原理适当降低理论课的难度和深度,提高会计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 课程体系构建应适应市场需求
根据我院历年来的毕业生就业反馈情况,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岗位大部分是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报税岗位,只有小部分毕业生从事审计岗位或管理岗位。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应该打破过去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为主线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对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整合。新的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以知识应用课程为核心,将工作领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的学习项目。
(二) 课程体系应以项目教学法原理重新整合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这里的项目,是指为培养高质量的会计应用型人才实施的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的重点是完成项目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最终的学习结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探求结果的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最终让学生自己寻找到学习结果。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了寻找新知的艰辛与乐趣,而且还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项目教学法中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单纯的知识灌输,因此,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项目教学法,应根据高职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特点,运用项目教学法对各门课程进行重新整合,设置项目模块,创建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学习情境,整个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并将其内化为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氛围,激发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实践与教学紧密结合。
(三) 课程体系应着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会计专业有自己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在构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结构时,应结合市场需求,着重构建培养学生各种职业能力的课程模块,根据对高职学生就业岗位进行分解,形成以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为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体系结构应按项目教学法原理以项目模块组建。就高职会计专业来讲,应设置四大模块:基础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与职业道德;会计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审计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审计知识与技能;专业拓展模块,根据学生兴趣和需要,灵活设置多门选修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然后,在每一个大模块下,再划分若干子模块,如会计知识课程模块下再细分成会计基础模块、会计核算业务模块、纳税申报模块、财务管理模块,每一个子模块中相关的课程应该进行重新整合,划分成各个具体的项目,如会计核算业务模块再按资金流通过程分成筹资项目、供应项目、生产项目、成本项目、销售项目、投资项目、利润分配项目。教师按各个项目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和把握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有效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 课程体系应以实践技能的培养为目标
过去职业院校的实训是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完成后安排一段时间进行实训,但是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等到学习实训课时,过去学习的理论知识已经忘掉了大半,还需要重新去学,不便于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掌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重新构建的会计课程项目模块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教学的过程当中,随时穿插安排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和成本会计实训,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这样既达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又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会计电算化课程应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每周按理论教学时数的两倍安排上机实训。在所有专业课程学完后应安排会计综合实训,实训课程应分岗位进行,按会计工作的流程设置岗位,并让学生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实训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手工与电算化会计并行,实训结果可以相互验证,使学生清楚各会计程序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所学的各种会计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经过不断的会计实训,模拟实际的会计工作,使学生真正熟练掌握会计工作的程序。在校内实训完成后,还应在学生毕业前安排到企业进行校外轮岗实习,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做会计工作,为其毕业后更好地胜任会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五) 课程体系应与资格证书衔接
我国现在各单位需要高级管理人才,更需要会计各岗位工作的一线应用型人才。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用人单位对人才评价及需求的重要筹码,各种会计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助理会计师证书、中级会计师证书、四六级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都是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敲门砖”。因此,教学时应考虑以“学历教育与考证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把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融入会计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和就业岗位需求联系起来,这样在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而且还让每个高职会计毕业生轻松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电算化证、助理会计师证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岗位上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才能在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会计教育依据会计职业特点,结合学生就业岗位,构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充分运用项目教学法基本原理,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使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市场接轨,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相关文章:
高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03-22
高职商务谈判英语口语课程的改革初探03-07
浅谈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03-21
会计专业培训改革初探03-24
账务处理程序改革初探03-22
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教育论文11-18
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初探03-27
岗位群的高职国贸专业链式课程体系构建02-27
关于高职教育和谐发展初探03-18